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武威三中、武威期中、武威十六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武威三中、武威期中、武威十六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1页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武威三中、武威期中、武威十六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2页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武威三中、武威期中、武威十六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武威三中、武威期中、武威十六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武威三中、武威期中、武威十六中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1. 下列事实,可以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
    A. 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B. 铵盐受热易分解
    C. 0.1 mol/L的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D. 0.1 mol/L的NH4Cl溶液的pH约为5
    【答案】D
    【解析】
    A. 氨水能跟氯化铝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证明氨水的碱性比氢氧化铝强,但不能说明氨水是弱碱;B. 铵盐受热易分解说明铵盐热稳定性不好,与氨水的碱性无关;C. 1mol/L 的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也只能证明氨水显碱性;D .常温下0.1mol/L的氯化铵溶液的pH为5,证明铵根可以发生水解生成弱碱而使溶液呈酸性,所以D正确。
    2. 下列酸溶液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最小的是
    A. H2SO4 B. H2SO3 C. CH3COOH D. HNO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醋酸和亚硫酸都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硫酸是二元强酸,硝酸是一元强酸。一元亚硫酸的酸性强于醋酸的,所以溶液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醋酸,最小的是硫酸,答案选A。
    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pH的计算
    点评:在进行pH的计算时,如果酸是弱酸,则存在电离平衡,即酸是不能完全电离的,所以必需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和酸的浓度计算溶液的pH。
    3.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 CH3COOH+ H2OCH3COO-+H3O+
    B. HS-+H2OS2-+ H3O+
    C. CO32-+ H2OHCO3-+OH-
    D. CO2+H2OHCO3-+ H+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该离子方程式是醋酸电离的方程式,A项错误;B.该离子方程式是HS-的电离方程式,B项错误;C.CO32-与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HCO3-和OH-,属于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项正确;D.该反应为CO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D项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水解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4.电解精炼铜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是粗铜板 B. 阴极发生反应:Cu2+ +2e-==Cu
    C. 电解池的阳极材料为纯铜薄片 D. 粗铜板上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电解法进行粗铜的精炼:粗铜做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纯铜做阴极(铜离子发生还原反应),含有铜离子的溶液做电解液。
    【详解】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为阳极,和电源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精铜为阴极,和电源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阴极发生反应:Cu2++2e-=Cu;因此A、B、D选项正确,C错误;正确选项C。
    5. 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B.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C.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 Ba(OH)2·8H2O与NH4C1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为放热反应,错误;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为放热反应,错误;C、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D、将Ba(OH)2·8H2O晶体和NH4C1晶体研细后混合并搅拌为吸热反应,正确;故本题选择D。
    考点:吸热反应的判断
    6.常温下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能使溶液pH=(a+1)的措施是
    A. 提高溶液的温度
    B. 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C. 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D. 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醋酸的电离吸热,提高溶液的温度,促进电离,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错误;B、稀释稀醋酸溶液促进醋酸的电离,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所得溶液的pH<(a+1),错误;C、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溶液中醋酸根浓度增大,抑制醋酸电离,可能使溶液pH=(a+1),正确;D、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错误。
    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7. 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的电离方程式:H2CO32H++ CO32-
    B. 硫化钠水解: S2-+2H2OH2S +2OH-
    C. 往AgI悬浊液中滴加Na2S饱和溶液:2Ag+(aq)+ S2-(aq) = Ag2S(s)
    D. 用醋酸除水垢: 2CH3COOH + CaCO3= 2CH3COO-+ Ca2++ H2O + CO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碳酸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错误;B. 硫化钠分步水解水解,错误;C.往AgI悬浊液中滴加Na2S饱和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2AgI(s)+ S2-(aq) = Ag2S(s)+2I-(aq),错误;D.用醋酸除水垢, CH3COOH是弱酸、CaCO3是难溶盐,不能拆开,离子方程式为: 2CH3COOH + CaCO3 = 2CH3COO- + Ca2+ + H2O + CO2↑,正确;故选D。
    考点:常见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8.可逆反应2NO2(g) N2O4(g) △HCu2+
    C. X3+>H+>Cu2+ D. Cu2+>H+>X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时,阴极析出的固体质量不再改变,而0.1mol Cu2+生成0.1mol单质Cu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正好是0.2mol,说明Cu2+先放电,氧化性最强,之后无固体析出,说明再放电的是氢离子,最后是X3+,所以离子的氧化能力由大到小排列是Cu2+>H+>X3+,答案选D。
    考点:考查溶液中离子放电顺序的判断
    17.已知95 ℃时水的离子积KW=1×10-12,25 ℃时KW=1×10-14,回答下列问题:
    (1)95 ℃时水的电离常数K(95 ℃)________25 ℃时水的电离常数(填“>”、“=”或“”、“=”或“ (2). = (3). 11
    【解析】
    (1)电离吸热,升高温度,促进电离,所以95℃时水的电离常数K(95℃)>25℃时水的电离常数;(2)95℃纯水仍然显中性,则c(H+)=c(OH-)。(3)95 ℃时向纯水中加入NaOH,c(OH-)=0.1mol/L,则溶液中c(H+)=。
    18.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项填空:
    (1)AlCl3的水溶液呈_______(填“酸”、“中”或“碱”)性,常温时的pH_____7(填“>”、“<”或“=”),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在配制 AlCl3溶液时,常将 AlCl3固体先溶于浓盐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其水解。将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在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若在该溶液中再滴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以离子方程式和简要的文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酸 (2). < (3). Al3++3H2OAl(OH)3+3H+ (4). 抑制 (5). Al2O3(2)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6). Ba2++CO32-= BaCO3↓ (7). 溶液为NaCl,故为中性
    【解析】
    【分析】
    (1)氯化铝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盐酸,溶液呈酸性;实验室配制氯化铝溶液时,常用浓盐酸来溶解以抑制其水解;将氯化铝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过程,促进了水解,最终得到氧化铝固体。

    (2)纯碱溶液水解显碱性:CO32﹣+H2OHCO3﹣+OH﹣,加入酚酞溶液变红;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发生了Ba2++CO32﹣=BaCO3↓反应,减小了c(CO32﹣),平衡左移,最终生成了中性氯化钠溶液,溶液红色褪去。
    【详解】(1)氯化铝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盐酸,溶液呈酸性,常温时pH<7;实验室配制氯化铝溶液时,为抑制氯化铝水解,将氯化铝溶于盐酸,然后加水稀释到所需浓度;将氯化铝溶液加热蒸干,促进氯化铝水解,平衡向右移动,盐酸挥发,得到氢氧化铝固体,灼烧得到氧化铝;正确答案:酸; < ;Al3++3H2OAl(OH)3+3H+;抑制;Al2O3。
    (2)纯碱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O32﹣+H2OHCO3﹣+OH﹣,溶液中加入酚酞变红,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发生Ba2++CO32﹣=BaC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根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向左移动;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红色变浅至消失;正确答案: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a2++CO32-= BaCO3↓ ;溶液为NaCl,故为中性。
    19.下图中A~G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是一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C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的气体,E是一种淡黄色粉末状固体。(反应过程中某些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问题:

    (1)A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G溶液中通入过量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Na2O2 (3). 2Na2O2+2CO2=2Na2CO3+O2 (4). CO2+OH—= HCO3—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给信息可知:A为甲烷、B为氧气、C为二氧化碳、E为过氧化钠;再根据A有B反应生成C和D,可知D为水;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题给信息分析可知: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是一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B是氧气;C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的气体,C是二氧化碳;E是一种淡黄色粉末状固体,E为过氧化钠;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D为水;E过氧化钠与C二氧化碳反应生成F碳酸钠和氧气,D水和E过氧化钠反应生成G氢氧化钠和氧气,G氢氧化钠与C二氧化碳反应生成F碳酸钠和水。
    (1)甲烷为共价化合物,碳氢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其电子式为;正确答案:。
    (2)E为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正确答案:Na2O2。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正确答案:2Na2O2+2CO2=2Na2CO3+O2。
    (4)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CO2+OH—= HCO3—;正确答案:CO2+OH—= HCO3—。
    【点睛】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或由两边向中间推,得出其它物质的化学式。
    20.实验室配制500mL 0.1mol/L 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91应用托盘天平称取石碱晶体(十水碳酸钠)________g;
    (2若实验遇到下列情况,溶液的浓度是偏高,偏低还是不变?
    ①加水时超过刻度线,再用滴管吸出直至刻度线________;
    ②忘记将洗涤液加入容量瓶________;
    ③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________;
    ④定容后摇匀,液面低于刻度线________。
    【答案】 (1). 14.3 (2). 偏低 (3). 偏低 (4). 不变 (5). 不变
    【解析】
    【分析】
    (1)根据n=cV求出溶质Na2CO3的物质的量,再根据n(Na2CO3)= n(Na2CO3·10H2O)关系并结合n=m/M公式可求出石碱晶体质量。

    (2)误差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分析各种操作对c=n/V中数据的影响,再判断会造成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凡是引起n增大的,测定结果偏大,凡是引起V增大的,测定结果偏小。
    【详解】(1)溶质Na2CO3的物质的量n(Na2CO3)=cV=0.5L×0.1mol/L=0.05mol,则Na2CO3·10H2O的质量=n(Na2CO3)×M(Na2CO3·10H2O)=0.05mol×286g/mol=14.3g;正确答案:14.3。
    (2) 根据公式c=n/V进行分析,凡是引起n增大的,测定结果偏大,凡是引起V增大的,测定结果偏小。
    ①项中导致溶液体积V偏大,c偏低;正确答案:偏低。
    ②项中因n偏低而,实验结果偏低;正确答案:偏低。
    ③项因为最后要在容量瓶内加水定容,此操作对结果无影响;正确答案:不变。
    ④项操作因已定容,n、V均一定,溶液的浓度也一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的原因是容量瓶颈部沾有溶液,对结果无影响;正确答案:不变。
    21.将气体A、B置于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 +B(g) 2C(g)+2D(g),反应进行到10s末,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8mol,B的物质的量为0.6mol,C的物质的量为0.8mol,则:
    (1)求用C来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__________________;
    (2)求反应前A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10s后,求B物质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0.016 mol/(L·s) (2). 0.6 mol/L (3). 40%
    【解析】
    【分析】
    设反应物A的量为amol,反应物B的量为b mol;结合题给信息,利用三段式进行计算,可求出a和b;然后根据公式:V= 、α=变化量/起始量×100%,C=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详解】设反应物A的量为amol,反应物B的量为b mol;利用三段式进行如下计算:
    3A(g) +B(g)   2C(g)+2D(g)
    起始量(mol) a    b     0   0
    转化量(mol)1.2   0.4    0.8   0.8
    10s后(mol)a-1.2  b-0.4   0.8   0.8
    根据题意可知a-1.2=1.8,b-0.4=0.6,解得a=3.0,b=1.0。
    (1)用C来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为0.8/(5×10)=0.016mol/(L·s);正确答案:0.016mol/(L·s)。
    (2)反应前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3/5=0.6 mol/L;正确答案:0.6 mol/L。
    (3)B物质的转化率为0.4/1×100%=40%;正确答案:40%。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