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沈阳市郊联体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下列与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并非所有的DNA都与蛋白质结合B. ADP由磷酸、腺嘌呤和核糖组成,其中含有高能磷酸键C. 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具有传递信息、运输物质和催化反应等作用D. 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详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有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如染色体,有的DNA单独存在,如质粒,A正确;ADP含有2分子磷酸、一分子腺嘌呤、乙分子核糖,含有1个高能磷酸键,B正确;膜蛋白有的具有催化作用(如酶),有的具有运输作用(如载体),有的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如糖蛋白),C正确;真核生物的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原核生物无细胞核,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D错误。故选D。 2.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离子进入细胞时不一定消耗能量B. 无核仁的细胞不能合成RNAC. 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丢失的结果D. 小球藻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答案】A【解析】A.离子进出细胞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协助扩散等方式,不一定消耗能量,A正确;B.原核细胞没有核仁,细胞中可以合成RNA,B错误;C.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C错误;D.小球藻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答案选A。 3.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酶C为该反应过程提供能量B.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C. T2后反应体系中酶活性降低D. 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不变【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加入酶C后,A浓度逐渐降低,B浓度逐渐升高,说明酶C催化物质A生成了物质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是不能为该反应过程提供能量,A错误;图示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则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B正确;T2后反应体系中酶活性不变,由于反应物的减少导致反应速率降低,CD错误。 4.科研人员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A. 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mVB. 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阳离子内流C. 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D. 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没有延迟【答案】D【解析】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电位差。据图可知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约为-70mV,就是指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低70mV,A正确;刺激突触a时,其突触后电位由-70mV变为-60mV,再恢复原状。在此过程中,膜电位变小,说明发生了阳离子内流,B正确;由B的分析可知,在刺激突触a时,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变小,说明出现了阳离子内流,并且也说明了突触a为兴奋性突触;而刺激b时,据图可知,其突触后电位由-70mV变为-80mV,再恢复原状。在此过程中,膜电位变大,说明发生了阳离子外流,并且也说明了突触b是抑制性突触,C正确;据图可知,突触a、b的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生变化,说明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存在延迟,D错误。 5.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 两种情况下害虫A的基因频率改变方向不同B. 由于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C. 乙作物成分可能会限制害虫A的繁殖能力D. 农作物甲和农作物乙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寄生、捕食、互利共生等。【详解】单独种植农作物甲时,害虫A的数量上升,间作甲乙后,害虫A的数量减少,两种环境对害虫A的选择作用不同,害虫A的基因频率会发生不同的改变,A正确;乙的出现导致害虫A的数量下降,很可能降低了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乙的出现导致害虫A的数量下降,有可能是分泌某些成分抑制了害虫A的繁殖能力,C正确;农作物甲和乙之间是竞争关系,D错误。故选D。 6.水稻的高杄对矮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现有纯合高杄抗病和纯合矮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代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得到如下结果:高杄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杄抗病:矮杆易感病=66:9:9: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F2代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F1部分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C. 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4:1:1:4D. 发生交叉互换的初级精母细胞及初级卵母细胞占全部初级精母细胞及初级卵母细胞的20%【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纯合高杆抗病和纯合矮秆感病杂交的F1全部是AaBb,若两对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后代中会出现9:3:3:1的分离比,而题目中出现66:9:9:16,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根据F2代中性状分离比是66:9:9:16,不是9:3:3:1,可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由题意可知,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出现Ab和aB的配子及高杆感病和矮秆抗病的表现型,是因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B正确;根据F2中,矮秆感病的比例是16%可知,亲本产生的ab的比例是4/10,又因为AB:ab=1:1,Ab:Ab=1:1,故推出亲本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AB:Ab:aB:ab=4:1:1:4,C正确;由于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4:1:1:4,产生的配子新类型占20%,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精细胞,因此发生交叉互换的初级精母细胞的比例是40%,D错误。 7.某科研小组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CO2浓度对银杏净光合速率影响,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与28℃相比,温度为15℃时,增加CO2浓度对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效果不显著,原因是___________。当CO2浓度为300μ mol·mo1-1时,28℃条件下银杏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和15℃下的银杏净光合速率,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适宜光照条件下,若将生活在20℃的银杏突然从CO2浓度为800μ mol·mo1-1移至CO2浓度为2000μ mol·mo1-1的环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3)图中净光合速率为0时,___________(发生、不发生)光合作用。(4)图中当CO2浓度低于1000μ mol·mo1-1时,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差异不大,此时影响该过程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答案】 (1). 温度低,酶活性低 (2). 在这三种温度下,光合作用受CO2浓度限制都很低,而28℃时的呼吸作用又比20 ℃和15 ℃时高 (3). 增加 (4). 发生 (5). CO2浓度【解析】【分析】图中自变量是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和不同的温度,因变量的是净光合速率。A对应28度、B对应20度、C对应15度。【详解】(1)温度为15度时,由于温度较低,酶活性较低,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速率的提高并不显著。当CO2浓度为300μ mol·mo1-1时,28℃条件下呼吸作用高于20度和15度时,而三种温度下由于二氧化碳浓度较低,光合作用都较低,故28度时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度和15度。(2)若将生活在20℃的银杏突然从CO2浓度为800μ mol·mo1-1移至CO2浓度为2000μ mol·mo1-1的环境,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加快,C3的还原几乎不变,故C3含量会增加。(3)净光合速率=0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此时有光合作用。(4)当CO2浓度低于1000μ mol·mo1-1时,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差异不大,说明此时温度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图中的自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故此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点睛】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净光合速率为0时,并非没有光合作用,而是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8.油菜素内酯(BL)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利用不同浓度的BL和生长素(IAA)处理油菜萌发的种子,观察其对主根伸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1)由图可知单独用IAA处理,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是___________。(2)BL与IAA同时处理在IAA浓度为___________nM时,BL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IAA浓度继续增加时,BL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是___________。【答案】 (1). 低浓度促进伸长,高浓度抑制伸长 (2). 0~10 (3). 抑制作用减弱【解析】【分析】图中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因变量是主根长度。单独使用生长素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主根长度先增后减;同时使用100nM的BL和生长素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主根长度先减后增。【详解】(1)由图可知,单独使用生长素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主根在低浓度下长度增长;高浓度下长度变短,故体现了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两重性。(2)同时使用BL和生长素组,在生长素浓度为0-10nM时,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主根变短,即对主根的伸长的抑制作用加强;当生长素浓度大于10nM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主根长度慢慢变长,对主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点睛】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除去单子叶农田的双子叶杂草。 9.某经过改造的湖泊生态系统主要存在三个营养级,分别为植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103kJ)(1)该湖泊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3)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kJ,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包括___________两部分。(4)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可以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很快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这是由于湖泊具有___________。【答案】 (1). 生物群落 (2).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将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利用 (3). 367×103 (4). 11.27% (5). 植食性动物的尸体残骸和肉食性动物的粪便量 (6). 恢复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生产者的同化量的去向:生产者呼吸散失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详解】(1)湖泊中的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代表了湖泊中的所有生物,故构成了生物群落。(2)生产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成为稳定的化学能,从而被生物利用。所以,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3)植物的同化量是463×103 kJ,呼吸散失量是96×103 kJ,故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463×103-96×103=367×103 kJ,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是:(463-96-292-12)×103=63×103 kJ,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是:(63-24.5-29.3-2.1)×103 kJ =7.1×103 kJ,故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7.1÷63=11.27%。植食性动物即第二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为2.1×103 kJ,其中一部分随自身的遗体、残骸流入分解者;另一部分随下一营养级即第三营养级的粪便流入分解者。(4)湖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可以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很快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点睛】易错点:某一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的同化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10.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A、a:B、b;C、c),这些基因独立遗传。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1)纯种白花品系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若一品系的纯种白花与其他不同基因型的白花品系杂交,子代均为白花,其最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2)现有不同品系的纯种白花1、2、3、4,为确定其基因组成,拟进行如下实验:步骤1:各品系与纯种红花植株杂交,获得F1步骤2: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计子代表现型。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断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品系含一对隐性基因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品系含两对隐性基因。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品系含三对隐性基因。【答案】(1)七 aabbcc(2)将F1与对应白花品系杂交红花:白花=1;1红花:白花=1;3红花:白花=1;7或各品系F1自交红花:白花=3;1红花:白花=9:7红花:白花=27;37【解析】(1)由题可知,由于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其它全是白花,纯合子品系基因型有2×2×2=8种,纯合子红花基因型有1种为AABBCC,因此纯种白花品系基因型有7种。子代均为白花,说明后代中不能同时出现含有A_B_C_的基因型,因此该纯种白花一定是aabbcc。(2)纯种白花1、2、3、4与纯种红花植株杂交,再将F1与对应白花品系(aabbcc)测交,统计F2后代的表现型以及比例。纯种红花基因型为AABBCC,若该品系含一对隐性基因,则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其杂交F1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再跟aabbcc进行测交,其测交后代,红花的概率为1/2,白花的概率=1/2,则后代中红花:白花=1:1。若该品系含两对隐性基因其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F1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其测交后代,红花的概率为1/2×1/2=1/4,白花的概率=3/4,测交后代红花:白花=1:3。若该品系含三对隐性基因其基因型为aabbcc,因此F1基因型为AaBbCc,其测交后代,红花的概率为1/2×1/2×1/2=1/8,白花的概率=7/8,因此后代红花:白花=1:7。【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1.为解决塑料袋(化学成分为聚乙烯)造成的“白色污染”这一问题,某同学试图从土壤中寻找一种能加速塑料袋自然降解过程的目的菌,以下是该同学从土壤中寻找并筛选目的菌的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接种前需要检测使用的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Ⅰ号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按功能分)培养基,其作用是使目的菌能“脱颖而出”。如图采用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_。Ⅱ号培养基从物理性质来看,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添加琼脂。(3)该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4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0.4,则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是___________个。(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4)假设该同学发现培养基上细菌数目过多而连成一片,说出一种可能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原因:___________;措施:___________。【答案】 (1). 高压蒸汽灭菌法 (2).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37℃(或适宜温度)恒温箱中倒置培养一段时间(或1~2天),观察是否有菌落生成 (3). 选择 (4). 稀释涂布平板法 (5). 不能 (6). 1.02×106 (7). 菌液浓度过高(或稀释倍数不够)可以通过增大稀释倍数解决(或原因:培养过程中被杂菌污染) (8). 严格无菌操作程序【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相关知识点,微生物这部分内容是高考试题的一个热点一般体现在对生物工程中的应用,考查的知识点有微生物的无菌操作、微生物的分离以及产品的提取,注意总结。(1)培养基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在接种前需要检测使用的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以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37℃(或适宜温度)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菌落生成,若有菌落生成,则已经被污染,否则没有被污染。
(2)要筛选能降解聚乙烯塑料的微生物,应选择以聚乙烯塑料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图Ⅱ号培养基上采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Ⅱ号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因此不需要加凝固剂--琼脂。
(3)根据题意可知,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体积×稀释倍数=20.4÷0.2×104=1.02×106个。
(4)如果培养基上细菌数目过多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菌液浓度过高或操作过程不是无菌操作,还可能是接种时没有把细菌分散开,采取的措施有:可以通过增大稀释倍数解决(或培养过程中被杂菌污染;严格无菌操作程序。或利用接种针划线时,划下一个区域前没有对接种针灭菌处理;每划一个新的区域都要对接种针进行灭菌处理)。 12.α1-抗胰蛋白酶是肝脏产生的一种糖蛋白,缺乏会引起肺气肿。某公司成功培育出转基因羊,这种羊进入泌乳期后,其乳汁中含有人类的α-抗胰蛋白酶,可用于治疗肺气肿。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获取目的基因,需要在肝细胞中提取___________,通过反转录产生cDNA,再通过___________技术进行快速扩增。(2)将α1-抗胰蛋白酶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___________等调控组件重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然后通过___________技术,导入羊的受精卵中(3)受精卵通过早期胚胎培养,一般发育到___________阶段通过胚胎移植到受体子宫孕育。为选育出能泌乳的雌羊,移植前需从胚胎的___________部位取样,通过DNA鉴定分析性别。(4) α1-抗胰蛋白酶是一种结构较复杂的糖蛋白,上述生产方法与传统的转基因大肠杆菌生产比较,其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mRNA (2). PCR (3). 启动子 (4). 显微注射 (5). 桑椹胚或囊胚 (6). 滋养层 (7). 羊细胞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具备蛋白质加工的能力【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详解】(1)α1-抗胰蛋白酶是肝细胞表达的一种蛋白质,故可以先提取肝细胞的mRNA,在反转录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DNA,再通过PCR进行目的基因的扩增。(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想让目的基因在乳汁中表达,故需要把目的基因与乳腺蛋白的启动子相连,通过显微注射法导入动物的受精卵中。(3)通常早期胚胎培养至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可以进行胚胎移植。若要进行性别鉴定,可以取囊胚期滋养层细胞进行DNA鉴定。(4)该技术选用受体细胞是真核细胞,相对于转基因大肠杆菌来说,真核细胞具有细胞核和众多的复杂的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可以对蛋白质进行成熟加工,更有优势。【点睛】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动物细胞—显微注射法;微生物—钙离子处理法;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