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邹城二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
展开邹城二中高二化学月考试题
2018.10
1.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
B. 1 mol H2与0.5 mol 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
C.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D. 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
2.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代表燃烧热的是 ( )
A. CH4(g)+ 3/2O2 (g)= 2H2O(l)+ CO(g) △H1
B. S(s)+ 3/2O2 (g)= SO3(s) △H2
C. C6H12O6(s)+ 6O2(g)= 6CO2(g)+ 6H2O(l) △H3
D. 2CO(g)+ O2 (g) = 2CO2(g) △H4
3.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 3A+B = 2C (均为气体)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和B都是4mol, 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2mol/(L.s),则10s后容器中的B的物质的量是( )
A.1.6mol B.3.2mol C.3.6mol D.2.8mol
4.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5.2SO2(g)+O2(g)2SO3(g)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9mol/L,此时间内用O2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45mol/(L·s),则这段时间是( )
A.1 s B.0.44 s C.2 s D.1.33 s
6、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 (g)+O2 (g) 2SO3 (g) 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 图Ⅲ 表示的是温度对平衡的影响,且T甲小于T乙
C. 图Ⅲ 表示的是压强对平衡的影响,且P甲小于P乙
D. 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7.已知H2(g)+Cl2(g)=2HCl(g) △ H = ―184.6kJ·mol-1,
则反应HCl(g)= H2(g)+ Cl2(g)的△H为 ( )
A.+184.6kJ·mol-1 B.―92.3kJ·mol-1
C.―369.2kJ·mol-1 D. +92.3kJ·mol-1
8.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的是( )
A.Cu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
B.Cu能与浓硝酸反应,而不与浓盐酸反应
C.Cu与浓硫酸能反应,而不与稀硫酸反应
D.N2与 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
9. 已知:CH4(g)+2O2(g)=CO2(g)+2H2O(1) △H =―Q1 kJ/mol
2H2(g)+O2(g)=2H2O(g) △H =―Q2 kJ/mol
2H2(g)+O2(g)=2H2O(1) △H =―Q3kJ/mol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多少kJ ( )
A. 0.4Q1+0.05Q3 B. 0.4Q1+0.05Q2 C. 0.4Q1+0.1Q3 D. 0.4Q1+0.1Q2
10.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C(s)+1/2O2(g)=CO(g) △H =―393.5 kJ/mol
B.2H2(g)+O2(g)=2H2O(l) △H = + 571.6 kJ/mol
C.CH4(g)+2O2(g)=CO2(g)+2H2O(g) △H = ―890.3 kJ/mol
D.C6H12O6(s) +6O2(g)=6CO2(g)+6H2O(l) △H = ―2800 kJ/mol
11. 反应过程中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C%将增大
B. 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方程式中
D. 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2.在36 g 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体积,CO2占体积,且
C(s) + O2(g) = CO(g) △H =-110.5 kJ/mol
CO(g) + O2(g) = CO2(g) △H =-283 kJ/mol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 )
A.172.5 kJ B. 1149 kJ C.283kJ D. 517.5 kJ
13.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为完全吸收生成的CO2,并使之生成正盐Na2CO3,消耗掉0.8mol/L NaOH溶液500mL,则燃烧1mol酒精放出的热量是 ( )
A. 0.2Q B. 0.1Q C. 5Q D. 10Q
14.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单斜,s)+O2(g)===SO2(g) ΔH1=-297.16 kJ·mol-1
②S(正交,s)+O2(g)===SO2(g) ΔH2=-296.83 kJ·mol-1
③S(单斜,s)===S(正交,s) Δ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ΔH3=+0.33 kJ·mol-1
B. 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S(单斜,s)===S(正交,s) ΔH3<0, 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D. S(单斜,s)===S(正交,s) ΔH3>0, 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15.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分子分子结构如图,已知断裂1mol N-N 吸收167kJ热量,生成键放出942kJ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则由N2气体生成1mol气态N4的 为
A. B. C. D.
16.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 + YW + Z,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υ)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X、Y、W、Z四种物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W、Z均为气体,X、Y中只有一种为气体
B.X、Y均为气体,W、Z中只有一种为气体
C.X、Y或W、Z中均只有一种为气体
D.X、Y均为气体,W、Z均为液体或固体
17.化学反应速率是通过实验测定的,下列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中,测量依据不可行的是( )
选项 | 化学反应 | 测量依据(单位时间内) |
A | CO(g) +H2O(g) =CO2(g) +H2(g) | 压强变化 |
B | Zn + H2SO4 =ZnSO4 +H2 | H2体积 |
C | 2NO2N2O4 | 颜色深浅 |
D | Ca( 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 沉淀质量 |
18.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A.SO2氧化SO3,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2SO2(g)+O2(g)2SO3(g)
B.500 ℃左右的温度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氮反应N2(g)+ 3H2 (g)2NH3(g) △H<0
C.H2、I2、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加深H2(g)+ I2(g)2HI(g)
D.实验室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Cl2+H2OH++Cl-+HClO
19.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t/℃ | 700 | 800 | 830 | 1000 | 1200 |
K | 1.67 | 1.11 | 1.00 | 0.60 | 0.38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g)+H2(g) CO(g)+H2O(g)
C.某温度下,如果平衡浓度符合关系式:=,则此时的温度为1000 ℃
D.如果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2和H2各1 mol,5 min后温度升高至830 ℃,测得CO为0.4 mol时,该反应为平衡状态
20.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碳的燃烧热
则x为
A. B. C. D.
21.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置入一定量的一氧化氮和足量碳发生化学反应:C(s) + 2NO(g) CO2(g) + N2(g),平衡时c (NO)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H>0
B.若该反应在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C.若状态B、C、D的压强分别为PB、PC 、PD ,则 PC=PD>PB
D. 在T2时,若 反 应 体 系 处于 状 态D ,则 此 时
22. 2NO2(g) 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全部
23.某温度下,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 和2 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s)+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40%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增加B,平衡向右移动,B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24.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N2O3,发生反应:
N2O3(g) N2O(g)+O2(g), N2O3(g)+O2(g) N2O5(g),
达到平衡时,测得 c(N2O5)为0.7 mol/L, c(O2)为0.5 mol/L,则( )
A.c(N2O3)=0.8 mol/L B.c(N2O3)=0.2 mol/L
C.c(N2O)=0.5 mol/L D.c(N2O)=1.2 mol/L
(二卷)
25.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26、一定条件下,向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N2 和 H2,发生反应:
N2(g) + 3H2(g) 2NH3(g) ΔH<0 达到平衡后,试回答下列问题:
(1) 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若降低温度,K 值将______(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达到平衡后,若其它条件不变,把容器体积缩小一半,平衡将_______(填“向逆反应方向”、“向正反应方向”或“不”)移动,平衡常数___ __(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若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NH3 ,平衡常数___ __(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2) 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有(___ ___)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混合气体总分子数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D.c(N2)与c(H2)的比值为1:3
E.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3)既加快反应速率又使平衡右移的方法是(___ ___)
A.降低温度 B.加入正催化剂 C.减小容器体积
(4) 在A、B 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各充入 1mol N2 和 3mol H2,A 容器保持恒温恒容达到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B 容器保持恒温恒压达到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为y,则 x y(“>”“<”或“=”)。
(5) 在容积为2.0 L且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60 mol N2(g)和1.60 mol H2(g),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分数(NH3的物质的量与反应体系中总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则该条件下N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 ____。
27.(8分)氢气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 氢气燃烧热值高。实验测得,在常温常压下, 1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热量。则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 氢气是合成氨的重要原料,合成氨反应的热化方程式如下:
N2(g)+3H2(g)2NH3(g);ΔH=-92.4 kJ/mol
① 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N2和H2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加入催化剂引起反应速率变化的时间段是 .(填,如0~t1等)。
② 生产中为提高反应速率和H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
A.向装置中充入过量N2 B.及时将合成的氨气从装置中分离出来。
C.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 D.升高温度
③ 温度为T ℃时,将2 a mol H2和a mol N2放入0.5 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则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
28.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3SiO2(s)+6C(s)+2N2(g)⇌Si3N4(s)+6CO(g)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若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H 0(1分)(填“>”、“<”或“=”);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已知CO生成速率为v(CO)=18mol•L﹣1•min﹣1,则N2消耗速率为v(N2)= ;
(3)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N2、CO的量),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图中t4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 ;图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CO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
邹城二中高二化学月考试题
答 案
1.C 2.C 3.B 4.A 5.A 6.C 7.D 8.B
9.A 10.D 11.B 12.C 13.D 14.C 15.A 16.B
17.A 18.D 19.C 20.A 21.D 22.A 23.B 24.D
25.(1)环形玻璃搅拌棒
(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偏小
(4)不相等 相等
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5)偏小
26 (1). c(NH3)2/c(N2)·c (H2)3 ; 增大; 向正反应方向; 不变; 不变
(2). BE (3). C (4). > (5). 66.7%
27. (1)H2(g)+1/2O2(g)=H2O(l); ΔH=-285.8kJ/mol(2分)
(2) ① t4~t5 (2分)
②A (2分) ③4/a2(2分)
28.(1); (2分)
(2)<;减小;(每空1分) 6mol/(L•min);(2分 )
(3)增大压强或者升温; t3﹣t4. (每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