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
展开
兰州一中2017-2018-2学期三月月考试题
高二化学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相对原子质量: H -1 C-12 O -16 N-14 S-32
第Ⅰ卷(共50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题每题1.5分,20-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化合物分子中一定既含σ键又含π键的是
A.CH4 B.C2H4 C.NH3 D.H2O2
2.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用字母表示)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和R在同一周期 B. 原子半径:W>R>X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X D. X、Z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
3.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NMR现象.试判断下列哪组原子均可产生NMR现象
A. 18O、31P B. 元素周期表中ⅢA族所有元素的原子
C. 19F、12C D. 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的所有原子
4.有关化学用语表达,下列正确的是
A.CS2的比例模型: B.Ca2+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D.氮原子最外层轨道表示式
5.当硅原子由1s22s22p63s23p21s22s22p63s13p3时,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 硅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能量
B. 硅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释放能量
C. 转化后位于p能级上的两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反
D. 转化后硅原子与磷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6.下表中某些共价键的键能,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共价键 | H-H | F-F | H-F | H-Cl | H-I |
E(kJ·mol−1) | 436 | 157 | 568 | 432 | 298 |
A. 432kJ·mol−1 > E(H-Br) > 298kJ·mol−1
B. H2(g)+F2(g)=2HF(g) △H=+25kJ·mol−1
C. 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
D. H2(g)→2H(g) △H=+436kJ·mol−1
7.已知H—H键的键能为436 kJ﹒mol-1,O=O键为497.3 kJ﹒mol-1,Cl—Cl键为242.7 kJ·mol-1,N≡N键为946 kJ·mol-1,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N—N键的键能为×946 kJ·mol-1=315.3 kJ·mol-1
B. 氮气分子中的共价键的键长比氢气分子中的短
C. 氧气分子中氧原子是以共价单键结合的
D. 氮气分子比氯气分子稳定
8.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CS2立体构型为V形 B. SF6中有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
C. ClO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D. SiF4和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9.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作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有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至右按原顺序改为18列,如碱金属为第一列,稀有气体为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B. 第8、9、10三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C. 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D. 从上到下第1列碱金属元素的单质熔点逐渐降低,第17列元素的单质熔点逐渐升高
10.下列有关元素及周期表说法错误的是
A. 金属元素约占80% B. 主族元素处于周期表的s区和p区
C. 基态原子最外层为4s1的元素有3种 D. Na、K、Rb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O32-中硫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 B.C2H2分子中含有3个σ键和2个π键
C.H2O分子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 D.BF3分子空间构型呈三角锥形
12.下列关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模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VSEPR模型可用来预测分子的立体构型
B. 分子中价电子对相互排斥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
C. 分子中键角越大,价电子对相互排斥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D. 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
13.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Kr]4d105s1的元素属于的区、周期和族为
A. p区、第五周期、ⅠB族 B. ds区、第五周期、ⅠB族
C. d区、第四周期、ⅠB族 D. ds区、第五周期、Ⅷ族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子云通常是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
B. 1s22s12p1表示原子的激发态
C. s-s σ键与s-p σ键的电子云形状相同
D. 电子仅在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才会产生原子光谱
15.下列是几种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电负性最大的原子是
A. 1s22s22p63s23p64s2 B. 1s22s22p63s23p3
C. 1s22s22p4 D. 1s22s22p63s23p2
16.第4能层所含原子轨道种类数、原子轨道数目和最多可容纳电子数分别为
A.3、9、18 B.4、12、24
C.5、16、32 D.4、16、32
17.下列常见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3的是
A. NH4+ B. CH4 C. SO2 D. CO2
18.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σ键、π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B. 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
C. 杂化前后的轨道数不变,但轨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D. 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分别为109°28′、120°、180°
19.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
B. 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
C. 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
D. 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
20.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第一电离能X可能大于Y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小于HmX
C.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弱于Y对应的酸性
D. X和Y形成化合物时,X显正价,Y显负价
21.下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
| X |
|
W | Y |
| R |
|
| Z |
|
A.W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C.X元素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
D.p轨道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Z元素
22.有五种元素X、Y、Z、Q、T。X元素为主族元素,X原子的M层上有两个未成对电子且无空轨道;Y原子的特征电子构型为3d64s2;Z原子的L电子层的p能级上有一个空轨道;Q原子的L电子层的P能级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T原子的M电子层上p轨道半充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元素Y和Q可形成化合物Y2Q3
B. X与T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前者的酸性比后者强
C. X和Q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D. ZQ2是极性键构成的直线形分子
23.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滴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若加入乙醇将析出深蓝色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B.在[Cu(NH3)4]2+离子中,Cu2+提供空轨道,NH3提供孤对电子
C.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正四面体形的配离子[Cu(NH3)4]2+
D.加入极性较小的溶剂乙醇后,将析出[Cu(H2O)4]SO4•H2O晶体
24.已知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离子W3+、X+、Y2-、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X>W B. 离子的还原性:Y2->Z-
C. 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 原子半径:X<W
25.0.75 mol RO中共有30 mol电子,则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 第2周期ⅤA族 B. 第2周期ⅥA族
C. 第3周期ⅣA族 D. 第3周期ⅦA族
2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含2种或3种元素,它们的分子中各含18个电子。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 某钠盐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性,只能与酸反应
B. 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一定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 丙中含有第二周期ⅣA族的元素,则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D. 丁和甲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同,则丁中一定含有-1价的元素
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sp3杂化轨道是由任意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
B. 乙炔分子中,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C. 凡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其分子构型都是平面三角形
D. 凡AB2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均采用sp杂化轨道成键
28.基态原子的第5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则该原子的第4电子层中的电子数肯定为
A.8个 B.18个 C.8个~18个 D.8个~32个
29.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和离子,其对应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两原子的核外全部都是s电子
B.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
C.原子核外M层上的s、p轨道都充满电子,而d轨道上没有电子的两种原子
D.两原子N层上都有1个s电子,一个原子有d电子,另一个原子无d电子
30.六氧化四磷的分子结构中只含有单键,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则该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的数目是
A.10 B.12 C.24 D.28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31.(10分)下表列出了前20号元素中的某些元素性质的一些数据:
元素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原子半径 (10-10m) | 1.02 | 2.27 | 0.74 | 1.43 | 0.77 | 1.10 | 0.99 | 1.86 | 0.75 | 1.17 |
最高 | +6 | +1 | — | +3 | +4 | +5 | +7 | +1 | +5 | +4 |
最低 | -2 | — | -2 | — | -4 | -3 | -1 | — | -3 | -4 |
(1)以上10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E的单质与I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浓溶液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___。
②B2C2与EC2反应:____________ ____。
(3)比元素B原子序数大10的元素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______。
(4)C和I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弱的是_____(填元素名称)。
32.(14分) 铜、铁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超细铜粉可用作导电材料、催化剂等,其制备方法如下:
①Cu2+的价电子排布图 ; NH4CuSO3中N、O、S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SO42-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SO32-离子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2)请写出向Cu(NH3)4SO4水溶液中通入SO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某学生向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生成蓝色沉淀,继续加入过量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最后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醇,析出[Cu(NH3)4]SO4·H2O晶体。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于水,是因为NH3分子和H2O分子之间形成3种不同的氢键
b.NH3分子和H2O分子,分子空间构型不同,氨气分子的键角小于水分子的键角
c.Cu(NH3)4SO4所含有的化学键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配位键
d.Cu(NH3)4SO4组成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氮元素
②请解释加入乙醇后析出晶体的原因 .
33.(14分)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X、Y、Z、T、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Y基态原子的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个,Z基态原子的价电子层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T与Z同主族,W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只有一个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Y、Z、T中单质熔点最高是 (填元素符号)
(2)比W原子序数少5的基态原子中单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
(3)T与Z形成的化合物中,中心原子杂化类型是
(4)X和上述其他元素中的一种形成的化合物中:分子呈三角锥形的是 (填化学式);分子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写一种)。
(5)这5种元素形成的一种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型的
配合物中,阴离子呈四面体结构,阳离子的结构如图所示。
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阳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
类型有 。
34.(12分)原子序数小于36的X、Y、Z、W四种元素,其中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Z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W的原子序数为28。回答下列问题:
⑴化合物ZX3与化合物YX4的VSPER构型相同,均为正四面体,其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角较大的是____(用分子式表示,下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与Z同主族且上下相邻的三种非金属元素与X可形成结构相似的三种物质,试推测三者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1mol Y2X2 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
⑷元素Y的一种氧化物与元素Z的一种氧化物互为等电子体,元素Z的这种氧化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
⑸
该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
高二月考化学参考答案
选择题1-20每题1.5分,21-30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B | C | B | A | A | B | D | A | C | D | B | C | B | B | C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D | B | A | D | B | C | C | B | B | C | D | B | C | D | B |
31.(10分,每空两分).
(1)O
(2) ①C+4HNO3(浓)=CO2↑+4NO2↑+3H2O
②2K2O2+2CO2=2K2CO3+O2
(3)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者[Ar]3d104S1
(4)氮
32.(14分每空两分)
(1)①
N>O>S
②正四面体形 sp3杂化
(2) 2Cu(NH3)42++3SO2+4H2O=2NH4CuSO3↓+6NH4++SO42-
(3)① c ②乙醇分子极性比水分子极性弱,加入乙醇降低溶剂的极性,从而减小溶质的溶解度
33(14每空2分)
(1)S (2)6 (3)sp2
(3)NH3 H2O2或N2H4
(5)[Cu(NH3)4]SO4 共价键、配位键或极性共价键、配位键
34.(12分)
(1) CH4 (1分) NH3分子中N原子有孤对电子,分子中N-H键受孤对电子的压缩使NH3键角减小(2分)
(2)NH3>PH3>AsH3 (1分)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化合物越稳定(2分)
NH3>AsH3>PH3 (1分) NH3可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最高;AsH3相对分子质量比PH3大,分子间作用力大,沸点比PH3高(2分)
(3)3NA (或答具体数值也行)(1分)
(4)N2O(1分)
(5)第四周期第Ⅷ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