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88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88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887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17-2018学年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
展开
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试题
(命题人:刘荣 审核人:李彩荣 分值 100分 时间 90分钟 )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熔化时不导电 B. 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
C. 属于共价化合物 D. 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2.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要使
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少量烧碱溶液 B.降低温度 C.加入少量冰醋酸 D.加水
3.“稀土之父“徐光宪在《化学分子共和国》中介绍了许多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固态CO2 俗称干冰,大量排放易造成温室效应
B. 碘单质“望酸碱而逃”指:碘单质遇碱歧化为I-和IO3-,再遇酸归中成碘单质
C. CO会引起煤气中毒,冬天用煤进行取暖时,在屋内放置一盆水,就可以有效防止中毒
D. NO自述“诞生在闪电的弧光中,强大的能量造就了我”指:高压放电情况下,N2和O2生成NO
4已知:NH3∙H2O(aq)与H2SO4(aq)反应生成1mol正盐的ΔH =-24.2 kJ•mol-1。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1,则NH3∙H2O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等于
A. +45.2 kJ•mol-1 B. -45.2 kJ•mol-1 C. +69.4 kJ•mol-1 D. -69.4 kJ•mol-1
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lmolC3H8O分子中含有共价键数目为11NA
B. 15 g 14C16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8NA
C. 标准状况下,22.4LSO2和SO3的混合物,含硫原子的数目为NA
D. 一定条件下,将2.8gN2与足量氢气充分反应,得到氨气分子数目等于0.2NA
6.对于反应COCl2(g)CO(g)+Cl2(g) △H>0。改变下列条件,能加快反应速率,且CO物质的量分数增大的是
A. 恒容下通入He B. 恒容下增大COCl2浓度 C. 升温 D. 加催化剂
7.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和Y发生可逆反应:X(g)+2Y(g)3Z(g),达到平衡时,测得Y的转化率为37.5%,X的转化率为25%,则反应开始时,充入容器中的X和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l:3 B. 3:1 C. 4:3 D. 3:4
8.现有下列两个图像:
下列反应中同时符合上述两个图像的是
A. 2HI(g)H2(g)+I2(g) △H>0
B. 2SO2(g)+O2(g)2SO3(g) △H<0
C. 4NH3(g)+5O2(g)4NO(g)+6H2O(g) △H<0
D. N2O4(g)2NO2(g) △H>0
9.银锌电池是一种常见化学电源,其反应原理:Zn+Ag2O+H2O=Zn(OH)2+2Ag,其工作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Zn电极是负极
B. Ag2O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 Zn电极的电极反应式:Zn-2e-++2OH-=Zn(OH)2
D. 放电前后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10.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生成0.8 mol D, 0.4 mol C。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x =1
B. 2 min时,A的浓度为0.9mol·L-1
C. 2 min内A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1·min-1
D. B的转化率为60%
11.用铅蓄电池电解AgNO3、Na2SO3的溶液,a、b、c、d电极材料均为石墨。已知铅蓄电池的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通电时a电极质量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极为负极
B. 放电时铅蓄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4e−==PbSO4+2H2O
C. c、d电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时,Y电极质量增加48 g
12.对于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恒温条件下,向某一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molH2,经10s达到平衡,平衡后压强为初始压强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要提高N2的转化率同时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缩小体积、充入N2、降低温度
B. 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平衡不一定移动
C.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2 molN2,此时v正=v逆
D. 10s 内,v(NH3)=2mol/(L·s)
13.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 2Z
B. 2 min时,反应达最大限度,但化学反应仍在进行
C. 反应开始至2 min,Z的反应速率为0.05 mol•L﹣1•min﹣1
D. 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是开始时的0.8倍
14.100℃时,将0.1mol 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2NO2 (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②NO2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
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
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 ②③⑥⑦ B. ①④⑧ C. 只有①④ D. 只有⑦⑧
15.一定温度下,将2mo1SO2和ImolO2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 +O2(g)2SO3(g) △H=-196kJ·mol-1,5min时达到平衡,测得反应放热166.6kJ。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0~5 min 内,用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O2)=0.17mol·L-1·min-1
B. n(O2)/n(SO3)的值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若增大O2的浓度,SO2的转化率增大
D. 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充入4molSO2和2molO2,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333.2kJ
16.对于常温下 1 升 pH=1 的硝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溶液lmL稀释至100mL后,pH等于3
B. 向该溶液中加入含 0.1mol 氢氧化钡的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C. 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 c(H+)等于水电离出的c(H+)
D. 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 c(H+)是水电离出的c(H+)的100倍
二.填空题(共52分)
17(14分).(1)甲醇(CH3OH)是重要的溶剂和替代燃料,工业上用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制备CH3OH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和4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测得CO(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一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l0min,用一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65%
B.5min后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C.达到平衡后,再充入氩气,反应速率减小
D.2min前v(正)>v(逆),2min后v(正)
(2)碳与水蒸气反应制取H2的相关反应如下:
Ⅰ:C(s)+H2O(g)=CO(g)+H2(g) △H=+131.0kJ/mol
Ⅱ:CO(g)+H2O(g)=CO2(g)+H2(g) △H= - 43kJ/mol
Ⅲ:CaO(s)+CO2(g)=CaCO3(S) △H= - 178.3kJ/mol
计算反应C(s)+2H2O(g)+CaO(s)CaCO3(s)+2H2(g)的△H=__________kJ/mol;
若K1、K2、K3分别为反应Ⅰ、Ⅱ、Ⅲ的平衡常数,该平衡常数K=__________(用K1、K2、K3表示)。
②对于可逆反应C(s)+2H2O(g)+CaO(s)CaCO3(s)+2H2(g),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提高H2产率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降低体系的温度 B.压缩容器的体积
C.增加CaO的量 D.选用适当的催化剂
(3)甲醇作为一种燃料还可用于燃料电池。在温度为650℃的熔融盐燃料电池中用甲醇、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作反应物,镍作电极,用Li2CO3和Na2CO3混合物作电解质。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18(8分).(1)在反应A(g)+3B(g)=2C(g)中,若以物质A表示的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2 mol·L−1·min−1,则以物质B表示此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1·min−1。
(2)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 s后测得N2为1.9 mol,则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10 mol A和5 mol B放入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某温度下发生反应:3A(g)+B(g) 2C(g),在最初2 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0.06 mol·L−1·s−1,则在2 s时,容器中有______ mol A,此时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19(13分).将气体A、B置于固定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C(g)+2D(g),反应进行20s后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0.16mol,B的物质的量为0.06mol,C的物质的量为0.04mol,请计算并回答:
(1)用生成物C表示2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mol/(L·s)。
(2)反应前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mol/L。
(3)反应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 。
(4)若改变下列条件,D的生成速率如何变化(用“增大”或“减小”或“不变”填空)。
编号
改变的条件
D的生成速率
①
降低体系温度
______
②
恒容下补充A气体
______
③
恒容下充入Ne(不参与体系反应)
______
20(17分).某学生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标准盐酸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含有少量杂质(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的固体烧碱样品配制500mL溶液。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取用25.00mL待测液时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2)滴定过程中,在锥形瓶底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若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滴定前滴定管内液面读数为0.50mL,滴定后液面如图(上面数字:22,下面数字:23)。,则此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mL
(3)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数值偏高的是________。
A.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但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4)用标准盐酸滴定上述待测NaOH溶液时,判定滴定终点的现象是:直到加入最后一滴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止。
(5)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0.1000mol/L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溶液体积/mL
第一次
25.00
0.00
26.28
26.28
第二次
25.00
1.55
31.30
29.75
第三次
25.00
0.20
26.42
26.22
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__________mol/L。(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1.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熔化时不导电 B. 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
C. 属于共价化合物 D. 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2.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要使
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少量烧碱溶液 B.降低温度 C.加入少量冰醋酸 D.加水
3.“稀土之父“徐光宪在《化学分子共和国》中介绍了许多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固态CO2 俗称干冰,大量排放易造成温室效应
B. 碘单质“望酸碱而逃”指:碘单质遇碱歧化为I-和IO3-,再遇酸归中成碘单质
C. CO会引起煤气中毒,冬天用煤进行取暖时,在屋内放置一盆水,就可以有效防止中毒
D. NO自述“诞生在闪电的弧光中,强大的能量造就了我”指:高压放电情况下,N2和O2生成NO
4已知:NH3∙H2O(aq)与H2SO4(aq)反应生成1mol正盐的ΔH =-24.2 kJ•mol-1。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1,则NH3∙H2O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等于
A. +45.2 kJ•mol-1 B. -45.2 kJ•mol-1 C. +69.4 kJ•mol-1 D. -69.4 kJ•mol-1
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lmolC3H8O分子中含有共价键数目为11NA
B. 15 g 14C16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8NA
C. 标准状况下,22.4LSO2和SO3的混合物,含硫原子的数目为NA
D. 一定条件下,将2.8gN2与足量氢气充分反应,得到氨气分子数目等于0.2NA
6.对于反应COCl2(g)CO(g)+Cl2(g) △H>0。改变下列条件,能加快反应速率,且CO物质的量分数增大的是
A. 恒容下通入He B. 恒容下增大COCl2浓度 C. 升温 D. 加催化剂
7.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和Y发生可逆反应:X(g)+2Y(g)3Z(g),达到平衡时,测得Y的转化率为37.5%,X的转化率为25%,则反应开始时,充入容器中的X和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l:3 B. 3:1 C. 4:3 D. 3:4
8.现有下列两个图像:
下列反应中同时符合上述两个图像的是
A. 2HI(g)H2(g)+I2(g) △H>0
B. 2SO2(g)+O2(g)2SO3(g) △H<0
C. 4NH3(g)+5O2(g)4NO(g)+6H2O(g) △H<0
D. N2O4(g)2NO2(g) △H>0
9.银锌电池是一种常见化学电源,其反应原理:Zn+Ag2O+H2O=Zn(OH)2+2Ag,其工作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Zn电极是负极
B. Ag2O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 Zn电极的电极反应式:Zn-2e-++2OH-=Zn(OH)2
D. 放电前后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10.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生成0.8 mol D, 0.4 mol C。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x =1
B. 2 min时,A的浓度为0.9mol·L-1
C. 2 min内A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1·min-1
D. B的转化率为60%
11.用铅蓄电池电解AgNO3、Na2SO3的溶液,a、b、c、d电极材料均为石墨。已知铅蓄电池的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通电时a电极质量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极为负极
B. 放电时铅蓄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4e−==PbSO4+2H2O
C. c、d电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时,Y电极质量增加48 g
12.对于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恒温条件下,向某一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molH2,经10s达到平衡,平衡后压强为初始压强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要提高N2的转化率同时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缩小体积、充入N2、降低温度
B. 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平衡不一定移动
C.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2 molN2,此时v正=v逆
D. 10s 内,v(NH3)=2mol/(L·s)
13.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 2Z
B. 2 min时,反应达最大限度,但化学反应仍在进行
C. 反应开始至2 min,Z的反应速率为0.05 mol•L﹣1•min﹣1
D. 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是开始时的0.8倍
14.100℃时,将0.1mol 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2NO2 (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②NO2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
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
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 ②③⑥⑦ B. ①④⑧ C. 只有①④ D. 只有⑦⑧
15.一定温度下,将2mo1SO2和ImolO2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 +O2(g)2SO3(g) △H=-196kJ·mol-1,5min时达到平衡,测得反应放热166.6kJ。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0~5 min 内,用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O2)=0.17mol·L-1·min-1
B. n(O2)/n(SO3)的值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若增大O2的浓度,SO2的转化率增大
D. 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充入4molSO2和2molO2,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333.2kJ
16.对于常温下 1 升 pH=1 的硝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溶液lmL稀释至100mL后,pH等于3
B. 向该溶液中加入含 0.1mol 氢氧化钡的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C. 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 c(H+)等于水电离出的c(H+)
D. 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 c(H+)是水电离出的c(H+)的100倍
17.(1)甲醇(CH3OH)是重要的溶剂和替代燃料,工业上用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制备CH3OH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和4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测得CO(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一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l0min,用一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65%
B.5min后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C.达到平衡后,再充入氩气,反应速率减小
D.2min前v(正)>v(逆),2min后v(正)
(2)碳与水蒸气反应制取H2的相关反应如下:
Ⅰ:C(s)+H2O(g)=CO(g)+H2(g) △H=+131.0kJ/mol
Ⅱ:CO(g)+H2O(g)=CO2(g)+H2(g) △H= - 43kJ/mol
Ⅲ:CaO(s)+CO2(g)=CaCO3(S) △H= - 178.3kJ/mol
计算反应C(s)+2H2O(g)+CaO(s)CaCO3(s)+2H2(g)的△H=__________kJ/mol;
若K1、K2、K3分别为反应Ⅰ、Ⅱ、Ⅲ的平衡常数,该平衡常数K=__________(用K1、K2、K3表示)。
②对于可逆反应C(s)+2H2O(g)+CaO(s)CaCO3(s)+2H2(g),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提高H2产率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降低体系的温度 B.压缩容器的体积
C.增加CaO的量 D.选用适当的催化剂
(3)甲醇作为一种燃料还可用于燃料电池。在温度为650℃的熔融盐燃料电池中用甲醇、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作反应物,镍作电极,用Li2CO3和Na2CO3混合物作电解质。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18.(1)在反应A(g)+3B(g)=2C(g)中,若以物质A表示的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2 mol·L−1·min−1,则以物质B表示此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1·min−1。
(2)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 s后测得N2为1.9 mol,则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10 mol A和5 mol B放入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某温度下发生反应:3A(g)+B(g) 2C(g),在最初2 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0.06 mol·L−1·s−1,则在2 s时,容器中有______ mol A,此时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19.将气体A、B置于固定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C(g)+2D(g),反应进行20s后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0.16mol,B的物质的量为0.06mol,C的物质的量为0.04mol,请计算并回答:
(1)用生成物C表示2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mol/(L·s)。
(2)反应前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mol/L。
(3)反应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 。
(4)若改变下列条件,D的生成速率如何变化(用“增大”或“减小”或“不变”填空)。
编号
改变的条件
D的生成速率
①
降低体系温度
______
②
恒容下补充A气体
______
③
恒容下充入Ne(不参与体系反应)
______
20.某学生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标准盐酸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含有少量杂质(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的固体烧碱样品配制500mL溶液。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取用25.00mL待测液时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2)滴定过程中,在锥形瓶底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若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滴定前滴定管内液面读数为0.50mL,滴定后液面如图(上面数字:22,下面数字:23)。,则此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mL
(3)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数值偏高的是________。
A.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但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4)用标准盐酸滴定上述待测NaOH溶液时,判定滴定终点的现象是:直到加入最后一滴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止。
(5)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0.1000mol/L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溶液体积/mL
第一次
25.00
0.00
26.28
26.28
第二次
25.00
1.55
31.30
29.75
第三次
25.00
0.20
26.42
26.22
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__________mol/L。(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D
【解析】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所以在溶液中既存在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也有电离出来的离子,两者共存。
A、HCl熔化时不导电,但HCl溶于水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A 错误。B、如果强电解质的水溶液浓度小,其导电能力也很差,B错误。C、有些共价化合物如HCl属于强电解质,有些如CO2属于非电解质,有些如CH3COOH属于弱电解质,C错误。D、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溶液中已电离出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D正确。正确答案为D
2.D
【解析】
试题分析:比值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平衡虽然正向移动,但消耗H+,比值减小,故错误;B、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错误;C、加入冰醋酸,比值变小,故错误;D、加水促使电离,比值变大,故正确。
考点:考查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
3.C
4.A
5.A
6.C
7.D
8.D
9.D
10.D
11.B
12.C
13.D
14.A
15.D
16.A
【解析】A、pH为1的HNO3稀释至100mL,H+浓度变为0.001mol/L,则pH=3,选项A正确;B、向1 L pH=1 的硝酸溶液中加入含 0.1mol 氢氧化钡的溶液反应,氢氧化钡过量,选项B错误;C、pH为1的HNO3溶液,硝酸电离出的c(H+)=0.1mol/L,水电离出的c(H+)=c(OH-)=1×10-13mol/L,则硝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之比值为0.1mol/L:1×10-13mol/L=1×1012,选项C错误;D、根据选项C的分析,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 c(H+)是水电离出的 c(H+)的1012倍,选项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溶液的稀释、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离子浓度计算。易错点为选项CD,pH为1的HNO3溶液,硝酸电离出的c(H+)=0.1mol/L,水电离出的c(H+)=c(OH-)=1×10-13mol/L,则硝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之比值为0.1mol/L:1×10-13mol/L=1×1012。
17.
(1)①0.3mol/(L·min);(无单位不给分) ②B
(2) ①-90.3 K1·K2·K3②A
(3)CH3OH - 6e-+3CO32-= 4CO2↑+2H2O
18. 0.6 0.05 mol·L−1·s−1 8.8 0.08 mol·L−1
19. 5×10-4 0.06 40%或0.4( 减小 增大 不变
20. 500mL容量瓶 碱式滴定管 便于准确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22.10 CD 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再变色 0.1050
【解析】(1)用含有少量杂质(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的固体烧碱样品配制500mL溶液;配制过程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摇匀等,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容量瓶、胶头滴管,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容量瓶;待测液为碱性,所以取用25.00mL待测液时需要的仪器是碱式滴定管;正确答案:500mL容量瓶;碱式滴定管。
(2)滴定过程中,在锥形瓶底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便于准确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滴定前滴定管内液面读数为0.50mL,滴定结束时读数为22.60 mL,则此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2.10 mL;正确答案:便于准确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22.10。
(3)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 V(待测)分析,c(待测)偏小,A错误;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但没有干燥,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对V(标准)无影响,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 V(待测)分析,c(待测)无影响,B错误;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 =c(标准)×V(标准)/ V(待测)分析,c(待测)偏大,C正确;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标准液的浓度偏小,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 =c(标准)×V(标准)/ V(待测)分析,c(待测)偏大,D正确;C、D符合题意,正确答案:C、D。
(4)甲基橙作指示剂,与碱液相遇,显黄色;随着酸液的滴入,溶液的碱性减弱,当加入最后一滴盐酸,混合液的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再变色 ,达到滴定终点;正确答案:混合液的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再变色。
(5)三次消耗的盐酸的体积分别为26.28mL、29.75 mL、26.22 mL,第二次数据误差过大,应该舍去,另外两次的平均值为,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 V(待测)=0.1000×26.25×10-3/25×10-3=0.1050 mol/L;c(NaOH)= 0.1050 mol/L;正确答案:0.1050。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试题
(命题人:刘荣 审核人:李彩荣 分值 100分 时间 90分钟 )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熔化时不导电 B. 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
C. 属于共价化合物 D. 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2.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要使
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少量烧碱溶液 B.降低温度 C.加入少量冰醋酸 D.加水
3.“稀土之父“徐光宪在《化学分子共和国》中介绍了许多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固态CO2 俗称干冰,大量排放易造成温室效应
B. 碘单质“望酸碱而逃”指:碘单质遇碱歧化为I-和IO3-,再遇酸归中成碘单质
C. CO会引起煤气中毒,冬天用煤进行取暖时,在屋内放置一盆水,就可以有效防止中毒
D. NO自述“诞生在闪电的弧光中,强大的能量造就了我”指:高压放电情况下,N2和O2生成NO
4已知:NH3∙H2O(aq)与H2SO4(aq)反应生成1mol正盐的ΔH =-24.2 kJ•mol-1。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1,则NH3∙H2O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等于
A. +45.2 kJ•mol-1 B. -45.2 kJ•mol-1 C. +69.4 kJ•mol-1 D. -69.4 kJ•mol-1
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lmolC3H8O分子中含有共价键数目为11NA
B. 15 g 14C16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8NA
C. 标准状况下,22.4LSO2和SO3的混合物,含硫原子的数目为NA
D. 一定条件下,将2.8gN2与足量氢气充分反应,得到氨气分子数目等于0.2NA
6.对于反应COCl2(g)CO(g)+Cl2(g) △H>0。改变下列条件,能加快反应速率,且CO物质的量分数增大的是
A. 恒容下通入He B. 恒容下增大COCl2浓度 C. 升温 D. 加催化剂
7.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和Y发生可逆反应:X(g)+2Y(g)3Z(g),达到平衡时,测得Y的转化率为37.5%,X的转化率为25%,则反应开始时,充入容器中的X和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l:3 B. 3:1 C. 4:3 D. 3:4
8.现有下列两个图像:
下列反应中同时符合上述两个图像的是
A. 2HI(g)H2(g)+I2(g) △H>0
B. 2SO2(g)+O2(g)2SO3(g) △H<0
C. 4NH3(g)+5O2(g)4NO(g)+6H2O(g) △H<0
D. N2O4(g)2NO2(g) △H>0
9.银锌电池是一种常见化学电源,其反应原理:Zn+Ag2O+H2O=Zn(OH)2+2Ag,其工作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Zn电极是负极
B. Ag2O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 Zn电极的电极反应式:Zn-2e-++2OH-=Zn(OH)2
D. 放电前后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10.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生成0.8 mol D, 0.4 mol C。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x =1
B. 2 min时,A的浓度为0.9mol·L-1
C. 2 min内A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1·min-1
D. B的转化率为60%
11.用铅蓄电池电解AgNO3、Na2SO3的溶液,a、b、c、d电极材料均为石墨。已知铅蓄电池的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通电时a电极质量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极为负极
B. 放电时铅蓄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4e−==PbSO4+2H2O
C. c、d电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时,Y电极质量增加48 g
12.对于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恒温条件下,向某一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molH2,经10s达到平衡,平衡后压强为初始压强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要提高N2的转化率同时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缩小体积、充入N2、降低温度
B. 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平衡不一定移动
C.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2 molN2,此时v正=v逆
D. 10s 内,v(NH3)=2mol/(L·s)
13.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 2Z
B. 2 min时,反应达最大限度,但化学反应仍在进行
C. 反应开始至2 min,Z的反应速率为0.05 mol•L﹣1•min﹣1
D. 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是开始时的0.8倍
14.100℃时,将0.1mol 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2NO2 (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②NO2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
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
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 ②③⑥⑦ B. ①④⑧ C. 只有①④ D. 只有⑦⑧
15.一定温度下,将2mo1SO2和ImolO2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 +O2(g)2SO3(g) △H=-196kJ·mol-1,5min时达到平衡,测得反应放热166.6kJ。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0~5 min 内,用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O2)=0.17mol·L-1·min-1
B. n(O2)/n(SO3)的值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若增大O2的浓度,SO2的转化率增大
D. 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充入4molSO2和2molO2,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333.2kJ
16.对于常温下 1 升 pH=1 的硝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溶液lmL稀释至100mL后,pH等于3
B. 向该溶液中加入含 0.1mol 氢氧化钡的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C. 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 c(H+)等于水电离出的c(H+)
D. 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 c(H+)是水电离出的c(H+)的100倍
二.填空题(共52分)
17(14分).(1)甲醇(CH3OH)是重要的溶剂和替代燃料,工业上用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制备CH3OH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和4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测得CO(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一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l0min,用一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65%
B.5min后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C.达到平衡后,再充入氩气,反应速率减小
D.2min前v(正)>v(逆),2min后v(正)
Ⅰ:C(s)+H2O(g)=CO(g)+H2(g) △H=+131.0kJ/mol
Ⅱ:CO(g)+H2O(g)=CO2(g)+H2(g) △H= - 43kJ/mol
Ⅲ:CaO(s)+CO2(g)=CaCO3(S) △H= - 178.3kJ/mol
计算反应C(s)+2H2O(g)+CaO(s)CaCO3(s)+2H2(g)的△H=__________kJ/mol;
若K1、K2、K3分别为反应Ⅰ、Ⅱ、Ⅲ的平衡常数,该平衡常数K=__________(用K1、K2、K3表示)。
②对于可逆反应C(s)+2H2O(g)+CaO(s)CaCO3(s)+2H2(g),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提高H2产率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降低体系的温度 B.压缩容器的体积
C.增加CaO的量 D.选用适当的催化剂
(3)甲醇作为一种燃料还可用于燃料电池。在温度为650℃的熔融盐燃料电池中用甲醇、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作反应物,镍作电极,用Li2CO3和Na2CO3混合物作电解质。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18(8分).(1)在反应A(g)+3B(g)=2C(g)中,若以物质A表示的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2 mol·L−1·min−1,则以物质B表示此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1·min−1。
(2)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 s后测得N2为1.9 mol,则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10 mol A和5 mol B放入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某温度下发生反应:3A(g)+B(g) 2C(g),在最初2 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0.06 mol·L−1·s−1,则在2 s时,容器中有______ mol A,此时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19(13分).将气体A、B置于固定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C(g)+2D(g),反应进行20s后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0.16mol,B的物质的量为0.06mol,C的物质的量为0.04mol,请计算并回答:
(1)用生成物C表示2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mol/(L·s)。
(2)反应前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mol/L。
(3)反应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 。
(4)若改变下列条件,D的生成速率如何变化(用“增大”或“减小”或“不变”填空)。
编号
改变的条件
D的生成速率
①
降低体系温度
______
②
恒容下补充A气体
______
③
恒容下充入Ne(不参与体系反应)
______
20(17分).某学生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标准盐酸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含有少量杂质(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的固体烧碱样品配制500mL溶液。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取用25.00mL待测液时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2)滴定过程中,在锥形瓶底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若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滴定前滴定管内液面读数为0.50mL,滴定后液面如图(上面数字:22,下面数字:23)。,则此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mL
(3)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数值偏高的是________。
A.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但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4)用标准盐酸滴定上述待测NaOH溶液时,判定滴定终点的现象是:直到加入最后一滴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止。
(5)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0.1000mol/L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溶液体积/mL
第一次
25.00
0.00
26.28
26.28
第二次
25.00
1.55
31.30
29.75
第三次
25.00
0.20
26.42
26.22
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__________mol/L。(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1.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熔化时不导电 B. 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
C. 属于共价化合物 D. 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2.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要使
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少量烧碱溶液 B.降低温度 C.加入少量冰醋酸 D.加水
3.“稀土之父“徐光宪在《化学分子共和国》中介绍了许多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固态CO2 俗称干冰,大量排放易造成温室效应
B. 碘单质“望酸碱而逃”指:碘单质遇碱歧化为I-和IO3-,再遇酸归中成碘单质
C. CO会引起煤气中毒,冬天用煤进行取暖时,在屋内放置一盆水,就可以有效防止中毒
D. NO自述“诞生在闪电的弧光中,强大的能量造就了我”指:高压放电情况下,N2和O2生成NO
4已知:NH3∙H2O(aq)与H2SO4(aq)反应生成1mol正盐的ΔH =-24.2 kJ•mol-1。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1,则NH3∙H2O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等于
A. +45.2 kJ•mol-1 B. -45.2 kJ•mol-1 C. +69.4 kJ•mol-1 D. -69.4 kJ•mol-1
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lmolC3H8O分子中含有共价键数目为11NA
B. 15 g 14C16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8NA
C. 标准状况下,22.4LSO2和SO3的混合物,含硫原子的数目为NA
D. 一定条件下,将2.8gN2与足量氢气充分反应,得到氨气分子数目等于0.2NA
6.对于反应COCl2(g)CO(g)+Cl2(g) △H>0。改变下列条件,能加快反应速率,且CO物质的量分数增大的是
A. 恒容下通入He B. 恒容下增大COCl2浓度 C. 升温 D. 加催化剂
7.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和Y发生可逆反应:X(g)+2Y(g)3Z(g),达到平衡时,测得Y的转化率为37.5%,X的转化率为25%,则反应开始时,充入容器中的X和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l:3 B. 3:1 C. 4:3 D. 3:4
8.现有下列两个图像:
下列反应中同时符合上述两个图像的是
A. 2HI(g)H2(g)+I2(g) △H>0
B. 2SO2(g)+O2(g)2SO3(g) △H<0
C. 4NH3(g)+5O2(g)4NO(g)+6H2O(g) △H<0
D. N2O4(g)2NO2(g) △H>0
9.银锌电池是一种常见化学电源,其反应原理:Zn+Ag2O+H2O=Zn(OH)2+2Ag,其工作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Zn电极是负极
B. Ag2O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 Zn电极的电极反应式:Zn-2e-++2OH-=Zn(OH)2
D. 放电前后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10.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生成0.8 mol D, 0.4 mol C。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x =1
B. 2 min时,A的浓度为0.9mol·L-1
C. 2 min内A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1·min-1
D. B的转化率为60%
11.用铅蓄电池电解AgNO3、Na2SO3的溶液,a、b、c、d电极材料均为石墨。已知铅蓄电池的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通电时a电极质量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极为负极
B. 放电时铅蓄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4e−==PbSO4+2H2O
C. c、d电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时,Y电极质量增加48 g
12.对于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恒温条件下,向某一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molH2,经10s达到平衡,平衡后压强为初始压强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要提高N2的转化率同时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缩小体积、充入N2、降低温度
B. 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平衡不一定移动
C.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2 molN2,此时v正=v逆
D. 10s 内,v(NH3)=2mol/(L·s)
13.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 2Z
B. 2 min时,反应达最大限度,但化学反应仍在进行
C. 反应开始至2 min,Z的反应速率为0.05 mol•L﹣1•min﹣1
D. 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是开始时的0.8倍
14.100℃时,将0.1mol 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2NO2 (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②NO2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
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
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 ②③⑥⑦ B. ①④⑧ C. 只有①④ D. 只有⑦⑧
15.一定温度下,将2mo1SO2和ImolO2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 +O2(g)2SO3(g) △H=-196kJ·mol-1,5min时达到平衡,测得反应放热166.6kJ。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0~5 min 内,用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O2)=0.17mol·L-1·min-1
B. n(O2)/n(SO3)的值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若增大O2的浓度,SO2的转化率增大
D. 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充入4molSO2和2molO2,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333.2kJ
16.对于常温下 1 升 pH=1 的硝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溶液lmL稀释至100mL后,pH等于3
B. 向该溶液中加入含 0.1mol 氢氧化钡的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C. 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 c(H+)等于水电离出的c(H+)
D. 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 c(H+)是水电离出的c(H+)的100倍
17.(1)甲醇(CH3OH)是重要的溶剂和替代燃料,工业上用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制备CH3OH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和4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测得CO(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一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l0min,用一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65%
B.5min后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C.达到平衡后,再充入氩气,反应速率减小
D.2min前v(正)>v(逆),2min后v(正)
Ⅰ:C(s)+H2O(g)=CO(g)+H2(g) △H=+131.0kJ/mol
Ⅱ:CO(g)+H2O(g)=CO2(g)+H2(g) △H= - 43kJ/mol
Ⅲ:CaO(s)+CO2(g)=CaCO3(S) △H= - 178.3kJ/mol
计算反应C(s)+2H2O(g)+CaO(s)CaCO3(s)+2H2(g)的△H=__________kJ/mol;
若K1、K2、K3分别为反应Ⅰ、Ⅱ、Ⅲ的平衡常数,该平衡常数K=__________(用K1、K2、K3表示)。
②对于可逆反应C(s)+2H2O(g)+CaO(s)CaCO3(s)+2H2(g),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提高H2产率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降低体系的温度 B.压缩容器的体积
C.增加CaO的量 D.选用适当的催化剂
(3)甲醇作为一种燃料还可用于燃料电池。在温度为650℃的熔融盐燃料电池中用甲醇、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作反应物,镍作电极,用Li2CO3和Na2CO3混合物作电解质。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18.(1)在反应A(g)+3B(g)=2C(g)中,若以物质A表示的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2 mol·L−1·min−1,则以物质B表示此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1·min−1。
(2)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 s后测得N2为1.9 mol,则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10 mol A和5 mol B放入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某温度下发生反应:3A(g)+B(g) 2C(g),在最初2 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0.06 mol·L−1·s−1,则在2 s时,容器中有______ mol A,此时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19.将气体A、B置于固定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C(g)+2D(g),反应进行20s后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0.16mol,B的物质的量为0.06mol,C的物质的量为0.04mol,请计算并回答:
(1)用生成物C表示2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mol/(L·s)。
(2)反应前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mol/L。
(3)反应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 。
(4)若改变下列条件,D的生成速率如何变化(用“增大”或“减小”或“不变”填空)。
编号
改变的条件
D的生成速率
①
降低体系温度
______
②
恒容下补充A气体
______
③
恒容下充入Ne(不参与体系反应)
______
20.某学生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标准盐酸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含有少量杂质(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的固体烧碱样品配制500mL溶液。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取用25.00mL待测液时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2)滴定过程中,在锥形瓶底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若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滴定前滴定管内液面读数为0.50mL,滴定后液面如图(上面数字:22,下面数字:23)。,则此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mL
(3)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数值偏高的是________。
A.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但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4)用标准盐酸滴定上述待测NaOH溶液时,判定滴定终点的现象是:直到加入最后一滴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止。
(5)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0.1000mol/L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溶液体积/mL
第一次
25.00
0.00
26.28
26.28
第二次
25.00
1.55
31.30
29.75
第三次
25.00
0.20
26.42
26.22
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__________mol/L。(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D
【解析】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所以在溶液中既存在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也有电离出来的离子,两者共存。
A、HCl熔化时不导电,但HCl溶于水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A 错误。B、如果强电解质的水溶液浓度小,其导电能力也很差,B错误。C、有些共价化合物如HCl属于强电解质,有些如CO2属于非电解质,有些如CH3COOH属于弱电解质,C错误。D、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溶液中已电离出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D正确。正确答案为D
2.D
【解析】
试题分析:比值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平衡虽然正向移动,但消耗H+,比值减小,故错误;B、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错误;C、加入冰醋酸,比值变小,故错误;D、加水促使电离,比值变大,故正确。
考点:考查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
3.C
4.A
5.A
6.C
7.D
8.D
9.D
10.D
11.B
12.C
13.D
14.A
15.D
16.A
【解析】A、pH为1的HNO3稀释至100mL,H+浓度变为0.001mol/L,则pH=3,选项A正确;B、向1 L pH=1 的硝酸溶液中加入含 0.1mol 氢氧化钡的溶液反应,氢氧化钡过量,选项B错误;C、pH为1的HNO3溶液,硝酸电离出的c(H+)=0.1mol/L,水电离出的c(H+)=c(OH-)=1×10-13mol/L,则硝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之比值为0.1mol/L:1×10-13mol/L=1×1012,选项C错误;D、根据选项C的分析,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 c(H+)是水电离出的 c(H+)的1012倍,选项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溶液的稀释、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离子浓度计算。易错点为选项CD,pH为1的HNO3溶液,硝酸电离出的c(H+)=0.1mol/L,水电离出的c(H+)=c(OH-)=1×10-13mol/L,则硝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之比值为0.1mol/L:1×10-13mol/L=1×1012。
17.
(1)①0.3mol/(L·min);(无单位不给分) ②B
(2) ①-90.3 K1·K2·K3②A
(3)CH3OH - 6e-+3CO32-= 4CO2↑+2H2O
18. 0.6 0.05 mol·L−1·s−1 8.8 0.08 mol·L−1
19. 5×10-4 0.06 40%或0.4( 减小 增大 不变
20. 500mL容量瓶 碱式滴定管 便于准确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22.10 CD 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再变色 0.1050
【解析】(1)用含有少量杂质(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的固体烧碱样品配制500mL溶液;配制过程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摇匀等,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容量瓶、胶头滴管,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容量瓶;待测液为碱性,所以取用25.00mL待测液时需要的仪器是碱式滴定管;正确答案:500mL容量瓶;碱式滴定管。
(2)滴定过程中,在锥形瓶底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便于准确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滴定前滴定管内液面读数为0.50mL,滴定结束时读数为22.60 mL,则此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2.10 mL;正确答案:便于准确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22.10。
(3)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 V(待测)分析,c(待测)偏小,A错误;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但没有干燥,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对V(标准)无影响,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 V(待测)分析,c(待测)无影响,B错误;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 =c(标准)×V(标准)/ V(待测)分析,c(待测)偏大,C正确;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标准液的浓度偏小,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 =c(标准)×V(标准)/ V(待测)分析,c(待测)偏大,D正确;C、D符合题意,正确答案:C、D。
(4)甲基橙作指示剂,与碱液相遇,显黄色;随着酸液的滴入,溶液的碱性减弱,当加入最后一滴盐酸,混合液的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再变色 ,达到滴定终点;正确答案:混合液的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再变色。
(5)三次消耗的盐酸的体积分别为26.28mL、29.75 mL、26.22 mL,第二次数据误差过大,应该舍去,另外两次的平均值为,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 V(待测)=0.1000×26.25×10-3/25×10-3=0.1050 mol/L;c(NaOH)= 0.1050 mol/L;正确答案:0.1050。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