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9月)(解析版)
展开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9月)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AB段为河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 ( )
A. 由南向北再向东流 B. 由东向南流
C. 由东向西再向南流 D. 由南向东流
2. 某观察者测得山顶的气温为3℃,则图中最低气温不会低于 ( )
A. 0.9℃ B. 1.7℃ C. 2℃ D. 3℃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河流一般从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图中等高线向南凸出,河流先由南向北流,流经山峰河流转向,向东流。
【2题详解】
根据在山地,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山顶的海拔最高,气温应最低,即图中最低气温接近3℃。
考点: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
下图为我国某地风向方位角(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月变化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7月,该地的盛行风向是 (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4. 导致该地8-9月风向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加快 B. 洋流流向发生变化
C.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 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 )
A. 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 冬冷夏热,夏雨稍多 D.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答案】3. C 4. D 5. D
【解析】
风向方位角是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8-9月,该地风向由西南风转变为东北风,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导致该地风向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题详解】
读图,风向方位角是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7月,该地的风向转过的角度约240°,盛行风向是西南风,C对。A、B、D错。
【4题详解】
根据风向方位角,8-9月,该地风向由西南风转变为东北风。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导致该地8-9月风向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对。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加快是从7月初到1月初,A错。季风洋流流向发生变化是季风风向变化的结果,B错。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不是东北季风的成因,D错。
【5题详解】
该地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应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D对。冬冷夏热,全年少雨是温带荒漠气候,A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B错。冬冷夏热,夏雨稍多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C错。
雾是在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接近雾水凝结点,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下降的天气现象。雾一般分成生成、持续、消散三个阶段。图(a)、图(b)分别为1991—2010年九华山山坡(680米)与山脚(20米)逐小时雾的生成次数、消散次数占雾日总次数的百分比统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据图可知 ( )
A. 清晨山脚雾和山坡雾的生成是完全同步的
B. 山脚雾生成的次数远大于山坡雾
C. 山脚雾出现几率最高的时间段是北京时间6-8时
D. 山坡雾消散峰值时间比山脚约早半个小时
7. 山坡雾在20时前后还有一峰值,主要原因是 ( )
①山坡降温速度快 ②山坡相对湿度大 ③大气保温作用强 ④山坡风力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6. C 7. A
【解析】
【6题详解】
据图中曲线形态可知,清晨山脚雾和山坡雾的生成不是完全同步的,A错。山脚雾生成的次数在清晨和傍晚远大于山坡雾,其它时段小于山坡雾,B错。山脚雾出现几率最高的时间段是北京时间6-8时,C对。山坡雾消散峰值时间比山脚约晚2个小时,D错。
【7题详解】
山坡雾在20时前后还有一峰值,主要原因是夜晚山坡降温速度快,易凝结成雾,①对。气温接近雾水凝结点,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雾。20时,山坡相对湿度大,②对。大气保温作用强,降温慢,不易成雾,③错。山坡风力大,水汽不易凝结,④错。A对,B、C、D错。
【点睛】据图中曲线形态可知,清晨山脚雾和山坡雾的生成不是完全同步的,山脚雾出现几率最高的时间段是北京时间6-8时。夜晚山坡降温速度快,气温接近雾水凝结点,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易凝结成雾。
下图为岷江上游山地自然垂直带谱和岷江上游山区民族、聚落个数与海拔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的集中分布地带是 ( )
A. 800~1400m B. 1400~2200m C. 2200~3200m D. 3200~3800m
9. 影响岷江上游民族聚落类型垂直带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
A. 气候和国家民族政策 B. 地形和民族农业生产方式
C. 河流和民族建筑风格 D. 矿产和民族工业生产方式
【答案】8. C 9. B
【解析】
试题分析:
【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岷江上游山区聚落数量最多的海拔高度为2200-3200米之间。
【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海拔高度上升,主要民族分布出现汉族、羌族、藏族的变化,这一垂直带谱的形成和地形及民族农业生产方式有关,汉族以农耕业为主,低海拔地区适宜农耕,而羌、藏易牧业为主,分布海拔较高。
考点:聚落的影响因素
下图为某湖泊轮廓示意图,它的流域总面积为11800平方千米,其中湖区面积570平方千米,实线(海拔125.6m)表示正常湖区轮廓线,虚线(海拔126.2m)表示某次持续降雨后的湖区轮廓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根据图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 湖区面积大,指示该地地势平坦
B. 实线和虚线重叠处指示地势陡峭
C. 125.6m和126.2 m表示中等雨量前后的湖泊水深
D. 湖区轮廓最大时,当地农民正种植冬小麦
11. 假如某次暴雨降水量为150mm,3天后绝大部分雨水汇集到湖区,水位将比降雨前上升约 ( )
A. 2米 B. 4米 C. 6米 D. 8米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地区的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势有起伏;实线和虚线重叠处指示地形陡峭;125.6m和126.2m表示中等雨量前后的湖泊湖面的海拔;湖区轮廓最大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如果种植冬小麦因为收获季节。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1题详解】
根据流域面积,降水量及湖泊面积进行计算,水位上升的海拔为:0.15×11800÷570≈3。流域内植被的涵养水源等要素使湖泊水位上升约2米。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2.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埃塞俄比亚高原大多位于图甲中国界线内的国家——埃塞俄比亚。该高原平均海拔2500~3000米,耸立着一座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火山山峰,覆盖着面积广大的玄武岩,有“非洲屋脊”之称。东非大裂谷以东北一西南向纵切中部,将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9°N,38.5°E)位于海拔2400米的高原上,是非洲海拔最高的城市,图乙为该市气候资料。
材料二:埃塞俄比亚水电部日前宣布,2017年该国将推出一批可再生能源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超5000兆瓦。
材料三:中国在非洲建设的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连接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的“亚吉铁路”于2016年10月5日正式通车。
(1)描述该地气温日较差的年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2)分析该国可再生能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3)列举该地区地质、地貌条件对亚吉铁路建设的不利影响。
【答案】(1)全年气温日较差变化较小;11、12、1月份(冬半年)气温日较差较大(8、9月份(夏半年)气温日较差较小)。
原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年较差小,昼夜长短变化较小;11、12月份(冬半年)降水较少,晴天多,日较差较大(8、9月份(夏半年)降水多,气温日较差大)
(2)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能丰富;降水丰富、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岩浆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光热充足,降水丰富,生物能资源丰富
(3)①地形起伏大,建设投资大;②东非大裂谷,地形复杂破碎,建设技术要求高;③岩层破碎,火山、地震多发,建设难度高;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影响铁路建设。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考查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资源的分类及形成、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等知识。
(1)描述地理事物的时间变化特征:第一看整体变化情况,第二看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的时间和数值。该题描述的地理事物为气温日变化,所以应观察图中的实线和虚线的间距大小,在一年内的变化情况及间距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的时间。特征及原因分析如下:
(2)由材料及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地势落差大,年降水量丰富,所以水能资源丰富;多火山分布,加上东非大裂谷经过,该地地壳运动活跃,多地热能;地处低纬,太阳高度大,加上地势高,太阳辐射强,多太阳能;水热条件好,利于植被生长,生物能资源丰富。
(3)从地质、地貌条件来看,结合材料信息,该地铁路经过地区从高原到沿海,落差大,沿途起伏大,建设成本高;火山多表明该地地壳运动活跃,岩层破碎,建设难度增加;东非大裂谷加大了地形的复杂性,建设的技术要求高;岩层破碎,地势起伏大,加上夏半年降水集中,又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建设和施工。
13.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图中R河是内流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R河流经的甲平原是所在国政治、经济的核心区域,人口约1亿。
(1)比较分析R河MN段和EF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2)比较X、Y两地年积雪期的长短,并说明原因。
(3)分析该国在甲平原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主要原因。
【答案】(1)EF段位于MN段的下游,且有支流汇入,故EF段水量较大;EF段纬度相对较低,结冰期较短,汛期出现较早(或较长)。
X地年积雪期比Y地短。
(2)原因:X地距离大西洋较Y地近,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较大,且地势较低,冬季(或寒冷期)时间较短
(3)该国农矿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布不平衡,货物运输量大;水运运价低、运量大,适合大宗货物的运输;甲平原河网密集,且有运河相连;河流流速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