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10月单元检测(解析版)
展开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10月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下图是某岛年降水量分布图,该岛沿海地区夏季平均气温20 °C左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导致该岛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地形抬升 C. 纬度位置 D. 西风漂流
2. 该岛( )
A. 东部适合发展针叶林 B. 西部适宜种植水稻
C. 河流众多河运发达 D. 地震多发
3. 云杉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代表性树种。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可能有云杉集中分布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该岛屿位于43°S-45°S附近,受盛行西风影响,由于地形抬升西部降水多,东部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导致该岛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B正确。
【2题详解】
该岛屿位于43°S-45°S附近,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多阴雨天,不适宜种植水稻;地形以山地为主,不利于发展河运,位于板块边界处,多地震,D正确。
【3题详解】
该岛屿位于43°S-45°S附近,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云杉是亚寒带针叶林带代表树种,应种在海拔较高降水丰富的②地,B正确。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大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读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 “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
A. 空气垂直运动增强 B. 污染物难以扩散 C. 水汽蒸发加强 D. 地面风速增强
5.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
【答案】4. B 5. D
【解析】
【4题详解】
由材料“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可知,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稳定,空气垂直运动弱,污染物难以扩散,B正确;水汽蒸发和地面风速度减弱。
【5题详解】
图中四地中,丁地中绿洲面积最大,绿洲与沙漠的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冷岛效应最显著,D正确。
中国东部海域汇集了多种水体,如长江冲淡水①、台湾暖流②、中国沿岸流③以及日本暖流分支④等.各种水体相互穿插,叠加风的影响,使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读6月份中国部分海域的主要水体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6. 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 典型锋面涡形成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 渔业资源减少 B. 形成海雾 C. 加快污染物扩散 D. 形成连续性降水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结合材料“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可知,寒暖流交汇处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图中丁地位于寒暖流交汇处,D正确。
【7题详解】
结合材料“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可知,寒暖流交汇处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易形成海雾,B正确;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水障,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海水形成的涡与形成连续性降水无关。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8. 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 a减弱 B. b增强 C. c争强 D. d减弱
9. 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
A. 增加绿地面积,吸烟滞尘
B. 补充城市地下水
C. 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 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0. 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
A. 流量上升 B. 丰水期水位上升 C. 枯水期水位上升 D. 流速加大
【答案】8. C 9. B 10. C
【解析】
【8题详解】
图中a表示蒸发、b表示地表径流、c表示下渗、d表示地下径流,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下渗c增加、地表径流b减弱、地下径流d增强;对蒸发a影响较小。
【9题详解】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下渗增加,主要目的是补充城市地下水,B正确。
【10题详解】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下渗增加,丰水期河流径流量减少,枯水期时地下水补给增加水位上升,C正确。
渔汛是指水生经济动物高度集中于某水城,适于大量捕捞的时期。图中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显著,海雾多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 甲渔场的多雾期一般出现在(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12. 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洋流的影响 B.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 河水的汇入 D. 人类活动
13. 甲渔场渔汛提前到达、滞后结束的年份,印度半岛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 滑坡 B. 洪涝 C. 旱灾 D. 海啸
【答案】11. C 12. B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图中甲渔场夏季吹西南季风,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泛形成寒流,受寒流影响多雾,甲渔场多雾期一般出现在7月,C正确。
【12题详解】
甲渔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渔汛;乙渔场受西北季风影响,形成渔汛;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正确。
【13题详解】
甲渔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渔汛,渔汛提前到达、滞后结束的年份也就是西南季风提前到达、滞后结束,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间越长,雨季越长,易出现洪涝,B正确。
下图为某山体的海拔剖面图及不同坡向年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 下列对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在北半球,则常年受信风带控制 B. 年降水量变化最大的范围位于山体南坡
C. 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大 D. 从北侧登山比南侧容易
15. 若该山体山麓地带的植被是地带性植被,则下列地区的自然带与该山体山麓自然带一致的是( )
A. 亚欧大陆内部 B.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西部
C. 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东北部 D. 巴西高原的东南部
【答案】14. B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山地南坡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变化最大处,年降水量曲线斜率最大,因此该山体年降水量变化最大的范围为山体迎风坡约1200米至山顶处,故B项正确。北半球信风带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而该山地迎风坡为南坡,故该山地不可能位于北半球信风带内,A项错误。在该山地南坡,年降水量最大值不是在山顶,山体迎风坡海拔约1200米处至山顶的范围内降水量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故C项错误。从剖面图上看,该山体南坡比北坡平缓,故从南侧登山比北侧容易,D项错误。
【15题详解】
从年降水量上可以看出,该山体山麓地带植被为荒漠,与亚欧大陆内部自然带一致;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东北部、巴西高原的东南部植被均为热带雨林;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西部植被为热带草原。故A项正确。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 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
A.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 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C. 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 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17. 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① D. ②③
【答案】16. C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图中甲是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乙位于非洲,属于非洲板块,C正确。
【17题详解】
图中M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对应②;N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对应①,C正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8. 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岩石与②处岩石相接触,使②处岩石变质
B. ②处可能分布丰富石油资源
C. ③处岩石埋藏较浅,易发生变质作用
D. ④处岩石不可能有化石
19. 关于图示地区地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处是风力侵蚀形成的谷 B. 乙处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山
C. 丙处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谷 D. 丁处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山
【答案】18. D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结合图例可看出②处为侵入岩,①处为沉积岩,①与②岩石相接触,使①处岩石变质;石油是沉积岩,②处是侵入岩,不可能分布有石油资源;③处岩石埋藏较浅,不易发生变质作用;④处是喷出岩,不可能有化石,沉积岩中有化石,D正确。
【19题详解】
甲处是两侧岩层发生错动和位移,属于断层;乙处是沉积岩,不易被外力侵蚀形成的山地,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山;丙处是沉积物,因外力侵蚀形成谷地;丁处是喷出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山,D正确。
鱼鳞坑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者月牙形土坑,它能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 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 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 )
A. 风化 B. 侵蚀 C. 搬运 D. 沉积
【答案】20. C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由材料“它能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可知,鱼鳞坑把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在③位置植树可减少泥沙入坑,使鱼鳞坑能长期发挥作用,C正确。
【21题详解】
由材料“它能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可知,地表水携泥沙汇入坑内,泥沙在坑内淤积,发生的地质作用为沉积,D正确。
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2. 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3. 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答案】22. D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缓慢冷却形成。在冷却过程中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肉眼清晰可见。D正确。
【23题详解】
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泡,如流纹岩。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物质不坚硬。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B正确。
考点:岩石的特点。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24. 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5. 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4-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B. 12-18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 18-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D. 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答案】24. C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泥沙沉积多,岸线向海洋推进。海水侵蚀海岸,岸线向陆地收缩。所以根据图中岸线的位置和弯曲状态,可以判断有大河注入的时代。甲、乙、丁都不是岸线凸向海洋最大的位置,丙处是现代岸线凸向海洋最多的部分,所以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故选C。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4-12世纪海岸线向海里延伸,说明堆积作用为主,但12世纪到现代海岸线后退,应以侵蚀作用为主,故选C。
【考点定位】海岸线的进退与外力作用
26.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下图,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 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 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 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 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答案】C
【解析】
图中所示地区位于东亚季风区内,而东亚季风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并且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这也可以从沙山临湖一侧垄槽延伸的方向得以证明。故A项正确。由沙山的物质组成(松散沙粒)和垄槽相间的地形特点可知,该地貌是典型的风力作用地貌(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故C项正确。
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北半球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7. 该水库储水量( )
A. 12月份最大 B. 3月份最大 C. 6月份最小 D. 8月较前一个月增加
28. 该水库所在区域的自然植被是(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热带季雨林带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温带草原带
【答案】27. B 28. C
【解析】考查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气候类型的综合判读。
【27题详解】
根据水库水量盈余率的概念分析,盈余率大于1说明注入量大于流出量,小于1说明注入量小于流出量。分析图表数据可以发现,10月到次年2月注入量大于流出量,说明此时是雨季,降水多。4-8月流入量小于流出量,说明降水少,是枯水期。当水量盈余率大于1,注入量就大于流出量,水库储水量就在增加,所以从10月到2月水量都在增加,3月份收支平衡,水库水量达到最大值,B正确。故选B。
【28题详解】
水量盈余率大于1,说明流入量大于流出量,为雨季;反之为旱季。从表格可以看出,该地4-8月份为旱季,9-3月份为雨季。因此该地冬季多雨,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正确。故选C。
2018年2月25日平昌冬奥会闭幕,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张家口崇礼区将承担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赛事。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滑雪协会专家对其进行全方位考察和综合评估,认为崇礼冬季雪量大、雪期长、雪质好,非常适合冬季竞技体育项目的开展。下图为崇礼区部分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9. 有利甲滑雪场建设的条件是其滑道( )
A. 地势较高,低温有利降雪成冰 B. 地处山脊,视野开阔
C. 地处谷地,有利堆积深厚积雪 D. 坡度变化大,利滑雪
30. 崇礼区降雪量远大于张家口市其他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
A. 距海洋较近,水汽充足 B. 位于冷暖空气交汇处,容易形成降雪
C. 受河流影响大,容易形成降水 D. 地形影响,水汽受山地抬升作用明显
31. 西子湾镇被规划为崇礼区的旅游商业综合服务基地,其主要条件是( )
A. 地形较平坦,交通较便利 B. 地势较低,热量条件较好
C. 水源较充足,旱涝威胁小 D. 靠近滑雪场,基础设施完善
【答案】29. C 30. D 31. A
【解析】
【29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等高线凸向高值处,为山谷。降雪时,山谷处积雪容易堆积变厚,利于滑雪,故C正确;甲位于山谷中,地势较周围地区低,故A错误;根据等高线弯曲方向判断甲为山谷,故B错误;甲处的等高线稀疏,坡度变化不大,D错。故选C。
【30题详解】
影响降水的因素很多。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洋流都能影响。本题是崇礼区和张家口市其他区域的比较,因为距离较近,所以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条件大致相同,故以上因素不是崇礼区比其他区降水多的原因。从图中等高线可发现崇礼地处山区,易形成地形雨,D正确;崇礼区和张家口市其他区距海远近相差不大,A错;冷暖空气交汇处形成锋面,其影响范围较大,不仅仅在崇礼区,B错;图示河流流经石家庄市多个区域,故河流不是其降水比其他区域多的主要原因,C错;故选D。
【31题详解】
旅游商业综合服务基地属于商业网点。商业网点的布局遵循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原则。从等高线图可看出,西子湾镇附近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形平坦;附近有公路和高速公路经过,说明交通便利;有河流流过,取水方便。具备成为商业网点的条件,A正确;热量条件较好和旅游商业综合服务基地没关系,B错;“水源较充足,旱涝威胁小”对农业生产影响大,对旅游商业综合服务基地没什么影响,C错;由材料可知该地滑雪场为新建滑雪场,且附近有一定坡度,故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D错。故选A。
下图为我国某地的蔬菜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该农业面向国内外市场,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2. 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
A. 土壤有机质减少 B. 土壤酸化 C. 土壤沙化 D. 土壤盐碱化
33. 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增施速效肥料 B. 及时深耕土壤 C. 适量掺沙改造 D. 采用滴灌技术
【答案】32. B 33. B
【解析】
【32题详解】
左图纵坐标表示土壤有机质含量、右图纵坐标表示土壤PH值,从图中可看出连作八年时,有机质含量没有大的变化,0-20cm土层PH值下降明显,表现为土壤酸化,B正确;土壤沙化从图中读不出来。
【33题详解】
从图中看连作时间长时,表层0-20cm土壤PH值下降明显,但20-60cm土壤PH值变化不大,因此可采取及时深耕土壤来减缓土壤退化,B正确;有机质含量没有大的变化,无需增施速效肥料;掺沙和滴灌不会减缓土壤酸化。
下图示意青藏线唐古拉山段某处的景观,该装置是为保护青藏公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4. 推测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 )
A. 防止水土流失 B. 防止冻土融化 C. 防止滑坡 D. 防止低温对路基的破坏
35. 对该装置破坏最大的原因可能是( )
A. 野生动物的破坏 B. 低温的破坏 C. 紫外线强烈的破坏 D. 大风的破坏
【答案】34. B 35. D
【解析】
【34题详解】
青藏铁路建于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有冻土层存在,夏季气温高,光照强烈,设置遮阳板是为了降低气温升高导致的冻土融化防止对列车安全运行产生的影响,B对。青藏铁路沿线唐古拉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量小,不易产生水土流失,且遮阳板不会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的作用,AC错。遮阳板降低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导致地表温带低,D错。故选B。
【35题详解】
青藏高原地区大型野生动物数量少,对于该装置的破坏小,A错。遮阳板是为了避免紫外线强烈导致气温升高而带来的影响设计的,低温和紫外线对该装置破坏可能性不大,BC错。该地冬季风凛冽,对遮阳板破坏大,D对。故选D。
二、综合题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1)读材料一,简述图中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写出图中甲、乙区域年日照时数范围,并分别分析原因。
【答案】(1)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天气因素(从东南向西北降水逐渐减少,晴朗天气增多)
(2)3 600小时<甲<3 800小时。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为山地环绕,降水量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 400小时<乙<2 600小时。乙位于祁连山脉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影响日照时间的因素、等值线图的判读
【详解】(1)结合图中的等值线的数值可读出,图中日照时数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结合图中兰州、银川等城市信息可判断出图示为我国西北地区,从东南向西北受海洋水汽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逐渐减少,晴天增多,因此影响因素是天气。
(2)图中甲地日照时数为3600-3800小时,乙地日照时数为2400-2600小时;影响日照时数的原因可从地势、天气等方面来分析,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降水量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乙地位于祁连山脉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中甲岛屿森林茂密,河流纵横且水质好,河流上游冰川湖和沼泽湿地广布。首府乌斯怀亚 常住人口仅3万余人。
材料二 达尔文蒲包花属多年生宿根植物,四季常绿、色彩鲜艳,是甲岛屿内特有的植物。达尔文蒲包花对自然条件要求极高, 集中分布在坡度为20°~40°的山坡上,且大多生长在岩石的缝隙里或半山低洼避风处。近些年来,新西兰和一些北欧国家将达尔文蒲包花引进国内并栽培成功,主要用于城市家 庭装饰。
(1)简述甲岛屿内河流水质好的原因。
(2)据图文信息推断适合达尔文蒲包花生长的自然条件。
(3)分析新西兰和一些北欧国家积极引种栽培达尔文蒲包花的原因。
【答案】(1)植被覆盖好,河流泥沙含量少;湿地净化水质:纬度高,气温低,微生物不易繁殖受冰川融水补给:人口少,生产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少 (2)光照较少,气候冷(温)凉、湿润,地表排水通畅,相对避风的环境 (3)气候条件相似,且技术先进,引种栽培成功率高;城市化水平高,对室内装饰有较大需求;达尔文蒲包花四季常绿,色彩鲜艳,装饰效果好。
【解析】本题组以南美洲南端区域地图和达尔文蒲包花为载体,考查水质好坏的影响因素、植物生长条件以及引种蒲包花的原因,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心、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甲岛屿内河流水质好的原因,主要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从植被、气温、人口等角度作答。如该地区森林茂密,所以含沙量小;沼泽湿地广布,能够净化水质;纬度高,气温低,且受冰川融水补给,不利于微生物生长;人口少,生产、生活污水少等。
(2)达尔文蒲包花生长的自然条件,主要结合材料中“集中分布在坡度20°~40°的山坡上,且大多生长在岩石的缝隙里或半山低洼避风处”这一叙述,从气温、光照、排水、避风等角度作答。
(3)新西兰和一些北欧国家积极引种栽培达尔文蒲包花的原因,主要结合蒲包花的生长条件以及蒲包花用于城市家庭装饰这一特点,从气候条件、市场、蒲包花开花特点三个角度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