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
鹤岗一中高三10月月考化学试题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 B. 大量使用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
C. 开发利用各种清洁能源 D. 使用共享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A、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能保护环境,符合这一主题;
B、大量使用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不符合这一主题;
C、开发利用各种清洁能源能保护环境,符合这一主题;
D、使用共享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符合这一主题;
答案选B。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4 g重水(D2O)中所含质子数为0.2NA
B. 4.48 L N2与CO的混合物所含分子数为0.2NA
C. 6.2 g白磷与红磷的混合物中所含磷原子数为0.2NA
D. 12.5 mL 16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答案】C
【解析】
4g重水是0.2mol,含有2mol质子,A不正确;B不正确,乙烷不一定是标准状况下;白磷和红磷互为同素异形体,因此含有0.2molP原子,C正确;由于浓硫酸在和铜的反应过程中,浓度会逐渐变稀,而稀硫酸和铜不反应,所以选项D中转移电子数应该小于0.2mol,D不正确,答案选C。
3.将13.6gCu和Cu2O组成的混合物加入250ml一定浓度的稀硝酸中,固体完全溶解生成Cu(NO3)2和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0L0.5mol•L-1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9.6g,此时溶液呈中性,且金属离子沉淀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固体混合物中,Cu和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原稀硝酸的浓度为1.3mol·L-1
C. 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D. 反应后剩余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答案】C
【解析】
【分析】
铜和氧化亚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19.6g,即19.6/98=0.2mol,说明铜离子物质的量为0.2mol,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3.6-64×0.2=0.8g,物质的量为0.8/16=0.05mol,则氧化亚铜的物质的量为0.05mol,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
【详解】A.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Cu和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0.05=2:1,故错误;B. 所得溶液中加入1.0L0.5mol•L-1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9.6g,此时溶液呈中性,且金属离子沉淀完全,说明溶液为硝酸钠,即硝酸根离子物质的量等于钠离子物质的量,则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物质的量为0.5mol,原硝酸的物质的量=硝酸根离子物质的量+一氧化氮物质的量,根据电子守恒分析,铜元素失去电子数=0.1×2+0.05×2×1=0.3mol则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原稀硝酸的浓度为(0.5+0.1)/0.25=2.4mol·L-1,故错误;C. 由B 中计算一氧化氮物质的量为0.1mol,则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故正确;D. 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6mol,反应后生成的硝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硝酸根离子物质的量为0.4mol,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说明反应后剩余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6-0.4-0.1=0.1mol,故错误。故选C。
【点睛】掌握守恒法计算。铜的物质的量等于硝酸铜的物质的量,硝酸的物质的量等于硝酸铜的物质的量×2+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剩余硝酸的物质的量=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
4.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N2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分子内氮氮键很强
B. NO、NO2均为大气污染气体,在大气中可稳定存在
C. 可用浓盐酸检测输送NH3的管道是否发生泄漏
D. HNO3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铜、银等不活泼金属
【答案】B
【解析】
【详解】A. N2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A正确;
B. NO、NO2均为大气污染气体,其中NO遇氧气可以与之反应生成NO2,故B错误;
C. 浓盐酸易挥发,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可以看到白烟,可用浓盐酸检测输送NH3的管道是否发生泄漏,故C正确;
D. HNO3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与铜和银反应,所以可溶解铜、银等不活泼金属,故D正确,
故选B。
5.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
B. 11549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
C. 原子半径:In>Al
D. 碱性:In(OH)3>RbOH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据此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
C.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增大;
D.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弱;
【详解】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因此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IIA族,故A不符合题意;
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因此该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49,中子数为115-49=66,所以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66-49=17,故B不符合题意;
C.Al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三周期IIIA族,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IIIA族,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In>Al,故C不符合题意;
D.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铷(Rb)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A族,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弱,因此碱性:In(OH)3<RbOH,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构成及表示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6.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 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
C. 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 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生物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可知,左室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MV+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V2+,电极反应式为MV+—e—= MV2+,放电生成的MV2+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与H2反应生成H+和MV+,反应的方程式为H2+2MV2+=2H++2MV+;右室电极为燃料电池的正极,MV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V+,电极反应式为MV2++e—= MV+,放电生成的MV+与N2在固氮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NH3和MV2+,反应的方程式为N2+6H++6MV+=6MV2++NH3,电池工作时,氢离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向正极移动。
【详解】A项、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选用酶作催化剂,条件温和,同时利用MV+和MV2+的相互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可提供电能,故A正确;
B项、左室为负极区,MV+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V2+,电极反应式为MV+—e—= MV2+,放电生成的MV2+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与H2反应生成H+和MV+,反应的方程式为H2+2MV2+=2H++2MV+,故B错误;
C项、右室为正极区,MV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V+,电极反应式为MV2++e—= MV+,放电生成的MV+与N2在固氮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NH3和MV2+,故C正确;
D项、电池工作时,氢离子(即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向正极移动,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原池原理的应用,注意原电池反应的原理和离子流动的方向,明确酶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7.H2S废气资源化利用途径之一是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反应原理为:2H2S(g) + O2(g) = S2(s) + 2H2O(l)△H=-632kJ·mol-1。下图为质子膜H2S燃料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池在工作时,电流从电极a经过负载流向电极b
B. 电极a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H2S - 4e- = S2 + 4 H+
C. 当反应生成64gS2时,电池内部释放632kJ热量
D. 当电路中通过4mol电子时,有4mol H+经质子膜进入负极区
【答案】B
【解析】
由2H2S(g)+O2(g)═S2(s)+2H2O反应可知,H2S 发生氧化反应,a是负极、b是正极,电流从电极b经过负载流向电极a,故A错误;由2H2S(g)+O2(g)═S2(s)+2H2O反应,得出负极H2S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H2S - 4e- =S2+4H+,故B正确;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所以电池内部几乎不放出热量,故C错误;根据正极反应O2+4H++4e-=2H2O,当电路中通过4mol电子时,有4mol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故D错误。
8.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研员在国际上首次“拍”到氢键的“照片”,实现了氢键的实空间成像,为“氢键的本质”这一化学界争论了80多年的问题提供了直观证据。下列有关氢键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由于氢键的存在,冰能浮在水面上
B. 由于氢键的存在,乙醇比甲醚更易溶于水
C. 由于氢键的存在,沸点:HF>HCl>HBr>HI
D. 由于氢键的存在,影响了蛋白质分子独特的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A冰中分子排列有序,含有氢键数目增多;
B.乙醇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增加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
C.卤素的氢化物中只有HF含有氢键;
D.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详解】A.冰中水分子排列有序,含有氢键数目增多,使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因此冰能浮在水面上,是分子间存在氢键所致,A正确;
B.乙醇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增加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由于氢键的存在,乙醇比甲醚更易溶于水,B正确;
C.卤素的氢化物中只有HF含有氢键,卤素的氢化物的沸点:HF>HI>HBr>HCl,C错误;
D.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所以氢键的存在,影响了蛋白质分子独特的结构,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氢键的形成与性质,注意氢键与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的区别,易错点为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题目难度不大。
9.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35Cl,也可以表示37Cl
B. 次氯酸的电子式可表示为
C. 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D. 16O与18O互为同位素; 、、、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35Cl、37Cl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17,二者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A正确;
B、次氯酸为共价化合物,结构式为H-O-Cl,次氯酸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和都是甲烷,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16O与18O互为同位素,但、、、都是水,属于化合物,因此不能互称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
【点睛】判断“四同”一般需要从研究的对象入手,同素异形体研究的对象是单质,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原子,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研究对象是化合物。
10.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检验溴乙烷的消去产物
B. 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产物中含有CO2
C. 验证铁的析氢腐蚀
D. 杨峥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D
【解析】
A、溴乙烷的消去产物为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利用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检验乙烯,但气体应“长管进、短管出”,装置连接错误,故A错误;B、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O2、SO2,二者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检验CO2之前,应先除去SO2,品红溶液一般应用于检验SO2,不能用于除SO2,故该装置不合理,可将品红修改为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故B错误;C、食盐水为中性,发生吸氧腐蚀,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析氢腐蚀,故C错误;D、向溶液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没有Fe2+产生,铁未参与反应,则该装置中,锌作负极,铁作正极,正极被保护,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D正确。故选D。
11.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 -57.3kJ/mol,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大于57.3kJ
B. 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C. 由C(s,石墨)=C(s,金刚石) △H= +1.90kJ/mol可知,石墨没有金刚石稳定
D. 在101kPa时,2g的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2H2(g)+O2(g)=2H2O(l) △H= -285.8kJ/mol
【答案】A
【解析】
A. 浓硫酸稀释放热,所以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热大于57.3kJ,故A正确;B. 硫蒸气含有的能量多于等物质的量的硫固体,所以前者放出的热量多,故B错误;C. △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由C(s,石墨)=C(s,金刚石) △H=+1.90kJ/mol>0可知,石墨能量低于等物质的量的金刚石,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C错误;D. 在101kPa时,2g即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2H2(g)+O2(g)=2H2O(l) △H= -571.6kJ/mol,故D错误。故选A。
12.下列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的是 ( )
①用铁槽车盛装浓硫酸 ②铜片与浓硫酸共热制备SO2
③浓硫酸与碘化钠固体共热 ④浓硫酸吸收NH3
⑤浓硫酸使蔗糖炭化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⑥将含水蒸气的氯气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⑦浓硫酸和乙醇共热制乙烯
⑧浓硫酸,乙醇和乙酸共热制乙酸乙酯
A. ⑤⑥⑦⑧ B. ①②⑤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常温下,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 发生钝化,反应停止,因此用铁槽车盛装浓硫酸;②铜片与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硫酸铜和SO2,体现浓硫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③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把碘离子氧化;④浓硫酸吸收NH3生成硫酸铵,体现浓硫酸的酸性;⑤浓硫酸使蔗糖炭化时,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脱水后产生的碳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⑥将含水蒸气的氯气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浓硫酸能够吸水,体现吸水性;⑦浓硫酸和乙醇共热制乙烯,发生消去反应,体现浓硫酸的催化、脱水作用;⑧浓硫酸,乙醇和乙酸共热制乙酸乙酯,体现浓硫酸的催化、吸水作用;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的是 ①②③⑤;
故答案选C。
13.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X与Z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且Y原子半径大于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熔点:X氧化物比Y的氧化物高
B. 热稳定性:X的氢化物大于Z的氢化物
C. 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
D. Y的单质与Z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硫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由于均是主族元素,所以Y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是8个,则X只能是第二周期元素,因此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个,又因为Y的原子半径大于Z,则Y只能是第三周期的Mg,因此X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0-2)/2=4,则X是C,Z是Si。
A、碳的氧化物形成的分子晶体,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氧化镁,则氧化镁的熔点高于碳的氧化物熔点,A错误;
B、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碳的氢化物稳定性强于硅的氢化物稳定性,B正确;
C、C与Si形成的是共价化合物SiC,C错误;
D、单质镁能溶于浓硫酸,单质硅不溶于浓硫酸,D错误;
答案选B。
14.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1=-870.3 kJ·mol-1
②C(s)+O2(g)===CO2(g) ΔH2=-393.5 kJ·mol-1
③H2(g)+1/2O2(g)===H2O(l) ΔH3=-285.8 kJ·mol-1
则反应2C(s)+2H2(g)+O2(g)===CH3COOH(l)的ΔH(单位为kJ·mol-1)为:
A. -488.3 B. -191 C. -476.8 D. -1 549.6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盖斯定律,将②×2+③×2-①可得热化学方程式2C(s)+2H2(g)+O2(g)═CH3COOH(l),以此计算反应热可得答案。
【详解】将②×2+③×2-①可得2C(s)+2H2(g)+O2(g)═CH3COOH(l),
则△H=2×(-393.5kJ/mol)+2×(-285.8kJ/mol)-(-870.3kJ/mol)=-488.3kJ/mol
正确答案选A。
15.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3D−Zn)可以高效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NiOOH二次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电池反应为Zn(s)+2NiOOH(s)+H2O(l)ZnO(s)+2Ni(OH)2(s)。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
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H)2(s)+OH−(aq)−e−NiOOH(s)+H2O(l)
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s)+2OH−(aq)−2e−ZnO(s)+H2O(l)
D. 放电过程中OH−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强,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A正确;
B、充电相当于是电解池,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式可知阳极是Ni(OH)2失去电子转化为NiOOH,电极反应式为Ni(OH)2(s)+OH-(aq)-e-=NiOOH(s)+H2O(l),B正确;
C、放电时相当于是原电池,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式可知负极反应式为Zn(s)+2OH-(aq)-2e-=ZnO(s)+H2O(l),C正确;
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放电过程中OH-通过隔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D错误
答案选D。
16.微型银-锌电池可用作电子仪器的电源,其电极分别是和,电解质溶液,电池总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池工作过程中,溶液浓度降低
B. 电池工作过程中,电解液中向正极迁移
C. 负极发生反应
D. 正极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电池总反应式知,Zn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负极发生反应为,Ag2O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作正极,正极发生反应为
,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据此解答。
【详解】A. 根据电池总反应式知该反应消耗溶剂水,因此溶液浓度升高,A项错误;
B. 电池工作过程为放电过程,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因此电解液中向负极迁移,B项错误;
C. 根据电池总反应式知,Zn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负极发生反应为,C项正确;
D. 根据电池总反应式知,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作正极,正极发生反应为
,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电化学中书写电极反应式是常考点,已知总反应式时,根据总反应式中化合价的变化先确定两极反应物以及产物,再结合溶液环境进行配平,电极反应式也要符合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如本题中Zn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产物为Zn(OH)2,再结合环境呈碱性,写出负极反应式为,Ag2O中银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作正极,产物为Ag,1mol Ag2O得到2mol电子生成2mol Ag,溶液环境呈碱性,因此需在电极反应式右边用氢氧根配平电荷守恒,再根据元素守恒在左边加1mol水配平电极反应式,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17.用铅蓄电池电解AgNO3、Na2SO3的溶液,a、b、c、d电极材料均为石墨。已知铅蓄电池的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通电时a电极质量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极为负极
B. 放电时铅蓄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4e−==PbSO4+2H2O
C. c、d电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时,Y电极质量增加48 g
【答案】D
【解析】
a极质量增加,即析出了 Ag,a为阴极,则Y为负极,X为正极,故A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2e−==PbSO4+2H2O,故B错误; C项,c为阴极放出H2,d为阳极放出O2,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C错误; Y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Pb+SO42−-2e−==PbSO4,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时,质量增加48 g,故D正确。
18.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下列有关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共有16个列
B. VII A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自上而下依次减弱
C. 主族元素均呈现与其族数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D. 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自左向右依次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第VIII族,除了第VIII族外,其它每个族位于一列,第VIII族有3列,所以有18列,A项错误;
B. 同一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小,导致其非金属性减弱,所以同一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则第VII A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自上而下依次减弱,B项正确;
C. 主族元素最高化合价与其族序数不一定相等,如F元素最高化合价为0价,但是其位于第VIIA族,C项错误;
D.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自左向右依次减小,D项错误;
答案选B。
19.2008年质检部门在众多品牌乳制品中检出有毒有机物三聚氰胺[C3N3(NH2)3],在乳制品行业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引发了一场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大讨论。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因其含氮量高而被不法商家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N%),因此三聚氰胺也被人称为“蛋白精”。三聚氰胺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最后生成三聚氰酸[C3N3(OH)3]。三聚氰酸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其反应原理为:
C3N3(OH)3 3HNCO; 8HNCO+6NO27N2+8CO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 B. HNC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
C. 1mol 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 D. 反应中NO2是还原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
HCNO中,C元素化合价为+4价,N为-3价,在反应8HNCO+6NO2 7N2+8CO2+4H2O中,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判断。
【详解】A.C3N3(OH)3与HNCO的组成和结构都不同,为不同物质,故A错误;
B.HCNO中,N元素化合价为-3价,处于最低价态,具有还原性,为还原剂,故B错误;
C.由反应8HNCO+6NO2 7N2+8CO2+4H2O可知,反应中NO2的N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到0价,则1mol 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故C正确;
D.反应中NO2的N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到0价,NO2为氧化剂,故D错误;
故选C。
20.已知短周期元素 A、B、C、D、E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 X、Y、M、Z、W,B 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常温下 X、Y、Z、W 均可与 M 反应,A、B、D、E 的原子序数及其对应 0.1mol/L X、Y、Z 、W 溶液的 pH 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大于E的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
B. A、B、C 三种元素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C>B>A
C. Y 的稀溶液与 Z 或 W 的稀溶液分别发生中和反应时,对应的中和热在数值上相等
D. Y与W 两物质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A、B、C、D、E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X、Y、M、Z、W,B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则B为Na元素,则Y为NaOH;0.1mol/L的X、W溶液pH=1,则X和W均为一元强酸,且A的原子序数小于Na元素,E的原子序数大于Na元素,则A为N元素、X为HNO3;E为Cl元素、W为HClO4;0.1mol/L的Z溶液pH=0.7,则氢离子浓度为10-0.7mol/L=0.2mol/L,故Z为二元强酸,且D的原子序数大于Na元素,则D为S元素、Z为H2SO4;常温下X、Y、Z、W均可与M反应,则M为两性氢氧化物,则M为Al(OH)3、C为Al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短周期元素A、B、C、D、E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X、Y、M、Z、W,B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则B为Na元素,则Y为NaOH;0.1mol/L的X、W溶液pH=1,则X和W均为一元强酸,且A的原子序数小于Na元素,E的原子序数大于Na元素,则A为N元素、X为HNO3;E为Cl元素、W为HClO4;0.1mol/L的Z溶液pH=0.7,则氢离子浓度为10-0.7mol/L=0.2mol/L,故Z为二元强酸,且D的原子序数大于Na元素,则D为S元素、Z为H2SO4;常温下X、Y、Z、W均可与M反应,则M为两性氢氧化物,则M为Al(OH)3、C为Al元素,
A. 非金属性Cl>S,故氢化物稳定性HCl>H2S,故A错误;
B. N3-、Na+、Al3+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N3->Na+>Al3+,故B错误;
C. 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的反应热,所以NaOH的稀溶液与 HNO3或 HClO4的稀溶液分别发生中和反应时,对应的中和热在数值上相等,故C正确;
D. NaOH含有离子键、共价键,HClO4只含有共价键,二者含有化学键不全相同,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元素化合物推断、pH的有关计算等,根据溶液pH值进行推断是关键。
21.连二亚硫酸钠,俗称保险粉,易溶于水,常用于印染、纸张漂白等。回答下列问题:
(1)中S的化合价为______。
(2)向锌粉的悬浮液中通入,制备,生成,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mol;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生成并有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电池具有高输出功率的优点。其正极为可吸附的多孔碳电极,负极为金属锂,电解液为溶解有的碳酸丙烯酯-乙腈溶液。电池放电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该电池不可用水替代混合有机溶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3 (2). 2 (3). (4). (5). 与水反应
【解析】
【分析】
(1)根据化合物中所有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结合常见的Na为+1价,O为-2价判断S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反应前后Zn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判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反应方程式;
(3)负极上是Li失去电子变为Li+,根据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结合正极反应式,叠加,可得总反应方程式;Li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可以与水反应产生相应的碱和氢气。
【详解】(1)在中Na为+1价,O为-2价,由于化合物中所有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所以S元素化合价为+3价;
(2)向锌粉的悬浮液中通入SO2,制备ZnS2O4,反应前Zn为单质中的0价,反应后变为ZnS2O4中的+2价,所以每生成 ZnS2O4,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向ZnS2O4溶液中加入适量Na2CO3,生成Na2S2O4并有沉淀产生,生成的沉淀为ZnCO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ZnS2O4=Na2S2O4+ZnCO3↓;
(3)电池具有高输出功率的优点,负极是Li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Li-e-=Li+,电池放电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根据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将两个电极反应式叠加,可得电池总反应式为。锂是碱金属,比较活泼,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生成LiOH和H2,所以该电池不可用水替代。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标定、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原电池反应原理的应用的知识。掌握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及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
22.自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以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程度逐步加深,元素周期表中的成员数目不断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2016年确认了四种新元素,其中一种为,中文名为“”。元素可由反应:+=+3得到。该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__,与互为_________。
(2)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族,同族元素N的一种氢化物为NH2NH2,写出该化合物分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该分子内存在的共价键类型有_______。
(3)该族中的另一元素P能呈现多种化合价,其中价氧化物的分子式为______,价简单含氧酸的分子式为______。
【答案】 (1). 115 (2). 同位素 (3). (4).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5). P4O6 (6). H3PO4
【解析】
【分析】
(1)根据可确定Mc元素的质子数;根据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判断与的关系;
(2)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两个N原子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每个N原子分别与2个H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共价键;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结合P元素化合价可确定氧化物、含氧酸的分子式。
【详解】(1) 根据,可得Mc的质子数为115;与质子数都是115,由于质量数分别是287、288,则二者的中子数分别是172、173,二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它们互为同位素;
(2) 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化合物NH2NH2中2个N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每个N原子与2个H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所以该化合物电子式为。在该物质分子中含有4个N-H极性键,一个N-N非极性键;
(3)P元素的氧化物为PxOy,由于P为+3价,O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可得3x=2y,所以x:y=2:3,结合白磷的正四面体结构,可知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P4O6;P元素的价简单含氧酸的分子式为H3PO4。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核素的表示、同位素的概念、电子式和化学式的书写、共价键的类型等知识,在原子中,Z代表质子数,A代表质量数,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注意应用价键规则书写电子式。
23.纳米级Cu2O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下表为制取Cu2O的四种方法:
方法a
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
方法b
用葡萄糖还原新制的Cu(OH)2制备Cu2O
方法c
电解法,反应为
方法d
用肼(N2H4)还原新制的Cu(OH)2
(1)已知:①2Cu(s)+O2(g)=Cu2O(s);△H = -169kJ·mol-1
②C(s)+O2(g)=CO(g);△H = -110.5kJ·mol-1
③Cu(s)+O2(g)=CuO(s);△H = -157kJ·mol-1
则方法a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方法c采用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OH-的浓度而制备纳米Cu2O,装置如图所示:
该离子交换膜为__________离子交换膜(填“阴”或“阳”),该电池的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钛极附近的pH值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方法d为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来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N2。该制法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 (1). 2CuO(s)+C(s)=Cu2O(s)+CO(g) ΔH=+34.5kJ/mol (2). 阴 (3). 2Cu-2e-+2OH-= Cu2O+H2O (4). 增大 (5). 4Cu(OH)2+N2H42Cu2O+6H2O+N2↑
【解析】
【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并结合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书写;
(2)方法c采用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OH-的浓度,则只有使用阴离子交换膜才能控制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在电解池的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钛极是阴极发生氢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据此分析附近pH值的变化;
(3)根据“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来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N2”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详解】(1)已知:①2Cu(s) +O2(g)=Cu2O(s);△H= -169kJ/mol,
②C(s)+O2(g)=CO(g);△H= -110.5kJ/mol,
③Cu(s)+O2(g)═CuO(s);△H= -157kJ/mol,
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制取Cu2O和CO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s)+C(s)=Cu2O(s)+CO(g),该反应可以由②-③×2+①得到,则反应的焓变为-110.5 kJ/mol –(-157 kJ/mol×2)-169 kJ/mol=34.5 kJ/mol;
(2)方法c采用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OH-的浓度,则只有使用阴离子交换膜才能控制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在电解池中,铜电极连接电源的正极,则铜电极作阳极,且根据总反应式知,铜作阳极失去电子生成Cu2O,则在碱性环境下,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u-2e- +2OH- = Cu2O+H2O,钛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氢离子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2e- = H2↑+2OH-,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则pH值增大;
(3)根据题目信息: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来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N2,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元素守恒,写出化学方程式为:4Cu(OH)2+N2H42Cu2O+6H2O+N2↑。
【点睛】1、电化学中书写电极反应式是常考点,也是学生们的易错点,已知总反应式时,根据总反应式中化合价的变化先确定两极反应物以及产物,再结合溶液环境进行配平,电极反应式也要符合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如本题中利用方法c—电解法制备纳米Cu2O,已知总反应式,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则应该是铜作阳极失电子生成Cu2O,2mol Cu失去2mol电子生成1mol Cu2O,溶液环境呈碱性,因此需在电极反应式左边用2mol氢氧根配平电荷守恒,再根据元素守恒在右边加1mol水配平电极反应式,阳极反应式为:2Cu-2e- +2OH- = Cu2O+H2O。
2、电极附近pH值的变化取决于电极反应,如本题中钛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氢离子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2e- = H2↑+2OH-,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则钛极附近pH值增大。
24.二乙酸环己二醇酯可通过下列路线合成:
(1)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2)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3)写出反应④、⑦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分子式为C4H8BrCl的有机物共有________种。
【答案】 (1). ① ⑥ ⑦ (2). ③ ⑤ ⑧ (3). (4). (5). + 2CH3COOH + 2H2O (6). 12
【解析】
【分析】
由合成路线可知,反应①为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反应②为卤代烃在NaOH的醇溶液且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消去反应,则A为,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反应,反应③应为加成反应,生成B为,B在NaOH的醇溶液且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可以生成,反应⑤为发生1,4-加成反应,反应⑥为在NaOH/水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为,反应⑦为与醋酸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反应⑧为中的碳碳双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1)由合成路线可知,反应①为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反应②为卤代烃在NaOH的醇溶液且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消去反应生成,反应③为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的加成反应生成,反应④为在NaOH的醇溶液且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反应⑤为发生1,4-加成反应,反应⑥为在NaOH/水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⑦为与醋酸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⑧为中的碳碳双键与氢气发生的加成反应,则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⑥⑦,属于加成反应的是③⑤⑧;
(2)反应②为氯苯在NaOH的醇溶液且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消去反应生成,则A的结构简式为;
(3)反应④为在NaOH的醇溶液且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反应的方程式为,反应⑦为与醋酸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反应的方程式为+ 2CH3COOH + 2H2O;
(4)C4H8BrCl可以看作C4H10中2个H原子被Cl、Br原子取代,而丁烷有CH3CH2CH2CH3、CH3CH(CH3)2两种结构,先分析碳骨架异构,分别为C−C−C−C与2种情况,然后分别对2种碳骨架采用“定一移一”的方法分析,其中骨架C−C−C−C有、共8种,骨架有、,共4种,总共12种。
25.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的性质。
(1)利用I、Ⅱ装置可制取收集气体(K2关闭,K1打开)。
①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直接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_____ (填正确选项的标号)。
A.锌和稀硫酸 B.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C.浓氨水和氧化钙 D.浓盐酸和二氧化锰
②在不改变I、II装置及位置的前提下,若要制取收集NO气体,可采取的改进方法是装置II内充满水;若要制取收集NO2气体,可采取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I、III装置可验证物质的性质(K2打开,K1关闭)。
①若要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C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证明乙炔为不饱和烃,则I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C中的现象为(假设乙炔纯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Ⅲ中使用球形干燥管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C (2). 将Ⅱ装置加满(难挥发的)有机溶剂 (3). Cl2+ 2Br-2Cl-+Br2 (4). CaC2+2H2O→Ca(OH)2+C2H2↑ (5). 溴水褪色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6). 防止倒吸
【解析】
【分析】
(1)①根据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的特点选择;
②根据二氧化氮的性质选取试剂;
(2)①根据氯气和溴之间的置换反应判断氧化性强弱,并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碳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乙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反应均是与碳碳三键反应,根据现象进行判断;
(3)根据球形干燥管的特点分析。
【详解】(1)①I装置为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物反应时不需加热,而浓盐酸和二氧化锰的反应需要加热,所以排除D项;Ⅱ装置为气体收集装置,导气管为短进长出,则反应生成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而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排除B项,符合条件的是AC;
②NO2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是将Ⅱ装置装满某种不与NO2反应的液体,通过排出液体收集NO2,二氧化氮能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可将Ⅱ装置加满(难挥发的)有机溶剂来收集二氧化氮气体;
故答案为:将Ⅱ装置加满(难挥发的)有机溶剂;
(2)①氯气能和溴化物置换出溴单质Cl2 + 2Br- = 2Cl- + Br2,从而确定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的氧化性;
②碳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CaC2+2H2O→Ca(OH)2+C2H2↑;溴水与乙炔能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乙炔由于存在碳碳三键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从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根据乙炔能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判断乙炔为不饱和烃;
(3)当气体被吸收时,液体上升到球形管中,由于球形管容积较大,导致试管中液面明显下降,使球形管口脱离液面,球形管中的液体又流回试管中,从而防止了倒吸,则装置Ⅲ中使用球形干燥管D的作用为防止倒吸。
鹤岗一中高三10月月考化学试题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 B. 大量使用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
C. 开发利用各种清洁能源 D. 使用共享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A、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能保护环境,符合这一主题;
B、大量使用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不符合这一主题;
C、开发利用各种清洁能源能保护环境,符合这一主题;
D、使用共享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符合这一主题;
答案选B。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4 g重水(D2O)中所含质子数为0.2NA
B. 4.48 L N2与CO的混合物所含分子数为0.2NA
C. 6.2 g白磷与红磷的混合物中所含磷原子数为0.2NA
D. 12.5 mL 16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答案】C
【解析】
4g重水是0.2mol,含有2mol质子,A不正确;B不正确,乙烷不一定是标准状况下;白磷和红磷互为同素异形体,因此含有0.2molP原子,C正确;由于浓硫酸在和铜的反应过程中,浓度会逐渐变稀,而稀硫酸和铜不反应,所以选项D中转移电子数应该小于0.2mol,D不正确,答案选C。
3.将13.6gCu和Cu2O组成的混合物加入250ml一定浓度的稀硝酸中,固体完全溶解生成Cu(NO3)2和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0L0.5mol•L-1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9.6g,此时溶液呈中性,且金属离子沉淀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固体混合物中,Cu和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原稀硝酸的浓度为1.3mol·L-1
C. 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D. 反应后剩余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答案】C
【解析】
【分析】
铜和氧化亚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19.6g,即19.6/98=0.2mol,说明铜离子物质的量为0.2mol,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3.6-64×0.2=0.8g,物质的量为0.8/16=0.05mol,则氧化亚铜的物质的量为0.05mol,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
【详解】A.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Cu和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0.05=2:1,故错误;B. 所得溶液中加入1.0L0.5mol•L-1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9.6g,此时溶液呈中性,且金属离子沉淀完全,说明溶液为硝酸钠,即硝酸根离子物质的量等于钠离子物质的量,则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物质的量为0.5mol,原硝酸的物质的量=硝酸根离子物质的量+一氧化氮物质的量,根据电子守恒分析,铜元素失去电子数=0.1×2+0.05×2×1=0.3mol则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原稀硝酸的浓度为(0.5+0.1)/0.25=2.4mol·L-1,故错误;C. 由B 中计算一氧化氮物质的量为0.1mol,则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故正确;D. 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6mol,反应后生成的硝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硝酸根离子物质的量为0.4mol,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说明反应后剩余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6-0.4-0.1=0.1mol,故错误。故选C。
【点睛】掌握守恒法计算。铜的物质的量等于硝酸铜的物质的量,硝酸的物质的量等于硝酸铜的物质的量×2+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剩余硝酸的物质的量=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
4.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N2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分子内氮氮键很强
B. NO、NO2均为大气污染气体,在大气中可稳定存在
C. 可用浓盐酸检测输送NH3的管道是否发生泄漏
D. HNO3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铜、银等不活泼金属
【答案】B
【解析】
【详解】A. N2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A正确;
B. NO、NO2均为大气污染气体,其中NO遇氧气可以与之反应生成NO2,故B错误;
C. 浓盐酸易挥发,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可以看到白烟,可用浓盐酸检测输送NH3的管道是否发生泄漏,故C正确;
D. HNO3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与铜和银反应,所以可溶解铜、银等不活泼金属,故D正确,
故选B。
5.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
B. 11549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
C. 原子半径:In>Al
D. 碱性:In(OH)3>RbOH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据此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
C.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增大;
D.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弱;
【详解】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因此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IIA族,故A不符合题意;
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因此该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49,中子数为115-49=66,所以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66-49=17,故B不符合题意;
C.Al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三周期IIIA族,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IIIA族,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In>Al,故C不符合题意;
D.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铷(Rb)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A族,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弱,因此碱性:In(OH)3<RbOH,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构成及表示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6.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 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
C. 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 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生物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可知,左室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MV+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V2+,电极反应式为MV+—e—= MV2+,放电生成的MV2+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与H2反应生成H+和MV+,反应的方程式为H2+2MV2+=2H++2MV+;右室电极为燃料电池的正极,MV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V+,电极反应式为MV2++e—= MV+,放电生成的MV+与N2在固氮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NH3和MV2+,反应的方程式为N2+6H++6MV+=6MV2++NH3,电池工作时,氢离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向正极移动。
【详解】A项、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选用酶作催化剂,条件温和,同时利用MV+和MV2+的相互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可提供电能,故A正确;
B项、左室为负极区,MV+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V2+,电极反应式为MV+—e—= MV2+,放电生成的MV2+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与H2反应生成H+和MV+,反应的方程式为H2+2MV2+=2H++2MV+,故B错误;
C项、右室为正极区,MV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V+,电极反应式为MV2++e—= MV+,放电生成的MV+与N2在固氮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NH3和MV2+,故C正确;
D项、电池工作时,氢离子(即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向正极移动,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原池原理的应用,注意原电池反应的原理和离子流动的方向,明确酶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7.H2S废气资源化利用途径之一是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反应原理为:2H2S(g) + O2(g) = S2(s) + 2H2O(l)△H=-632kJ·mol-1。下图为质子膜H2S燃料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池在工作时,电流从电极a经过负载流向电极b
B. 电极a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H2S - 4e- = S2 + 4 H+
C. 当反应生成64gS2时,电池内部释放632kJ热量
D. 当电路中通过4mol电子时,有4mol H+经质子膜进入负极区
【答案】B
【解析】
由2H2S(g)+O2(g)═S2(s)+2H2O反应可知,H2S 发生氧化反应,a是负极、b是正极,电流从电极b经过负载流向电极a,故A错误;由2H2S(g)+O2(g)═S2(s)+2H2O反应,得出负极H2S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H2S - 4e- =S2+4H+,故B正确;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所以电池内部几乎不放出热量,故C错误;根据正极反应O2+4H++4e-=2H2O,当电路中通过4mol电子时,有4mol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故D错误。
8.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研员在国际上首次“拍”到氢键的“照片”,实现了氢键的实空间成像,为“氢键的本质”这一化学界争论了80多年的问题提供了直观证据。下列有关氢键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由于氢键的存在,冰能浮在水面上
B. 由于氢键的存在,乙醇比甲醚更易溶于水
C. 由于氢键的存在,沸点:HF>HCl>HBr>HI
D. 由于氢键的存在,影响了蛋白质分子独特的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A冰中分子排列有序,含有氢键数目增多;
B.乙醇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增加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
C.卤素的氢化物中只有HF含有氢键;
D.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详解】A.冰中水分子排列有序,含有氢键数目增多,使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因此冰能浮在水面上,是分子间存在氢键所致,A正确;
B.乙醇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增加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由于氢键的存在,乙醇比甲醚更易溶于水,B正确;
C.卤素的氢化物中只有HF含有氢键,卤素的氢化物的沸点:HF>HI>HBr>HCl,C错误;
D.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所以氢键的存在,影响了蛋白质分子独特的结构,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氢键的形成与性质,注意氢键与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的区别,易错点为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题目难度不大。
9.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35Cl,也可以表示37Cl
B. 次氯酸的电子式可表示为
C. 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D. 16O与18O互为同位素; 、、、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35Cl、37Cl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17,二者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A正确;
B、次氯酸为共价化合物,结构式为H-O-Cl,次氯酸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和都是甲烷,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16O与18O互为同位素,但、、、都是水,属于化合物,因此不能互称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
【点睛】判断“四同”一般需要从研究的对象入手,同素异形体研究的对象是单质,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原子,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研究对象是化合物。
10.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检验溴乙烷的消去产物
B. 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产物中含有CO2
C. 验证铁的析氢腐蚀
D. 杨峥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D
【解析】
A、溴乙烷的消去产物为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利用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检验乙烯,但气体应“长管进、短管出”,装置连接错误,故A错误;B、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O2、SO2,二者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检验CO2之前,应先除去SO2,品红溶液一般应用于检验SO2,不能用于除SO2,故该装置不合理,可将品红修改为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故B错误;C、食盐水为中性,发生吸氧腐蚀,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析氢腐蚀,故C错误;D、向溶液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没有Fe2+产生,铁未参与反应,则该装置中,锌作负极,铁作正极,正极被保护,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D正确。故选D。
11.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 -57.3kJ/mol,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大于57.3kJ
B. 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C. 由C(s,石墨)=C(s,金刚石) △H= +1.90kJ/mol可知,石墨没有金刚石稳定
D. 在101kPa时,2g的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2H2(g)+O2(g)=2H2O(l) △H= -285.8kJ/mol
【答案】A
【解析】
A. 浓硫酸稀释放热,所以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热大于57.3kJ,故A正确;B. 硫蒸气含有的能量多于等物质的量的硫固体,所以前者放出的热量多,故B错误;C. △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由C(s,石墨)=C(s,金刚石) △H=+1.90kJ/mol>0可知,石墨能量低于等物质的量的金刚石,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C错误;D. 在101kPa时,2g即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2H2(g)+O2(g)=2H2O(l) △H= -571.6kJ/mol,故D错误。故选A。
12.下列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的是 ( )
①用铁槽车盛装浓硫酸 ②铜片与浓硫酸共热制备SO2
③浓硫酸与碘化钠固体共热 ④浓硫酸吸收NH3
⑤浓硫酸使蔗糖炭化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⑥将含水蒸气的氯气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⑦浓硫酸和乙醇共热制乙烯
⑧浓硫酸,乙醇和乙酸共热制乙酸乙酯
A. ⑤⑥⑦⑧ B. ①②⑤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常温下,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 发生钝化,反应停止,因此用铁槽车盛装浓硫酸;②铜片与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硫酸铜和SO2,体现浓硫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③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把碘离子氧化;④浓硫酸吸收NH3生成硫酸铵,体现浓硫酸的酸性;⑤浓硫酸使蔗糖炭化时,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脱水后产生的碳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⑥将含水蒸气的氯气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浓硫酸能够吸水,体现吸水性;⑦浓硫酸和乙醇共热制乙烯,发生消去反应,体现浓硫酸的催化、脱水作用;⑧浓硫酸,乙醇和乙酸共热制乙酸乙酯,体现浓硫酸的催化、吸水作用;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的是 ①②③⑤;
故答案选C。
13.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X与Z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且Y原子半径大于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熔点:X氧化物比Y的氧化物高
B. 热稳定性:X的氢化物大于Z的氢化物
C. 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
D. Y的单质与Z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硫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由于均是主族元素,所以Y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是8个,则X只能是第二周期元素,因此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个,又因为Y的原子半径大于Z,则Y只能是第三周期的Mg,因此X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0-2)/2=4,则X是C,Z是Si。
A、碳的氧化物形成的分子晶体,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氧化镁,则氧化镁的熔点高于碳的氧化物熔点,A错误;
B、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碳的氢化物稳定性强于硅的氢化物稳定性,B正确;
C、C与Si形成的是共价化合物SiC,C错误;
D、单质镁能溶于浓硫酸,单质硅不溶于浓硫酸,D错误;
答案选B。
14.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1=-870.3 kJ·mol-1
②C(s)+O2(g)===CO2(g) ΔH2=-393.5 kJ·mol-1
③H2(g)+1/2O2(g)===H2O(l) ΔH3=-285.8 kJ·mol-1
则反应2C(s)+2H2(g)+O2(g)===CH3COOH(l)的ΔH(单位为kJ·mol-1)为:
A. -488.3 B. -191 C. -476.8 D. -1 549.6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盖斯定律,将②×2+③×2-①可得热化学方程式2C(s)+2H2(g)+O2(g)═CH3COOH(l),以此计算反应热可得答案。
【详解】将②×2+③×2-①可得2C(s)+2H2(g)+O2(g)═CH3COOH(l),
则△H=2×(-393.5kJ/mol)+2×(-285.8kJ/mol)-(-870.3kJ/mol)=-488.3kJ/mol
正确答案选A。
15.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3D−Zn)可以高效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NiOOH二次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电池反应为Zn(s)+2NiOOH(s)+H2O(l)ZnO(s)+2Ni(OH)2(s)。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
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H)2(s)+OH−(aq)−e−NiOOH(s)+H2O(l)
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s)+2OH−(aq)−2e−ZnO(s)+H2O(l)
D. 放电过程中OH−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强,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A正确;
B、充电相当于是电解池,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式可知阳极是Ni(OH)2失去电子转化为NiOOH,电极反应式为Ni(OH)2(s)+OH-(aq)-e-=NiOOH(s)+H2O(l),B正确;
C、放电时相当于是原电池,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式可知负极反应式为Zn(s)+2OH-(aq)-2e-=ZnO(s)+H2O(l),C正确;
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放电过程中OH-通过隔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D错误
答案选D。
16.微型银-锌电池可用作电子仪器的电源,其电极分别是和,电解质溶液,电池总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池工作过程中,溶液浓度降低
B. 电池工作过程中,电解液中向正极迁移
C. 负极发生反应
D. 正极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电池总反应式知,Zn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负极发生反应为,Ag2O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作正极,正极发生反应为
,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据此解答。
【详解】A. 根据电池总反应式知该反应消耗溶剂水,因此溶液浓度升高,A项错误;
B. 电池工作过程为放电过程,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因此电解液中向负极迁移,B项错误;
C. 根据电池总反应式知,Zn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负极发生反应为,C项正确;
D. 根据电池总反应式知,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作正极,正极发生反应为
,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电化学中书写电极反应式是常考点,已知总反应式时,根据总反应式中化合价的变化先确定两极反应物以及产物,再结合溶液环境进行配平,电极反应式也要符合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如本题中Zn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产物为Zn(OH)2,再结合环境呈碱性,写出负极反应式为,Ag2O中银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作正极,产物为Ag,1mol Ag2O得到2mol电子生成2mol Ag,溶液环境呈碱性,因此需在电极反应式右边用氢氧根配平电荷守恒,再根据元素守恒在左边加1mol水配平电极反应式,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17.用铅蓄电池电解AgNO3、Na2SO3的溶液,a、b、c、d电极材料均为石墨。已知铅蓄电池的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通电时a电极质量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极为负极
B. 放电时铅蓄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4e−==PbSO4+2H2O
C. c、d电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时,Y电极质量增加48 g
【答案】D
【解析】
a极质量增加,即析出了 Ag,a为阴极,则Y为负极,X为正极,故A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2e−==PbSO4+2H2O,故B错误; C项,c为阴极放出H2,d为阳极放出O2,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C错误; Y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Pb+SO42−-2e−==PbSO4,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时,质量增加48 g,故D正确。
18.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下列有关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共有16个列
B. VII A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自上而下依次减弱
C. 主族元素均呈现与其族数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D. 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自左向右依次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第VIII族,除了第VIII族外,其它每个族位于一列,第VIII族有3列,所以有18列,A项错误;
B. 同一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小,导致其非金属性减弱,所以同一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则第VII A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自上而下依次减弱,B项正确;
C. 主族元素最高化合价与其族序数不一定相等,如F元素最高化合价为0价,但是其位于第VIIA族,C项错误;
D.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自左向右依次减小,D项错误;
答案选B。
19.2008年质检部门在众多品牌乳制品中检出有毒有机物三聚氰胺[C3N3(NH2)3],在乳制品行业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引发了一场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大讨论。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因其含氮量高而被不法商家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N%),因此三聚氰胺也被人称为“蛋白精”。三聚氰胺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最后生成三聚氰酸[C3N3(OH)3]。三聚氰酸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其反应原理为:
C3N3(OH)3 3HNCO; 8HNCO+6NO27N2+8CO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 B. HNC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
C. 1mol 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 D. 反应中NO2是还原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
HCNO中,C元素化合价为+4价,N为-3价,在反应8HNCO+6NO2 7N2+8CO2+4H2O中,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判断。
【详解】A.C3N3(OH)3与HNCO的组成和结构都不同,为不同物质,故A错误;
B.HCNO中,N元素化合价为-3价,处于最低价态,具有还原性,为还原剂,故B错误;
C.由反应8HNCO+6NO2 7N2+8CO2+4H2O可知,反应中NO2的N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到0价,则1mol 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故C正确;
D.反应中NO2的N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到0价,NO2为氧化剂,故D错误;
故选C。
20.已知短周期元素 A、B、C、D、E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 X、Y、M、Z、W,B 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常温下 X、Y、Z、W 均可与 M 反应,A、B、D、E 的原子序数及其对应 0.1mol/L X、Y、Z 、W 溶液的 pH 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大于E的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
B. A、B、C 三种元素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C>B>A
C. Y 的稀溶液与 Z 或 W 的稀溶液分别发生中和反应时,对应的中和热在数值上相等
D. Y与W 两物质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A、B、C、D、E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X、Y、M、Z、W,B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则B为Na元素,则Y为NaOH;0.1mol/L的X、W溶液pH=1,则X和W均为一元强酸,且A的原子序数小于Na元素,E的原子序数大于Na元素,则A为N元素、X为HNO3;E为Cl元素、W为HClO4;0.1mol/L的Z溶液pH=0.7,则氢离子浓度为10-0.7mol/L=0.2mol/L,故Z为二元强酸,且D的原子序数大于Na元素,则D为S元素、Z为H2SO4;常温下X、Y、Z、W均可与M反应,则M为两性氢氧化物,则M为Al(OH)3、C为Al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短周期元素A、B、C、D、E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X、Y、M、Z、W,B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则B为Na元素,则Y为NaOH;0.1mol/L的X、W溶液pH=1,则X和W均为一元强酸,且A的原子序数小于Na元素,E的原子序数大于Na元素,则A为N元素、X为HNO3;E为Cl元素、W为HClO4;0.1mol/L的Z溶液pH=0.7,则氢离子浓度为10-0.7mol/L=0.2mol/L,故Z为二元强酸,且D的原子序数大于Na元素,则D为S元素、Z为H2SO4;常温下X、Y、Z、W均可与M反应,则M为两性氢氧化物,则M为Al(OH)3、C为Al元素,
A. 非金属性Cl>S,故氢化物稳定性HCl>H2S,故A错误;
B. N3-、Na+、Al3+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N3->Na+>Al3+,故B错误;
C. 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的反应热,所以NaOH的稀溶液与 HNO3或 HClO4的稀溶液分别发生中和反应时,对应的中和热在数值上相等,故C正确;
D. NaOH含有离子键、共价键,HClO4只含有共价键,二者含有化学键不全相同,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元素化合物推断、pH的有关计算等,根据溶液pH值进行推断是关键。
21.连二亚硫酸钠,俗称保险粉,易溶于水,常用于印染、纸张漂白等。回答下列问题:
(1)中S的化合价为______。
(2)向锌粉的悬浮液中通入,制备,生成,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mol;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生成并有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电池具有高输出功率的优点。其正极为可吸附的多孔碳电极,负极为金属锂,电解液为溶解有的碳酸丙烯酯-乙腈溶液。电池放电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该电池不可用水替代混合有机溶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3 (2). 2 (3). (4). (5). 与水反应
【解析】
【分析】
(1)根据化合物中所有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结合常见的Na为+1价,O为-2价判断S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反应前后Zn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判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反应方程式;
(3)负极上是Li失去电子变为Li+,根据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结合正极反应式,叠加,可得总反应方程式;Li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可以与水反应产生相应的碱和氢气。
【详解】(1)在中Na为+1价,O为-2价,由于化合物中所有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所以S元素化合价为+3价;
(2)向锌粉的悬浮液中通入SO2,制备ZnS2O4,反应前Zn为单质中的0价,反应后变为ZnS2O4中的+2价,所以每生成 ZnS2O4,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向ZnS2O4溶液中加入适量Na2CO3,生成Na2S2O4并有沉淀产生,生成的沉淀为ZnCO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ZnS2O4=Na2S2O4+ZnCO3↓;
(3)电池具有高输出功率的优点,负极是Li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Li-e-=Li+,电池放电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根据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将两个电极反应式叠加,可得电池总反应式为。锂是碱金属,比较活泼,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生成LiOH和H2,所以该电池不可用水替代。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标定、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原电池反应原理的应用的知识。掌握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及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
22.自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以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程度逐步加深,元素周期表中的成员数目不断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2016年确认了四种新元素,其中一种为,中文名为“”。元素可由反应:+=+3得到。该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__,与互为_________。
(2)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族,同族元素N的一种氢化物为NH2NH2,写出该化合物分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该分子内存在的共价键类型有_______。
(3)该族中的另一元素P能呈现多种化合价,其中价氧化物的分子式为______,价简单含氧酸的分子式为______。
【答案】 (1). 115 (2). 同位素 (3). (4).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5). P4O6 (6). H3PO4
【解析】
【分析】
(1)根据可确定Mc元素的质子数;根据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判断与的关系;
(2)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两个N原子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每个N原子分别与2个H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共价键;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结合P元素化合价可确定氧化物、含氧酸的分子式。
【详解】(1) 根据,可得Mc的质子数为115;与质子数都是115,由于质量数分别是287、288,则二者的中子数分别是172、173,二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它们互为同位素;
(2) 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化合物NH2NH2中2个N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每个N原子与2个H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所以该化合物电子式为。在该物质分子中含有4个N-H极性键,一个N-N非极性键;
(3)P元素的氧化物为PxOy,由于P为+3价,O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可得3x=2y,所以x:y=2:3,结合白磷的正四面体结构,可知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P4O6;P元素的价简单含氧酸的分子式为H3PO4。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核素的表示、同位素的概念、电子式和化学式的书写、共价键的类型等知识,在原子中,Z代表质子数,A代表质量数,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注意应用价键规则书写电子式。
23.纳米级Cu2O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下表为制取Cu2O的四种方法:
方法a
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
方法b
用葡萄糖还原新制的Cu(OH)2制备Cu2O
方法c
电解法,反应为
方法d
用肼(N2H4)还原新制的Cu(OH)2
(1)已知:①2Cu(s)+O2(g)=Cu2O(s);△H = -169kJ·mol-1
②C(s)+O2(g)=CO(g);△H = -110.5kJ·mol-1
③Cu(s)+O2(g)=CuO(s);△H = -157kJ·mol-1
则方法a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方法c采用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OH-的浓度而制备纳米Cu2O,装置如图所示:
该离子交换膜为__________离子交换膜(填“阴”或“阳”),该电池的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钛极附近的pH值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方法d为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来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N2。该制法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 (1). 2CuO(s)+C(s)=Cu2O(s)+CO(g) ΔH=+34.5kJ/mol (2). 阴 (3). 2Cu-2e-+2OH-= Cu2O+H2O (4). 增大 (5). 4Cu(OH)2+N2H42Cu2O+6H2O+N2↑
【解析】
【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并结合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书写;
(2)方法c采用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OH-的浓度,则只有使用阴离子交换膜才能控制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在电解池的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钛极是阴极发生氢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据此分析附近pH值的变化;
(3)根据“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来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N2”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详解】(1)已知:①2Cu(s) +O2(g)=Cu2O(s);△H= -169kJ/mol,
②C(s)+O2(g)=CO(g);△H= -110.5kJ/mol,
③Cu(s)+O2(g)═CuO(s);△H= -157kJ/mol,
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制取Cu2O和CO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s)+C(s)=Cu2O(s)+CO(g),该反应可以由②-③×2+①得到,则反应的焓变为-110.5 kJ/mol –(-157 kJ/mol×2)-169 kJ/mol=34.5 kJ/mol;
(2)方法c采用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OH-的浓度,则只有使用阴离子交换膜才能控制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在电解池中,铜电极连接电源的正极,则铜电极作阳极,且根据总反应式知,铜作阳极失去电子生成Cu2O,则在碱性环境下,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u-2e- +2OH- = Cu2O+H2O,钛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氢离子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2e- = H2↑+2OH-,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则pH值增大;
(3)根据题目信息: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来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N2,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元素守恒,写出化学方程式为:4Cu(OH)2+N2H42Cu2O+6H2O+N2↑。
【点睛】1、电化学中书写电极反应式是常考点,也是学生们的易错点,已知总反应式时,根据总反应式中化合价的变化先确定两极反应物以及产物,再结合溶液环境进行配平,电极反应式也要符合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如本题中利用方法c—电解法制备纳米Cu2O,已知总反应式,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则应该是铜作阳极失电子生成Cu2O,2mol Cu失去2mol电子生成1mol Cu2O,溶液环境呈碱性,因此需在电极反应式左边用2mol氢氧根配平电荷守恒,再根据元素守恒在右边加1mol水配平电极反应式,阳极反应式为:2Cu-2e- +2OH- = Cu2O+H2O。
2、电极附近pH值的变化取决于电极反应,如本题中钛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氢离子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2e- = H2↑+2OH-,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则钛极附近pH值增大。
24.二乙酸环己二醇酯可通过下列路线合成:
(1)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2)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3)写出反应④、⑦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分子式为C4H8BrCl的有机物共有________种。
【答案】 (1). ① ⑥ ⑦ (2). ③ ⑤ ⑧ (3). (4). (5). + 2CH3COOH + 2H2O (6). 12
【解析】
【分析】
由合成路线可知,反应①为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反应②为卤代烃在NaOH的醇溶液且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消去反应,则A为,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反应,反应③应为加成反应,生成B为,B在NaOH的醇溶液且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可以生成,反应⑤为发生1,4-加成反应,反应⑥为在NaOH/水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为,反应⑦为与醋酸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反应⑧为中的碳碳双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1)由合成路线可知,反应①为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反应②为卤代烃在NaOH的醇溶液且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消去反应生成,反应③为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的加成反应生成,反应④为在NaOH的醇溶液且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反应⑤为发生1,4-加成反应,反应⑥为在NaOH/水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⑦为与醋酸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⑧为中的碳碳双键与氢气发生的加成反应,则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⑥⑦,属于加成反应的是③⑤⑧;
(2)反应②为氯苯在NaOH的醇溶液且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消去反应生成,则A的结构简式为;
(3)反应④为在NaOH的醇溶液且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反应的方程式为,反应⑦为与醋酸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反应的方程式为+ 2CH3COOH + 2H2O;
(4)C4H8BrCl可以看作C4H10中2个H原子被Cl、Br原子取代,而丁烷有CH3CH2CH2CH3、CH3CH(CH3)2两种结构,先分析碳骨架异构,分别为C−C−C−C与2种情况,然后分别对2种碳骨架采用“定一移一”的方法分析,其中骨架C−C−C−C有、共8种,骨架有、,共4种,总共12种。
25.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的性质。
(1)利用I、Ⅱ装置可制取收集气体(K2关闭,K1打开)。
①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直接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_____ (填正确选项的标号)。
A.锌和稀硫酸 B.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C.浓氨水和氧化钙 D.浓盐酸和二氧化锰
②在不改变I、II装置及位置的前提下,若要制取收集NO气体,可采取的改进方法是装置II内充满水;若要制取收集NO2气体,可采取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I、III装置可验证物质的性质(K2打开,K1关闭)。
①若要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C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证明乙炔为不饱和烃,则I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C中的现象为(假设乙炔纯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Ⅲ中使用球形干燥管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C (2). 将Ⅱ装置加满(难挥发的)有机溶剂 (3). Cl2+ 2Br-2Cl-+Br2 (4). CaC2+2H2O→Ca(OH)2+C2H2↑ (5). 溴水褪色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6). 防止倒吸
【解析】
【分析】
(1)①根据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的特点选择;
②根据二氧化氮的性质选取试剂;
(2)①根据氯气和溴之间的置换反应判断氧化性强弱,并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碳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乙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反应均是与碳碳三键反应,根据现象进行判断;
(3)根据球形干燥管的特点分析。
【详解】(1)①I装置为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物反应时不需加热,而浓盐酸和二氧化锰的反应需要加热,所以排除D项;Ⅱ装置为气体收集装置,导气管为短进长出,则反应生成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而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排除B项,符合条件的是AC;
②NO2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是将Ⅱ装置装满某种不与NO2反应的液体,通过排出液体收集NO2,二氧化氮能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可将Ⅱ装置加满(难挥发的)有机溶剂来收集二氧化氮气体;
故答案为:将Ⅱ装置加满(难挥发的)有机溶剂;
(2)①氯气能和溴化物置换出溴单质Cl2 + 2Br- = 2Cl- + Br2,从而确定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的氧化性;
②碳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CaC2+2H2O→Ca(OH)2+C2H2↑;溴水与乙炔能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乙炔由于存在碳碳三键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从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根据乙炔能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判断乙炔为不饱和烃;
(3)当气体被吸收时,液体上升到球形管中,由于球形管容积较大,导致试管中液面明显下降,使球形管口脱离液面,球形管中的液体又流回试管中,从而防止了倒吸,则装置Ⅲ中使用球形干燥管D的作用为防止倒吸。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