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地理】浙江省2019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03(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地理】浙江省2019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03(解析版)01
    【地理】浙江省2019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03(解析版)02
    【地理】浙江省2019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03(解析版)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浙江省2019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03(解析版)

    展开

    浙江省2019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0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绍兴市柯桥区是全国纺织生产能力最大的产业集群基地。近年来,柯桥政府将区内各地的印染厂逐渐搬迁至滨海工业区,并对污染物集中处理。下图为绍兴市局部地区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柯桥区吸引大量印染厂进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集聚    B. 地价    C. 水运    D. 技术

    2. 柯桥区调整印染厂布局的积极影响有  

    ①优化产业布局  ②增加农业用地  ③推动城市郊区化  ④减少工业污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印染厂和纺织厂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柯桥区是全国纺织生产能力最大的产业集群基地,吸引大量印染厂进驻的主要因素是集聚,A正确。

    【2题详解】

    印染厂有水污染,调整印染厂布局有利于减少工业污染,优化产业布局,B正确。

    下图为1989—2015年长沙市主城区城市形态空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自1989年以来,长沙市主城区三次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向依次是  

    A. 西→南→西    B. 西→北→西南    C. 东→南→西    D. 东→北→西南

    4. 绘制该图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IS、RS    B. GIS、GPS    C. RS、GPS    D. GIS、BDS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例,自1989年以来,长沙市主城区1989-1999年主要向东扩展,1999-2009年主要向南扩展,2009-2015年主要向西扩展。三次空间扩展主要方向是东西,故选C。

    【4题详解】

    绘制该图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用来收集遥感信息。需要用GIS分析和处理信息,A正确;不需要GPS 、BDS的定位功能,B、C、D错误故选A。

    我国人社部表示:将适时出台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下图为我国2012—2017年人口增量变化情况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图示反映出当前我国人口  

    A. 处在高速增长的阶段      B. 总数超过人口警戒线

    C. 15—59岁人口比重降低    D. 总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6. 我国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  

    A. 缓解人口老龄化      B. 增加青壮年人口

    C. 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D. 降低社会养老负担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我国60岁及以上和0-14岁人口数量在增加,而15-59岁人口数量减少,反映出当前我国人口15-59岁人口比重降低,C正确;从图中看我中0-14岁人口增长数量较少,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图示不能反映出总数与人口警戒线的关系;从图中看人口总数并没有下降。

    【6题详解】

    我国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降低社会养老负担,D正确;延迟退休年龄不会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不会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增加青壮年人口;人口老龄化是推进养老产业发展主要原因,与延迟退休年龄无关。

    2018年5月26日,我国宣布在松辽盆地成功实施深度为7018米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下图为我国松辽盆地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7. 此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探到  

    A. 地壳    B. 地幔    C. 内核    D. 外核

    8. 松辽盆地形成的各阶段主要地质作用顺序正确的是  

    A. ①阶段:板块挤压—岩层褶皱—风力侵蚀—流水沉积

    B. ②阶段:板块挤压—岩层褶皱—岩层上升—流水沉积

    C. ③阶段:板块张裂—岩层下沉—岩层断裂—岩浆喷发

    D. ④阶段:板块张裂—岩层下沉—流水沉积—岩浆冷凝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探到的深度为7千米多米,应位于地壳,A正确。

    【8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①阶段板块挤压、②阶段板块挤压-岩层褶皱-岩层上升; ③阶段板块张裂-岩层下沉-岩层断裂-岩浆喷发,C正确;④阶段为板块张裂-岩层下沉-流水沉积。

    读大西洋洋流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9. 海上航行的船只最可能遭遇漂浮的冰山威胁的地点是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10. 某日,在c处航行的船只遭遇沙尘天气,输送沙尘的是  

    A. 西南季风    B. 副热带高压    C. 热带气旋    D. 东北信风

    【答案】9. A    10. D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图可知,c、d两处海域纬度偏低,水温较高,不会遭遇漂浮的冰山威胁,C和D选项错误;a、b两处海域纬度位置偏高,且a处海水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流动,且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遭遇漂浮冰山威胁的可能性极大,b处海水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升高,遭遇漂浮冰山威胁的可能性小,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环流。由图可知,c处位于非洲北部大陆的西岸,为北半球东北信风带。故在 c 处航行的船只遭遇沙尘天气,输送沙尘的是东北信风,D选项正确。故选D。

    每年9月,副热带高压南移,我国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和来自较高纬的冷干气流相遇,在我国部分地区形成“秋雨”现象。下图为我国大陆2017年9月23日的气压(单位:百帕)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根据气压分布状况,图示地区最可能形成“秋雨”的地区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2. 下列关于图中“副热带高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其成因主要是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②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③是东亚夏季风的动力源地    ④受其影响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1. A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据图,根据气压分布状况,图示地区只有甲处于低压区域,处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较高纬的冷干气流相遇的区域,最可能形成“秋雨”,故选A。

    【12题详解】

    “副热带高压”主要是动力成因,A错误;该气压带与南下冷气流相遇形成降水,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这也是东亚夏季风的动力源地②③正确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是反气旋天气,并非“副热带高压”的作用,④错误。故选C。

    2018年6月1日,某天文爱好者在云南西双版纳目击到火流星划过天际,消失在夜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图中火流星体原本可能属于  

    A. 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 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 绕彗星公转的天体    D. 绕卫星公转的天体

    14. 火流星绝大部分已在大气中燃烧成灰烬,这反映大气作用是  

    A. 降低了地球表面温度      B. 避免地球生物遭受紫外线伤害

    C. 减小地球表面昼夜温差    D. 利于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安全

    【答案】13. B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火流星划过天际,消失在夜空可知,火流星应为流星的一种,流星是绕日公转的天体,B正确。

    【14题详解】

    火流星在大气中燃烧量非常小,对地表温度没有影响,A错误;火流星绝大部分已在大气中燃烧成灰烬不会减少达到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错误;火流星在大气中燃烧并不能减小昼夜温差,C错误;燃烧成灰烬后达到地球表面,对地球的撞击减小,有利于保护地球的生命安全,D正确。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下图)。晴朗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上海正在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 风的形成    B. 岩浆喷发    C. 煤的形成    D. 海水蒸发

    16.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 太阳能屋顶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B.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 太阳能资源分布集中              D. 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风的形成主要是太阳辐射分布的纬度差异造成地面冷热不均形成气压差,从而促使风的形成;岩浆喷发是来之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制热造成的;煤炭是过去植物固定的太阳辐射能转换形成的;海水蒸发是海面获得太阳辐射能造成的,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B。故选B。

    【16题详解】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可再生,不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A错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在青藏高原,B错误;太阳能资源分布较为分散,C错误;上海的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大,D正确。

    某旅行者在下面左图地区旅游,发现甲地分布着以泥土混合茅草盖成、圆形墙体厚达80厘米的“蜂巢屋”(下图)。当地居民说:“土塔每半年便要修补一次,要不然会溶掉的。”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 对当地土塔“溶掉”起重要作用的大气环流是  

    A.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东南信风带    C. 盛行西风带    D. 季风环流

    18. 蜂巢屋“以泥土混合茅草盖成、圆形墙体厚达80厘米”的主要目的是  

    ①隔热,降低夏季室内温度    ②御寒,抵御冬季严寒

    ③防潮,保持夏季屋内干燥    ④加固,抵御雨水侵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7. C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造成土塔溶解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水汽,据图示意该地位于地中海东岸,属于地中海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故土塔应在冬季溶解较快因为冬季地中海气候区受盛行西风影响,C正确。

    【18题详解】

    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较厚的墙体主要是在炎热的夏季隔热降低室内温度①正确。冬季使当地降水较多土制建筑容易受到雨水冲刷侵蚀而被破坏较厚的墙体有利于抵御雨水防止建筑受损④正确。该地位于亚热带,冬季气候温和无需御寒,②错误。夏季炎热干燥无需防潮,③错误。故选择D。

    读某山的植被—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该山最可能为  

    A. 山东泰山    B. 新疆天山    C. 福建武夷山    D. 吉林长白山

    20. 有关该山地中的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高山云雾茶最适宜种植在山地草甸土

    B. 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土层也最薄

    C. 水热条件是图中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

    D. 植被与土壤的对应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答案】19. C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该山的山麓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红壤,是典型的亚热带自然带和土壤,根据山麓自然带往往就是山所在水平自然带,可以判断此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东泰山,吉林长白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新疆天山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福建武夷山在中国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C。

    【20题详解】

    高山云雾茶适宜种植水热条件较好、酸性红壤、黄红壤处,不宜种植在山地草甸土,A错;红壤分布处坡度缓,水土流失较弱,土层较厚,B错;垂直地带分异是热量与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气候、土壤、植被等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一定气候对应一定的土壤,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D错。

    海水稻俗称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研究团队通过淡水稀释灌溉、耐盐碱性品种改良等途径,不断提高海水稻亩产量。浙江发展海水稻种植的后备潜力很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 提高海水稻亩产量的主要途径是  

    A. 耕作制度改变        B. 农业生产技术提升

    C. 海水淡化技术提高    D. 种植方式变化

    22. 浙江省发展海水稻的优势条件有  

    ①海岸线长,滩涂盐碱地广    ②人多地少,市场需求大

    ③降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21. B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提高海水稻亩产量的主要途径是改良耐盐碱性品种,即提升农业生产技术,B对。耕作制度受气候条件制约,不能改变,A错;海水稻增产与海水淡化技术无关,C错;种植方式的变化不是增产的途径,D错。故选B。

    【22题详解】

    浙江省海岸线长,滩涂盐碱地广,适宜发展海水稻的面积广;人多地少,市场对粮食需求大;降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不是海水稻的优势,浙江纬度较低,降水量大,水热充足,光照不充足,昼夜温差较小,所以选A。

    读燕沟流域治理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关于燕沟流域治理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坡耕地面积增加    B. 天然林地面积增加

    C. 人工草地面积减少    D. 荒坡面积减少

    24. 燕沟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是  

    A. 提高人工植被的经济效益    B. 将天然林改造成果园

    C. 大力开发、改造荒坡        D. 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23. D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结合图例及数值可知,燕沟流域治理后,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A错;天然林地面积变化基本不变,B错;人工草地面积增大,C错;缓坡面积减少,D对;所以选D。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燕沟流域坡耕地面积减少,人工乔灌木、人工草地、经济林等面积增加,该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是坡耕地退耕还林还错,D对,提高人工植被的经济效益,容易导致植被破坏,A错;将天然林改造成果园,会破坏原生态系统,B错;为治理水土流失,应减少开发、改造缓坡,C错,所以选D。

    25.我国某地一同学每天下午在放学路上,习惯性地观察天空中的太阳。下图示意该同学在两个不同日期的17:30(北京时间)经过P点时,所看到的太阳在天空中的a、b位置。图中MN代表南北方向,PQ垂直于MN。该同学所处的省区可能是

    A. 黑龙江    B. 广东    C. 新疆    D. 四川

    【答案】A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M、N为南北方向,与MN垂直的PQ为东西方向;二分日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图示a位置太阳位于正西方,是二分日的日落时间,当地地方时是18:00,北京时间是17:30;北京时间较当地时间晚3分钟,说明当地在120°E以东,由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可计算出当地的经度是127.5°E,结合四选项可知,该同学所处的省区可能是黑龙江,广东、新疆和四川的经度都是小于120°E,所以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825年建成的伊利运河(见下图)沟通了五大湖和哈德逊河,为内地的产品输出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1820年纽约人口为12.4万,到了1860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08万。

    材料二:2018年4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拟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建议清单,涉及每年从中国进口的价值约500亿美元商品,约1300种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主要涉及信息和通信技术、航天航空、机器人、医药、机械等行业。4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美国出口中国的第二大出口物——大豆加征25%的关税。此后,双方的大豆贸易实际上已经停止,中国将从巴西大量进口大豆。

    (1)简述伊利运河建成的意义_______________。

    (2)图示洋流对美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影响是___。据科学家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使该洋流势力减弱,从而导致西欧平均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巴西相比,美国大豆生长期__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

    (4)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我国除加征关税外,还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有_____________。

    【答案】(1)伊利运河联通了五大湖和纽约港口的水运,增强了五大湖和纽约的经济联系;纽约城市的服务范围扩大(港口腹地增大);运河修建促使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

    (2)增温增湿  降低

    (3)长  热量

    (4)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拉动内需,发展国内市场;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吸引高端制造业迁入;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开拓新兴海外市场;推动进口替代战略,积极发展多元化对外贸易。

    【解析】

    【详解】(1)据图可知,伊利运河的建立,使五大湖的水运与纽约港连通,成为纽约州通航运河系统的主要水道,促进了五大湖和纽约的经济联系;同时该运河的开通使纽约城市的服务范围扩大,即港口腹地扩大;据材料可知,也促使纽约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使纽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港口和城市。同时伊利运河的开凿对美国东部经济及纽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2)据图中洋流的流向可知,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可判断为暖流,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据海陆位置可判断为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高低纬度之间温差变小,中纬度盛行西风减弱,西风减弱导致北大西洋暖流减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冰洋附近冰川融化,大量冷水流入北大西洋,削弱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减弱导致了西欧平均气温降低。

    (3)巴西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美国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北温带,相对于巴西来说,美国纬度较高,因此热量条件没有巴西好,大豆在田间的生长期要明显长于巴西。

    (4)据材料为可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我国除加征关税外,还应从自身产品质量的提高、积极发展国内市场和发现美国之外的其他市场,减轻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同时加大进出口商品种类,积极发展多元化对外贸易。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①省1978年以来三次产业构成变化图。

    (1)材料一图中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甲是_____,黄河流经①地区后发生的显著变化______。

    (2)阿拉善地区容易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主要原因是该地地处内陆,气候_____、_____频繁,光照时间长,蒸发量远超过降水量,易引起风蚀。

    (3)②山是我国_____(自然区)中南方与北方的地理分界线,该山以南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是______。

    (4)请你从生态建设的角度为①省产业结构调整献计献策_______。

    【答案】(1)西气东输   (2)含沙量增大   (3)土地荒漠化   (4)干旱   (5)大风   (6)东部季风区   (7)油菜   (8)优化产业布局格局;以产业生态化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在旅游中发展低碳旅游;在山区注重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等。

    【解析】

    【分析】该题以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沿线省1978年以来三次产业构成变化为材料,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及其沿线地区自然地理特征、沿线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原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甲从西部新疆连接我国东部地区,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甲是西气东输,黄河流经①地区,该地区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所以黄河流经该地区后含沙量明显增大。

    (2)阿拉善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区,容易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主要是由于该地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大风频繁,光照时间长,蒸发量远超过降水量,风力侵蚀作用强。

    (3)②山是我国_东部季风区中南方与北方的地理分界线,为秦岭山脉,该山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油菜。

    (4)①省位于黄土高原上,为陕西省,根据材料二可知,1978年以来陕西省三次产业构成变化明显,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从生态建设的角度分析,陕西省产业结构调整措施是优化产业布局格局,改变单一生产结构;以产业生态化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注重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低碳旅游业。

    28.【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9月15日,委内瑞拉总统到访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下图为委内瑞拉地理位置及相关资料,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拉开波湖,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湖水原本仅通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海水很难进入湖区内。但为了发展湖内的采油业,50多年前人们开始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并定期清淤,湖水含盐度为15‰~38‰。

    材料二  马拉开波湖被誉为世界上最富饶的湖泊。放眼望去,湖上井架林立。马拉开波湖的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盛产鱼虾。湖边的许多地方还搞起了水产养殖。湖岸四周有大片牧场,是委内瑞拉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近几年,湖内许多地方由于污染已不能游泳,污染的湖水甚至都不能用来灌溉周围的农田。

    材料三  下图为图中两城市:马拉开波市(海拔65米)和加拉加斯市(海拔 835 米)的气温(单位:℃)和降水(单位:mm)统计图。

    材料四  马拉开波市原为出口咖啡和农牧产品小型港口,1918年因马拉开波湖发现大量石油而飞速发展,10年内成为著名的石油城,湖区原油产量最高时占全国总产量2/3。

    (1)结合材料一,描述马拉开波湖的水文特征。

     

    (2)分析马拉开波湖污染严重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马拉开波市和加拉加斯市气候特征的异同。

     

    (4)结合材料四,说出石油大量开采后影响马拉开波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的变化。

     

    【答案】(1)湖泊的水量大,湖泊的水位(面积)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盐度北高南低。

    (2)石油的开采和运输量大,产生严重的石油污染;沿岸的水产养殖和农牧业的发展,产生较多的农业废水;沿线城市人口众多,排污量大;马拉开波湖与海洋交流少,自净能力较差。

    (3)相同:地处低纬,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因为海拔较高,加拉斯加市年均温比马拉开波市低;加拉斯加市海拔较高,对来自海洋的水汽有明显的阻挡作用,降水总量较马拉开波市大。

    (4)矿产资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交通条件逐渐改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力增强;科技发展水平对资源利用率影响大,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提高了城市的品牌和等级。

    【解析】

    【分析】该题组以马拉开波湖为背景考查湖泊水文特征、人类活动对水体的污染、气候的异同、城市区位因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材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熟记河流、湖泊水文特征如何描述方法;从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湖水自净能力角度分析湖水污染严重的原因第三题比较气候的异同,先判断两地气候类型是否一样,然后分析气候特征的异同,从气温和降水的异同入手。

    【详解】(1)湖泊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大小、水位(面积)变化情况、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长短、汛期季节长短、补给方式、含盐量高低、内流湖(外流湖)。由图可知马拉开波湖纬度低,北部通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年降水量较大,所以马拉开波湖的水量大,湖泊的水位(面积)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盐度北高南低

    (2)从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湖水自净能力角度思考。由材料二可知,随着采油业的发展,大量石油的开采和运输带来严重的石油污染,马拉开波湖成为名符其实的“油湖”;湖边许多地方的水产养殖和湖岸四周农牧业的发展,带来大量的农业废水污染湖水;马拉开波市等沿线城市的飞速发展,人口众多,生活排污量大,污染湖水;马拉开波湖只有北部有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与海洋交流少,湖水自净能力有限。

    (3)马拉开波市和加拉加斯市同为热带草原气候,但由于二者海陆位置、海拔等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导致两个城市的气候特征不完全相同。相同之处有,由于同地处低纬,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控制,降水充沛,夏半年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不同之处有:因为海拔较高,加拉斯加市年均气温比马拉开波市低;加拉斯加市海拔较高,对来自海洋的水汽有明显的阻挡作用,降水总量比马拉开波市大。

    (4)由材料四可知,石油开采前,马拉开波市原为出口咖啡和农牧产品小型港口,随着石油大规模开采,马拉开波市十年之间成为著名的石油城,可知矿产资源成为马拉开波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连接外海的水道逐渐被拓宽、挖深交通条件逐渐改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力增强;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使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不断发展,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提高了城市的品牌和等级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千米,平均深度2268千米,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材料三;西藏的物资主要靠区外输入,其生产资料和绝大部分生活资料价格都普遍高出内地一倍左右,随着交通布局日益完善,西藏物价偏高的现象将逐步得到缓解。

    (1)说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2)分析西藏物价普遍较高的原因。

     

    (3)从自然灾害多发角度简析川藏铁路修建难度大的主要原因。

     

    (4)简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汽通道对大峡谷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内外力共同作用;(内力作用)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板块碰撞挤压,使青藏高原抬升隆起;(外力作用)长期受雅鲁藏布江河流水侵蚀下切。

    (2)西藏的物资主要靠区外输入;由于自然条件和运输条件的制约,西藏与外部的联系主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运能低、运输成本高,造成西藏地区物价偏高。

    (3)川藏铁路经过地区地形多样、地质条件复杂;横断山区及藏东南强震多发,极易造成铁路损毁,强震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加剧了灾害;铁路沿途跨越众多雪山高峰,雪害、冰害等气象灾害频发;气候变暖使得冰雪消融加剧,再加山区多暴雨,山区泥石流发生次数增多。

    (4)①使热带气候带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向北推移;②缩小了南北自然带之间的明显差异;③使大峡谷地区垂直自然带齐全完整;④使大峡谷积蓄了巨大的水能资源;⑤促进了喜马拉雅山脉南北生物的混合与交流,使许多古生物物种得以遗存;⑥发育了巨大的海洋性冰川。

    【解析】

    【分析】本题组以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的地形图为载体,考查地貌的形成过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过程,主要从内外力共同作用进行分析。首先,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该地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板块碰撞挤压,使青藏高原抬升隆起;其次,从外力作用来看长期受雅鲁藏布江河流水侵蚀下切。两者共同作用形成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2)西藏物价普遍较高的原因,主要从当地的物资条件和交通条件进行分析。如,西藏的气候条件差,工业基础薄弱,物资主要靠区外输入;由于山地多,冻土多,运输条件差,西藏与外部的联系主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运能低、运输成本高,造成西藏地区物价偏高。

    (3)结合当地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多发。川藏铁路经过地区地形多样、地质条件复杂;横断山区及藏东南强震多发,极易造成铁路损毁,强震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加剧了灾害;铁路沿途跨越众多雪山高峰,雪害、冰害等气象灾害频发;气候变暖使得冰雪消融加剧,再加山区多暴雨,山区泥石流发生次数增多。

    (4)水汽可以通过山谷进入内陆地区。主要分析降水多,气温高带来的影响。气温高使热带气候带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向北推移;山麓海拔低使大峡谷地区垂直自然带齐全完整;落差大,水量丰富使大峡谷积蓄了巨大的水能资源;气候变化大,促进了喜马拉雅山脉南北生物的混合与交流,使许多古生物物种得以遗存;发育了巨大的海洋性冰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