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山东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解析版)
展开山东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一、选择题。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下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水库大坝最宜建在(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水库建成后能够( )
A. 改善航运条件 B. 开发河流水能 C. 增加径流总量 D. 消除地质灾害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水库大坝宜建在山谷口,同时库区要具有较大的集水区,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甲乙位于山谷地区,同时考虑到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则乙地海拔低,建设成本高,所以选甲,故A项正确。
【2题详解】
水库建成后能够开发河流的水能资源,不会增加径流总量,可能引发地质灾害;该区域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不适宜航运,故B项正确。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
3. 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
A. 东半球赤道上 B. 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 西半球赤道上 D. 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4. 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5. 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
A. 1万千米 B. 2万千米 C. 3万千米 D. 4万千米
【答案】3. C 4. B 5. B
【解析】
【3题详解】
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昼长恰好为12小时,乙地只能位于赤道上。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24点,可计算出乙地经度为60°W,乙地位于西半球。C正确。
【4题详解】
此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且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90°-(0°+X°),即X=23°26′,故B正确。
【5题详解】
夏至日时甲地昼长接近12小时,故甲地接近赤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点,故甲地位于120°E上,与乙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两者的距离约为赤道长度(4万千米)的一半。故B正确。
考点定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6. 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
A. 云量 B. 海拔 C. 下垫面 D. 正午太阳高度
7. 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
A. 53% B. 62% C. 70% D. 78%
【答案】6. A 7. B
【解析】
【6题详解】
同一地区影响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7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图门江是雨季,天空云量较多,日照时数少,A对。海拔、下垫面、正午太阳高度有影响,但不是7月份出现低谷的原因,BCD错。故选A。
【7题详解】
图示日照时数图中,3月份日照时数是230小时。3月份在春分附近,各地昼夜长短相等,每天理论上日照时数是12小时,整个3月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是360小时,所以日照百分率约是62﹪,B对,ACD错。故选B。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气温与海拔呈负相关。当地面气温上升至0℃以上时,在高空中的一定高度则会出现0℃层,即气象学上说的0℃层高度。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季节0℃层高度与河流年径流量组合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下列关于图示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巴黎盆地的主体树种树叶陆续泛黄
B. 澳大利亚大陆等温线向北凸
C. 墨累达令盆地农民忙于种植小麦
D. 北印度洋大洋环流呈逆时针
9. 据图推测,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黄土高原 B. 塔里木盆地 C. 东北平原 D. 云贵高原
【答案】8. B 9. B
【解析】
【8题详解】
从图中看该季节0℃层高度海拔4100—4400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可推出近地面气温24.6℃—26.4℃,则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巴黎盆地的主体树种树叶陆续泛黄为秋季;澳大利亚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墨累-达令盆地农民忙于种植小麦为秋季;北印度洋大洋环流呈逆时针为冬季,故B项正确
【9题详解】
从图中看该地区河流年径流量较小,且径流量年际变化小,最可能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故B项正确。
读“亚洲东部某时刻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Q处气压值可能是( )
A. 1 007 B. 1 008 C. 1 009 D. 1 010
11. P天气系统的名称及受其影响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
A. 高压脊 沙尘暴 B. 冷锋 干旱
C. 反气旋 伏旱 D. 气旋 台风
【答案】10. A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由图中的海陆气压数据分析此图是北半球的夏季。根据图中Q的位置在菲律宾以东洋面,分析此时的Q应该是低压,所以Q的气压数据是小于1008,可能是1007,故A项正确。
【11题详解】
P处等压线闭合,且数值内高外低,说明从气流运动状况来说是反气旋,中心气体下沉,水汽不易凝结,多出现晴朗天气。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受该天气系统影响多出现伏旱天气,故C项正确。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2.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7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
A. 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 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 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 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13. 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7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A. B.
C. D.
【答案】12. C 13. D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浮尘天气形成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浮尘天气的形成过程和相关的天气系统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2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乙地为下沉气流,风速减小,浮尘沉积,A项与图示相符;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后下沉形成浮尘,所以乙地浮尘来自高空气流,B项与图示相符;乙地为下沉气流,C与图示不符;甲地的扬沙主要是大风所致,D项与图示相符。本题要求选择“不符合项”,故选C。
【13题详解】
根据上题结论,浮尘天气主要与下沉气流有关。A、B、C三图中乙地主要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D图中乙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与浮尘天气的形成有关。故选D。
考点:等压线的判断,天气系统与天气。
【点睛】第8题,要仔细阅读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结合图示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判断;第9题,首先要明确浮尘天气与高压天气系统有关,其次要对选项中的等压线图进行判读、分析并加以判断。
读2015年5月某日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各题。
14. 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
A. a B. b C. c D. d
15. 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
A. 黄海沿岸 B. 台湾海峡 C. 海南岛周围海域 D. 菲律宾附近海域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图示a地位于冷锋后,且等压线密集,所以应为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而b地位于气旋中心,不会出现大风天气;c地和d地等压线密集,仅出现大风天气,没有上升气流,且为偏南风,不会出现降温、雨雪天气,故A项正确。
【15题详解】
图示黄海沿岸、台湾海峡和海南岛周围海域的等压线分布稀疏,风力较小,不会形成大的海浪;而菲律宾附近海域受热带气旋的影响,风力较大,海浪较高,易出现灾害性海浪,故D项正确。
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图5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6. 贝加尔湖( )
A. 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B. 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C. 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 D. 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
17. 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
A. 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 融冰时使气温降低
C. 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 冰层增加空气湿度
【答案】16. D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读图,根据纬度判断,贝加尔湖结冰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气温低,湖面中心水深,受陆地影响小,结冰晚于边缘,该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不在山谷中,北部的纬度较南部高,所以封冻期长于南部。
【17题详解】
贝加尔湖结冰时使湖区环境的气温升高或下降减慢,融冰时使湖区气温降低,湖泊调节气候,减小了气温年较差,冰层不能增加空气湿度,水面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考点:流域的综合开发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 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9. 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 葫芦岛 B. 秦皇岛 C. 大连 D. 烟台
20. 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 资源量不足 B. 破坏环境 C. 成本过高 D. 市场需求不足
【答案】18. B 19. A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图中等值线是年均温小于-4℃的日数等值线,等值线的数值越大,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中四地年平均气温≤-4℃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地;甲地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海水体积较大,不易结冰结冰期短;乙地位于陆地附近,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结冰期更长,故B项正确。
【19题详解】
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冰层厚度越大,单位面积海水资源量越丰富。图中葫芦岛纬度最高,气温最低,且年平均气温≤-4℃日数最多,因此当地海水资源最丰富,故A项正确。
【20题详解】
开采海水资源的成本较高,开采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因此目前没有大规模进行开采,故C项正确。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下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 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 )
A. 树冠集水作用强 B. 无蒸腾作用消耗
C. 树冠遮荫效果好 D. 土壤硬化下渗弱
22. 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
A. 融雪 B. 风沙 C. 降水 D. 蒸发
23. 若北疆梭梭树冠的垂直俯视面积为S,正午树荫成熟中龄枯树裸地面积为S',S与S'的比值为P,则( )
A. 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1
C. 全年P<1 D. 冬至日P<1
【答案】21. B 22. D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枯树根区没有树冠,不存在树冠积水作用强,A错;枯树根区没有树冠,无蒸腾作用消耗,B对;没有树冠遮阴,不存在树冠遮荫效果好,C错;枯树根区土壤疏松,下渗作用强,D错,故该题选B。
【22题详解】
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是指梭梭根区的土壤比其他地区更为湿润,新疆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其降雪主要分布在冬季,所以融雪主要是春季气温回升,春季融雪量大,故A错误;新疆全年降水稀少、多大风大气,所以风沙和降水对其“湿岛”效应的季节差异影响很小,故BC错误;梭梭根区夏季树冠较多,树冠能够遮蔽阳光,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春季枯黄,树冠稀少,对阳光的遮蔽作用不明显,故该题选择D。
【23题详解】
当树冠垂直俯视时面积最小,北疆地区纬度较高,一年之中无太阳直射现象,所有时间都为斜射,面积大于垂直辐射面积,所以全年P<1,故该题选择C。
下图为秦岭北坡地质地貌示意图和西安附近渭河河段河道变迁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图中秦岭北坡地势特征的成因主要是( )
A. 岩层水平位移 B. 岩层垂直位移
C. 河流溯源侵蚀作用 D. 河流下蚀和堆积作用
25. 图示西安附近渭河河道呈北迁态势.其主要原因是( )
A.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B. 南岸支流含沙量高于北岸,堆积强
C. 渭河南岸支流多,水流急 D. 秦岭山地抬升,使渭河南岸地势上升
【答案】24. B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图中秦岭北坡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是断层构造,形成许多陡崖,地势特征的成因主要是岩层垂直位移,B对。A错。河流溯源侵蚀作用、河流下蚀和堆积作用不会导致岩层错动位移,C、D错。
【25题详解】
图示西安附近渭河河道呈北迁态势.其主要原因是秦岭山地抬升,使渭河南岸地势上升,D对。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流向右偏,南岸侵蚀,应向南移,A错。南岸支流含沙量低于北岸,侵蚀强,B错。渭河南岸支流多,水流急,侵蚀力强,应向南移,C错。
二、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有“日光城”的美誉,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下图为拉萨位置图、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特征。
(2)分析拉萨所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特征,并简述原因。
(3)分析拉萨7月降水量的日变化特点并解析原因。
【答案】(1)①以高原为主;②在高原中部、南部分布着宽阔河谷,西北部有高山分布;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任答两点即可)
(2)气温日较差大,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或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较大。(或答河谷地形白天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夜晚有沿坡下沉的冷空气(山风),增大了气温日较差。)
(3)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气流上升,中间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中央气流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解析】
【分析】本题以拉萨位置图、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为材料背景,考查地形特征的判读、气温、降水的特征及其成因,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结合图中等高线分析特点进行描述,主要从地势高低、地形类型等方面进行描述。等高线在500米以上,说明地形以高原为主;西北部有高山分布,海拔高,东南部海拔低;南部分布有宽阔的河谷。
(2)拉萨的气温日较差较大,主要从天气状况、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等方面进行分析。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杂质相对较少,所以,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晚上,大气的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差,气温较低,故气温的日较差较大。此外,河谷地形白天热量不易散发,夜晚有沿坡下沉的冷空气(山风),增大了气温日较差。
(3)根据图表信息可分析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特征:白天降水少,夜晚降水多。考虑到白天夜晚的降水变化结合河谷地形分析,应从山谷风形成和对降水的影响方面进行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原因的阐述。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气流上升,中间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中央气流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a是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b是图a中甲的气温折线与降水柱状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描述图a中南回归线附近沿海东岸与西岸的气温差异,并写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2)结合图b分析甲地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3)尼日尔河发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最后注入几内亚湾。读图判断A→B河段流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内陆气温高于两岸沿海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海陆热力差异;东岸气温高于西岸,主要影响因素:洋流。
(2)气候特征:降雨总量大,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5-10月份。
成因:①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②夏季,受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影响,水汽充足;③且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④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答3点即可)。
(3)流量减小。原因: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少支流汇入,且下渗严重(答4点即可)。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温降水资料图为材料背景,考查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降水的成因、河流的水文特征,综合性较强,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内陆气温高于两岸沿海地区,东岸气温高于西岸。因为海陆热力差异,陆地升温比海洋快,气温比海洋高;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有暖流流经,西岸为寒流流经,故东岸气温高于西岸。
(2)读图可知,甲地降雨总量大,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5-10月份。这主要是因为甲地位于赤道附近,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且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且附近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3)A→B河段流量减少,这是因为该河段由西南流向东北,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少支流汇入,且下渗严重。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答案】(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解析】
【分析】本题以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为材料背景,考查河流流向的判读、湿地的成因,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河流流向可根据图中河流的图例来读出,进行归纳描述。(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湿地的形成主要从水源、蒸发、排水、下渗条件来分析。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