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四川省德阳市2019届高考三诊试卷(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35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四川省德阳市2019届高考三诊试卷(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35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四川省德阳市2019届高考三诊试卷(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352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四川省德阳市2019届高考三诊试卷(解析版)
展开四川省德阳市2019届高考三诊试卷
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多用于春节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中国民间年画分布广泛,曾经刻印年画的作坊几乎遍及全国。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年画作坊遍及全国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政治变革 C.制作技术 D.民俗需求
【分析】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多用于春节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解答】解:由题干可知,中国民间年画分布广泛,曾经刻印年画的作坊几乎遍及全国,导致年画作坊遍及全国的主要因素是民俗需求。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区域存在的环境及发展问题,理解即可。
2.如今,市场上已经很难见到民间木版和手绘年画,主要原因是( )
A.西方节庆文化的冲击 B.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C.现代印刷技术的冲击 D.替代艺术品的出现
【分析】木版年画作为中国“年文化”的代表,寄托着老百姓的美好愿望。年画是中国老百姓最喜爱的造型艺术之一,是由传统绘画所派生出的一种民间艺术。从明代起,随着木刻版画的发展,年画正式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解答】解:由于现代印刷技术的冲击,市场上已经很难见到民间木版和手绘年画,这种承载民族文化与情感的传统民间艺术,不知不觉中已经淡出人们的生活。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区域存在的环境及发展问题,理解即可。
澳大利亚是世界重要的甘蔗生产国。如图为澳大利亚主要甘蔗种植区分布图。2000年以前,如图示甘蔗种植区多在收获前焚烧蔗叶,2000年之后则不焚烧蔗叶,而是在收获时将蔗叶覆盖在土地上,使之自然腐化。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种植区种植甘蔗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A.光照充足 B.昼夜温差大 C.水热充足 D.气象灾害少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技术条件:冷藏、良种、化肥、机械。
【解答】解:由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判断出,该地纬度位置较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因此,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澳大利亚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4.受盛行风影响,种植区焚烧蔗叶时产生的浓烟( )
A.东南方向扩散 B.西南方向扩散
C.东北方向扩散 D.西北方向扩散
【分析】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低纬度,盛行东南西风,受盛行风影响,种植区焚烧蔗叶时产生的浓烟向西北方向扩散。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影响,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
5.当地蔗叶还田对土壤的有利影响有( )
①减轻侵蚀 ②减少水分蒸发 ③提高肥力 ④防治盐碱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气候:包括光照、热量、水分等要素,它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因素。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区耕作不便,且不利于水土保持。适宜发展畜牧生、林业等。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如酸性红壤种茶树。水源:尤其对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对商品农业,尤其是对花卉等园艺生和乳畜业的生产非常重要。政策:起鼓励或限制作用。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劳动力、科技、冷藏保鲜技术等。
【解答】解:蔗叶覆盖,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能;增加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区域地理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难度一般。
日照时间是指太阳光在一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如图为某观测站1、4、7、10月日照时间的日变化统计。据此完成6~8题。
6.与7月相比,该站4月日照时间更长的原因是( )
A.昼长时数长 B.空中云量少 C.太阳高度大 D.地表积雪少
【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高低和日照长短。
【解答】解:读图可知,4月和7月该地出现极昼现象,与7月相比,该站4月日照时间更长的原因是空中云量少。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7.1、10月,该站日照时间几乎为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地势 D.植被状况
【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高低和日照长短。
【解答】解:读图可知,1、10月,该站日照时间几乎为零,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出现极夜现象。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
8.该站地理位置最接近( )
A.中山站(69°22′S,76°22′E)
B.黄河站(78°55′N,11°56′E)
C.长城站(62°13′S,58°58′W)
D.新加坡(1°18′N,103°51′E)
【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高低和日照长短。
【解答】解:读图,根据图中某观测站1、4、7、10月日照时间的日变化统计可以判断,该地10月日照时间较短,4月和7月出现极昼,该站地理位置最接近黄河站(78°55′N,11°56′E)。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如图为我国局部地区针叶林最大分布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该地区针叶林最大分布高度的变化趋势是( )
A.自西向东增高 B.自南向北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西北向东南增高
【分析】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解答】解:读图,左图横坐标代表经度,右图横坐标代表纬度,纵坐标代表的是海拔高度,该地区针叶林最大分布高度的变化趋势是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10.影响该地区针叶林最大分布高度纬向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热量 C.坡向 D.海拔
【分析】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解答】解:由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针叶林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根据图中的线的走向分析,图中的雪线从东北向西南增高,影响该地区针叶林最大分布高度纬向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读图的方式考查以下雪线的因素,难度相对大,根据该图和区域地理环境分析解答。
11.整体来看,各地的经向实测值偏离趋势线较纬向小,说明本区针叶林的分布( )
A.受水分的影响最大 B.受热量的影响最大
C.受坡度的影响最大 D.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
【分析】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叫做水平地域分异。水平地域分异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解答】解:读图,左图横坐标代表经度,右图横坐标代表纬度,纵坐标代表的是海拔高度,整体来看,各地的经向实测值偏离趋势线较纬向小,说明本区针叶林的分布受水分的影响最大。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二、(综合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2题~第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题~第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的制造能力和出口能力获得了飞速发展,纤维加工量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从1980年的10.7%跃升至2014年的50%以上。近年来。为深度融入全球纺织生产网络,占领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我国不少纺织企业在海外投资设立分支机构或并购欧美等国家的知名企业。如图为2003~2014年我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比例)的区域分布。
(1)分析我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分布特征。
(2)分析我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首选东南亚地区的原因。
(3)分析我国纺织企业在欧美国家市场竞争力提高的原因。
(4)说明我国纺织企业在非洲投资设立生产基地对当地城市化的影响。
【分析】(1)本题考查读图能力。注意图中的分布与比重两个信息是解题关键。
(2)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知识点解答此题要把纺织企业要求的区位特点和东南亚的地理环境特征相结合分析。
(3)本题考查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因素。从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并分析解答是关键。
(4)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要注意题目中只强调对城市化的影响。
【解答】解:(1)从图中看,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广泛;亚洲占56%,比重最高,南美洲和大洋洲比重低,分布不均衡。
(2)纺织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要考虑东南亚的劳动力、市场、与中国地理位置关系等。东南亚多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与我国地域临近,方便沟通投资等;东南亚有华人华侨众,方便沟通联系。
(3)根据材料,“我国不少纺织企业在海外投资设立分支机构”可以及时了解市场;“并购欧美等国家的知名企业。”可以利用品牌和先进技术,提高品质。
(4)纺织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可以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城市人口;工厂、道路等建设使城市占地面积扩大;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
故答案为:
(1)分布广泛(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不均衡,亚洲比重最高,南美洲和大洋洲比重低。
(2)多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与我国地域临近;华人华侨众多(方便沟通联系)。
(3)及时了解消费需求,获得市场信息,提高市场适应性;并购欧美国家知名企业,利用先进技术和品牌,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
(4)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城市人口;工厂、道路等建设使城市占地面积扩大;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产业转移的知识点,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理论,并根据题目进行解答。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玛纳斯河流域位于新疆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流域内地形起伏较大,海拔最高5242.5m,最低256m。流域内有大型农业灌溉区,灌溉面积达306万面。图(a)示意玛纳斯河流域冰川分布,图(b)是玛纳斯河流域不同年份冰川面积变化(单位:km)
(1)推测肯斯瓦特水文站测得的河流流量特征。
(2)据图(b)概述玛纳斯河流域冰川面积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点。
(3)玛纳斯河下游区域是著名的粮棉产区。对玛纳斯河流域是否应该大规模发展灌溉农业,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分析】(1)肯斯瓦特水文站测得的河流流量特征从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日变化等角度进行分析。
(2)结合图b玛纳斯河流域不同年份冰川面积变化进行判断。
(3)属于开放性试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解答】解:(1)结合图文信息,肯斯瓦特水文站位于新疆天山北麓中段,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肯斯瓦特水文站测得的河流流量特征是流量小,夏季多,冬季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日变化明显。
(2)读图b,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玛纳斯河流域冰川面积的空间分布是山地北坡面积最大,其次是南坡,东、西坡面积较小。变化特点是随时间变化,各坡向面积均减小,东北坡减少最多,偏西坡向减少较少。
(3)玛纳斯河下游区域是著名的粮棉产区。玛纳斯河流域应该大规模发展灌溉农业,理由是有玛纳斯河提供灌溉水源;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玛纳斯河流域不应该大规模发展灌溉农业,理由是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有限;大规模发展灌溉农业会导致河流下游流量减小乃至断流,荒漠化发展,生态环境恶化;不合理灌溉易导致土壤盐碱化。
故答案为:
(1)流量小,夏季多,冬季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日变化明显。
(2)山地北坡面积最大,其次是南坡,东、西坡面积较小。随时间变化,各坡向面积均减小,东北坡减少最多,偏西坡向减少较少。
(3)应该发展:有玛纳斯河提供灌溉水源;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不应该发展: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有限;大规模发展灌溉农业会导致河流下游流量减小乃至断流,荒漠化发展,生态环境恶化;不合理灌溉易导致土壤盐碱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河流的综合开发与整治,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14.香格里拉农场位于台湾省北部宜兰县冬山乡大元山麓,四面环山,年均温25℃,温暖宜人物种多样、景色秀丽。国区内规划有森林游乐区、乌心石生态区、庙口文化区、农村体验区、住宿区等,提供当地乡土餐饮与特色文化(如稻草艺术、风筝节、木屐舞)展示,成为“农业+旅游”的经典。 游人可住宿度假、品茗休闲、生态观光,并参与四季采果、民俗体验(如放天灯、打陀螺、搓汤圆)、DIY活动(如彩绘陀螺,T恤,制作木烙、叶脉书签,萤火虫复育)。在这里,农业不仅仅是农业,它还是文化业、教育业、环保业、旅游业。
说明香格里拉农场“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对当地经济、文化和环境的积极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开展农业+旅游模式具体的积极意义。香格里拉农场位于台湾省北部宜兰县冬山乡大元山麓,四面环山,年均温25℃,温暖宜人物种多样、景色秀丽。游人可住宿度假、品茗休闲、生态观光,并参与四季采果、民俗体验(如放天灯、打陀螺、搓汤圆)、DIY活动(如彩绘陀螺,T恤,制作木烙、叶脉书签,萤火虫复育)。
【解答】解:根据材料可知,香格里拉农场规划有度,景观组合好,开展农业+旅游模式具体的积极意义有:经济层面:发展农业+旅游“的模式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当地收入;同时,农场运作能够丰富农产品品种,满足居民不同的消费需求;文化层面: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乡土餐饮和特色文化的发展,促使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社会层面:游客通过生态观光旅游获得相应的知识,提高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利于社会的长久发展;农场的植被和生态农业能够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改善人们生存环境。
故答案为:带动相关产业发 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人:丰富农产品品种,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促进当地乡土餐饮与特色文化发掘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游客通过参与旅游活动,获得农业、生态知识的普及教育良好的植被和农业生态利于涵养水源、调节微气候、改善人们生存环境。[分析]该题实际考察对旅游的评价。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考生根据题目信息和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15.植被条件和当地气候可以相互影响,气候变化是影响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地表植被分布及其生长变化也影响着区域气候。自2000年落实退耕还林政策以来,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明显上升,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说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区域气候要素产生的影响。
【分析】黄土高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向西北内陆干旱气候的过渡带,也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向温带草原和荒漠过度地带。该地区生态环境较为敏感,植被恢复对气候的影响向有利的方面发展。
【解答】解:植被恢复以后,森林面积增加,能够阻挡西北风,使该地区风速降低;植被的增加使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本地区空气中水分含量增加,导致气候变得湿润,降水增加;植被恢复之后,太阳辐射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增加,从而减少直接照射地表,地面辐射有所减少,从而使昼夜温差有所减小。
故答案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以后,对气候要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增加,气温日较差减小,风速降低,湿度增加。
【点评】本题考查植被与气候要素的关系,应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