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K:39, Fe:56
第I卷(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
1.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苏打水是Na2CO3饱和溶液,可以缓解胃酸过多
B. 明矾净水,利用了Al(OH)3胶粒的吸附性质
C. 铁粉可以用于食品保鲜,涉及到Fe的还原性
D. 碘酒在处理伤口时,应用了I2的氧化性
【答案】A
【解析】分析:A. Na2CO3饱和溶液的碱性较强,对胃有较大的刺激作用;B. 明矾溶于水时水解生成了氢氧化铝胶体;C. 铁粉具有还原性,能够与食品包装中的氧气反应;D. 碘酒中的碘具有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 Na2CO3饱和溶液的碱性较强,对胃有较大的刺激作用,缓解胃酸过多,应该选用碳酸氢钠,故A错误;B. 明矾溶于水时,铝离子水解生成了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起到净水作用,故B正确;C. 铁粉具有还原性,能够与氧气反应,可以用于食品保鲜,作为抗氧化剂,故C正确;D. 碘酒中的碘具有氧化性,在处理伤口时,应用了I2的氧化性,杀菌消毒,故D正确;故选A。
2. 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气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的有害浅蓝色烟雾,由氮的氧化物和烃类等一次污染物,与它们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的臭氧、醛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组成。光化学烟雾导致眼睛及粘膜受刺激,引发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使人头痛、呕吐,甚至死亡。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光化学烟雾的分散剂为空气
B. NO2为酸性氧化物
C. O2转化成O3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D. 汽车节能减排措施可以缓解光化学烟雾带来的污染
【答案】B
【解析】分析:A. 根据光化学烟雾的组成分析判断;B.根据 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分析判断;C. 根据O2转化成O3的反应中是否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D. 根据汽车节能减排措施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判断。
详解:A. 光化学烟雾的分散剂为空气,分散质为各种污染物,故A正确;B. 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 O2转化成O3的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 汽车节能减排措施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起到缓解光化学烟雾带来的污染,故D正确;故选B。
3. 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原子任一能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但球的半径大小不同
B. 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
C. 24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44s2
D. 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ⅠA族,是s区元素
【答案】A
【解析】分析:A.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能层越大,球的半径越大;B.根据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电子能量增大,需要吸收能量;C.根据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方法来解答;D.根据主族元素的周期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主族序数;最后一个电子排在哪个轨道就属于哪个区;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所有原子任一能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能层越大,球的半径越大,故A正确;B.基态Mg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当变为1s22s22p63p2时,电子发生跃迁,需要吸收能量,变为激发态,故B错误;C.24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54s1,半充满轨道能量较低,故C错误;D.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电子层数是5,最后一个电子排在p轨道,所以该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ⅢA族,是p区元素,故D错误;故选A。
4. 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
① 1s22s22p63s23p4 ② 1s22s22p63s23p3 ③ 1s22s22p3 ④ 1s22s22p5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
B. 电负性:④>③>②>①
C. 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D. 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
【答案】D
【解析】分析:由四种元素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可知,①1s22s22p63s23p4是S元素、②1s22s22p63s23p3是P元素、③2s22p3是N元素、④2s22p5是F元素。A.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但F元素没有正化合价;B.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D.同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降低,注意全满、半满稳定状态;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由四种元素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可知,①1s22s22p63s23p4是S元素、②1s22s22p63s23p3是P元素、③2s22p3是N元素、④2s22p5是F元素。A.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但F元素没有正化合价,所以最高正化合价:①>②=③,故A错误;B.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所以电负性P<S,N<F,N元素非金属性与S元素强,所以电负性P<N,故电负性F>N>S>P,即④>③>①>②,故B错误;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所以原子半径P>S,N>F,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P>S>N>F,即②>①>③>④,故C错误;D.同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故第一电离能N<F,但P元素原子3p能级容纳3个电子,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S<P,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降低,所以第一电离能N>P,所以第一电离能F>N>P>S,即④>③>②>①,故D正确;故选D。
点睛:考查结构与物质关系、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等,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根据原子结构判断元素是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全满、半满稳定状态对第一电离能的影响。
5.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4.48 L SO3中含有O原子个数为0.6 NA
B. 常温常压下,1 L 0.1 mol/L CH3CH2OH溶液中含有H原子数目为0.6 NA
C. 熔融状态下,0.2 mol NaHSO4中阴阳离子个数之和为0.6 NA
D. 一定条件下,N2与H2充分反应得到3.4 g NH3,转移电子数为0.6 NA
【答案】D
【解析】分析:A、标况下,三氧化硫为固体;B. 1 L 0.1 mol/L CH3CH2OH溶液中含有乙醇和水;C、求出NaHSO4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NaHSO4中含1mol钠离子和1mol硫酸氢根离子来分析;D、根据反应生成的氨气计算;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标况下,三氧化硫为固体,不能根据其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B. 1 L 0.1 mol/L CH3CH2OH溶液中含有乙醇和水,水中也存在H原子,含有H原子数目远大于0.6 NA,故B错误;C、1molNaHSO4中含1mol钠离子和1mol硫酸氢根离子,故0.2mol硫酸氢钠中含0.4mol离子即0.4NA个,故C错误;D、一定条件下,N2与H2充分反应得到3.4 g NH3的物质的量为0.2mol,转移的电子数为0.6NA个,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溶液中包括溶质和溶剂。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 12 g石墨中含有C—C键的个数为1.5 NA
B. 12 g金刚石中含有C—C键的个数为4 NA
C. 60 g SiO2中含有Si—O键的个数为2 NA
D. 124 g P4中含有P—P键的个数为4 NA
【答案】A
【解析】分析:A.石墨中每个碳原子含有个C-C键,根据12g石墨中含有的碳原子个数计算C-C键个数;B.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含有2个C-C键,根据12g金刚石中含有的碳原子个数计算C-C键个数;C.二氧化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含有4个Si-O键,根据60g二氧化硅中含有的硅原子个数计算Si-O键个数;D.先根据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之间的关系式计算白磷分子数,一个白磷分子中含有6个P-P键,据此计算含有的P-P键个数。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明确物质结构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石墨和金刚石结构的区别,为易错点,石墨为平面六边形结构,金刚石为空间正四面体结构。
7. 下列选项对离子方程式的判断合理的是( )
反应物
离子方程式
判断
A.Al2O3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
2Al2O3+2OH-=4AlO2-+H2↑
正确
B.NH4HCO3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
HCO3-+OH-=CO32-+H2O
正确
C.Ca(HCO3)2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
Ca2++HCO3-+OH-=CaCO3↓+H2O
错误
D.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的Cl2反应
2Fe2++2Br-+2Cl2=2Fe3++Br2+4Cl-
错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分析:A.Al2O3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B.NH4HCO3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氨气和碳酸钠;C.Ca(HCO3)2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和水;D.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的Cl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2Cl2=2Fe3++Br2+4Cl-。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Al2O3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错误,故A错误;B.NH4HCO3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氨气和碳酸钠,离子方程式错误,故B错误;C.Ca(HCO3)2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a2++2HCO3-+2OH-=CaCO3↓+2H2O+ CO32-,离子方程式错误,判断正确,故C正确;D.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的Cl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2Cl2=2Fe3++Br2+4Cl-,判断错误,故D错误;故选C。
8.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分解是因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B. C2H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1∶1
C. CS2为V形极性分子
D. SiF4与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微粒的空间构型及原子是杂化方式,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配原子个数,孤电子对个数=(a-xb),a指中心原子价电子个数,x指配原子个数,b指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个数,化学键键能大小决定物质的稳定性。
详解:A.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分解是因O-H键的键能较大,与氢键无关,故A错误;B.C2H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3:2,故B错误;C.CS2中价层电子对个数=2+(4-2×2)=2,且该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所以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故C错误;D.SiF4中价层电子对个数=4+(4-4×1)=4,SO32-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6+2-3×2)=4,所以SiF4和SO32-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因此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故D正确;故选D。
9. 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Cu(NH3)4]2+中,Cu2+提供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
B. 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离子[Cu(NH3)4]2+
C. 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D. 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乙醇,溶液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分析:A.配合物中,配位体提供孤电子对,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B.氢氧化铜和氨水反应生成配合物而使溶液澄清;C.硫酸铜先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和氨水反应生成络合物;D.络合物在乙醇中溶解度较小。
详解:A.在[Cu(NH3)4]2+离子中,Cu2+提供空轨道,NH3提供孤电子对,故A错误;B.硫酸铜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继续加氨水时,氢氧化铜和氨水继续反应生成络合物离子[Cu(NH3)4]2+而使溶液澄清,故B正确;C.硫酸铜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继续加氨水时,氢氧化铜和氨水继续反应生成络合物而使溶液澄清,所以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减小,故C错误;D.[Cu(NH3)4]SO4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向溶液中加入乙醇后会析出蓝色晶体,故D错误;故选B。
10. 为鉴别某种白色固体样品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后充分搅拌,样品未全部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硝酸后充分搅拌,样品未全部溶解。
该白色固体样品成分可能为( )
A. Al2(SO4)3,NaHCO3 B. CaCO3,CuCl2
C. AgCl,Na2CO3 D. BaCl2,Na2SO3
【答案】D
【解析】分析: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说明有物质不溶于水,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固体全部溶解,则至少有一种物质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硝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说明在振荡过程中生成不溶于酸的固体,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Al2(SO4)3,NaHCO3都与硝酸反应,硝酸足量时没有固体剩余,故A错误;B.CaCO3不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加入足量稀硝酸,样品全部溶解,故B错误;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AgCl不溶于盐酸,故C错误;D.BaCl2,Na2SO3加入水中反应生成亚硫酸钡出,加入过量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但没有固体剩余,BaCl2,Na2SO3加入足量稀硝酸,生成硫酸钡沉淀,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11. 下列有关离子晶体的数据大小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晶格能:NaF>NaCl>NaBr
B. 硬度:MgO>CaO>BaO
C. 熔点:NaF>MgF2>AlF3
D. 阴离子的配位数:CsCl>NaCl>CaF2
【答案】C
【解析】分析:A、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大,晶格能越大;B、根据原子半径大小比较键能,根据键能大小比较硬度;C、从离子半径以及电荷的角度比较晶格能,根据晶格能大小比较;D、根据NaCl、CsCl、CaF2的晶胞结构分别为:、、分析。
详解: A、离子半径Br->Cl->F-,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大,晶格能越大,故A正确;B、原子半径Ba>Ca>Mg,原子半径越大,键能越小,硬度越小,故B正确;C、离子半径Na+>Mg2+>Al3+,离子半径越小,电荷越多,晶格能越大,则熔点越高,故C错误;D、NaCl、CsCl、CaF2的晶胞结构分别为:、、,结合图可知,CsCl为立方体心结构,Cl-的配位数是8;在CaF2晶胞中每个Ca2+连接4个氟离子,但在下面一个晶胞中又连接4个氟离子,所以其配位数为8,在CaF2晶胞中每个F-连接4个钙离子,所以其配位数为4;NaCl为立方面向结构,钠离子的配位数为6,Cl-的配位数是6,则阴离子的配位数:CsCl>NaCl>CaF2,故D正确;故选C。
12. 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可以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溶液中加入K3[Fe(CN)6]
有蓝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含有Fe2+
B.
向样品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
溶液变为蓝色
溶液中含有I-
C.
向样品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含有SO42-
D.
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生成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
溶液中含有SO32-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分析:A.Fe2+和K3[Fe(CN)6]溶液反应生成特征蓝色沉淀;B.碘单质遇到淀粉溶液变为蓝色;C.向样品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或氯化银;D.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生成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硫,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Fe2+和K3[Fe(CN)6]溶液反应生成特征蓝色沉淀,所以该实验现象可以检验亚铁离子,故A正确;B.向样品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碘单质,结论错误,故B错误;C.向样品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银离子,结论错误,故C错误;D.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生成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SO32-或HSO3-,结论错误,故D错误;故选A。
13. 如图是Mn和Bi形成的某种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则该晶体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A. Mn4Bi3
B. Mn2Bi
C. MnBi
D. MnBi3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均摊法计算,由晶胞的结构图可知,锰原子分布在正六棱柱的顶点、上下底面的面心上、棱边的中点上和体心上,铋原子位于体内,根据晶胞中原子的计算方法计算解答。
详解:由晶胞的结构图可知,锰原子分布在正六棱柱的顶点、上下底面的面心上、棱边的中点上和体心上,所以锰原子的个数为:12×+2×+6×+1=6,铋原子分布在六棱柱的体内,数目为6,所以锰原子和铋原子的个数比为6:6=1:1,所以化学式为MnBi,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均摊法计算晶胞中各种原子的个数,解题时要注意观察晶胞中各种原子的分布。本题的易错点为顶点的原子是,不是;棱边上的原子是,不是,主要是该晶胞不是立方体,而是六棱柱。
14. 将NaAlO2、Ba(OH)2、NaOH配成100.0 mL混合溶液,向该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沉淀),与通入C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V(CO2)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P点的值为12.32
B. 混合溶液中c(NaOH)+c(NaAlO2)=4.0 mol/L
C. bc段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OH+CO2=NaHCO3
D. cd段表示Al(OH)3沉淀溶解
【答案】B
【解析】分析:开始通入C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有沉淀BaCO3产生;将Ba(OH)2消耗完毕,接下来消耗NaOH,因而此段不会产生沉淀(即沉淀的量保持不变);NaOH被消耗完毕,接下来二氧化碳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又因二氧化碳足量,还可以继续与上面反应的产物Na2CO3反应,沉淀量不变,继续与BaCO3反应,沉淀减少,最后剩余沉淀为Al(OH)3。
详解:A. 根据上述分析,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碳酸钠,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d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钡,溶解碳酸钡消耗的二氧化碳为22.4L-15.68L=6.72L,物质的量为=0.3mol,因此原混合溶液中含有0.3mol Ba(OH)2;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根据碳元素守恒,生成碳酸氢钠和碳酸钡共消耗=0.7mol二氧化碳,因此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0.7mol -0.3mol=0.4mol,根据钠元素守恒,混合溶液中n(NaOH)+n(NaAlO2) =0.4 mol,b点消耗的二氧化碳是与NaAlO2、Ba(OH)2、NaOH反应生成碳酸钡,氢氧化铝和碳酸钠的二氧化碳的总量,根据CO2+Ba(OH)2═BaCO3↓+H2O、CO2+2NaOH═Na2CO3+H2O、CO2+3H2O+2NaAlO2═2Al(OH)3↓+Na2CO3可知,n (CO2)=n[Ba(OH)2]+ n(NaOH)+n(NaAlO2)=0.3mol+0.2mol=0.5mol,体积为11.2L,故A错误;B. 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根据碳元素守恒,生成碳酸氢钠和碳酸钡共消耗=0.7mol二氧化碳,因此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0.7mol -0.3mol=0.4mol,根据钠元素守恒,混合溶液中c(NaOH)+c(NaAlO2)==4.0 mol/L,故B正确;C. bc段是碳酸钠溶解的过程,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H2O +CO2=2NaHCO3,故C错误;D. cd段是溶解碳酸钡的过程,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偏铝酸钠等的性质和相关计算,本题的难度较大,理清反应的顺序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难点为A,要注意守恒法的应用。
第Ⅱ卷(58分)
二、填空题(共4题)
15. 钠硝石又名智利硝石,主要成分为NaNO3。据最新勘探预测表明,我国吐鲁番盆地钠硝石资源量约2.2亿吨,超过了原世界排名第一的智利。一种以钠硝石为原料制备KNO3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矿石中其他物质均忽略):
相关化合物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NaNO3是________________(填“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2) 一定温度下,NaNO3可分解生成Na2O、NO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 为提高钠硝石的溶浸速率,可对矿石进行何种预处理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种即可)。
(4) 为减少KNO3的损失,步骤a的操作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b中控制温度可为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
A.10℃ B.40℃ C.60℃ D.90℃
(5) 如何验证洗涤后的KNO3中没有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若100吨钠硝石可生产60.6吨KNO3,则KNO3的产率为________。
【答案】 (1). 电解质 (2). 4NaNO32Na2O+4NO↑+3O2↑ (3). 粉碎 (4). 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5). A (6). 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未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洗涤后的KNO3中没有Cl- (7). 51%
【解析】分析: (1)根据NaNO3是易溶于水的盐判断;
(2) 根据NaNO3可分解生成Na2O、NO和O2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
(4) 根据相关化合物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明显,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分析解答;步骤b中需要析出硝酸钾晶体,从尽可能多的析出硝酸钾考虑;
(5)检验有没有Cl-;
(6) 根据硝酸根守恒,存在NaNO3~ KNO3,首先计算理论上100吨钠硝石可生产KNO3的质量,再求KNO3的产率。
详解: (1) NaNO3是易溶于水的盐,属于电解质,故答案为:电解质;
(2) 一定温度下,NaNO3可分解生成Na2O、NO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NO32Na2O+4NO↑+3O2↑,故答案为:4NaNO32Na2O+4NO↑+3O2↑;
(3)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知,可将矿石粉碎,以提高钠硝石的溶浸速率,故答案为:粉碎;
(4) 根据相关化合物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明显,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为减少KNO3的损失,步骤a应为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步骤b中需要析出硝酸钾晶体,为了尽可能多的析出硝酸钾,应该控制温度在10℃最好,故答案为:蒸发结晶,趁热过滤;A;
(6) 根据硝酸根守恒,存在NaNO3~ KNO3,理论上100吨钠硝石可生产KNO3的质量为100吨×=118.8吨,则KNO3的产率为×100%=51%,故答案为:51%。
16. 铜的离子除了铜离子(Cu2+)外,自然界中还存在亚铜离子(Cu+)。Cu+在水溶液中没有Cu2+稳定,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2Cu+═Cu2++Cu。+1价铜的化合物通常是难溶物,如Cu2O、CuI、CuCl、Cu2S、等。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新制Cu(OH)2悬浊液中滴入葡萄糖溶液,加热生成难溶物的颜色为________;若继续加热,出现黑色物质,判断这种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 在CuCl2溶液中滴加过量KI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
a.2Cu2++4I-═2CuI↓(白色)+I2
b.2Cu2++2Cl-+2I-═2CuCl↓(白色)+I2
为顺利观察到CuI、CuCl白色沉淀,可以加入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
A.乙醇 B.苯 C.盐酸溶液 D.NaCl溶液
(3) Cu2S在稀H2SO4酸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Cu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为________________,当1 mol O2发生反应时,还原剂所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其中被S元素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答案】 (1). 砖红色 (2). CuO (3). B (4). 2Cu2S+2H2SO4+5O2═4CuSO4+2H2O (5). Cu2S (6). 4 (7). 0.8
【解析】分析:(1)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和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加热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黑色的物质的产生源于加热温度过高;
(2)碘水的颜色影响白色沉淀的观察,可以选用萃取剂把碘萃取出来;
(3)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相等计算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铜元素和硫元素还原的氧气总量为1mol,根据比例关系计算被S元素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
详解:(1)葡糖糖是一个多羟基醛,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加热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氢氧化铜受热分解为黑色的氧化铜(CuO)和水,故答案为:砖红色;CuO;
(2)碘水是棕褐色的影响白色沉淀的观察,可以用苯把碘单质萃取出来,由于酒精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因此不能做萃取剂,故答案为:B;
(3)Cu2S在稀H2SO4酸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Cu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2S+2H2SO4+5O2═4CuSO4+2H2O,在该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到+2,S元素由-2升高到+6,所以Cu2S做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所以当有1molO2参与反应时失去4mol电子,则还原剂所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其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6价,Cu的化合价有+1价升高到+2价,失去的电子数之比为8:2=4:1,因此S元素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为1mol×=0.8mol,故答案为:2Cu2S+2H2SO4+5O2═4CuSO4+2H2O ;Cu2S;4;0.8。
17. 高铁酸钾(K2FeO4)为紫黑色粉末,是一种新型高效消毒剂。K2FeO4易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在0 ℃~5 ℃的强碱性溶液中较稳定。一般制备方法是先用Cl2与KOH溶液在20 ℃以下反应生成KClO(在较高温度下则生成KClO3),KClO再与KOH、Fe(NO3)3溶液反应即可制得K2FeO4。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KClO。
①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B吸收的气体是________。
② 装置C中三颈烧瓶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制备K2FeO4。
① 装置C中得到足量KClO后,将三颈烧瓶上的导管取下,加入KOH溶液、Fe(NO3)3溶液,水浴控制反应温度,搅拌,当溶液变为紫红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向装置C中加入饱和________溶液,析出紫黑色晶体,过滤。
(3) 测定K2FeO4纯度。
测定制备的K2FeO4的纯度可用滴定法,滴定时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 FeO42-+CrO2-+2H2O═CrO42-+Fe(OH)3↓+OH-
b. 2CrO42-+2H+═Cr2O72-+H2O
c.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称取2.0 g 制备的K2FeO4样品溶于适量KOH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KCrO2,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在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取25.00 mL 加入稀硫酸酸化,用0.10 mol•L-1的(NH4)2Fe(SO4)2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操作2次,平均消耗(NH4)2Fe(SO4)2溶液的体积为24.00 mL,则该K2FeO4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
【答案】 (1). 分液漏斗 (2). HCl (3). 防止Cl2与KOH反应生成KClO3 (4). 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 (5). 3ClO-+2Fe3++10OH-=2FeO42- +3Cl-+5H2O (6). KOH (7). 79.2%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A装置中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得氯气,氯气中有挥发出的来的氯化氢,所以B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装置C中用氯气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制得次氯酸钾,为防止在较高温度下生成KClO3,C装置中用冰水浴,反应的尾气氯气用D装置中氢氧化钠吸收。
(3)根据反应FeO42-+CrO2-+2H2O═CrO42-+Fe(OH)3↓+OH-、2CrO42-+2H+═Cr2O72-+H2O和 Cr2O72-+6Fe2++14H+═6Fe3++2Cr3++7H2O,可得关系式2FeO42-~Cr2O72-~6Fe2+,再根据题意计算。
详解:(1)①根据装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根据上述分析,装置B吸收的气体为HCl,故答案为:分液漏斗;HCl;
②Cl2与KOH溶液在20℃以下反应生成KClO,在较高温度下则生成KClO3,所以冰水浴的目的是防止Cl2与KOH反应生成KClO3,氯气有毒,需要进行尾气吸收,装置D是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防止Cl2与KOH反应生成KClO3;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
(2)①足量KClO中依次加入KOH溶液、Fe(NO3)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K2FeO4、KCl和水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O-+2Fe3++10OH-═2FeO42-+3Cl-+5H2O,故答案为:3ClO-+2Fe3++10OH-═2FeO42-+3Cl-+5H2O;
②K2FeO4易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所以向装置C中加入饱和KOH溶液,析出紫黑色晶体,过滤,故答案为:KOH;
(3)根据反应FeO42-+CrO2-+2H2O═CrO42-+Fe(OH)3↓+OH-、2CrO42-+2H+═Cr2O72-+H2O和 Cr2O72-+6Fe2++14H+═6Fe3++2Cr3++7H2O,可得关系式2FeO42-~Cr2O72-~6Fe2+,根据题意可知,(NH4)2Fe(SO4)2的物质的量为0.024L×0.1000 mol/L=0.0024mol,所以高铁酸钾的质量为0.0024mol×××198g/mol=1.584g,所以K2FeO4样品的纯度为×100%=79.2%,故答案为:79.2%。
18. 钛呈银白色,因它坚硬、强度大、耐热、密度小,被称为高技术金属。目前生产钛采用氯化法,即将金红石或钛铁矿与焦炭混合,通入氯气并加热制得TiCl4:
2FeTiO3+7Cl2+6C 1173K 2TiCl4+2FeCl3+6CO;TiO2+2Cl2+2C 1173K TiCl4+2CO
将TiCl4蒸馏并提纯,在氩气保护下与镁共热得到钛:
TiCl4+2Mg 1220-1420K Ti+2MgCl2
MgCl2和过量Mg用稀盐酸溶解后得海绵状钛,再在真空熔化铸成钛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基态钛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2) 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 在CH2Cl2、C6H6、CO2、C2H4中,碳原子采取sp杂化的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
(4) TiCl4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在水或潮湿空气中易水解而冒白烟。则TiCl4属于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晶体。
(5) 与钛同周期的另一种元素钴(Co)可形成分子式均为Co(NH3)5BrSO4的两种配合物,其中一种化学式为[Co(NH3)5Br]SO4,往其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往另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明显现象,若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则第二种配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6) 在自然界中TiO2有金红石、板钛矿、锐钛矿三种晶型,其中金红石的晶胞如图所示,则其中Ti4+的配位数为________。
【答案】 (1). 3d24s2 (2). CN−(或NO+、C22−) (3). CO2 (4). 分子 (5). 产生白色沉淀 (6). [Co(NH3)5SO4]Br (7). 6
【解析】试题分析:(1)钛为22号元素,基态电子排布式为:[Ar]3d24s2,则基态钛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故答案为:3d24s2;
(2)CO为双原子分子,价电子总数为10,则CO的等电子体为离子的为:CN-(或NO+.C22-),故答案为:CN-(或NO+.C22-);
(3)在CH2Cl2.HCHO.CO2.C2H4中,分子构型分别为四面体形、平面三角形、直线形、平面形,所以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sp3、sp2、sp、sp2杂化,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HCHO、C2H4,故答案为:HCHO、C2H4;
(4)因TiCl4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说明熔点低,在水或潮湿空气中易水解而冒白烟,说明钛离子为弱碱阳离子,由此可判断 TiCl4是由共价键结合的分子,晶体类型属于分子晶体.故答案为:分子;
(5)由[Co(NH3)5Br]SO4可知,硫酸根离子为配合物的外界,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会与钡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加入BaCl2溶液时,无明显现象,说明硫酸根离子在内界,若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溴离子在外界,因此另一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o (NH3)5SO4]Br。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Co (NH3)5SO4]Br;
(6)观察晶胞结构,可知每个钛周围距离最近的氧原子有6个,即钛的配位数为6,故答案为:6。
【考点定位】考查电子排布式的书写、等电子体原理、杂化类型的判断、配合物的组成及性质、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体结构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电子排布式的书写、等电子体原理、杂化类型的判断、配合物的组成及性质、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体结构等知识。这些都是高考的热点,是物质结构和性质的核心,应熟练掌握。由价层电子特征判断分子立体构型:判断时需注意以下两点:(1)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立体构型,而分子的立体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的立体构型,不包括孤电子对。①当中心原子无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一致;②当中心原子有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能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但不能解释分子的成键情况,杂化轨道理论能解释分子的成键情况,但不能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本题易错点是没注意题目要求,如价电子排布式写成了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等电子体要求写离子,容易把分子也写上。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K:39, Fe:56
第I卷(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
1.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苏打水是Na2CO3饱和溶液,可以缓解胃酸过多
B. 明矾净水,利用了Al(OH)3胶粒的吸附性质
C. 铁粉可以用于食品保鲜,涉及到Fe的还原性
D. 碘酒在处理伤口时,应用了I2的氧化性
【答案】A
【解析】分析:A. Na2CO3饱和溶液的碱性较强,对胃有较大的刺激作用;B. 明矾溶于水时水解生成了氢氧化铝胶体;C. 铁粉具有还原性,能够与食品包装中的氧气反应;D. 碘酒中的碘具有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 Na2CO3饱和溶液的碱性较强,对胃有较大的刺激作用,缓解胃酸过多,应该选用碳酸氢钠,故A错误;B. 明矾溶于水时,铝离子水解生成了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起到净水作用,故B正确;C. 铁粉具有还原性,能够与氧气反应,可以用于食品保鲜,作为抗氧化剂,故C正确;D. 碘酒中的碘具有氧化性,在处理伤口时,应用了I2的氧化性,杀菌消毒,故D正确;故选A。
2. 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气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的有害浅蓝色烟雾,由氮的氧化物和烃类等一次污染物,与它们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的臭氧、醛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组成。光化学烟雾导致眼睛及粘膜受刺激,引发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使人头痛、呕吐,甚至死亡。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光化学烟雾的分散剂为空气
B. NO2为酸性氧化物
C. O2转化成O3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D. 汽车节能减排措施可以缓解光化学烟雾带来的污染
【答案】B
【解析】分析:A. 根据光化学烟雾的组成分析判断;B.根据 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分析判断;C. 根据O2转化成O3的反应中是否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D. 根据汽车节能减排措施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判断。
详解:A. 光化学烟雾的分散剂为空气,分散质为各种污染物,故A正确;B. 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 O2转化成O3的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 汽车节能减排措施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起到缓解光化学烟雾带来的污染,故D正确;故选B。
3. 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原子任一能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但球的半径大小不同
B. 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
C. 24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44s2
D. 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ⅠA族,是s区元素
【答案】A
【解析】分析:A.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能层越大,球的半径越大;B.根据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电子能量增大,需要吸收能量;C.根据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方法来解答;D.根据主族元素的周期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主族序数;最后一个电子排在哪个轨道就属于哪个区;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所有原子任一能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能层越大,球的半径越大,故A正确;B.基态Mg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当变为1s22s22p63p2时,电子发生跃迁,需要吸收能量,变为激发态,故B错误;C.24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54s1,半充满轨道能量较低,故C错误;D.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电子层数是5,最后一个电子排在p轨道,所以该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ⅢA族,是p区元素,故D错误;故选A。
4. 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
① 1s22s22p63s23p4 ② 1s22s22p63s23p3 ③ 1s22s22p3 ④ 1s22s22p5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
B. 电负性:④>③>②>①
C. 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D. 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
【答案】D
【解析】分析:由四种元素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可知,①1s22s22p63s23p4是S元素、②1s22s22p63s23p3是P元素、③2s22p3是N元素、④2s22p5是F元素。A.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但F元素没有正化合价;B.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D.同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降低,注意全满、半满稳定状态;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由四种元素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可知,①1s22s22p63s23p4是S元素、②1s22s22p63s23p3是P元素、③2s22p3是N元素、④2s22p5是F元素。A.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但F元素没有正化合价,所以最高正化合价:①>②=③,故A错误;B.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所以电负性P<S,N<F,N元素非金属性与S元素强,所以电负性P<N,故电负性F>N>S>P,即④>③>①>②,故B错误;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所以原子半径P>S,N>F,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P>S>N>F,即②>①>③>④,故C错误;D.同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故第一电离能N<F,但P元素原子3p能级容纳3个电子,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S<P,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降低,所以第一电离能N>P,所以第一电离能F>N>P>S,即④>③>②>①,故D正确;故选D。
点睛:考查结构与物质关系、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等,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根据原子结构判断元素是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全满、半满稳定状态对第一电离能的影响。
5.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4.48 L SO3中含有O原子个数为0.6 NA
B. 常温常压下,1 L 0.1 mol/L CH3CH2OH溶液中含有H原子数目为0.6 NA
C. 熔融状态下,0.2 mol NaHSO4中阴阳离子个数之和为0.6 NA
D. 一定条件下,N2与H2充分反应得到3.4 g NH3,转移电子数为0.6 NA
【答案】D
【解析】分析:A、标况下,三氧化硫为固体;B. 1 L 0.1 mol/L CH3CH2OH溶液中含有乙醇和水;C、求出NaHSO4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NaHSO4中含1mol钠离子和1mol硫酸氢根离子来分析;D、根据反应生成的氨气计算;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标况下,三氧化硫为固体,不能根据其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B. 1 L 0.1 mol/L CH3CH2OH溶液中含有乙醇和水,水中也存在H原子,含有H原子数目远大于0.6 NA,故B错误;C、1molNaHSO4中含1mol钠离子和1mol硫酸氢根离子,故0.2mol硫酸氢钠中含0.4mol离子即0.4NA个,故C错误;D、一定条件下,N2与H2充分反应得到3.4 g NH3的物质的量为0.2mol,转移的电子数为0.6NA个,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溶液中包括溶质和溶剂。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 12 g石墨中含有C—C键的个数为1.5 NA
B. 12 g金刚石中含有C—C键的个数为4 NA
C. 60 g SiO2中含有Si—O键的个数为2 NA
D. 124 g P4中含有P—P键的个数为4 NA
【答案】A
【解析】分析:A.石墨中每个碳原子含有个C-C键,根据12g石墨中含有的碳原子个数计算C-C键个数;B.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含有2个C-C键,根据12g金刚石中含有的碳原子个数计算C-C键个数;C.二氧化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含有4个Si-O键,根据60g二氧化硅中含有的硅原子个数计算Si-O键个数;D.先根据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之间的关系式计算白磷分子数,一个白磷分子中含有6个P-P键,据此计算含有的P-P键个数。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明确物质结构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石墨和金刚石结构的区别,为易错点,石墨为平面六边形结构,金刚石为空间正四面体结构。
7. 下列选项对离子方程式的判断合理的是( )
反应物
离子方程式
判断
A.Al2O3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
2Al2O3+2OH-=4AlO2-+H2↑
正确
B.NH4HCO3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
HCO3-+OH-=CO32-+H2O
正确
C.Ca(HCO3)2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
Ca2++HCO3-+OH-=CaCO3↓+H2O
错误
D.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的Cl2反应
2Fe2++2Br-+2Cl2=2Fe3++Br2+4Cl-
错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分析:A.Al2O3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B.NH4HCO3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氨气和碳酸钠;C.Ca(HCO3)2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和水;D.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的Cl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2Cl2=2Fe3++Br2+4Cl-。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Al2O3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错误,故A错误;B.NH4HCO3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氨气和碳酸钠,离子方程式错误,故B错误;C.Ca(HCO3)2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a2++2HCO3-+2OH-=CaCO3↓+2H2O+ CO32-,离子方程式错误,判断正确,故C正确;D.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的Cl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2Cl2=2Fe3++Br2+4Cl-,判断错误,故D错误;故选C。
8.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分解是因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B. C2H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1∶1
C. CS2为V形极性分子
D. SiF4与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微粒的空间构型及原子是杂化方式,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配原子个数,孤电子对个数=(a-xb),a指中心原子价电子个数,x指配原子个数,b指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个数,化学键键能大小决定物质的稳定性。
详解:A.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分解是因O-H键的键能较大,与氢键无关,故A错误;B.C2H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3:2,故B错误;C.CS2中价层电子对个数=2+(4-2×2)=2,且该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所以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故C错误;D.SiF4中价层电子对个数=4+(4-4×1)=4,SO32-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6+2-3×2)=4,所以SiF4和SO32-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因此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故D正确;故选D。
9. 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Cu(NH3)4]2+中,Cu2+提供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
B. 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离子[Cu(NH3)4]2+
C. 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D. 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乙醇,溶液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分析:A.配合物中,配位体提供孤电子对,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B.氢氧化铜和氨水反应生成配合物而使溶液澄清;C.硫酸铜先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和氨水反应生成络合物;D.络合物在乙醇中溶解度较小。
详解:A.在[Cu(NH3)4]2+离子中,Cu2+提供空轨道,NH3提供孤电子对,故A错误;B.硫酸铜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继续加氨水时,氢氧化铜和氨水继续反应生成络合物离子[Cu(NH3)4]2+而使溶液澄清,故B正确;C.硫酸铜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继续加氨水时,氢氧化铜和氨水继续反应生成络合物而使溶液澄清,所以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减小,故C错误;D.[Cu(NH3)4]SO4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向溶液中加入乙醇后会析出蓝色晶体,故D错误;故选B。
10. 为鉴别某种白色固体样品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后充分搅拌,样品未全部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硝酸后充分搅拌,样品未全部溶解。
该白色固体样品成分可能为( )
A. Al2(SO4)3,NaHCO3 B. CaCO3,CuCl2
C. AgCl,Na2CO3 D. BaCl2,Na2SO3
【答案】D
【解析】分析: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说明有物质不溶于水,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固体全部溶解,则至少有一种物质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硝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说明在振荡过程中生成不溶于酸的固体,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Al2(SO4)3,NaHCO3都与硝酸反应,硝酸足量时没有固体剩余,故A错误;B.CaCO3不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加入足量稀硝酸,样品全部溶解,故B错误;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AgCl不溶于盐酸,故C错误;D.BaCl2,Na2SO3加入水中反应生成亚硫酸钡出,加入过量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但没有固体剩余,BaCl2,Na2SO3加入足量稀硝酸,生成硫酸钡沉淀,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11. 下列有关离子晶体的数据大小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晶格能:NaF>NaCl>NaBr
B. 硬度:MgO>CaO>BaO
C. 熔点:NaF>MgF2>AlF3
D. 阴离子的配位数:CsCl>NaCl>CaF2
【答案】C
【解析】分析:A、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大,晶格能越大;B、根据原子半径大小比较键能,根据键能大小比较硬度;C、从离子半径以及电荷的角度比较晶格能,根据晶格能大小比较;D、根据NaCl、CsCl、CaF2的晶胞结构分别为:、、分析。
详解: A、离子半径Br->Cl->F-,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大,晶格能越大,故A正确;B、原子半径Ba>Ca>Mg,原子半径越大,键能越小,硬度越小,故B正确;C、离子半径Na+>Mg2+>Al3+,离子半径越小,电荷越多,晶格能越大,则熔点越高,故C错误;D、NaCl、CsCl、CaF2的晶胞结构分别为:、、,结合图可知,CsCl为立方体心结构,Cl-的配位数是8;在CaF2晶胞中每个Ca2+连接4个氟离子,但在下面一个晶胞中又连接4个氟离子,所以其配位数为8,在CaF2晶胞中每个F-连接4个钙离子,所以其配位数为4;NaCl为立方面向结构,钠离子的配位数为6,Cl-的配位数是6,则阴离子的配位数:CsCl>NaCl>CaF2,故D正确;故选C。
12. 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可以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溶液中加入K3[Fe(CN)6]
有蓝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含有Fe2+
B.
向样品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
溶液变为蓝色
溶液中含有I-
C.
向样品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含有SO42-
D.
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生成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
溶液中含有SO32-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分析:A.Fe2+和K3[Fe(CN)6]溶液反应生成特征蓝色沉淀;B.碘单质遇到淀粉溶液变为蓝色;C.向样品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或氯化银;D.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生成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硫,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Fe2+和K3[Fe(CN)6]溶液反应生成特征蓝色沉淀,所以该实验现象可以检验亚铁离子,故A正确;B.向样品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碘单质,结论错误,故B错误;C.向样品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银离子,结论错误,故C错误;D.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生成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SO32-或HSO3-,结论错误,故D错误;故选A。
13. 如图是Mn和Bi形成的某种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则该晶体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A. Mn4Bi3
B. Mn2Bi
C. MnBi
D. MnBi3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均摊法计算,由晶胞的结构图可知,锰原子分布在正六棱柱的顶点、上下底面的面心上、棱边的中点上和体心上,铋原子位于体内,根据晶胞中原子的计算方法计算解答。
详解:由晶胞的结构图可知,锰原子分布在正六棱柱的顶点、上下底面的面心上、棱边的中点上和体心上,所以锰原子的个数为:12×+2×+6×+1=6,铋原子分布在六棱柱的体内,数目为6,所以锰原子和铋原子的个数比为6:6=1:1,所以化学式为MnBi,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均摊法计算晶胞中各种原子的个数,解题时要注意观察晶胞中各种原子的分布。本题的易错点为顶点的原子是,不是;棱边上的原子是,不是,主要是该晶胞不是立方体,而是六棱柱。
14. 将NaAlO2、Ba(OH)2、NaOH配成100.0 mL混合溶液,向该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沉淀),与通入C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V(CO2)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P点的值为12.32
B. 混合溶液中c(NaOH)+c(NaAlO2)=4.0 mol/L
C. bc段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OH+CO2=NaHCO3
D. cd段表示Al(OH)3沉淀溶解
【答案】B
【解析】分析:开始通入C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有沉淀BaCO3产生;将Ba(OH)2消耗完毕,接下来消耗NaOH,因而此段不会产生沉淀(即沉淀的量保持不变);NaOH被消耗完毕,接下来二氧化碳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又因二氧化碳足量,还可以继续与上面反应的产物Na2CO3反应,沉淀量不变,继续与BaCO3反应,沉淀减少,最后剩余沉淀为Al(OH)3。
详解:A. 根据上述分析,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碳酸钠,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d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钡,溶解碳酸钡消耗的二氧化碳为22.4L-15.68L=6.72L,物质的量为=0.3mol,因此原混合溶液中含有0.3mol Ba(OH)2;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根据碳元素守恒,生成碳酸氢钠和碳酸钡共消耗=0.7mol二氧化碳,因此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0.7mol -0.3mol=0.4mol,根据钠元素守恒,混合溶液中n(NaOH)+n(NaAlO2) =0.4 mol,b点消耗的二氧化碳是与NaAlO2、Ba(OH)2、NaOH反应生成碳酸钡,氢氧化铝和碳酸钠的二氧化碳的总量,根据CO2+Ba(OH)2═BaCO3↓+H2O、CO2+2NaOH═Na2CO3+H2O、CO2+3H2O+2NaAlO2═2Al(OH)3↓+Na2CO3可知,n (CO2)=n[Ba(OH)2]+ n(NaOH)+n(NaAlO2)=0.3mol+0.2mol=0.5mol,体积为11.2L,故A错误;B. 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根据碳元素守恒,生成碳酸氢钠和碳酸钡共消耗=0.7mol二氧化碳,因此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0.7mol -0.3mol=0.4mol,根据钠元素守恒,混合溶液中c(NaOH)+c(NaAlO2)==4.0 mol/L,故B正确;C. bc段是碳酸钠溶解的过程,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H2O +CO2=2NaHCO3,故C错误;D. cd段是溶解碳酸钡的过程,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偏铝酸钠等的性质和相关计算,本题的难度较大,理清反应的顺序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难点为A,要注意守恒法的应用。
第Ⅱ卷(58分)
二、填空题(共4题)
15. 钠硝石又名智利硝石,主要成分为NaNO3。据最新勘探预测表明,我国吐鲁番盆地钠硝石资源量约2.2亿吨,超过了原世界排名第一的智利。一种以钠硝石为原料制备KNO3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矿石中其他物质均忽略):
相关化合物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NaNO3是________________(填“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2) 一定温度下,NaNO3可分解生成Na2O、NO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 为提高钠硝石的溶浸速率,可对矿石进行何种预处理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种即可)。
(4) 为减少KNO3的损失,步骤a的操作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b中控制温度可为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
A.10℃ B.40℃ C.60℃ D.90℃
(5) 如何验证洗涤后的KNO3中没有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若100吨钠硝石可生产60.6吨KNO3,则KNO3的产率为________。
【答案】 (1). 电解质 (2). 4NaNO32Na2O+4NO↑+3O2↑ (3). 粉碎 (4). 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5). A (6). 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未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洗涤后的KNO3中没有Cl- (7). 51%
【解析】分析: (1)根据NaNO3是易溶于水的盐判断;
(2) 根据NaNO3可分解生成Na2O、NO和O2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
(4) 根据相关化合物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明显,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分析解答;步骤b中需要析出硝酸钾晶体,从尽可能多的析出硝酸钾考虑;
(5)检验有没有Cl-;
(6) 根据硝酸根守恒,存在NaNO3~ KNO3,首先计算理论上100吨钠硝石可生产KNO3的质量,再求KNO3的产率。
详解: (1) NaNO3是易溶于水的盐,属于电解质,故答案为:电解质;
(2) 一定温度下,NaNO3可分解生成Na2O、NO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NO32Na2O+4NO↑+3O2↑,故答案为:4NaNO32Na2O+4NO↑+3O2↑;
(3)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知,可将矿石粉碎,以提高钠硝石的溶浸速率,故答案为:粉碎;
(4) 根据相关化合物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明显,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为减少KNO3的损失,步骤a应为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步骤b中需要析出硝酸钾晶体,为了尽可能多的析出硝酸钾,应该控制温度在10℃最好,故答案为:蒸发结晶,趁热过滤;A;
(6) 根据硝酸根守恒,存在NaNO3~ KNO3,理论上100吨钠硝石可生产KNO3的质量为100吨×=118.8吨,则KNO3的产率为×100%=51%,故答案为:51%。
16. 铜的离子除了铜离子(Cu2+)外,自然界中还存在亚铜离子(Cu+)。Cu+在水溶液中没有Cu2+稳定,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2Cu+═Cu2++Cu。+1价铜的化合物通常是难溶物,如Cu2O、CuI、CuCl、Cu2S、等。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新制Cu(OH)2悬浊液中滴入葡萄糖溶液,加热生成难溶物的颜色为________;若继续加热,出现黑色物质,判断这种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 在CuCl2溶液中滴加过量KI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
a.2Cu2++4I-═2CuI↓(白色)+I2
b.2Cu2++2Cl-+2I-═2CuCl↓(白色)+I2
为顺利观察到CuI、CuCl白色沉淀,可以加入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
A.乙醇 B.苯 C.盐酸溶液 D.NaCl溶液
(3) Cu2S在稀H2SO4酸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Cu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为________________,当1 mol O2发生反应时,还原剂所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其中被S元素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答案】 (1). 砖红色 (2). CuO (3). B (4). 2Cu2S+2H2SO4+5O2═4CuSO4+2H2O (5). Cu2S (6). 4 (7). 0.8
【解析】分析:(1)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和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加热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黑色的物质的产生源于加热温度过高;
(2)碘水的颜色影响白色沉淀的观察,可以选用萃取剂把碘萃取出来;
(3)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相等计算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铜元素和硫元素还原的氧气总量为1mol,根据比例关系计算被S元素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
详解:(1)葡糖糖是一个多羟基醛,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加热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氢氧化铜受热分解为黑色的氧化铜(CuO)和水,故答案为:砖红色;CuO;
(2)碘水是棕褐色的影响白色沉淀的观察,可以用苯把碘单质萃取出来,由于酒精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因此不能做萃取剂,故答案为:B;
(3)Cu2S在稀H2SO4酸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Cu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2S+2H2SO4+5O2═4CuSO4+2H2O,在该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到+2,S元素由-2升高到+6,所以Cu2S做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所以当有1molO2参与反应时失去4mol电子,则还原剂所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其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6价,Cu的化合价有+1价升高到+2价,失去的电子数之比为8:2=4:1,因此S元素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为1mol×=0.8mol,故答案为:2Cu2S+2H2SO4+5O2═4CuSO4+2H2O ;Cu2S;4;0.8。
17. 高铁酸钾(K2FeO4)为紫黑色粉末,是一种新型高效消毒剂。K2FeO4易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在0 ℃~5 ℃的强碱性溶液中较稳定。一般制备方法是先用Cl2与KOH溶液在20 ℃以下反应生成KClO(在较高温度下则生成KClO3),KClO再与KOH、Fe(NO3)3溶液反应即可制得K2FeO4。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KClO。
①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B吸收的气体是________。
② 装置C中三颈烧瓶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制备K2FeO4。
① 装置C中得到足量KClO后,将三颈烧瓶上的导管取下,加入KOH溶液、Fe(NO3)3溶液,水浴控制反应温度,搅拌,当溶液变为紫红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向装置C中加入饱和________溶液,析出紫黑色晶体,过滤。
(3) 测定K2FeO4纯度。
测定制备的K2FeO4的纯度可用滴定法,滴定时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 FeO42-+CrO2-+2H2O═CrO42-+Fe(OH)3↓+OH-
b. 2CrO42-+2H+═Cr2O72-+H2O
c.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称取2.0 g 制备的K2FeO4样品溶于适量KOH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KCrO2,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在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取25.00 mL 加入稀硫酸酸化,用0.10 mol•L-1的(NH4)2Fe(SO4)2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操作2次,平均消耗(NH4)2Fe(SO4)2溶液的体积为24.00 mL,则该K2FeO4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
【答案】 (1). 分液漏斗 (2). HCl (3). 防止Cl2与KOH反应生成KClO3 (4). 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 (5). 3ClO-+2Fe3++10OH-=2FeO42- +3Cl-+5H2O (6). KOH (7). 79.2%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A装置中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得氯气,氯气中有挥发出的来的氯化氢,所以B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装置C中用氯气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制得次氯酸钾,为防止在较高温度下生成KClO3,C装置中用冰水浴,反应的尾气氯气用D装置中氢氧化钠吸收。
(3)根据反应FeO42-+CrO2-+2H2O═CrO42-+Fe(OH)3↓+OH-、2CrO42-+2H+═Cr2O72-+H2O和 Cr2O72-+6Fe2++14H+═6Fe3++2Cr3++7H2O,可得关系式2FeO42-~Cr2O72-~6Fe2+,再根据题意计算。
详解:(1)①根据装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根据上述分析,装置B吸收的气体为HCl,故答案为:分液漏斗;HCl;
②Cl2与KOH溶液在20℃以下反应生成KClO,在较高温度下则生成KClO3,所以冰水浴的目的是防止Cl2与KOH反应生成KClO3,氯气有毒,需要进行尾气吸收,装置D是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防止Cl2与KOH反应生成KClO3;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
(2)①足量KClO中依次加入KOH溶液、Fe(NO3)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K2FeO4、KCl和水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O-+2Fe3++10OH-═2FeO42-+3Cl-+5H2O,故答案为:3ClO-+2Fe3++10OH-═2FeO42-+3Cl-+5H2O;
②K2FeO4易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所以向装置C中加入饱和KOH溶液,析出紫黑色晶体,过滤,故答案为:KOH;
(3)根据反应FeO42-+CrO2-+2H2O═CrO42-+Fe(OH)3↓+OH-、2CrO42-+2H+═Cr2O72-+H2O和 Cr2O72-+6Fe2++14H+═6Fe3++2Cr3++7H2O,可得关系式2FeO42-~Cr2O72-~6Fe2+,根据题意可知,(NH4)2Fe(SO4)2的物质的量为0.024L×0.1000 mol/L=0.0024mol,所以高铁酸钾的质量为0.0024mol×××198g/mol=1.584g,所以K2FeO4样品的纯度为×100%=79.2%,故答案为:79.2%。
18. 钛呈银白色,因它坚硬、强度大、耐热、密度小,被称为高技术金属。目前生产钛采用氯化法,即将金红石或钛铁矿与焦炭混合,通入氯气并加热制得TiCl4:
2FeTiO3+7Cl2+6C 1173K 2TiCl4+2FeCl3+6CO;TiO2+2Cl2+2C 1173K TiCl4+2CO
将TiCl4蒸馏并提纯,在氩气保护下与镁共热得到钛:
TiCl4+2Mg 1220-1420K Ti+2MgCl2
MgCl2和过量Mg用稀盐酸溶解后得海绵状钛,再在真空熔化铸成钛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基态钛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2) 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 在CH2Cl2、C6H6、CO2、C2H4中,碳原子采取sp杂化的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
(4) TiCl4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在水或潮湿空气中易水解而冒白烟。则TiCl4属于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晶体。
(5) 与钛同周期的另一种元素钴(Co)可形成分子式均为Co(NH3)5BrSO4的两种配合物,其中一种化学式为[Co(NH3)5Br]SO4,往其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往另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明显现象,若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则第二种配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6) 在自然界中TiO2有金红石、板钛矿、锐钛矿三种晶型,其中金红石的晶胞如图所示,则其中Ti4+的配位数为________。
【答案】 (1). 3d24s2 (2). CN−(或NO+、C22−) (3). CO2 (4). 分子 (5). 产生白色沉淀 (6). [Co(NH3)5SO4]Br (7). 6
【解析】试题分析:(1)钛为22号元素,基态电子排布式为:[Ar]3d24s2,则基态钛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故答案为:3d24s2;
(2)CO为双原子分子,价电子总数为10,则CO的等电子体为离子的为:CN-(或NO+.C22-),故答案为:CN-(或NO+.C22-);
(3)在CH2Cl2.HCHO.CO2.C2H4中,分子构型分别为四面体形、平面三角形、直线形、平面形,所以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sp3、sp2、sp、sp2杂化,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HCHO、C2H4,故答案为:HCHO、C2H4;
(4)因TiCl4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说明熔点低,在水或潮湿空气中易水解而冒白烟,说明钛离子为弱碱阳离子,由此可判断 TiCl4是由共价键结合的分子,晶体类型属于分子晶体.故答案为:分子;
(5)由[Co(NH3)5Br]SO4可知,硫酸根离子为配合物的外界,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会与钡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加入BaCl2溶液时,无明显现象,说明硫酸根离子在内界,若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溴离子在外界,因此另一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o (NH3)5SO4]Br。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Co (NH3)5SO4]Br;
(6)观察晶胞结构,可知每个钛周围距离最近的氧原子有6个,即钛的配位数为6,故答案为:6。
【考点定位】考查电子排布式的书写、等电子体原理、杂化类型的判断、配合物的组成及性质、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体结构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电子排布式的书写、等电子体原理、杂化类型的判断、配合物的组成及性质、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体结构等知识。这些都是高考的热点,是物质结构和性质的核心,应熟练掌握。由价层电子特征判断分子立体构型:判断时需注意以下两点:(1)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立体构型,而分子的立体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的立体构型,不包括孤电子对。①当中心原子无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一致;②当中心原子有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能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但不能解释分子的成键情况,杂化轨道理论能解释分子的成键情况,但不能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本题易错点是没注意题目要求,如价电子排布式写成了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等电子体要求写离子,容易把分子也写上。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