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展开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
澳大利亚(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2)。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2.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4.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5~6题。
5.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A.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6.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三伏是我国华北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时长为三十或者四十天。三伏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据此回答7题。
7.三伏天时,华北地区天气炎热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高度角大,白昼长 B. 雨天多,空气湿度大
C.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晴朗天气 D. 全球气候变暖,升温异常
每年早春季节,江苏某茶园的茶叶极易受逆温而引起冻害。下图为该茶园为防止冻害装的风扇。据此完成8~9题。
8.该茶园早春冻害发生最严重的时间段最有可能为( )
A.4:00—6:00 B.8:00—10:00
C.12:00—14:00 D.18:00—20:00
9.在茶园中装上风扇能够起到防冻作用的原因是( )
A.增强吸收太阳光 B.加大空气对流
C.增强大气逆辐射 D.产生温室效应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流域两河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四地中,属于“风水学”中易发“水冲”地(不宜建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关于①②两河段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河段冰期长于②河段 B.①河段沉积物半径比②河段较小
C.两河段流向均为自西向东 D.夏季①河段沉积物半径比冬季大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12~13题。
12.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13.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
读下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5.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17.该国最可能位( )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下图,回答第18~19题。
18.该城市( )
A.I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II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IV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19.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
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下图为都市区不同组成部分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率图。读下图完成20~22题。
20.据图推测,都市核心区衰弱开始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21.Ⅱ阶段为( )
A.郊区城市化 B.再城市化 C.虚假城市化 D.逆城市化
22.Ⅳ阶段的特征是( )
A.区域不平衡状态加速发展 B.高科技是区域发展主导力量
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扩大 D.较大中心城市出现于此阶段
“亲嘴楼”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亲嘴楼”逐渐增多。这些城中村的楼房一幢贴着一幢,且疯狂向上生长,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极小。下图示意南宁市某区的“亲嘴楼”。据此完成23~25题。
23.南宁市的“亲嘴楼”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 )
A.人口增加 B.土地紧张 C.环境恶化 D.交通拥堵
24.“亲嘴楼”集中区域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
①建筑质量差,容易倒塌 ②建筑通风、采光条件极差
③车辆(如消防车)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 ④位于市中心区,影响市容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5.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 )
A.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 B.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
C.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 D.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
下图为三种农业地域类型比较图,读图,完成26—28题。
26.甲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乳畜业
27.乙农业地域类型( )
①商品率高 ②分布区气候适宜,全年温和湿润
③农产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强 ④人均耕地面积少,生产规模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8.下列地区中,属于丙农业地域类型典型分布地区的是( )
A.潘帕斯草原 B.四川盆地 C.美国东北部 D.松嫩平原
截至2016年3月底,呼伦贝尔市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共有17家,1—3月煤炭产业累计实现产值28.12亿元,同比下降19.6%,1—3月全市原煤产量1951.7万吨,同比下降11.9%。下图为我国呼伦贝尔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呼伦贝尔市煤炭能源基地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国家政策支持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0.下列关于呼伦贝尔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积极实施“洁净煤”战略,促进煤炭生产和消费的高效化、清洁化
B.加大煤炭开采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C.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D.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完成31~32题。
31.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 )
A白昼更长 B.正午太阳更低
C.日出方位更偏南 D.正午时刻更早
32.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
A. 等于1/2 B.多于1/2少于2/3
C.等于2/3 D.多于2/3
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统计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口特点。读图完成33~34题。
33.该国人口增长过程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④②③ D.③①②④
34.在发展阶段②,该国 ( )
A.劳动力开始短缺 B.老龄化问题加剧
C.抚养比低 D.就业压力小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某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35~37题。
35.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36.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A.新疆 B.湖北 C.山东 D.广东
37.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开采地下水
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C.提高植被覆盖率
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世界上著名的三个工业区,读图回答38~40题。
38.三个工业区中,工业的发展建立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都不是
39.下列关于甲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濒临大西洋
B.工业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
C.目前半导体工业的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
D.是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典范
40.与乙工业区相比,丙工业区( )
A.铁矿资源更丰富,但煤炭短缺
B.兴起时间更早,但布局方式相同
C.交通便利,但市场狭小
D.科技力量雄厚,但资本集中程度低
二、综合题(50分)
41.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桑树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温度 25~ 30℃,耐旱,耐水湿,对土壤的适应性强。桑蚕是以桑叶为主要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桑蚕茧可缫丝,蚕丝主要用以丝绸生产。
广西宜州市域面积 3869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 89.80%。总人口 62 万,其中农业人口 49 万。地处黔桂交通要冲,又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 近年来,江浙等东部地区种桑面积日渐缩小,随着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广西宜州市的 桑蚕产业突飞猛进,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桑蚕基地”。目前宜州共有茧丝绸相关企业 20 多家,形成了以“种桑养蚕—鲜茧收烘—缫丝—织绸”为主的产业链。目前如何从“东桑西移”到“东 绸西移”的“破茧化蝶”问题一直困扰着广西桑蚕产业。下图示意宜州在广西的位置。
(1)与江浙相比,说明宜州有利于种桑养蚕的自然条件。(6分)
(2)从市场角度分析宜州桑蚕业迅猛发展的原因。(4分)
(3)阐述种桑养蚕对宜州地区的积极影响。(6分)
(4)请为“以种桑养蚕为基础”的宜州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6分)
42.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20分)
(1)图中城市M为日本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请简要评价该钢铁工业基地的布局条件。(4分)
(2)二战以来,岛屿P的A类工业区(以钢铁冶炼为核心的重化工工业基地)逐步衰落,而B类工业区(微电子及集成电路生产)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请运用相应的地理知识简要分析
①A类工业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8分)
②B类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8分)
43.读“某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略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读图Ⅰ,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读图Ⅲ,在铁矿产地与煤田地区之间开挖了人工运河,简述其主要原因(4分)。
(2)如果该地区为发达国家的某区域,第Ⅲ阶段城市人口流动可能出现怎样的现象,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BDCB 6--10:CAABA 11--15:DACDC 16--20:ABADB 21--25:ABBDA
26--30:DABAB 31--35:ADDCB 36--40:CCCDB
二、综合题(50分)
41.(22分)
(1)(6分)与江浙相比,宜州纬度低,气温高,热量好,适宜桑茧生长的时间长;高温期湿度较大,降水多且稳定(江浙受梅雨天气影响降水过多:伏旱天气降水少且气温过高); 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宜桑树种植的土地资源广
(2)(4分)蚕茧品质优良,产量大,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廉价劳动力丰富,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市场拓展
(3)(6分)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优化了经济结构;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收入;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充分 利用土地资源。(任答三点给 即可)
(4)(6分)加强种桑养茧的科研投入,打造品牌优势;加大桑茧相关产业的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开发旅游、文化市场,实现多元化经营
42.(20分)(1)(4分)地处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国内外)市场广阔;优良港湾众多,海运便利。
(2)①A类工业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资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工业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8分)
②B类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技术立国”的国策,大力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
文化教育发达,科技人才充足;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大;
航空运输发达;水质优良、水量丰富,环境清新;地域开发历史悠久;
日本最早的钢铁工业基地,拥有大批熟练技术劳动力;
农业发达,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且工资低廉。(8分)
43.(8分)(1)位于河流汇合处;随着铁矿与煤田地区钢铁工业的发展,铁矿石与煤炭运输量增大,为降低运输成本开挖了人工运河。(4分)
(2)逆城市化城市化现象(2分)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大城市环境质量下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