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2017级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高三地理试卷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 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A. ①为地壳 B. ②为岩石圈 C. ③为软流层 D. ④为下地幔2.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②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1. C 2. A【解析】【1题详解】据图中数据和分布可知,①为大气圈中的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故选C。【2题详解】石油为液体,横波不能穿过,纵波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能穿过,所以有石油的话横波消失,纵波波速下降。故选A。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莫霍界面等深度线分布。完成下列各题。3. 图中M的数值应是A. 40 B. 42 C. 44 D. 464. 若沿北纬30°绘制地壳剖面图,则厚度最大处的地形类型最有可能是A. 四川盆地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马里亚纳海沟 D. 青藏高原【答案】3. C 4. D【解析】考查等值线分布特征,地壳厚度分布特点。【3题详解】根据图中等值线分布特征,M处等值线闭合,等值线闭合处内部的大小判读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所以M处内部地壳厚度小于44或大于46,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区是四川盆地,莫霍界面等深度线比周围地区薄,M处内部地壳厚度应为小于44,则M处地壳厚度应为44,故选C。【4题详解】地壳厚度的一般规律是海洋地壳厚度较薄,陆地地壳厚度较厚。根据图中显示东侧是海洋,地壳厚度较薄。所以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大致是由东向西逐渐增厚。则厚度最大处的地形类型最有可能是地势最高处青藏高原。故选D。 下图为某校地理活动小组绘制的某地岩层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5. 图中X代表的岩石可能是( )A. 大理岩 B. 砂岩C. 花岗岩 D. 板岩6. 下列成岩过程中,与图示岩石的形成无关的是( )A. 岩浆侵入 B. 固结成岩C. 变质作用 D. 岩浆喷出【答案】5. A 6. D【解析】【5题详解】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受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的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题中X位于岩浆与石灰岩之间,说明 X是沉积岩类岩石石灰岩受到岩浆的高温高压,变质形成的变质岩,排除B沉积岩,C岩浆岩,D虽然是变质岩,但是应该是页岩变质形成,因此答案只能选择A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6题详解】由于图中岩层完整,没有裂隙,不存在岩浆沿裂隙上升喷出地表的过程。图中岩石的形成过程是,岩浆入侵,使围岩石灰岩受到高温高压,发生变质作用,固结成岩,形成变质岩。【点睛】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受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的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大金石是缅甸一处著名的佛教朝拜圣地。它是一块耸立在悬崖边的花岗岩巨石,石头表面贴有金箔,石上建有一座7.3米的佛塔(图I)。图II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字母表示各类岩石,数字序号表示各种地质作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大金石所属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 A和① B. B和②C. C和④ D. D和⑤8. 有关图2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属于外力作用的环节只有③B. 可能寻找到化石的是D类岩石C. 可能埋藏有石油的是C类岩石D. 石灰岩经过④作用形成大理岩【答案】7. A 8.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和主要的岩石,学生要掌握主要的岩石和岩石的类型,熟悉主要的岩石和地壳的物质循环图的判读。【7题详解】大金石花岗岩所属岩石类型为侵入型岩浆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图II中沉积物通过固结成岩作用④转化为沉积岩C,沉积岩C通过变质作用⑤转化为变质岩D,变质岩D通过重熔再生作用转化为岩浆,①岩浆侵入形成侵入岩A,通过②岩浆喷出形成喷出岩B,选择A。【8题详解】属于外力作用的环节有③④,A错;可能寻找到化石的是C类岩石,B错;可能埋藏有石油的是沉积岩C类岩石,C对; 石灰岩经过⑤作用形成大理岩,D错。 夏威夷岛是北太平洋夏威夷群岛中最大的火山岛,是世界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阳光沙滩、活火山是其著名的旅游景点。下图为夏威夷岛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 一年中,夏威夷岛阳光最多的位置是其A. 东南部 B. 西北部C. 东北部 D. 西南部10. 造成该地区阳光多余其他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大气环流 B. 海陆化置C. 地形 D. 洋流11. 夏威夷岛位于A.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B.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C.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D. 太平洋板块内部【答案】9. D 10. C 11. D【解析】本题考查夏威夷岛。【9题详解】该地受东北信风影响较大,西南部为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阳光最多,故选D。【10题详解】西南部阳光多于其它地区的原因是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故选C。【11题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威夷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故选D。 菲律宾地处太平洋“火山带”上,其境内有 22 座活火山。 2017 年 12 月底,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东南部的马荣火山(下图)开始喷发并持续近一个月,喷出大量炙热的岩浆及火山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 菲律宾多火山的原因是A. 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C. 陆壳俯冲洋壳之下 D. 三大板块挤压碰撞13. 此次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A. 岩石圈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壳14. 火山喷发期间,其火山灰有可能降落在火山的A. 西北方 B. 西南方 C. 东北方 D. 东南方【答案】12. B 13. B 14. B【解析】【12题详解】菲律宾多火山的原因是位于板块消亡边界,B对,A错;洋壳俯冲陆壳之下,C错;菲律宾马荣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该国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D错。故选B。【13题详解】此次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选B。【14题详解】当地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刮西南风,冬季刮东北风。此时是冬季,该地主要受东北季风影响,火山灰将飘向西南方,故选B。 下图为某外力作用对岩石的影响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 图中所示外力作用是A. 风蚀作用 B. 水蚀作用 C. 溶蚀作用 D. 风化作用16. 能正确反映此外力作用过程的是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C. 乙→丙→甲→丁 D. 丙→甲→丁→乙17. 下列地区中,该外力作用表现最明显的是A. 非洲刚果盆地 B. 我国西北地区C. 我国黄土高原 D. 我国南方地区【答案】15. D 16. C 17. 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5题详解】图中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崩解破碎,并在原地形成松散的堆积物,是风化作用,故D对。风蚀指地表松散物质被风吹扬或搬运的过程,以及地表受到风吹起颗粒的磨蚀作用。但该岩石并没有被搬运走,故A错;该图看不到水蚀作用和溶蚀作用,可排除BC。【16题详解】根据图中岩石变化可知,该过程应该是风化作用,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岩石变化是由整体坚硬岩石变为松散堆积物,故选项C正确。【17题详解】仔细读图可知,该地区风化作用主要是由于温度在日间升高(乙图),在晚间(丙图)则急剧下降;岩石在日间受热膨胀,在晚间冷却收缩,使得岩石破碎成为松散堆积物,该类型风化主要存在于:类似沙漠等降水稀少的有很大的每日温差大的地方。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其余三地降水较多,故选项B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8. 甲图中反映出该国海岸非常曲折,有众多的岛屿和深入内陆的狭长海湾。形成这种海岸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A. 流水侵蚀 B. 板块挤压 C. 冰川侵蚀 D. 地壳下陷19. 甲图所示地区河流的特征是A. 以雨水补给为主 B. 有较长的结冰期C. 有比较大的含沙量 D. 有河口三角洲平原【答案】18. C 19. 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欧沿岸海岸线形成的原因、河流的水文特征,意在考查学生对于区域环境的掌握及环境对河流的影响,总体难度一般。【18题详解】甲图中海岸非常曲折,有众多的岛屿和深入内陆的狭长海湾。形成这种海岸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受古代冰川作用的影响,由于冰川的侵蚀,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形成许多悬崖峭壁、幽深曲折的峡湾。故选C。【19题详解】北欧地区主要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河流的补给主要通过大气降水来进行补给,最低气温在零度以上没有结冰期,植被覆盖率高,该地河流含沙量较小,河流入海口处不易形成巨大河口三角洲。故选A。【点睛】河流水文特征分析: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0.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1. 影响地面得到太阳辐射多少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植被多少 B. 大气厚度C. 太阳高度 D. 地表起伏【答案】20. D 21. C【解析】【20题详解】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大气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故D正确。【21题详解】太阳高度是影响地面得到太阳辐射多少的最主要因素,植被多少、大气厚度和地表起伏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少影响小。故C正确。【点睛】第一小题属于理解性题目,难度一般。第二小题解答的关键是注意题干要求---“最主要因素”。 下图示意华北某区域裸地和秸秆覆盖情况下土壤的冻结过程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2. 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冻结厚度较薄的原因主要是秸秆A.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B. 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C. 使地面反射率变小D. 使土壤与大气的热交换减弱23. 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融化时间较迟的原因主要是土壤A. 冻结时间较迟 B. 获得光照较少C. 水分蒸发较弱 D. 上空气温较低【答案】22. D 23. B【解析】秸秆覆盖地土壤冻结厚度较薄的原因主要是秸秆使土壤与大气的热交换减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少。秸秆覆盖地土壤融化时间较迟的原因主要是土壤因秸秆遮挡阳光,获得光照较少。【22题详解】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冻结厚度较薄的原因主要是秸秆使土壤与大气的热交换减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少,D对。秸秆不能改变大气逆辐射,A错。秸秆遮挡阳光,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B错。使地面反射率变小,但不是土壤温度较高的原因,C错。【23题详解】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融化时间较迟的原因主要是土壤因秸秆遮挡阳光,获得光照较少,B对。与冻结时间较迟无关,A错。水分蒸发较弱是土壤温度低的结果,C错。空气流通,同一地区上空气温差异不明显,不是主要原因,D错。 山谷风是山坡和山谷之间冷热不均形成的一种热力环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 图中近地面风为( )A. 从山坡吹向谷底的风B. 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C. 从郊区吹向市区的风D. 从谷底吹向山坡的风25. 图示地区此时( )A. 谷地气压较低 B. 谷地气温较低C. 山坡气压较高 D. 山坡气温较低【答案】24. D 25. B【解析】试题考查山谷风【24题详解】根据图示等压面,谷地等压面向上弯曲,为高压,则吹谷风,D正确,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为海陆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B错误;从郊区吹向市区的风为城市风,是由于热岛效应形成的,C错;从山坡吹向谷底的风发生在夜晚,A错。【25题详解】此时谷底等压面向高空弯曲,气压值较高,A错误;此时处于白天,谷地气温较低,山坡气温较高,B正确;此时,山坡气温高,气流上升,气压较低。C错误;此时为白天,上坡升温快,气温较高,D错误。 下图为某城市夏季午后气温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 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废热B. 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保温作用强C. 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D. 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27. 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进行搬迁,下列做法较合理的是( )A. 钢铁厂搬迁至居民区公园之间B. 钢铁厂搬迁至公园与城郊居民区之间C. 钢铁厂搬迁至城郊居民区与农田之间D. 钢铁厂搬迁至农田以外【答案】26. A 27. C【解析】试题考查热力环流【26题详解】从图中看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原因是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废热,A正确;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有一定保温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城市建筑密集,对太阳辐射反射率大,应使城市气温降低,C错误;城市由于气流上升,加上尘埃多,上空云量多,D错误。【27题详解】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钢铁厂搬迁到城市热力环流之外,城郊居民区与农田之间处于热力影响范围之外,污染物不会对市区造成污染,C正确;农田之外不受城市热力环流影响,但距离较远,费用较大。且不利于工人上下班,故选C。 下图为南半球某平原3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N两处对应近地面气温状况是M处>N处B. M、N两处对应近地面气压状况是M处<N处C. 对应近地面天气状况:M处为阴雨,N处为晴朗D. 近地面M、N两处对应可能有城市分布的是N处29. 近地面P地的风向可能是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答案】28. D 29. C【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涉及到等压面的判读以及近地面风向的判断,需要结合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答题。【28题详解】由图可知,M为低压中心,N为高压中心,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所以M对于近地面为高压,气温较低,N对于近地面为低压,气温较高,M、N两处对应近地面气温状况是N处>M处,AB错误;M处为高压晴朗,N处为低压阴雨,C错误;近地面M、N两处对应可能有城市分布的是N处,城市气温高于郊区,D对。【29题详解】近地面与高空的高低气压中心相反,所以M对应的近地面是高压中心,N对应的近地面是低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由M指向N,在此基础上,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下面三幅图为2015年8月6日至8日的某区域海平面天气形势图。完成下列各题。30. 丙图中M数值可能是A. 1004;1008 B. 1012;1016 C. 1004;1016 D. 1008;102031. 8月6日至8日,上海的风向A. 由东北风转为偏东风 B. 由西北风转为偏西风C. 由东北风转西北风 D. 由东南风转为西北风【答案】30. B 31. A【解析】【3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天气形势图(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判读。首先读出两条等压线相差4百帕,图中1012等压线以北气压逐渐升高,则另一等压线应为1016,M为两线间闭合等压线,根据“高高、低低”原理,即与1012相同或者与1016相同。可以排除ACD,故B正确。【3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根据等压线图画近地面风向。先画出甲乙丙三图中上海所在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最近的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偏一个角度。故台风过境前吹东北风,6~8号逐渐由东北风转为偏东风。故A正确。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题。图甲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2. 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A. 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B. 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C. 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 D. 北印度洋自东向西的船只顺风顺水33. 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B. 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C. 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D. 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夏季多雨【答案】32. A 33. B【解析】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不同区域气候特征差异。【32题详解】读图,根据右图风带风向判断,甲气压带是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气压带北移,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的巴西高原是干季,草木枯黄,A对。我国东北地区昼长夜短 ,B错。密西西比河进入丰水季节,C错。北印度洋驶向亚丁湾的船只逆风逆水,D错。故选A。【33题详解】图示甲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乙是西风带,丙是副极地低气压带,丁是东北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不受甲气压带控制,A错。受乙风带即西风带的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B对。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温和多雨,C错。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少雨,D错。故选B。 下图为三圈环流中的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4. 若图中气流由于热力因素,气温低冷却下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 B. 甲、乙同属一个风带C. 甲、乙中可能有一个为信风带 D. 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35. 若甲风带控制地区盛行西北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冬季可能受到甲风带影响 B. 受乙风带控制的地区一定温和多雨C. 我国夏季会受到乙风带控制 D. 受丙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答案】34. B 35. D【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分析答题。【34题详解】请根据图中气流方向,丙是高气压带,再结合题干中提到“若图中气流由于热力因素,气温低冷却下沉”,可能是极地高压带,所以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极地东风带),B对。甲、乙风带的风向可能相同,A错。甲、乙中不可能有一个为信风带,C错;丙气压带夏季可能向高纬度移动,D错。【35题详解】若甲风带控制地区盛行西北风,则甲为南半球的西风带,乙风带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我国是北半球国家,不可能受甲或乙风带影响,A、C错。乙风带为东南信风带,受乙风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少雨天气,B错;丙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丙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选D。【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的三圈环流中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是高空大气被迫下沉形成的,称之为动力原因;极地高气压带是高空大气冷却下沉形成的,称之为热力原因,需要注意两者的区别。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6. 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对比A. 甲地冬季风力大于乙地B. 甲地夏季风力小于乙地C. 甲乙两地夏季风力相等D. 甲地夏季风力大于乙地37. 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已知乙地冬雨率高于甲地,主要是因为其A. 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B.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时间长C. 受暖流时间长D. 位于山地迎风坡【答案】36. B 37. B【解析】试题分析:【36题详解】甲乙都属于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甲地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乙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风力强,甲地的冬季风力较弱,A错。甲地纬度较高,乙地纬度低,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时间较短,可以受到西风带影响,乙地夏季受副高压控制时间长,夏季甲地风力比乙地大。B对 。C、D错。【37题详解】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乙地冬雨率高于甲地,主要是因为乙地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时间长,夏季降水少,年降水总量小,主要集中在冬季,B对。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冬雨率较低,A错。乙地沿岸是寒流影响,C错。位于山地迎风坡,不是冬雨率较高的主要原因,D错。【考点定位】不同区域风力的差异及原因,两地冬雨率差异的原因。【名师点睛】根据等值线图,要能够判读出迎风坡与背风坡。迎风坡一侧风力强,背风坡较弱。熟悉冬雨率的概念,结合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比较控制时间的长短,判断冬雨率的大小。 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决定。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8. 图示区域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方位于A. 西南部 B. 东南部 C. 东北部 D. 西北部39. 3月到5月为南亚地区的热季,该季节南亚地区气温高的原因有①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较大 ②西南季风到达,带来的热量较多③受东北季风控制,晴天多云量少 ④北方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40. 斯利那加每年3月份降水量最大。该月影响斯利那加的近地面大气环流状况为A. 东北信风 B. 东北季风 C. 西南季风 D. 盛行西风【答案】38. B 39. C 40. D【解析】【38题详解】读图西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7月1日左右,退却时间在9月1日到9月15日之间;西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0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日到10月15日之间;东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东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5月20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比较可得受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区为东南部,所以该题选B。【39题详解】3月到5月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北半球白昼变长,太阳高度角变大,吸收热量增多,气温较高,故①正确;3月-5月西南季风还未到达(西南季风影响南亚的时间为6-9月),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晴天多,降水较少,故②错,③对;南亚北部为喜马拉雅山,阻挡了北部南下的冷气团,气温高,故④对,所以该题选C。【40题详解】读图斯利那加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东北风的背风坡,故AB错误;夏季风到达的时间为7月份前后,3月份夏季风尚未到达,故C错误;该地海拔较高,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故该题选D。 二、综合题。(2小题,共40分)41.读(左)“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和 (右)“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为 ,并在图中画出一条高空的等压面表示其气压分布状况。(2)假如左图为近地面和高空形成的热力环流图,请用箭头把环流画出来。(3)若左图所示环流发生在海陆之间,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此时为白天还是夜晚 。(4)右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 。(5)右图示地区位于 半球,说明判断依据 。 (6)右图中②③④三处中,风力最大的是 ,理由是 。【答案】(1)甲>乙>丙>丁(2) (3)夜晚 (4)P (5)北 水平气流向右偏转 (6)③ ③处等压线最密集,气压差最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解析】【分析】试题考查热力环流【详解】(1)等压面向高空凸,为高压,等压面向低处凹为低压,甲>乙;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丙>丁;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甲>乙>丙>丁。(2)等压面向高空凸,为高压,等压面向低处凹为低压,甲>乙,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由甲流向乙;乙为低压,气流上升,甲为高压,气流下沉;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丙>丁,气流由丙流向丁。(3)甲处等压面向高空凸,为高压,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4)从图中看M、O两地风由四周吹向中心,为低压中心;P为高压中心。(5)从图中看,风向向右偏,为北半球。(6)图中③处等压线最密集,气压差最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 4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湿热的马拉开波湖(下图)。盆地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1)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说明马拉开波湖区“热”的原因。(2)从气压带和风带角度说明马拉开波湖区冬、夏半年降水都较多的原因。(3)简述马拉开波湖周边地区土壤较贫瘠的原因。【答案】(1)纬度低,气温高;盆地地形封闭,风力较小,内部热量不易散发;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上升气流影响,降水充沛;冬半年,在东北信风控制下,来自海洋和湖泊的丰沛水汽,受周围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3)马拉开波湖周边高温多雨,水热充足,植被茂盛;植物根系发达,吸收强,养分主要储存在植物体内;生物循环旺盛,微生物分解作用强;雨水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解析】【分析】题目通过委内瑞拉马拉开波盆地的地形、位置、气候等信息,考查区域环境特征的原因分析能力。【详解】(1)马拉开波湖区“热”即温度高,热量丰富。从地理位置分析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纬度位置:纬度低,地处热带,太阳辐射强,温度高。海陆位置:临近海洋,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地形:盆地地形封闭,风力较小,内部热量不易散发。(2)从气压带和风带角度说明原因时,首先要根据其纬度位置分析该地不同季节的气压带、风带。该地位于北纬80到120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半年,受北移的赤道低气压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充沛;冬半年,受南移的东北信风控制,来自海洋和湖泊的丰沛水汽,受周围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3)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是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厚度等。分析该地土壤较贫瘠的原因,可以从植被、温度、外力作用等方面分析。马拉开波湖周边高温多雨,水热充足,植被茂盛;植物根系发达,吸收强;温度高,生物循环旺盛,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多暴雨,雨水淋溶作用强,土壤冲刷强烈,土壤贫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