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渤海高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
高二化学学科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54分)
1.“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下面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
A. 煤炭、石油、潮汐能 B. 水能、生物质能、天然气
C. 太阳能、风能、沼气 D. 地热能、海洋能、核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煤炭、石油是化石能源,不是新能源,是非再生能源;潮汐能不是来自太阳能,A项不符合;
B. 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是新能源,B项不符合;
C. 太阳能、风能、沼气能都是来自太阳能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新能源,C项符合;
D. 地热能、核能不是来自太阳能,D项不符合;
答案选C。
2.化学反应过程中,除有新物质生成外,一定还有( )
A. 体积发生变化 B. 能量发生变化
C. 质量发生变化 D. 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的实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其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和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不同,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
【详解】化学反应进行过程中原子之间进行重新组合,原来物质中的化学键要首先断裂,然后原子之间重组时,形成新化学键,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过程中都有能量变化,故化学变化除有新物质生成外,还有能量的变化。答案选B。
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碘的升华 B. 生石灰溶于水
C. 镁与稀盐酸反应 D. 熟石灰与NH4Cl晶体混合制取氨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燃烧反应、金属与酸(或水)的置换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置换反应以及某些复分解反应。
【详解】A.碘的升华是碘受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A项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合反应,属于放热反应,B项错误;
C.镁与稀盐酸反应是置换反应,属于放热反应,C项错误;
D.熟石灰与NH4Cl晶体混合制氨是铵盐和强碱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D项正确;
答案选D。
4.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如图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C. 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D. 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从图中所示信息可以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为吸热反应,A项错误;
B. 化学反应中,有新物质的生成,其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伴随着能量变化,B项正确;
C. 吸热反应与是否加热无关,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铝热反应需要加热,但属于放热反应,C项正确;
D. 在化学反应中,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形成放出能量,D项正确;
答案选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微粒数,又可表示物质的量
B. 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C.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D. 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
B.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298K、一个大气压下测得的数据。
C.正确
D.不是绝对,均有例外
6.已知反应:H2S(g) + aO2(g) ===X + cH2O(l) ΔH,若ΔH表示H2S的燃烧热,则X为( )
A. S(s) B. SO2(g) C. SO3(g) D. SO3(l)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燃烧热的概念分析。
【详解】燃烧热定义为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对应的反应热,硫元素完全燃烧生成SO2,故答案选B。
7.反应2H2(g)+O2(g)===2H2O(l)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ΔH1<0 B. ΔH2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C. ΔH3不是H2的燃烧热 D. ΔH2=ΔH1+ΔH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拆化学键吸收能量;故A错误;B、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故B错误;C、H2的燃烧热 是指1mol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而图像中是2mol氢气,正确;D、依据图象数据分析计算,ΔH2=-ΔH1+ΔH3,错误;故C正确;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反应能量变化,图象分析数据计算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8.有关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B. 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C. 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 D. 原电池中正极一定不活泼金属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原电池放电时,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故A错误;
B.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
D.原电池中正极是不活泼金属或可以导电的非金属,故D错误。
故选C。
9.下列有关金属腐蚀和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被还原
B. 使用物品久置表面变暗主要是化学腐蚀的结果
C. 镀锡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
D. 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采用的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D
【解析】
A、金属腐蚀本质是金属被氧化,故A错误;B、使用物品久置表面变暗有的主要是电化学腐蚀的结果,如铁器生锈;使用物品久置表面变暗有的主要化学腐蚀,纯银质物品久置表面变暗,是因为银的表面形成硫化银,属于化学腐蚀;故B错误;C、铁比锡活泼,镀锡铁板更易腐蚀,锌比铁活泼,镀锌铁板更耐腐蚀,故C错误;D、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是指原电池的负极金属易被腐蚀,而正极金属被保护,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采用的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D正确;故选D。
10.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加 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④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 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⑤ D. 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则一定存在v(正)>v(逆),
①如果采用减少生成物浓度方法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该生成物的质量分数减少,①项错误;
②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则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②项正确;
③如增加某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另一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而自身的转化率降低,③项错误;
④如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比改变条件前大,④项错误;
⑤改变条件时只有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时,该反应才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⑤项正确;
⑥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⑥项错误;
综上所述,B项正确,
答案选B。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H2,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
②镀层破损后,白口铁(镀锌的铁)比马口铁(镀锡的铁)更易腐蚀
③电镀时,应把镀件置于电解槽的阴极
④冶炼铝时,把氧化铝加入液态冰晶石中熔融后电解
⑤钢铁表面常易腐蚀生成Fe2O3·nH2O
A. 全部 B. ①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锌能够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单质,从而构成锌铜原电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①项正确;
②锌比铁活泼,铁比锡活泼,所以镀层破坏后,马口铁比白口铁易腐蚀,②项错误;
③电镀是电解池原理,因此电镀时应把镀件置于电解槽的阴极,电解质溶液中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附着在镀件表面,③项正确;
④冶炼铝时,液态冰晶石可以降低氧化铝的熔点,④项正确;
⑤钢铁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为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失水后生成氧化铁的水合物,⑤项正确;
综上所述,B项正确,
答案选B。
12.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d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
B. d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 d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
D. d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2H++2e-=H2↑
【答案】D
【解析】
A、由于活动性:Fe>石墨,所以铁、石墨及海水构成原电池,Fe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变为Fe2+进入溶液,溶解在海水中的氧气在正极石墨上得到电子被还原,比没有形成原电池时的速率快,选项A正确;B、d为石墨,由于是中性电解质,所以发生的是吸氧腐蚀,石墨上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O2 + 2H2O + 4e-→ 4OH–,选项B正确;C、若d为锌块,则由于金属活动性:Zn>Fe,Zn为原电池的负极,Fe为正极,首先被腐蚀的是Zn,铁得到保护,铁片不易被腐蚀,选项C正确;D、d为锌块,由于电解质为中性环境,发生的是吸氧腐蚀,在铁片上电极反应为:O2 + 2H2O + 4e-→ 4OH–,选项D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知识。根据电极上得失电子判断正负极,再结合电极反应类型、电子流向来分析解答,熟记原电池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本题解题的难点。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ΔH<0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B. ΔS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C. 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的重要结果
D.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是一个熵减小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H、△S共同决定反应方向;△H<0、△S<0的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
冰在室温下自动熔化成水,△H>0、△S>0;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放出氧气。
【详解】△H<0易发生,△H是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有些△H<0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H<0、△S<0的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熵变大于0的反应易发生,冰熔化成水的△H>0,所以冰在室温下自动熔化成水,是熵增的重要结果,故C正确;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放出氧气,气体物质的量增大,所以熵增大,故D错误。
14.25℃,101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H+(aq)+SO42-(aq)+Ba2+(aq)+2OH-(aq)=BaSO4(s)+2H2O(l) ΔH=-57.3kJ/mol
B. KOH(aq)+H2SO4(aq)=K2SO4(aq)+H2O(l) ΔH=-57.3kJ/mol
C. C8H18(l)+O2(g)=8CO2(g)+9H2O(g) ΔH=-5518kJ/mol
D. 2C8H18(g)+25O2(g)=16CO2(g)+18H2O(1) ΔH=-5518kJ/mol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是2mol水,且反应生成的硫酸钡难溶于水,反应的ΔH不是-57.3kJ/mol,A项错误;
B. 符合中和热的概念,B项正确;
C. 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水是气体,不是H的稳定氧化物,C项错误;
D.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是1mol物质燃烧,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中和热与燃烧热的内涵,并要学以致用。中和热是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燃烧热是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反应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15.对已达到化学平衡的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A. 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减小压强,气体体积增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平衡应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答案选C。
考点:考查压强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的影响
点评:该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压强是如何影响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的熟悉了解程度,旨在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难度不大,在明确反应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即可。
16.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 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C. 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D.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分析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知,反应①、②中均转移4 mole-,A项正确;
B. 铜、钢及水溶液构成原电池,铁做负极,铜做正极,加速了铁的腐蚀,B项错误;
C. 反应①中Fe元素化合价升高,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故Fe失电子作还原剂,氧气得电子做氧化剂;水中氢氧元素化合价不变,故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C项错误;
D.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发生吸氧腐蚀,它属于电化学腐蚀,D项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注意生活中常见的钢铁腐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
17.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是2.0mol·L-1,经过4min后,它的浓度变成1.68mol·L-1,则在这4min内它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A. 0.2mol·L-1·min-1 B. 0.1mol·L-1·min-1
C. 0.04mol·L-1·min-1 D. 0.08mol·L-1·min-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则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是,答案选D。
考点:考查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应速率的含义以及表达式,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答题能力。
18.某反应2A(g)===3B(g)其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2 min内反应速率表示正确的是( )
A. v(A)=0.1mol/(L·min) B. v(B)=0.2mol/(L·min)
C. v(A)=v(B)=0.5mol/(L·min) D. v(A)=v(B)=0.3mol/(L·min)
【答案】A
【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进行到2min时,A、B浓度都是0.3mol/L,所以A、B的反应速率分别是、,所以答案选A。
第Ⅱ卷 选择题(共46分)
二、简答题:
19.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A(g)+bB(g)cC(g)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图像(α表示平衡转化率),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Ⅰ中,若p1>p2,则此正反应为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也是一个气体分子数____(填“减小”或“增大”)的反应,由此判断,此反应自发进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
(2)在反应Ⅱ中,T1______T2(填“>”“<”或“=”),该正反应为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在反应Ⅲ中,若T1>T2,则该正反应能否自发进行?_________。
【答案】 (1). 放热 (2). 减小 (3). 低温 (4). < (5). 放热 (6). 能自发进行
【解析】
【分析】
(1)反应Ⅰ中恒压下温度升高,α(A)减小,即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H<0;恒定温度时压强越大,α(A)越大,说明此a+b>c,即为熵减反应,△S<0;放热、熵减反应只能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2)“先拐先平数值大”T2温度下反应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T2>T1,温度越高,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越小,即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3)恒温下压强变化对α(A)没有影响,说明a+b=c,△S≈0,若T1>T2,恒压下温度越高α(A)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则△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详解】(1)反应Ⅰ中恒压下温度升高,α(A)减小,即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由p1>p2知恒定温度时压强越大,α(A)越大,即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说明此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反应(a+b>c),即为熵减反应,△S<0,放热、熵减反应只能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故答案为:放热;减小;低温。
(2)反应Ⅱ中T2温度下反应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T2>T1;温度越高,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越小,即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
故答案为:<;放热;
(3)反应Ⅲ中在恒温下压强变化对α(A)没有影响,说明压强变化不能影响平衡,此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a+b=c),反应过程中熵变很小,△S≈0,若T1>T2,恒压下温度越高A的体积分数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则△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
故答案为:能自发进行。
【点睛】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常用方法为(1)“先拐先平”:在含量—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2)“定一议二”: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20.取6根铁钉,6支干净的试管及其他材料,如图所示。
试管①放入一根铁钉,再注入蒸馏水,使铁钉和空气及水接触;
试管②在试管底部放入硅胶(是一种干燥剂),再放入铁钉,用棉花团堵住试管口,使铁钉和干燥空气接触;
试管③先放入一根铁钉,趁热倒入煮沸的蒸馏水(已赶出原先溶解在蒸馏水中的空气)浸没铁钉,再加上一层植物油,使铁钉不能跟空气接触;
试管④中放入铁钉注入食盐水,使铁钉和空气及食盐水接触;
试管⑤放入相连的铁钉和锌片,注入自来水,浸没铁钉和锌片;
试管⑥放入相连的铁钉和铜丝,注入自来水,浸没铁钉和铜丝。
把6支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几天后观察铁钉被腐蚀的情况。
(1)上述实验中铁钉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是____(填试管序号);在电化学腐蚀中,负极反应是____,正极反应是______。
(2)从铁钉被腐蚀的情况可知引起和促进铁钉被腐蚀的条件是_________。
(3)为防止铁的锈蚀,工业上普遍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答两种方法)。
【答案】 (1). ①④⑥ (2). 2Fe-4e-=2Fe2+ (3). O2+2H2O+4e-=4OH- (4). 水、空气、电解质溶液和不活泼金属杂质的存在 (5). 在表面涂上油漆、搪瓷、沥青等或镀上不易生锈的合金或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答出其中两种即可)
【解析】
【分析】
(1)根据电化学腐蚀发生的条件作答;上述电化学腐蚀中,铁钉发生了吸氧腐蚀,负极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由实验得出结论;
(3)从外加保护层或者电化学保护的角度考虑。
【详解】(1)①铁钉与水、空气接触可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②、③两个试管不具备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④铁钉与食盐水、空气接触可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⑤尽管具备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但锌比铁活泼,在原电池中作负极,使铁成为正极,铁未被腐蚀;⑥铁的活泼性大于铜,铁作原电池的负极,发生电化学腐蚀;则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是①④⑥;在电化学腐蚀中,负极反应是Fe-2e-=Fe2+;正极上氧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O2+2H2O+4e﹣═4OH﹣,故答案为:①④⑥;2Fe-4e-=2Fe2+;O2+2H2O+4e-=4OH-;
(2)从铁钉被腐蚀的情况可知引起和促进铁钉被腐蚀需形成原电池,铁做负极,条件是水、空气、电解质溶液和不活泼金属杂质的存在;
(3)利用原电池原理、电解池原理、加保护层的方法都可防止铁的锈蚀,工业上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表面涂上油漆、搪瓷、沥青等或镀上不易生锈的合金或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等。
【点睛】电化学腐蚀分为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依据电解质的环境不同,若为酸性溶液,则钢铁易发生析氢腐蚀;若为中性或碱性溶液,钢铁易发生吸氧腐蚀。
21.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
(1)该电池的负极是______,负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
(2)正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放电时OH-向______移动(填“正极”或“负极”)。
【答案】 (1). 锂 (2). Li-e-=Li+ (3). 有无色气体产生 (4). 负极
【解析】
【分析】
该反应中,水是氧化剂,金属锂为还原剂。依据原电池的原理可知,金属锂做原电池的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水在正极(钢板上)得电子生成氢气,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据此作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1)该电池的负极为锂,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锂离子,其电极反应式为:Li-e-=Li+;
(2)水在正极(钢板上)得电子生成氢气,则其现象是有无色气体产生;
(3)放电时OH-向负极移动。
22.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1) ΔH=-572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物能量总和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物能量总和。
(2)若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72kJ。
(3)H2的标准燃烧热ΔH=_____。
(4)反应2H2+O22H2O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拆开1molH2、1molO2和1 mol H—O中的化学键分别需要消耗436kJ、496kJ和463kJ的能量。则反应过程(Ⅱ)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kJ。
【答案】 (1). 小于 (2). 小于 (3). -286 kJ·mol-1 (4). 放出 (5). 1852
【解析】
【分析】
(1)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气态水的能量高于液态水的能量,所以氢气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能量低;(4)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过程(Ⅱ)是形成化学键的,是放热过程,放出的热量是2×2×463kJ=1852kJ。
【详解】(1)该反应的ΔH<0,为放热反应,生成物能量总和小于反应物能量总和。
(2)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2 kJ热量,由于液态水变为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故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小于572 kJ。
(3)标准燃烧热ΔH=- kJ·mol-1,=-286 kJ·mol-1。
(4)反应过程(1)中,能量由低到高,反应吸收热量,反应过程(Ⅱ)中,能量由高到低,反应放出热量。反应过程(Ⅱ)中形成了4 mol H—O键,放出的热量为:4×463 kJ=1852 kJ。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明确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