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19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
1.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
A. 脱氧核苷酸 B. 核糖核苷酸 C. 含氮碱基 D. 脱氧核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详解】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A正确;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B错误;含氮碱基不是基本单位,是组成成分,C错误; 脱氧核糖是DNA组成成分,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核苷酸结构,要求学生能识记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理解两者的区别。
2.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膜包被的细胞器 B.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举例
差异性
统一性
原核细胞
细菌、蓝藻、放线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
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1.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物质;
2. 都有核糖体
真核细胞
草履虫、酵母菌、动植物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
有多种细胞器
【详解】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即没有任何具膜的细胞器,A错误;原核细胞无叶绿体,但某些原核生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B错误;原核细胞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原核细胞一般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是纤维素,如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D错误。
【点睛】熟悉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结构组成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①表示多糖 B. ②表示蛋白质
C. ③表示磷脂分子 D.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解:
①糖蛋白(糖被):细胞膜的外表。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
②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有的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膜功能的主要承担着。
③磷脂双分子层:亲水的“头部”排在外侧,疏水的“尾部”排在内侧。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详解】①表示糖蛋白,A错误;②表示细胞膜中的蛋白质,B正确; ③表示磷脂分子,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C正确;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以细胞膜的结构图为载体,考查了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细胞膜的特征:①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②功能特征: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4.ATP被喻为生物体的“能量货币”,这种比喻的依据是
A. ATP是细胞中的储能多糖
B. ATP是细胞中唯一的储能物质
C. ATP与ADP的互相转化可以实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D. 在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不需要酶催化
【答案】C
【解析】
ATP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ATP与ADP可迅速相互转化,因其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很容易水解和合成,水解时释放出大量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故ATP被喻为生物体的“能量货币”,故选C。
5.如图为某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表示内质网,粗面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B. ②表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 ④表示中心体,参与形成纺锤体
D. ⑥表示核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内质网,②表示细胞膜,③表示皱褶,⑤表示核孔,⑥表示核膜;粗面型内质网:附着核糖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粗面型内质网:无核糖体附着,合成脂质。
【详解】①表示内质网,粗面内质网附着核糖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A正确;②表示细胞膜,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B正确; ④表示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参与形成纺锤体,C正确; ⑥表示核膜,也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属于基础题。
6.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 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 细胞液中的H2O经主动运输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 甲物质和H2O不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答案】A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1)细胞保持活性;(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具有大液泡和细胞壁;(3)细胞液浓度要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详解】由于能发生质壁分离,说明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大的液泡的活细胞,A正确;由于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只能说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但不能确定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的大小关系,B错误; 由于能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失水,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自由扩散出细胞,并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C错误; 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用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7.酶是生物催化剂,其作用受pH等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其形状与底物的结合无关
B.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
C. 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
D. 将胃蛋白酶加入到pH10的溶液中,其空间结构会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能够起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部分酶是RNA。
2、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
【详解】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恰好能和底物分子结合,A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B正确;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因此,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C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8,将其加入到pH10的溶液时,胃蛋白酶的空间结构会改变,使酶失活,D正确。故选A。
8.某研究小组对胚芽鞘尖端进行不同条件的实验处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用相同厚度无色透明的玻璃片替代云母片,实验结果基本相同
B. 光照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较小,但可影响生长素分布
C. 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一部分运输到背光侧
D. 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甲表示黑暗条件下琼脂块在生长素含量25.8;乙表示单侧光条件下琼脂块在生长素含量25.6;丙表示单侧光条件下由于胚芽鞘正中插入云母片,两侧生长素分别是11.5、11.2;丁表示单侧光条件下由于胚芽鞘尖端以下插入云母片,造成向光側生长素8.1,背光侧生长素15.4。
【详解】若用相同厚度无色透明的玻璃片替代云母片,生长素也不能通过玻璃片,所以实验结果相同,A正确;由题图分析可知,光照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较小,但可影响生长素分布,B正确; 由图示可知,单侧光照射导致向光侧部分生长素被运输到背光侧,C正确; 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以下向光弯曲生长,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单侧光照条件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探究,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实验因变量的控制是解题的关键。
9.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 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 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详解】效应T细胞可以由T细胞和记忆T细胞分裂分化产生,A错误;细胞免疫的二次应答与记忆T细胞有关,体液免疫的二次应答与记忆B细胞有关,B正确;健康人的T细胞经过肿瘤免疫以后,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C错误;因为杂交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所以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不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只要将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经过筛选后进行培养就可以生产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了,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详细过程,明确二次免疫应答过程中记忆细胞的重要作用。
10.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A.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 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 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D. 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答案】D
【解析】
由图可知,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50℃,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30℃,A项正确;由最上图可知,植物体在25℃时,净光合速率最高,说明该温度为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故B项正确;在0~25 ℃范围内,总光合曲线的上升幅度比呼吸曲线上升幅度大,说明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故C项正确;由图可知,超过45℃,净光合速率为负值,说明没有有机物的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植物生长速率取决于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两个因素,二者之差就是净光合速率,所以决定植物生长快慢的因素就是净光合速率。单纯看光合速率或呼吸速率并不能反映出植物的生长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识图,并从中获取有用的相关信息。
11.人体上皮细胞每天都在新生和脱落,其产生新细胞方式是( )
A. 无丝分裂 B. 有丝分裂 C. 减数分裂 D. 细胞分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分裂方式:
1、无丝分裂:真核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过程:核的缢裂,接着是细胞的缢裂(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形态)而得名。例蛙的红细胞。
2、有丝分裂: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
3、减数分裂: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这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详解】真核生物的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方式产生新细胞。故选B。
【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明确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12.如图是某植物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B. 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
C. 过程③产生的细胞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
D. 过程③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是某植物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其中①为细胞分裂间期,该时期细胞体积有所增大,②为细胞增殖过程,③为细胞分化过程。
【详解】过程①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A正确;过程②表示细胞分裂,B错误; 过程③为细胞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产生的细胞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 过程③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体,因此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明确细胞全能性是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
13.下列各项植物培养中,属于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是( )
A. 无籽番茄的培育 B. 无籽西瓜的培育
C. 月季枝条嫁接到蔷薇开出月季花 D. 胡萝卜块根培养成胡萝卜植株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4、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无籽番茄的培育属于植物激素的应用范围,A错误;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属于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错误; 桃月季枝条嫁接到蔷薇开出月季花属于无性生殖的嫁接,C错误; 用胡萝卜块根细胞培养成了完整的植株,这体现了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属于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技术,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范围,难度不大。
14.用相同的限制酶切人的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质粒,井加入DNA连接酶,可以形成重组DNA分子,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质粒DNA彼此能结合的依据是(( )
A. DNA分子边解旋边复制 B. DNA分子半保留复制
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连接酶:
(1)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类:E.coli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这二者都能连接黏性末端,此外T4DNA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时的效率比较低。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详解】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而人的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分子重组过程不涉及DNA复制,AB错误;DNA连接酶的作用是连接两个DNA片段,而这两个DNA片段的黏性末端相连接要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人的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分子重组不涉及减数分裂过程,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能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答题。
15.在肝脏中,甘油和脂肪酸合成为甘油三脂,将其携带并运输到血浆中的脂蛋白主要是( )
A. 乳糜微粒(CM) B. 高密度脂蛋白(HDL)
C. 低密度脂蛋白(LDL) D.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答案】D
【解析】
【分析】
VLDL的生理功能: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
CM的生理功能: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酯;
HDL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即将肝外组织细胞内的胆固醇,通过血液循环转运到肝,在肝转化为肝汁酸后排出体外;
LDL的生理功能:转运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VLDL的生理功能是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要求考生识记脂质的种类、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6.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图为纯合红花金鱼草与纯合白花金鱼草杂交实验过程,下列对该实验操作与解释正确的是( )
A. 杂交时须在母本开花后去除雄蕊,以防自花传粉
B. F1出现粉红花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 F2出现红花和白花属于性状分离
D. 该实验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解释
【答案】C
【解析】
【分析】
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纯合红花与纯合白花杂交后代全部开粉花,说明粉色是杂合子(Aa),红色和白色为纯合子,假设红色是显性纯合子(AA),则白色为隐性纯合子(aa)。
【详解】杂交时须在母本开花前去除雄蕊,以防自花传粉,A错误;F1出现粉红花是金鱼草红花与白花的显隐性关系为不完全显性的结果,B错误;F2出现红花和白花属于性状分离,比例为1:2:1,C正确; 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该实验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解释,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以金鱼草为素材,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数据比例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再根据题干要求判断子代中粉红色金鱼草的比例。
17.如图为正常人体细胞部分染色体组图,下列选项中属于唐氏综合症病因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染色体数目成倍变化。
唐氏综合症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详解】人类唐氏综合症即21三体综合症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由于多了1条21号染色体引起的,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对应图B。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唐氏综合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18.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中导入培养基后立即盖上培养皿盖
B. 步骤④中接种环只需在第一次划线前灼烧处理
C. 将接种后的图④平板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时无需倒置
D. ③步骤操作时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倒平板,②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③是进行平板划线,④是培养。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基本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五个步骤。
【详解】倒完平板后立即盖上培养皿,冷却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A正确;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完成步骤④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灼烧灭菌1次,防止造成污染,由此可见,完成步骤④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B错误; 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避免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挥发和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C错误;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被杂菌污染,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纯化,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制备的基本过程,掌握平板划线法的过程,明确每次划线之前和之后均需要灼烧灭菌,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19.某同学研究了水稻的抗稻瘟病与感稻瘟病(用G/g表示)和晚熟与早熟(用F/f表示)两对性状。他用纯种抗病早熟水稻与感病晚熟水稻杂交,F1全部是抗病晚熟水稻。F1自交后,F2表现型种类及数目如表所示,请据此推断F1中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是( )
F2表现型
抗病晚熟
抗病早熟
感病晚熟
感病早熟
F2数量(株)
5144
2358
2354
144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纯种抗病早熟水稻与感病晚熟水稻杂交,F1全部是抗病晚熟水稻,说明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晚熟对早熟为显性。F1自交后,F2表现型种类有四种,但数目比例不符合9:3:3:1,说明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根据分析,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不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F1抗病晚熟水稻自交产生的F2中,感病早熟(ggff)比例很小,应该是交叉互换导致的;又抗病晚熟:抗病早熟:感病晚熟略大于2:1:1,所以可判断F1中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是。故选B。
【点睛】本题要求掌握和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两对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
二、多选题
20.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含有少量IAA
B. 四组实验中,300mg/L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的效果最好
C. 100与300mg/LIAA处理获得的生根数相近
D. 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答案】CD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并且无关变量包括: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条件;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再通过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不同浓度生长素条件下生根情况的数据,分析比较就可判断出结论。
【详解】实验中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没有涂抹生长素,而扦插枝条本身所含的生长素又少所致,A正确;看图可知在300mg/L 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数量最多、平均根长最长,B正确;100mg/L 与300 mg/L IAA处理平均根长相近,但平均生根数量不同,C错误;与对照组比较,100mg/L 、300mg/L 、500mg/L IAA三组处理,平均根长都比对照组长,只体现了促进作用,不能体现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 故选CD。
【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数据,考查了生长素的作用和作用的两重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提升了学生获取图表信息、审题能力以及实验知识,注重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的过关。
三、探究题
21.
研究发现,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如图一所示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并列和图二所示的四分体及其交叉互换)依赖于粘连蛋白的作用,粘连蛋白的降聚(降解和分离),将促进染色体(单体)相互分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______。
(2)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有丝分裂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出现
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D、姐妹染色单体上遗传物质相同
(3)染色单体相互分离(如图一所示)发生在______(多选);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如图二所示)发生在______。
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后期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4)粘连蛋白的合成需要经过以下哪些生命过程?______(多选)
A.粘连蛋白基因的复制 B.粘连蛋白基因的转录
C.粘连蛋白基因的逆转录 D.mRNA的翻译
(5)SGO蛋白是位于染色体部位的一种蛋白,通常情况下,促进染色体(单体)分离的分离酶因与SGO蛋白结合而不能使粘连蛋白降聚。细胞进入分裂后期时会促进复合体(APX)激活,此复合体能特异性选择并引导SGO蛋白降解,从而激活分离酶。APX自身不能独立工作,需要Cdc20(一种辅助因子)协助选择被降解的靶蛋白种类及靶蛋白降解时间。如果细胞分裂后期缺乏Cdc20,对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影响是什么?并说明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______。
【答案】 (1). 蛋白质和DNA (2). ACD (3). BD (4). C (5). BD (6). 细胞分裂后期缺乏 Cdc20,将抑制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理由是细胞分裂后期,复合体(APX)虽然被激活却因缺乏缺乏 Cdc20,而不能特异性选择并引导 SGO 蛋白降解;分离酶依然和 SGO 结合,而不能被激活来促进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故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受到抑制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一:图一表示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
分析图二:图二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
【详解】(1)染色体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和DNA。
(2)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有丝分裂中期存在同源染色体,只是不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B错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C正确;姐妹染色单体上的两个DNA分子是由同一个DNA分子复制而来,因此遗传物质相同,D正确。 故选ACD。
(3)染色单体相互分离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
(5)细胞分裂后期缺乏 Cdc20,将抑制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原因是在细胞分裂后期,复合体(APX)虽然被激活却因缺乏 Cdc20,而不能特异性选择并引导 SGO 蛋白降解;分离酶依然和 SGO 结合,而不能被激活来促进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故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受到抑制。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图中染色体行为特征判断其所处的时期;能结合图中和题中信息准确答题。
22.
帕金森病在我国属于第二大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证明SNCA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突触传递障碍,是帕金森病产生的原因之一,现对某家族SNCA基因突变造成的帕金森病调查,相关系谱图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SNCA突变基因导致的帕金森病遗传属于__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判断依据是______。
(2)若SNCA突变基因用A/a表示,则第Ⅲ代4号的基因型为______。
(3)第Ⅲ代4号与一正常人婚配,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为避免SNCA突变基因的遗传,第Ⅲ代4号在孕期需进行______。
(4)第Ⅲ代6号与一正常人婚配,生下的第一个孩子意外的也患有帕金森,下列推断合理的是______(多选)
A.正常情况下,第Ⅲ代6号与其丈夫所生的孩子都正常
B.第Ⅲ代6号神经细胞中SNCA基因发生了突变
C.丈夫的生殖细胞中SNCA基因发生了突变
D.第一个孩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SNCA基因发生了突变
(5)研究发现,有些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一种小RNA( miRNA)影响SNCA基因表达所导致其调控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这类帕金森病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miRNA阻碍了SNCA基因的转录过程
B.这类帕金森病的遗传特性与图1家族相同
C.miRNA基因与SNCA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相同
D.miRNA的调控发生在细胞质中
【答案】 (1). A (2). 第 II 代 1 号 2 号有病,而其子代有无病者,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II-2 号为有病男性,但III-6 正常女性,排除该病为伴 X 显性,所以为常染色体显性 (3). AA 或 Aa (4). 1/3 (5). 羊水检测 (6). ACD (7). CD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1)分析遗传系谱图,Ⅱ-1和Ⅱ-2患病,有正常的后代个体,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又因为女儿有正常的,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选A。
(2)若SNCA突变基因用A/a表示,则Ⅱ-1和Ⅱ-2基因型是Aa,第Ⅲ代4号的基因型为AA 或 Aa。
(3)Ⅲ-4的基因型是1/3AA或2/3Aa,与一正常人aa婚配,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3×1/2=1/3,为避免SNCA突变基因的遗传,第Ⅲ代4号在孕期需进行羊水检测。
(4)第Ⅲ代6号与一正常人婚配,生下的第一个孩子意外的也患有帕金森,推测合理的是正常情况下,第Ⅲ代6号与其丈夫所生的孩子都正常,丈夫的生殖细胞中SNCA基因发生了突变或第一个孩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SNCA基因发生了突变。
(5)结合图2分析,miRNA基因与SNCA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相同,miRNA的调控发生翻译过程,即在细胞质中。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传递方式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遗传系谱图,获取信息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难度适宜。
23.
图1为突触示意图,图2为人体体温调节过程中部分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所示的突触中,结构Ⅱ表示______结构,Ⅵ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结构Ⅵ结合后,结构V部位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2)人体内的下列物质(成分)主要位于内环境的是______。(多选)
A.抗体 B.神经递质 C.解旋酶 D.胰岛素
(3)图2所示的体温调节中,途径①中发挥作用的激素是______,途径③中的内分泌腺乙可能是______,受到寒冷刺激时,途径④中的相关神经是______(交感/副交感)神经。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发病早期因病毒感染等原因,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入血,因而常常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表现。而中期甲状腺腺泡内甲状腺激素由于感染破坏而发生耗竭,甲状腺细胞尚未修复前,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可降至甲状腺机能减退水平。但由于该病绝大多数情况下内分泌调节机制并未受到损坏,因此一段时间后,不进行人为治疗也可恢复如初。
(4)根据以上叙述,据图2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在发病早期,途径①、②分泌激素水平最大可能为______。
A.都下降 B.都升高 C.①升高、②下降 D.①下降、②升高
(5)试说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中期出现甲状腺素浓度下降至甲减水平,最后可以恢复如初的机理______。
【答案】 (1). 突触小泡 (2). 蛋白质 (3).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4). ABD (5).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6). 肾上腺 (7). 交感 (8). A (9). 甲状腺激素减少,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和反馈调节:
【详解】(1)图1中所示的突触中,结构Ⅱ表示突触小泡。结构Ⅵ是突触后膜的受体,其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结构Ⅵ结合后,结构V部位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2)人体内环境有抗体、神经递质、胰岛素等物质,解旋酶在细胞内,故选ABD。
(3)图2所示的体温调节中,途径①中发挥作用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途径③中的内分泌腺乙可能是肾上腺;受到寒冷刺激时,途径④中的相关神经是交感神经。
(4)因为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发病早期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入血,常常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表现,由于负反馈调节,途径①、②分泌的激素水平可能都下降,故选A。
(5)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中期出现甲状腺素浓度下降至甲减水平,最后可以恢复如初,推测其机理是:甲状腺激素减少,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
【点睛】本题以模式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4.
科学研究发现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能发生“光呼吸”作用。光呼吸是植物在光照和高氧条件下消耗氧气,损耗能量,并且生成二氧化碳。RuBP(反应物1,5-二磷酸核酮糖)和 Rubisco(催化剂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有两种作用,在光合作用中RuBP在 Rubisc催化下生成能量获得碳素(卡尔文循环),在光呼吸中RuBP在Rubisco催化下也能消耗能量释放碳素。具体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细胞器);暗反应(卡尔文循环)发生在其______(部位);暗反应为光反应的进行提供______。
(2)据图可知,光呼吸与光合作用都利用了______为原料,但光合作用在暗反应阶段实现了该物质的再生,而光呼吸则将该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生成______。暗反应(卡尔文循环)中,RuBP转化成PGA的过程称为______。
(3)有观点指出,光呼吸的生理作用在于干旱天气和过强光照下,因为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______供应减少,此时的光呼吸可以消耗光反应阶段生成较多的______,而光呼吸产生的CO2又可以作为暗反应阶段的原料,因此光呼吸对植物有重要的正面意义。
(4)下列有关“光呼吸”和“细胞有氧呼吸”的比较,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光呼吸”与“细胞有氧呼吸”一样,都消耗了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B.“光呼吸”发生在叶绿体中,而“细胞有氧呼吸”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呼吸”消耗ATP,而”细胞有氧呼吸”呼吸则产生ATP
D.“光呼吸”的发生必须要在有光的条件下,而“细胞有氧呼吸”则与光照条件无关
(5)分析如表,______遮光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结合已学的生物学知识和图中的信息,从两个方面,解释该条件下为什么比不遮光条件下的积累的有机物多?______。
遮光比例(%)
叶绿素含量(mg/g)
净光合速率(μmoL
•m-2•s-1)
植株干重(g)
0
2.1
8.0
7.5
10
2.3
9.6
9.9
30
2.4
8.9
9.2
50
2.6
5.0
7.2
70
2.9
2.7
4.8
90
3.0
0
3.2
【答案】 (1). 】叶绿体 (2). 叶绿体基质 (3). ADP、Pi和NADP+ (4). C5 (5). CO2 (6). 二氧化碳的固定 (7). 二氧化碳 (8). NADPH和ATP (9). ACD (10). 10% (11). 适当遮光可以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同时可以抑制光呼吸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和光呼吸的过程,光呼吸需要用到C5为原料,光合作用在暗反应阶段又生成了C5化合物,实现了该物质的再生,而且光呼吸最终将该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光呼吸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消耗NADPH和ATP。
【详解】(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可以为光反应提供ADP、Pi和NADP+。
(2)据图分析可知,光呼吸与光合作用都以RuBP(或C5)为原料。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可以实现五碳化合物的再生,图中光呼吸最终将五碳化合物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暗反应(卡尔文循环)中,RuBP转化成PGA的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
(3)据图分析可知,当CO2供应不足叶绿体内通常会积累NADPH和ATP,对叶绿体造成伤害,而“光呼吸”作用可以消耗多余的NADPH和ATP。
(4)看图可知:“光呼吸”消耗了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A正确;“光呼吸”第一阶段反应发生在叶绿体中,而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反应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看图可知“光呼吸”消耗ATP和NADPH,而细胞呼吸则产生ATP,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光呼吸是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光呼吸”的发生必须要在有光的条件下,而“细胞呼吸”则与光照条件无关,D正确。 故选ACD。
(5)据表分析可知,表格中的10%遮光条件下光合速率和植物干重均为最大值,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原因可能是适当遮光可以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同时可以抑制光呼吸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理解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25.基因工程
如图为三种质粒和一个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其中A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c为四环素抗性基因,lacZ为蓝色显色基因,EcoRⅠ(0.7Kb)、PvuⅠ(0.8Kb)等为限制酶及其切割位点与复制原点之间的距离。已知1kb=1000个碱基对的长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中,为什么通常要选用质粒来运载目的基因?______。
(2)片段D为目的基因中的某一片段,则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依次是_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标号)。
(3)图中能作为目的基因运载体最理想的质粒是______(填A/B/C),据图分析,其他两种质粒一般不能作为运载体的理由分别是______。
(4)如果将目的基因和质粒A构建重组质粒,然后再用 EcoR I酶切这个重组质粒,进行电泳观察,可出现长度分别为1.1kb和______kb的两个片段,或者长度分别为______kb、______kb的两个片段。
(5)动物基因工程通常以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单选)。
A、受精卵尺寸较大,便于DNA导入操作
B、受精卵细胞能使目的基因高效表达
C、受精卵基因组更易接受DNA的插入
D、受精卵可发育成动物个体
【答案】 (1). 能自我复制,含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具有特殊的标记基因 (2). ② (3). ② (4). B (5). 质粒A缺少标记基因,质粒C在用和目的基因相同的限制酶切割时,复制原点会被破坏 (6). 5.6 (7). 3.1 (8). 3.6 (9). 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如图所示为三种质粒和一个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示意图。图中A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c为四环素抗性基因,lacZ为蓝色显色基因.EcoRⅠ(0.7Kb)、PvuⅠ(0.8Kb)等为限制酶及其切割的位点与复制原点的距离。片段D中,①是氢键,②是磷酸二酯键。
【详解】(1)质粒常作为运载体的原因是能自我复制,含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具有特殊的标记基因。
(2)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均为磷酸二酯键,即图中部位②。
(3)图中质粒A缺少标记基因;质粒C在用和目的基因相同的限制酶切割时,复制原点会被限制酶切割,会影响重组质粒的自主复制。因此,能作为目的基因运载体最理想的质粒是B。
(4)目基因和质粒B形成的重组质粒长度为2.7-0.1+(4.0-1.0)=5.6kb(质粒且切割后形成的大的片段+切割目的基因时形成的大片段)、0.1+1.0=1.1kb(质粒且切割后形成的小的片段+切割目的基因时形成的小片段)或2.7-0.1+1.0=3.6(质粒且切割后形成的大的片段+切割目的基因时形成的小片段)、0.1+3.0=3.1(质粒且切割后形成的小的片段+切割目的基因时形成的大片段)。
(5)动物基因工程通常以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受精卵细胞能使目的基因高效表达.
【点睛】本题结合题图,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有一定难度。
一、单选题
1.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
A. 脱氧核苷酸 B. 核糖核苷酸 C. 含氮碱基 D. 脱氧核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详解】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A正确;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B错误;含氮碱基不是基本单位,是组成成分,C错误; 脱氧核糖是DNA组成成分,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核苷酸结构,要求学生能识记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理解两者的区别。
2.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膜包被的细胞器 B.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举例
差异性
统一性
原核细胞
细菌、蓝藻、放线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
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1.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物质;
2. 都有核糖体
真核细胞
草履虫、酵母菌、动植物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
有多种细胞器
【详解】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即没有任何具膜的细胞器,A错误;原核细胞无叶绿体,但某些原核生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B错误;原核细胞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原核细胞一般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是纤维素,如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D错误。
【点睛】熟悉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结构组成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①表示多糖 B. ②表示蛋白质
C. ③表示磷脂分子 D.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解:
①糖蛋白(糖被):细胞膜的外表。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
②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有的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膜功能的主要承担着。
③磷脂双分子层:亲水的“头部”排在外侧,疏水的“尾部”排在内侧。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详解】①表示糖蛋白,A错误;②表示细胞膜中的蛋白质,B正确; ③表示磷脂分子,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C正确;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以细胞膜的结构图为载体,考查了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细胞膜的特征:①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②功能特征: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4.ATP被喻为生物体的“能量货币”,这种比喻的依据是
A. ATP是细胞中的储能多糖
B. ATP是细胞中唯一的储能物质
C. ATP与ADP的互相转化可以实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D. 在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不需要酶催化
【答案】C
【解析】
ATP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ATP与ADP可迅速相互转化,因其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很容易水解和合成,水解时释放出大量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故ATP被喻为生物体的“能量货币”,故选C。
5.如图为某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表示内质网,粗面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B. ②表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 ④表示中心体,参与形成纺锤体
D. ⑥表示核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内质网,②表示细胞膜,③表示皱褶,⑤表示核孔,⑥表示核膜;粗面型内质网:附着核糖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粗面型内质网:无核糖体附着,合成脂质。
【详解】①表示内质网,粗面内质网附着核糖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A正确;②表示细胞膜,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B正确; ④表示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参与形成纺锤体,C正确; ⑥表示核膜,也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属于基础题。
6.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 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 细胞液中的H2O经主动运输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 甲物质和H2O不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答案】A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1)细胞保持活性;(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具有大液泡和细胞壁;(3)细胞液浓度要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详解】由于能发生质壁分离,说明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大的液泡的活细胞,A正确;由于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只能说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但不能确定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的大小关系,B错误; 由于能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失水,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自由扩散出细胞,并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C错误; 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用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7.酶是生物催化剂,其作用受pH等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其形状与底物的结合无关
B.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
C. 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
D. 将胃蛋白酶加入到pH10的溶液中,其空间结构会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能够起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部分酶是RNA。
2、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
【详解】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恰好能和底物分子结合,A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B正确;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因此,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C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8,将其加入到pH10的溶液时,胃蛋白酶的空间结构会改变,使酶失活,D正确。故选A。
8.某研究小组对胚芽鞘尖端进行不同条件的实验处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用相同厚度无色透明的玻璃片替代云母片,实验结果基本相同
B. 光照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较小,但可影响生长素分布
C. 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一部分运输到背光侧
D. 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甲表示黑暗条件下琼脂块在生长素含量25.8;乙表示单侧光条件下琼脂块在生长素含量25.6;丙表示单侧光条件下由于胚芽鞘正中插入云母片,两侧生长素分别是11.5、11.2;丁表示单侧光条件下由于胚芽鞘尖端以下插入云母片,造成向光側生长素8.1,背光侧生长素15.4。
【详解】若用相同厚度无色透明的玻璃片替代云母片,生长素也不能通过玻璃片,所以实验结果相同,A正确;由题图分析可知,光照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较小,但可影响生长素分布,B正确; 由图示可知,单侧光照射导致向光侧部分生长素被运输到背光侧,C正确; 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以下向光弯曲生长,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单侧光照条件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探究,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实验因变量的控制是解题的关键。
9.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 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 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详解】效应T细胞可以由T细胞和记忆T细胞分裂分化产生,A错误;细胞免疫的二次应答与记忆T细胞有关,体液免疫的二次应答与记忆B细胞有关,B正确;健康人的T细胞经过肿瘤免疫以后,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C错误;因为杂交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所以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不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只要将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经过筛选后进行培养就可以生产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了,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详细过程,明确二次免疫应答过程中记忆细胞的重要作用。
10.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A.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 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 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D. 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答案】D
【解析】
由图可知,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50℃,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30℃,A项正确;由最上图可知,植物体在25℃时,净光合速率最高,说明该温度为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故B项正确;在0~25 ℃范围内,总光合曲线的上升幅度比呼吸曲线上升幅度大,说明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故C项正确;由图可知,超过45℃,净光合速率为负值,说明没有有机物的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植物生长速率取决于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两个因素,二者之差就是净光合速率,所以决定植物生长快慢的因素就是净光合速率。单纯看光合速率或呼吸速率并不能反映出植物的生长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识图,并从中获取有用的相关信息。
11.人体上皮细胞每天都在新生和脱落,其产生新细胞方式是( )
A. 无丝分裂 B. 有丝分裂 C. 减数分裂 D. 细胞分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分裂方式:
1、无丝分裂:真核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过程:核的缢裂,接着是细胞的缢裂(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形态)而得名。例蛙的红细胞。
2、有丝分裂: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
3、减数分裂: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这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详解】真核生物的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方式产生新细胞。故选B。
【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明确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12.如图是某植物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B. 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
C. 过程③产生的细胞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
D. 过程③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是某植物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其中①为细胞分裂间期,该时期细胞体积有所增大,②为细胞增殖过程,③为细胞分化过程。
【详解】过程①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A正确;过程②表示细胞分裂,B错误; 过程③为细胞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产生的细胞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 过程③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体,因此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明确细胞全能性是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
13.下列各项植物培养中,属于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是( )
A. 无籽番茄的培育 B. 无籽西瓜的培育
C. 月季枝条嫁接到蔷薇开出月季花 D. 胡萝卜块根培养成胡萝卜植株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4、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无籽番茄的培育属于植物激素的应用范围,A错误;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属于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错误; 桃月季枝条嫁接到蔷薇开出月季花属于无性生殖的嫁接,C错误; 用胡萝卜块根细胞培养成了完整的植株,这体现了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属于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技术,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范围,难度不大。
14.用相同的限制酶切人的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质粒,井加入DNA连接酶,可以形成重组DNA分子,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质粒DNA彼此能结合的依据是(( )
A. DNA分子边解旋边复制 B. DNA分子半保留复制
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连接酶:
(1)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类:E.coli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这二者都能连接黏性末端,此外T4DNA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时的效率比较低。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详解】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而人的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分子重组过程不涉及DNA复制,AB错误;DNA连接酶的作用是连接两个DNA片段,而这两个DNA片段的黏性末端相连接要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人的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分子重组不涉及减数分裂过程,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能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答题。
15.在肝脏中,甘油和脂肪酸合成为甘油三脂,将其携带并运输到血浆中的脂蛋白主要是( )
A. 乳糜微粒(CM) B. 高密度脂蛋白(HDL)
C. 低密度脂蛋白(LDL) D.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答案】D
【解析】
【分析】
VLDL的生理功能: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
CM的生理功能: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酯;
HDL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即将肝外组织细胞内的胆固醇,通过血液循环转运到肝,在肝转化为肝汁酸后排出体外;
LDL的生理功能:转运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VLDL的生理功能是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要求考生识记脂质的种类、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6.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图为纯合红花金鱼草与纯合白花金鱼草杂交实验过程,下列对该实验操作与解释正确的是( )
A. 杂交时须在母本开花后去除雄蕊,以防自花传粉
B. F1出现粉红花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 F2出现红花和白花属于性状分离
D. 该实验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解释
【答案】C
【解析】
【分析】
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纯合红花与纯合白花杂交后代全部开粉花,说明粉色是杂合子(Aa),红色和白色为纯合子,假设红色是显性纯合子(AA),则白色为隐性纯合子(aa)。
【详解】杂交时须在母本开花前去除雄蕊,以防自花传粉,A错误;F1出现粉红花是金鱼草红花与白花的显隐性关系为不完全显性的结果,B错误;F2出现红花和白花属于性状分离,比例为1:2:1,C正确; 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该实验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解释,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以金鱼草为素材,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数据比例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再根据题干要求判断子代中粉红色金鱼草的比例。
17.如图为正常人体细胞部分染色体组图,下列选项中属于唐氏综合症病因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染色体数目成倍变化。
唐氏综合症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详解】人类唐氏综合症即21三体综合症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由于多了1条21号染色体引起的,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对应图B。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唐氏综合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18.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中导入培养基后立即盖上培养皿盖
B. 步骤④中接种环只需在第一次划线前灼烧处理
C. 将接种后的图④平板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时无需倒置
D. ③步骤操作时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倒平板,②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③是进行平板划线,④是培养。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基本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五个步骤。
【详解】倒完平板后立即盖上培养皿,冷却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A正确;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完成步骤④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灼烧灭菌1次,防止造成污染,由此可见,完成步骤④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B错误; 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避免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挥发和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C错误;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被杂菌污染,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纯化,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制备的基本过程,掌握平板划线法的过程,明确每次划线之前和之后均需要灼烧灭菌,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19.某同学研究了水稻的抗稻瘟病与感稻瘟病(用G/g表示)和晚熟与早熟(用F/f表示)两对性状。他用纯种抗病早熟水稻与感病晚熟水稻杂交,F1全部是抗病晚熟水稻。F1自交后,F2表现型种类及数目如表所示,请据此推断F1中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是( )
F2表现型
抗病晚熟
抗病早熟
感病晚熟
感病早熟
F2数量(株)
5144
2358
2354
144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纯种抗病早熟水稻与感病晚熟水稻杂交,F1全部是抗病晚熟水稻,说明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晚熟对早熟为显性。F1自交后,F2表现型种类有四种,但数目比例不符合9:3:3:1,说明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根据分析,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不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F1抗病晚熟水稻自交产生的F2中,感病早熟(ggff)比例很小,应该是交叉互换导致的;又抗病晚熟:抗病早熟:感病晚熟略大于2:1:1,所以可判断F1中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是。故选B。
【点睛】本题要求掌握和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两对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
二、多选题
20.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含有少量IAA
B. 四组实验中,300mg/L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的效果最好
C. 100与300mg/LIAA处理获得的生根数相近
D. 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答案】CD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并且无关变量包括: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条件;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再通过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不同浓度生长素条件下生根情况的数据,分析比较就可判断出结论。
【详解】实验中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没有涂抹生长素,而扦插枝条本身所含的生长素又少所致,A正确;看图可知在300mg/L 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数量最多、平均根长最长,B正确;100mg/L 与300 mg/L IAA处理平均根长相近,但平均生根数量不同,C错误;与对照组比较,100mg/L 、300mg/L 、500mg/L IAA三组处理,平均根长都比对照组长,只体现了促进作用,不能体现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 故选CD。
【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数据,考查了生长素的作用和作用的两重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提升了学生获取图表信息、审题能力以及实验知识,注重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的过关。
三、探究题
21.
研究发现,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如图一所示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并列和图二所示的四分体及其交叉互换)依赖于粘连蛋白的作用,粘连蛋白的降聚(降解和分离),将促进染色体(单体)相互分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______。
(2)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有丝分裂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出现
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D、姐妹染色单体上遗传物质相同
(3)染色单体相互分离(如图一所示)发生在______(多选);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如图二所示)发生在______。
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后期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4)粘连蛋白的合成需要经过以下哪些生命过程?______(多选)
A.粘连蛋白基因的复制 B.粘连蛋白基因的转录
C.粘连蛋白基因的逆转录 D.mRNA的翻译
(5)SGO蛋白是位于染色体部位的一种蛋白,通常情况下,促进染色体(单体)分离的分离酶因与SGO蛋白结合而不能使粘连蛋白降聚。细胞进入分裂后期时会促进复合体(APX)激活,此复合体能特异性选择并引导SGO蛋白降解,从而激活分离酶。APX自身不能独立工作,需要Cdc20(一种辅助因子)协助选择被降解的靶蛋白种类及靶蛋白降解时间。如果细胞分裂后期缺乏Cdc20,对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影响是什么?并说明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______。
【答案】 (1). 蛋白质和DNA (2). ACD (3). BD (4). C (5). BD (6). 细胞分裂后期缺乏 Cdc20,将抑制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理由是细胞分裂后期,复合体(APX)虽然被激活却因缺乏缺乏 Cdc20,而不能特异性选择并引导 SGO 蛋白降解;分离酶依然和 SGO 结合,而不能被激活来促进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故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受到抑制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一:图一表示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
分析图二:图二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
【详解】(1)染色体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和DNA。
(2)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有丝分裂中期存在同源染色体,只是不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B错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C正确;姐妹染色单体上的两个DNA分子是由同一个DNA分子复制而来,因此遗传物质相同,D正确。 故选ACD。
(3)染色单体相互分离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
(5)细胞分裂后期缺乏 Cdc20,将抑制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原因是在细胞分裂后期,复合体(APX)虽然被激活却因缺乏 Cdc20,而不能特异性选择并引导 SGO 蛋白降解;分离酶依然和 SGO 结合,而不能被激活来促进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故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受到抑制。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图中染色体行为特征判断其所处的时期;能结合图中和题中信息准确答题。
22.
帕金森病在我国属于第二大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证明SNCA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突触传递障碍,是帕金森病产生的原因之一,现对某家族SNCA基因突变造成的帕金森病调查,相关系谱图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SNCA突变基因导致的帕金森病遗传属于__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判断依据是______。
(2)若SNCA突变基因用A/a表示,则第Ⅲ代4号的基因型为______。
(3)第Ⅲ代4号与一正常人婚配,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为避免SNCA突变基因的遗传,第Ⅲ代4号在孕期需进行______。
(4)第Ⅲ代6号与一正常人婚配,生下的第一个孩子意外的也患有帕金森,下列推断合理的是______(多选)
A.正常情况下,第Ⅲ代6号与其丈夫所生的孩子都正常
B.第Ⅲ代6号神经细胞中SNCA基因发生了突变
C.丈夫的生殖细胞中SNCA基因发生了突变
D.第一个孩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SNCA基因发生了突变
(5)研究发现,有些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一种小RNA( miRNA)影响SNCA基因表达所导致其调控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这类帕金森病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miRNA阻碍了SNCA基因的转录过程
B.这类帕金森病的遗传特性与图1家族相同
C.miRNA基因与SNCA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相同
D.miRNA的调控发生在细胞质中
【答案】 (1). A (2). 第 II 代 1 号 2 号有病,而其子代有无病者,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II-2 号为有病男性,但III-6 正常女性,排除该病为伴 X 显性,所以为常染色体显性 (3). AA 或 Aa (4). 1/3 (5). 羊水检测 (6). ACD (7). CD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1)分析遗传系谱图,Ⅱ-1和Ⅱ-2患病,有正常的后代个体,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又因为女儿有正常的,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选A。
(2)若SNCA突变基因用A/a表示,则Ⅱ-1和Ⅱ-2基因型是Aa,第Ⅲ代4号的基因型为AA 或 Aa。
(3)Ⅲ-4的基因型是1/3AA或2/3Aa,与一正常人aa婚配,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3×1/2=1/3,为避免SNCA突变基因的遗传,第Ⅲ代4号在孕期需进行羊水检测。
(4)第Ⅲ代6号与一正常人婚配,生下的第一个孩子意外的也患有帕金森,推测合理的是正常情况下,第Ⅲ代6号与其丈夫所生的孩子都正常,丈夫的生殖细胞中SNCA基因发生了突变或第一个孩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SNCA基因发生了突变。
(5)结合图2分析,miRNA基因与SNCA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相同,miRNA的调控发生翻译过程,即在细胞质中。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传递方式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遗传系谱图,获取信息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难度适宜。
23.
图1为突触示意图,图2为人体体温调节过程中部分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所示的突触中,结构Ⅱ表示______结构,Ⅵ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结构Ⅵ结合后,结构V部位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2)人体内的下列物质(成分)主要位于内环境的是______。(多选)
A.抗体 B.神经递质 C.解旋酶 D.胰岛素
(3)图2所示的体温调节中,途径①中发挥作用的激素是______,途径③中的内分泌腺乙可能是______,受到寒冷刺激时,途径④中的相关神经是______(交感/副交感)神经。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发病早期因病毒感染等原因,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入血,因而常常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表现。而中期甲状腺腺泡内甲状腺激素由于感染破坏而发生耗竭,甲状腺细胞尚未修复前,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可降至甲状腺机能减退水平。但由于该病绝大多数情况下内分泌调节机制并未受到损坏,因此一段时间后,不进行人为治疗也可恢复如初。
(4)根据以上叙述,据图2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在发病早期,途径①、②分泌激素水平最大可能为______。
A.都下降 B.都升高 C.①升高、②下降 D.①下降、②升高
(5)试说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中期出现甲状腺素浓度下降至甲减水平,最后可以恢复如初的机理______。
【答案】 (1). 突触小泡 (2). 蛋白质 (3).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4). ABD (5).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6). 肾上腺 (7). 交感 (8). A (9). 甲状腺激素减少,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和反馈调节:
【详解】(1)图1中所示的突触中,结构Ⅱ表示突触小泡。结构Ⅵ是突触后膜的受体,其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结构Ⅵ结合后,结构V部位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2)人体内环境有抗体、神经递质、胰岛素等物质,解旋酶在细胞内,故选ABD。
(3)图2所示的体温调节中,途径①中发挥作用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途径③中的内分泌腺乙可能是肾上腺;受到寒冷刺激时,途径④中的相关神经是交感神经。
(4)因为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发病早期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入血,常常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表现,由于负反馈调节,途径①、②分泌的激素水平可能都下降,故选A。
(5)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中期出现甲状腺素浓度下降至甲减水平,最后可以恢复如初,推测其机理是:甲状腺激素减少,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
【点睛】本题以模式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4.
科学研究发现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能发生“光呼吸”作用。光呼吸是植物在光照和高氧条件下消耗氧气,损耗能量,并且生成二氧化碳。RuBP(反应物1,5-二磷酸核酮糖)和 Rubisco(催化剂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有两种作用,在光合作用中RuBP在 Rubisc催化下生成能量获得碳素(卡尔文循环),在光呼吸中RuBP在Rubisco催化下也能消耗能量释放碳素。具体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细胞器);暗反应(卡尔文循环)发生在其______(部位);暗反应为光反应的进行提供______。
(2)据图可知,光呼吸与光合作用都利用了______为原料,但光合作用在暗反应阶段实现了该物质的再生,而光呼吸则将该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生成______。暗反应(卡尔文循环)中,RuBP转化成PGA的过程称为______。
(3)有观点指出,光呼吸的生理作用在于干旱天气和过强光照下,因为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______供应减少,此时的光呼吸可以消耗光反应阶段生成较多的______,而光呼吸产生的CO2又可以作为暗反应阶段的原料,因此光呼吸对植物有重要的正面意义。
(4)下列有关“光呼吸”和“细胞有氧呼吸”的比较,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光呼吸”与“细胞有氧呼吸”一样,都消耗了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B.“光呼吸”发生在叶绿体中,而“细胞有氧呼吸”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呼吸”消耗ATP,而”细胞有氧呼吸”呼吸则产生ATP
D.“光呼吸”的发生必须要在有光的条件下,而“细胞有氧呼吸”则与光照条件无关
(5)分析如表,______遮光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结合已学的生物学知识和图中的信息,从两个方面,解释该条件下为什么比不遮光条件下的积累的有机物多?______。
遮光比例(%)
叶绿素含量(mg/g)
净光合速率(μmoL
•m-2•s-1)
植株干重(g)
0
2.1
8.0
7.5
10
2.3
9.6
9.9
30
2.4
8.9
9.2
50
2.6
5.0
7.2
70
2.9
2.7
4.8
90
3.0
0
3.2
【答案】 (1). 】叶绿体 (2). 叶绿体基质 (3). ADP、Pi和NADP+ (4). C5 (5). CO2 (6). 二氧化碳的固定 (7). 二氧化碳 (8). NADPH和ATP (9). ACD (10). 10% (11). 适当遮光可以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同时可以抑制光呼吸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和光呼吸的过程,光呼吸需要用到C5为原料,光合作用在暗反应阶段又生成了C5化合物,实现了该物质的再生,而且光呼吸最终将该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光呼吸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消耗NADPH和ATP。
【详解】(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可以为光反应提供ADP、Pi和NADP+。
(2)据图分析可知,光呼吸与光合作用都以RuBP(或C5)为原料。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可以实现五碳化合物的再生,图中光呼吸最终将五碳化合物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暗反应(卡尔文循环)中,RuBP转化成PGA的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
(3)据图分析可知,当CO2供应不足叶绿体内通常会积累NADPH和ATP,对叶绿体造成伤害,而“光呼吸”作用可以消耗多余的NADPH和ATP。
(4)看图可知:“光呼吸”消耗了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A正确;“光呼吸”第一阶段反应发生在叶绿体中,而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反应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看图可知“光呼吸”消耗ATP和NADPH,而细胞呼吸则产生ATP,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光呼吸是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光呼吸”的发生必须要在有光的条件下,而“细胞呼吸”则与光照条件无关,D正确。 故选ACD。
(5)据表分析可知,表格中的10%遮光条件下光合速率和植物干重均为最大值,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原因可能是适当遮光可以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同时可以抑制光呼吸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理解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25.基因工程
如图为三种质粒和一个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其中A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c为四环素抗性基因,lacZ为蓝色显色基因,EcoRⅠ(0.7Kb)、PvuⅠ(0.8Kb)等为限制酶及其切割位点与复制原点之间的距离。已知1kb=1000个碱基对的长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中,为什么通常要选用质粒来运载目的基因?______。
(2)片段D为目的基因中的某一片段,则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依次是_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标号)。
(3)图中能作为目的基因运载体最理想的质粒是______(填A/B/C),据图分析,其他两种质粒一般不能作为运载体的理由分别是______。
(4)如果将目的基因和质粒A构建重组质粒,然后再用 EcoR I酶切这个重组质粒,进行电泳观察,可出现长度分别为1.1kb和______kb的两个片段,或者长度分别为______kb、______kb的两个片段。
(5)动物基因工程通常以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单选)。
A、受精卵尺寸较大,便于DNA导入操作
B、受精卵细胞能使目的基因高效表达
C、受精卵基因组更易接受DNA的插入
D、受精卵可发育成动物个体
【答案】 (1). 能自我复制,含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具有特殊的标记基因 (2). ② (3). ② (4). B (5). 质粒A缺少标记基因,质粒C在用和目的基因相同的限制酶切割时,复制原点会被破坏 (6). 5.6 (7). 3.1 (8). 3.6 (9). 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如图所示为三种质粒和一个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示意图。图中A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c为四环素抗性基因,lacZ为蓝色显色基因.EcoRⅠ(0.7Kb)、PvuⅠ(0.8Kb)等为限制酶及其切割的位点与复制原点的距离。片段D中,①是氢键,②是磷酸二酯键。
【详解】(1)质粒常作为运载体的原因是能自我复制,含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具有特殊的标记基因。
(2)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均为磷酸二酯键,即图中部位②。
(3)图中质粒A缺少标记基因;质粒C在用和目的基因相同的限制酶切割时,复制原点会被限制酶切割,会影响重组质粒的自主复制。因此,能作为目的基因运载体最理想的质粒是B。
(4)目基因和质粒B形成的重组质粒长度为2.7-0.1+(4.0-1.0)=5.6kb(质粒且切割后形成的大的片段+切割目的基因时形成的大片段)、0.1+1.0=1.1kb(质粒且切割后形成的小的片段+切割目的基因时形成的小片段)或2.7-0.1+1.0=3.6(质粒且切割后形成的大的片段+切割目的基因时形成的小片段)、0.1+3.0=3.1(质粒且切割后形成的小的片段+切割目的基因时形成的大片段)。
(5)动物基因工程通常以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受精卵细胞能使目的基因高效表达.
【点睛】本题结合题图,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有一定难度。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