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地理】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9届高三三模考试(解析版)

    【地理】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9届高三三模考试(解析版)第1页
    【地理】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9届高三三模考试(解析版)第2页
    【地理】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9届高三三模考试(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9届高三三模考试(解析版)

    展开

    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9届高三三模考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某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考察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图(图甲)及地形剖面图(图乙)。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 在野外,研究小组利用目视估算法估测地形高度,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在①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B. 在②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C. 在③地估测出山谷的海拔高度D. 在④地估测出谷底的相对深度2. 关于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成都位于三角洲平原上B. 河流有较长的结冰期C. 西北山区地质灾害频发D. 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1. A    2. C【解析】【分析】该题组考查综合思维。【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山顶与山脚的通视原理为“上缓下陡的山坡,是凸坡,山顶与山脚之间无法通视;上陡下缓的山坡,是凹坡,山顶与山脚之间能够通视。”①地山坡上陡下缓,能够通视,可以看到山顶,因而可以估测山的相对高度,A对;②地山坡上缓下陡,无法通视,不能看到山顶,因而不能估测山的相对高度,B错;③地山坡上陡下缓,能够通视,可以看到山谷,因而可以估测山谷的相对高度,但不能估测山谷的海拔高度,C错;④地山坡上缓下陡,无法通视,不能看到山谷,不能估测谷底的相对深度,D错。故正确答案选A【2题详解】成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上,不是三角洲平原,A错;本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无冰期,B错;该区位于我国四川省西北地区,地貌景观特征是山高谷深,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C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典型值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错。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C2017年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呈现“入汛早、累计雨量大,涝重于旱”的特点,导致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从我国封面雨移动规律角度分析,关于我国南方今年降水偏多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夏季风势力强,移动快B. 南方气温偏高,对流运动强烈C. 地方地区河流淤积严重,排水不畅D.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位置偏南,导致冷暖气流在我国南方地区持续交汇4. 下图为 “南方某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某次强降水后城市发生内涝,原因是图中   A. ①过多 B. ②受阻 C. ③过快 D. ④增大5. 针对城市内涝,我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   A. 加快路面硬化处理,让水流速度加快B.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C. 加强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D. 加快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答案】3. D    4. A    5. C【解析】【3题详解】我国降水主要受西太平洋副高影响,2017年雨季开始旱、持续时间长,与副高移动馒、冷暖气流交汇时间长有关。故答案选D项。【4题详解】城市内涝的发生与降水特点、城市排水能力有关,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排水不畅是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读图分析可知,①表示大气降水,特大暴雨造成降水过多,是产生内涝的主要原因;②是蒸发,蒸发在消水过程中作用不大;③是径流,径流过快不易导致涝灾出现;④是下渗,下渗增大也利于积水的减少,选项A正确。【5题详解】城市积水,内涝的出现,客观上因为降水强度过大造成的,人类对降水环节影响不大,只能从主观上去解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径流排水,才能减少或避免涝灾的出现,所以选项C正确,其他三个选项,与解决内涝无关。故答案选C项。鄱阳湖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为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高水呈一片湖、低水呈一条河。鄱阳湖主要入湖河流有赣江、抚江、信江、饶江和修水(简称“五河”),分别从南、东、西三面汇入,经鄱阳湖调蓄后,在北部由湖口注入长江。为表征长江和五河来流所具有能量的相对强弱,定义能差Fe反映湖口处水流势能和动能的相对大小,区间大小为-1—1之间。当多年平均时,江湖作用处于平衡状态,Fe取0;当鄱阳湖作用越强,Fe增加,取正值;当长江作用越强,Fe减小,取负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6. 根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峡水库蓄水期间一定程度增强了长江作用B. 长江干流以南五河流域处于汛期时,鄱阳湖作用减弱C. 湖口附近以下河段大规模采砂海运期间,会造成鄱阳湖作用有所增强D.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会造成长江作用有所减弱7. 多年月平均能差图中8月与7月相比,Fe略有增加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 长江中下游伏旱天气的影响B. 副热带高压移至长江以南控制鄱阳湖流域C. 8月鄱阳湖周边水稻灌溉用水增加D. 8月南岭山脉的冰雪融水较多8. 结合材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图示区域地势的总体特征是北高南低B. 冬春季,由于长江的补给,鄱阳湖高水呈一片湖C. 11月至次年5月,总体表现为湖口水位高于湖区水位D. 当长江作用较强且五河来水量大时,易发生洪涝灾害【答案】6. C    7. A    8. D【解析】【6题详解】三峡水库蓄水,减少了长江的水量,是的长江的作用减小,A错误;长江干流以南五河流域处于汛期时,鄱阳湖的水量增大,鄱阳湖作用增强,B错误;湖口附近以下河段大规模采砂海运期间,会增加湖口附近长江河床和湖泊湖底的落差增大,造成鄱阳湖作用有所增强,C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河流水位上升,会造成长江作用有所增加,D错误。故答案选C。7题详解】该流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8月份该地进入伏旱季节,降水减少,河流补给减少,河流水量不断减少,导致8月水量小于7月水量,此时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从而导致Fe略有增加,故答案选A。【8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长江由西向东流,说明西高东低,湖泊水系,由东西南向北流,说明南高北低,A错误;冬春季,河流水位较低,多为湖泊水补给河流水,B错误;11月至次年5月,河流处于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总体表现为湖口水位低于湖区水位,C错误;当长江干流和南侧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时,河流水位暴涨,以及导致洪涝灾害,D正确。故答案选D。2017年4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南宁市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以前那考河河道沿岸有40个污水直排口,水质多为劣五类,行洪不畅,经常造成上游内涝。在投入11.9亿元、历时近两年时间建设后,原本泛着黑水的小河沟如今华而变身,2017年3月正式运营的那考河湿地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更是南宁市的一张生态名片。读那考河整治前后对比图,完成下面小题。9. 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 常绿阔叶林 B. 草甸 C. 常绿硬叶林 D. 季雨林10. 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后最主要的作用体现在    A. 净化水质,提高饮用水质量B. 调节南宁市的局部小气候C. 增加居民休憩的景点D. 减轻雨水带来的城市内涝11. 图中河流汛期与其形成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 1~3月一台风降水 B. 4~5月一东北季风C. 6~8月一西南季风 D. 9~12月一西北季风【答案】9. A    10. D    11. C【解析】本题组考查综合思维。【9题详解】据材料可知,那考河位于南宁市,南宁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该题正确答案为A【10题详解】据材料“水质多为劣五类,行洪不畅,经常造成上游内涝”可知,那考河最大的问题是行洪不畅,因此整治的重点是防洪防涝。因而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后最主要的作用体现在减轻雨水带来的城市内涝,正确答案为D。【11题详解】台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且该地夏季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A错;东北季风性质是寒冷干燥,且该地东北季风影响的季节为冬季,B错;该地夏季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C对;西北季风多影响我国的西南地区,D错。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第II卷二、非选择题: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温恶水、喜光怕晒、喜酸怕碱的特征,有“高山有好茶,平地有好花”之说。斯里兰卡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它成为世界三大产茶区之一。但茶叶生产的波动性也较大。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基础薄弱,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珍珠”。该国是南亚率先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的国家。下图为斯里兰卡等高线地形图。(1)据图分析斯里兰卡的地形特征。 (2)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发展放慢,加之国内环境的不稳定,使该国的经济发展严重受损,请你为该国经济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3)指出该国茶叶生产波动性较大的自然原因并提出最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4)该国的茶叶产量居世界前列,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形对该国茶叶种植的有利影响。 【答案】(1)斯里兰卡沿海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且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中南部海拔多在500米以上,且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故中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大多发源于中南部高地,并流向四周(或中偏南海拔高,四周海拔低),地势中偏南高,四周低。(2)进一步深化经济自由化政策,吸引国外资金和技术,利用优势资源发展民族工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投入,树立品牌意识;利用特色的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产业;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和交流。(3)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容易引起旱涝灾害。加强水利设施建设。(4)产茶区以山地地形为主,降水多,云雾多,空气湿度大,利于茶树生长;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利于排水,不易积水,适合茶树生长;山地地形昼夜温差大,利于茶树的生长和有机物的积累,茶叶质量好;山地地形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利于茶树采光且减少照晒强度(或山区云雾多,加之植被繁密,多漫射光,利于荼叶生长【解析】(1)地形特征一般从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起伏大小及地势倾斜方向来分析,有等高线可结合等高线具体分析。通过等高线和河流的走向可以判断斯里兰卡的地形特征。由图可知斯里兰卡北部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中南部海拔躲在500米以上,地形主要以平原和山地为主;河流大多发源于东南部高地,地势中部偏南较高,四周较低;西北部等高线稀疏,地形相对平坦;东南部等高线密集,地形比较陡峻。(2)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首先要从本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考虑,发挥自身优势完善自身基础设施或加大对外交流联系。结合题目材料中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基础薄弱,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珍珠。该国是南亚率先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的国家。因此该国应该大力发展原有特色产业、传统产业,树立品牌意识并加大技术投入和推广宣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已有产业或产品可以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本国的特色产业;同时要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投入,树立品牌意识;借助本国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大基础设施的完善,完善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斯里兰卡率先实行了经济自由化政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斯里兰卡应大力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大力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3)斯里兰卡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不稳定,容易引起旱涝灾害,导致茶叶生产受到极大影响。主要应对措施可以从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解决(4)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湿恶水、喜光怕晒、喜酸怕碱的特征。说明茶树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为苛刻,而斯里兰卡产茶区以山地地形为主,海拔较高,云雾多,利于茶树生长;海拔越高,昼夜温差一般较大,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山地地形多地形雨,降水多,气温湿润且利于排水,适合茶树生长;地形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利于茶树采光且减少照晒强度。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是指存在于我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贾通道,是我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滇藏茶马古道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丽江地区及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下图示意茶马古道及南方丝绸之路。(1)茶马古道上川滇藏交界通行难度大,请从地形地势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2)分析茶马古道对我国西南地区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3)说明茶马古道对实施现代“一带一路”战略的启示。 【答案】(1)西南地区地形多山,且河流众多,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多发,给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带来很大困难;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阻断东西交通;云贵高原区喀斯特地貌广布。从水路运输条件看,西南地区距海遥远,流经该区的河流大多奔腾在高山峡谷之中,航运条件极差。(2)促进区域生产与区际贸易;促进沿线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提高区域知名度;带动城镇的兴起与发展。(3)优化联系方式;注重区际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交通运输建设与经济发展必须十分注意因地制宜、趋利避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的影响、交通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1)川滇藏交界处是我国阶梯交界处,地形陡峭,道路狭窄海拔高,高寒缺氧山高谷深,河流众多,地势高差大,通行困难。该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动,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公路、铁路等陆上交通建设和后期养护难度大该地区主要包括横断山区、云贵高原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阻断东西交通;云贵高原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对交通线路的建设都极为不利。另外该地区虽然河流众多,但是该地区山高谷深,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运条件差。(2)交通运输线对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从经济效益方面分析有促进区域生产与区际贸易;促进沿线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效益有提高区域知名度;带动城镇的兴起与发展。(3)从“一带一路”战略来看“茶马古道”,它对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需要综观全局来考虑,注意区际联系和对外交流。协调好区域交通运输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国各区域和其他国家之间资源分布不均匀,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要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加强区域联系,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二)选考题: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4.【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旅游业配套服务的发展促进了南极游的兴起。每年11月-次年3月为南极游旺季。但想去南极看极光还难以实现,并且成熟的南极游线路很少深入南极大陆腹地。说出南极游的必备物品,分析难以实现南极看极光和南极游线路很少深入南极大陆腹地的原因。 【答案】防寒防风的服装、墨镜、防晒霜(任答2点即可)南极游时间为暖季(11月-次年3月),而观看南极极光适宜在极夜期(寒季)。南极大陆腹地多为酷寒、(干燥)、烈风环境;线路途中冰窟(冰裂缝)广布(高寒缺氧),旅游安全系数低【解析】南极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多酷寒、烈风天气。所以南极旅游要准备防寒防风的服装。太阳此外线辐射强,要准备墨镜、防晒霜等用品。南极游时间为暖季(11月-次年3月),而观看南极极光适宜在极夜期(寒季),所以难以看到极光。南极大陆腹地多为酷寒、(干燥)、烈风环境。线路途中冰窟、冰裂缝广布。南极大陆高寒缺氧,旅游安全系数低。所以线路深入南极大陆胜地的很少。点睛:根据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多酷寒、烈风天气,分析南极旅游必备的物品有防寒防风服装、墨镜、防晒霜等。根据南极适宜旅游季节和极光出现季节相反,判断难以看到极光。恶劣的环境条件,导致旅游线路少。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炎热的夏季,晚上约上小伙伴去撸个串,实在惬意。享受美食的同时,浓烟、刺激的气味,想必很多人也都有直接的感受。2017年,多地发布通知,表示将取缔露天烧烤,如山东省、西安、洛阳、太原、晋城、贵阳等地。试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多地取缔露天烧烤的原因。 【答案】露天烧烤过程中释放大量油烟,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大气;有害气体危害人体健康;产生噪音污染,影响人们休息和健康;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影响城市卫生;占道经营,影响交通及市容市貌。【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露天烧烤的危害,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多地取缔露天烧烤的原因,可以从产生噪音污染、影响人们休息和健康、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影响城市卫生等方面回答。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