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四)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6214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四)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62144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四)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62144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四)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广西省南宁三中高2019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理科综合生物试题1.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三磷酸腺苷彻底水解的产物有3种B. 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C. 核糖体和质粒都不含磷脂,但都含磷酸D. 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参与所有细胞膜的构成【答案】D【解析】【分析】三磷酸腺苷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组成。植物细胞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植物体内富含淀粉,纤维素与淀粉都属于糖类。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细胞膜主要由多糖,蛋白质和脂质组成,其中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详解】A. ATP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糖、腺嘌呤碱基、磷酸三种,A正确;B. 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通过叶绿体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即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糖类,且细胞壁的结构成分也是糖类,因此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B正确;C. 核糖体无膜结构,主要由蛋白质(40%)和RNA(60%)构成,质粒是存在于细菌和某些真核生物染色体外的双链环状的DNA分子,而DNA和RNA分子中都含有磷酸,C正确;D. 胆固醇只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 2.α-淀粉酶在小麦糊粉层的细胞中合成,在胚乳中分解淀粉。下列关于该酶从糊粉层细胞排到细胞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酶通过离子通道排出B. 该酶逆浓度梯度经协助扩散排出C. 含该酶的囊泡会与细胞膜融合D. 该酶排出细胞外的过程不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α-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该酶从糊粉层细胞排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体现质膜的流动性。【详解】由分析可知,α-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根据“α-淀粉酶在糊粉层的细胞中合成,在胚乳中分解淀粉”可知该酶属于分泌蛋白,排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故正确答案为:C【点睛】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3.基因在转录形成mRNA时,有时会形成难以分离的DNA-RNA杂交区段,这种结构会影响DNA复制、转录和基因的稳定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DNA复制和转录的过程均需要DNA聚合酶B. DNA-RNA杂交区段最多存在8种核苷酸C. 基因转录形成DNA-RNA杂交区段遵循碱基互补配对D. mRNA难以从DNA上分离可能跟G—C碱基对所占比例较高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解旋酶的作用是使DNA中的氢键断裂,打开双螺旋结构,形成单链DNA,为DNA复制提供模板,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催化脱氧核苷酸的连接形成DNA子链,DNA分子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其中RNA聚合酶作用是以DNA为模板,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作底物,催化RNA的合成。复制和转录都需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转录时需要RNA聚合酶,A错误;B. DNA中可存在4种脱氧核苷酸,RNA中可存在4种核糖核苷酸,因此DNA-RNA杂交区段最多存在8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B正确;C. 转录形成的RNA能与模板链形成RNA-DNA杂交区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D. mRNA难以从DNA上分离可能跟G-C碱基对形成比例较多有关,因为G-C基因对之间氢键较A-U或T-A的多,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点睛】易错点:转录时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DNA复制的条件:能量、模板、原料、酶。 4.假设人体在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速率为A1,散热速率为B1,进入寒冷环境后产热速率为A2,散热速率为B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体温调节的中枢以及冷觉产生的部位均在下丘脑B. 进入寒冷环境后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增强,代谢加快C. 进入寒冷环境后人体会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因此A1<A2,B1>B2D. 进入寒冷环境后由于毛细血管收缩易出现面色发白,这属于体液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减少产热(肌肉、肝脏等产热减少),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而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A错误;B.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皮肤上的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一方面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汗腺分泌减少等途径减少散热。另一方面通过骨骼肌战栗,皮肤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等途径增加产热,B正确;C. 人在0℃环境下散热快,A2比较大,为保持体温恒定,B2也较大,所以A1<A2,B1<B2,C错误;D. 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出现面色发白,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实现的,D错误。 5.图表示山羊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c~d时间内,山羊种群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C. 图中a点和b点的山羊的种群数量一定相等D. b~c时间段内,该山羊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是由许多同种生物个体组成的,是分布在同一生态环境中能够自由交配、繁殖的个体群,但又不是同种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因为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种群的核心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种群密度。在自然界,种群是物种存在、物种进化和表达种内关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详解】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B.据图分析可知,出生率/死亡率>1,表示种群数量增加,出生率<死亡率,表示种群数量减少,故c~d时间内,山羊种群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B正确;C. a~b时间段内,由于出生率/死亡率大于1,此时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C错误;D. b~c时间段内,该种群经历了出生率/死亡率大于1、等于1和小于1三个时间段,即年龄组成经历了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D错误。 6.等位基因N(n)位于21号染色体上。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征男患者,该患者的基因型为NNn,其父亲的基因型为Nn,母亲的基因型为nn,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1三体综合征能用光学显微镜检测出来B. 父亲21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分离异常C. 该男患者能产生2种配子,其中n配子比例为1/3D. 该患者父母再生一个孩子患21三体综合征的概率为50%【答案】A【解析】【分析】该患儿是21三体综合征的男孩,是常染色体多了1条,应是45+XY,该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因为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Nn,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nn,该患儿是NNn,故应是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未移向两极,产生了NN的精细胞。【详解】A. 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A正确;B. 父亲的21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分离异常,B错误;C. 该男患者能产生4种配子,其比例为N:Nn:NN:n=2:2:1:1,因此n配子占的比例为1/6,C错误;D.由于无法知道患者父母产生异常配子的概率,因此患者父母再生一个孩子患21三体综合征的概率无法确定,D错误; 7.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和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如图 (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光补偿点是光合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请据图分析:(1)不管是桑树还是大豆,也不管是间作还是单作,光照强度高于对应的光饱和点后植株光合速率都不再增加,此时影响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2)一般情况下,当植株处于光补偿点时,叶肉细胞内消耗的CO2会明显多于其产生的CO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光照强度充足时,为固定更多的光能,应选择在同一土地上_____________(填“单作桑树”“单作大豆”或“间作大豆和桑树”)。该种植方式之所以能固定更多光能,请分别从群落的垂直结构和种间关系分析其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温度、二氧化碳浓(无机盐) (2). 植物中部分细胞只能进行细胞呼吸,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 间种大豆和桑树 (4). 桑树和大豆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 (5). 大豆和根瘤菌互利共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了植物光合作用【解析】【分析】分析图形桑树的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最后达到平衡状态,且间作的最大光合速率大于单作;大豆的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也逐渐增强,最后达到平衡状态,但是单作的最大光合速率大于间作,且间作先达到饱和点。【详解】(1)光照强度大于光饱和点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说明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CO2浓度和温度以及无机盐等成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2)光补偿点,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即细胞呼吸细胞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但是植物中有一些细胞只能进行细胞呼吸,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当植株处于光补偿点时,叶肉细胞内消耗的CO2会明显多于其产生的CO2。(3)当光照强度充足时,为固定更多的光能,应选择在同一土地上间作大豆和桑树,由于大豆和桑树所需要的最大光照强度不同,间作可以在垂直结构上提高阳光的利用率,另外大豆和根瘤菌可以互利共生,根瘤菌可以通过固氮作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以及温度等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1)小组成员在实验前需购置实验试剂(生长素类似物),不能选用________(填字母)来进行实验。A.IPA B.生根粉 C.IAA D.2,4-D(2)据《种艺必用》记载有一种促进空中压条生根的方法:“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晒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干,筛过,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树枝……则根生。”古文中用浸泡过小便的黄泥封裹枝条,使枝条生根的方法,依据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__,促进枝条生根。(3)如果对要研究的植物有关情况所知不多,可以先设计一组梯度比较大的__________进行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浪费。为此,该小组设计了一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分别为:2ppm、4ppm、6ppm、8ppm、10ppm的实验。请简要分析该设计的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无法判断其他实验组是否促进生根。(4)在实验中,出现了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效果基本相同。请简要说说应如何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C (2). 小便(尿)中含有微量的生长素(或尿液提供了生长素) (3). 预实验 (4). 缺乏空白对照组(或缺少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0ppm的对照组) (5). 在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浓度之间等浓度梯度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进行实验,统计各浓度的生根效果(可以具体表述为相同时间生根数量或相同时间生根长度),生根效果最佳的浓度即为最适浓度【解析】【分析】植物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也不一样。【详解】(1)生长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即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选项中IAA是生长素而非生长素类似物,故选C。(2)因为人尿中含有微量的生长素,将黄泥反复浸到尿液中再晒干,黄泥中就会吸附一定的生长素。用这样的黄泥封裹枝条,就能利用其中的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3)对要研究的植物有关情况所知不多,可以先设计一组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和创造条件。由题干中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其中缺少了一组对照,即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0ppm的对照组。(4)由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可以判断出现了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效果基本相同,说明这两个浓度之间应有生长素的最适浓度,要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可以在这两个浓度之间按浓度梯度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进行实验,统计各浓度的生根效果(可以具体表述为相同时间生根数量或相同时间生根长度),生根效果最佳的浓度即为最适浓度。【点睛】该题考察学生对生长素作用特点的掌握情况,以及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这一探究实验,要求学生平时在学习中注意积累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并能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合理作答。 9.为提高经济效益,庄园充分发展立体农业,在苹果树下间种草菇,同时放养山鸡。(1)草菇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苹果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放养山鸡也可以减少果树施肥量,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功能。(2)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看,果树—草菇—山鸡模式的立体农业比单一种植苹果更有优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5月苹果开花时节,果园中经常通过仪器发出与蜜蜂振翅飞舞相同频率的振动或声音,来传递__________信息。(4)放养山鸡还可以为果树除虫,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分解者 (2). 物质循环 (3). 立体农业可使该生态系统的组分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4). 物理 (5).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结构包括: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份(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由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建立起来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和循环性;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3.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包括3种: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详解】(1)草菇属于异样营腐生生活的真菌,所以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消费者的新陈代谢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能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2)果树—草菇—山鸡模式的立体农业相比于单一种植苹果,立体农业所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自我调节能力更强)。(3)振动频率或声音频率,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都属于物理信息。(4)放养山鸡还可以为果树除虫,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掌握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相关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干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0.研究发现玉米的甜度由两对基因控制。玉米非甜味(D)对甜味(d)为显性,普通甜玉米比非甜玉米蔗糖含量高。e基因对d基因起增强效应,对D基因则无明显效果。ee可使甜玉米蔗糖含量提高2倍而成为超甜玉米,Ee可使甜玉米蔗糖含量提高25%而成为较甜玉米,EE则无甜味增强效应。(1)非甜玉米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最初研究人员为了判断D、d和E、e这两对基因是否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用基因型为DdEe的非甜玉米和超甜玉米杂交,得到子代玉米,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时,则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但实际结果是: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非甜玉米:超甜玉米=1:1。对该结果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假设发现了一株非甜纯合的玉米叶绿体DNA上存在抗寒基因,欲通过该玉米与超甜不抗寒的玉米杂交得到超甜抗寒的个体,则应选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的个体作母本,最早可以在子________代筛选出纯合的超甜抗寒个体。【答案】 (1). 6 (2). 非甜玉米:较甜玉米:超甜玉米=2:1:1 (3). 这两对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D、E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4). 抗寒(或非甜)玉米 (5). 二【解析】【分析】据题干分析可知:非甜玉米的基因型为EEDD,EeDD,EEDd,EeDd,eeDD,eeDd共6种,较甜玉米的基因型为ddEe,超甜玉米的基因型为:ddee。【详解】(1)由分析可知,非甜玉米的基因型有:EEDD,EeDD,EEDd,EeDd,eeDD,eeDd共6种,用基因型为DdEe的非甜玉米和超甜玉米杂交,即DdEe和ddee杂交,按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代基因型为DdEe:Ddee:ddEe:ddee=1:1:1:1,由题干分析可知非甜玉米:较甜玉米:超甜玉米=2:1:1,实际结果中,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非甜玉米:超甜玉米=1:1,说明出现了基因连锁现象,这两对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D、E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2)由于抗旱基因是位于非甜纯合的玉米叶绿体DNA上,所以杂交时应选择非甜玉米做母本,抗旱基因才能随细胞质遗传给子代,纯合非甜的玉米基因型为:DDEE或者DDee,和超甜玉米ddee杂交,F1基因型为:DeEe或Ddee,由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2代就可得到纯合的超甜抗寒个体。【点睛】该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基因与性状关系确定具有某些性状的个体的基因型。由于该题出现一种形状由两种基因控制的情况,考生需要正确理解题干所给信息,判断多个基因控制一种性状的情况是否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具体分析,准确作答。 11.某实验室现利用芽孢杆菌提取葡萄糖异构酶,经细胞洗涤、超声波破碎、离心和透析后初分离出含葡萄糖异构酶的蛋白质溶液。(1)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用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即可)。(2)蛋白的纯化是通过____________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同的蛋白质分离,从而得到葡萄糖异构酶。(3)纯化后的葡萄糖异构酶可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其分子量大小,在相同条件下,带电性质相同的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说明其分子量越________。(4)高果糖浆的生产需要使用葡萄糖异构酶,它能将葡萄糖转化成________。利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高果糖浆的优点是:酶易与反应物接触,又易与反应物分离,还可被_______(5)探究pH对葡萄糖异构酶活性的影响时,在相应的pH调节下酶和底物反应一段时间后,不能选取斐林试剂进行检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pH对斐林试剂鉴定作用的影响)。【答案】 (1). 除去小分子杂质 (2). (PH为7.0的)磷酸缓冲液 (3). 增加和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 (4). 凝胶色谱 (5). 较小 (6). 果糖 (7). 反复利用 (8). 葡萄糖与果糖均为还原糖,无论反应与否都会使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分离原理:根据蛋白质各种特性的差异,如分子的形状和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和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等等,可以用来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葡萄糖异构酶为一种胞内酶,提取胞内酶,首先要破碎细胞(细胞壁和膜),然后将含有酶活性的部分用过滤或离心法去除残留细胞和细胞碎片,从而得到澄清溶液,再采用逐步逐级分离和浓缩等步骤将所得的无细胞提取液纯化。【详解】(1)透析的目的在于除去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葡萄糖异构酶需要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结构和功能正常,因此所用溶液为pH为7.0的磷酸缓冲液,为尽快达到透析效果,可以增加和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2)凝胶色谱法是根据被分离物质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利用具有网状结构的凝胶,来进行分离,所以为得到纯化的葡萄糖异构酶,可以用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同的蛋白质分离。(3)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时,可选用一组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同时进行电泳,根据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的电泳区带位置,可以测定未知蛋白质的分子量。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的多少以及分子的大小等因素,带电性质相同的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说明其分子量越小。(4)葡萄糖异构酶能将葡萄糖转化成果糖,利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高果糖浆的优点是:酶易与反应物接触,又易与反应物分离,还可被反复利用。(5)斐林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还原性糖,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但是葡萄糖与果糖均为还原糖,无论反应与否都会使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蛋白质或者的提取和分离,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2.成熟的番茄果实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合成显著增加。PG能降解果胶使细胞壁破损,使果实变红变软,但不利于保鲜。利用基因工程减少PG基因的表达,可延长果实保质期。科学家将PG基因反向接到Ti质粒上,导入番茄细胞中,得到转基因番茄。(1)若已获取PG的mRNA,可通过____________获取PG基因;在该基因上游加结构A可确保基因转录,结构A上应具有______________结合位点。(2)Ti质粒是农杆菌中的一种质粒,其上有T-DNA,把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是利用T-DNA的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若为单子叶植物,要提高转化的成功率,应在实验中添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3)由于反向导入目的基因能转录出反义RNA(能与天然PG基因转录的正常mRNA互补结合),因此可抑制PG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4)除了分子检测外,有时还需要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若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确定转基因番茄培育成功。(5)科研人员常用植物组织培养使子代保持转基因番茄的优良性状。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无菌操作,因此对外植体(离体的组织块)要进行________处理。用于培养外植体的培养基不适用于培养胚状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逆转录法(反转录法或cDNA文库) (2). RNA聚合酶 (3). 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4). 酚类化合物 (5). 正常表达 (6). 转基因番茄的保质期比非转基因番茄长 (7). 消毒 (8). 培养基中添加的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含量比例有所不同【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已获取PG的mRNA,可通过逆转录或cDNA文库的方法获得目的基因,因转录的产物是mRNA,在转录时需要RNA聚合酶,所以结构A上应具有RNA聚合酶结合位点。(2)Ti质粒是农杆菌中的一种质粒,其上有T-DNA,把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是利用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的特点,若为单子叶植物,要提高转化的成功率,应在实验中添加的物质是酚类化合物。(3)由题干分析可知,反义RNA可以和天然PG基因转录的mRNA互补结合,从而抑制翻译过程,因此PG基因的正常表达。(4)除了分子检测外,有时还需要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若转基因番茄的保质期比非转基因番茄长,则可确定转基因番茄培育成功,番茄内转入了利于保鲜的基因。(5)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无菌操作,因此对外植体(离体的组织块)要进行消毒,即在超净工作台或者接种箱内将外植体用酒精消毒30s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再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0min,在用无菌水清洗2-3次完成消毒工作。用于培养外植体的培养基不适用于培养胚状体,原因是培养基中添加的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含量比例有所不同。【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