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标准练2(含解析)
展开选择题标准练(二)满分:42分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礼》记载“煤饼烧砺(贝壳)成灰”,并把这种灰称为“蜃”,古人蔡伦以“蜃”改进了造纸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贝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3B.“砺成灰”是氧化还原反应C.“蜃”与水混合,溶液呈碱性D.纸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解析: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A正确;“砺成灰”是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蜃”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钙溶于水,发生反应,得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C正确;纸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正确。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对人体无害且均具有氧化性B.尼龙绳是由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强度很大C.用氯气可以处理自来水中的Cu2+、Hg2+、Pb2+等重金属离子D.ClO2具有强氧化性,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时比Cl2的效率高解析:食品抗氧化剂是能阻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食品贮存期的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一般是具有还原性的物质,适当使用对人体无害,A项错误;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但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错误;氯气溶于水会生成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从而能杀菌消毒,但用氯气不能处理自来水中的Cu2+、Hg2+、Pb2+等重金属离子,C项错误;ClO2中Cl为+4价,Cl2中Cl为0价,杀菌消毒时两者均转化为-1价的Cl,单位质量的两种物质,ClO2的消毒效率为5×,Cl2的消毒效率为2×,计算可知ClO2的杀菌消毒效率是Cl2的倍=2.63倍,D项正确。3.化合物(b)、(d)、的分子式均为C4H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B.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d的一氯代物和二氯代物均只有一种解析:A.b对应的同分异构体可为环状烃,也可为链状烃,如b、d、等,同分异构体不仅仅d和p两种,故A错误;B.p分子中的碳碳三键是直线形结构,碳碳双键是平面结构,则p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故B错误;C.d为饱和烃,与高锰酸钾不反应,故C错误;D.d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只含有一种氢,对应的一氯代物和二氯代物都只有一种,故D正确;故选D。4.实验室以苯甲醛为原料制备间溴苯甲醛(实验装置见下图)。其实验步骤为:步骤1:将三颈瓶中的一定配比的无水AlCl3、1,2二氯乙烷和苯甲醛充分混合后,升温至60 ℃,缓慢滴加经浓硫酸干燥过的液溴,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冷却。步骤2:将反应混合物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搅拌、静置、分液。有机相用10%NaHCO3溶液洗涤。步骤3:经洗涤的有机相加入适量无水MgSO4固体,放置一段时间后过滤。步骤4:减压蒸馏有机相,收集相应馏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甲同学认为步骤1中使用1,2二氯乙烷的目的是做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B.乙同学认为可在该实验装置的冷凝管后加接一只装有无水MgSO4的干燥管,实验效果可能会更好C.丙同学认为步骤2中有机相使用10%NaHCO3溶液洗涤可除去大部分未反应完的Br2D.丁同学认为步骤4中减压蒸馏有机相是因为间溴苯甲醛高温下容易氧化或分解解析:A.根据信息,有机物中催化剂一般是无机物,故是AlCl3,选项A错误;B.在该实验装置的冷凝管后加接一只装有无水MgSO4的干燥管,以防外界水沿冷凝管进入三颈瓶与AlCl3发生水解反应,降低催化效果,这样做,实验效果可能会更好,选项B正确;步骤2中有机相使用10% NaHCO3溶液洗涤,类似乙酸乙酯中饱和碳酸钠的作用,除去溶解在间溴苯甲醛中溴和盐酸,选项C正确;D.醛基容易被氧化,减压分馏防止间溴苯甲醛被氧化,选项D正确。5.高铁酸盐(如Na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以铁基材料为阳极,在高浓度强碱溶液中利用电解的方式可以制备高铁酸盐,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a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Fe-6e-+8OH-===FeO+4H2OB.制备过程中,阳极室c(OH-)保持不变C.在电解过程中溶液中的阴离子向a极移动D.铁电极上有少量气体产生原因可能是4OH--4e-===O2↑+2H2O解析:铁基材料为阳极,在高浓度强碱溶液中利用电解的方式可以制备高铁酸盐,所以铁是阳极,电极反应式为Fe-6e-+8OH-===FeO+4H2O,故A正确;阳极反应消耗的OH-数目大于补充过来的OH-数目,所以c(OH-)减小,B错误;在电解过程中溶液中的阴离子向阳极移动,a为阳极,故C正确;铁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所以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电极反应式是4OH--4e-===O2↑+2H2O,故D正确。6.在20 L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 ΔH。测得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及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p2和195 ℃时n(H2)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p2和195 ℃时n(H2)t/min0135n(H2)/mol8544A.p2和195 ℃时,0~3 min,反应速率v(CH3OH)= mol·L-1·min-1B.p1<p2,ΔH>0C.在p2和195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D.195 ℃、p2时,在B点:v正>v逆解析:A项,0~3 min,Δn(H2)=4 mol,Δc(H2)==0.2 mol·L-1,v(H2)=,则v(CH3OH)≈0.033 mol·L-1·min-1,错误;B项,由任意一条曲线知,随温度升高,CO转化率减小,故ΔH<0,由于增大压强时,平衡右移,故p1<p2,错误;C项,达到平衡时,CO、H2、CH3OH的平衡浓度分别为0.1 mol·L-1、0.2 mol·L-1、0.1 mol·L-1,则平衡常数K====25,正确;D项,从B点到A点,CO转化率减小,故v正<v逆,错误。7.实验:①0.005 mol·L-1 FeCl3溶液和0.015 mol·L-1 KSCN溶液各1 mL混合得到红色溶液a,均分溶液a置于b、c两支试管中;②向b中滴加3滴饱和FeCl3溶液,溶液颜色加深;③再向上述b溶液中滴加3滴1 mol·L-1 NaOH溶液,溶液颜色变浅且出现浑浊;④向c中逐渐滴加1 mol·L-1 KSCN溶液2 mL,溶液颜色先变深后变浅。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C )A.实验②中增大Fe3+浓度使平衡Fe3++3SCN-Fe(SCN)3正向移动B.实验③中发生反应:Fe3++3OH-===Fe(OH)3↓C.实验③和④中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相同D.实验②、③、④均可说明浓度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解析:实验②中向b中滴加3滴饱和FeCl3溶液,增大了Fe3+浓度使反应Fe3++3SCN-Fe(SCN)3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加深,选项A正确。实验③中向上述b溶液中滴加3滴1 mol·L-1 NaOH溶液,发生反应:Fe3++3OH-===Fe(OH)3↓,铁离子浓度减小,反应Fe3++3SCN-Fe(SCN)3逆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浅,选项B正确。实验③颜色变浅的原因是减少了铁离子浓度,平衡逆向移动,实验④最后颜色变浅是因为加入的硫氰化钾溶液过多,对体系进行了稀释,颜色变浅,所以选项C错误。实验②③④都是在改变平衡体系中某种物质的浓度,溶液的颜色变化都说明了平衡的移动,所以选项D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