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九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专题强化训练
展开专题九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国首条“生态马路”在上海复兴路隧道建成,它运用了“光触媒”技术,在路面涂上一种光催化剂涂料,可将汽车尾气中45%的NO和CO转化成N2 和CO2。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光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NO的转化率
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解析:选C。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故A、B项错误;该反应有气体参与,改变压强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D项错误。
2.在一定温度下,氧化铁可以与一氧化碳发生下列反应:Fe2O3(s)+3CO(g)2Fe(s)+3CO2(g),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CO的生成速率与CO2 的生成速率相等
B.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C.CO的质量不变
D.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解析:选D。A项,CO的生成速率为逆反应速率,CO2 的生成速率为正反应速率,且CO、CO2 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则v正(CO2)=v逆(CO),达到化学平衡;B项,ρ=,当m(气体)不变时,反应即达到平衡;C项,m(CO)不变,则n(CO)不变,反应达到平衡;D项,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任意时刻体系的压强均相同,所以压强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
3.在催化剂作用下用乙醇制乙烯,乙醇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生成乙烯的物质的量与乙醇转化的物质的量的比值)随温度、乙醇进料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在410~440 ℃温度范围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乙醇进料量一定时,随乙醇转化率增大,乙烯选择性增大
B.当乙醇进料量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乙烯选择性不一定增大
C.当温度一定时,随乙醇进料量增大,乙醇转化率减小
D.当温度一定时,随乙醇进料量增大,乙烯选择性增大
解析:选A。根据图像,当乙醇进料量一定时,随温度升高,乙醇转化率增大,乙烯选择性先增大后减小,故A项错误,B项正确;根据题图甲,当温度一定时,随乙醇进料量增大,乙醇转化率减小,故C项正确;根据题图乙,当温度一定时,随乙醇进料量增大,乙烯选择性增大,故D项正确。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4.某科研小组利用如下反应消除NO和CO的污染:2NO(g)+2CO(g)N2(g)+2CO2(g) ΔH=x kJ·mol-1。T ℃时,在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O和2 mol CO,保持温度不变,5 min 末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N2)=0.4 mol·L-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0
B.α(NO)=20%
C.0~5 min内,v(CO)=0.16 mol·L-1·min-1
D.保持温度不变,若再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充入2 mol NO和2 mol CO,重新达到平衡时,c(N2)=0.8 mol·L-1
解析:选BD。该反应ΔS<0,若要使反应自发进行,则必须为放热反应,故ΔH<0,即x<0,故A项正确;5 min末达到平衡状态,c(N2)=0.4 mol·L-1,则n(N2)=0.4 mol·L-1×2 L=0.8 mol,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中Δn(NO)=Δn(CO)=1.6 mol,则NO的转化率α(NO)=×100%=80%,故B项错误;v(CO)===0.16 mol·L-1·min-1,故C项正确;5 min 末达到平衡状态,n(NO)=n(CO)=(2-1.6) mol=0.4 mol,则平衡时c(NO)=c(CO)=0.2 mol·L-1,又因为c(N2)=0.4 mol·L-1,c(CO2)=0.8 mol·L-1,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60。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2 mol NO和2 mol CO,平衡向右移动,假设重新达平衡时,c(N2)=0.8 mol·L-1,则平衡转化率不变,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NO)=c(CO)=0.4 mol·L-1,c(CO2)=1.6 mol·L-1,则Qc===80≠K,故假设不成立,即重新达到平衡时c(N2)≠0.8 mol·L-1,此时反应正向进行,达到新平衡时,c(N2)>0.8 mol·L-1,故D项错误。
5.T ℃时,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s) ΔH<0,按照不同配比充入A、B,达到平衡时容器中A、B浓度变化如图中曲线(实线)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
B.c点没有达到平衡,此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C.若c点为平衡点,则此时容器内的温度高于T ℃
D.T ℃时,直线cd上的点均为平衡状态
解析:选C。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A项错误;c点没有达到平衡,若要达到平衡,应向d点移动,A、B的浓度降低,说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B项错误;如果c点为平衡点,此时的平衡常数小于T ℃时的平衡常数,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升高温度,C项正确;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与浓度、压强无关,因此曲线ab是平衡线,D项错误。
三、非选择题
6.Ⅰ.现有三个反应:
反应① Fe(s)+H2O(g)===FeO(s)+H2(g) ΔH1=a kJ/mol,平衡常数为K1
反应② CO(g)+H2O(g)===H2(g)+CO2(g) ΔH2,平衡常数为K2
反应③ Fe(s)+CO2(g)===FeO(s)+CO(g) ΔH3=b kJ/mol,平衡常数为K3
在不同温度下,部分K1、K2的值如下:
T/℃ | 700 | 800 |
K1 | 2.38 | 2.56 |
K2 | 0.80 |
|
(1)CO(g)+H2O(g)===H2(g)+CO2(g) ΔH2=________(用a,b表示)。
(2)K1的表达式为________;根据反应①②③推导出K1、K2、K3的关系式为K3=________。
Ⅱ.在容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内(装有等量的某种催化剂),分别充入同量的NOx及C3H6,在不同温度下,同时发生以下反应:
18NO(g)+2C3H6(g)9N2(g)+6CO2(g)+6H2O(g);
18NO2(g)+4C3H6(g)9N2(g)+12CO2(g)+12H2O(g);
并分别在t时测定其中NOx转化率,绘得图像如下图所示:
(3)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结论一:从测定NOx转化数据中判断,相同温度下NO转化率比NO2的低。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NO2和C3H6反应中,提高NO2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___(填编号)。
A.加入催化剂 B.降低温度
C.分离出H2O(g) D.增大压强
解析:Ⅰ.(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①-反应③得:CO(g)+H2O(g)===H2(g)+CO2(g) ΔH2=(a-b) kJ/mol。
(2)K1的表达式为K1=;反应①-反应②得反应③,则K3=。
Ⅱ.(4)根据图像知,温度越高(450 ℃以上),二氧化氮的转化率越小,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且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状态,故A错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的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分离出H2O(g),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的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的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
答案:Ⅰ.(1)(a-b) kJ/mol
(2)K1=
Ⅱ.(3)在250~450 ℃时,NO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50~600 ℃时,NO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答案合理即可)
(4)BC
7.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资源至关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的液化。原理是C(s)+H2O(g)CO(g)+H2(g) ΔH=a kJ·mol-1;CO(g)+2H2(g)CH3OH(l) ΔH=b kJ·mol-1。则反应C(s)+H2O(g)+H2(g)CH3OH(l)的ΔH=________kJ·mol-1(用a、b表示)。
(2)煤的气化。原理是C(s)+2H2(g)CH4(g) ΔH。在1 L密闭容器中投入1 mol C,并充入2 mol H2,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①有关图1、图2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字母)。
A.氢气的反应速率v(Z)>v(X)>v(Y)
B.T1<1 000 K
C.平衡常数K(X)=K(Y)>K(Z)
D.工业生产中,当温度为T2时,压强越高,经济效益越好
②图2中A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煤生产水煤气和半水煤气。
①工业上用煤生产作为合成氨原料的水煤气,要求气体中(CO+H2)与N2的体积之比为3.1~3.2,发生的反应有C(s)+H2O(g)CO(g)+H2(g)、C(s)+O2(g)CO(g)。从能量角度考虑,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图3是反应CO(g)+H2O(g)H2(g)+CO2(g) ΔH<0中CO和CO2的浓度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曲线,则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若t4时刻通过改变容积的方法将压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在图中t4~t5区间内画出CO、CO2浓度变化曲线,并标明物质(假设各物质状态均保持不变)。
答案:(1)a+b (2)①ABC ②
(3)①前者是吸热反应,通入空气后发生的是放热反应,可维持体系的热平衡 ②降低温度(或增大水蒸气的量或减少氢气的量)
8.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汽车尾气的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知汽车尾气排放时容易发生以下反应:
①N2(g)+O2(g)2NO(g) ΔH1=a kJ·mol-1
②CO(g)+1/2O2(g)CO2(g) ΔH2= b kJ·mol-1
③2CO(g)+2NO(g)N2(g)+2CO2(g) Δ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ΔH3=________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Kp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浓度c(B),则反应①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能说明反应③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CO2 的同时消耗了1 mol CO
B.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在绝热恒容的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再变化
D.在恒温恒压的容器中,N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4)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V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CO,发生反应③。在t1时刻达到平衡,此时n(CO)=x mol,n(NO)=2x mol,n(N2)=y mol,则N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再向容器中充入y mol CO2 和x mol NO,则此时v(正)________v(逆)(填“>”“<”或“=”)。
(5)烟气中也含有氮氧化物,C2H4 可用于烟气脱硝。为研究温度、催化剂中Cu2+负载量对NO去除率的影响,控制其他条件一定,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为达到最高的NO去除率,应选择的反应温度约为________,Cu2+负载量为________。
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由2×②-①得:2CO(g)+2NO(g)N2(g)+2CO2(g),则ΔH3=2ΔH2-ΔH1=(2b-a) kJ·mol-1。
(2)反应①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p=。
(3)A.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CO2 的同时消耗了1 mol CO,描述的都是正反应,不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A错误;B.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密度等于混合气体的质量除以容器体积,根据质量守恒,不管是否达到平衡,混合气体的质量都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始终不变,B错误;C.在绝热恒容的容器中,容器内的温度随反应的进行而变化,平衡常数也会发生变化,平衡常数不再变化,说明容器的温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C正确;D.在恒温恒压的容器中,N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说明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D正确。
(4)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V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CO,发生反应2CO(g)+2NO(g)N2(g)+2CO2(g),t1时刻达到平衡,此时n(CO)=x mol,n(NO)=2x mol,n(N2)=y mol,n(CO2)=2y mol,则反应的NO的物质的量为2y mol,起始NO的物质的量为(2x+2y) mol,平衡转化率为×100%=×100%;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V=×V,再向容器中充入y mol CO2和x mol NO,Qc=×V=×V=K,则平衡不移动,此时 v(正)=v(逆)。
(5)从图上可以看出Cu2+负载量为3%,温度在350 ℃左右时,NO的去除效果最好。
答案:(1)2b-a (2) (3)CD
(4)×100% = (5)350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