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的重大课题,她突出了生态文明,重点是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A.推广“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开发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C.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D.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
2.符合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CO+H2O===CO2+H2 ΔH=+41 kJ·mol-1
B.CO(g)+H2O(g)===CO2(g)+H2(g) ΔH=-41 kJ·mol-1
C.CO2(g)+H2(g)===CO(g)+H2O(g) ΔH=+41 kJ·mol-1
D.CO2(g)+H2(g)===CO(g)+H2O(g) ΔH=-41 kJ·mol-1
3.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增加碳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2O(g)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
4.下列燃烧反应的反应热是燃烧热的是( )
A.H2(g)+O2(g)===H2O(g) ΔH1 B.C(s)+O2(g)===CO(g) ΔH2
C.S(s)+O2(g)===SO2(g) ΔH3 D.H2S(g)+O2(g)===S(s)+H2O(l) ΔH4
5.下列仪器在测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没有使用到的是 ( )
①大、小烧杯 ②容量瓶 ③量筒 ④环形玻璃搅拌棒
⑤试管 ⑥温度计 ⑦蒸发皿 ⑧托盘天平
A.①②⑥⑦ B.②⑤⑦⑧ C.②③⑦⑧ D.③④⑤⑦
6.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①C(s)+O2(g)===CO2(g) ΔH1 C(s)+O2(g)===CO(g) ΔH2
②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3 NaOH(aq)+HNO3(aq)===NaNO3(aq)+H2O(l) ΔH4
③H2(g)+O2(g)===H2O(l) ΔH5 2H2(g)+O2(g)===2H2O(l) ΔH6
④CaCO3(s)==CaO(s)+CO2(g) ΔH7 CaO(s)+H2O(l)===Ca(OH)2(s) ΔH8
A.①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7.对反应A+3B2C来说,下列反应速率中最快的是 ( )
A.v(A)=0.3 mol·L-1·min-1 B.v(B)=0.6 mol·L-1·min-1
C.v(C)=0.5 mol·L-1·min-1 D.v(A)=0.01 mol·L-1·s-1
8.当1 g氨气完全分解为氮气、氢气时,吸收2.72 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①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
②N2(g)+3H2(g)===2NH3(g) ΔH=-46.2 kJ/mol
③NH3(g)===N2(g)+H2(g) ΔH=+46.2 kJ/mol
④2NH3(g)===N2(g)+3H2(g) ΔH=-92.4 kJ/mol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全部
9.已知:N2(g)+O2(g)===2NO(g) ΔH1=+180.5 kJ·mol-1①
2C(s)+O2(g)===2CO(g) ΔH2=-221.0 kJ·mol-1②
C(s)+O2(g)===CO2(g) ΔH3=-393.5 kJ·mol-1③
则能表示汽车尾气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2NO(g)+2CO(g)===N2(g)+2CO2(g) ΔH=-746.5 kJ·mol-1
B.2NO(g)+2CO(g)===N2(g)+2CO2(g) ΔH=+746.5 kJ·mol-1
C.2NO(g)+2CO(g)===N2(g)+2CO2(g) ΔH=-1 493 kJ·mol-1
D.2NO(g)+2CO(g)===N2(g)+2CO2(g) ΔH=+1 493 kJ·mol-1
10. 已知298K时,合成氨反应 N2 (g ) + 3H2 ( g )2NH3 ( g ) △H = -92.0 kJ/mol,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 和3 mol H2 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
- 一定大于92.0 kJ B. 一定等于92.0 kJ
C. 一定小于92.0 kJ D. 不能确定
11.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ΔH=+1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kJ·mol-1,若将含0.5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 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D.在101kPa、25℃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ΔH=-285.8kJ·mol-1
12.已知Zn(s)+H2SO4(aq)===ZnSO4(aq)+H2(g) Δ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所以总能量不变
B.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
c.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13.已知在一定条件下,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CH4的燃烧热为890 kJ/mol,由1 mol CO和3 mol CH4组成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 )
A.2912 kJ B.2953 kJ C.3236 kJ D.3867 kJ
1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100 mL 2 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一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D.使用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1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17.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Z,同时生成2nmol Y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通过缩小反应容器体积而增大压强对下列反应的速率无影响的是 ( )
A.CO2(g)+Ca(OH)2CaCO3↓+H2O B.H2(g)+I2(g)2HI(g)
C.NaCl+AgNO3AgCl↓+NaNO3 D.N2(g)+3H2(g)2NH3(g)
20.下列四支试管中,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试管是 ( )
试管 | 温度 | 过氧化氢浓度 | 催化剂 |
A | 室温(25℃) | 12% | 有 |
B | 水浴加热(50℃) | 4% | 无 |
C | 水浴加热(50℃) | 12% | 有 |
D | 室温(25℃) | 4% | 无 |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1.(10 分)按要求写热化学方程式:
(1)已知稀溶液中,1 mol H2SO4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114.6 kJ热量,写出表示H2SO4与NaOH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________.
(2)实验测得25℃、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放出285.8 kJ的热量,写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3) 1 mol 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1 366.8 kJ热量: 。
(4)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用相同质量的锌和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 锌的状态 | 反应温度/℃ | 收集100 mL氢气所需时间/s |
Ⅰ | 薄片 | 15 | 200 |
Ⅱ | 薄片 | 25 | 90 |
Ⅲ | 粉末 | 25 | 10 |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对锌和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Ⅰ和Ⅱ表明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3)能表明固体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
(4)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盐酸的浓度对该反应的速率的影响: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燃料和能源是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内容,我们要关注矿物能源的合理利用,积极研究、开发新能源。
(1)新能源应该具有原材料易得、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多且不会污染环境的特点,在煤炭、石油、煤气、氢气中,前途广阔的能源是________。
(2)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是瓦斯爆炸所致。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为避免灾难的发生应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②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③提高通风能力 ④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去
(3)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同时减少燃烧时的环境污染,常将煤转化为水煤气,这是将煤转化为洁净燃料的方法之一,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它是由煤炭和水蒸气反应制得的,已知C(石墨)、CO、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石墨)+O2(g)===CO2(g) ΔH1=-393.5 kJ·mol-1
H2(g)+O2(g)===H2O(g) ΔH2=-241.8 kJ·mol-1
CO(g)+O2(g)===CO2(g) ΔH3=-283.0 kJ·mol-1
H2(g)+O2(l)===H2O(l) ΔH4=-285.8 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上述提供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36 g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热量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C(石墨)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烷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3H8(g)+5O2(g)===3CO2(g)+4H2O(g)
ΔH=-2 220.0 kJ·mol-1
相同物质的量的丙烷和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气态产物时,产生的热量之比为(不化简)__________________。
24.(10分)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A、B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反应中,A、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得: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4 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min时,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________(填“是”或“否”),8 min时,v(正)________v(逆)(填“>”、“<”或“=”)。
高二化学月考答案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
|
|
|
|
|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
|
|
|
|
|
|
|
|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1(10分).
(1)(3分)H2SO4(aq)+NaOH(aq)== Na2SO4 (aq)+H2O(l) ΔH=-57.3 kJ/mol
(2)(3分)H2(g)+O2(l)===H2O(l) ΔH=-285.8 kJ·mol-1
(3)(2分)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1 366.8 kJ·mol-1(4)(2分)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
22.(10分)(1)固体表面积 温度 (2)温度越高 (3)Ⅱ Ⅲ
(4)在相同的温度下,采用相同状态的质量相同的锌片与两种体积相同但浓度不同的盐酸反应
23. (10分) (1)氢气 (2)①③ (3)①吸收88 kJ热量
②C(石墨)+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
③2 220∶283
24.(1)2A B (2)0.05 mol/( L ·min)
0.025 mol · L-1 · min-1 (3)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