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模拟卷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模拟卷三(解析版)
展开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生物卷(三)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膜的功能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B.高温处理后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C.某些蛋白质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
D.细胞凋亡过程中只有蛋白质的分解没有蛋白质的合成
D [本题考查蛋白质功能的相关知识。生物膜的功能越复杂,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高温处理后的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蛋白质功能丧失,但蛋白质中的肽键没有被破坏,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某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细胞凋亡是一种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结构破坏的过程,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参与破坏细胞结构的蛋白酶合成并积累,细胞结构破坏涉及蛋白质的分解。]
2.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细菌、噬菌体、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B.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等
C.叶绿体是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结构,其中含有少量DNA和RNA
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活动增强
D [本题考查的是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结构和主要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内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一般都含有核糖体,它是蛋白质合成的机器,噬菌体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真核细胞的有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丙酮酸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被氧化分解的产物,线粒体中不能将有机物氧化成丙酮酸;叶绿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其中含有DNA和RNA,然而原核细胞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高尔基体与植物新的细胞壁形成相关。]
3.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的外膜延伸可与粗面内质网相连,上有许多核糖体颗粒
B.②是染色质,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
C.③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及某种RNA的合成有关
D.④表示核孔,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D [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及功能的相关内容。由图可知,①为核膜,其外膜延伸可与粗面内质网相连,上有许多核糖体颗粒;②是染色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③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及某种RNA的合成有关;④表示核孔,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但核孔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4.以紫色洋葱鳞片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液泡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在处理时间相同且保证细胞存活的前提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B.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
C.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易复原
D.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
D [本题考查高等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观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相关知识。由图可知,“X”所代表的是液泡长度,而“Y”所代表的是细胞长度,“X/Y”应该代表的是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该值越大,质壁分离程度越小,反之越大。所以X/Y值越小,单位时间失水越多,液泡内的紫色越深,更不易复原;“X/Y”值越大,单位时间失水越少,外界溶液的浓度越低。]
5.下列有关绿叶中光合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叶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液泡中
B.缺Mg会导致叶片黄化从而使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C.可根据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的原理来分离色素
D.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C [本题考查光合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液泡中不含光合色素;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一段时间的缺Mg会导致植株基部的老叶失绿,影响其光合作用,但幼嫩的新叶由于可利用从老叶转移过来的Mg合成叶绿素,所以新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故B错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速率快,溶解度小的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速率慢,从而能分离色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6.下列有关叶肉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内,在类囊体上分解ATP释放能量
B.叶绿体内,在基质中依靠酶催化产生CO2
C.线粒体内,H2O中的H可参与构成C6H12O6
D.线粒体内,H2O中的O可参与构成CO2
D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相关内容。光合作用过程中,ATP应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在叶绿体基质中释放能量;产生CO2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不是叶绿体;线粒体中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O中的H生成[H]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水;线粒体中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O中的O用于构成CO2。]
7.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某一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
A.细胞膜向内凹陷 B.着丝点一分为二
C.中心体移向两极 D.DNA正在进行复制
C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膜向内凹陷是后期,该时期着丝点断裂,无染色单体;中心体移向细胞两极为前期,该时期一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DNA正在进行复制的时期为间期,该时期染色单体尚未形成。]
8.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可能存在相同的mRNA
B.细胞癌变是因为基因突变产生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C.衰老细胞内色素积累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D.细胞凋亡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
B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内容。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可能存在相同的mRNA,如ATP合成酶基因、呼吸酶基因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所存在的正常基因,而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积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细胞凋亡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是细胞为了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采取的一种编程性死亡的过程。]
9.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前均需要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均要确保培养基中含有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
C.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均可用于鉴定菌种
D.均需要放在恒温培养箱中通入氧气培养
C [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与分离。在接种微生物前的培养基要经过高压蒸汽灭菌,接种微生物后培养前不需要再进行灭菌,以免杀死培养物;培养固氮菌时不需要添加氮源,培养自养型微生物时不需要添加碳源;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均可根据长出的菌落特征进行菌种的鉴定;培养厌氧菌时不需要通入氧气。]
10.下列关于基因操作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并非所有目的基因都可用PCR方法获取
B.通常以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标记基因
C.限制酶识别并在特定位置断开氢键
D.DNA连接酶可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长链
A [本题考查的是PCR技术、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的相关内容。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需要已知一段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制备引物,而并非所有的目的基因都已知其核苷酸序列;基因工程中通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限制酶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置断开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可将不同的DNA片段连接起来。]
11.如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①和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B.②中有姐妹染色单体,①和③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
C.②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细胞两极的染色体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
D.③中无同源染色体,如果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能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
C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有关内容。图中①为有丝分裂后期,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但同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②为初级精母细胞,含有姐妹染色单体,①和③均处于分裂后期,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细胞的两极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等。]
12.关于图示生理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发生图示生理过程的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mRNA上所含有的密码子均能在tRNA上找到与其相对应的反密码子
C.该图表示的是转录和翻译
D.该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所需要的能量都由线粒体提供
C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是在同一时空进行的,发生在原核细胞和线粒体叶绿体中,原核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mRNA上的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因此在tRNA上不能找到对应的反密码子;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的核糖体,由此可以判断该图示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能量也可来自于细胞质基质且原核细胞无线粒体。]
13.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下列结果不可能的是( )
A.含有14N的DNA分子占3/4
B.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8
C.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80个
D.复制过程中胞嘧啶和鸟嘌呤配对
A [本题考查的是DNA分子复制的相关内容。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1个DNA分子复制3次共形成23=8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含有14N;子代有8个DNA分子,共含有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有2条,占1/8;亲代DNA分子含100个碱基对,胞嘧啶60个,可推知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0个,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0×(23-1)=280个;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中胞嘧啶和鸟嘌呤配对,腺嘌呤和胸腺嘧啶配对。]
14.二倍体高等植物剪秋罗雌雄异株,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窄叶剪秋罗可以是雌株,也可以是雄株
B.如果亲代雄株为宽叶,则子代全部是宽叶
C.如果亲代全是宽叶,则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D.如果子代全是雄株,则亲代为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
D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实例、应用的相关内容。由于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所以窄叶剪秋罗不可以是雌株,只可以是雄株;如果亲代雄株为宽叶(XBY),亲代雌株是宽叶杂合体(XBXb),则子代有宽叶,也有窄叶;如果亲代全是宽叶,其中雌株是宽叶杂合体(XBXb),子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如果子代全是雄株,由于窄叶雄株的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则亲代雄株为窄叶,雌株为宽叶。]
15.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都能产生可育配子
B.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B组的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C.A、B、C三组方法中,C组需要处理大量供试材料
D.A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F2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3
B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的相关内容。A组通过杂交育种获得矮秆抗病Ⅰ,能产生可育的配子,B组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矮秆抗病Ⅱ,其中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矮秆抗病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但是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加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C组通过诱变育种获得矮秆抗病Ⅲ,只是个别基因发生突变,不影响产生可育的配子;B组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矮秆抗病Ⅱ,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组采用诱变育种,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多数突变都是有害的,因此需要处理大量供试材料;A组通过杂交育种获得矮秆抗病Ⅰ,利用的原理是有性生殖中的基因重组,A组亲本的基因型是TTRR(高秆抗病)×ttrr(矮秆易感病),F1的基因型是TtRr(高秆抗病),F1自交后产生的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T-R-(高秆抗病)∶T-rr(高秆易感病)∶ttR-(矮秆抗病)∶ttrr(矮秆易感病)=9∶3∶3∶1,矮秆抗病(ttR-)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ttRR占1/3。]
16.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频率为20%,Aa基因型的频率为80%,aa基因型(基因致死型)的频率为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种群随机交配时有三种不同的杂交组合
B.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
C.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的个体占3/7
D.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的基因频率为0
D [本题考查的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计算的相关内容。由题意可知,AA、Aa随机交配,共有3种不同的杂交组合,即AA×AA、AA×Aa和Aa×Aa;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AA%+1/2Aa%=20%+1/2×80%=60%,a的基因频率=1/2Aa%=1/2×80%=40%;随机交配繁殖一代,AA基因型的个体占(60%×60%)/(60%×60%+2×60%×40%)=3/7;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占3/7,Aa占4/7,a的基因频率为2/7。]
17.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
B.生长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C.在缺氧环境中,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速率不受影响
D.植物茎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B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运输和生理作用的相关内容。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运输,是主动运输,与失重状态无关;生长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仅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植物体内生长素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行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缺氧环境影响能量的产生,从而对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速率产生影响;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其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向光一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18.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表示反射弧中的结构,①②表示刺激位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将兴奋向神经(反射)中枢传递
B.在神经肌肉接点处和C处均存在突触
C.刺激②处可以在A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刺激①处引起E收缩的过程不是反射
C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的相关内容。根据神经中枢C中突触的结构,可判断兴奋由A向E传递,B是传入神经,将兴奋向神经(反射)中枢传递;在神经肌肉接点处和C神经中枢处均存在突触;②为传出神经,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所以刺激②处产生的兴奋不能传递至A处,在A处不会检测到电位变化;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刺激①处引起E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19.临床上发现,原本生育能力正常的青年男子因外伤导致输精管和附睾管断裂,少量精子进入血液,外伤治愈后,发现精液中精子数量正常,但均不能存活的现象,其原因最可能与下列哪种免疫现象的机理相同( )
A.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具有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
B.接受移植器官治疗的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
C.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产生强烈免疫反应
D.注射牛痘疫苗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
A [由题意可知,伤愈男子精液中精子数量正常,但均不能存活,这是体内产生了针对精子的抗体,属于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具有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易造成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接受移植器官治疗的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这是为了降低自身免疫系统对移植的器官产生免疫排斥;青霉素对少数人属于过敏原,易引起强烈的过敏反应;注射牛痘疫苗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这属于正常的体液免疫。]
20.下列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侵染机体后产生的抗体会与HIV结合,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
B.HIV主要侵染T淋巴细胞,所以体液免疫几乎正常
C.HIV容易发生变异,使机体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某艾滋病患者死于恶性肿瘤,是因为免疫系统失去了监控、清除功能
D [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内容。HIV侵入机体后,机体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与HIV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而不能形成细胞集团;HIV主要攻击T细胞,既影响细胞免疫也影响体液免疫;HIV侵入机体后,机体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某艾滋病患者死于恶性肿瘤,是因为免疫系统失去了监控、清除功能。]
21.如图所示为某池塘中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有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的关系肯定不是互利共生
A [本题考查种群与群落的有关内容。由图可知,有生物乙和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均呈“S”型增长;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的种群数量一直在上升,说明生物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应呈同步性变化,有生物乙比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要少,说明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
22.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农田中的玉米植株高低错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不一定是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
C.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群落演替的过程中,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的丰富度不同
A [农田中的玉米为一个种群而非群落;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不一定是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也可能两种生物的竞争能力相当;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分层现象,与食物的分布有关;群落演替的过程中,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出现得早,草本阶段的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的丰富度。]
2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D.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D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相关内容。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是无机环境或生物,如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蝙蝠通过自身发出声波,对捕食目标进行“回声定位”;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属于行为信息。]
24.关于如图中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C.对作物增施农家肥能提高产量,是因为其促进了该生态系统物质的循环利用
D.食用菌的能量来源于家畜的同化量
C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能量传递的相关知识。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但人们对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升高;对作物增施农家肥能提高产量,增加土壤的分解者的数量,促进了该生态系统物质的循环利用;食用菌的能量来源于家畜粪屑中的能量。]
25.如图表示利用基因工程生产胰岛素的三种途径,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B.受体细胞A一般选用乳腺细胞
C.受体细胞B通常为莴苣的体细胞
D.三种方法得到的胰岛素结构不完全相同
B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过程①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该过程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动物受体细胞一般选用受精卵;植物基因工程常用体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受体细胞A和受体细胞B为真核细胞,含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以对胰岛素基因表达产生的多肽进行加工,而受体细胞C为大肠杆菌,不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不能对胰岛素基因表达的产物进行加工,二者结构不完全相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7分)图甲中不同的形态的图形代表不同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图甲中代表酶的是________(填标号)。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酶________(填“是”或“不是”)麦芽糖酶。该图可反映出酶具有________性。
(2)为了检测某种酶X在37℃时对3种二糖(糖A、糖B、糖C)的作用,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5 min后检测每支试管中的单糖和二糖,结果如表。已知三种二糖都不是还原糖,若三种二糖水解,其产物中都有还原性单糖。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单糖
无
无
有
二糖
有
有
无
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检测该酶与pH的关系,请用下面所给的材料和实验室中的基本设备,设计一个实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供选实验材料:(取自于人体的)酶X,糖A溶液、糖B溶液、糖C溶液,斐林试剂,碘液,苏丹Ⅲ染液,龙胆紫溶液,2%的稀盐酸溶液,蒸馏水,2%的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
Ⅰ.取三支洁净试管,向三支试管中均加入1 mL的酶X溶液,编号为A、B、C。
Ⅱ.向A试管中加入________,向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向C试管中加入________,摇匀。
Ⅲ.将________溶液各2 mL注入A、B、C三支试管中,置于37 ℃环境中保温5 min。
Ⅳ.在各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_,然后热水浴加热5 min,观察颜色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设计实验以及酶的相关内容。(1)酶反应前后不变,据图可知,①是酶;麦芽糖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据图甲可知,②在①的催化下,分解成了③和④,所以②不是麦芽糖,①也不是麦芽糖酶;图甲酶和底物特异性结合,说明酶具有专一性。(2)本题要检测酶X与pH的关系,所以自变量是pH,再根据所给的试剂,第Ⅱ步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所以向A试管加入等量2%的稀盐酸溶液,向C试管加入等量2%的氢氧化钠溶液,自变量是酸碱度的不同;根据表格中试管1、2、3的实验结果可知,该酶能催化糖C,所以第Ⅲ步将糖C溶液各2 mL注入到A、B、C三支试管中,置于37 ℃环境中保温5 min;糖C不是还原糖,产物是还原糖,所以第Ⅳ步反应完成后需要使用等量的斐林试剂进行检测还原糖。
答案:(每空1分,共7分)(1)① 不是 专一
(2)Ⅱ.等量2%的稀盐酸溶液 等量2%的氢氧化钠溶液(顺序不限)
Ⅲ.糖C
Ⅳ.等量斐林试剂
27.(8分)如图所示为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备注:CR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1)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维持机体的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可知,器官甲为________。下丘脑、器官甲、肾上腺三者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调节关系:其中①→②→③属于________调节;因糖皮质激素在血浆中含量偏高而导致的④⑤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它们均属于体液调节的重要方式。
(3)过程⑧产生的细胞因子为免疫活性物质,能刺激其他细胞的增殖、分化,它很可能是由________细胞产生,该细胞分化的场所是________。
(4)据图分析,若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则体内糖皮质激素分泌量将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导致免疫系统功能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内容。(1)人体的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防卫、监控和清除。(2)据图分析器官甲受到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的调节,说明器官甲为垂体;图中①→②→③涉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表明是分级调节;糖皮质激素在血浆中含量偏高而导致下丘脑和垂体释放相应的CRH、ACTH减少,这是负反馈调节。(3)过程⑧产生的细胞因子为免疫活性物质,能刺激其他细胞的增殖、分化,所以该细胞因子为淋巴因子,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4)若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神经系统受到强烈刺激,体内糖皮质激素分泌量将增加,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功能,可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弱。
答案:(每空1分,共8分)(1)防卫、监控和清除
(2)垂体 分级 (负)反馈
(3)T 胸腺
(4)增加 减弱
28.(9分)如图表示一个面积为140 hm2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食物网中鹰与狐狸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若狐狸突然灭绝,短时间内鹰的数量会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原上丰富的植物资源为草原田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田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则该草原上草原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该值比实际值偏大,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草色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的信息属于________信息;狐狸依据松鼠的气味去猎捕,松鼠同样也能依据狐狸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表明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1)在食物网中,鹰和狐狸都捕食鼠,属于竞争关系,鹰以狐狸为食,又属于捕食关系;若狐狸突然灭绝,鹰直接捕食鼠,食物链缩短,鹰处于的营养级由第三、四营养级变为只位于第三营养级,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短时间内鹰的数量会增加。(2)设草原田鼠的数量共有x只,根据数据得出x∶100=280∶2,求出x=14 000只,再除以面积140 hm2,求出该草原上草原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 只/hm2;第一次被捕捉到的草原田鼠很难被再次捕捉到或者标志有可能掉落,导致第二次重捕时被标记的动物减少,根据比例推算出种群数量比实际值偏大。(3)当草色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狐狸依据松鼠的气味去猎捕,松鼠同样也能依据狐狸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表明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9分)
(1)捕食和竞争 增加 鹰从原来的第三、第四营养级变成第三营养级,短时间内获得的能量多,其数量增多(2分)
(2)100 只/hm2 第一次被捕捉到的草原田鼠很难再被捕捉到(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3)物理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分)
29.(8分)牛的毛色与真黑素(黑色)和褐黑素(栗色)有关。如图表示牛黑色素细胞中正常基因E控制这两种色素合成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色素的形成过程说明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酪氨酸酶的合成还需要基因D和F,但两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F与f基因共同存在时,酪氨酸酶的合成量有所下降,表现为栗色;个体缺少酪氨酸酶时表现为白色。
①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该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基因型为DdFf和ddFf的两头牛进行杂交得F1,再让F1中的黑色牛和栗色牛杂交,则F2白色牛中的杂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__。
②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让基因型分别为DdFf和ddff的公牛、母牛交配,预测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运用的相关内容。
(1)由图中色素的形成过程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让基因型为DdFf和ddFf的牛杂交,后代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黑色(D-FF)∶栗色(D-Ff)∶白色(dd-、D-ff)=(1/2×1/4)∶(1/2×1/2)∶(1/2×1+1/2×1/4)=1∶2∶5。选择F1中的黑色牛(DdFF)和栗色牛(DdFf)杂交,F2中白色牛ddFF占1/4×1/2=1/8、ddFf占1/4×1/2=1/8,所以F2白色牛中的杂合子所占比例是1/2;②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让基因型分别为DdFf和ddff的公牛、母牛交配,当D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df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则后代的基因型为1/2DdFf、1/2ddff,表现型及比例为栗色∶白色=1∶1;当D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dF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则后代的基因型为1/2Ddff、1/2ddFf,全为白色。
答案:(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8分)
(1)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1分)
(2)①基因的自由组合(1分)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2 ②栗色∶白色=1∶1或全为白色
30.(10分)马、牛、羊的食物主要是草茎类,其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它们胃内的微生物,在帮助消化和利用植物纤维素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土壤中也存在着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液可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用到的方法是________。
①稀释倒平板法 ②涂布平板法 ③单细胞挑取法 ④选择培养分离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4)在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杂菌的污染,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如接种环和接种针需要________,培养基需要________等。而接种针或接种环操作时经火焰灭菌后需要在培养基上接触冷却后才能挑取菌落。
(5)如表为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配方,请判断该培养基为________培养基,酵母膏和土豆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配方
CMC—Na
5~10 g
KH2PO4
0.25 g
酵母膏
1 g
琼脂
15 g
土豆汁
100 mL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
解析:本题考查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相关内容。(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主要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纤维素先在C1酶和CX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纤维二糖,然后再在葡萄糖苷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2)刚果红染液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的复合物,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液可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而使其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3)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先进行选择培养,增大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再进行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培养,单细胞挑取以获得纯净的纤维素分解菌,②③④正确。(4)在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杂菌的污染,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如接种环和接种针需要灼烧灭菌,培养基需要高压蒸汽灭菌等。而接种针或接种环操作时经火焰灭菌后需要在培养基上接触冷却后才能挑取菌落,以免高温杀死纤维素分解菌。(5)该培养基中添加了琼脂作为凝固剂,因此是固体培养基;酵母膏和土豆汁中含有营养物质,为细菌的生长提供生长因子。
答案:(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C1酶 CX酶 葡萄糖苷酶
(2)刚果红染液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的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而使其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关键词“透明圈”)(2分)
(3)B
(4)灼烧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5)固体 提供生长因子
31.(8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人工制备的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________和________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________,使小鼠产生能分泌相应抗体的浆细胞。
(2)在细胞内DNA合成一般有两条途径。主要途径是在细胞内由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而氨基蝶呤可以阻断此途径。另一辅助途径是在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存在的情况下,经酶催化合成DNA,而骨髓瘤细胞的DNA合成没有此辅助途径。
根据这样的原理,向经诱导后的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培养液中添加氨基蝶呤________(填“能”或“不能”)筛选杂交瘤细胞,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利用杂交瘤细胞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__________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从而诊断早孕。
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细胞融合和培养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相关内容。(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获取骨髓瘤细胞和浆细胞保存培养,然后进行动物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再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以分离获取单克隆抗体;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应反复多次注射相应的抗原,以刺激机体产生能分泌相应抗体的浆细胞,所以注射的HCG相当于抗原。(2)在制备单克隆抗体中,要使用选择培养基来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可在培养基中添加氨基蝶呤,因为浆细胞不能增殖,骨髓瘤细胞中的DNA合成途径被阻断不能增殖,杂交瘤细胞可通过辅助途径合成DNA进行增殖,从而达到筛选杂交瘤细胞的目的。(3)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由于继承了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因此具有了双亲细胞的特点,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因为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能与特定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因此可以用单克隆抗体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特异性结合来诊断早孕。
答案:(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8分)
(1)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抗原
(2)能 浆细胞不能增殖,骨髓瘤细胞中的DNA合成途径被阻断不能增殖,杂交瘤细胞可通过辅助途径合成DNA,能够增殖(2分)
(3)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H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