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87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87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878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二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计40分)
1.下列粒子中,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的是( )
A. Na+ B. Mg2 + C. Cl- D. Br-
【答案】C
【解析】
【详解】A. Na+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故A错误;
B. Mg2 +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故B错误
C. Cl-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故C正确;
D. Br-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故D错误。
2.第四周期元素的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可达(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第四周期元素中,外围电子排布为ndxnsy,且能级处于半满稳定状态时,含有的未成对电子数最多,即外围电子排布为3d54s1,故含有的未成对电子数最多为6,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注意能级处于全满、半满、全空时的稳定状态。第四周期元素中,外围电子排布为ndxnsy,且能级处于半满稳定状态时,含有的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3.下列表示式错误的是( )
A. Na+的轨道表示式:
B. Na+的结构示意图:
C. N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
D. Si的外围电子排布式:3s23p2
【答案】A
【解析】
【详解】A. 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Na+的轨道表示式是,故A错误;
B. Na+核外有10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
C. 根据能量最低原理,N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故C正确;
D. Si最外层有4个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3s23p2,故D正确;选A。
4.下列各组元素,按照原子半径依次减少,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Ca、Mg、Be B. Na、Mg、Al C. C、N、O D. P、S、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半径增大、第一电离能减小,Ca、Mg、Be原子半径依次减少,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故A正确;
B、Mg的3s轨道全满,第一电离能大于Al,所以第一电离能Na<Al< Mg,故B错误;
C、N的2p轨道半充满,第一电离能大于O,所以第一电离能C<O< N,故C错误;
D、P的3p轨道半充满,第一电离能大于S,所以第一电离能S<P< Cl,故D错误。
【点睛】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递增趋势,第ⅡA的最外层s轨道全满、ⅤA族元素最外层p轨道全满,为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的元素。
5.下列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中,正确的是( )
A. 3d94s2 B. 3d44s2 C. 3d104s0 D. 3d84s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属于基态排布应满足构造原理,按1s、2s、2p、3s、3p、4s、3d、4p顺序填充,根据洪特规则原子轨道半满、全满、全空稳定。
【详解】A、3d94s2违背了洪特规则,应为3d104s1,故A错误;
B、3d44s2违背了洪特规则,应为3d54s1,故B错误;
C、3d104s0违背能量最低原理,应为3d84s2,故C错误;
D、3d84s2是Ni的外围电子排布式,故D正确。
6.下列卤化氢分子中键的极性最大的是( )
A. HF B. HCl C. HBr D. HI
【答案】A
【解析】
【分析】
卤化氢分子中,卤素原子的电负性越大,键的极性越强。
【详解】电负性F>Cl>Br>I,电负性越大,成键原子间的电负性的差值就越大,则键的极性就越大,所以HF、 HCl、 HBr、HI键的极性最大的是HF,故选A。
7.具有下列外围电子排布式的基态原子中,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
A. 2s22p2与2s22p4 B. 3s23p4与2s22p4
C. 3s2与3s23p1 D. 3s2与2s22p5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外围电子排布式是2s22p2与2s22p4的基态原子是C与O,形成的CO2是共价化合物,故不选A;
B、外围电子排布式是3s23p4与2s22p4的基态原子是S与O,形成的SO2是共价化合物,故不选B;
C、外围电子排布式是3s2与3s23p1的基态原子是Mg与Al,不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故不选C;
D、外围电子排布式是3s2与2s22p5的基态原子是Mg与F,形成的MgF2是离子化合物,故选D。
8.下列有关物质熔点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 Na大于 K B. CO2大于SiO2
C. MgO大于Na2O D. 金刚石大于晶体硅
【答案】B
【解析】
【详解】A. Na、 K 同主族,都属于金属晶体,原子半径越小熔点越高,Na的半径小于K,所以Na的熔点大于 K,故A正确;
B. CO2是分子晶体、SiO2是原子晶体,所以CO2的熔点小于SiO2,故B错误;
C. MgO、Na2O都属于离子晶体,镁离子半径小于钠离子,前者的晶格能较高,所以MgO的熔点大于Na2O,故C正确;
D. 金刚石、晶体硅都属于原子晶体,碳原子半径小于硅原子,所以金刚石的熔点大于晶体硅,故D正确。
9.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MgCl2: B. Na2O:
C. CO2: D. CCl4:
【答案】B
【解析】
【详解】A. MgCl2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是,故A错误;
B. Na2O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是,故B正确;
C. CO2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是 ,故C错误;
D. CCl4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是,故D错误。
10.氰气的分子式为(CN)2,结构式为N≡C—C≡N,性质与卤素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N≡C的键能小于C—C的键能 B. 分子中含有2个σ键和4个π键
C. N≡C 键的键长小于C≡C键的键长 D. 分子中只含有极性键
【答案】C
【解析】
A. N≡C的键能大于C—C的键能,A错误;B. 1个单键就是1个σ键,1个双键中含有1个σ键1个π键,共价三键中含有1个σ键2个π键,所以氰气分子中含有3个σ键和4个π键,B错误;C. 同一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原子半径越大其键长越长,碳原子半径大于氮原子,所以氰分子中C≡N键长小于C≡C键长,C正确;D. C-C键是非极性键,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同时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根据已知的乙炔的结构、卤素的性质结合元素周期律来分析解答即可。
11.通常情况下,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p能级、d能级上的电子排布为“全空”“半满”“全满”的时候,元素的性质一般更稳定,称为洪特规则的特例。下列事实不能作为这个规则证据的是( )
A. 元素硼(B)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元素铍(Be)的
B. 元素磷(P)第一电离能大于元素硫(S)的
C. 基态铜(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而不是[Ar]3d94s2
D. 26Fe2+容易失电子转变成26Fe3+,26Fe2+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第一电离能在同一周期中,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有增大的趋势,但元素外围电子处于充满或半充满时,比后一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
【详解】A.元素Be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2S2,2S能级为全充满,更稳定,元素B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2S22P1,故第一电离能:铍>硼,A错误;
B.元素P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3,3P能级为半充满,更稳定,元素S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4,故第一电离能:P>S,B正确;
C.基态铜(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3d能级为全充满,4S为半充满,此时Cu原子最稳定,C正确;
D.26Fe2+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不够稳定,而26Fe3+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能级为半充满,很稳定,D正确;答案为A
12.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 碘化氢气体分解和石英熔化克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B. MgF2晶体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
C. Cl2、Br2、I2的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沸点依次升高
D.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碘化氢气体分解和石英熔化都克服共价键,故A正确;
B. MgF2晶体中只存在离子键,故B错误;
C. Cl2、Br2、I2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沸点依次升高,故C正确;
D.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断裂O-H键,形成H-H、O=O键,故D正确;选B。
13.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X与Y形成化合物时,X可以显负价,Y显正价
B. 在元素周期表中X可能位于Y的右面
C. 第一电离能X一定大于Y
D. 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X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电负性逐渐增大,据此解答。
【详解】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则非金属性X>Y。
A. 非金属性X>Y,X与Y形成化合物时,X可以显负价,Y显正价,A正确;
B. 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在元素周期表中X可能位于Y的右面,B正确;
C. 氮元素的电负性小于氧元素,但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元素的,C错误;
D. 非金属性X>Y,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X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正确。
答案选C。
14.根据等电子原理,下列各对粒子中,分子空间结构不相似的是( )
A. SO2与O3 B. H2O与NH3 C. NH4+与CH4 D. CO2与N2O
【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子数相同、价电子数也相同的分子或离子互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空间结构相似。
【详解】A、SO2与O3原子数都是3、价电子数都是18,SO2与O3互为等电子体,分子空间结构都是V型,故不选A;
B、H2O与NH3原子数不同,不是等电子体,H2O分子空间结构是V型、NH3是三角锥型,故选B;
C、NH4+与CH4原子数都是5、价电子数都是8,NH4+与CH4互为等电子体,分子空间结构都是正四面体,故不选C;
D、CO2与N2O原子数都是3、价电子数都是16,CO2与N2O互为等电子体,分子空间结构都是直线形,故不选D。
15.CH3CH=CH-C≡N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
A. sp杂化 B. sp2杂化 C. sp3、sp2杂化 D. sp、sp3、sp2杂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只形成单键碳原子为sp3杂化、只形成一个双键的碳原子为sp2杂化、形成叁键的碳原子为sp杂化,因此,CH3CH=CH-C≡N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从左到右依次为sp3、sp2、sp2、sp杂化,故选D。
16.下列物质晶体中存在的作用力不只一种的是( )
A. 氦气固体 B. 石英 C. MgCl2 D. 干冰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氦气固体分子中只有分子间作用力,A错误;
B. 石英是二氧化硅,晶体中只有共价键,B错误;
C. MgCl2晶体中只有离子键,C错误;
D. 干冰是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分子与分子之间还有分子间作用力,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选项A是易错点,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物质中均存在化学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已经达到8电子或2电子稳定结构,所以形成的单质中不存在化学键。
17.下列分子为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
A. SO2 B. CS2 C. NH3 D. CH2Cl2
【答案】B
【解析】
【详解】A、SO2中S、O之间为极性键,空间构型为V型,属于极性分子,故不选A;
B、CS2中S、C之间为极性键,空间构型为直线型,属于非极性分子,故选B;
C、NH3中N-H之间为极性键,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属于极性分子,故不选C;
D、CH2Cl2中C-H、C-Cl之间均为极性键,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型(非正四面体),属于极性分子,故不选D;
18.下列各对物质,化学键完全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①NaCl和NaOH ②HCl和CO2 ③CCl4和KCl ④SiO2和SO2 ⑤Na2O2与H2O2
A. ①②③ B. ② C. ② ④ 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NaCl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晶体;NaOH含有离子键、共价键,属于离子晶体; HCl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分子晶体; CO2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分子晶体; CCl4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分子晶体; KCl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晶体 ;SiO2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原子晶体;SO2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分子晶体; Na2O2含有离子键、共价键,属于离子晶体;H2O2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分子晶体;化学键完全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HCl和CO2,故选B。
19.元素X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s1,元素Y和Z的基态原子2p轨道上均有两个未成对电子,且原子序数为Y大于Z。则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是( )
A. X2ZY3 B. X2ZY4 C. X2ZY5 D. X3ZY3
【答案】A
【解析】
【分析】
X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s1,X是ⅠA族元素;元素Y和Z的基态原子2p轨道上均有两个未成对电子,且原子序数为Y大于Z,Y是O元素、Z是C元素;
【详解】X是ⅠA族元素,X的化合价为+1;Y是O元素,化合价是-2;Z是C元素,最高化合价为+4;根据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X2ZY3中Z的化合价为+4,所以存在化合物Na2CO3或H2CO3等;X2ZY4中Z的化合价为+6,不存在Na2CO4或H2CO4、;X2ZY5中Z的化合价为+8,不存在Na2CO5或H2CO5; X3ZY3中Z的化合价为+3,不存在Na3CO3或H3CO3,故选A。
20.已知:五种(1~20号)元素的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单位:kJ•mol-1),
元素代号 | I1 | I2 | I3 | I4 |
X | 2080 | 4000 | 6100 | 9400 |
Y | 500 | 4600 | 6900 | 9500 |
Z | 740 | 1500 | 7700 | 10500 |
M | 580 | 1800 | 2700 | 11600 |
N | 420 | 4100 | 6400 | 8900 |
推测上述五种元素,处于周期表中同一族的是( )
A. X和Y B. M和N C. Y和N D. Y和M
【答案】C
【解析】
【详解】X元素从I1~I4相差不大,且第一电离能较大,应该为稀有气体元素; Y、N元素I1远远小于I2,且第一电离能较小,则Y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都属于金属元素,应该位于ⅠA族; Z元素I1、I2都较小,且I2远远小于I3,则Z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属于ⅡA族; M元素I1、I2、I3都较小,I3远远小于I4,则M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属于ⅢA族,所以属于同一族的元素是Y和N,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电离能,明确同一元素不同电离能变化特点、同一主族元素电离能变化规律即可解答,注意最外层电子数与电离能的关系。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四大题,计60分)
21.有下列5种晶体,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A.水晶 B.冰醋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铵 E.铝
(1)属于原子晶体的是_____,属于金属晶体的是_____,熔点最高的是____。
(2)由极性分子构成的晶体是____,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配位键的是____。
(3)受热熔化时,化学键不发生变化的是___,受热熔化,需克服共价键的是______。
【答案】 (1). A (2). E (3). A (4). B (5). D (6). B (7). A
【解析】
【分析】
水晶由O、Si原子直接构成;冰醋酸由醋酸分子构成;氢氧化钠由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氯化铵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铝由铝原子通过金属键构成。
【详解】(1)水晶由O、Si原子直接构成,水晶属于原子晶体,故选A;铝由铝原子通过金属键构成,铝属于金属晶体,故选E;原子晶体熔点最高,水晶属于原子晶体,所以水晶的熔点最高,故选A。
(2)冰醋酸由醋酸分子构成,醋酸是极性分子,所以由极性分子构成的晶体是冰醋酸,故选B;氯化铵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含有离子键,铵根离子的4个N-H键中1个是配位键,所以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配位键的是氯化铵,故选D。
(3)冰醋酸属于分子晶体,受热熔化时,化学键不发生变化,故选B;水晶由O、Si原子直接构成,属于原子晶体,受热熔化需克服共价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类型和晶体的类型及性质,准确判断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是解题的关键,熟记常见晶体的分类,学会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22.(1)硫酸镍溶于过量的氨水可形成[Ni(NH3)6]SO4溶液。
①[Ni(NH3)6]SO4中Ni2+与NH3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称为_____,中心原子(离子)是____;
②SO42-中,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
③写出一种与SO4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______;
(2)NH3极易溶于水,除因为它们都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__________。
(3)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N≡N键的键能为945kJ/mol,根据化学方程式:N2+3H2 ==2NH3 ΔH=-92.4kJ/mol,则H—N键能为____kJ/mol。
(4)下列分子既存在p-sp σ键,也存在p-p π键的是_____。
A.NH3 B.H2 C.CO2 D.C2H2
(5)根据已经掌握的共价键知识判断,键的极性N—H___O—H(“>”,“=”或“<”)
【答案】 (1). 配位键 (2). Ni2+ (3). sp3 (4). CCl4或SiCl4或SiF4 (5). 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氨与水也会发生反应 (6). 390.9或391 (7). C (8). <
【解析】
【分析】
(1)①含有孤电子对和含有空轨道的原子之间可以形成配位键;②SO42-中,S原子的价电子对数=;③等电子体是原子数相同、价电子数也相同的分子或离子;
(2)含有H-F、O-H、N-H键的物质易形成氢键;
(3)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焓变;
(4)σ键是原子轨道“头碰头”形成的共价键 ,π键是原子轨道“肩并肩”形成共价键;
(5)O的电负性大于N;
【详解】(1)①[Ni(NH3)6]SO4中Ni2+含有空轨道,NH3中N原子含有孤电子对,Ni2+与NH3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称为配位键;中心离子是Ni2+;
②SO42-中,S原子的价电子对数=,S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sp3;
③等电子体是原子数相同、价电子数也相同的分子或离子,SO42-、CCl4、SiCl4、SiF4价电子数都是32,所以与SO4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是CCl4、SiCl4或SiF4;
(2)NH3与H2O分子间易形成氢键,所以NH3极易溶于水;
(3)设H—N键能为x kJ/mol,则945+436×3-6x=-92.4,x=390.9;
(4)A.NH3 中N-H是s-sp σ键;B.H2中H-H是s-s σ键; C.CO2 中C=O是1个p-spσ键、1个p-pπ键;D.C2H2有s-spσ键、sp-spσ键、p-pπ键,故选C
(5)O的电负性大于N,所以键的极性N—H<O--H;
【点睛】本题涉及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配位键、共价键形成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对物质结构、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需掌握孤电子对数的计算方法。
23.磷化铜(Cu3P2)用于制造磷青铜,磷青铜是含少量锡、磷的铜合金,主要用作耐磨零件和弹性原件。
(1)基态铜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运动状态有___种。基态磷原子的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____
(2)磷化铜与水作用产生有毒的磷化氢(PH3),其分子空间构型______。
(3)磷青铜中的锡、磷两种元素电负性的大小为Sn___P(填“>”“<”或“=”)。
(4)某磷青铜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则其化学式为_______。
②该晶体中距离Cu原子最近的Sn原子有___个。
【答案】 (1). 1s22s22p63s23p63d104s1 (2). 11 (3). (4). 三角锥型 (5). < (6). SnCu3P (7). 4
【解析】
【分析】
(1)根据洪特规则书写基态铜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3d104s1;磷原子核外有15个电子,基态磷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3;
(2)磷化氢(PH3)中磷原子的价电子对数是 ,有1个孤电子对;
(3)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
(4)①根据均摊原则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②根据磷青铜晶胞结构图判断距离Cu原子最近的Sn原子的个数。
【详解】(1)铜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基态铜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3d104s1,有11个价电子,所以有11种运动状态;基态磷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3s23p3,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是;
(2)磷化氢(PH3)中磷原子的价电子对数是 ,有1个孤电子对,所以其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型;
(3)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非金属性Sn<P,所以电负性Sn<P;
(4)①晶胞中Sn原子数= 、Cu原子数= 、P原子数为1,晶胞化学式是SnCu3P;
②根据磷青铜晶胞结构图,距离Cu原子最近的Sn原子有4个。
24.I.双氰胺结构简式如图。
(1)双氰胺的晶体类型为_____。
(2)双氰胺所含元素中,_____(填元素名称)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3)双氰胺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_____
II.硼的最简单氢化物——乙硼烷球棍模型如图,由它制取硼氢化锂的反应为:2LiH + B2H6 =2LiBH4
(4)乙硼烷分子中硼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
(5)BH4-为正四面体结构,LiBH4中硼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____(填序号)。
A 离子键 B 金属键 C 氢键 D 配位键 E 极性键 F 非极性键
(6)根据以上反应判断,其中涉及元素的电负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填元素符号)。
Ⅲ.金属铝的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原子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图2所示。
(7)晶体铝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为_____。
(8)已知铝原子半径为a cm,摩尔质量为M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体铝的密度ρ=___g·cm-3(用含a、M、NA的代数式来表示)。
【答案】 (1). 分子晶体 (2). 氮 (3). 9:3或3:1 (4). sp3 (5). D、E (6). Li<B<H (7). 面心立方堆积 (8).
【解析】
【分析】
(1)根据双氰胺结构简式可知,双氰胺由分子构成;
(2)根据洪特规则分析未成对电子数;
(3)单键全是σ键,双键中有1个σ键、一个π键,叁键中有1个σ键、两个π键;
(4)根据乙硼烷球棍模型可知,乙硼烷分子中1个硼原子形成4个单键;
(5)B、H都是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B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6)化合物中电负性强的元素一般显负价;
(7)根据金属铝的晶胞图,顶点、面心各有1个铝原子;
(8)根据=晶胞的摩尔质量÷(1个晶胞的体积×NA)计算;
【详解】(1)双氰胺由分子构成,属于分子晶体;
(2)根据洪特规则,C、H、N未成对电子数分别2、1、3,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3)单键全是σ键,双键中有1个σ键、一个π键,叁键中有1个σ键、两个π键,根据双氰胺结构简式可知,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3:1;
(4)乙硼烷分子中1个硼原子形成4个单键,所以乙硼烷分子中硼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
(5)B、H都是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B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所以LiBH4中硼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形成4个极性共价键,其中有一个是配位键,故选D、E;
(6)电负性强的元素一般显负价,LiBH4中H为-1价,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增大,所以电负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Li<B<H;
(7)根据金属铝的晶胞图可知,晶体铝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堆积;
(8)根据均摊原则,晶胞中铝原子数是 ,所以晶胞的摩尔质量是4×Mg/mol;铝原子半径为a cm,则边长为cm,晶胞体积为,晶胞密度为(4×M)÷(×NA)= g·cm-3。
【点睛】会根据均摊原则计算晶胞中原子数,立方体顶点的原子被1个晶胞占用、楞上的原子被1个晶胞占用、面心上的原子被1个晶胞占用、体心的原子被1个晶胞完全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