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解析版)
展开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那曲地处西藏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曾是我国唯一没有树木生长的城市,栽种的树木常因“生理性失水(根系吸水困难)”而死亡。我国Y企业致力于生态建设,曾成功对内蒙古库布齐沙漠进行生态修复。2016年,该企业与那曲政府合作,采用多项技术,仅一年多就实现树木种植成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那曲人工栽种的树木易出现“生理性失水”,主要是因为该地( )
A. 地处高原,光照强 B. 海拔高,空气稀薄
C. 气候寒冷,地温低 D. 降水少,蒸发旺盛
2. 与库布齐沙漠相比,Y企业工作人员在那曲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
A. 高寒缺氧 B. 昼夜温差大 C. 风力强劲 D. 紫外线强烈
3. 下列技术中,最适于解决那曲树木“生理性失水”问题的是( )
A. 日光温室育苗技术 B. 防紫外线遮阳喷雾技术
C. 特制肥桶保水技术 D. 风光互补土壤增温技术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生理性失水是指根系吸水困难,地温低,根系输水能力弱,易出现“生理性缺水”。(当根系处在低根温环境下时,水分传导率和养分主动运输显著减小。)那曲地处西藏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气温低,易导致栽种植物出现“生理性缺水”。故选C。
【2题详解】
库不齐沙漠位于内蒙古,我国西北地区,云量少,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且风力强劲,这与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一致。不同的是,青藏海拔在4500m以上,海拔高,高寒缺氧,故选A。
【3题详解】
第3题,据第1题,解决那曲树木“生理性失水” 问题,应围绕解决地温问题,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导致植物出现“生理性失水(根系吸水困难)”的原因——气温。
镇湖镇是江苏省苏州手工刺绣(简称“苏绣”)的主要发源地和重要产地。20世纪80年代,该地苏绣多为农户家庭副业;20世纪末,镇湖镇政府投资建成绣品街,集聚近500家绣庄。近年来,当地绣商前往朝鲜寻找加工厂代工生产苏绣,并运回镇湖镇售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20世纪末,镇湖镇政府建设绣品街主要是为了( )
A. 减少原料运输成本 B. 共用街区基础设施
C. 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D. 降低绣庄地租水平
5. 与苏州相比,朝鲜生产苏绣的区位优势是( )
A. 刺绣技艺水平较高 B. 绣品市场距离较近
C. 绣品原料品质较优 D. 刺绣人工成本较低
【答案】4. C 5. D
【解析】
【分析】本题以江苏镇湖镇政苏绣的发展历程为例,考查产业集聚及产业转移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20世纪末,镇湖镇政府投资建成绣品街,集聚近500家绣庄在此集聚,逐渐产生与吸引一系列相同、相近与相关企业,在该地聚集而成群形成以苏绣为主导企业的产业园区,这样的目的就是增加集聚效应,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产品的竞争力,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性。与苏州相比,朝鲜经济较落后,刺绣水平较低,A错;但由于劳动力价格较低,具有廉价劳动力优势,D对;苏州作为苏绣的重要产地和销售市场,与朝鲜相比,苏州更占优势,B、C错误。故选D。
作为一种新型灌溉方式,涌泉根灌通过微管把水肥溶液直接输送到果树根区,进行地下局部灌溉。下图示意我国陕西省某果园6月初采用不同方式(滴灌和涌泉根灌)灌溉后1小时和24小时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状况,滴灌和涌泉根灌所使用的水量相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图1中表示滴灌24小时后土壤含水量的曲线序号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该果园果树根系集中分布的土壤深度为( )
A. 0一30厘米 B. 40一70厘米
C. 60一90厘米 D. 90一120厘米
8. 与滴灌相比,涌泉根灌能够( )
A. 减少杂草生长 B. 增加土壤蒸发
C. 提高地下水位 D. 减少植物蒸腾
【答案】6. B 7. B 8. A
【解析】
【分析】本题组以滴灌与涌泉根灌水分变化情况为背景,考查地理读图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6题详解】
相比于把水肥直接输送到根部的涌泉根灌,滴灌主要作用于土壤表层,故土壤表层含水量较之要高,①、②为滴灌。6月初蒸发量旺盛,相比于灌溉后1小时,24小时土壤表层含水量下降,②为24小时土壤表层含水量,故选B。
7题详解】
据上题,③④为涌泉根灌。根据涌泉根灌导致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值所在土壤深度,可推知该果园果树根系集中分布的土壤深度为40 -70厘米,故选B。
【8题详解】
与滴灌相比,涌泉根灌使得土壤表层含水量减少,能够减少杂草生长,减少土壤蒸发,A正确、B错误。涌泉根灌是把水肥直接输送到根部,会增加根部对水分的吸收,增加植物蒸腾,降低地下水位,C、D错误,故选A。
钱塘江位于长江干流以南,含沙量小,仅为长江的35%。近5000年来,钱塘江河口(下图)在径流、潮流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岸线不断向海延伸。1950年以来,人们在钱塘江河口围垦滩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钱塘江河口泥沙的主要来源是( )
A. 钱塘江流域 B. 曹娥江流域
C. 长江口海域 D. 河岸与河床
10. 下列月份中,钱塘江河口径流与潮流冲淤平衡点向海洋方向偏移最明显的是( )
A. 3月 B. 6月 C. 9月 D. 12月
11. 钱塘江河口围垦滩涂规模的扩大,将( )
A. 降低河口水体盐度 B. 增强径流对南岸的破坏
C. 减缓岸线向外推移 D. 改善河口航道水深条件
【答案】9. C 10. B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钱塘江含沙量小,曹娥江支流较小,泥沙来源也较小,而5000年来,钱塘江河口(下图)在径流、潮流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岸线不断向海延伸,结合图示,长江口海的泥沙在洋流的作用下,自北向南将泥沙带到钱塘江口堆积,C正确。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河流作用与海流作用的相关关系,当河流作用大于海流作用时,冲淤平衡点向海洋方向偏移,且河流作用越强,偏移方向越明显。根据中国雨带移动的规律,6月份左右位于长江流域,此时降水量最多,河流的径流量最大,河流的作用最强,冲淤平衡点向海洋方向偏移的方向越明显。B正确。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钱塘江河口围垦滩涂规模的扩大的影响,大规模围垦滩涂,会导致河口地区湿地面积减少,导致盐度增加,A错;将会减少径流对南岸的破坏和加速岸线向外推移,B、C错误;有利于改善河口航道水深条件,D正确。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俄罗斯(左图)重工业发达,汽车生产以重型汽车、施拉机为主,民用轿车全部依赖进口。2017年,由中国浙江J公司和白俄罗斯当地企业合资的B民用轿车组装厂建成。B厂位于明斯克(右图)郊外25千米的中白工业园区内,生产依托J公司的核心技术,所用的零部件大多来自本土。根据当地气候特点,B厂对J公司原有车型进行改造。目前,B厂的产品除了在白俄罗斯国内销售售外,还销往作为关税同盟国的俄罗斯等国。
(1)分析B厂选址在中白工业园区的原因。
(2)分析B厂民用轿车组装的零部件大多来自白俄罗斯本土的原因。
(3)与中国浙江相比,分析白俄罗斯不利于民用轿车行驶的气候条件。
(4)分析B厂将俄罗斯作为重点推销市场的原因。
【答案】(1)毗邻国际机场、欧洲国际公路,便于零部件输入和产品的输出;位于远郊,地租较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
(2)白俄罗斯重工业基础好,汽车零部件种类多、质最好:可节省零部件的运输成本和关税,降低轿车成本;有利于带动本土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受湿润西风影响,降雪量大,降雪期长。
(4)俄罗斯人口众多,民用轿车消费能力较强;两国相邻且交通便捷,产品运费较低;关税同盟国,可以避开关税壁垒:两国气候条件相近,易对改造后的车型具有认同感。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中国浙江J公司和白俄罗斯当地企业合资的B民用桥车组装厂建成为例,考查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气候特征分析及工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详解】(1)B厂选址在中白工业园区的原因可以从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工业园区区位图分析可知,白工业园区毗邻国际机场、欧洲国际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工业园区位于郊外,具有地价优势;同时工业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B厂选址在此,能够利用其基础设施,减少投入。
(2)B厂民用轿车组装的零部件大多来自白俄罗斯本土的原因可以从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可知,白俄罗斯重工业发达,汽车零部件多,质量优;靠近零部件产地,能够降低运输成本,进而降低轿车生产成本;利用本地零部件,能够带动本土相关产业的发展;
(3)考查区域差异,与中国浙江相比,白俄罗斯纬度高、气温低,暴风雪天气众多,降雪时间更长、积雪厚度越大;
(4)分析B厂将俄罗斯作为重点推销市场的原因。从市场需求、运输成本、关税壁垒、气候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俄罗斯人口较多,民用轿车市场需求潜力大;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为关说同盟国,可以减少关税壁垒;临近俄罗斯,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两个纬度相当,气候环境相似等。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查干诺尔湖是位于内蒙古中部的封闭型内流湖,由咸淡分明的东、西两湖组成。雨季时,其中一湖的湖水会越过两湖间的天然土坝向另一湖泄水。20世纪90年代,人们为了引用东湖水源,在土坝上修筑水闸,队断了两湖间的水体交换。受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西湖不断姜缩,至2002年几乎干涸,湖区盐碱尘暴多发。2003年起,随着大面积推广碱蓬(植株高可达1米,能吸收土壤盐分)种植,湖区生态得以改善。下图示意1987年和2007年的查干诺尔湖。
(1)指出雨季时东、西两湖中水位较高的一湖,并说明判断依据。
(2)推测1987一2002年期间查干诺尔湖湖区年实际蒸发总量和流域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并说明推测理由。
(3)分析西湖干涸后当地盐碱尘暴多发的原因。
(4)简述碱蓬种植对查干诺尔湖区产生的生态效益。
【答案】(1)东湖。
依据:水闸修建后,西湖面积明显萎缩,而东湖变化不大,说明水闸修建前东湖水流向西湖。
(2)湖区年实际蒸发总量减少: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理由: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西湖面积萎缩,可蒸发面积减少(湖区蒸发觉减少);(西湖干涸)说明汇入的地表径流锐减(流域降水量减少)。
(3)当地冬春季多大风;西湖盐度高,湖泊萎缩后裸露的湖盆上积聚大量干燥盐碱粉尘。
(4)碱蓬促进沙土堆积,降低土壤表层含盐最,改善上壤结构,调节局地气候,减少盐碱尘暴,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查干诺尔湖的东、西两湖水位的变化为例,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区域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变化,盐碱尘暴多发的原因以及碱蓬种植对查干诺尔湖区产生的生态效益。
【详解】(1)一般情况下水由高往低流,在图中没有给出当地等高线的情况下,通常会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高低,进而推测出水位高低,本题相关资料中显然连河流也没有,但是在推测时可以结合水由高向低流这个特点去分析判断,所以水位高的那个湖水最终会流入水位低的湖中。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雨季时两湖水相连,但两湖间修了水闸后,两湖水交换受阻,西湖水逐渐萎缩,而人们引用的是东湖水源,可以得知修水闸后东湖水流入西湖水少了,应该是东湖水位高。
(2)从材料可知湖区西湖面积在给出的相应期间,湖面面积萎缩,几近干涸,代表当地水量减少,可供蒸发的水量减少,从而导致湖区实际蒸发总量减少;当地盐碱尘暴多发,又因湖为内流湖,人们使用的是东湖水,且地处内蒙古中部,从而可推测是因当地降水较少,导致湖泊补给减少从而导致湖泊几近干涸。
当地在内蒙古中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结合水量平衡原理(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储水量),在较大的蒸发量状况下,如果降水量增加的话,湖面不会萎缩,但西湖几近干涸,储水量减少,湖面实际蒸发量有所减少,此时的湖面萎缩可以表明入湖径流减少,进而可以推测出是降水量少。
(3)这里地处内蒙古中部,降水少,气候干旱,地势相对平坦,距冬季风源头近,风较大,这是尘暴多发的动力因素;物质因素要从盐碱较多去讨论,该湖为内流湖,根据材料“两湖咸淡分明”,可推测东湖水原来流入西湖,所以西湖应是咸水,盐分较大,湖干涸后,盐分积聚在地表形成盐碱,而由于干旱,气温差大,所以湖盆裸露后风化严重,易形成较细的粉尘粒。
(4)碱蓬是植物,可以结合着植物的在干旱区生态环境效益去描述。比如可以防风固沙,进而减少盐碱暴;可以调节局地小气候;又由于碱蓬可以吸收土壤盐分,可有利于减少当地土壤中的盐碱含量,进而改善土壤;随着植被的增多,可以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等。
【点睛】(1)本题实际上也是两小问,注意时间尺度:雨季时;应答域:水位较高的湖及判断依据。
(2)设问中的时间尺度:1987 -2002年期间,要注意空间尺度,区域所在地。应回答实际是两问:一是变化趋势;二是推测理由。
(3)分析的时候注意设问中的时间是湖泊干涸后,而空间尺度则是西湖——内蒙古中部,应答域:盐碱尘暴多发的原因。
(4)注意设问中的关键字:碱蓬种植,对湖区产生的,生态效益。
14.[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
内蒙古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拥有现今发现的唯一全新世有喷发的火山群,30余座大小不一、形态独特、类型多样的火山串珠状地分布在广阔的草原上,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结合该景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小明根据徒步科考和自驾观光的不同旅游需求,设计了2条旅游线路(图)。
指出线路①,②对应的旅游需求,并从旅游需求的角度分别简述两条线路的优点。
【答案】线路①:自驾观光; 线路②:徒步科考
线路①优点:沿线旅游景点数量多,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类型丰富;兼具美学、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游览价值高。
线路②优点:线路较短,徒步所用时间较短,确保科考时间;沿途火山遗迹多样,科考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科考价值高。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旅游规划中旅游线路的设计及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详解】从旅游资源的类型、地域组合、旅游资源的价值及线路的长短对比分析①、②两条线路上相对应的旅游景点进行分析便可得出结论。通过观察发现①线路沿岸,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类型丰富,具有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且线路①距离较长,适合自驾观光;线路②以自然景观为主(多火山遗迹),科考价值突出,且线路较短,徒步所用时间较短,适合于徒步科考。
15.黑水虻为腐生性昆虫,每对成虫可一次性生产600一1000只幼虫。黑水虻取食禽畜粪便,其生产周期仅6天。每吨新鲜粪便可供养黑水虻鲜虫约150千克,并产出有机肥约200千克。我国南部沿海某地引进黑水虻,发展下图所示的循环农业,形成“虫吃粪、巧治污、水清稻更香”的良性生态系统。
说明黑水虻在该地循环农业中所起的环境效益。
【答案】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湿热,牲畜粪便易发挥产生恶臭及对水体产生污染,池塘养鱼过程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黑水蛇繁殖迅速,处理粪便效率高,可减少粪便堆积对土地的占用,可降低牲畜粪便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黑水蛇鲜虫用于养鱼,可减少人工投放饲料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使用经黑水蛇处理的有机肥,可减少稻田化肥施用量,避免土壤污染与板结.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部沿海循环农业模式为例,考查环境污染及生态效益。
【详解】根据该循环模式图中环节进行分析即可。我该区域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湿热,牲畜粪便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据材料可知,黑水蛇水虻取食禽畜粪便,其生产周期仅6天,每吨新鲜粪便可供养黑水虻鲜虫约150千克,说明黑水蛇繁殖迅速,处理粪便效率高;可以减少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土地的污染与占用;据图分析,黑水蛇鲜虫用于养鱼,可以减少人工饲料的投入,减少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使用黑水蛇产出有机肥,可减少稻田化肥施用量,避免土壤污染与板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