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设计(含反思)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56202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设计(含反思)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562023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设计(含反思)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562023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含反思)
-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反思) 教案 31 次下载
- 1、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设计(含反思) 教案 34 次下载
- 3、一个接一个 教学设计(含反思) 教案 29 次下载
- 4、四个太阳 教学设计(含反思) 教案 31 次下载
-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含反思) 教案 30 次下载
语文人教部编版2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2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出示小诗,谈话导入,初读课文,识字学词,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指导生字书写,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2、我多想去看看
课型:
新授课
任课教师
教学
内容
简析
本文主要描写了两位小朋友通过妈妈和爸爸的介绍,了解北京城和新疆的美景景色,从而萌发出“我多想去看看”的强烈愿望,字里行间表达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全国人民心连心的美好情感。同时,课文以小朋友第一人称的视角出发,语言生动优美,富有儿童情趣,贴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本文的两个自然段在结构和句式上采用相同的方式,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课文的语言和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好“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这个感叹号。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文中所提到的天安门和升旗仪式以及新疆的天山、雪莲花缺乏了解,教师要通过播放视频、图片资料等给予学生直观的体验,从而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激发起他们对北京城和新疆的热爱与向往,进而渗透情感教育。此外,本文语言生动优美,教师要结合课后习题,鼓励学生进行积累和运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学生
学情
分析
通过外界的宣传以及其他的教育途径,学生们或多或少的对我国的北京(新疆)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的生活经历相对简单,不一定都去过北京(新疆),对北京(新疆)的了解也是非常片面的。学习本课能让他们想象中的北京(新疆)具体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
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会写,“会、走、北、京、门、广”。
2、能认真听读,回答问题,继续培养聆听的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积累相关短语,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北京风光及天山的图片,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或图片,生字卡片等
课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诗,谈话导入
1.师出示“语文园地一”中的小诗《祖国多么广大》,指名生朗读。
2.指名生交流,如此广大的祖国,你想到哪里去看看?
3.师过渡:今天我们的课堂也来了两位小朋友,他们想去那里看看呢?
4.师板书课题,相机强调生字“想”的读音,“看看”中的第二个“看”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倾听。
2.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明确这篇课文有两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有三句话。
(2)指名生朗读第一句话,出示词语卡片:告诉、小路,指名生认读并相机正音,强调:“告诉”的“诉”是第四声,但在这个词语中读轻声。指导学生用“告诉”练习说话。
(3)指名生朗读第二句话,出示词语卡片:北京、天安门、广场、非常、壮观。指名生认读,根据生认读的情况强调,“北京”的“北”不能读成“bǎi”,“京、常”是后鼻音,“壮观”两字都是三拼音节。
(4)指名生朗读第三句话。
(5)生自由练读第1自然段,争取读准读顺。
(6)生自由练读第2自然段。
(7)指名生分句朗读第2自然段,说说和第1自然段相比,这两段的相同之处。
(8)指名生交流,根据生的交流情况,师在多媒体上对比两段的句式特点,小结:这两段都有三句话,每句话的结构都一样,只是把名称和地点换了一下。
4.生再次练习朗读全篇课文,争取读得正确又流利。
5.巩固识字:
(1)师随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多生认读,并根据认读情况再次指正。
(2)师独立出示本课的12个生字,打乱顺序指名生认读情况再次指正。
(3)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师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形近字比较法、熟字加偏旁、熟字加熟字、在生活中认识等方法加强记忆,提高学生归类识字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师提出读书要求:读完每个自然段,想一想,文中的小朋友住在什么地方,他想到哪里去看看?
2.指名生朗读第1自然段,交流读书收获,师板书:新疆的小朋友,想到北京城去。
3.指名生朗读第2自然段,交流读书收获,师板书:北京的小朋友,想到新疆去。
4.师多媒体出中国地图,指出北京和新疆的位置,给予生直观的感受。
5.全班齐读课文。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会、走、北、京、门、广。
2.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3.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自己的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在此过程中,师在给予鼓励肯定的同时适当指导:“北”字的笔顺是:竖、横、提、撇、竖弯钩;“走、会、京”三个字是上下结构,书写时各部分要略扁一点。“门、广、”是独体字,注意点画的位置不同。
4.师范写指导,生观察书空并练习。
5.生自主书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巡视指导,强调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解课文,知道一位新疆的小朋友想去北京看看,住在北京的小朋友想去新疆看看的愿望。北京和新疆相距遥远,究竟是什么地方吸引小朋友们要去看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生认读。
2.指名生朗读课文,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住在新疆的小朋友想到北京去看看;住在北京的小朋友想到新疆区看看。
3.师创设情境:北京和新疆相距遥远,究竟是什么吸引着两位小朋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小朋友的步伐,去北京和新疆去看一下吧!
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1)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读完以后想一想,自己从这一段的三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生交流,根据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并指导:
①第一句话,抓住“弯弯的小路”这一短语,出示山路的图片,让学生对“弯弯的小路”有直观地印象,并指导朗读,读出小路蜿蜒曲折的感觉。
②第二句话,出示中国地图,教师直观指出从新疆到北京的路线,帮助学生理解“遥远”一词。
③多媒体播放有关天安门城楼的图片和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通过对景观和场景的直观感受引导学生体会“雄伟”和“壮观”的含义。
④课件补充出示北京城的其它有代表性的景观图片:长城、鸟巢、水立方、故宫, 让学生感受到北京城的雄伟和壮观。
⑤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第二句话,注意读出“雄伟”“非常壮观”的含义。
(3)师小结:对于住在新疆的小朋友来说,北京的雄伟壮观深深地吸引着他,所以他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4)指名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引导学生带着急切的心情读好这个感叹句,而且后半句比前半句的感情更加强烈。
(5)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引导学生按照刚才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先自主学习第2自然段,并与同学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2)生交流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根据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补充指导。
①第一句话抓住“宽宽的公路”一词,出示城市中宽阔的马路的图片,给予生直观体验。
②交流第二句话时,相机出示天山、天山雪莲的图片让生欣赏,并简要介绍,在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中的“美丽”“洁白”这两个词语。
③通过师的范读、指名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好第二句话,通过朗读表达出天山的美丽和雪莲的洁白。
④补充出示新疆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河物产:葡萄沟、和田玉、昆仑山、维族服饰。
(3)出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再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1)师配乐朗读课文。
(2)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有感情地朗读小诗。
3.拓展练习,渲染情感。
(1)师过渡: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壮美,东南西北风景各异,除了北京和天山,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去看看(师配乐播放图片,简要介绍)。
(2)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和想法自主进行表达,师在鼓励肯定的同时适当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说通顺。
(3)师小结:这么多美丽的地方,我们都想去看看。全班齐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三、积累短语,练习提升
1.师过渡:这篇课文用了很多词语来描写北京和新疆,比如:弯弯的小路,像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来并读一读。
2.指名生交流,说说读着这些短语你的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根据生的交流出示:
弯弯的小路 雄伟的天安门
壮观的升旗仪式 宽宽的小路
美丽的天山 洁白的雪莲
3.师质疑:如果我们把“小路、天安门、升旗仪式、公路、天山、雪莲”前面的词语去掉,同学们会发现有什么不同?
4.指名生交流,根据生的交流师适当明确:加上“弯弯、宽宽、雄伟、美丽、壮观、洁白”这些词语后,能够让别人知道这个事物是什么样子的,使得描写更加准确。
5.拓展练习。
弯弯的( ) 雄伟的( )
宽宽的( ) 洁白的( )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游览了壮观的北京,美丽的新疆,还欣赏了祖国其它地方的图片,希望同学们长大以后,能够亲自走出家门,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看看,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指名生交流,如此广大的祖国,你想到哪里去看看?
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生朗读第一句话,出示词语卡片:告诉、小路,指名生认读并相机正音,强调:“告诉”的“诉”是第四声,但在这个词语中读轻声
朗读第二句话
朗读第三句话
生自由练读第1自然段,争取读准读顺
自由练读第2自然段
分句朗读第2自然段,说说和第1自然段相比,这两段的相同之处
生再次练习朗读全篇课文,争取读得正确又流利
学生采用形近字比较法、熟字加偏旁、熟字加熟字、在生活中认识等方法加强记忆,提高学生归类识字的能力
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
指名生朗读第1自然段,交流读书收获
指名生朗读第2自然段,交流读书收获
全班齐读课文。
认读,口头组词,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自己的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生观察书空并练习
生自主书写
点名生认读
朗读课文,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住在新疆的小朋友想到北京去看看;住在北京的小朋友想到新疆区看看。
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读完以后想一想,自己从这一段的三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生交流,
学生感受到北京城的雄伟和壮观
学生朗读第二句话,注意读出“雄伟”“非常壮观”的含义
学生带着急切的心情读好这个感叹句,而且后半句比前半句的感情更加强烈
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
学习第2自然段
学生按照刚才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先自主学习第2自然段,并与同学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学生朗读好第二句话,通过朗读表达出天山的美丽和雪莲的洁白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有感情地朗读小诗
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和想法自主进行表达,学生把句子说完整说通顺
生交流
生交流
拓展练习
学生互动
板书设计
2.我多想去看看
新疆的小朋友——多想去北京看看
北京的小朋友——多想去新疆看看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急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及第二位小朋友迫切想去新疆看天山的心情。通过图画、语言、描绘等手段,强化了学生的感受,从而激起了他们热烈的情绪。在热烈的情绪带动下,学生便被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获得了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2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 12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效果,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2 我多想去看看获奖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图文结合,学习第1自然段,总结,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