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8月)(解析版)
展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
开学阶段性考试(8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0小题,1--20每小题2分,21--40每小题1分,共计60分)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理位置 B. 地形 C. 气候 D. 植物品种
2. 确定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热量 C. 降水 D. 地势高低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橘是亚热带水果,适宜生长在高温的南方,北方温度低不适宜橘子的生长,故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主要是气候不同造成的,C项正确。
【2题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确定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降水,C项正确。
读“中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3. 有关我国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B. 地势中高周低,呈阶梯状分布
C. 地形山谷相间,纵列分布 D. 山区面积广大,山脉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
4. 有关图中代码表示的地形区,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为柴达木盆地,属第一级阶梯 B. ①为云贵高原,属第二级阶梯
C. 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属第三级阶梯 D. ④为太行山,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项正确。
【4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地形起伏判断,图中①为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②为青藏高原,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④为巫山,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C项正确。
5.被称为“中国天眼”的 500m 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选择在这里建设“中国天眼”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气候特点 B. 自然植被 C. 地形地貌 D. 交通运输
【答案】C
【解析】中国天眼建在喀斯特洼坑中,可利用天然洼坑,减少小工程投资,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地形地貌,C正确。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的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人口总数与可耕地之比。表中是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国的数据。
6. 三国的耕地占国土的比例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 埃及 印度 中国 B. 印度 埃及 中国
C. 中国 埃及 印度 D. 印度 中国 埃及
7. 中国、埃及、印度三国北回归线附近最主要气候类型依次是( )
A.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6. D 7. C
【解析】
【6题详解】
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的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人口总数与可耕地之比,人口算术密度与人口生理密度的比值为耕地面积占国土的比例。所以印度的耕地比重最大,埃及的耕地比重最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7题详解】
中国回归线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埃及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印度回归线附近为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8. 城市 ①、 ②、③可能分别是( )
A. 上海 莫斯 孟买 B. 上海 罗马 孟买
C. 北京 罗马 雅加达 D. 北京 莫斯科 雅加达
9. 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 大陆西岸 B. 大陆东岸 C. 大陆内部 D. 赤道地区
【答案】8. B 9. A
【解析】
【8题详解】
从①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看出: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ABCD四选项中只有上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从②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看出:冬季温暖多雨,夏季高温少雨,是地中海气候,ABCD四选项中只有罗马是地中海气候;从③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看出:终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旱雨(或干湿)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或热带草原气候)ABCD四选项中只有孟买是热带季风气候。故选B。
【9题详解】
读气候统计资料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②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看出:冬季温暖多雨,夏季高温少雨,是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故选A。
【考点定位】根据气候特点判断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读中国冬夏季风的进展、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关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 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 )
A. 雨带停滞 B. 冬季风势力强盛 C. 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 D. 受地形阻挡
11. 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雨带位于①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 雨带位于②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 雨带位于③时,渤海沿岸台风活跃 D. 雨带位于④时,东南沿海多沙尘天气
【答案】10. A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说明雨带没有移动,一直停滞在该地,此时为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季节,雨带停滞。
【11题详解】
雨带位于①时,为我国春季,华北平原气温迅速回升,蒸发旺盛,且雨季还没有来临,所以干旱缺水;雨带位于②时,长江流域进入汛期,黄河流域雨季还没有来;渤海位于温带海域,水温较低,不易形成台风,台风活跃的是我国东南的太平洋海域;东南沿海气候湿润,植被覆盖率较高,不易出现沙尘天气,多沙尘天气的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雨带。
读中国地理要素分界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图中a、b、c、d各界线描述正确的是( )
A. a是旱作与水田农业区的分界线 B. b是400mm等降水量线
C. c是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 d是我国人口稠密与稀疏的分界线
13. 图中a、b界线非常接近地区,可能划分出的区域是( )
A. 牧区、农耕区 B. 半湿润区、湿润区
C. 汉语言区、少数民族语言区 D. 发达区、欠发达区( )
【答案】12. D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a是半干旱与半湿润区分界线,A错。b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B错。c是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C错。D线过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稠密与稀疏的分界线,D对。
【13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a、b界线可能划分出的区域是半干旱区与非季风区对应牧区,半湿润区与季风区对应农耕区,A对。两线中没有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B错。不能划分出汉语言区和少数民族语言区,C错。也不能区分发达与欠发达区,D错。
考点: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著名山脉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最东、最西、最北、最南)。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4. 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
A. 3° B. 5° C. 8° D. 10°
15. 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界线大致经过山脉(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4. B 15. A
【解析】
本题组考查中国的疆域、区划,地图,定位等。(1)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据此结合图中间隔判断即可。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界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古长城一带,结合图示位置信息找出即可。
【14题详解】
根据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图示最南端最北端与间隔10格,故判断纬线的间隔约为5°,选B。
【15题详解】
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界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古长城一带,据图,①为大兴安岭,选A。
区位基尼系数反映了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理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区位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一般在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产业的集聚度越高。下表为1980~2010年中国部分水果的区位基尼系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 依据材料可知( )
A. 表中四种水果在我国地理聚集特征明显 B. 温带地区的水果集聚程度高于热带地区
C. 我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 D. 香蕉的区位基尼系数最高,反映其产量最大
17. 影响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水果产业形成最初的地理集聚区
B. 国家政策不能影响一个地区的水果产业的集聚程度
C. 农业技术水平的上升,提高了水果产业的集聚程度
D. 运输条件的改善,使得水果生产在区域上的集聚减弱
【答案】16. A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表中四种水果在我国地理聚集特征明显;香蕉属于热带水果,集聚程度最高;我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香蕉的区位基尼系数最高,不一定产量最大,故A项正确。
【17题详解】
水果产业最初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地理集聚区;国家政策影响一个地区的水果产业的集聚程度;农业技术水平的上升,使水果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增强,扩大分布范围;运输条件的改善,使得水果销售范围增大,生产在区域上的集聚加强,故A项正确。
18.能正确反映水果集聚地在我国分布的是( )
A. 香蕉—广东、广西、安徽、四川 B. 苹果—陕西、山东、河北、河南
C. 葡萄—新疆、河北、江苏、西藏 D. 柑橘—四川、湖南、广东、上海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香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和海南,贵州、四川、重庆也有少量栽培,安徽没有分布;苹果属于暖温带水果,陕西、山东、河北、河南都有分布;西藏地势高气温低不适宜种植葡萄;上海种植柑橘较少,故B项正确。
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0. C区从西往东,植被依次为( )
A. 荒漠—荒漠草原—森林—草原 B. 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 草原—森林草原—荒漠—绿洲 D.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
【答案】19. D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地理位置可知:a是南方地区,b是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是青藏高原地区。四大区域中,青藏高原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能集中,在大气中走过路程短,大气削弱少;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大气削弱少,太阳辐射能丰富。D正确。
【20题详解】
C区从西往东,距离海洋越来越近,降水条件越来越好,植被变化为: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D正确。
下图示意2018年1月29日~2月7日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气温距平(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之差)等值线分布。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图中部分地区出现低温凝冻灾害(气温剧烈下降并伴有雨雪冰冻),给交通、电力、农业等部门造成较大的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该时段内,图示区域受低温凝冻损害最大的地区可能是( )
A. 藏南 B. 青海 C. 川西 D. 滇东
22. 据图推测,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甲行政区此时段( )
A. 积雪量大,大气反射量多 B. 积雪量大,地面吸收量多
C. 积雪量少,大气吸收量少 D. 积雪量少,地面反射量少
【答案】21. D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图示为2018年1月29日-2月7日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气温距平,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图中部分地区出现低温凝冻灾害,该时段内,图示区域受低温凝冻损害最大的地区可能是滇东,所以D正确。
【22题详解】
图示为2018年1月29日-2月7日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气温距平,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图中部分地区出现低温凝冻灾害,甲行政区此时段积雪量少,地面反射量少。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 四川盆地 B. 华北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
24. 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 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 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 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25. 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 川剧 B. 豫剧 C. 粤剧 D. 越剧
【答案】23. D 24. B 25. D
【解析】
南方地区是我国四大区域中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这里以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工农业发达。
【23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剪纸反映的景观是“小桥流水人家”,这种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河湖众多,多水乡景观,故选D。
【24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景观是分布在南方地区的江南水乡,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是地势低平,降水丰沛,故选B。
【25题详解】
以上四种地方戏剧中,只有越剧是分布在图中景观所在的地方,川剧是四川省的地方戏,豫剧是河南省的地方戏,粤剧是广东省的地方戏,故选D。
在周围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形成所谓“冷湖”。而在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下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Ⅰ、Ⅱ为极端和平均最低气温)。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6. 该山可能是( )
A. 长白山 B. 太行山 C. 贺兰山 D. 武夷山
27. 属于该山地西北坡向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8. 关于该山地“冷湖”和“暖带”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山地西北坡近地面附近地区全年会出现“冷湖”现象
B. 该山地在“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递增的
C. 该山地“暖带”中农作物生长周期变长,霜害较轻
D. 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
【答案】26. D 27. C 28. D
【解析】
【2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山麓地带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因此该山应位于亚热带,结合四个选项,只有武夷山位于亚热带,所以D正确。
【27题详解】
图中II表示平均最低气温,结合上题,该山为武夷山,1月份山区西北坡属于阴坡,接受太阳辐射少,且受冷空气影响强烈,气温较低,图中的③符合要求,所以C正确。
【28题详解】
此图是1月份,并不能看出全年西北坡近地面出现冷湖现象,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先增后减的,暖带中气温升高,农作物的生长变快,生长周期变短。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 无划分指标依据
B. 与自然河道一致
C.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30.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 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1.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 市场 B. 技术 C. 资金 D. 交通
【答案】29. C 30. D 31. D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的概念及特征,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9题详解】
秦岭-淮河线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界限。淮河流入洪泽湖后,没有继续向东流入海洋,而是向南流入长江,故洪泽湖以东地区虽然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但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地理实体作为区域划分界线的标志,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据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无自然河道,C项错误;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的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D项错误。
【30题详解】
江苏以长江为界划分苏南、苏北,实际两地大部分地区自然地理区域一致(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也不存在人文地理区域上的显著差异,因为长江在历史上成为阻断南北交往的主要障碍而划分了南北,故D项正确。
【31题详解】
苏南经济较苏北发达,两地之间存在市场、技术、资金甚至劳动力方面的合作,但从题干要求进一步分析:一是进入21世纪,这里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变化与材料中“自1999年,陆续建成多座长江大桥”相呼应;二是促使两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着重理解“更加广泛”,意思是说市场、技术等合作在以前是存在的,只是交通运输的变化使合作更紧密了。故D项正确。
2011年9月14日,位于可可西里地区的卓乃湖发生溃决,洪水经冲出的洪沟和库赛河流入库赛湖,9月20-30日期间,库赛湖因水量急剧增加出现湖水外溢,并导致其下游的海丁诺尔发生类似情况,湖水最终汇入盐湖。如果盐湖也因为来水量持续增加而外溢,汇入楚玛尔河,则卓乃河将成为长江的最北源。下图示意盐湖及周边地区湖泊水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 卓乃湖溃决之前,图中材料述及湖泊( )
A. 水生生物多样 B. 水源相互补给 C. 含盐量均较高 D. 水位季节变化较小
33. 2011年9月前后,流域面积基本没有变化的是( )
A. 卓乃湖 B. 库塞湖 C. 海丁诺尔 D. 盐湖
34. 一旦盐湖湖水外溢,将( )
A. 增加该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B. 可能影响长江水体的水质
C. 利于青藏铁路路基的稳定 D. 提高周边地区土壤的肥力
【答案】32. C 33. A 34.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河流与湖泊。内陆湖是指处于河流的尾闾或独自形成独立的集水区域,湖水均不外泄入海的湖泊。内陆湖一般是咸水湖。河流的集水区域为流域,一般所说的水资源不包括咸水。
【32题详解】
卓乃湖溃决之前,图中材料述及湖泊均为内陆湖泊,属于内陆咸水湖,含盐量均较高,选择C。
【33题详解】
流域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平时所称的流域,一般都指地面集水区。2011年9月前后卓乃湖集水区域没有变化,所以流域面积基本没有变化,A正确;库塞湖增加了卓乃湖集水区域,B错;海丁诺尔增加了卓乃湖和库塞湖集水区域 ,C错; 盐湖增加了卓乃湖、库塞湖和海丁诺尔集水区域 ,D错。
【34题详解】
盐湖为咸水湖不直接利用,湖水外溢不能增加该地区的水资源总量,A错; 可能影响长江水体的水质,B正确;不 利于青藏铁路路基的稳定 ,C错;会导致土壤盐碱化,降低周边地区土壤的肥力,D错。
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5. 据图可知( )
A. 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 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 35 °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 35° 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36. 该区域( )
A. 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 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 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 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37. 芒种至小暑期间( )
A. 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 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 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 D. “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答案】35. B 36. A 37. C
【解析】
【35题详解】
春分(3月21日)之后为清明节,读图可知清明节之前30°N以北地区多为晴朗天气,降水少;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35°N以北地区秋高气爽;伏旱位于35°N以南地区的长江中游地区。
【36题详解】
根据该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东部降水受季风影响大,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
【37题详解】
根据二十四节气先后顺序,芒种→夏至→小暑,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可知芒种至小暑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夏至前后,我国普遍气温高,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小;塔里木河蒸发量大,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量也大,不会出现断流;北京纬度高于上海,所以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此时南极出现极夜,不适合科考。
考点:二十四节气、我国降水和中国区域地理。
下图示意某气旋(较稳定)经过我国江西省某城市前后该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 推测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为( )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南向北 D. 自东南向西北
39. 假如该地6日的日温差为5 ℃,则该地7日的最低气温最有可能是( )
A. 13℃ B. 12℃ C. 11℃ D. 10℃
40. 该地6日气压最低的原因是( )
A. 大气降水较多 B. 受冷气团控制
C. 盛行上升气流 D. 地面辐射强
【答案】38. A 39. D 40. C
【解析】
【38题详解】
本题以某气旋过境前后某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为载体。考查风和气压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该城市风向由东南风转为西北风,可以推断该气旋以东方向为自西向东,故答案选A。
【39题详解】
本题以某气旋过境前后某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图为载体,考查日温差的概念和大气受热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该地6日的日温差为5℃。读图可知,该地7日的最高气温约为16℃,由于晴天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且有西北风,故该地7日的日温差大于5℃,其最低气温应在11℃以下。结合选项,答案选D项。
【40题详解】
本题以某气旋过境前后某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为载体,考查天气系统过境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该地6日受气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此时气压最低,大气降水最多。故答案选C项。
二、综合题(共40分)
4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硅化木又称“石树”。我国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燕山白河两岸,产于距今1.4亿年前的侏罗纪火山盆地中,是目前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原地埋藏、原地产出、原地展示的硅化木群。
(1)阴山和燕山是中国北方两条重要的东西向延伸山脉,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其都是南北的重要界线。阴山和燕山南北农业活动的差异和成因是什么?
(2)简述燕山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硅化木群景观的形成过程。
(3)在我国东部,和燕山主体走向最类似的是南岭,但南岭自然环境南北差异并不明显,试举例说明。
【答案】(1)阴山和燕山以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草场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阴山阻挡了南下的寒流与北上的湿气,因此,阴山南麓的雨水较为充沛;黄河水灌溉之利,适宜发展灌溉农业。燕山以南的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适宜发展种植业。(8分)
(2)1.4亿年前,由于火山喷发和地层断裂活动,燕山高大乔木植物被埋于地下,经过漫长的石化作用,树木形成硅化木;又经过地层抬升等地壳运动,覆盖在这些硅化木上部的岩层被侵蚀搬运掉,这些木化石出露地面形成硅化木景观。(3分)
(3)南岭南北自然景观类似,南北差异较小: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都是平原、低山丘陵交错分布;自然植被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列出合理的3方面即可)
【解析】
(1)阴山和燕山是我国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分界线。但阴山南部的农耕文化,除受山地影响,水热条件较优越外,引黄灌溉尤为重要。阴山和燕山以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草场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阴山阻挡了南下的寒流与北上的湿气,因此,阴山南麓的雨水较为充沛;黄河水灌溉之利,适宜发展灌溉农业。燕山以南的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适宜发展种植业。
(2)化石形成和出露一般有一个“生物埋藏→生物石化→地壳上升→侵蚀搬运→化石出露”的过程。由材料可知,1.4亿年前,由于火山喷发和地层断裂活动,燕山高大乔木植物被埋于地下,经过漫长的石化作用,树木形成硅化木;又经过地层抬升等地壳运动,覆盖在这些硅化木上部的岩层被侵蚀搬运掉,这些木化石出露地面形成硅化木景观。
(3)自然环境的相似性或差异性主要从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进行对比。从气候来看,南岭南北自然景观类似,南北差异较小: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从地形来看,地形都是平原、低山丘陵交错分布;从植被来看,自然植被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
42.如图,读“亚欧大陆及其西部对应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 ,其控制地区干湿状况 。
(2)图中气压带、风带因 移动而位置偏北,此季节伦敦比北京气温 。
(3)中国、英国分别位于亚欧大陆东岸、西岸,气候差异显著.中国东部由于 差异,形成雨热同期的 气候.英国受盛行 风和 (洋流)的影响,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4)北京→武汉→海口,热量逐渐 ,自然景观的变化呈现出 规律(选择填空)。
A.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 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亚欧大陆及其西部对应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背景,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季节移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综合性较强,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图中A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其控制地区常年高温多雨,气候湿润。
(2)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读图可知,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此季节应是北半球的夏季,从伦敦和北京的气候资料看,伦敦比北京的夏季气温低。
(3)亚欧大陆东岸的中国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了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西岸英国常年受到西风带影响,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形成了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4)北京→武汉→海口,随着纬度的降低,热量逐渐增多,自然景观的变化呈现出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43.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力(假设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地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的差值,称为水分盈亏量。左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右图是左图中的甲、乙、丙三地水分盈亏量的月份分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示地区水分盈亏量5月份最低、7月份—8月份最高,分析其原因。
(2)判断6月—8月甲、丙两地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并解析其原因。
(3) 图中乙地水稻单产比小麦高83.9%,净收益是小麦的10.5倍,用水量是小麦的3倍。有人建议该地应分利用当地条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答案】(1)5月份气温回升快,温度高,蒸发大(2 分);雨季未到,降水少,晴天多,蒸发大(2 分)。7月—8月雨季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2分)。
(2)甲大于丙(2分)。6月—8月甲地水分盈亏量小于0,说明降水少,晴天多;丙地水分盈亏量大于0,说明降水多,晴天少;甲地昼长大于丙地,日照时间长于丙地。(4分)
(3)赞同。理由:该地自然条件较优越(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属于半湿润区,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土壤肥沃等)和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种植水稻产量高,经济效益好。(4分)
不赞同。理由:该地区年降水量少,水分盈亏量低,种植水稻耗水量大,大力种植水稻会加剧该地区用水紧张,影响生产、生活、生态等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图为材料背景,考查气候类型的特征、太阳辐射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综合性较强,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根据左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5月份气温回升快,温度高,蒸发大,而雨季未到,降水少,所以亏损多。7—8月是雨季,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最高。
(2)根据右图曲线分析可知,6—8月甲地水分盈亏量小于0,说明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丙地水分盈亏量大于0,说明降水多,晴天少,太阳幅度射量少。该时段是夏季,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甲地纬度高,昼长大于丙地,日照时间长于丙地,所以太阳辐射量甲大于丙。
(3)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从自然条件和经济效益看,该地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属于半湿润区,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土壤肥沃,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优越。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种植水稻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所以赞同。从综合效益看,该地区年降水量少,水分盈亏量低;种植水稻耗水量大,大力种植水稻会加剧该地区用水紧张,影响该地生产、生活、生态等的协调发展,所以不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