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化学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953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化学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953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化学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2953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淄博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模块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单选,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 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D. 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
2. 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n(s,白)+2HCl(aq)== SnCl2(aq)+H2(g) ΔH1
②Sn(s,灰)+2HCl(aq)== SnCl2(aq)+H2(g) ΔH2
③Sn(s,灰) Sn(s,白) ΔH3 = +2.1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1>ΔH2
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3.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
Na2O2(s)+CO2(g)===Na2CO3(s)+O2(g) ΔH=-266 kJ·mol-1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为283 kJ
B.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532kJ·mol-1
D.CO2(g)与Na2O2(s)反应放出532 kJ热量时,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
4.已知:胆矾失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 ΔH=+Q1 kJ/mol,室温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s)===Cu2+(aq)+SO(aq) ΔH=-Q2 kJ/mol,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则Q1与Q2的关系是(Q1、Q2为正数)
A.Q1>Q2 B.Q1=Q2 C.Q10
B.若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C.通过加热可以使B点变到C点
D.在T2时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则一定有v (正) <v (逆)
8.下列事实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使用催化剂有利于加快合成氨反应的反应速率
B.硫酸工业中,将黄铁矿粉碎后加入沸腾炉中
C.500℃左右比在室温时更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转化率
D.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加入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因为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
C.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D.反应2Mg(s)+CO2(g)===C (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④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⑥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成千成万倍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A.①⑤⑥ B.②③⑤ C.⑤⑥ D.①⑤
11.已知Ⅰ容器恒压,Ⅱ容器恒容,其它条件相同时,在Ⅰ、Ⅱ中分别加入3mol Z,起始时容积相同,发生反应3Z(g)⇌2X(g)+2Y(s)并达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起始到平衡所需时间:Ⅰ>Ⅱ
B. 平衡时Z的转化率:Ⅰ<Ⅱ
C. 平衡后若在Ⅰ中再加入0.1mol Y,则X的物质的量将减少
D. 平衡后若在Ⅱ中再加入2mol Z,则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变小
12.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恒压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消耗2amolC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单位时间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B
⑤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A. ①②⑥
B. ②⑥
C. ①②③
D. ①⑤⑥
A. 反应CO2(g)+C(s) 2CO(g)的ΔS>0、ΔHc(OH- )>c(H+)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二、填空题(共三个大题)
21.(8分)理论上稀的强酸、强碱反应生成1mol H2O(l)时放出57.3kJ的热量,写出表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当10k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5×105 kJ,则丁烷的燃烧热为 ______________
(3)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也会引发N2和O2反应产生大气污染物NO,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1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Fe2O3(s)+3CO(g)=2Fe(s)+3CO2(g)
△H= ―24.8 kJ•mol-1
② 3Fe2O3(s)+ CO(g)==2Fe3O4(s)+ CO2(g) △H= ―47.2 kJ•mol-1
③ Fe3O4(s)+CO(g)==3FeO(s)+CO2(g) △H= +640.5 kJ•mol-1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2.(13分)(1)某温度时,在3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开始至2 min末,X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
③该反应是由_____________开始反应的。(填“正反应”、“逆反应”或“正、逆反应同时”)
(2)在100℃时,将0.100mol N2O4气体充入1L恒容抽空的密闭容器中,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物质的浓度进行分析得到如表数据:
时间(s)
0
20
40
60
80
c(N2O4)/mol·L-1
0.100
c1
0.050
c3
c4
c(NO2)/mol·L-1
0.000
0.060
c2
0.120
0.120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从表中分析:c1___________c2, c3___________c4(填“>”、“-532kJ·mol-1,正确;D、CO2(g)与Na2O2(s)反应放出532 kJ热量时,说明有2mol过氧化钠参加反应,而过氧化钠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所以2mol过氧化钠转移的电子数是2×6.02×1023,错误,答案选C。
4.【答案】A
【解析】胆矾溶于水可以看成是两步骤,第一步是失水,吸收热量Q,第二步骤是,无水硫酸铜溶于水,是放热的过程,就是说胆矾溶于水具有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可看成上(1)(2)的叠加,所以它的焓变值为Q1+(-Q2),据题意,胆矾溶于水时温度降低,所以可知胆矾溶于水时一个吸热的过程,因此Q1+(-Q2)大于0,从而可知Q1>Q2所以答案选A
5. 解:①液态水汽化,为吸热过程,为物理变化,故不选;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为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选;
③浓H2SO4稀释放出大量的热,为物理变化,故不选;
④KClO3分解制O2,为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选;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为放热反应,故不选;
⑥CaCO3高温分解,为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选;
⑦CO2+C═2CO为吸热反应,故选;
⑧Ba(OH)2•8H2O与固体NH4Cl混合,为吸热反应,故选;
⑨C+H2O(g)═CO+H2,为吸热反应,故选;
⑩Al与HCl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选;
故选B.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或与水、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工业制水煤气、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吸热反应一定为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归纳常见的吸热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B
【解析】可逆反应2AB3(g) A2(g) + 3B2(g) ΔH>0属于正反应气体系数增大的吸热反应,故升温、减压平衡正向移动。A.升温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错误;B.升温,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少,且升温平衡右移,AB3%减小,正确;C.做等温线可知,增大压强,平衡左移,AB3%增大,错误;D.做等压线可知,升温,平衡正向移动,A2%增大,错误;故选B。
7.【答案】B
【解析】从图看出,温度越高,CO平衡时的浓度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向移动,则反应是吸热反应,ΔH>0,A正确;平衡常数只和温度有关,温度发生改变平衡常数发生改变,T1、T2时的温度不同,故平衡常数也不同,B错误;反应是吸热反应,加热c(CO)增大,故通过加热可以使B点变到C点,C正确;在T2时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c(CO)增大,可以通过改变容器的体积来实现,平衡不移动, v (正) 不一定比v (逆)大,D正确。选B。
8.【答案】D
【解析】勒夏特列原理也就是平衡移动原理,能用此原理解释的事实具备如下特点:涉及可逆反应的平衡移动且符合平衡移动原理;A、使用催化剂有利于加快合成氨反应的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错误;B、硫酸工业中,将黄铁矿粉碎后加入沸腾炉中,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错误;C、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氨的转化率降低,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错误;D、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加入盐酸中,抑制铁离子的水解,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正确。
9.【答案】C
【解析】反应的自发性是由熵变和焓变共同决定的,若ΔH<0,ΔS>0,则一定自发,若ΔH>0,ΔS<0,
则一定不能自发,若ΔH<0,ΔS<0或ΔH>0,ΔS>0,则能否自发和温度有关,A、B错误。C项中反应的ΔS>0,若ΔH<0,则一定能自发,现常温下不能自发,说明ΔH>0,正确。D项中反应的ΔS<0,能自发,说明ΔH<0,错误。
10.【答案】C
【解析】①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②普通分子的能量低,它们之间的碰撞不是有效碰撞;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不能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④改变压强,也不能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
11. 解:在Ⅰ、Ⅱ中分别加入3mol Z,起始时容积相同,发生反应3Z(g)⇌2X(g)+2Y(s)并达平衡.
A、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I是恒压密闭容器,II是恒容密闭容器,反应Ⅰ压强大于反应Ⅱ压强,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则从起始到平衡所需时间:I<II,故A错误;
B、反应Ⅰ压强大于反应Ⅱ压强,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则平衡时Z的转化率:Ⅰ>Ⅱ,故B错误;
C、Y为固体,增大Y的量,不影响平衡移动,则X的物质的量不变,故C错误;
D、平衡后若在Ⅱ中再加入2mol Z,相当于在原来基础上缩小体积,压强增大,则平衡正向移动,则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在Ⅰ、Ⅱ中分别加入3mol Z,起始时容积相同,发生反应3Z(g)⇌2X(g)+2Y(s)并达平衡.
A、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I是恒压密闭容器,II是恒容密闭容器,反应Ⅰ压强大于反应Ⅱ压强,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B、反应Ⅰ压强大于反应Ⅱ压强,压强增大,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C、Y为固体,增大Y的量,不影响平衡移动;
D、平衡后若在Ⅱ中再加入2mol Z,相当于在原来基础上缩小体积,压强增大,则平衡正向移动,以此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比较、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等,题目难度中等,分析问题时注意压强对不同反应类型的影响.
12. 解:①恒压容器中,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不等,所以体积一直在变,又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在变,则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
②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消耗2amolC,所以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选;
③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A、B、C的浓度不再变化,所以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
④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单位时间消耗 a mol A,同时生成3amolB,所以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
⑤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所以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
⑥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B、C 的分子数目比都可能为1:3:2,这与反应初始量和转化率有关,所以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选;
故选B.
在一定条件下,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性也不变,注意该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压强可作为判断的依据.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不能用压强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13.【答案】C
【解析】A项,由反应中各物质状态可以看出,ΔS>0;由图中曲线走势可以看出,温度升高,c(CO2)降低,平衡右移,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A项错误;B项,温度、体积一定时,总压强与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状态Ⅱ: CO2(g)+C(s)2CO(g)
n(始)/mol 0.2 0
n(转)/mol 0.12 0.24
n(平)/mol 0.08 0.24
状态Ⅰ: CO2(g)+C(s)2CO(g)
n(始)/mol 0.1 0
n(转)/mol 0.02 0.04
n(平)/mol 0.08 0.04
状态Ⅱ平衡时n总=0.32 mol;状态Ⅰ平衡时n总=0.12 mol,可知平衡时体系总压强P总:
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B项错误。
C项,由B项分析可知:c(CO,状态Ⅱ)=
mol/L,Ⅲ可以看成是Ⅱ体积扩大1倍后所达平衡的等效平衡,Ⅱ体积扩大1倍后瞬间(假设平衡还未开始移动)c(CO)=0.12 mol/L,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将右移,平衡时即状态Ⅲc(CO)>0.12 mol/L,故c(CO,状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