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01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02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表1和图2,回答下列小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北京晴转多云,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

    B. 上海中雨,应防范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C. 哈尔滨有雾,大气能见度低,需注意行车安全

    D. 西宁晴,外出应做好防晒、防中暑准备

    2. 该日上海与北京最高气温不同,图2中能正确解释其根本原因的序号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 C    2. B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依表1知,北京晴转多云,最低气温应出现在日出前后,故A错;上海中雨,地形为长江三角洲,并无山地和丘陵,不用防范滑坡和泥石流,B错;哈尔滨有雾,大气能见度低,需注意行车安全,C对;西宁属青藏高原,白天晴,紫外线强,应做好防晒,但最高温只有22度,不会中暑,D错。

    考点:天气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

    2题详解】

    该日上海与北京最高气温不同,是因为天气状况不同,上海为阴雨天气云层反射和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导致最高温低于北京,云层反射作用对应图2中的②,故选B.

    考点:大气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读图,回答问题。

    3. 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A      B.B       C.C.     D.D

    4.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 空气的上升或下沉 B. 地转偏向力

    C. 水平气压梯度力 D. 摩擦力

    【答案】3. D    4. C

    【解析】

    本题考查风的形成和风向判断。

    【3题详解】

    根据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且近地面的风向应与等压线斜交,故A箭头正确。

    【4题详解】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根据下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寒冷的夜晚,农民在地头焚烧秸秆以防霜冻,其主要原理是增加(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①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

    ③云层厚而且夜晚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 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⑤⑥ D. ④⑤⑥

    【答案】5. C    6.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需要抓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5题详解】

    寒冷的夜晚,农民在地头焚烧秸秆以防霜冻主要是燃烧秸秆产生的秸秆可以更多的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6题详解】

    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大致位于同一纬度,但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因此④⑤⑥正确,同纬度,海拔高的地区白昼略长,③错误。同纬度,同一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相同,②错误。两地因海拔不同所致距日远近的差别可以忽略,①错误。故D正确。

     

    小雪(11月22-23日)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节气。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小雪节气主要表示的是

    A. 热量变化 B. 降水变化

    C. 季节变化 D. 物候变化

    8. 小雪到大雪期间我国气温继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

    A. 降雪致使气温降低 B. 大气的保温作用降低

    C. 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D. 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

    【答案】7. B    8.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节气以及气温的影响因素,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7题详解】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可知,小雪节气主要表示的是降水(雪)变化,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8题详解】

    小雪到大雪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我国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导致我国气温继续走低,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007年冬季,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罕见的强降温并普降大雪,湖南、贵州和我省北部山区遭受严重雪灾,造成大面积地区停电和严重的交通阻塞。读贵州某地区降雪量随海拔高度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地降雪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

    A. 1600m B. 1500m

    C. 1300m D. 1100m

    10. 下列关于雪灾成因以及同期相关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南下冷空气势力偏强

    ②三峡水库的修建

    ③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极端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

    ④我国南方地区气温的距平值为正值(注:距平值为实际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差)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9. D    10.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雪灾的成因,需要抓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9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降雪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1100米。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0题详解】

    南下冷空气势力偏强引起气温偏低,降雪增加;三峡水库的修建对于降雪影响不大;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极端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我国南方地区气温的距平值为正值表面温度偏高,不是雪灾的成因,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读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11. a、b、c、d四箭头表示的风向,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12. 有关甲、乙、丙、丁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地风力比乙地小 B. 丙地为大风、降温天气

    C. 丙地气温比乙地高 D. 丁地为阴雨绵绵天气

    【答案】11. C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水平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影响下,向右偏转,图中ad箭头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b箭头所示地偏力向左,c箭头为正确风向,故选C。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等压线较乙处密集,风力比乙地大,丙地位于冷锋锋后,为大风、降温天气,丙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比乙地低,丁地位于暖锋后面,为晴朗天气,故选B。

    【点睛】解答本类型试题需掌握以下知识:冷锋的特点:①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②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③冷锋坡度大。④冷锋降水主要出现在锋线后及附近,雨区狭窄。⑤冷锋降水时间短,强度大。⑥冷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天。气旋的特点:①中心气压低于周围气压。②周围气流旋转向里辐合,北半球为逆时针,南半球为顺时针。③中心气流上升,多形成阴雨天气。风速大小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气温变化判断: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风,气温降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风,气温升高。

     

    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3. 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 高压脊控制 B. 锋面活动 C. 反气旋过境 D. 热带气旋影响

    14. 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 江汉平原 B. 四川盆地 C. 珠江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

    【答案】13. B    14. 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天气系统、自然灾害等相关知识。

    13题详解】

    春夏之交在我国华南地区会出现的降水多为锋面雨。选项中 A、C 天气系统控制一般不会出现降水,D 选项中热带气旋常出现在夏秋季节。

    【14题详解】

    图中发生降水区域位于我国南方珠江三角洲降水最强,加上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集,若降水之间较长导致排水不畅极易引起洪涝灾害。

     

    下图中a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速线,b表示该地某时近地面稳定风向轨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甲地可能位于(  )

    A. 北半球 高压中心 B. 北半球 低压中心

    C. 南半球 高压中心 D. 南半球 低压中心

    16. 虚线附近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及天气状况是(  )

    A. 冷锋,乙地为阴雨天气 B. 冷锋,丙地为阴雨天气

    C. 暖锋,乙地为晴朗天气 D. 暖锋,丙地为晴朗天气

    17. 多云的白天,气温比晴天低,正确的解释是( 

    A. 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B. 云层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C. 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D. 云层对地面辐射的削弱作用

    【答案】15. B    16. A    17. A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天气系统以及大气的削弱作用,需要抓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5题详解】

    地球自转线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山脉处地势高,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同纬度的两侧地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速线应该向速度低的地方凸出,结合图中山脉处地球自转线速度等速线向北凸出,说明越往北地球自转线速度越低,故可以判断图示地区应该位于北半球。图中稳定风向轨迹呈逆时针,北半球低压中心呈逆时针辐合,故可判断甲地位于低压中心。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6题详解】

    根据上题解析可知甲地位于北半球的低压中心。虚线附近为低压槽,形成锋面。根据移动方向可知此锋面为冷锋,降水在锋后的乙地。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7题详解】

    多云的白天,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下表是亚欧大陆40°N—50°N四地气温距平值和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该地气温、降水与同纬度气温、降水平均值之差)。

    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18. 关于四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因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

    B. ②地受地形影响,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夏季降水多

    C. ③地位于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温年较差大

    D. ④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19. 导致②地所属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海陆位置

    C. 地形、洋流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0. 在进行桥梁和涵洞的建设设计时,其孔径大小、路基高低要考虑当地的( 

    A. 光照条件 B. 热量条件

    C. 暴雨强度 D. 风力强弱

    【答案】18. A    19. D    20.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气候特征、成因,需要抓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8题详解】

    从上表可以看出,①地在冬季时经同纬度地区更暖,在夏季时又比同纬度地区更凉,降水丰富,季节分配较均匀,应该是位于亚欧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但是这种气候主要是受西风的影响;②地很明显是冬季比其他地方更冷,夏季又更热,尤其是降水冬季时比同纬度过少,而夏季又大大超过了同纬度地区,所以这种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且大陆性气候强,不是受地形影响;③地的年较差很小,降水变化幅度大;④地不可能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因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北纬30°附近,只是因为其位于大陆内部,所以降水稀少,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9题详解】

    ②地所属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而形成,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0题详解】

    在进行桥梁和涵洞的建设设计时,其孔径大小、路基高低要考虑当地的暴雨强度,从而能保证地表径流及时通过,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下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

    A. 北半球、气旋 B. 北半球、反气旋

    C. 南半球、气旋 D. 南半球、反气旋

    22. 若M点吹西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

    A. 北半球、气旋 B. 北半球、反气旋

    C. 南半球、气旋 D. 南半球、反气旋

    【答案】21. A    22.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气旋和反气旋系统,需要抓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21题详解】

    从题意可知,此时M点吹的是东南风,说明是由四周向中心辐合,是气旋系统,而且是东南风,可知其偏向方向是向右,所以是北半球,故选A

    【22题详解】

    从题意可知,此时M点吹的是西南风,说明是由四周向中心辐散,是反气旋系统,而且是西南风,可知其偏向方向是向左,所以是南半球,故选D

     

    23.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下列四种局部环流形式图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热力环流,需要抓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A图近地面热空气应该是垂直上升而不是下沉,冷空气是垂直下沉而不是上升,A符合题意。

     

    24.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①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

    A. 下沉,热干

    B. 上升,热湿

    C. 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 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大气环流,需要抓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①是赤道低压带,此处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故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5.下面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并不能产生运动

    B. 实际上空气不可能沿着等压线运动

    C.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D. 摩擦力可以改变风的速度,不能直接改变风的方向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大气运动,需要抓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产生水平运动;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空气可能沿着等压线运动;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能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C正确;摩擦力既可以改变风向,也可以减小风的速度。

     

    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中气压带甲成因是(  )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空气运动

    C. 空气受热上升 D. 空气受冷下沉

    27. 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共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 高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

    C. 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都是地球上的多雨地带

    D. 由极地高气压吹出来的风是偏北风

    【答案】26. B    27. 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大气环流,需要抓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26题详解】

    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成因是空气运动而形成的,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7题详解】

    地球上共有7个低气压带,6个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都是地球上的多雨地带,C正确;南半球极地高压吹出来的风是偏南风。

    【点睛】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而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

     

    28.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下图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 ①③②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④①③ D. ①④③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详解】修建水库一方面可导致土壤水增多(Ⅰ),给植物生长提供更多的水分,从而使植被覆盖率增加(Ⅱ),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Ⅳ),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Ⅲ),水库周围降水增多。故Ⅰ、Ⅱ、Ⅲ、Ⅳ对应的是①④②③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较低,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因果逻辑关系理清思路,不能因果顺序颠倒,而后再将选项带入图示进行验证,确保无误。

     

    “水足迹”是用来提示水资源宝贵性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下表为部分国家水足迹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9. 根据表中材料可知,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是

    A. 印度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

    30. 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有效措施有

    ①植树造林,保护湿地②进口水密集型产品③培育耐旱农作物,发展滴灌技术④海水淡化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9. B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表中材料可知,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外部水足迹所占的比例最大,表中国家外部水足迹比例最大的是英国,B对。印度、美国、法国的外部水足迹比例较小,不是最匮乏国家,A、C、D错。

    【30题详解】

    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有效措施有进口水密集型产品,增加外部水足迹,②对。植树造林,保护湿地是涵养水源,不能减少内部水足迹,①错。培育耐旱农作物,发展滴灌技术,有利于减少消费,③对。海水淡化是增加生产量,不能减少消费,④错。A对,B、C、D错。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圭亚那是南美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国土面积21.5万平方千米,人口78.7万,森林覆盖率高达86.4%。

    材料二  圭亚那位置图(左图);圭亚那木结构高脚屋图及首都乔治敦气候资料(右图)。

    (1)利用大气环流有关知识,分析圭亚那北部沿海地区一年中出现两个雨季(5~8月、11月至次年1月)的原因。

    (2)分析圭亚那传统民居多为木结构高脚屋的自然原因。

    【答案】(1)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此时北部沿海地区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形成雨季; 11月至次年1月气压带和风带南移,此时北部沿海地区受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以及地形时气流抬升的影响,形成丰富的降水。

    (2)①森林资源丰富,建房的原料(木材)充足;气候湿热,木质结构的房屋利于通风散热;③高脚有利于防洪涝、防虫蛇。

    【解析】

    (1)该地位于南半球,圭亚那北部沿海地区纬度低,降水与赤道低气压控制与信风及地形有关;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此时北部沿海地区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形成雨季;11月至次年1月气压带和风带南移,此时北部沿海地区受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以及地形时气流抬升的影响,形成丰富的降水,所以圭亚那北部沿海地区一年中出现两个雨季。

    (2)图示当地的传统民居是木楼、大门窗的高脚屋,这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建房的原料(木材)充足,可就地取材该地位于热带,气候湿热,木质结构的房屋利于通风散热;高脚有利于防洪涝、防虫蛇


    本题考查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分析圭亚那北部沿海地区一年中出现两个雨季(5~8月、11月至次年1月)的原因,要结合当地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及地形因素;该地位于南半球,圭亚那北部沿海地区纬度低,降水与赤道低气压控制与海洋水汽有关。当地的传统民居是木楼、大门窗的高脚屋,这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就地取材、防湿热、防虫等。

     

    3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极锋是________风带和________风带气流交汇而成的。

    (2)此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 (季节)。此时,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________气压切断,只保留在________上;而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

    (3)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北半球低纬环流近地面的风向将变为________。

    【答案】    (1). 西    (2). 极地东    (3). 冬季    (4). 亚洲高    (5). 海洋    (6).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7). 西北风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大气环流,需要抓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1)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由于两个风带的性质不同,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会爬到锋面的上面,形成极锋。(2)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与其方向和周期相一致,即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中的气压带南移,所以是北半球的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分布实际切断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1月(冬季)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北太平洋中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中的冰岛低压)。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其气压带基本保持带状分布,而北半球陆地比南半球多,且海陆间隔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所以气压带很少保持带状。(3)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左偏。0-30°之间近地面的风带是信风带,北半球风向是东北风,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风向就左偏,则东北风变成西北风。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解析】

    【分析】

    该题以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为背景,暗含热点国家生态文明的考查,属于生态环境问题。整体考查自然地理,如第(1)问实际上考查影响湿地形成的条件,第(2)问考查了流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有点难度,第(3)问考查了影响盐度的因素。

    【详解】(1)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2)据材料中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来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变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且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据材料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因此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点睛】沼泽的形成可以用“上天无路,下地无门,来的多,去得少”来概括,“上天无路”指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下地无门”指土壤粘重或冻土的存在,难以下渗;“来的多”指降水多或江河来水量大;“去得少”指地势低平(洼),排水不畅。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