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19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三模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青岛市 2019 年高三自主检测
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2019.05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衰老细胞中 DNA、RNA 和蛋白质的含量都会明显降低
B. 线粒体内膜上附着有呼吸酶,有利于催化丙酮酸分解
C. 细胞分化和衰老过程都有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D. 胰腺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能对分泌蛋白进行合成和加工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衰老的特性: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④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⑤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在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上都附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3、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4、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详解】衰老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变,A错误;线粒体内膜上附着有呼吸酶,有利于催化[H]与氧结合生成水,而丙酮酸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细胞分化和衰老过程都有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C正确;胰腺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然后在内质网上进行初步加工,继而在高尔基体上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D错误。
2.科学家使用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牛胰核糖核酸酶(牛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可以将该酶去折叠转变成无任何活性的无规则卷曲结构。若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尿素和巯基乙醇,再将没有活性的酶转移到生理缓冲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胰核糖核酸酶活性得以恢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胰核糖核酸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
B. 这个实验说明环境因素能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其功能
C. 用强酸强碱等处理胰核糖核酸酶也能导致其蛋白质结构的改变
D. 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破坏了胰核糖核酸酶中的肽键导致其变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巯基乙醇和尿素可以使牛胰核糖核酸酶(一种蛋白质)酶失去活性,当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去折叠的尿素和巯基乙醇时,该核糖核酸酶又复性,说明巯基乙醇和尿素没有改变氨基酸的序列,只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暂时发生变化。
【详解】胰核糖核酸酶是蛋白质,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A正确;分析题意,该实验说明环境因素能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其功能,B正确;由于胰核糖核酸酶的化学本质属于蛋白质,因此受到强酸强碱的处理会发生变性失活,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根据题意,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破坏了胰核糖核酸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变性,D错误。
3.利用已关闭的垃圾填埋场改造为公园等公共娱乐设施场所已成为一种趋势。在对垃圾填埋场进行重新开发利用之前,需进行植被的重建和维持。土壤含氧量、垃圾渗液浓度等因素会影响植物在垃圾填埋场上生长。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垃圾填埋场上进行的植被重建与维持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B. 垃圾渗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根细胞渗透失水,造成“烧苗”现象
C. 垃圾填埋场土壤富含有机物,微生物需氧代谢旺盛,易造成植物根系缺氧
D. 填埋场改造成的公园中所有植被和栖息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不同类型的群落必然具有不同的物种组成,因此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详解】垃圾填埋场上存在着一定的土壤条件甚至有植被的种子等,因此在垃圾填埋场上进行的植被重建与维持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A正确;植物根系需要从生活的垃圾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如果垃圾渗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根细胞渗透失水,造成“烧苗”现象,B正确;由于垃圾填埋场土壤富含有机物,土壤中的有机物需要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转化为无机物,而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实质是细胞呼吸过程,需氧型微生物的有氧呼吸会消耗氧,从而造成土壤中缺少氧气而导致植物根系缺氧,C正确;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填埋场改造成的公园中所有植被和栖息动物以及微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D错误。
4.“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入选 2018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其研究证实DELLA 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而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 蛋白的阻遏效果。以下叙述不合理的是
A. 植物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B. 植物生长—代谢的平衡是体内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C. 赤霉素通过抑制 DELLA 蛋白基因的表达解除其阻遏效果
D. DELLA 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区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赤霉素
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休眠,提早用来播种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
乙烯
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
组织中,成
熟的果实中
更多
促进果实成熟
促进香蕉、凤梨等果实成熟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将要脱落的
器官和组织
中含量多
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详解】植物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A正确;植物生长—代谢的平衡从根本上是受到体内基因控制调节的结果,除外还受到环境作用的影响,B正确;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可见赤霉素并不能抑制DELLA蛋白基因的表达,C错误;DELLA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可见DELLA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区域,D正确。
5.科学家把等量的小白鼠败血症病毒(一种 RNA 病毒)颗粒加入甲乙两支试管,其中甲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乙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试管中都不能检测到子代病毒
B. 该病毒颗粒中含有与 DNA 合成有关的酶
C. 乙试管中无放射性核酸的合成是因为缺少 RNA 酶
D. 加入 RNA 酶,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明显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甲试管中加入了RNA病毒颗粒和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说明甲试管中发生了逆转录构成,以RNA为模板合成了DNA,说明该病毒为逆转录病毒;而乙试管中加入了RNA病毒的颗粒和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一段时间后,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说明乙试管中不能发生核酸的合成过程,因为缺少合成DNA的原料脱氧核糖核苷酸。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试管中发生了逆转录,但是甲试管中不能合成RNA和蛋白质,故甲试管中没有没有子代病毒,乙试管中只有病毒RNA存在,也不能合成蛋白质,因此乙试管中也没有子代病毒,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试管中完成了DNA的合成,因此加入的病毒颗粒中含有逆转录酶,B正确;乙试管中无放射性核酸的合成是因为缺少合成DNA的原料脱氧核糖核苷酸,C错误;加入RNA酶,病毒模板减少,故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明显减少,D正确。
6.已知水稻的抗旱性(A)和多颗粒(B)属显性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抗旱、多颗粒植株若干,对其进行测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抗旱多颗粒:抗旱少颗粒:敏旱多颗粒:敏旱少颗粒=2:2:1:1,若这些抗病多颗粒的植株相互授粉,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A. 9:3:3:1 B. 24:8:3:1
C. 15:5:3:1 D. 25:15:15:9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抗旱与多颗粒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测交是指杂合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能真实反映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从而推测出其基因型。
【详解】由题意可知水稻的抗旱性(A)和多颗粒(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对测交结果中每一对相对性状可进行单独分析,抗旱:敏旱=2:1,多颗粒:少颗粒=1:1,则提供的抗旱、多颗粒植株产生的配子中A:a=2:1,B:b=1:1,让这些植株相互授粉,敏旱(aa)占抗旱占(1/3)2=1/9,抗旱占8/9,少颗粒(bb)占1/4,多颗粒占3/4。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性状分离比为(8:1)×(3:1)=24:8:3:1。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7.炎热条件下,植物体内用于散失的水分多少与气孔开放度大小呈正相关。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土壤含水量对密闭容器中某植株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处理及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可知:对该植株的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2)炎热条件下,适当提高土壤含水量能提高光合速率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3)当土壤中含水量过高时,反而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可能的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光照强度 (2). 在相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改变光照强度时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更大 (3). 炎热条件下,适当增大土壤含水量,气孔开放度提高,进入气孔的CO2增多,光合速率提高 (4). 植物根部因缺氧进行无氧呼吸,根部能量供应不足,影响物质运输: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而出现烂根现象等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可知,当光照强度相同时,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光合速率有所增加,但是增加幅度较小;而当土壤含水量相同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合速率有明显变化,在光照强度为中等时,光合速率升高较为明显。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相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改变光照强度时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更大,因此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光合速率影响较大。
(2)根据题意,炎热条件下,植物体内用于散失的水分多少与气孔开放度大小呈正相关。因此在炎热条件下,适当提高土壤含水量,气孔开放度提高,进入气孔的CO2增多,光合速率提高。
(3)当土壤中含水量过高时,会导致土壤中含氧量降低,引起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能量较少,导致根部能量供应不足,影响物质的运输,同时由于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会出现烂根现象等,因此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获取有效信息结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正确判断出表中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情况,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无氧呼吸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根据题意能够利用所学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知识点解决问题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8.马拉松比赛时,运动员的机体进行着一系列的调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令枪响后,运动员们很快起跑,这反映了神经调节具有______的特点;该过程中兴奋以的_____________ 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2)长跑过程中机体产热增多,此时产热的主要部位是______;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散热加快,最终达到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
(3)每隔一定距离要设置能量补给站,补给站提供的食品中含有较多的糖类,原因是_______。 比赛中 , 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升高 , 该 激 素 的 生理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
(4)运动过度可能导致身体局部组织疼痛和水肿。痛觉产生的部位为______________,组织水肿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1). 迅速或迅速准确 (2). 神经冲动(或电信号) (3). 骨骼肌 (4). 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 (5).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6).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 (7). 大脑皮层 (8). 细胞代谢产物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解析】
【分析】
1、血糖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比较如下:
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范围比较窄;作用时间短;
体液调节: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作用时间比较长。
【详解】(1)发令枪响后,运动员们很快起跑,这反映了神经调节具有迅速、准确的特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2)长跑过程中通过骨骼肌使机体产热大量增加,皮肤温觉感受器受到刺激,经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下丘脑神经中枢,然后经传出神经,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3)由于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因此在补给站提供的食品中含有较多的糖类。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该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
(4)痛觉产生的部位位于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运动过度导致细胞代谢产物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身体局部组织水肿。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过程和激素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神经调节的特点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掌握体温调节的过程以及产热的器官和散热的器官,识记血糖调节过程中胰高血糖素的功能,理解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这是该题考查的重难点,题目难度不大,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
9.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某地因地制宜建造湿地生态公园。预计若干年后,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也会遭受有害动物的破坏。对有害动物进行防控的技术有多种,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_____,降低了种群密度,这种防治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功能进行防治。
(3)科研小组对湿地公园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 J/cm2·a,肉食性动物作为一个营养级研究)。
①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J/cm2.a
②分析表中数据及各营养级能量的分配,表中X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中的数据Y为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 性别比例 (3). 生物防治 (4). 信息传递 (5).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网)(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6). 178 (7). 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8). 4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调节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2、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物理信息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化学信息是指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的信息,行为信息是指通过动物的动作行为来传递的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或食物网)。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除最高营养级外,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向: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和一部分储存(未利用)。
【详解】(1)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了种群密度,这种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进行防治。
(3)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由于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向: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和一部分储存(未利用),所以表中X是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即:41+5+97+19+6+10=178 J/cm2·a。
②根据①分析可知,表中X是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肉食鱼类来自上一营养级的能量=6.5+0.8+6.2+0.5-10=4 (J/cm2.a ),即植食性动物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故Y为4 J/cm2.a。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应用,特别是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以及计算是该题的难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分析能力流动的途径,掌握能量流动过程中每一营养级能量传递的途径,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10.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利用基因型为 AaBbCc 的植株进行自交、测交,F1中红花植株分别占 27/64、1/8。请回答下问题:
(1)自交产生的F1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自交产生的 F1中杂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
(2)若基因型为 AABBcc 的植株与某纯种白花品系杂交,子代均开红花,则该纯种白花品系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确定某一纯种白花品系的基因型(用隐性纯合基因对数表示),可让其与纯种红花植株杂交获得 F1,然后再将 F1与亲本白花品系杂交获得 F2,统计 F2中红花、白花个体的比例。请预期可能的实验结果并推测隐性纯合基因对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8 (2). 12 (3). aaBBCC、aabbCC、AAbbCC (4). 若F2中红花:白花=1:1,则该纯种白花品系具有1对隐性纯合基因:若F2中红花:白花=1:3,则该纯种白花品系具有2对隐性纯合基因:若F2中红花:白花=1:7,则该纯种白花品系具有3对隐性纯合基因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题意知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由题意知,AaBbCc自交,写出3个分离定律:Aa→AA:Aa:aa=1:2:1,Bb×Bb→BB:Bb:bb=1:2:1,Cc×Cc→CC:Cc:cc=1:2:1,自交后代红花的比例是27/64,可以写成3/4×3/4×3/4,因此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_B_C_,其他都表现为白花。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_B_C_为红花,AaBbCc自交产生纯合子的比例为:1/2×1/2×1/2=1/8。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_B_C_,其他都表现为白花。则自交产生的F1杂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当第一对基因为aa时,则后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3×3=9种,其中纯合的基因型有4种,同理当第二对基因为bb时,后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9种,其中纯合的有4种,另外杂合白花基因型中与第一种情况重合的有1种;同理第三对基因为cc时,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9种,其中纯合的有4种,杂合白花基因型与前面情况重合的有2种。综上所述,自交后代中杂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12种。
(2)一品系的纯种白花与其他不同基因型白花品系杂交,子代均为白花,说明杂交子代不同上含有A、B、C基因,则该白花品系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若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与某纯种白花品系杂交,子代均开红花,则该纯种白花品系一定含有C基因,A、B不能同时含有,可能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
(3)用基因对数表示,该白花基因可能是1对隐性、2对隐性、3对隐性,纯合红花3对显性(AABBCC),如果是一对隐性基因,则杂合子一代是一对杂合子,子一代与亲本白花杂交,红花:白花=1:1;如果是2对隐性基因,杂合子一代有2对杂合子,子一代与亲本白花杂交,后代红花:白花=1:3;如果是3对隐性基因,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Cc,3对杂合子,与亲本白花杂交,杂交后代。红花:白花=1:7。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的应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常见比例及其对应的基因型的关系,利用基因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和推导后代的基因型以及表现型,这是该题考查的重难点。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11.有研究者拟从中药渣肥堆的样本中筛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为纤维素酶制剂的研制提供原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药渣肥堆中能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的原因是_________。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由___________组成。
(2)从中药渣肥堆中取样后,需要选择培养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选择培养时要对培养瓶定期振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纤维素分解菌内的酶提取出来,进行固定,一般不采用包埋法,原因是_______。
(4)筛选获得纤维素酶高活性菌株 3 株,分别命名为 Z-1、Z-2 和 Z-3。在相同培养基培养相同时间后,测得 3 种菌株的菌落直径与产生的透明圈直径结果如下表。
培养基中的纤维素能与_____________产生红色复合物,纤维素被分解后,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由表中可知,_______________菌株纤维素酶的活性最强。
【答案】 (1). 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而中药渣富含纤维素C1、CX、葡萄糖苷酶 (2). 增加目的(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 (3). 增加培养液内的氧气含(溶解)量、让培养液与菌体充分接触 (4). 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来 (5). 刚果红 (6). Z-2
【解析】
【分析】
1、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催化分解为葡萄糖。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2、对分离的微生物作进一步的鉴定,例如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可用来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料,纤维素与刚果红染液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被分解后,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因此能够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就是纤维素分解菌。
【详解】(1)根据某种微生物生存环境的特点进行筛选的原则,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根据题意,从中药渣肥堆中能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说明中药渣富含纤维素。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
(2)从中药渣肥堆中取样后,需要选择培养一段时间,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选择培养时要对培养瓶定期振荡,以便于增加培养液内的氧气含(溶解)量,同时让培养液与菌体充分接触,利于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加速繁殖。
(3)固定化酶一般不采用包埋法,原因是酶分子较小,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料,可用来鉴定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与刚果红反应能够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被分解后,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由表中可知,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越大的菌株纤维素酶的活性越强,即图中的编码Z-2的菌株纤维素酶的活性最强。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鉴定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鉴定的方法和过程,识记纤维素酶的组成和作用,理解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原理,掌握微生物的培养过程,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题目难度不大,主要是识记类知识点的考查。
12.CAR-T 是一种免疫细胞疗法,通过改造人体自身的免疫 T 细胞,实现对癌细胞精确化、个体化的治疗。下图是该疗法的原理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疗法的第一步需要从患者机体采血,分离出 T 细胞,放入_____________ (仪器)中保温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添加糖、氨基酸等必要的营养成分外,往往还添加动物血清,原因是 _________。
(2)然后,在体外利用一种树突状细胞(可以呈递癌细胞抗原的一种吞噬细胞),将 T 细胞激活,使其增殖并分化为________ 。
(3)理论上,构建的基因组文库中含有生物的 ______基因。在体外利用 DNA 重组技术,将编码癌细胞抗原受体(AR)的基因插入到某种病毒的 DNA 中,使病毒作为 AR 的____________,在感染激活的 T 细胞时,将 AR 基因整合到 T 细胞的_____ 中。
(4)T 细胞表面嵌合了 AR,就成为 CAR-T 细胞,通常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术检测AR 基因是否在 T 细胞中转录成功。CAR-T 再经过必要质量检测,回输至患者体内,该方法采用的是自身 T 细胞,而不用异体 T 细胞,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二氧化碳培养箱 (2). 动物血清营养成分比较齐全,可以弥补人工培养基的不足 (3). 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4). 全部 (5). (运)载体 (6). 染色体DNA (7). 分子杂交 (8). 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解析】
【分析】
1、基因文库是指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到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部分基因文库包含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如:cDNA文库。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①过程: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②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③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5、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可以进行灭菌处理和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避免代谢产物的积累;(2)营养条件:添加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除外一般还需要添加血清、血浆等;(3)温度和pH值(4)气体环境:95%的空气和5%的二氧化碳。
【详解】(1)分离出 T 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应该将细胞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保温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添加糖、氨基酸等必要的营养成分外,往往还添加动物血清或血浆等天然成分,因为动物血清营养成分比较齐全,可以弥补人工培养基的不足。
(2)根据题意,树突状细胞为可以呈递癌细胞抗原的一种吞噬细胞,因此抗原经过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引起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3)基因组文库中含有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在体外利用DNA 重组技术,将编码癌细胞抗原受体(AR)的基因插入到某种病毒的DNA中,可见病毒作为AR的载体将其运输到受体细胞(T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将AR基因插入到T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4)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可以采用分子杂交法,即以AR基因作为探针与从受体细胞取出的总mRNA进行杂交,观察有无杂交带的出现即可。CAR-T 再经过必要的质量检测,回输至患者体内,该方法采用的是自身T细胞,而不用异体T细胞,以避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动物细胞培养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识记常用的载体的种类以及作用,掌握目的基因的检测方法,识记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的条件,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是突破该题的方法。
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2019.05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衰老细胞中 DNA、RNA 和蛋白质的含量都会明显降低
B. 线粒体内膜上附着有呼吸酶,有利于催化丙酮酸分解
C. 细胞分化和衰老过程都有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D. 胰腺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能对分泌蛋白进行合成和加工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衰老的特性: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④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⑤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在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上都附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3、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4、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详解】衰老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变,A错误;线粒体内膜上附着有呼吸酶,有利于催化[H]与氧结合生成水,而丙酮酸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细胞分化和衰老过程都有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C正确;胰腺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然后在内质网上进行初步加工,继而在高尔基体上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D错误。
2.科学家使用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牛胰核糖核酸酶(牛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可以将该酶去折叠转变成无任何活性的无规则卷曲结构。若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尿素和巯基乙醇,再将没有活性的酶转移到生理缓冲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胰核糖核酸酶活性得以恢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胰核糖核酸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
B. 这个实验说明环境因素能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其功能
C. 用强酸强碱等处理胰核糖核酸酶也能导致其蛋白质结构的改变
D. 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破坏了胰核糖核酸酶中的肽键导致其变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巯基乙醇和尿素可以使牛胰核糖核酸酶(一种蛋白质)酶失去活性,当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去折叠的尿素和巯基乙醇时,该核糖核酸酶又复性,说明巯基乙醇和尿素没有改变氨基酸的序列,只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暂时发生变化。
【详解】胰核糖核酸酶是蛋白质,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A正确;分析题意,该实验说明环境因素能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其功能,B正确;由于胰核糖核酸酶的化学本质属于蛋白质,因此受到强酸强碱的处理会发生变性失活,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根据题意,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破坏了胰核糖核酸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变性,D错误。
3.利用已关闭的垃圾填埋场改造为公园等公共娱乐设施场所已成为一种趋势。在对垃圾填埋场进行重新开发利用之前,需进行植被的重建和维持。土壤含氧量、垃圾渗液浓度等因素会影响植物在垃圾填埋场上生长。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垃圾填埋场上进行的植被重建与维持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B. 垃圾渗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根细胞渗透失水,造成“烧苗”现象
C. 垃圾填埋场土壤富含有机物,微生物需氧代谢旺盛,易造成植物根系缺氧
D. 填埋场改造成的公园中所有植被和栖息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不同类型的群落必然具有不同的物种组成,因此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详解】垃圾填埋场上存在着一定的土壤条件甚至有植被的种子等,因此在垃圾填埋场上进行的植被重建与维持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A正确;植物根系需要从生活的垃圾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如果垃圾渗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根细胞渗透失水,造成“烧苗”现象,B正确;由于垃圾填埋场土壤富含有机物,土壤中的有机物需要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转化为无机物,而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实质是细胞呼吸过程,需氧型微生物的有氧呼吸会消耗氧,从而造成土壤中缺少氧气而导致植物根系缺氧,C正确;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填埋场改造成的公园中所有植被和栖息动物以及微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D错误。
4.“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入选 2018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其研究证实DELLA 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而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 蛋白的阻遏效果。以下叙述不合理的是
A. 植物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B. 植物生长—代谢的平衡是体内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C. 赤霉素通过抑制 DELLA 蛋白基因的表达解除其阻遏效果
D. DELLA 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区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赤霉素
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休眠,提早用来播种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
乙烯
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
组织中,成
熟的果实中
更多
促进果实成熟
促进香蕉、凤梨等果实成熟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将要脱落的
器官和组织
中含量多
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详解】植物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A正确;植物生长—代谢的平衡从根本上是受到体内基因控制调节的结果,除外还受到环境作用的影响,B正确;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可见赤霉素并不能抑制DELLA蛋白基因的表达,C错误;DELLA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可见DELLA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区域,D正确。
5.科学家把等量的小白鼠败血症病毒(一种 RNA 病毒)颗粒加入甲乙两支试管,其中甲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乙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试管中都不能检测到子代病毒
B. 该病毒颗粒中含有与 DNA 合成有关的酶
C. 乙试管中无放射性核酸的合成是因为缺少 RNA 酶
D. 加入 RNA 酶,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明显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甲试管中加入了RNA病毒颗粒和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说明甲试管中发生了逆转录构成,以RNA为模板合成了DNA,说明该病毒为逆转录病毒;而乙试管中加入了RNA病毒的颗粒和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一段时间后,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说明乙试管中不能发生核酸的合成过程,因为缺少合成DNA的原料脱氧核糖核苷酸。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试管中发生了逆转录,但是甲试管中不能合成RNA和蛋白质,故甲试管中没有没有子代病毒,乙试管中只有病毒RNA存在,也不能合成蛋白质,因此乙试管中也没有子代病毒,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试管中完成了DNA的合成,因此加入的病毒颗粒中含有逆转录酶,B正确;乙试管中无放射性核酸的合成是因为缺少合成DNA的原料脱氧核糖核苷酸,C错误;加入RNA酶,病毒模板减少,故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明显减少,D正确。
6.已知水稻的抗旱性(A)和多颗粒(B)属显性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抗旱、多颗粒植株若干,对其进行测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抗旱多颗粒:抗旱少颗粒:敏旱多颗粒:敏旱少颗粒=2:2:1:1,若这些抗病多颗粒的植株相互授粉,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A. 9:3:3:1 B. 24:8:3:1
C. 15:5:3:1 D. 25:15:15:9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抗旱与多颗粒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测交是指杂合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能真实反映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从而推测出其基因型。
【详解】由题意可知水稻的抗旱性(A)和多颗粒(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对测交结果中每一对相对性状可进行单独分析,抗旱:敏旱=2:1,多颗粒:少颗粒=1:1,则提供的抗旱、多颗粒植株产生的配子中A:a=2:1,B:b=1:1,让这些植株相互授粉,敏旱(aa)占抗旱占(1/3)2=1/9,抗旱占8/9,少颗粒(bb)占1/4,多颗粒占3/4。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性状分离比为(8:1)×(3:1)=24:8:3:1。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7.炎热条件下,植物体内用于散失的水分多少与气孔开放度大小呈正相关。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土壤含水量对密闭容器中某植株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处理及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可知:对该植株的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2)炎热条件下,适当提高土壤含水量能提高光合速率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3)当土壤中含水量过高时,反而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可能的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光照强度 (2). 在相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改变光照强度时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更大 (3). 炎热条件下,适当增大土壤含水量,气孔开放度提高,进入气孔的CO2增多,光合速率提高 (4). 植物根部因缺氧进行无氧呼吸,根部能量供应不足,影响物质运输: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而出现烂根现象等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可知,当光照强度相同时,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光合速率有所增加,但是增加幅度较小;而当土壤含水量相同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合速率有明显变化,在光照强度为中等时,光合速率升高较为明显。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相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改变光照强度时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更大,因此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光合速率影响较大。
(2)根据题意,炎热条件下,植物体内用于散失的水分多少与气孔开放度大小呈正相关。因此在炎热条件下,适当提高土壤含水量,气孔开放度提高,进入气孔的CO2增多,光合速率提高。
(3)当土壤中含水量过高时,会导致土壤中含氧量降低,引起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能量较少,导致根部能量供应不足,影响物质的运输,同时由于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会出现烂根现象等,因此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获取有效信息结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正确判断出表中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情况,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无氧呼吸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根据题意能够利用所学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知识点解决问题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8.马拉松比赛时,运动员的机体进行着一系列的调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令枪响后,运动员们很快起跑,这反映了神经调节具有______的特点;该过程中兴奋以的_____________ 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2)长跑过程中机体产热增多,此时产热的主要部位是______;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散热加快,最终达到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
(3)每隔一定距离要设置能量补给站,补给站提供的食品中含有较多的糖类,原因是_______。 比赛中 , 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升高 , 该 激 素 的 生理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
(4)运动过度可能导致身体局部组织疼痛和水肿。痛觉产生的部位为______________,组织水肿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1). 迅速或迅速准确 (2). 神经冲动(或电信号) (3). 骨骼肌 (4). 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 (5).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6).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 (7). 大脑皮层 (8). 细胞代谢产物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解析】
【分析】
1、血糖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比较如下:
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范围比较窄;作用时间短;
体液调节: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作用时间比较长。
【详解】(1)发令枪响后,运动员们很快起跑,这反映了神经调节具有迅速、准确的特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2)长跑过程中通过骨骼肌使机体产热大量增加,皮肤温觉感受器受到刺激,经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下丘脑神经中枢,然后经传出神经,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3)由于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因此在补给站提供的食品中含有较多的糖类。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该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
(4)痛觉产生的部位位于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运动过度导致细胞代谢产物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身体局部组织水肿。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过程和激素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神经调节的特点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掌握体温调节的过程以及产热的器官和散热的器官,识记血糖调节过程中胰高血糖素的功能,理解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这是该题考查的重难点,题目难度不大,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
9.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某地因地制宜建造湿地生态公园。预计若干年后,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也会遭受有害动物的破坏。对有害动物进行防控的技术有多种,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_____,降低了种群密度,这种防治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功能进行防治。
(3)科研小组对湿地公园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 J/cm2·a,肉食性动物作为一个营养级研究)。
①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J/cm2.a
②分析表中数据及各营养级能量的分配,表中X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中的数据Y为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 性别比例 (3). 生物防治 (4). 信息传递 (5).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网)(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6). 178 (7). 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8). 4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调节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2、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物理信息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化学信息是指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的信息,行为信息是指通过动物的动作行为来传递的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或食物网)。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除最高营养级外,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向: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和一部分储存(未利用)。
【详解】(1)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了种群密度,这种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进行防治。
(3)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由于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向: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和一部分储存(未利用),所以表中X是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即:41+5+97+19+6+10=178 J/cm2·a。
②根据①分析可知,表中X是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肉食鱼类来自上一营养级的能量=6.5+0.8+6.2+0.5-10=4 (J/cm2.a ),即植食性动物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故Y为4 J/cm2.a。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应用,特别是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以及计算是该题的难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分析能力流动的途径,掌握能量流动过程中每一营养级能量传递的途径,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10.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利用基因型为 AaBbCc 的植株进行自交、测交,F1中红花植株分别占 27/64、1/8。请回答下问题:
(1)自交产生的F1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自交产生的 F1中杂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
(2)若基因型为 AABBcc 的植株与某纯种白花品系杂交,子代均开红花,则该纯种白花品系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确定某一纯种白花品系的基因型(用隐性纯合基因对数表示),可让其与纯种红花植株杂交获得 F1,然后再将 F1与亲本白花品系杂交获得 F2,统计 F2中红花、白花个体的比例。请预期可能的实验结果并推测隐性纯合基因对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8 (2). 12 (3). aaBBCC、aabbCC、AAbbCC (4). 若F2中红花:白花=1:1,则该纯种白花品系具有1对隐性纯合基因:若F2中红花:白花=1:3,则该纯种白花品系具有2对隐性纯合基因:若F2中红花:白花=1:7,则该纯种白花品系具有3对隐性纯合基因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题意知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由题意知,AaBbCc自交,写出3个分离定律:Aa→AA:Aa:aa=1:2:1,Bb×Bb→BB:Bb:bb=1:2:1,Cc×Cc→CC:Cc:cc=1:2:1,自交后代红花的比例是27/64,可以写成3/4×3/4×3/4,因此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_B_C_,其他都表现为白花。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_B_C_为红花,AaBbCc自交产生纯合子的比例为:1/2×1/2×1/2=1/8。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_B_C_,其他都表现为白花。则自交产生的F1杂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当第一对基因为aa时,则后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3×3=9种,其中纯合的基因型有4种,同理当第二对基因为bb时,后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9种,其中纯合的有4种,另外杂合白花基因型中与第一种情况重合的有1种;同理第三对基因为cc时,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9种,其中纯合的有4种,杂合白花基因型与前面情况重合的有2种。综上所述,自交后代中杂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12种。
(2)一品系的纯种白花与其他不同基因型白花品系杂交,子代均为白花,说明杂交子代不同上含有A、B、C基因,则该白花品系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若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与某纯种白花品系杂交,子代均开红花,则该纯种白花品系一定含有C基因,A、B不能同时含有,可能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
(3)用基因对数表示,该白花基因可能是1对隐性、2对隐性、3对隐性,纯合红花3对显性(AABBCC),如果是一对隐性基因,则杂合子一代是一对杂合子,子一代与亲本白花杂交,红花:白花=1:1;如果是2对隐性基因,杂合子一代有2对杂合子,子一代与亲本白花杂交,后代红花:白花=1:3;如果是3对隐性基因,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Cc,3对杂合子,与亲本白花杂交,杂交后代。红花:白花=1:7。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的应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常见比例及其对应的基因型的关系,利用基因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和推导后代的基因型以及表现型,这是该题考查的重难点。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11.有研究者拟从中药渣肥堆的样本中筛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为纤维素酶制剂的研制提供原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药渣肥堆中能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的原因是_________。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由___________组成。
(2)从中药渣肥堆中取样后,需要选择培养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选择培养时要对培养瓶定期振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纤维素分解菌内的酶提取出来,进行固定,一般不采用包埋法,原因是_______。
(4)筛选获得纤维素酶高活性菌株 3 株,分别命名为 Z-1、Z-2 和 Z-3。在相同培养基培养相同时间后,测得 3 种菌株的菌落直径与产生的透明圈直径结果如下表。
培养基中的纤维素能与_____________产生红色复合物,纤维素被分解后,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由表中可知,_______________菌株纤维素酶的活性最强。
【答案】 (1). 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而中药渣富含纤维素C1、CX、葡萄糖苷酶 (2). 增加目的(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 (3). 增加培养液内的氧气含(溶解)量、让培养液与菌体充分接触 (4). 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来 (5). 刚果红 (6). Z-2
【解析】
【分析】
1、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催化分解为葡萄糖。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2、对分离的微生物作进一步的鉴定,例如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可用来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料,纤维素与刚果红染液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被分解后,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因此能够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就是纤维素分解菌。
【详解】(1)根据某种微生物生存环境的特点进行筛选的原则,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根据题意,从中药渣肥堆中能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说明中药渣富含纤维素。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
(2)从中药渣肥堆中取样后,需要选择培养一段时间,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选择培养时要对培养瓶定期振荡,以便于增加培养液内的氧气含(溶解)量,同时让培养液与菌体充分接触,利于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加速繁殖。
(3)固定化酶一般不采用包埋法,原因是酶分子较小,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料,可用来鉴定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与刚果红反应能够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被分解后,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由表中可知,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越大的菌株纤维素酶的活性越强,即图中的编码Z-2的菌株纤维素酶的活性最强。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鉴定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鉴定的方法和过程,识记纤维素酶的组成和作用,理解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原理,掌握微生物的培养过程,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题目难度不大,主要是识记类知识点的考查。
12.CAR-T 是一种免疫细胞疗法,通过改造人体自身的免疫 T 细胞,实现对癌细胞精确化、个体化的治疗。下图是该疗法的原理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疗法的第一步需要从患者机体采血,分离出 T 细胞,放入_____________ (仪器)中保温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添加糖、氨基酸等必要的营养成分外,往往还添加动物血清,原因是 _________。
(2)然后,在体外利用一种树突状细胞(可以呈递癌细胞抗原的一种吞噬细胞),将 T 细胞激活,使其增殖并分化为________ 。
(3)理论上,构建的基因组文库中含有生物的 ______基因。在体外利用 DNA 重组技术,将编码癌细胞抗原受体(AR)的基因插入到某种病毒的 DNA 中,使病毒作为 AR 的____________,在感染激活的 T 细胞时,将 AR 基因整合到 T 细胞的_____ 中。
(4)T 细胞表面嵌合了 AR,就成为 CAR-T 细胞,通常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术检测AR 基因是否在 T 细胞中转录成功。CAR-T 再经过必要质量检测,回输至患者体内,该方法采用的是自身 T 细胞,而不用异体 T 细胞,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二氧化碳培养箱 (2). 动物血清营养成分比较齐全,可以弥补人工培养基的不足 (3). 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4). 全部 (5). (运)载体 (6). 染色体DNA (7). 分子杂交 (8). 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解析】
【分析】
1、基因文库是指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到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部分基因文库包含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如:cDNA文库。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①过程: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②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③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5、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可以进行灭菌处理和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避免代谢产物的积累;(2)营养条件:添加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除外一般还需要添加血清、血浆等;(3)温度和pH值(4)气体环境:95%的空气和5%的二氧化碳。
【详解】(1)分离出 T 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应该将细胞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保温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添加糖、氨基酸等必要的营养成分外,往往还添加动物血清或血浆等天然成分,因为动物血清营养成分比较齐全,可以弥补人工培养基的不足。
(2)根据题意,树突状细胞为可以呈递癌细胞抗原的一种吞噬细胞,因此抗原经过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引起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3)基因组文库中含有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在体外利用DNA 重组技术,将编码癌细胞抗原受体(AR)的基因插入到某种病毒的DNA中,可见病毒作为AR的载体将其运输到受体细胞(T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将AR基因插入到T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4)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可以采用分子杂交法,即以AR基因作为探针与从受体细胞取出的总mRNA进行杂交,观察有无杂交带的出现即可。CAR-T 再经过必要的质量检测,回输至患者体内,该方法采用的是自身T细胞,而不用异体T细胞,以避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动物细胞培养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识记常用的载体的种类以及作用,掌握目的基因的检测方法,识记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的条件,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是突破该题的方法。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