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理科综合
1.下列关于细胞器和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双层膜结构只有①和②,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B. 若需单独观察图中①~⑤的结构和功能,可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开各种细胞器
C. 若细胞中④受损,则植物细胞中细胞核的数量可能会增加
D. 新细胞都由老细胞分裂产生,故所有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都含有中心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为线粒体,双层膜,线粒体基质中有核糖体,DNA和RNA,是半自主性细胞器,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与能量转换有关;②为叶绿体,双层膜,叶绿体基质中有核糖体,DNA和RNA,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光合作用的场所,与能量转换有关;③内质网,单层膜,与蛋白质的加工和脂质的合成有关;④高尔基体,单层膜,与动物细胞的分泌物形成有关,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⑤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的物质构成,无膜,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分裂有关。
【详解】(1)细胞中双层膜结构除了线粒体和叶绿体外,还有细胞核,A错误;要单独观察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可用差速离心法分开各种细胞器,B错误;高尔基体受损,会影响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形成,因此,植物细胞核的数量可能会增加,C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中心体,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也没有中心体。因此,不是所有动物细胞都有中心体。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需原癌基因的严格控制
B. 胰腺细胞和心肌细胞中均含有指导合成淀粉酶的mRNA
C. 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会大量利用T和U
D. 细胞分化具有普遍性、持久性和可逆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进行适度的生长。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把分裂期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
【详解】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因此,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需原癌基因的严格控制,A正确;胰腺细胞和心肌细胞均不能合成淀粉酶,因此不含有指导合成淀粉酶的mRNA,B错误;DNA复制需要消耗T,RNA合成需要消耗U,均存在于分裂间期,C错误;细胞分化具有普遍性和持久性,一般不可逆,D错误。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胰腺细胞和心肌细胞中均含有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但没有指导合成淀粉酶的mRNA,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在兔子的精细胞核中,DNA重量为4×10-12g,那么在有丝分裂前期时,其骨髓细胞核中DNA的重量为
A. 4×10-12g B. 8×10-12g C. 1.6×10-11g D. 3.2×10-11g
【答案】C
【解析】
精细胞是减数分裂的产物,其核内DNA重量为体细胞的一半,有丝分裂前期时,其骨髓细胞核中DNA经过了复制,为体细胞的2倍,故有丝分裂前期时,其骨髓细胞核中DNA的重量为4×10-12×4g=1.6×10-11g 。故本题选C。
4.真核细胞某DNA分子中碱基A占全部碱基的30%,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DNA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B. 该DNA的一条链中,(C+G):(A+T)= 3 : 2
C. 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氢键连接
D. 该DNA分子中,(A+G) :(T+C)= 1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结构的计算规律: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单链(C+G):(A+T)与互补链的相应的比值相等,与整个DNA分子该比值相等。
【详解】真核细胞的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量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错误;DNA分子中A=T=30%,则G=C=(1-60%)/2=20%,则(C+G):(A+T)=2:3,DNA一条链及其互补链的(C+G):(A+T)比值均等于整个DNA分子的该比值,即该DNA的一条链中,(C+G):(A+T)=2:3,B错误;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C错误;DNA分子中,A=T,G=C,因此,(A+G) :(T+C)= 1,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真核细胞中,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DNA还可以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5.通过化学变化改变化学物质颜色的观察类实验称为颜色反应,下列关于颜色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分别用酸性重铬酸钾和双缩脲试剂鉴定CO2和蛋白质
B. 口腔上皮细胞可通过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也可用健那绿染色观察线粒体的结构
C. 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时,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验证是否生成酒精
D. 斐林试剂、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均需现配现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高中阶段的颜色反应: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②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③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④淀粉+碘液→蓝色;⑤DNA+甲基绿→绿色;⑥RNA+吡罗红→红色;⑦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⑧健那绿染液是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⑩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染成深色。
【详解】酸性重铬酸钾可以鉴定酒精,不可以鉴定二氧化碳,A错误;口腔上皮细胞可以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可以用健那绿染色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不可观察线粒体的结构,B错误;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时,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验证是否生成二氧化碳,C错误;斐林试剂和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都需要现配现用,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搞清颜色反应中反应物与检测试剂的对应关系,再根据相关颜色反应作答。
6.图中甲、乙、丙、丁4个图分别表示某生物(假定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4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个图表示的细胞分裂顺序是丁→ 甲→乙→丙
B. 甲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期,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相同(不考虑突变)
C. 丙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D. 丁图表示减数第一次中期时期,该时期出现2个四分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染色体行为变化可判断,上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图分别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详解】由分析可知,4个图表示细胞分裂顺序是乙→丙→丁→甲,A错误;甲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姐妹染色单体,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基因相同,因为姐妹染色单体是由分裂间期复制而来,B正确;丙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4个DNA分子,没有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丁图表示减数第一次中期,该时期没有四分体,四分体存在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信息“某生物(假定只含有两对染色体)”,即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为4条。
7.Ⅰ.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肝脏中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苯丙氨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只能变成苯丙酮酸,大量苯丙氨酸及苯丙酮酸累积在血和脑积液中,并随尿排出,对婴儿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并抑制产生黑色素的酪氨酸酶,致使患儿皮肤毛发色素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皮肤毛发色浅,尿有发霉臭味,发育迟缓等症状。下图为某家族关于该病的遗传系谱图,请回答:
⑴据图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Ⅱ-4和Ⅱ-6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
⑵若在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为1/40000,Ⅲ-7与一正常女子婚配后,生出一女孩,则该女孩患病概率为_________。若Ⅲ-8与Ⅲ-9婚配,生出一患病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
Ⅱ.在一个群体内,同源染色体的某个相同座位上的等位基因超过2个时,就称作复等位基因。被子植物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
⑴实际上喷瓜雄株中不存在的基因型是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
⑵某雌性植株和X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表现型有两种,且两种子代基因型分别与双亲基因型相同,则X植物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某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该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 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100% (3). 1/201 (4). 1/18 (5). GG (6). 雌性植株和雄性植株均不能提供G的雌配子,所以GG这种基因型的雄株不存在 (7). Gg-或gg- (8). gg- (9). 两性株:雌株=3:1
【解析】
【分析】
人类的血型属于复等位基因,本题中的G、g、g-也属于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在决定生物体基因型时,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即G>g>g-。
【详解】I.(1)有II-5号×Ⅱ-6号→Ⅲ-10号可知,苯丙酮尿症是隐性遗传病,由于生出的是患病的女儿,不可能是伴性遗传,因此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4是正常的,其父亲是aa,因此,Ⅱ-4的基因型一定是Aa;Ⅱ-6是正常的,其妻子Ⅱ-5也是正常的,但生出了患病的女儿Ⅲ-10,可以确定夫妻双方一定是携带者,即基因型为Aa。因此,Ⅱ-4和Ⅱ-6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
(2)若在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为1/40000,即aa=1/40000,则a=1/200,A=199/200,计算可得AA=(199/200)2,Aa=2×199/2002。一正常女子是Aa的概率是:Aa/(AA+Aa)=2×199/2002/((199/200)2+2×199/2002)=2/201,Ⅲ-7的基因型是aa,因此Ⅲ-7与一正常女子婚配后,生出一女孩,则该女孩患病概率为1/2×2/201=1/201。Ⅲ-8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Ⅲ-9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若Ⅲ-8与Ⅲ-9婚配,生出一患病女孩的概率为:2/3Aa×2/3Aa×1/4×1/2=1/18。
II.(1)由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可知,喷瓜雄株中不存在的基因型是GG,因为G_×G_的亲本才能得到GG的后代,而这种交配类型不可能存在,因为双亲均为雄株,雄株和雄株不能交配产生后代。
(2)某雌性植株的基因型一定为g-g-,由“某雌性植株与X植株产生的子代表现型有两种,且两种子代基因型分别与双亲基因型相同”可知,子代一定有基因型为g-g-的个体,可推知:X植株的基因型为_ g-,即Gg-或g-g-。
(3)某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推知该植株一定是杂合子,杂合子的基因型可能有三种:Gg、Gg-、gg-,而Gg、Gg-均为雄性植株,不可以自交,则该植株的基因型只可能为两性植株gg-,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两性株:雌株=3:1。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GG的基因型不存在,不存在的原因要从亲本的基因型来分析,再根据题意作答。
8.某实验小组同学欲探究夏季晴天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变化情况。取该植物放在密闭玻璃罩内,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测定仪测得一天内该玻璃罩内CO2浓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植物开始和结束光合作用的点分别为___________,c点时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约为____________mg/h。
(2)在g点时,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____________(> = <)呼吸作用。若进入秋季,g点的移动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
(3)ce段与fg段CO2吸收量下降的原因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一昼夜之后,该植株干重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___(增加、不变、下降、无法判断)。
【答案】 (1). a、h (2). 34.9(或35)⑵ (3). > (4). 向左移动 (5). ce中午气温过高,为防止失水过多,叶片气孔关闭,影响对CO2的吸收,光合作用速率减慢fg段是光照减弱导致光合速率减慢 (6). 增加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强度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表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光照的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以及温度的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则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则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详解】(1)a点之前植物只放出二氧化碳且放出的量不变,说明植物在a点之前只进行呼吸作用,a点之后放出二氧化碳量减少,说明a点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同理,该植物结束光合作用点是h。c点时叶绿体光合作用消耗的CO2的量为:40+8=48 mg/h,由于CO2的分子量为44,O2的分子量为32,则c点时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约为:48×32÷44= 34.9(或35)mg/h。
(2)该植物在g点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对于一个植株而言,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是叶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是说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数量比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数量少,因此,在g点时,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若进入秋季,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弱,由于g点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点,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也减弱,g点会向左移。
(3)ce段CO2吸收量下降的原因是“午休”现象,即中午气温过高,为防止失水过多,叶片气孔关闭,影响对CO2的吸收,光合作用速率减慢。而fg段CO2吸收量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减弱导致光合速率减慢。由曲线图可知,横轴之上的面积大于横轴之下的面积,因此,一昼夜之后,该植株干重会增加。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当整个植株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时,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9.细胞生物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这是细胞具有统一性的证据之一。请回答:
(1)19世纪,人们发现了染色体在细胞遗传中的重要作用。在研究染色体的组成成分的遗传功能时,科学家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NA的特殊结构适合作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内部碱基排列顺序代表着________,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__________。
(3)DNA的复制需要__________________酶,这些酶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_,从合成场所到达作用部位,共穿过____层膜结构。
(4)某个DNA片段由4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和的34%,若该DNA片段复制3次,消耗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__________。
(5)经分离得到X、Y两种未知菌种,分析其DNA的碱基组成,发现X菌的腺嘌呤含量为42%,而Y菌的胞嘧啶含量为18%。可以推知两菌种中耐热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将蛋白质和DNA分开,分别研究各自的作用 (2). 遗传信息 (3). 多样性 (4). 解旋酶、DNA聚合酶 (5). 核糖体 (6). 0层 (7). 1848 (8). Y菌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连接成碱基对。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组成DNA分子的碱基虽然只有4种,但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
【详解】(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艾弗里及其同事,赫尔希和蔡斯在研究DNA和蛋白质的遗传功能时,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将蛋白质和DNA分开,分别研究各自的作用。
(2)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
(3)解旋酶和DNA聚合酶是DNA复制所必需的,这两种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都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从细胞质到细胞核通过的结构是核孔,因此共穿过0层膜。
(4)某个DNA片段由400对碱基组成,即碱基有800个,A+T占碱基总数和的34%,A+T=800×34%=272,则G=C=(800-272)/2=264。若该DNA片段复制3次,消耗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264×(23-1)=1848。
(5)X菌的腺嘌呤含量为42%,则A+T=42%+42%=84%,G+C=1-84%=16%;Y菌的胞嘧啶含量为18%,则G+C=18%+18%=36%,Y菌的G+C含量比X菌的G+C含量高,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因此,G+C含量越高,耐热性就越强。因此,Y菌的耐热性比X菌高。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某个DNA片段由400对碱基组成”是指该DNA片段中有800个碱基,再根据题意进行相关计算。
10.下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 图示中②代表_________________,④的基本单位为_________________。
(2) 图示过程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发生生物类别及场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①→③和③→④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同之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核糖体 (2). 氨基酸 (3). DNA→RNA→蛋白质 (4). 原核生物细胞质、真核生物线粒体和叶绿体 (5). 前者中有T-A配对,后者无;后者有U-A配对,前者无
【解析】
【分析】
①为DNA的一条链,涉及到转录的过程;②为核糖体,涉及到翻译过程;③为mRNA,④为多肽链。
【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②代表核糖体,多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2)据图分析可知,图示涉及到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且是边转录边翻译,因此,此图为原核生物细胞细胞质或线粒体、叶绿体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用流程图表示为:DNA→RNA→蛋白质。
(3)①→③为转录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T-A,G-C,C-G;③→④为翻译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U-A,G-C,C-G。前者中特有T-A配对,后者特有U-A配对。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原核细胞细胞质中边转录边翻译,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转录和翻译也是同时进行的。
11.油烟污染由多种有害物质组成,不易降解。某同学从长期受到金龙鱼油产生的油烟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油烟降解菌,其筛选分离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③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将 ③中的微生物培养液接种到培养基④之前,进行了梯度稀释,制成稀释倍数分别为10﹣1、10﹣2、10﹣3的不同稀释度的样品液,在三个梯度稀释倍数下,分别吸取0.1mL样品液涂布于培养基上,每个稀释倍数涂布三个培养基,最终形成的菌落的数目如表所示:
稀释倍数培养基编号 | 甲 | 乙 | 丙 |
10﹣1 | 168 | 172 | 170 |
10﹣2 | 12 | 14 | 19 |
10﹣3 | 2 | 3 | 6 |
应选择稀释倍数为___________的培养基进行计数,稀释前每毫升菌液中含有油烟降解菌的数目为____________,这种计数方法统计的数据结果往往会比显微镜直接计数的结果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⑤中的固体培养基应加入金龙鱼油,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选择培养 (2). 初步筛选出能分解油烟的微生物,并增大其浓度 (3). 10﹣1 (4). 1.7×104 (5). 该方法只是统计活菌数量,并且当多个细菌相互靠近时,会形成一个菌落,造成计数结果偏小 (6). 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能源 (7). 高压蒸汽灭菌法
【解析】
【分析】
图中以“金龙鱼油”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来培养土壤样品,可以分离出能分解油烟的微生物。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可以看出采用的计数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时,在每一个梯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记数,求其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
【详解】(1)分析图解可知,图中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加入金龙鱼油作为唯一碳源,能够初步筛选出能分解油烟的微生物,并增大其浓度,因此称为选择培养。
(2)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记数,结合表格数据可知,应选择稀释倍数为10-1的培养基进行计数,稀释前每毫升菌液中含有油烟降解菌的数目=(168+172+170)÷3÷0.1×10-1=1.7×104。该方法只是统计活菌数量,并且当多个细菌相互靠近时,会形成一个菌落,因此这种计数方法统计的数据结果往往会比显微镜直接计数的结果小。
(3)在⑤中的固体培养基应加入金龙鱼油,其作用是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能源。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只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12.下列是生物学技术制备抗体的两个途径模式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需要DNA聚合酶催化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需要DNA连接酶催化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2)④过程得到的V1基因,用于构建结构甲时,应对该基因进行必要的修饰保证正常表达,应添加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结构。
(3)⑥过程所用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导入的目的基因能高效表达,则该大肠杆菌株系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图中大肠杆菌换成适宜动物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则该动物细胞必须为_________________(细胞名称)。为了方便获取表达产物,通常将V1 基因与_____________重组在一起,培育乳腺生物反应器。
【答案】 (1). ② (2). ⑤ (3). 启动子 (4). 终止子 (5). Ca2+处理法 (6). 工程菌 (7). 受精卵 (8). 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①为动物细胞融合,②是细胞增殖,③是转录,④是逆转录,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⑥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
【详解】(1)细胞增殖过程中有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催化,即为图示②过程;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连接目的基因和质粒需要DNA连接酶,即为图示⑤过程。
(2)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需要在目的基因两端分别添加启动子和终止子,才能保证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正常表达。
(3)将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到大肠杆菌用到的方法是Ca2+处理法。若导入的目的基因能高效表达,则该大肠杆菌株系称为工程菌。
(4)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动物细胞,则该动物细胞为受精卵。在培育乳腺生物反应器时,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要加入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对工程菌比较陌生。工程菌是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