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届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三5月全真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9届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三5月全真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2019届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三5月全真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2019届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三5月全真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届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三5月全真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2019届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三5月全真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晚唐时期怀古题材的篇什大量涌现。诗人们面对昔日繁华一时的古迹,或者那些历史上称雄一时的帝王陵寝,联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都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当然,中晚唐诗坛上之所以怀古诗发达,其深层的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当年歌舞喧天的繁华城阙,如今却荒草离离。诗人用自己的眼光、体验,来烛照历史的情境,使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
    诗的意境都是以时空形式存在,而诗中的时空,又未必是自然客观的,甚至也非纯然心理的,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便是形容诗的时空张力。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刘禹锡的《石头城》尤能体现此种双重时空特征,其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山、城、潮汐,既是眼前之景,也是旧时风物。当下的时空是前景,过去的时空隐含于其中,深邃的历史感寓含于诗境。

    时空并置只是一种分析模式,而如果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且获得对于历史的感怀、对于当下的省思,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击心灵才能生发出强烈的审美效应。中晚唐的怀古诗,为了表现世事的沧桑陵替,往往以意象为焦点进行转换,绾合古今,使读者往来于古今之间。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堂前燕”的流转,寓含人世之沧桑。朱雀桥,乌衣巷,在六朝时都是大士族的聚居之地,而今却成了寻常人家。“堂前燕”作为枢机,联结古今。如果说,怀古绝句多数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构成了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
    时空的并置与绾合,通过意象的呈现而获得审美魅力,而诗人的观照方式也起着重要作用。韩林德先生曾说:“一个民族持何种观照世界的方式,是持直线式的‘焦点透视’,还是持曲线式的‘流观’,归根结底,受该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支配。”(《境生象外》)“流观”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从中晚唐的怀古诗来看,诗人往往从多个视点上来观照古今的迁替,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现盛衰之感。中晚唐怀古诗中的时空是融为一体的,时间的纵深也就是空间的展开。怀古诗的审美魅力,可以从时空的向度上得以理解。
    (摘编自张晶《时间绾合的中晚唐怀古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凭吊古迹,遥想往昔的繁华,感叹眼前的衰败,寄托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因此创作了大量怀古诗。
    B. 怀古诗往往将现实和历史叠加在一起,立足当下,观照历史,深邃的历史感与真切的现实感交织并存。
    C. 怀古诗中的意象像联结古今的枢机,能够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使他们在时空转换中获得审美体验。
    D. 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进行多角度观察,创造了丰富的意象或审美意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始终从“时空绾合”的角度论述怀古诗,分析这类诗歌在时空向度上的特点及审美效应营造模式。
    B. 文章先分析怀古诗涌现原因,进而分析其时空交错特点及意象作用、观照方式,层次清晰,说理透彻。
    C. 作者从现实、心理与审美三个时空的维度论述怀古诗的意象,说明这三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关系。
    D. 作者引用陆机和韩林德的话,佐证提出的概念或观点,极大增强了说服力,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赋予“绾合”一词以特定含义,即怀古诗对时空、古今的联结,这种联结造就了怀古诗的审美魅力。
    B. 作者认为绝句意象单一,绾合力强;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多表现为两相对待的双重时空。
    C. 诗人的观照方式对民族哲学、美学思维的建立和形成有重要作用,如同绘画一样构造了民族文化风格。
    D. 文中所举刘禹锡的两首怀古诗,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的时空,因而具有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的寓意。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根据原文第四段信息,不能说“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而是中国画和中国诗都有共同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流观”的观照方式,这是受“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支配”的。另外,“进行多角度观察”的表述也不正确,应该是“多点观照”。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作者从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与审美时空三个维度论述的不是中晚唐怀古诗的意象,而是论述其古今“两重时空并置叠映”的特点:这三个维度并不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关系”,而是前两者“绾合”了后者。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判断有误,文中虽然没有举律诗的例子,且用了“联结古今”这样的表述,并不能得出“律诗在绾合古今上比较松散”的结论。作者在分析“堂前燕"这一意象时也用了“联结古今”这样的表述,可见“联结”就是“绾合”的同义语,“两相对待的双重时空”也是对原文的曲解。C项,根据原文意思,是民族哲学、美学思维影响了诗人、画家的观照方式,而不是反过来。D项,文中举例分析的两首刘禹锡诗,虽然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时空,但没有“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的寓意”。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5月24日,由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主办的年度会议“国际太空开发大会”在洛杉矶举行。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是一个致力于创建太空文明的独立的草根非营利组织,其历史可追溯到1974年成立的国家太空研究所(NSI)和1975年成立的拉格朗日点协会(L—5)。
    本届“国际太空开发大会”的主题是“太空旅行——把人类送入太空”。大会安排了内容丰富的深空探测成果汇报、太空移民方案和太空资源开发与技术探索展示。与20世纪7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尔提出的通过在拉格朗日点建立人造圆柱体来实现人类太空移民的梦想不同,目前美国太空移民以在月球、月球轨道乃至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为努力方向。美国太空界已经着手开始探索一系列现实问题,包括如何利用月面的熔岩管建立人类基地,在火星的Noctis登陆是否可行,如何在火星开展资源勘探、开采与利用,如何为人类火星基地提供能源等。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大会上重申美国探测火星的计划——2018年将无人探测器送至火星,为建立人类聚居地选择地点。2021年,用“龙”飞船将人类聚居地组成部分的两个居住单元、两个生命支持单元和两个供给单元运至火星。2025年。实现首批志愿者登陆火星。
    (选自《国际关系研究》2018年6月13日)
    材料二:
    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摆在人类眼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移民其它星球。而火星以其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已经找到火星有液态水的记录。火星的自转速度与地球几乎相等,自转一周为24.6小时;火星上有稀薄的大气,有四季交替的气候变化:火星地貌同地球地貌差不多,有高原、平原和环形山;特别是火星大气层中也存在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为火星表面创造有利生物生长发育的条件。
    然而探索外星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
    这种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HA。一份来自加州大学的报告显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包括老年痴呆、失忆、焦虑、抑郁,同时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1月11日)
    材料三:
    随着人类深空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火星的探测已成航天大国追逐的目标。中国国防科工委“航天工程中心”早在2016年8月就正式启动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一步实现“绕、落、巡”工程目标。探月工程技术积累和火星观测研究让人类具备了“离开自己摇篮”的能力,国际航天机构均将探测重点瞄准火星。火星与地球相比,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火星表面非常干燥、年平均温度零下六七十摄氏度、火星大气稀薄、气压只有地球上的百分之一。据介绍,未来改造火星可能会实现。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介绍,中国开展火星探测的可行性论证与探月工程几乎同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4月正式立项,计划在2020年实现火星轨道器环绕探测和火星车软着陆巡视探测。美国火星探测计划借助“好奇号”火星车将配有高精度仪器的实验室搬到火星。中国火星探测计划则是火星轨道器+火星车的“天地组合”协同工作。
    在欧阳自远看来,在改造火星、建造火星基地的过程中,为人类移民火星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可能是一批基于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尽管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探月工程,但深空探测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仍处在基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弱人工智能的阶段。
    (取材于《澎湃新闻网》2017年8月24日新华社独家专访)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国家太空协会是一个致力于创建太空文明的独立的草根非营利组织,由国家太空研究所和拉格朗日点协会发展而来。
    B. 美国在月球、月球轨道乃至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的太空移民努力方向比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尔曾提出的梦想更注重解决现实问题。
    C. 虽然火星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未来对火星进行改造以及人类在火星建造基地,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D. 随着人类深空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火星的探测已成航天大国追逐的目标。其中,中美两国的火星探测计划有明显不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地球因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乃至外星文明入侵招致终局时,人类要么等待灭绝,要么移民其它星球。
    B. 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是因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甚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C. 中国开展火星探测的可行性论证与探月工程几乎同步,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从正式立项到正式启动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
    D. 目前应用于深空探测中的人工智能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而探月工程由于人工智能 的广泛应用,已经走向强人工智能化。
    6.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人类实现太空移民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4. B 5. C
    6. 有利因素:①有一批致力于太空文明的组织机构、研究人员和设计方案等;②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是移民的最佳选择;③中美等国航天机构都已启动了对火星的探测,探月工程技术积累与火星观测研究使人类具备了离开地球的能力。不利因素:①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种种危险,不能长时间在太空环境中工作或旅行;②火星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必须经过改造;③为人类移民火星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可能是一批基于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但深空探测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仍处在弱人工智能的阶段。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B项,结合材料一内容“美国太空界已经着手开始探索一系列现实问题……为建立人类聚居地选择地点”分析可知,“更注重解决现实问题”错,文中并无二者的比较。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因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乃至外星文明入侵招致终局时”错,这是美国科学家斯蒂的个人看法。B项,缩小范围。材料二原文表述为“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另外,原因还应包括失重状态。D项,“探月工程由于人工智能的的广泛应用,已经走向强人工智能化”错误,于文无据。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人类实现太空移民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有利因素:结合“美国太空界已经着手开始探索一系列现实问题……2018年将无人探测器送至火星,为建立人类聚居地选择地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介绍,中国开展火星探测的可行性论证与探月工程几乎同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4月正式立项,计划在2020年实现火星轨道器环绕探测和火星车软着陆巡视探测”分析可知,中美等国航天机构都已启动了对火星的探测,探月工程技术积累与火星观测研究使人类具备了离开地球的能力;结合“而火星以其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已经找到火星有液态水的记录”分析可知,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是移民的最佳选择;结合材料二、三内容分析,有一批致力于太空文明的组织机构、研究人员和设计方案等。不利因素:结合“然而探索外星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分析,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种种危险;结合“在改造火星、建造火星基地的过程中,为人类移民火星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可能是一批基于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尽管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探月工程,但深空探测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仍处在基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弱人工智能的阶段”分析可知,为人类移民火星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可能是一批基于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但深空探测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仍处在弱人工智能的阶段。
    【点睛】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儿 女
    丰子恺
    ①回想四个月以前,我突然地把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从上海的租寓中拖出,载上火车,送回乡间,自己仍回到租寓独居。这举动究竟出于什么旨意与计划,现在回想起来,连自己也不相信。其实旨意与计划,都是虚空的,自骗自扰的,实际于人生有什么利益呢?只赢得世故尘劳,作弄几番欢愁的感情,增加心头的创痕罢了!
    ②朋友们说我是因为关心儿女。我对于儿女的确关心,在独居中更常有悬念的时候。但我自以为这关心与悬念中,除了本能以外似乎尚含有一种更强的加味。因为我的儿女都是孩子们,所以我对于儿女的关心与悬念中,有一部分是对于普天下的孩子们的关心与悬念。他们成人以后我对他们怎样?现在自己也不能晓得,但可推知其一定与现在不同,因为不复含有那种加味了。
    ③回想过去四个月的悠闲宁静的独居生活,在我也颇觉得可恋,又可感谢。然而一旦回到故乡的平屋里,被围在一群儿女的中间的时候,我又不禁自伤了。因为我那种生活,或枯坐,默想,或钻研,搜求,或敷衍,应酬,比较起他们的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来,明明是变态的、病的、残疾的。
    ④有一个炎夏的下午,我回到家中了。第二天的傍晚,我领了四个孩子——九岁的阿宝、七岁的软软、五岁的瞻瞻、三岁的阿韦——到小院中的槐荫下,坐在地上吃西瓜。夕暮的紫色中,炎阳的红味渐渐消减,凉夜的青味渐渐加浓起来。微风吹动孩子们的细丝一般的头发,身体上汗气已经全消,百感畅快的时候,孩子们似乎已经充溢着欢喜,非发泄不可了。最初是三岁的孩子的音乐的表现,他满足之余,笑嘻嘻摇摆着身子,口中一面嚼西瓜,一面发出一种像花猫偷食时的声音来。这音乐的表现立刻唤起了瞻瞻的共鸣,他接着发表他的诗:“瞻瞻吃西瓜,宝姊姊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这诗的表现又立刻引起了七岁与九岁的孩子的散文的、数学的兴味:他们立刻把瞻瞻的诗句的意义归纳起来,报告其结果:“四个人吃四块西瓜。”
    ⑤于是我在心中评判他们的作品。我觉得阿韦的音乐的表现最为深刻而完全,最能全般表出他的欢喜的感情。瞻瞻把这欢喜的感情翻译为诗,已打了一个折扣;然尚带着节奏与旋律的分子,犹有活跃的生命流露着。至于软软与阿宝的散文的、数学的表现,比较起来更肤浅一层。然而看他们的态度,全部精神投入在吃西瓜的一事中,其明慧的心眼,比大人们所见的完全得多。天地间最健全者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我实在不敢受他们“父亲”的称呼,倘然“父亲”是尊崇的。
    ⑥我在平屋的南窗下暂设一张小桌子,上面按照一定的秩序布置着,不喜欢别人任意移动。我——我们大人——平常的举止,总是谨慎、细心、端详、斯文,故桌上的布置每日依然,不致破坏或扰乱。因为我的手足的筋觉已经由于屡受物理的教训而深深地养成一种谨惕的惯性了。然而孩子们一爬到我的案上,就捣乱我的秩序。他们拿起自来水笔来一挥,洒了一桌子又一衣襟的墨水点;他们用劲拔开毛笔的铜笔套,手背撞翻茶壶,壶盖打碎在地板上这在当时实在使我不耐烦,我不免哼喝他们,夺脱他们手里的东西,甚至批他们的小颊。然而我立刻后悔:哼喝之后立刻继之以笑,夺了之后立刻加倍奉还,批颊的手在中途软却,终于变批为抚。因为我立刻自悟其非:我要求孩子们的举止同我自己一样,何其乖谬!我——我们大人——的举止谨惕,是为了身体手足的筋觉已经受了种种现实的压迫而痉挛了的缘故。孩子们尚保有天赋的健全的身手与真朴活跃的元气,岂像我们的穷屈?揖让进退、规行矩步等大人们的礼貌,犹如刑具,都是戕贼这天赋的健全的身手的。于是活跃的人逐渐变成了手足麻痹、半身不遂的残疾者。残疾者要求健全者的举止同他自己一样,何其乖谬!
    ⑦儿女对我的关系如何?我心中常是疑惑不明,又觉得非常奇怪。我与他们完全是异世界的人,他们比我聪明、健全得多;然而他们又是我所生的儿女。这是何等奇妙的关系!世人以膝下有儿女为幸福,希望以儿女永续其自我,我实在不解他们的心理。我以为世间人与人的关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朋友之情,实在是一切人情的基础。“朋,同类也。”并育于大地上的人,都是同类的朋友,共为大自然的儿女。世间的人,忘却了他们的大父母,而只知有小父母,以为父母能生儿女,儿女为父母所生,故儿女可以永续父母的自我,而使之永存。于是无子者叹天道之无知,子不肖者自伤其天命,其实天道有何厚薄于其齐生并育的儿女!
    ⑧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先叙述自己本来是有“旨意与计划”地把一群儿女送回乡间,但最后都成为“虚空”,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苦闷。
    B. 作者在文中用简淡的笔墨描述四个天真的儿女坐在地上吃西瓜的场景,语言平易流畅,给人以平凡生动、亲切温馨的感觉。
    C. “夕暮的紫色中,炎阳的红味渐渐消减,凉夜的青味渐渐加浓起来”,作者用精雕细刻的笔法描摹风景的色和味,颇富神韵。
    D. 本文真实而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率真的个性、真诚的反思的人格,展现了一个正直、宽厚的“仁者”形象,兼具情趣理趣。
    8. 结合作品赏析文章最后一段。
    9. 丰子恺散文的一大特征是 “浅显中见深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的“深意”。
    【答案】7. C 8. ①运用比喻手法,把“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的儿女比作小燕子,生动地概括出了儿女自然健全、活泼可爱、富有灵性等特征。②收束上文,与文章开头形成照应,首尾圆合,结构完整。③深化文章主旨,作者将儿童与神明、星辰、艺术并列,既表达了作者对儿女的喜爱之情,又表明了作者所追求的境界——真善美。
    9. ①亲子之爱,在充满生机的天伦之乐图中,作者对儿女们饱含关心与爱意。(爱、赞美自己的儿女)②关爱普天下儿童,赞美儿童天性的自然美好。作者关心与悬念自己儿女,有一部分是对于普天下的孩子们的关心与悬念的“加成”,因为相较于成人,儿童们天然纯真美好。(爱、赞美天下儿童)③对成人世界虚伪冷酷和麻木的否定与厌恶,追求和崇尚“纯真”。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C项,“精雕细刻地描摹”错误,这几句的描写,作者只是抓住对象的特征,以娴熟的白描手法,几笔勾勒。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核赏析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句子的手法、含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的角度分析,此题从手法看“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运用比喻的手法,概括出了儿女自然健全、活泼可爱、富有灵性等特征;从结构看,此句中的“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照应文章的开头“想四个月以前,我突然地把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从上海的租寓中拖出”和标题;从主旨看,句子在文中的结尾,应该和文章的主旨相关,句中“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表达了作者对儿女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明了作者所追求的境界——真善美。
    【9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主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的段落以及文中表达情感的重点句子入手,此题注意结合文中的重点句子“我对于儿女的确关心,在独居中更常有悬念的时候。但我自以为这关心与悬念中,除了本能以外似乎尚含有一种更强的加味”“因为我的儿女都是孩子们,所以我对于儿女的关心与悬念中,有一部分是对于普天下的孩子们的关心与悬念”“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孩子们尚保有天赋的健全的身手与真朴活跃的元气,……于是活跃的人逐渐变成了手足麻痹、半身不遂的残疾者”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点睛】赏析文中的句子的能力,一般从词语的表现力,和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切入,词语注意叠音词、双关词以及反义词的运用,叠音词从拟声、摹形和音韵的角度分析效果,双关从词语的多义性的角度分析;修辞注意考纲中指出的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借代等,答题时先根据句子解释为什么是这种修辞,再分析艺术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八世祖允良生期岁,淳化间盗起,举家歼焉,惟一姑未笄,以瓮覆之,得免。子才少从其父客陈咸,咸张乐大宴,子才闭户读书若不闻见者,见者咸异之。嘉定十六年举进士。时丁大全与宋臣表里浊乱朝政,子才累疏辞归。初,子才在太平建李白祠,自为记曰:“白之斥,实由高力士激怒妃子,以报脱靴之憾也。力士方贵倨,岂甘以奴隶自处者。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其后分提禁旅,蹀血宫廷,虽天子且不得奴隶之矣。”又写力士脱靴之状,为之赞而刻诸石。属有拓本遗宋臣,宋臣大怒,持二碑泣诉于帝,乃与大全合谋,嗾御史交章诬劾子才在郡公燕及馈遗过客为入己,降两官,犹未已。帝疑之,密以椠问安吉守吴子明,子明奏曰:“臣尝至子才家,四壁萧然,人咸知其清贫,陛下毋信谗言。”帝语经筵官曰:“牟子才之事,吴子明乃谓无之,何也?”众莫敢对,戴庆炣曰:“臣忆子才尝缴子明之兄子聪。”帝曰:“然。”事遂解。盖公论所在,虽仇雠不可废也。未几,大全败,宋臣斥,诬劾子才者悉窜岭海外,乃复子才官职,提举玉隆万寿宫。帝即欲召子才。会似道入相,素惮子才,仅进宝章阁待制、知温州;又嗾御史造飞语目子才为潜党,将中以危祸。上意不可夺,遂以礼部侍郎召,屡辞,不许。乃赐御笔曰:“朕久思见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故事,近臣自外召者,必先见帝乃供职;子才至北关,请内引奏事,宦者在旁沮之,帝特令见,大说,慰谕久之。时士大夫小忤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薄惩,轻者放还。度宗在东宫,雅敬子才,言必称先生。即位,授翰林学士、知制诰,力辞不拜,请去不已。进端明殿学士,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赠四官,官其后二人。
    (节选自《宋史·牟子才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
    B. 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
    C. 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
    D. 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笄”是古代用以盘头或别住帽子的簪子,特指男女十五岁成年可以插簪子的年龄。
    B. “记”是古代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如《桃花源记》;也可按时间记述史实,如《史记》。
    C. “拓本”是把碑刻、铜器等器物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或图像拓下来的纸本。
    D. “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设的御前讲席,宋代以翰林学士等任经筵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牟子才少年时苦学上进。他随父亲寄人篱下,闭门读书,专心学习,不受外界干扰,见到他的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B. 牟子才敢于为国得罪宦官。他借为李白作记表达了对宦官专权不满,以致后来他从外地召回皇宫时,宦官董宋臣从旁阻挠。
    C. 牟子才屡遭权臣忌恨。丁大全、贾似道都曾唆使御史对他诽谤诬陷,罪名分别是侵吞公款和暗结叛党,但均未能完全得逞。
    D. 牟子才深得皇帝信任。他被人中伤,皇帝暗中写信给吴子明询问真实情况;度宗做太子时,就对他很尊敬,即位后给予重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赐御笔曰:“朕久思见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
    (2)时士大夫小忤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薄惩,轻者放还。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于是(皇帝)亲自写信给他说:“我想见你很久了,所以有这个任命,你千万不要有疑虑,为了我(你就)勉为其难出来做官吧。”
    (2)当时士大夫稍微触犯当权者,就被流放,子才向皇上请求重罪的轻罚,轻罪的免除处罚。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扫除之职固当”作“以为”的宾语,“尔”是句末语气助词,“所以”表结果,因此A、B选项错误。“力士”应做下句主语,结合上句意思,“逐”的不是力士,因此D选项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A句中“特指男女十五岁成年”理解不恰当,应该是特指“女子十五岁成年”。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他借为李白作记表达了对宦官专权的不满,以致后来他从外地召回皇宫时,宦官董宋臣从旁阻挠”中关系分析错误,牟子才作记不是“以致”后面内容的直接原因;原文“子才至北关,请内引奏事,宦者在旁沮之”“从旁阻挠”的是其他“宦者”,不是董宋臣。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赐御笔”:(皇帝)亲自写信;“是命”这个任命,“是”这;“其”表祈使语气,千万;“强”勉强,勉为其难;“起”出来做官。第二句得分点:“小”稍微;“迕”触犯;“辄”就;“窜流”被流放;“重者薄惩” 重罪的轻罚;“放还”放回,可意译为“免除处罚”。
    【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牟子才,字荐叟,是井研人。他的八世祖牟允良生下来一岁时,遇上淳化年间强盗作乱,全家在此难中灭绝,仅有一个未成年的姑姑幸免,她用缸盖住允良,允良得以幸免。牟子才小时候跟着父亲寄居在陈咸家,陈咸大奏音乐大摆宴席,牟子才闭门读书好像没听到看到,见到他的人都觉得他与众不同。嘉定十六年(牟子才)考中进士。当时丁大全与董宋臣内外勾结败坏朝政,牟子才多次上疏请求辞职还乡。当初,牟子才在太平州建造李白祠,自己写了一篇记说:“李白被贬斥,实在是因为高力士激怒杨贵妃,来报复李白让他脱靴之仇。高力士当时位尊倨傲,怎么会甘心以奴仆自居呢?李白不是只以气势压人,而是认为担负清除奸佞的职责本该这样,所以冒犯了君王。唐玄宗糊涂不知真相,反而替高力士驱逐了他所嫉恨的李白,高力士声势益发嚣张,宦官猖獗之势就从这里开始。之后(高力士)分权率领禁兵,在宫廷中厮杀,即使是天子也不能使唤指挥他了。”又描摹了高力士为李白脱靴的样子,为李白写赞而且刻在碑石上。恰好有人将碑文拓本给了董宋臣,董宋臣大怒,拿着二篇碑文向皇帝哭诉,于是就和丁大全合伙谋划,唆使御史先后上奏,诬陷弹劾牟子才私自侵吞在州郡的公宴以及馈赠客人的花费,降官两级,仍不罢休。皇上怀疑这件事,暗中写信询问安吉太守吴子明,吴子明上奏说:“我曾经到过牟子才家,家徒四壁,人们都知道他清廉贫穷,陛下不要听信谗言。”皇帝对经筵官说:“牟子才的事情,吴子明却说没有,为什么?”众人没有敢回答的,戴庆炣说:“我记得牟子才曾经退还吴子明的哥哥吴子聪的任命。”皇帝说:“对。”事情于是了结。有公论在,即使是仇人也不能置公论于不顾。没多久,丁大全垮台,董宋臣被贬斥,诬陷弹劾牟子才的人都被流放到岭海之外,于是恢复牟子才的官职,让他做玉隆万寿宫的提举。皇帝想要立刻征召牟子才。适逢贾似道入朝为相,他向来忌惮牟子才,仅让他升为宝章阁待制、温州知府;又唆使御史捏造流言把牟子才视为吴潜的党羽,要中伤加害他。皇帝的旨意不可改变,于是以礼部侍郎的职位召用他,他多次推辞,不被允许。于是(皇帝)亲自写信给他说:“我想见你很久了,所以有这个任命,你千万不要有疑虑,为了我(你就)勉为其难出来做官吧。”按照旧例,从外地召回的近臣,一定先拜见皇帝后才能就任;牟子才到北关,请宦官带他进宫奏事,宦官从旁阻挠,皇帝特地下令召见,非常高兴,安慰开导了他很久。当时士大夫稍微触犯当权者,就被流放,子才向皇上请求重罪的轻罚,轻罪的免除处罚。度宗做太子时,一向尊重牟子才,开口闭口必称他为先生。太子即位后,授任(牟子才)翰林学士、知制诰,(牟子才)极力推辞不接受任命,一再请求离去。进官端明殿学士,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退休,去世后,追赠四级官,给他两位后裔授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始闻秋风①
    【唐】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③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②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③眄,斜视。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 “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黄菊和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
    C. 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D. 尾联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15. 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首联表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作者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今又回到诗人身边,营造了一个奇妙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喜之情。②颔联诗人感叹衰老。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容颜衰老,有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惆怅。③后两联诗人却精神振作。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比兴,引出诗人迎着秋风上高台,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精神品格。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借助黄菊和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理解有误,诗人并无此意。“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故选B。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说,楚怀王糊涂荒唐,致使 “__________”,而自己又遭嫉妒,被小人“___________”,不受重用,难以施展抱负。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今从师态度的不同:古之圣人超出众人很多,“___________”,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__________”。
    (3)《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生动地展示出女主人公随岁月流逝而容颜老去的形象。
    【答案】 (1). 终不察夫民心 (2). 谣诼谓余以善淫 (3). 犹且从师而问焉 (4). 而耻学于师 (5). 桑之落矣 (6). 其黄而陨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诼”“淫”“陨”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有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今有“嫦娥”奔月、太空行走,人类对太空由最初的传说、幻想,延展到如今“ ”地考察研究。而要真正飞向太空,去星际旅行,就需要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第一代环控生保技术,就是我国载人航天过程中正在使用的“携带供给型”。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虽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的问题。日前国际空间站和未来的中国空间站使用的也是这一技术。第三代属于生物再生技术,主要针对星际长期驻留,在空间站运行期间也会尝试,比如中国航天员未来在空间站很可能吃到自己种的新鲜蔬菜。
    ( )。这是首次由我国主导、多国参与的“人与环境”大型国际试验,在试验规模、参试人数、持续时间和技术要求上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对志愿者来说,180天的密闭试验意味着外面的世界 ,却又远在天边。舱内的物质闭合度非常高,氧气达到100%,水达到99%,食物达到70%,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生活所需都得依靠他们所种植的植物和设备来 。试验期间,志愿者在密闭舱内克服各种困难,与舱外科研人员协同配合, 地完成各项任务,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二代采用物理化学再生,虽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问题。
    B. 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技术,即使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问题。
    C. 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技术,虽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但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问题。
    D. 第二代采用物理化学再生,即使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问题。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对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的前瞻性探究就是“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
    B. “绿航星际”试验需要前瞻性探究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这就是核心任务
    C. 前瞻性探究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构成了“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
    D. “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就是对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进行前瞻性探究
    19.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脚踏实地 近在咫尺 自给自足 日复一日
    B. 实事求 近在咫尺 自力更生 日复一日
    C. 脚踏实地 触手可及 自力更生 长年累月
    D. 实事求是 触手可及 自给自足 长年累月
    【答案】17. C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然后联系上下文,审读原文语句,确定语意关联,再次对比选项,找出差别,认真推敲之后确定答案。看选项区别,对应前文的“第一代环控生保技术”,本题选项中都谈到了“第二代采用物理化学再生”或“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技术”,“采用物理化学再生”缺少宾语中心词,属搭配不当,排除AD。后面表述均用到了关联词语,首先“虽……也……”不搭配,排除A项; “虽然……但……”表转折,“即使……也……”表假设,根据“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是已然情况,故排除假设表达句B,最终答案选C项。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应用能力,侧重于语意简明、连贯、得体。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根据前后语境综合分析作答。做题分析:前面一段是讲三代技术,括号所在的位置是段首,所填的内容需是承上启下的语句。联系后文看,后文“这是首次由我国主导、多国参与的“人与环境”大型国际试验”这句话中,“这”是近指代词,前面应提供出该试验名称这一中心话题。综合选项情况看,各选项都与试验任务有关,从话题侧重点上看,A是强调“前瞻性研究”是“核心任务”,这与后文“这”指代的话题不一致;从连贯性上看,排除B,因为B中的“这”复指强调的是任务本身,与后文表达不连贯;从表意对象上看,排除C,因为C句强调的对象是“前瞻性探究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而非试验;选项D承接上文语意,既表明了试验的核心任务与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有关,以“绿航星际”的试验的核心任务开头,又保证了与后文的话题一致,表意具有连贯性。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基本意思、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搭配等,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脚踏实地: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实事求是: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第一空,语境中说的是由最初的传说、幻想,延展到如今 地考察研究,原文用引号做提示,用“脚踏实地”更好。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形容距离极近。第二空说“意味着外面的世界 ,却又远在天边”,要与“远在天边”对应,应选“近在咫尺”。自给自足:写的是中国古代时期长期存在自己做的小农经济,以家庭,个人生产为单位,满足自身需求。自力更生:形容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第三空,语境中说的是“绝大部分的生活所需都得依靠他们所种植的植物和设备来 ”强调的是满足这一结果,应选用“自给自足”。第四空,日复一日:意思是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长年累月:形容经过了很多年月。语境中说的怎样地完成各项任务,且是指“试验期间”的情形,应选用“日复一日”。故选A项。

    20.下面是某学校设计的“未来课堂”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括“未来课堂”的三个基本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答案】①在线组织实施教学;②师生互动更高效;③统计反馈更精准。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图文转化的形式考查。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此类试题解答时,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某学校设计的‘未来课堂’的图示框架”,从图示来看,在未来课堂,教与络组织和实施教育,完成相关作业及测评。图下方的文字,“高效提升”“精准得当”系其另两个特点。

    21.请从我国古典文学中选取任一与桥相关的句子,续写下面的文字。要求:①紧扣句首观点,符合语境;②运用包括引用在内的至少两种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桥,是历史冷静的看客。它见证了繁华与凋敝,见证了得意与落魄,见证了悲欢与离合。翻开中国古典文学,多少美景、多少情意都与桥息息相关。
    【答案】(示例一)“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诗人李白笔下的凤凰桥与济川桥,体姿优雅,在明艳的秋阳里,变幻出奇异璀璨的色彩。透过斑斓的光影,我们分明看到了流浪四方的李白与谢朓在双桥上的精神聚合与沟通。
    (示例二)“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风流才子杜牧笔下的二十四桥与披着银辉的玉人,箫声轻渺,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里细语。透过皎洁的月光,我们分明感受到了杜牧对老友韩绰的调侃和重聚的向往。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生动的表达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从我国古典文学中选取古代诗人的与桥相关的名句,并结合着诗句所表现出的桥的特点,表达出诗人在情感方面的内容。要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桥的景物特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微信数据显示,五一小黄金周期间,共有2 100万微信用户宅在家里,每天微信步数少于100步。有的宅着点外卖,有的宅着读书,有的宅着工作……
    (2)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出游人次达到7.26亿,超过 90%的游客参加了文化活动,超过40%的游客参加了两项文化体验活动,前往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等。
    五一假期,共享民宿、网络购物、网上订餐、定制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移动支付等新消费模式持续火热。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你会选择怎样的度假方式?为什么?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加以阐述。
    【答案】假期应有诗与远方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诗和远方的田野。”一句歌词道出在高速运转的社会大机器下,人们对于假期休闲方式的选择。家中度过便以诗书为友,出游则走向远方。
    假期有长短之分,个体的意愿与经济实力亦有不同。在时间与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在家中伴以诗书就是最好的选择。《菊与刀》道尽日本的强硬与浪漫,《巨流河》写出诗意的学生时代与“战火中越磨越强的意志”;与三毛一同领略世界的山川湖海,看艾青用泪眼俯瞰祖国大地而撰写出款款深情,感悟《诗经》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哲理。作家林清玄将读书描绘成“生命的化妆”,可见诗与书对于人精神的丰盈有着重要作用。有人宅在家中刷快手与抖音,有人宅着点外卖打游戏,而当你精心为家中的自己准备一份家常饭菜,放下电子产品而捧读诗书时,你会在这样的假期蜕变,实现假期用以放松调节而非松懈怠惰的真正意义。
    当你我有时间又有支付能力时,走四方,无疑是增长见识阅历与学习了解新事物的不二之选。读书看报虽好,但终究未能躬行以浸润在那一环境中并获得更深入的认识。前年我去桂林,体验到于青山绿水间被悠扬山歌包围的舒适自在,品尝出别地难制的正宗桂林米粉其美味之精髓;去年我游云南,感受到苍山洱海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醉心于纹饰繁多的民族服饰与淳朴好客的少数民族人民的热情款待。阳光背后有阴影,我也有幸探问当地县区的家庭与学校,留守儿童空洞的眼神中,我看到手游与缺爱对他们的荼毒,深切地认识到贫富差距,而非简单机械地背着提纲上关于此类差距的内容。假期将尽时,想到鲁迅所言“青年人应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便募集了些物资寄到当地。看着小明友们发来的感谢视频,心生暖意。假期的度假方式有许多,但在诗与远方之前,还请立足当下,接触社会不同的人,为帮助特殊群体贡献一份力量。之后的走四方便会在心中多一份安然自适,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缕阳光与暖意。
    “受光于一户照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诗与远方充盈我们的假期,使度假真正成为调整与提升自己的方法。朋友啊,请怀诗心,请向往湖海,请注视山川那边的遗忘者,请在度假时有诗与远方。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也可称其为有限前提的材料作文。与新材料作文相比,其任务更为具体,指令更为明确。任务型写作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那么,“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
    这道作文题目模仿自2018年全国新课标1卷作文,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只是与以往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有些差别:采用的是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呈现材料的,材料之间的关联性需要写作者自行寻找和挖掘。符合现代“交际语境写作”理念,有明确的任务指令:材料引发了什么样的思考,进而聚焦“你”(写作者自身)要选择什么样的度假休闲方式,侧重于对原因进行深入思考。这一明确的任务指令让学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议。
    三则材料呈现的是十一黄金周期间不同的度假休闲方式。第一则侧重于“在家里”。“宅”也有不同的方式,写作者要注意辨析,不能一概而论。“宅”,若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它是专注精神追求不拘泥于形式的新文化,注重保护私人空间,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会出现的新文化。第二则侧重于“走出去”。而且这一材料重点指向“文化活动”,这考查的是写作者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第三则与上述两则材料既有交叉又有关联,侧重于对度假休闲多样化的呈现,为学生理解以上两则材料提供帮助。为写作者提供更多的写作方向,扩大写作空间。

    写作时,考生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明白国庆假期的火热以及人们度假方式的改变,背后的本质是人们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后,对高品质生活,对精神、文化等方面的的需要不断增加。在这样的宏大时代背景下,考生可以从材料的整体出发,围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消费度假方式的转变,国家的发展进步与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宏观层面展开写作。
    也可以从微观层面入手,回到自身,书写自己个性化的度假方式,并阐明理由。比如:①避开拥挤的人流,选择安静的图书馆,享受阅读的快乐,给自己充充电。②去博物馆、美术馆,触摸历史的脉动,感受艺术的魅力。③乡村旅游看美景、品美食、赏民俗。④红色旅游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⑤宅在家里并不意味着慵懒,可以多陪陪父母、孩子,享受家庭的乐趣。……
    结构示例:
    开头写度假的两种方式:家中度过便以诗书为友,出游则走向远方。接着写经济条件或时间不允许的时候可以选在家读书,应举例说明读好书的意义。否定宅在家里刷抖音、点外卖等度假方式。接着写有条件出游的还是应该出走走,因为人还需要诗意和远方。写自己去桂林、去云南感受到的美好,也写了阳光背后的阴影,留守儿童的困境,体会到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缕阳光与暖意。最后呼吁请在度假时有诗与远方
    议论文结构示例:
    1、引:引叙是议论文的开头部分,引用所给材料的部分内容,或者概括记叙这件事情。好的引叙既要简明扼要,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要引出评述点。
    2、释:解释突出评述的重点,鲜明指出自己的态度、观点。
    3、议:是议论文的分析问题部分,也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重点部分,它的任务是分析问题,组织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正确。
    一般可以分以下三步来写作:
    ①、抓住材料中的人和事,就事论事,分析原因。
    ②、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注意指出问题的普遍意义、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③、主体论证段落:采用“中心句支撑句”(分论点)的格式进行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从而达到论证观点的目的
    4、联:即“联系现实”
    议论文写作一定要具有时代性,要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在本论结束之后联系现实社会或者作者生活实际,谈谈论点的现实意义,这样可以引发读者更多思考,或者发出呼告,引起读者的特别关注,以达成作者写作的目的和针对性,这样可以加深议论的力度。
    5、结:即“结论”
    这个结论是紧承前面的“联”而来,从对现实生活的分析得出结论,更能够令读者接受,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使全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素材积累:
    1、奔波往来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迷失于车水马龙之间,沉湎于浮华的物质生活时,你也需要给心灵来一场旅游,于乡间“寻”回本心。
    2、厌倦于灯红酒绿,金迷纸醉的城市生活,简单质朴,宁静质朴的乡村生活便会给你一个停歇喘息的机会,给你一个忘却压力,放开自我的机会。你可以于各色乡间中听林间鸟鸣的惬意,览山间夜雨的诗意,看陌上花开的画意,将未做完的工作,未达到的指标暂且搁置在一旁,让流年的风划过季节的枝头,只享受片刻的欢愉。心灵放空之后,身体上的疲惫也将减轻,再度上路时,你才能充满活力,直面生活。于此,乡间与城市迥然不同的环境有助于人们释放压力,排解压抑,重拾再度上路的精力与勇气。
    3、“受光于一户照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诗与远方充盈我们的假期,使度假真正成为调整与提升自己的方法。朋友啊,请怀诗心,请向往湖海,请注视山川那边的遗忘者,请在度假时有诗与远方。
    【点睛】审题方法:1、找关键语句。 具体操作时需要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便可明确材料主旨(寓意)。2、找对象及结果。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找出每个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从而进行多角度思考。3、由果溯因。 指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4、确定立意。 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系现实(人生、社会等),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