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高二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i—28 Cl—35.5 Fe—56 Cu—64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5题,共5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和门捷列夫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B. 3f能级中最多可容纳14个电子
C. 若将15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1s22s22p63s23px23py1,它违背了洪特规则
D. s轨道的电子云形状为圆形的面,若2s的电子云半径比1s电子云半径大说明2s能级的电子比1s的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门捷列夫的贡献在于其对元素周期表的描绘及元素周期律的研究,不是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A错误;
B. 第3电子层不含f轨道,B错误;
C. 洪特规则为基态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总是首先按照自旋态相同、单独地填入简并轨道,15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正确写法为1s22s22p63s23px13py13pz1,C正确;
D. s电子云的大小与能层有关,与电子数无关,ns能级上最多容纳2个电子,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C。
【点睛】洪特规则是指电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因为这种排布方式原子的总能量最低。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 基态碳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B. NH4Cl 的电子式:
C. Br原子的基态简化电子排布式为4s24p5
D. 石英的分子式:Si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基态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2,则其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A正确;
B. NH4Cl电子式为:,B错误;
C. Br原子的基态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4s24p5,C错误;
D. 石英的主要成分为SiO2,SiO2属于原子晶体,不存在SiO2分子,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A。
【点睛】本题易错点为B、D选项。B选项中,电子式的书写:金属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其本身,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的电子式要表示出原子的价电子。D选项中,要注意金属晶体、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都没有分子式,而是化学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中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机会的多少
B. 最外层电子数为ns2的元素都在元素周期表第2列
C. 处于最低能量原子叫做基态原子,1s22s22→1s22s22过程中形成的是发射光谱
D. 已知某元素+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第VIII族位置,属于ds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核外电子的运动没有确定的方向和轨迹,只能用电子云描述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几率)的大小,A正确;
B. 最外层电子数为ns2的主族元素都在元素周期表第2列,副族元素也有ns2的情况,比如Zn,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B错误;
C. 2px和2py的轨道能量一样,电子在这两个轨道之间变迁,不属于电子跃迁,也不会放出能量,C错误;
D. 该元素为26号元素Fe,位于VIII族,属于d区;ds区仅包含I B族、II B族,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A。
【点睛】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认为,电子云是通过千百万张在不同瞬间拍摄的电子空间位置照片叠加而成的图象(实际上还不存在这样的技术),小黑点疏密来表示空间各电子出现概率大小。
4. 下列现象与氢键有关的是( )
①NH3的熔、沸点比VA族其他元素氢化物的高
②小分子的醇、羧酸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
③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④尿素的熔、沸点比醋酸的高
⑤邻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低
⑥水分子高温下也很稳定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因第ⅤA族中,N的非金属性最强,NH3中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则NH3的熔、沸点比ⅤA族其他元素氢化物的高,故①正确;
②小分子的醇、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因羧酸、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所以小分子的醇、羧酸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故②正确;
③冰中存在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则相同质量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故③正确;
④尿素分子间可以形成的氢键比醋酸分子间形成的氢键多,尿素的熔、沸点比醋酸的高,故④正确;
⑤对羟基苯甲酸易形成分子之间氢键,而邻羟基苯甲酸形成分子内氢键,所以邻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低,故⑤正确;
⑥水分子高温下也很稳定,其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而与氢键无关,故⑥错误。
故选B。
5.关于乙炔分子中的共价键说法正确的是
A. sp杂化轨道形成σ键属于极性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属于非极性键
B. C-H之间是sp-s形成σ键,与s-p σ键的对称性不同
C. (CN)2与乙炔都属于直线型分子,所以(CN)2分子中含有3个σ键和2个π键
D. 由于π键的键能比σ键的键能小,乙炔分子三键的键能小于C-C单键的键能的3倍,所以乙炔化学性质活泼易于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碳碳三键由1个σ键和2个π键构成,这两种化学键都属于非极性键,A错误;
B. s电子云为球对称,p电子云为轴对称,但σ键为镜面对称,则sp-s σ键与s-p σ键的对称性相同,B错误;
C. (CN)2的结构简式为:,即该分子中含有两个碳氮三键和一个碳碳单键,则该分子含有3个σ键和4个π键,C错误;
D. 由于π键的键能比σ键的键能小,乙炔分子三键的键能小于C-C单键的键能的3倍,则乙炔分子的三键中的π键易断裂,所以乙炔化学性质活泼,易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D。
6.下列各组晶体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①刚玉(Al2O3)和TNT ②石墨和生铁 ③BF3和SF6 ④金刚砂和BN ⑤AlCl3和NH4H ⑥CS2和HCHO
A. ①②③ B. ③④⑥ C. ④⑤⑥ D. ①③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Al2O3属于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TNT是2,4,6-三硝基甲苯,属于分子晶体,含有共价键;①不符合题意;
②石墨是混合型晶体,含有共价键;生铁是金属晶体,含有金属键,②不符合题意;
③BF3和SF6都是分子晶体,都含有共价键,③符合题意;
④金刚砂是SiC,它和BN都属于原子晶体,都含有共价键,④符合题意;
⑤AlCl3是分子晶体,含有共价键;NH4H是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⑤不符合题意;
⑥CS2和HCHO都是分子晶体,都含有共价键,⑥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为B。
【点睛】题中的部分物质的晶体类型是没有学过,但是在平时练习中遇到过的,比如AlCl3、BN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积累相关知识。
7.下列化合物中含3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手性碳原子是指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常以“*”标记。
【详解】A. 标出该物质的手性碳原子为,即该物质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A不符合题意
B. 标出该物质手性碳原子为,即该物质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B不符合题意;
C. 标出该物质的手性碳原子为,即该物质含有3个手性碳原子,C符合题意;
D. 标出该物质的手性碳原子为,即该物质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为C。
8.下列有关微粒间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硼酸[B(OH)3]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则分子中B原子发生的是sp3杂化,不同层分子间主要作用力是范德华力
B. 金属键可以看作是许多原子共用许多电子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所以与共价键类似也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C. 干冰气化和冰融化克服的分子间作用力相同
D. 离子晶体熔融状态电离过程中,只有离子键被破坏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硼酸[B(OH)3]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则分子中心原子B原子只形成3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故其杂化方式为sp2杂化,不同层分子间主要作用力是范德华力,A错误;
B. 在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是由金属原子提供的,并且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内运动,为整个金属的所有阳离子所共有,故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B错误;
C. 干冰和冰都属于分子晶体,但是冰中含有氢键,所以干冰气化只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冰融化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C错误;
D. 离子晶体熔融状态电离过程中,只有离子键被破坏,比如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D正确;
和合理选项为D。
【点睛】分子晶体在熔融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电离的,只有在水中才能电离。离子晶体在熔融状态下电离过程中,只有离子键被破坏,比如,在水中的电离过程中,离子键和共价键都会被破坏,比如。
9.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H4、SF6、二氯乙烯(反式)、H2O2都是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B. 在分子晶体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而在离子晶体中可能存在共价键
C. 酸性:H2CO3 SnCl2> NH3> CCl4,C错误;
D. BeF2分子中,中心原子Be的价层电子对数等于2,即成键电子对数等于2,由于没有孤对电子,故其空间排布为直线, 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D。
11.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分子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所以杂化轨道理论与VSEPR模型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果常常相互矛盾
B. 杂化轨道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C. SF2和C2H6分子中的中心原子S和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
D. 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成键,苯环中存在6个碳原子共有的大π键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其空间构型;sp3杂化,无孤电子对数,空间构型都是四面体形,不一定是正四面体;有一对孤电子对,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型;有两对孤电子,所以分子空间构型为V形;sp2杂化,无孤电子对数,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sp杂化,无孤电子对数,空间构型都是直线形,所以杂化轨道理论与VSEPR模型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果不矛盾,A错误;
B. 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对电子,没有杂化的p轨道形成π键,B正确;
C. SF2分子中价层电子对=2+=4,所以中心原子原子轨道为sp3杂化;C2H6分子中价层电子对==4,所以中心原子原子轨道为sp3杂化,C正确;
D. 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全部以sp2方式杂化,每个碳原子形成三个sp2杂化轨道,其中一个与氢原子成σ键,另外两个与相邻碳原子也成σ键,每个碳原子剩余一个p轨道,6个碳原子的p轨道共同形成一个大π键,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A。
12.根据下表给出的几种物质的熔沸点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SiCl4 和A1Cl3都是分子晶体 ,熔融状态下不导电
B. MgCl2和NaCl都是离子晶体,熔融状态能导电且易溶于水
C. 若单质R是原子晶体,其熔沸点的高低是由共价键的键能决定的
D. 固态时可导电的一定是金属晶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不同晶体的熔沸点比较: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故可以通过晶体的熔沸点判断出该晶体的类型。即NaCl、MgCl2为离子晶体,AlCl3、SiCl4为分子晶体。R可能为原子晶体。
【详解】A. 相比之下,AlCl3、SiCl4的熔沸点都很低,可以判断出这两类物质都是分子晶体,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出离子,所以不能导电,A正确;
B. MgCl2和NaCl的熔沸点都较高,可以判断出这两类物质都是离子晶体,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出离子,所以能导电,且这两种物质都易溶于水,B正确;
C. R的熔沸点非常高,若其为原子晶体,则其熔沸点的高低是由共价键的键能决定的:共价键键能越高,该物质的熔沸点也越高,C正确;
D. 固态时可导电的不一定是金属晶体,比如石墨,石墨不是金属晶体,但是石墨可以导电,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D。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g(NH3)2]+中Ag+空的5s轨道和5p轨道以sp杂化成键,空间构型为直线型
B. 配位数为4的配合单元一定呈正四面体结构,配位数为6的配合单元一定呈正八面体结构
C. [Cu(NH3)4]SO4中所含的化学键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配位键
D. [Pt(NH3)6]2+和[PtCl4]2-中,其中心离子的化合价都是+2
【答案】B
【解析】
【详解】A. Ag+价电子排布式为4d10,4d轨道电子全充满,则一个5s轨道和1个5p轨道参与杂化形成两个杂化轨道,这两个杂化轨道接受两个氮原子中提供的孤电子对而形成两个配位键,所以中心原子与配位体形成配位键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杂化,空间构型为直线型,A正确;
B. 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可以为四面体结构,也可以为平面四边形结构,B错误;
C. [Cu(NH3)4]SO4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N-H键为极性共价键,Cu-N键为配位键,C正确;
D. [Pt(NH3)6]2+中,NH3可以看为一个整体,显0价,[PtCl4]2-中,Cl显-1价,故它们的中心离子的化合价都是+2,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B。
14.下列曲线表示卤素元素某种性质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根据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可知电负性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减小,A正确;B.F元素无正价,B错误;C.同一族元素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减小,原子越容易失去电子,电离能减小,C错误;D. F、Cl、Br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D错误。答案选A.
点睛:C为易错项,要明确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
15.下面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
B. SiO2晶体为空间网状结构,由共价键形成的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12个原子
C. 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12个CO2分子
D. 金属铜属于六方最密堆积结构,金属镁属于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结构
【答案】D
【解析】
【详解】A. CsCl的晶胞结构为,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A正确;
B. SiO2晶体为空间网状结构,1个Si原子连有4个O原子,1个O原子周围连有2个Si硅原子,由共价键形成的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12个原子,B正确;
C. 干冰的晶胞结构为,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12个CO2分子,C正确;
D. 金属铜属于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结构,金属镁属于六方最密堆积结构,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D。
16.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 硬度:白磷>冰>二氧化硅;在水中的溶解度:NH3> CO2> SO2 >H2
B. 非金属性:N>O>P>S;碱性:KOH>NaOH>Al(OH)3>Ca(OH)2
C. 共价键的键能:硅>碳化硅>金刚石;晶格能:CsCl >NaCl> CaO
D. 氢键强弱:N···H<O···H<F···H;范德华力强弱:NH3< PH3< AsH3
【答案】D
【解析】
【详解】A. SiO2属于原子晶体,白磷、冰都是分子晶体,所以SiO2的硬度是最大的;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700体积的NH3、或40体积的SO2,而CO2是微溶于水,H2不溶于水,所以在水中的溶解度:NH3>SO2>CO2>H2;A错误;
B. 非金属性应该是O>N>S>P;碱性比较,Al的金属性最小,则Al(OH)3的碱性也是最小的;B错误;
C. 共价键中,成键原子的半径越小,共价键键长就越短,其键能就越大,所以共价键键能大小顺序为:金刚石>碳化硅>硅;离子晶体中,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就越强,晶格能也就越高,CsCl中,Cs+和Cl-的半径都较大,且所带电荷都较少,所以它的晶格能不是最大的;C错误;
D. F、O、N这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它们对H原子的吸引力也依次减弱,所以氢键的强弱也依次减弱;NH3、PH3、 AsH3都属于分子晶体,所含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越强;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D。
17.下表列出了某短周期元素R的各级电离能数据(用I1、I2表示,单位为kJ·mol-1)
I1
I2
I3
I4
…
R
740
1500
7700
10500
…
下列关于元素R的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A. 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4个电子 B. R的最高正价为+3价
C. 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 D. R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表中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可以看出,元素的第一、第二电离能都较小,可失去2个电子,最高化合价为+2价,即最外层应有2个电子,应为第IIA族元素;
A、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2个电子,故A错误;
B、最外层应有2个电子,所以R的最高正价为+2价,故B错误;
C、最外层应有2个电子,所以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故C正确;
D、R元素可能是Mg或Be,R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不一定为1s22s2,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8.下列各物质中,按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石墨>金刚石>SiO2 B. KCl>NaCl>MgCl2>MgO
C. Rb>K>Na>Li D. CH4>SiH4>GeH4>SnH4
【答案】A
【解析】
【详解】A.原子晶体中,原子间距离越小,熔点越高,石墨为混合晶体,石墨的键能和键长比金刚石的小,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的熔点高,故A项正确;
B.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电荷数较高的熔点较高,正负离子电荷数相同时,半径越小,熔点越高,K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