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教案_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教案_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1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教案_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2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教案_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数学一年级上册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综合与测试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上册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综合与测试教案,共20页。










    ,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本单元内容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同时让学生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口算,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1课时 1~5的认识








    教材第14~16页的内容。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1.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这5个数。


    2.借助计数器、点子图、小棒等学习用具,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难点: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小棒、计数器、课件等。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主题画:奶奶家的小院子。


    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它的数量是多少?


    师:同学们说的数量都在1~5之间,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5。


    (板书课题:1~5的认识)





    1.认识1。


    师: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像图中这样,1个人、1只小狗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师: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师:图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2表示?请你说一说。


    师:凡是像图中这样,2只鹅、2个盘子等就可以用数字2表示。


    师: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2表示的?


    师:拿出2根小棒,请你摆一摆。


    3.认识3。


    师:图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请你说一说。


    师:凡是像图中这样,3只小鸟、3盆花等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师: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师: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教学方法同上)


    5.出示计数器。


    先拨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师: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2)


    师: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


    师: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4)


    师: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5)


    板书:1、2、3、4、5。(全班齐读,正、反读。)


    师: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6.教师说,学生操作。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7.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


    教师先示范,紧接着,让学生书写,然后让学生在书中描红。





    教材第18页第1~4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寓教于乐”是小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在本课中,我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创造一个让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组织学生们先观察教学情境图,让学生们说一说书上的那幅图里有几只小狗、几只小鹅、几只小鸟、几只小鸡、几个南瓜等,再让学生们在自己的桌子上动手摆摆小棒。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学到需要的数学知识。在写数这个环节,我对每一个学生的书写进行把关,亲自指导书写。学生们正在低年级起步阶段,书写习惯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学生们在一开始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一生都是受益的。


    第2课时 比大小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17页的内容。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认识符号“>”“<”或“=”,并理解其含义。





    主题图或小猴图片3张、梨的图片4张、桃的图片3张、香蕉的图片2张。


    1~5的数字卡片、“<”“>”“=”的符号卡片。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师: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师:有谁能够写出1~5的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师:它们谁比谁大,谁比谁小,你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大小。


    (板书课题:比大小。)





    1.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图。


    师:今天,小猴子们摘了很多水果,忙坏了。我们看看有几只猴子?它们摘了什么水果,各有多少?(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师:摘了这么多水果,三只小猴子该怎么分呢?你能帮帮他们吗?(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让学生摆出图片学具表示数量,设疑激趣:摘了这么多的水果,到底哪一种水果比较多,哪一种水果够分,哪一种水果不够分,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


    师:请你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师: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认识等号(研究第一种情况)。


    (1)把小猴和水蜜桃的数量做比较。


    师:把水蜜桃分给小猴,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展示学生各种不同的摆法,评出好的。(课件出示)


    (2)认识“=” 。


    师:小猴有3只,水蜜桃也有3个,我们就说小猴和水蜜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


    出示“3=3”,读作:3等于3。





    师:找找教室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几等于几?


    师:除了“3=3”“4=4”以外,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1=1,5=5…)看黑板上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两边的数一样。)


    教师总结:两边相同用等号。


    3.认识“>”“<”。(猴和香蕉比、猴和梨比……)


    (1)认识“>”。


    师:猴子分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引出大于号):3比2多,在3和2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师:这个式子3>2怎么读?(生:3大于2。)


    课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


    (2)认识“<”。


    师:3比2多,用“>”表示,那么3比4少,应用什么符号表示?


    课件动画演示:把大于号转个180度就是小于号。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师:“<”的名字叫什么?(生:小于号。)这个式子怎么读?(生:3小于4。)


    课件演示: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号”。


    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师: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师:你还有其他的比法吗?


    4.初步运用。(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猫和老鼠各有多少?海狮和皮球各有多少?小熊和玉米呢?


    师: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1.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6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2.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通过本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教学比大小时,这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许多问题。有些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楚、不流畅;不知该如何说谁和谁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学生表述比较费力,在后面的教学中必须加强训练;易混知识没有按重点进行区分。我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们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两个符号。在练习时,有好多学生都混淆了。知识掌握不扎实,到后面练习时,问题就出现了。学生虽然认识了两个符号,但仅仅也就是知道了它们的样子,至于它们到底什么时候用才是正确的,学生无法感知。因此,我认为应该在认识了两个符号之后就进行区分,让学生们观察两个符号的异同,说一说记忆方法,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符号的应用。





    第3课时 第几








    教材第20页的内容。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第几”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理解序数的含义。


    难点:会区分基数与序数。








    实物投影仪、课件。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动物园去玩,想去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图:动物园的售票处,人们井然有序地排队买票。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





    1.初步感知实体。


    师: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买到票?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阿姨、叔叔呢?


    师:你是怎么知道小朋友排在第2的?


    师:请你说一说叔叔排在第5的理由。


    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师: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谁?


    师:穿蓝裙子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问: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谁排第4?


    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阿姨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师:先请大家数一数讲台上共有几个人?从左数第3人是谁?


    师:××同学从右数排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投影出示:5只小鸟(教材第23页第1题)。


    ①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


    ②从左边数,给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③从右边数的第1只小鸟飞走了,还剩几只小鸟?


    点名学生说一说,教师给予肯定、表扬。





    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通过本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谈谈你还有什么疑惑。





    “认识几和第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个知识点很容易混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教材的主题图是以学生模拟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第4课时 分与合








    教材第21~22页的内容。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数的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重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难点:掌握4和5的组成。





    课件、计数器。











    出示计数器:老师拨数,学生观察。


    先拨两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师: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指名让学生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师: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师: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1.探索4的组成。


    师:拿出4根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师:你们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eq \a\vs4\al(4)13 eq \a\vs4\al(4)22 eq \a\vs4\al(4)31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 和3,1和3 组成4………


    (2)再让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师: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


    2.学习5的组成。


    师:刚才,我们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大家动手摆一摆吧!


    师: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我们请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 (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 (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上面4个数的组成,看看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1.教材第21页“做一做”。


    2.教材第22页“做一做”。





    通过本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谈谈你还有什么疑惑。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对4和5的组成进行教学。对于4和5的组成的知识,大多数学生通过学前学习,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因此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他们通过摆小棒对“4和5的组成的合理性”进行感性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在教学时,我注重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体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5课时 加法的认识








    教材第24~25页的内容。





    1.通过操作、演示,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操作、表述,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重点:了解加法的含义。


    难点:能正确观察现实情境图,口述题意,列出算式。





    课件、小棒或学具卡。











    课件演示:数学王国到了,小丑叔叔给我们准备了礼物呢!你们看,是什么呀?(气球)


    小丑叔叔一共送来了几个气球?你是怎么知道的?


    (看图数出来的;算出来的。)


    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你的想法,真不错!





    1.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小丑叔叔送来的气球,列式为:3+1=4。


    师:在这个算式里, 3、1、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说得真好!“+”这个符号叫什么呢?(生:加号。)


    师:对了,叫加号。它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像什么呀?


    师:它表示合起来的意思。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加法。


    (板书课题:加法的认识。)


    师(指“=”):你们认识吗?它表示同样多。列式为:3+1=4。


    师:谁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板书:3加1等于4。(齐读。)


    师:还能用不同的算式来表示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3=)


    师:算式中,1、3、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这两个算式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交换了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


    2.全班交流算法。


    师:小朋友真棒!瞧,小精灵也给我们送礼物来了。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接着出示图片)你又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想好了,请小朋友把你的加法算式写下来算一算。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算的是什么,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请生上台板演:1+2=3。


    师: 算式1+2=3中的1、2、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对了,像这样把黄纸鹤和蓝纸鹤合起来,我们用加法计算。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3.出示课件图。


    森林里,树上有3只松鼠,又来了2只,树上有几只松鼠?


    学生交流,列出算式:3+2=5。


    师:3加2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师参与讨论。)


    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生1(数数法) :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


    (根据回答贴图板书。)


    生2(接着数) :我先数3只,接着再数2只,就是5只。


    生3:我可以心算。


    生4:我会数指头或小棒来算。


    生5:3和2就组成5,所以3+2=5。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1.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1题。


    (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学生在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算式:4+1=5 ,1+4=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师: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2题。


    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





    通过本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谈谈你还有什么疑惑。





    教学5以内的加法,是在前面学习4和5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新课开始的时候,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学习起来非常容易。用孩子们最喜欢的小丑人物送气球的情境,渗透加起来的意思,同时鼓励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虽然学生在以往的生活经历中,解决一些日常问题使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6课时 减法的认识








    教材第26~27页的内容。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重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难点:会正确计算1~5的减法。





    课件、实物投影仪、5个圆片、5根小棒等。














    1.按顺序填数。


    ( ) 3 ( ) 5


    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 1+3 1+4 2+2 4+1 3+1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还有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把两部分合起来。)


    师:除了加法之外,还有一种与加法运算相反的算法,叫作减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减法。(板书课题:减法的认识。)





    1.出示课件图,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通过课件反复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小丑叔叔手中绿色的气球飞走了,还剩几个?同桌之间互相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师:像这样,从4个里面去掉1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板书:—。)


    师:你们仔细看看,这是什么符号?(生:减号。)


    2.学习减法算式。


    师:4个气球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师:飞走了1个,是从几个里面飞走的?


    师:飞走1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


    师: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吃了,坏了或飞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4-1=


    师:4-1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请说一说。


    4-1=3 读作:4减1等于3。


    (全班齐读算式。)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4-1表示的情境。





    1.先画一画,再说算式。(教材第27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先分步骤讲解第1幅图。


    (1)先画四朵花,问学生:这是几朵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4


    (2)再用线划掉1朵花,问:谁知道是什么意思?请说一说。


    (3)用线划掉表示去掉的意思。那么,去掉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4)去掉的1朵是从几朵里面去掉的?去掉的1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5)谁能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板书:4-1=3


    你们能够根据刚才所讲的,把“做一做”的第1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试一试。(4人小组合作完成。)


    指名说图意和算式,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进行评价。





    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样的收获?谈谈你还有什么疑惑?





    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们需要在加法的基础上,学会从一个数中如何去掉,也就是需要减掉的数。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用有趣味的学习方式。动手摆一摆小棒,将需要减掉的数一一拿走,让孩子们知道减法的含义,把枯燥的学习变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稍微熟练后,采用开火车抢答游戏,自己说,自己算,让学生亲身体验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第7课时 练习课








    教材第28~29页的内容。





    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结合图进行加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重点:5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小棒、小卡片、课件。








    1.按数的顺序填数。(学生口答)


    1 ( ) 3 4 ( )


    5 ( ) ( ) 2 1


    ( ) ( ) 3 ( ) ( )


    2.数的组成。


    K23 51K K22 53K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练习五”第5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


    1+4= 4-2=


    2.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8题两幅图,让学们认真观察。


    (1)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①岸上有2只螃蟹,又上来3只,一共有几只?②一共有5条黄瓜,奶奶摘了2条,还剩下几条?)


    (2)要求一共有几只和还剩下几条,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如何列式?请你在书中完成。


    (3)全班集体评价。


    3.请你用5-2和2+3各编一个小故事。


    (1)先让每个同学在自己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


    (2)评一评:谁编得最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4.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练习五”第2、4题。(全班进行评价。)





    1.数学小游戏: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每个同学根据自己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2.听算。


    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3 4-2 5-1 4-3 2-1 1+1


    2+1 3-2 3-1 2+2 3+1 4-1


    1+4 2+3 5-2 5-3 5-4 3+2


    (全班集体订正,对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通过练习训练,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练习训练主要是巩固学生学到的加减法知识,让学生画图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训练时指导孩子们用“几和几合成几”的方法来口算,引导学生说好一句话:“因为几和几合成几,所以几加几等于几”。练习题是从直观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同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拓展能力。算减法时也立足于加法,几加几合成几,算减想加,这样孩子们可以快速地理解算理。


    第8课时 0的认识








    教材第30页的内容。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地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难点:理解“0”的加减法的算理。








    1.三幅猴子吃桃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两张。


    3.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课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1.揭谜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为什么每张图片上的猴子的表情都不一样呢?让我们数数看。


    (1)揭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


    (2)发散思维,充分想象。


    ①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②老师握起拳头,这时一个指头也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③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3)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


    ①看教材第30页小鸟图,指名说图意,适当进行爱鸟教育。 “窝里有3只小鸟,全飞走了,还有0只小鸟。”列式:3-3=0 。


    ②看青蛙图,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左边有4只青蛙,右边有0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 列式:4+0=4 。


    ③说说“5-0”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


    2.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0表示起点?


    3.教学书写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写。


    (3)学生写0。(在教材第30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1.教材第30页“做一做”。


    2.练习计算所有带0的算式。


    3.总结带0式子的特点:


    (1)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0 。


    (2)任何数和0加减都等于这个数;0和任何数相加都等于这个数。


    4.出示教材第31页“练习六”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通过本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谈谈你还有什么疑惑。





    低年级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非常重要,在讲完0的认识之后,重点让学生观察0的书写。在0书写示范过程中,0是从上线的中间写起,这样书写学生容易把0写尖,0从右上角开始书写可有效避免学生把0写尖。同时,书写反馈时要展示学生的书写,使学生更直观地发现自己写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在学生书写过程中,可直接指出学生写得好的地方,使学生对书写漂亮有个正确的定位。


    相关教案

    小学数学连加 连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连加 连减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习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评价任务,教学过程,检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习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评价任务,教学过程,检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减法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减法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习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评价任务,教学过程,检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教案_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