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2020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第1页
    2020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第2页
    2020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展开

    
    2020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开水泡茶 B. 银器变黑 C. 石灰墙变硬 D. 冷水浇石灰
    2. 2019年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行为与主题相符合的是(    )
    A. 野外焚烧垃圾 B. 提倡植树造林
    C. 随意丢弃电池 D. 多开私家车出行
    3.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溶解固体
    C. 取用块状固体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4.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
    B.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碘放入足量的汽油中可以形成溶液
    C. 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要增加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可以持续通入二氧化碳
    6.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碳在氧气中燃烧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B. 用煤火取暖时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
    D. 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
    7.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够科学的是(    )
    A. 将回收的废旧报纸制成铅笔杆
    B. 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 少吃水果蔬菜,多吃含蛋白质的肉类,更能增强体质
    D. 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8. 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
    B.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改变
    C. 参加反应的A、B分子个数比是1:1
    D.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9. 冲洗照片时,需将底片浸泡在大苏打(Na2S2O3)溶液中,使影像固定下来,这一过程叫“定影”.大苏打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0 B. +2 C. +4 D. +6
    10. 下列关于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固体
    B. 生活中常用铜作导线,因铜的导电性最强
    C. 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 将少量的生铁放入足量稀盐酸可完全溶解并放出气体
    11. 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且加入酚酞试液后显红色的是(    )
    A. Ba(OH)2、K2SO4 B. NaOH、BaCl2
    C. FeCl3、NaOH D. NaNO3、H2SO4
    12.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B. t2℃时,物质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 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均为1:5
    D.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13.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用于去除油污
    B. 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电极
    D. 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可用于制导线
    14. 下列除杂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NaCl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B
    铝粉(铁粉)
    加入适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C
    CO2(CO)
    将气体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D
    稀盐酸(H2SO4)
    加入适量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15. 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B.对安全的认识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
    ②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③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液防腐
    ③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C.对现象的认识
    D.对铁生锈的认识
    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③纯碱使无色酚酞变红,纯碱是碱
    ①自行车的支架喷油漆防锈
    ②保留铁锈可防止铁进一步锈蚀
    ③可用稀硫酸浸泡除铁锈
    A. 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B. 对安全的认识
    C. 对现象的认识 D. 对铁生锈的认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16.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氨气分子______;
    (2)干冰______。
    17. 请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稀硫酸除铁锈:______;
    (2)天然气燃烧:______。
    18. 我国自行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于去年5月成功试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选用铝合金做飞机机身而不选用纯铝,主要原因是铝合金硬度和强度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纯铝。
    (2)飞机所用的下列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
    A.真皮座套       B.纯羊毛毯         C.塑料扶手        D.铜制扣件
    (3)飞机上的镀铬铁制品能防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阻止了铁与______接触。
    19. 农业生产与化学知识紧密相关。
    (1)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农田灌溉时将浸灌改成滴灌或喷灌,其目的是______。
    (2)农业生产离不开化学肥料。某农户种植的玉米茎秆纤细,出现倒伏现象,你认为该农户可施用下列化肥中的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钾
    B.尿素[CO(NH2)2]
    C.钙镁磷肥[Ca3(PO4)2、Mg3(PO4)2]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 现取 20 g 工业纯碱样品(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加入100 g 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91 g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 15 g。
    (1)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是______g。
    (2)计算 20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1. A−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5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B是有毒气体,白色固体E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0.01g(20℃)。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转化关系,部分物质的反应条件已略去)。
    (1)A的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转化“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
    22.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①中标号b的仪器名称:______。
    (2)用①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插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______。
    (3)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能得到甲烷,已知甲烷的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可选______(填序号)。
    23.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无色溶液,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红和小明用不同方法鉴定。
    实验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红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插入没有打磨的铝片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 ______
    小红认为该溶液为稀硫酸
    小明用pH试纸测定其pH
    pH=13
    小明认为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小红和小明操作均无误。
    【提出问题】
    该溶液到底是稀硫酸还是氢氧化钠溶液?
    【查阅资料】
    铝、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可与强碱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氧化物。NaAl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NaAlO2与铝、氧化铝均不反应。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该溶液为______溶液。
    【交流反思】实验一中,小红所做实验开始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有一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和氢氧化钠粉末。工作原理是:利用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油脂和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气压,利于疏通。
    实验二: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玻璃弯管模拟家庭下水道,并用动物脂肪和毛发堵在弯管处,他按照使用说明从左端管口加入管道疏通剂,并用胶塞堵住弯管左端上口,

    可能出现的现象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A.产生大量气体
    B.弯管内温度升高
    C.堵塞物变软被气体赶出,落入烧杯中
    实验三:为了证明烧杯中废液里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澄清废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
    溶液变红
    废液中有氢氧化钠剩余
    小红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______,小红把酚酞改用______(填药品)进行实验,得出废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管道疏通剂中氢氧化钠过量,可确保铝粉反应完全,并且过量的氢氧化钠对下水道有清污的作用。
    六、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4. 工业上制备K2SO4晶体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请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
    (2)写出反应Ⅰ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aCO3和______(填化学式)。
    (4)不用水而用饱和K2SO4溶液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开水泡茶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银器变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石灰墙变硬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冷水浇石灰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A、垃圾野外焚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不利于环境保护,故A错;
    B、提倡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减少沙尘暴天气发生,有利于环保,故B正确;
    C、随意丢弃电池会污染水体和土壤,不利于保护环境,故C错;
    D、多开私家车出行会产生大量汽车尾气,会污染空气,不利于环境保护,故D错。
    故选:B。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3.【答案】D

    【解析】解:A.应该用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错;
    B.量筒是常温下用来量取液体的,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故B错误;
    C.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C错误;
    D.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掌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B.根据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块状固体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4.【答案】C

    【解析】解: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属于实验结论,不属于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没有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需要注意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
    5.【答案】B

    【解析】解: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故错误;
    B.碘能溶解在汽油中,所以碘放入足量的汽油中可以形成溶液,故正确;
    C.并不是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氢氧化钙、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错误;
    D.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所以要增加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可以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故错误。
    故选:B。
    A.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B.根据溶液的形成来分析。
    C.根据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来分析。
    D.根据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解的原理、溶液的本质特征、影响溶解度的因素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
    B.用煤火取暖时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正确;
    C.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是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性质存在着差异,C60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故正确。
    故选:C。
    A.根据碳的燃烧产物来分析;
    B.根据预防煤气中毒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本题从碳单质的结构,性质考查到了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注重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突出了本部分的重点。
    7.【答案】C

    【解析】解:A、将回收的废旧报纸制成铅笔杆,这样节省能源减少污染,故正确;
    B、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或空气,故正确;
    C、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从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角度看,补充蔬菜、水果主要是补充维生素,不可少吃.故错误;
    D、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能大大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故正确.
    故选C.
    A、将回收的废旧报纸制成铅笔杆,可节约能源;
    B、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撤离可燃物都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根据各营养素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
    D、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能大大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化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
    8.【答案】A

    【解析】解:由反应的过程图可知,A、B、C、D分别为NH3、CO2、CO(NH2)2、H2O,反应由氨分子与二氧化碳分子反应生成尿素分子、水分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 一定条件  CO(NH2)2+H2O。
    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故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故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A、B分子个数比是2:1,故错误;
    D、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故选:A。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在Na2S2O3中,Na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设S元素的化合价为x,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
    (+1)×2+x×2+(−2)×3=0
    解得x=+2
    故选:B。
    根据大苏打的化学式Na2S2O3,利用钠、氧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计算硫元素的化合价.
    本题考查化合价的计算,学生应熟悉常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并能用化合价计算的原则来进行计算.
    10.【答案】C

    【解析】解:A、不是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固体,汞在常温下是液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生活中常用铜作导线,因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但不是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
    C、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生铁中含有铁和碳等,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碳不能,将少量的生铁放入足量稀盐酸中,不能完全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生铁的组成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
    A、Ba(OH)2与K2SO4的水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B、两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NaOH溶液显碱性,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显红色,故选项正确。
    C、FeCl3与NaOH的水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D、NaNO3与H2SO4的水溶液能不反应,能共存,但是加入酚酞试液后不显红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本题考查了物质共存的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2.【答案】D

    【解析】解:A、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t2℃时,物质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50g150g×100%≈33.3%,50%错误;故选项错误;
    C、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均=20g:120g=1:6,1:5错误;故选项错误;
    D、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正确,因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A、判断有无晶体析出;
    B、有关的计算要正确;
    C、有关溶液的计算;
    D、质量分数的变化。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答案】D

    【解析】解:A.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用于去除油污,选项说法正确;
    B.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选项说法正确;
    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电极,选项说法正确;
    D.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可用于制导线,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4.【答案】A

    【解析】解:A、Na2CO3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铁粉和铝粉均能与适量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H2SO4能与适量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答案】A

    【解析】解:
    A、①软硬水遇肥皂水的现象不同,软水泡沫多,硬水泡沫少,故肥皂水可以区分两者;
    ②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燃烧时的气味不同,羊毛纤维有焦羽毛味,棉纤维有烧纸的味道,所以点燃后闻气味可以区分两者;
    ②铵盐遇碱能产生氨气,故硫酸铵遇碱性熟石灰会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硫酸钾不会与熟石灰反应,所以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以区分两者;
    B、①可燃性气体点燃有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②甲醛有毒,所以不能在海鲜食品上喷洒甲醛溶液防腐;
    ③煤矿矿井内常含有大量的甲烷气体,所以矿井内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C、①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在气体被压缩时该间隔会减小;
    ②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所以可以用其除掉异味;
    ③纯碱使无色酚酞变红,纯碱是碱性溶液;
    D、铁的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及氧气共存,所以在自行车架表面喷油器能防锈、菜刀用后及时洗净擦干也可以防锈,铁锈疏松多孔易吸水,故保留铁锈会使铁进一步锈蚀;可用稀硫酸浸泡除铁锈。
    故选:A。
    A、依据软硬水遇肥皂水的现象,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燃烧时的气味以及铵盐遇碱能产生氨气的有关性质分析解答;
    B、依据可燃性气体以及防火安全和食品安全知识分析解答;
    C、根据分子的性质、活性炭的特点以及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解答;
    D、依据铁的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及氧气共存的情况分析解答.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
    16.【答案】2NH3  CO2

    【解析】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氨气分子可表示为:2NH3。
    (2)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
    (1)2NH3;
    (2)CO2。
    (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根据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Fe2O3+3H2SO4=Fe2(SO4)3+3H2O  CH4+2O2− 点燃  CO2+2H2O

    【解析】解:(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点燃  CO2+2H2O。
    故答案为:
    (1)Fe2O3+3H2SO4=Fe2(SO4)3+3H2O;
    (2)CH4+2O2− 点燃  CO2+2H2O。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8.【答案】大于;C;氧气和水

    【解析】解:
    (1)选用铝合金做飞机机身而不选用纯铝,主要原因是铝合金硬度和强度大于纯铝;
    (2)A、真皮座套,用真皮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B、纯羊毛毯,是天然纤维,不是人工合成,故选项错误。
    C、塑料扶手是三大合成材料之一塑料,故选项正确。
    D、铜制扣件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3)飞机上的镀铬铁制品能防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阻止了铁与氧气和水接触。
    答案:
    (1)大于;
    (2)A;
    (3)氧气和水;
    (1)根据合金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
    (2)可根据合成材料的定义进行判断。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必须具备有机物、高分子、人工合成三个特点。
    (3)根据铁制品锈蚀的原理解答;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9.【答案】节约用水  A

    【解析】解:(1)农田灌溉时,用大水漫灌植物水来不及被土壤吸收且流得各处都是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应改为喷灌、滴灌时水被土壤吸收的好,利用高,故答案为:节约用水。
    (3)种植的玉米茎秆纤细,出现倒伏现象,缺少的钾元素,可选择施用的化肥是其中的氯化钾,故选A。
    故答案为:(1)节约用水;(2)A。
    (1)从水资源的利用的角度来分析解答;
    (2)根据各种化肥的作用和性质分析回答;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溶液的酸碱性,节约用水方法,金属生锈的条件,知道绿色化学理念。
    20.【答案】196

    【解析】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g+100g+91g−15g=196g
    设20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x               15g
    106100=x15g
    x=15.9g
    故答案为:
    (1)196;
    (2)15.9g。
    根据生成的沉淀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钠的质量以及所得溶液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1.【答案】C  CO2+Ca(OH)2=CaCO3↓+H2O

    【解析】解:根据有毒气体可知B为一氧化碳,E难溶于水,则常见为碳酸钙,所以含有相同元素为碳元素,因此C为二氧化碳,A为碳,D则为碳酸钠,A碳与氧气反应可以生成一氧化碳,也可以生成二氧化碳,B为一氧化碳,C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因此C与E可以相互转化,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D为碳酸钠,全部符合上述转化关系,因此A为碳,B为一氧化碳,C为二氧化碳,D为碳酸钠,E为碳酸钙。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碳,化学式为C;
    故答案为:C。
    (2)C为二氧化碳,E为碳酸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CO2+Ca(OH)2=CaCO3↓+H2O。
    根据题目中已知有毒气体和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可以推测出常见的B为一氧化碳,和E为碳酸钙,然后根据汉语相同元素,推出含有碳元素,然后根据碳相互转化关系,以及碳酸盐性质,进行物质名称推断,最终得出答案。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2.【答案】酒精灯  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②④(或②⑥)

    【解析】解:(1)装置图①中标号b的仪器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2)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插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故填: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3)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能得到甲烷,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②来制取,已知甲烷的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来收集甲烷;故填:②④(或②⑥)。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制取装置、根据甲烷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与用途、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和检验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3.【答案】实验一:气泡,铝片逐渐溶解;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氢氧化钠;
    【交流反思】Al2O3+2NaOH=2NaAlO2+H2O;
    实验二:ABC;
    实验三:NaAl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硫酸铜溶液

    【解析】【分析】
    本题综合利用了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溶解性、溶液的酸碱性及物质的变化规律对未知物质进行鉴别,体现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实验一:小红认为该溶液为稀硫酸,是因为她看到的现象是:气泡,铝片逐渐溶解;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因为溶液的pH=13,溶液呈碱性,是氢氧化钠溶液;
    【交流反思】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2O3+2NaOH+=2NaAlO2+H2O;
    实验二:根据“工作原理是:利用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油脂和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气压,利于疏通。”可知,ABC是正确的;
    实验三:NaAl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取少量澄清废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并不能说明废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剩余;小红把酚酞改用硫酸铜溶液,如果溶液变浑浊,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废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
    实验一:气泡,铝片逐渐溶解;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氢氧化钠;
    【交流反思】Al2O3+2NaOH=2NaAlO2+H2O;
    实验二:ABC;
    实验三:NaAl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硫酸铜溶液。
    24.【答案】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利于充分反应   CaCO3+H2SO4=CaSO4+H2O+CO2↑   CO2   减少K2SO4的溶解

    【解析】解:(1)研成粉末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利于充分反应。
    (2)反应Ⅰ,即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H2SO4=CaSO4+H2O+CO2↑。
    (3)根据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根据图示可知反应Ⅰ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和反应Ⅱ生成的碳酸钙可以循环利用。
    (4)饱和硫酸钾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硫酸钾,不用水而用饱和K2SO4溶液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的原因是减少K2SO4的溶解。
    故答案为:
    (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利于充分反应;
    (2)CaCO3+H2SO4=CaSO4+H2O+CO2↑;
    (3)CO2;
    (4)减少K2SO4的溶解。
    (1)根据研成粉末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进行分析解答。
    (2)反应Ⅰ,即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饱和硫酸钾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硫酸钾,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工业上制备K2SO4晶体的工艺流程图、掌握盐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1页,共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