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高二理科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 Word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945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高二理科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 Word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945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高二理科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 Word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945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高二理科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 Word版
展开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期中试卷(理科)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54.0分)
- 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液态水汽化 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浓稀释 分解制 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高温分解 与固体混合 与HCl反应.
A. B.
C. D.
- 已知反应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是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新能源”、“低碳”、“节能减排”、“吃干榨尽”等概念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A. 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均属于“新能源”
B. “低碳”是指采用含碳量低的烃类作为燃料
C. 如图甲烷经一氯甲烷生成低碳烯烃的途径体现了“节能减排”思想
D. 让煤变成合成气,把煤“吃干榨尽”,实现了煤的清洁、高效利用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微粒数,又可表示物质的量
B. 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C.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单位,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D. 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 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2 g 与一定量反应生成14 g 放出的热量为 kJ
B.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kJ
C. 2 mol 与足量反应生成,放出的热量大于221 kJ
D. 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CO分子中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
|
-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则反应的焓变为
A. B.
C. D.
-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稀溶液中: ,若将含 的稀硫酸与含1mol 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 kJ
B. 已知正丁烷异丁烷,则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
C. ,则的燃烧热为
D. 已知;,则
-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B. 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C. 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
D. 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
- 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被氧化为常见的无毒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应用了电解的原理
B. 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工作时,电子流向
C. 电极a的反应式为:
D. 电极b的反应式为:
|
- 化学反应速率是通过实验测定的,下列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中,测量依据不可行的是( )
选项 | 化学反应 | 测量依据单位时间内 |
A | gggg | 压强变化 |
B | Znn | 体积 |
C |
| 颜色深浅 |
D | CaaaaOH | 沉淀质量 |
A. A B. B C. C D. D
- 已知反应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则此段时间内以C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 B.
C. D.
- 对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达到化学平衡时4 v v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 xmol NO的同时,消耗 x,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2 v v
-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T K时,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和,保持温度不变,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
B. 用NO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
C. 达到化学平衡时,CO的转化率是
D. 保持温度不变,若再向上述达到平衡的体系中充入2molCO和2molNO,则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等于
- 在 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 min后B减小了 。有关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2 min内的反应速率,用C表示是
B. 分别用 B,C,D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比值是 3:2:1
C. 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B物质转化率为
D. 向容器中增加 A的投量,可以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 对于可逆反应的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时,产物D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或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降温,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使用催化剂可使有所增加
C. 化学方程式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
D. B的颗粒越小,正反应速率越快,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和3mol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达到化学平衡时,有生成
B.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
C. 达到化学平衡时,、和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D. 达到化学平衡时,、和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2
-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恒温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B. 的反应速率一定比的反应速率大
C. 其他条件不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加快
D. 温度越高,化学平衡常数就越大
-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D. 反应物A的质量
二、填空题
- (12分)为了研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当向盛有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B时,看到U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试回答下列问题:
该反应为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和B的总能量比C和D的总能量______填“高”或“低”。
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______释放出来。
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______填“高”或“低”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
写出一个符合题中条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Ⅱ已知:白磷,
红磷,
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相同状况下,能量状态较低的是______;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______填“高”或“低”。
- (13分)如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的示意图。
请回答图中甲、乙两池的名称。甲池是________装置,乙池是________装置。
请回答下列电极的名称:通入的电极名称是________,石墨电极的名称是________。
写出下列电极反应式:
通入电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分)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计算反应开始到10s,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______ ,Y的转化率为 ______。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 。
A.当X与Y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1
B.在混合气体中X的质量百分数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E.X、Y、Z的浓度之比为1:1:2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用Y表示的正反应速率正与用Z表示的逆反应速率逆的关系是 ______ 。
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
恒容时充入Ne 适当升高温度
缩小容器的体积 选择高效催化剂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 一定条件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加入和,发生反应, 2 min时达到平衡,测得的物质的量为2 mol,求:
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的转化率。
该温度条件下的平衡常数。写出简要计算步骤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期中试卷答案
【答案】
1. B 2. C 3. B 4. C 5. C 6. A 7. A
8. A 9. D 10. A 11. C 12. A 13. D 14. B
15. A 16. C 17. C 18. A
19. 放热;
高;
热能;
低;
;
白磷,红磷,;
红磷;低。
20. 原电池 电解池
负极 阳极
21.
22.
起始量 2mol 7mol 0
转化量 1mol 3mol 2mol
2min时 1mol 4mol 2mol
(1)
(2)
(3)K= 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