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9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6月)模拟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9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6月)模拟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2019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6月)模拟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2019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6月)模拟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6月)模拟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2019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6月)模拟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心肌细胞富含线粒体利于其旺盛的代谢活动B. 蓝藻细胞含有叶绿体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C. 浆细胞含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利于其分泌抗体D. 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利于其维持一定的形态【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体积与表面积之比)越小,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越弱。 2.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磷脂双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4.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具有的细胞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衣藻、小球藻等原生生物也有叶绿体。液泡不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真菌中的酵母菌细胞、某些动物细胞、某些原生生物细胞中也有液泡。【详解】心肌细胞的代谢能力较强,其中具有较多的线粒体与功能相适应,A正确;蓝藻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和色素,B错误;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因此浆细胞富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正确;细胞壁有机械支持作用,伸缩性很小,所以洋葱鳞茎表皮细胞的形态由细胞壁决定,原生质体由于液泡吸水而产生的膨压,从而使细胞维持一定的形态,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核心物质β—1,3—D—葡聚糖能强烈抗肿瘤,在诱导凋亡过程中,能促进bax基因表达,抑制bcl—2基因表达,同时促进TNF分泌,从而诱导肿瘤自然凋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癌变使原癌基因发生了突变,抑癌基因正常B. bax基因和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增加都能加速肿瘤细胞凋亡C. β—1,3—D—葡聚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时,只有凋亡基因表达D. β—1,3—D—葡聚糖和TNF可能具有促进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答案】D【解析】细胞癌变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均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A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在诱导凋亡过程中,β—1,3—D—葡聚糖能促进bax基因表达,抑制bcl—2基因表达,从而诱导肿瘤自然凋亡,由此可推知,bax基因表达产物的增加,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减少,都能加速肿瘤细胞凋亡,B项错误;β-1,3-D-葡聚糖具有强烈抗肿瘤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时,相关凋亡基因及细胞代谢所必需的基因均表达,C项错误。β—1,3—D—葡聚糖能强烈抗肿瘤,同时促进TNF分泌,由此可推知,β—1,3—D—葡聚糖和TNF可能具有促进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D项正确。点睛】本题在新的情境下考查细胞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依据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推断这就要求考生牢记课本基础知识,平时加强信息题的训练,提高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在答题时才能知道从何入手作答。 3.科学家发现了DNA分子中有一种i-Motif结构(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结合),该结构多出现在原癌基因的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DNA序列)区域和端粒中。下列关于i-Motif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对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有影响 B. 可作为抗癌药物设计的靶点C. A和T、C和G的含量均相同 D. 可能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i-Motif结构存在于DNA中,由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结合形成,该结构存在于启动子部位,会影响基因的转录。【详解】i-Motif结构中一条链中的胞嘧啶结合,会对细胞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影响,A正确;该结构多出现在原癌基因的启动子部位,故可作为抗癌药物设计的靶点,B正确;该结构由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结合形成,只含有DNA的一条链的部分序列,故无法判断各种碱基的数量关系,C错误;该结构常位于启动子部位,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会影响基因的转录,故可能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系,D正确。故选C。【点睛】原癌基因复制调控正常的细胞周期,抑癌基因抑制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4.下列关于育种方法和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蓝黑色花粉: 橙红色花粉=3:1B. 培育“黑农5号”大豆和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原理是基因突变C. 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 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答案】A【解析】【分析】高中生物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育种方法共有五种: 1、杂交育种:①原理:基因重组②过程:杂交→自交→选优→自交→选优。2、诱变育种:①原理:基因突变②方法:辐射诱变、化学诱变。3、多倍体育种:①原理:染色体变异②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4、单倍体育种:①原理:染色体变异②过程:植株→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低温处理或秋水仙素处理)→正常纯合植株。5、基因工程育种:①原理:基因重组②步骤: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详解】A项,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F1为杂合子,所以F1的花粉有两种类型,比例为1:1,所以取F1的花粉加碘液染色,蓝黑色花粉: 橙红色花粉=1:1,故A错误。B项,培育“黑农5号”大豆是用辐射的方法处理大豆,青霉素高产菌株的产生是对青霉菌多次进行X射线、紫外线处理得到的,所以都属于诱变育种,原理都是是基因突变,故B正确。C项,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需要将二倍体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成四倍体西瓜,还需要让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三倍体西瓜,所以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故C正确。D项,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数目,故D正确。本题需选择不正确的,故答案为A。 5.拟南芥超矮生型突变体有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研究者以野生型和某种超矮生型突变体拟南芥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表明,促进野生型拟南芥生长的最适赤霉素浓度是1.5μMB. 图乙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C. 实验表明,该种超矮生型突变体对赤霉素和生长素不敏感D. 实验表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一定缺乏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甲可知,在0~1.5μM浓度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增大,野生型拟南芥的茎长度不断增加,超矮生型拟南芥茎长度也在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分析图乙可知,在0~25μM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野生型拟南芥的茎长度不断增加,到达25μM时,茎最长,25~125μM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野生型拟南芥的茎长度又不断减少,超矮生型拟南芥茎长度变化趋势与野生型相同,但变化幅度较小。【详解】A项,由图甲可知,并未出现野生型拟南芥茎长度的峰值,所以说明生长的最适赤霉素浓度大于1.5μM,故A错误。B项,由图乙可知,与生长素浓度为0时相比,高浓度的生长素时野生型拟南芥的茎更长,说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故B错误。C.项,实验表明,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的作用下,该种超矮生型突变体的茎长度变化不大,说明其对赤霉素和生长素不敏感,故C正确。D项,由本实验无法说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一定缺乏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故D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看懂题图,高中生物试题中的曲线坐标图的解题思路如下:1、识标:在解曲线坐标图时,首先要认真识别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之间的联系,是解题的前提。2、明点:在生物曲线坐标图中一些特殊点包括: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曲线与纵、横坐标以及其他曲线的交叉点等,明确这些特殊点含义是解题的基础。3、析线:正确分析曲线形状,在识标、明点的基础上,对曲线形状进行正确分析,得出曲线上升、平缓、转折、下降的原因等,这是解题的关键。 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B. 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C.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利于提高生物对资源的利用率D.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1、群落概念: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2、群落的特征: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种间关系(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优势种、相对丰富度、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群落演替等。【详解】A项,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故A正确。B项,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数量的变化存在负反馈调节,可以保证两者之间的平衡,故B正确。C项,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而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C正确。D项,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很大,但是不能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地震、海啸等,故D错误。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D。 7.在冬春季温室蔬菜生产中,低温胁迫和光照不足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研究人员以“海丰16号”甜椒为对象,研究LED补光和根区加温对甜椒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注:CK:对照;T15:根区加温15℃;T18:根区加温18℃;L:冠层补光;T15+L:根区加温15℃和冠层补光;T18+L:根区加温18℃和冠层补光)(1)植物根区温度降低主要通过 ___来影响根系细胞呼吸,进一步影响根系对矿质养料的吸收,从而影响植物生长。(2)实验结果表明 , ___(填“T”“L”或“T+L”)处理能大幅度提高甜椒产量,提高甜椒株产量效果最明显的处理方式是____。(3)实际生产中,椒农常选择T15+L而不选择T18+L处理原因可能是____。【答案】    (1). 降低(呼吸)酶的活性    (2). T+L    (3). T18+L(或根区加温18℃同时进行冠层补光)    (4). 与T15+L相比,T18+L处理对提升甜椒产量效果有限但耗能增加较多【解析】【分析】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研究LED补光和根区加温对甜椒生物量的影响,实验自变量是对植物不同的处理(是否根区加温及不同温度、是否冠层补光),因变量为甜椒生物量,包括株高、地上鲜重、地上干重、根系鲜重、根系干重、果实数量、单果重、单株产量。【详解】(1)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生命活动过程,所以植物根区温度降低主要通过降低酶活性来影响根系细胞呼吸。(2)由表格数据可知,与T15、T18、L组处理相比,T+L处理能大幅度提高甜椒产量,其中T18+L比T15+L提高的效果更明显。(3)与T15+L相比,由于T18+L处理对提升甜椒产量效果有限但耗能增加较多,所以在实际生产中,椒农常选择T15+L而不选择T18+L处理。【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对表中数据的分析,注意比较表中行和列之间的相关性,分别固定行和列,运用单一变量原则,对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8.科学家发现:深藏于人脑中的主生物钟负责调控机体内部许多生理过程的节律,身体除了人脑主生物钟外,还有存在肝脏、胰脏等器官和脂肪组织中的局部生物钟。(1)在各级神经中枢中,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在_________。生物钟由基因调控其活性,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在肝脏、胰腺等组织的细胞中____ 填“存在”或“不存在”)。(2)机体存在与肝脏生物钟相反的调控系统,在进食后限制血糖浓度过高。这一系统中,_______是最主要的激素。当人用餐后,葡萄糖进入血液,引起该种激素的分泌,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3)科学家发现小鼠肝脏细胞中的生物钟基因被敲除了,小鼠会出现低血糖,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下丘脑    (2). 存在    (3). 胰岛素    (4). 摄取、利用和储存    (5). 肝脏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并分泌到血液中,受生物钟基因调控【解析】【分析】1、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生物钟,除了大脑之外,在肝脏、胰脏和其他组织中亦有生物钟的存在,负责协调身体的多个部位。2、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胰岛素(体内唯一一种降血糖激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肾上腺素(作用效果与胰高血糖素相同)【详解】(1)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就一个个体而言,各种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一般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故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也会在肝脏、胰腺等组织的细胞中存在。(2)机体在进食后会限制血糖过度升高,说明这一过程中会降血糖,故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胰岛素。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3)由第二小题可知,肝脏生物钟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肝脏细胞中有肝糖原,肝糖原的分解受生物钟基因调控,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而小鼠肝脏细胞中的生物钟基因被敲除后,肝糖原不能再正常分解产生葡萄糖,所以血糖浓度会降低,小鼠出现低血糖。【点睛】本题属于信息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中所给信息,结合课本上关于肝脏、胰腺都与血糖调节有关这一事实,可知本题重在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再结合相关知识解题即可。 9.飞蝗是一种可以引起蝗灾的物种。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体色会发生改变。散居型飞蝗体色呈绿色,聚居型飞蝗体色呈黑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飞蝗种群密度增加的直接原因________;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散居型飞蝗的体色会由绿色逐渐变为黑色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2)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改造蝗绿僵菌并制成产品防治蝗灾,这属于_________(填“化学”或“生物”)防治。其中蝗绿僵菌与飞蝗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3)研究飞蝗数量的增长规律的意义是________。【答案】    (1).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2). 飞蝗基因组的选择性表达    (3). 生物    (4). 寄生    (5). 有利于预防和控制蝗灾,减少其危害【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方向)、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详解】(1)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会直接导致飞蝗种群密度增加;飞蝗的体色是受基因控制的,所以飞蝗的体色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飞蝗基因组的选择性表达。(2)蝗绿僵菌是能感染蝗虫的病原真菌,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改造蝗绿僵菌并制成的产品属于真菌杀虫剂,所以这种防治蝗灾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蝗绿僵菌进入飞蝗体内,不断消耗营养,产生毒素,杀死飞蝗,所以其种间关系是寄生。(3)飞蝗属于害虫,所以研究飞蝗数量的增长规律的意义是有利于预防和控制蝗灾,减少其危害。【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第一问的第二个空,很多同学知道根本原因应从基因水平回答问题,但是不知道怎样准确叙述,由于题目中已说明体色发生改变,则控制体色的蛋白质发生改变,而这一过程中又没有突变产生,所以说明体色改变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10.已知某雌雄异株植物花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酶1能催化白色前体物质转化为粉色物质,酶2能催化粉色物质转化为红色物质,酶1由基因A控制合成,酶2由基因B或b控制合成。已知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纯合的白花、粉花和红花植株若干,试设计实验通过一次杂交判断控制酶2合成的基因是B还是b。实验方案:____;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2)若已知酶2是由基因B控制合成的,现有纯合粉花雌性植株甲、纯合红花雄性植株乙和含基因B的纯合白花雄性植株丙,试设计实验判断基因A和基因B的位置关系,并判断基因A是否位于另一常染色体上。实验方案:____。支持基因A在另一常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是 ___【答案】    (1). 让纯合粉花植株和纯合红花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2). 若子代全为红花植株,则控制酶2合成的基因是B;若子代全为粉花植株,则控制酶2合成的基因是b    (3). 选择植株甲和植株丙杂交产生F1,再让F1随机传粉产生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4).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粉花:白花=9:3:4,且白花植株既有雌株也有雄株【解析】【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白色变成粉色必须有A基因,粉色变成红色必须有B或者b基因,假设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则粉色基因型为A_bb(或者A_B_),红色基因型为A_B_(或者A_bb),其余基因型aaB_、aabb均为白色。【详解】(1)由于不确定酶2受B还是b控制,可以让纯合的粉花植株AAbb(或者AABB)和纯合的红花植株AABB(或者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一定为AABb,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由于酶2能催化粉色物质转化为红色物质,所以若后代全为红花植株,则酶2是由基因B控制合成的;若后代全为粉花植株,则酶2是由基因b控制合成的。
    (2)已知酶2是由基因B控制合成的,若基因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基因B位于其非同源染色体上,两者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纯合粉花雌性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红花雄性植株乙的基因型为AABB,含基因B的纯合白花雄性植株丙的基因型为aaBB。选择植株甲和植株丙杂交产生F1(AaBb),再让F1随机传粉产生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2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因此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粉花:白花=9:3:4,则可说明A在另一常染色体上,且白花植株既有雌株也有雄株。【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点在于,要知道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一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二是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则遵循连锁定律。其中自由组合定律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那么就先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再根据题中信息写出相应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即可解出本题。 11.泡菜与酸奶均采用乳酸菌进行发酵,现有研究人员打算从泡菜中获取可用于酸奶发酵的乳酸菌种,回答下列问题:(1)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用 ___法。食物中的亚硝酸盐绝大部分随人体尿液排出,其余的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致癌物__________。(2)使用__________法将少量泡菜汁接种于培养基上,经厌氧培养后得到菌落。(3)将上述培养基中各菌落移至MRS-碳酸钙固体培养基(配置方法为当MRS培养基冷却到45-50℃时,加入已灭菌的碳酸钙,充分混匀,倒平板,该培养基因含碳酸钙而不透明),厌氧培养48小时后,发现有部分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4)因为菌种相同,部分研究人员猜测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进而测出酸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为1mg/kg,于是他们认为制作酸奶的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但是另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个结论不可靠,其理由是__________。请给出改进实验的思路,进一步确定此结论的可靠性。方案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和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酸奶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答案】    (1). 比色法    (2). 亚硝胺    (3). 稀释涂布平板(平板划线法)    (4). 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    (5). 亚硝酸盐可能来自于原料(鲜奶)    (6). 增设一组实验    (7). 测定鲜奶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    酸奶中亚硝酸盐含量高于鲜奶中亚硝酸盐含量【解析】【分析】泡菜的制作1、原理:①菌种:乳酸菌②发酵原理: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③腌制条件: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防止杂菌污染,严格密封。2、制作流程: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①亚硝酸盐与人体健康:当摄入总量较多时,可引起中毒或死亡;在特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致癌物—亚硝胺。②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观察样品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显色液比较,然后大致估算亚硝酸盐含量。【详解】(1)因为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要将显色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比色,所以这种方法叫比色法。食物中的亚硝酸盐绝大部分随人体尿液排出,其余的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致癌物亚硝胺。(2)若想经厌氧培养后得到菌落,可以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将少量泡菜汁(含有乳酸菌)接种于培养基上。(3)将上述培养基中各菌落移至MRS-碳酸钙固体培养基,厌氧培养48小时后,由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所以可以发现有部分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4)在酸奶中测出的亚硝酸盐可能是制作酸奶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可能来自于原料鲜奶,想要探究这一问题,可以测定鲜奶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若酸奶中亚硝酸盐含量高于鲜奶中亚硝酸盐含量,则可以说明酸奶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点睛】本题的难点在第三问,解题时需要注意题目中括号内的提示内容“该培养基因含碳酸钙而不透明”,故出现透明圈说明碳酸钙没有了,再结合乳酸菌的产物乳酸会与碳酸钙进行酸碱中和,从而使碳酸钙消失形成透明圈。 12.如图所示为A、B、C三种质粒和一个含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示意图。图中A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c为四环素抗性基因,lacZ为蓝色显色基因,EcoRⅠ、PvuⅠ为两种限制酶,质粒上限制酶括号内的数字表示限制酶切割位点与复制原点的距离。请回答:(1)据图分析质粒A、C一般不能作为运载体的理由分别是_________。若要获取目的基因,应该选用________酶切割。(2)将图中的目的基因与质粒B进行重组。在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检查目的基因是否重组到质粒中,应使用_________酶切重组质粒,完全酶切后,进行电泳检测。若电泳图谱中出现长度为1.1kb和5.6 kb,或者_________kb和_________kb的片段,则可判断该重组质粒已与目的基因重组成功(重组质粒上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点与EcoRⅠ的识别位点之间的碱基对忽略不计)。(3)若选择自身不含lacZ基因并对抗生素敏感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则如何筛选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_________。目的基因能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其遗传学基础是_________。【答案】    (1). (质粒A)缺少标记基因、(质粒C)复制原点会被限制酶切割    (2). PvuI    (3). EcoRI    (4). 3.1    (5). 3.6    (6). 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经过导入处理的大肠杆菌,若能形成白色菌落的即为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7). 自然界的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目基因只能用PvuⅠ进行切割,质粒A上有复制原点以及EcoRⅠ、PvuⅠ两种限制酶限制酶切位点,无标记基因,不能进行目的基因的检测;质粒B含有EcoRⅠ、PvuⅠ两种酶切位点、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蓝色显色基因,而且相应的限制酶切割后,可以保留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完整性;质粒C中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四环素抗性基因以及EcoRⅠ、PvuⅠ两种限制酶限制酶切位点,但是PvuⅠ的酶切位点位于复制原点,目的基因插入会导致重组质粒不能进行复制。【详解】(1)由图可知,质粒A缺乏标记基因,质粒C中PvuⅠ识别位点位于复制原点,故不能选择质粒AC作为运载体。由于EcoRⅠ会破坏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的两端有PvuⅠ识别位点,故要获取目的基因,应该选用PvuⅠ酶切割。(2)将图中的目的基因与质粒B进行重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后,要检查目的基因是否重组到质粒中,可以使用EcoRⅠ酶切重组质粒,完全酶切后,进行电泳检测。由于目的基因和载体用一种酶进行切割,重组质粒(含2个EcoRⅠ酶位点)会出现正向连接和反向连接两种类型,质粒B中EcoRⅠ酶切位点与PvuⅠ酶切位点之间的距离为0.1Kb,重组质粒中2个EcoRⅠ酶切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可能是0.1+1=1.1Kb或0.1+3=3.1Kb,重组质粒长度为:2.7+4=6.7Kb,故EcoRⅠ酶切后,电泳图谱中出现长度为1.1kb和5.6kb片段或者3.1kb和3.6kb的片段,说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3)由题意可知,重组质粒中的lacZ基因会被破坏,但保留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故若选择自身不含lacZ基因并对抗生素敏感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可以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经过导入处理的大肠杆菌,若能形成白色菌落的即为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由于自然界的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故目的基因能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点睛】基因表达载体必须的元件: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对目的基因进行筛选和鉴定)、复制原点(保证重组质粒能够复制)、启动子(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启动转录)、终止子。选择限制酶时,应该至少保证一个标记基因的完整性,用于对目的基因进行的筛选。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