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物理试题
展开
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如图所示,电灯悬挂于两墙之间,OA水平,更换绳OA,使连接点A逐渐向上移,但保持O点位置不变,则A点向上移时,绳OA的拉力: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以O点位研究对象,处于平衡装态,根据受力平衡,有:
由图可知,绳子OB上的拉力逐渐减小,OA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A.逐渐增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逐渐减小,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先增大后减小,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先减小后增大,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
2.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轮胎跟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刹车线长是14m,则可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约是
A. 7m/s
B. 10m/s
C. 14m/s
D. 20m/s
【答案】C
【解析】
【详解】汽车刹车时滑动摩擦力作用使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洗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
因为汽车做减速运动,取初速度为正方向,则加速度为负值即:
a=-7m/s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有:
v2−v02=2ax
得
A.7m/s,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10m/s,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14m/s,与结论相符,选项C正确;
D.20m/s,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3.A、B两个物体在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t=0时刻,B在A的前面,两物体相距7 m,B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则A物体追上B物体所用时间是( )
A. 5 s B. 6.25 s C. 7 s D. 8 s
【答案】D
【解析】
B减速到零所需的时间为.在这5s内,A的位移为,B的位移为,此时两车相距为:,所以A追上B所需的时间为,D正确.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在框架上,下端固定一个质量m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A. g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瞬间,弹簧对框架向上的作用力等于框架重力,则小球受到向下的合力等于mg+Mg,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Mg=ma
解得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A.g,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
5.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之后发射“神州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假设“天宫二号”与“神州十一号”都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了实现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对接,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飞船加速追上空间实验室实现对接
B. 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空间实验室减速等待飞船实现对接
C. 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加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D. 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减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同一轨道上运行加速做离心运动,减速做向心运动均不可实现对接.则AB错误;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则其做离心运动可使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则C正确;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则其做向心运动,不可能与空间实验室相接触.则D错误.故选C.
考点:人造地球卫星
【名师点睛】此题是关于人造卫星的变轨问题,明确正常运行的卫星加速做离心运动会达到高轨道,若减速则会做向心运动达到低轨道.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6.光滑水平面上静置一质量为M的木块,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1射入木块,以v2速度穿出,对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子弹对木块做的功等于
B. 子弹对木块做的功等于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
C. 子弹对木块做的功等于木块获得的动能与子弹跟木块摩擦生热的内能之和
D. 子弹损失的动能等于木块获得的动能跟子弹与木块摩擦生热的内能之和
【答案】D
【解析】
【详解】AB.由动能定理,对子弹:木块对子弹做功为
则子弹克服阻力做功为
子弹对木块的力与木块对子弹的力大小相等,但由于子弹的位移大于木块的位移,则子弹对木块做的功小于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则有子弹对木块做的功小于.故AB均错误.
CD.子弹射穿木块的过程中,子弹损失的动能转化为木块的动能和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的内能,由能量守恒定律得知,子弹损失的动能等于木块获得的动能跟子弹与木块摩擦转化的内能和.故C错误,D正确.
7.质量为0.2 kg的球竖直向下以6 m/s 的速度落至水平地面,再以4 m/s的速度反向弹回.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在小球与地面接触的时间内,关于球动量变化量Δp和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Δp=2 kg·m/s;W=-2 J
B. Δp=-2 kg·m/s;W=2 J
C. Δp=0.4 kg·m/s;W=-2 J
D. Δp=-0.4 kg·m/s;W=2 J
【答案】A
【解析】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小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为:△p=mv2-mv1=0.2×4-0.2×(-6)=2kg•m/s,方向竖直向上.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功:W=mv22-mv12=×0.2×42-×0.2×62=-2J;故选A.
点睛:此题中动量是矢量,要规定正方向,用带正负呈的数值表示动量.动量变化量也是矢量,同样要注意方向.应用动能定理可以求出合外力做的功.
8.图是自行车传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Ⅰ是半径为r1的大齿轮,Ⅱ是半径为r2的小齿轮,Ⅲ是半径为r3的后轮,假设脚踏板的转速为n r/s,则自行车前进的速度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转速为单位时间内转过圈数,因为转动一圈,对圆心转的角度为2π,所以ω=2πnrad/s,因为要测量自行车前进的速度,即车轮III边缘上的线速度的大小,根据题意知:轮I和轮II边缘上的线速度的大小相等,据v=Rω可知:r1ω1=R2ω2,已知ω1=2πn,则轮II的角速度ω2=ω1.因为轮II和轮III共轴,所以转动的ω相等即ω3=ω2,根据v=Rω可知,v=r3ω3=,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嫦娥二号”绕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嫦娥二号”新开辟了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再进入距月面约h=1×105 m的圆形工作轨道,开始进行科学探测活动.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月,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题目条件可知月球的平均密度为
B. “嫦娥二号”在工作轨道上绕月球运行的周期为
C. “嫦娥二号”在工作轨道上的绕行速度大小为
D. “嫦娥二号”在工作轨道上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
【答案】AD
【解析】
在月球表面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有=mg月可得月球质量,据密度公式可得月球密度,故A正确;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有可得周期,故B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可得嫦娥二号绕行速度为,故C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G=ma可得嫦娥二号在工作轨道上的向心加速度,故D正确.故选A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星球表面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入手,掌握公式及公式变换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0.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2M、半径为R(R足够大)的圆弧曲面C,质量为M的小球B置于其底端,另一个小球A质量为,小球A以v0=6 m/s 的速度向B运动,并与B发生弹性碰撞,不计一切摩擦,小球均视为质点,则( )
A. B的最大速率为4 m/s
B. B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率为m/s
C. B能与A再次发生碰撞
D. B不能与A再次发生碰撞
【答案】AD
【解析】
【详解】A.A与B发生弹性碰撞,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
vA=-2 m/s
vB=4 m/s
故B的最大速率为4 m/s,选项A正确;
B.B冲上C并运动到最高点时二者共速,设为v,则
MvB=(M+2M)v
得
v=m/s
选项B错误;
CD.从B冲上C然后又滑下的过程,设B、C分离时速度分别为vB′、vC′,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
MvB=MvB′+2MvC′
由机械能守恒有
·MvB2=·MvB′2+·2MvC′2
联立解得
vB′=-m/s
由于|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