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
展开
淄博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理科)注意事项: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2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共4页,16小题,每小题3分;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卷纸上。第Ⅰ卷(共48分)1.钓鱼岛群岛的东海海域及部分太平洋海域探明为海底热水矿床。海底热水矿床是沉积着由岩浆热气从地底喷出的金、铜、锌、稀有金属等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不溶于任何溶液B.铜、锌在空气中均能被氧化成对应的氧化物C.铜锌合金的熔点低于铜或锌的熔点D.Cu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差为34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常温下,28g Fe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1.5 NA B.标准状况下,含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可生成22.4LCl2C.3.2 g铜在硫蒸气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D.常温常压下,0.1 mol氖气含有的电子数为NA3、下列物质的制备方法正确的是A.用铝粉和MnO2制得锰B.用镁粉和空气反应制备Mg3N2C.氯化铝溶液和硫化钠溶液反应制备Al2S3D.用电解熔融氯化铝的方法制得单质铝4.能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的事实是( )A.CO2溶于水生成碳酸,SiO2不溶于水也不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硅酸B.在高温条件下,SiO2和Na2CO3能发生反应:SiO2+Na2CO3Na2SiO3+CO2↑C.SiO2的熔点比CO2的高D.CO2通入Na2SiO3稀溶液中,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白色胶状沉淀为H2SiO3逐渐聚合而成的硅酸溶胶)5.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 )①干燥的氯气 ②液氯 ③新制氯水 ④氯气的苯溶液⑤盐酸 ⑥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⑥ C.③⑥ D.③④⑥6.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反应B.Ⅱ图中:充分光照后,量筒中剩余气体约为10 mL(条件相同)C.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若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所得溶液呈绿色D.Ⅳ图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说明Cl2有漂白性7、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判断丙物质是( )A.Al2(SO4)3 B.NaOH C.BaCl2 D.FeSO48、200℃时,11.6 g CO2和H2O的混合物气体与足量的Na2O2反应,反应后固体增加了3.6 g,则原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5.8 B.11.6 C.23.2 D.46.49.若aAm+与bB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b=a-n-m B.离子半径Am+<Bn-C.原子半径A<B D.A的原子序数比B大(m+n)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CS2为V形极性分子B.SiF4与SO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C.C2H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1∶1D.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分解是因水分子间存在氢键11.以下有关元素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①1s22s22p63s23p2 ②1s22s22p3 ③1s22s22p2 ④1s22s22p63s23p4,原子半径最大的是①B.下列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中,①3s23p1 ②3s23p2 ③3s23p3 ④3s23p4,对应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③C.①Na、K、Rb ②N、P、As ③O、S、Se ④Na、P、Cl,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递增的是④D.某元素的逐级电离能(kJ/mol)分别为738、1 451、7 733、10 540、13 630、17 995、21 703,当它与氯气反应时最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③①X+ ②X2+ ③X3+ ④X4+12、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A. 含有大量Fe2+的溶液:Na+、NH4+、ClO-、SO42-B. c(H+)=1×10-13mol/L的溶液:Na+、Ca2+、Mg2+、Ba2+C.含有大量AlO2-的溶液:Na+、K+、NO3-、CO32-D.含有大量NO3-的溶液:H+、I-、SO42-、Cl-13、一定量CO2通入某浓度的NaOH溶液得溶液A,向A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加入n(HCl)与生成n(CO2)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入的C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B.A溶液中n(NaOH)=2n(Na2CO3)C.A溶液中既含Na2CO3,又含NaHCO3D.A溶液中一定只有Na2CO314、一定温度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当通入的Cl2体积为V1时达到饱和,溶液中c(H+)变化如下图中曲线a。已知Cl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饱和氯水升温,继续通入Cl2时,溶液中c(H+)变化如曲线b B.在饱和氯水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中c(H+)变化如曲线c C.降温,继续通人Cl2时,溶液中c(H+)增大 D.在饱和氯水中加入NaOH使 pH=7,所得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15、某溶液中除H+、OH-外,还含有大量的Mg2+、Fe3+、Cl-,且这三种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6。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向该溶液中加入KI溶液后,原有的五种离子物质的量不变 B.向该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立即出现白色沉淀 C.若溶液中c(Cl-)=0.6mol/L,则该溶液的pH为1D.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只发生置换反应16.已知X、Y为单质,Z为化合物,能实现下列转化:X+YZ X+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若Z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X可能是Na ②若Z的溶液遇Na2CO3放出CO2气体,则X可能是H2 ③若Z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则Y可能为Fe ④若Z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Y可能为Cu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第Ⅱ卷(共52分)17(共16分).冰晶石又名六氟合铝酸钠或氟化铝钠,为白色细小的结晶体。工业上制取冰晶石(Na3AlF6)的化学方程式为2Al(OH)3+12HF+3A===2Na3AlF6+3CO2↑+9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物A属于____________晶体。(2)生成物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____________(写分子式),该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3)反应物中有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邻,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二者电负性的大小:____________。(4)Al单质的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甲所示,其晶胞结构如图乙所示,原子之间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图丙所示。已知Al的原子半径为d,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晶胞中Al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一个晶胞中Al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18(20分).某废金属屑中主要成分为Cu、Fe、Al,还含有少量的铜锈[Cu2(OH)2CO3]、少量的铁锈和少量的氧化铝,用上述废金属屑制取胆矾(CuSO4·5H2O)、无水AlCl3和铁红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在废金属屑粉末中加入试剂A,生成气体1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溶液2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气体2的成分是 。取少量溶液2滴加KSCN溶液,一段时间后,该同学发现溶液2变成红色,说明Fe2+ 具有 性。由此可知,实验室中含Fe2+的盐溶液现用现配制的原因是 ,并且配制含Fe2+的盐溶液时应加入少量 。(3)溶液2转化为固体3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固体2制取CuSO4溶液有多种。 如在固体2中加入稀H2SO4后,通入O2并加热,使固体2全部溶解得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5)溶液1转化为溶液4的一系列过程,不能简化为“向溶液1中+加试剂C→溶液4”,理由是 。
(6)直接加热AlCl3·6H2O不能得到无水AlCl3。SOCl2为无色液体,极易与水反应生成HCl和一种具有漂白性的气体。AlCl3·6H2O与SOCl2混合加热制取无水Al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9.(16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1)装置A是氯气的发生装置,其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请写出该反应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参加反应的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是0.2mol,则产生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转移电子____________mol。(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装置B也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处依次放入物质的组合应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编号ⅠⅡⅢa干燥的有色布条碱石灰湿润的有色布条b干燥的有色布条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有色布条c湿润的有色布条浓硫酸干燥的有色布条d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__;该现象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烧杯中的溶液不能选用下列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a.饱和NaOH溶液 b.饱和Ca(OH)2溶液 c.饱和Na2SO3溶液 d.饱和Na2CO3溶液
淄博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理科)答案1 C 2 D 3 A 4 D 5 C 6 B 7 D 8 C 9 C 10 B 11 D 12 C 13 B 14 B 15 C 16 A17(16分)答案: (1)离子 (2)H2O sp3杂化 V形(3)2F2+2H2O===4HF+O2 (4)12 4 18(20分)答案: (1)2Al+2OH-+2H2O=AlO2-+3H2↑(2分) (2)Fe2+ (2分) CO2和H2(2分)还原(2分),Fe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2分)铁粉(2分)。(3)4Fe2++8OH-+O2+2H2O=4Fe(OH)3↓(2分) (4)2Cu+4H++O2=Cu2++2H2O(2分)
(5)若在溶液1中直接加入盐酸,溶液4中将混有试剂A中的阳离子(如Na+等),而使AlCl3溶液不纯净(2分)
(6)AlCl3·6H2O +6SOCl2 AlCl3+12HCl+6SO2↑(2分)19(16分)答案:(1)分液漏斗(1分) 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2分)8.96L (1分) 0.4(1分)(2)除去Cl2中的HCl(1分) B中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形成水柱(1分)(3)d(2分)(4)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1分) 不能(1分) 过量的氯气也可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1分)。(5)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环境(2分) b(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