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23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23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234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试卷
展开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一、单项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世界某区域的经纬网图”,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为黑夜,此时在丙地正好可以看到日落的景观,完成1~2题。
1. 若此刻丙地是17:30,此时有一架飞机从乙地取最短路径飞往甲地,行程用了3小时30分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先向东北后向东南飞
B.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7:40
C.飞机先向东南后向东北飞
D.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7:20
2. 当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
A.北印度洋洋流向西流 B.黄河正处于主汛期
C.亚洲高压正处于强盛期 D.我国江淮地区阴雨连绵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的活动,路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或等于22℃时的第一天)。读图,完成3~5题。
3. 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 )
A.路线①的秋色是从南往北推迟 B.路线②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推迟
C.路线③的秋色是从中部往南、北推迟 D.路线④的秋色是从东往西推迟
4. 影响路线③的入秋时间序列的原因是( )
A.纬度与大气环流 B.地形与大气环流
C.纬度与地形 D.海陆位置与地形
5. 图中所示区域的寻秋路线数码代号与景观描述正确的( )
A.路线①苹果园里硕果累,梯田层层稻花香
B.路线②草原茫茫牧牛羊,山歌阵阵采茶忙
C.路线③黄沙漫漫响驼铃,翠竹青青有人家
D.路线④白雪皑皑入云霄,金色胡杨游人醉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读“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完成6~7题。
月 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水量盈余率 | 1.31 | 1.21 | 1 | 0.93 | 0.71 | 0.63 | 0.78 | 0.89 | 1 | 1.18 | 1.29 | 1.4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2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B.9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C.6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 D.3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7. 该水库最有可能位于( )
A.西欧地区 B.南亚地区 C.地中海地区 D.东亚地区
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以东海底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附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外泄,核辐射污染范围不断扩大。读下图,回答8~9题。
8. 造成福岛核电站核辐射污染在全球范围扩散的主要途径有( )
①水循环 ②大气循环
③地壳物质循环 ④生物循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 上图中能正确反映地震地区地壳运动状况的是( )
读下列“四个半岛略图”,回答10~11题。
10.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
C.半岛①③降水多,受暖流影响大
D.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冰川侵蚀的结果
11. 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半岛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
C.半岛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半岛④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下图是“某国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图中四条剖面线,与上图剖面吻合的是( )
13.对上图所示地区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形区是该国人口、粮食生产最少的地区
B.乙地形区是该国重要的石油产区
C.②~⑤各河流皆属北冰洋水系
D.丙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下图中阴影地带是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据此回答14~16题。
14.图中阴影可能是我国的( )
A.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地带 B.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C.是平原向高原的过渡地带 D.旱作区与水田区的过渡地带
15.图中甲地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 D.土壤污染严重
16.图中乙处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土壤贫瘠 B.光热条件差 C.地形坡度大 D.水资源缺乏
读“世界某地区图”,回答17~19题。
17.图示海峡( )
A.沟通了红海与印度洋
B.沟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
C.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
D.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
18.下列关于图中A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有结冰现象 B.含沙量大,水能丰富
C.冬季水量大,水位高 D.夏季水量大,水位高
19.甲国具有世界意义的矿产资源是( )
A.石油 B.磷酸盐 C.黄金 D.铝土矿
读“某河流的部分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水流向,实线、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1月、7月的平均宽度,据此回答20~21题。
20.下列关于该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1月输沙量少于7月
B.水循环7月不如1月活跃
C.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
D.流域植被以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为主
21.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流水侵蚀作用最显著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所示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
B.①②处所示地貌都是由流水侵蚀造成的
C.图示地貌景观在湿热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更好
D.⑤处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23.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 )
A.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 B.页岩、砂岩、石灰岩、花岗岩
C.石灰岩、砂岩、页岩、花岗岩 D.花岗岩、石灰岩、砂岩、页岩
读下图,完成24~25题。
24.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
25.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整体性特征 D.差异性特征
二、综合题(2题,共40分)
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烟瘴桂峡谷位于长江源头附近,谷内沟壑纵横,人迹罕至,降水汇集,草甸灌丛丰富,成为珍稀食肉动物雪豹的聚集区。峡谷区域规划建设水电站,通过专家论证后,某生物专家认为,水电站建成将导致雪豹数量锐减。下图示意电站建成前后的M处水位及峡谷的淹没范围。
(1)分析大坝拟建在M地的原因。(4分)
(2)简述大坝建成后对下游较短河段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6分)
(3)请你为生物专家的观点提供科学的证明。(4分)
(4)从经济角度分析,你是否赞成该水电站建设,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27.(2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巴尔喀什湖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的一个内流湖。该湖西半部湖水的平均含盐量为1.48‰,东半部平均含盐量高达10.4‰。湖泊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炼铜工业发达,且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
材料二 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及其周边部分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1)说明巴尔喀什湖东西两侧盐度存在差异的原因。(4分)
(2)分析乙地地表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4分)
(3)分析甲河河口地貌的形成过程。(4分)
(4)有人提议在巴尔喀什湖北岸大力发展炼铜工业。你是否赞同?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8分)
三、选做题(10分)
28.(10分)【旅游地理】
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的某海岛是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定行程。下图为该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某国际旅游团到该岛进行一日游,在线路一和线路二中选择了线路一。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分折线路一的优势。(6分)
(2)指出制约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4分)
29.(10分)【环境保护】
材料一 石油燃料的使用,会产生大量二氧化氮,是城市空气污染物主要成分之一,对身体健康危害较大。
材料二 我国东南部某城市二氧化氮浓度实时监测图
(1) 分析该城市大气中二氧化氮峰值出现在哪些时段及最可能的原因?(4分)
(2)简述降低该城市二氧化氮含量可以采取的措施。(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B | D | B | C | A | D | C | A | A | D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A | B | B | A | B | D | C | C | B | B |
21 | 22 | 23 | 24 | 25 |
|
|
|
|
|
B | C | B | C | C |
|
|
|
|
|
二、综合题(40分)
26.(1)位于峡谷地带,工程量小,便于大坝建设;上游为河谷,有天然的集水区域;该地区落差较大。(4分)
(2)流量季节变化变小;含沙量降低;结冰期变短。(6分)
(3)水库蓄水将淹没原有草甸,使得食草动物失去食物来源,数量减少,珍稀食肉动物雪豹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危及生物多样性。(4分)
(4)赞成。该地土地成本低;人烟稀少,不需要大量移民;水电站建成后运营成本低,效益好。
不赞成。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水电站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位于河源附近,流量小,水能蕴藏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冬季结冰期长,发电量不稳定;电站附近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电力需求量少;距离主消费市场远,输电距离长且消耗大。(6分)
27.(1)巴尔喀什湖的西半部,有多条河流注入;湖泊的东半部河流注入较少,其蒸发量大大超过河水的补给量;巴尔喀什湖东西向狭长,影响湖泊东西两侧水体的交换。(4分)
(2)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东南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降水稀少。(4分)
(3)河流注入湖泊时,河流入湖口附近地势平坦,加上湖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所挟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河口三角洲。(4分)
(4)赞同。理由:湖泊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矿产资源丰富;该地炼铜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便于产品运出;发展炼铜工业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的经济收入等。(8分,4点即可,其他回答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反对。理由:当地水资源缺乏,发展炼铜工业需要大量用水;炼铜排放的废水会污染湖泊,影响湖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炼铜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该地发展火电会加剧环境的恶化等。(8分,其他回答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选做题(10分)
28.(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景点组合好,旅游价值较高;旅游路线较短(交通用时少,游览时间相对较多)(6分)
(2)海岛旅游环境容量有限;对外交通方式单一。(4分)
29.(1)上述两时段是早8点前后和晚18点前后,此时段为上下班高峰;路面行驶汽车多(4分)
(2)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道路网;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加强汽车尾气净化处理;改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绿化城市,增加绿地面积(每点2分,任答三点可得满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