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山东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6月)(解析版) 试卷
展开山东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6月)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人驾车匀速从下图中的a地到达e地,单位距离油耗仅受地形影响而变化,道路中相邻两个小黑点之间的油耗相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行程中,a—b、b—c、c—d、d—e四路段中,一直上坡是( )
A. a—b B. b—c C. c—d D. d—e
2. 推测b—d段绕行c地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 森林 B. 地形 C. 耕地 D. 村落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道路中相邻两个小黑点之间的油耗相同,若一直上坡应该是耗油量增加,故小黑点之间距离应该逐渐缩小,结合图中可以判断b→c符合。
【2题详解】
b→d中间有森林分布,可以判断多山地,故道路绕行至c地,以避开坡度较陡的地形,减小坡度。所以推测b→d段绕行c地的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地形。
新西兰南岛小镇特卡波,向西可遥望海拔3764米的库克峰,滨临特卡波湖,气候环境干燥稳定,夏季最热月均温不超过20℃。常住居民300多人,入夜后原居民严格管理灯光的使用,将黑暗留给自然。2012年6月,特卡波小镇所在的盆地通过认证成为“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读新西兰南岛及特卡波小镇位置图,完成下列小题。
3. 特卡波湖的水源补给可能来自( )
①大气降水 ②地下水 ③冰雪融水 ④流域内径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⑧④ D. ①②④
4. 特卡波小镇所在盆地成为“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的理由不包括( )
A. 该地处中纬西风的背风坡,晴天多,能见度好
B. 该地人类活动以农业为主,大气污染少
C. 小镇远离城市,居民严格的灯光管理,光污染少
D. 小镇交通不便,人口稀少,便于夜间观测
【答案】3. A 4. D
【解析】
本题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和大气透明度。
【3题详解】
库克峰海拔高, 冰雪融水多,受西风影响,处背风坡,降水少,图示区域河流和地下水补给,故特卡波湖的水源补给可能来自①②③④,A正确。
【4题详解】
该地处中纬西风的背风坡,晴天多,气候环境干燥稳定,能见度好;该地以农业为主,以放牧业为主,大气污染少;小镇远离城市,居民严格的灯光管理,光污染少。小镇交通与夜间观测没有直接的联系,D选项说法不正确,选D。
目前,科研人员可基于实地考察,并利用遥感技术,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全面地评价。下图为科研人员在评价我国某山地自然保护区时,所绘制的1995—2015年该地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图,并分1995—2007年与2008—2015年两个时段,求取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均值。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根据图示信息可推断,1995—2015年间该山地自然保护区( )
A. 土壤中含水量增加 B. 森林火险等级增大
C. 地表径流逐年增加 D. 基岩裸地不断增加
6. 对当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合理是( )
A. 植被覆盖指数下降 B. 水网密度指数下降
C. 土地退化指数下降 D. 环境负荷指数下降
7. 科考人员实地考察发现了成片的阔叶林,它们可能是( )
A. 桦树林 B. 胡杨林 C. 樟树林 D. 桑树林
【答案】5. A 6. A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该时间段内,气温均值降低,蒸发量减少,而降水量均值增加,土壤中含水量增加,A对。降水增加,气温降低,森林火险等级降低,B错。降水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年降水量是波动上升的,所以地表径流不会逐年增加,C错。由于年均降水量增加,气温降低,土壤水分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植被覆盖率上升,D错。故选A。
【6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植被覆盖指数上升;水网密度指数上升,AB错,土壤的含水量增加,有利于减轻土地的退化,C正确。环境负荷指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题不能反映当地的人为因素对环境施加的影响,故D错。
【7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年均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应位于我国北方半湿润地区,代表植被为桦树,A对。胡杨林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B错。樟树及桑树一般分布在湿润地区,CD错。故选A。
美国波特兰市的数条街道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和技术,将人行道和街道侧石间的空间利用起来,建设了若干个连续的侧石扩展池,并在池中种植植物,形成一条特殊的“绿色街道”。下图左图示意侧石扩展池的结构和雨水流向,右图示意绿色街道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 在侧石扩展池内设计小型拦水坝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增加雨水的( )
A. 储水量 B. 蒸发量 C. 下渗量 D. 径流量
9. “绿色街道”最适合建设在城市( )
A. 中心商务区 B. 高级住宅区 C. 停车场附近 D. 街心公园内
【答案】8. C 9. B
【解析】
考查“绿色街道”的生态功能。
【8题详解】
拦水坝减缓地表径流汇水速度,可以增加下渗水量。故选C。
【9题详解】
“绿色街道”交通建设主要是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全面构建集排水、蓄水、绿化于一体的城市生态系统,推进“绿色街道”建设,大幅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打造更高水平的和谐宜居环境,最适合建设在城市的高级住宅区。故选B。
西班牙柑橘生产按早、中、晚熟品种布局,实现专门化生产。读西班牙柑橘生产布局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0. 有关西班牙柑橘产区按早、中、晚熟品种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布局差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延长市场供应期 ②布局差异可以更好适应水源的多少
③布局差异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 ④布局差异自然原因主要是南北方热量的差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1. 橘园中橘树行间种植杂草,其目的是( )
A. 减小昼夜温差 B. 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C. 保持水土 D. 降低地面反射率
【答案】10. C 11. C
【解析】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农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可持续发展方向和措施等。
【10题详解】
由于南北方热量的差异,柑橘生产分批次进行,主要是为了占领市场,延长市场供应时间,水源对柑橘的分批次成熟关系不大,而按早、中、晚熟品种布局,不会提高劳动效率。①④正确,故C正确。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橘园分布多位于山区,且属于地中海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橘树行间种植杂草,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故C正确。减小昼夜温差不利于柑橘的糖分积累,种草经济价值较低,故不能提高土地生产效率,降低地面反射率不利于柑橘着色。
【点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获取和解读图示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II卷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光缆是通信线缆组件,用以实现光信号传输的一种通信线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同时高铁、轨道交通、太阳能等众多新兴领域,对光缆的需求与日俱增。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光纤企业众多,国内光缆需求为1.41亿芯公里时,产能已经达到了2.4亿芯公里,且同质化严重。某光缆企业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在厄瓜多尔最大港口瓜亚基尔市附近的杜兰市投资设厂,是中国IT行业在厄瓜多尔首个高技术实体产业合资项目,未来生产的产品除进入厄瓜多尔本地市场,还将出口至周边国家。
(1)指出瓜亚基尔城区与港口布局的优点。
(2)分析我国企业在杜兰市建设光缆厂的原因。
(3)简述我国企业投资建设光缆厂对厄瓜多尔产生的积极影响。
(4)有人提出我国光纤光缆企业应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海洋、石油、国防等新兴领域的专用光缆生产。请说明理由。
【答案】(1)能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能引导港区有序布局,为港口产业的快速增长提供较充足的土地资源等。
(2)我国国内光缆企业众多,产能过剩,竞争加剧;我国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我国生产光缆的技术相对厄瓜多尔先进,资金充足;杜兰市交通便利;杜兰市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较我国低;厄瓜多尔及美洲市场广阔等。(4点即可)
(3)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培养科技人才;提高区域竞争力等(3点即可)
(4)专用光缆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产品附加值高;可避开普通光缆生产的激烈竞争,提高产值和收益;我国光缆生产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等。
【解析】
【分析】以中国在厄瓜多尔进行光缆建设为背景,综合考察了交通建设的影响因素,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产业转移的积极影响以及能源开发利用的优点,难度一般,综合性很强,要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多角度思考,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示意图可知瓜亚基尔城区与港区分离布局,其好处是避免二者混杂在一起,使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城市环境质量得到保证;同时也能引导港区有序布局,为港口产业的快速增长提供较充足的土地资源等。
(2)材料显示“目前我国的光纤产业众多,国内光缆需求为1.41亿芯公里时,产能已经达到了2.4亿芯公里,且同质化严重”,说明我国光缆产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说明有我国的政策支持;相对于厄瓜多尔,我国有技术与资金优势;根据示意图判断,杜兰市交通便利;根据材料判断,美洲有巨大的光缆市场;另外,厄瓜多尔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都较我国低。
(3)据材料“首个高技术实体产业合资项目”可知,此次投资建设的产业层次较高,因此不但能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还能促进厄瓜多尔产业升级、培养科技人才、提高区域竞争力等。
(4)结合材料“高铁、轨道交通、太阳能等众多新兴领域,对光缆的需求与日俱增”说明专用光缆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产品附加值高;结合第(2)问可知,发展专用光缆可避开普通光缆生产的激烈竞争,提高产值和收益;再加上我国光缆生产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等,这就使得开发太阳能、风能、海洋、石油、国防等新兴领域的专用光缆生产有了可能。
【点睛】新资源的开采的有利影响主要考虑对开发地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影响来分析。对外投资在本质上就是产业转移,它对区域促进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为产业结构顺利升级创造了条件。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气候条件是控制某一类植被类型形成以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水热条件的时空变化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黑河流域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南以祁连山为界,南北横跨数百千米,在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了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下图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
(1)说明5月份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生物量较为接近的原因。
(2)说明野牛沟高寒草甸生物量随海拔变化的规律,并从水热条件分析其原因。
(3)判断野牛沟气温和降水峰值出现的月份,并说明判断依据。
(4)分析气候变暖对野牛沟不同海拔高寒革甸生产力的影响。
【答案】(1)野牛沟流域纬度和海拔较高;5月份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冰雪融水量小,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均处于生长季初期,所以生物量较少,积累速度较慢,生物量较为接近。
(2)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原因:在海拔3180米的区域降水条件较差,在海拔3400米的区域气温条件较差;3300米海拔区域水热综合条件最好,生物量达到峰值。
(3)气温和降水峰值出现在7月份。依据:7月份不同海拔处生物量积累速度最快,说明水热条件较好。
(4)在海拔较低区域,气候变暖会导致蒸发量增加,使得该区域水分条件变差,进而使生产力下降;在海拔较高区域,水分条件较好,热量是主要限制性因素,全球变暖会使气温升高,使草甸生产力升高。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详解】(1)祁连山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海拔较高,5月份时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冰雪融水量小,植被处于生长季初期,所以高寒草甸生物量在不同海拔较为接近。
(2)由于海拔升高气温下降,降水增加,所以高寒草甸生物量随海拔变化呈单峰型,先增加后减少,3300米海拔区域水热综合条件最好,生物量达到峰值。
(3)由图可知7月份高寒草甸生长最为旺盛,所以此时水热条件最佳。
(4)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湿度下降,有利于较高海拔植被生长,不利于较低海拔植被生长。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川北甘南3100多米海拔高原山谷中坐落着一个奇特小镇——郎木寺,小镇以一镇跨两省的独特地理位置,深山、古寺、清流的秀美风光,厚重的藏传佛教文化以及浓郁的民俗风情,吸引不少中外游客慕名而来,近十多年来旅游业在郎木寺镇得到迅速发展。
指出旅游业的发展对郎木寺镇的影响。
【答案】有利影响:①经济结构的改变:原有的以游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改变了以旅游产业为主;②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提高生产质量;③有利于促进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信息交流,促进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④给寺院来直接的经济收益,改善了僧人的生活状况,而且极大地减轻了信教群众的负担。不利影响:①对当地居民宗教行为的淡化甚至有消失的危险(宗教地区的文化元素:宗教建筑、祠殿、居民的行为、服饰、饮食习惯);②旅游业的发展使郎木寺的物价上涨;③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恶化;④宗教文化习俗的世俗化、商品化。
【解析】
【分析】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影响:1、对区域经济①带动区域相关行业的发展。②提供就业的机会和岗位。③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 2、对区域社会和文化①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②可促进历史古迹的保护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③促进旅游区为生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3、对地理环境①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改善。②推动了对野生动植物及环境的保护。消极影响:1、对区域经济①旅游业的不稳定,导致区域经济的不稳定。②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消费品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2、对区域社会和文化①给旅游区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②易造成旅游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造成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降低甚至是消失。 3、对地理环境易造成破坏,对旅游吸引物:旅游者的随意刻画、抚摸、践踏,以及呼吸、汗气等都会使旅游吸引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和破坏。⑤对旅游景观:设计不周密、论证不全面的旅游开发建设会对旅游景观造成破坏;另外,不适当的开山辟路、乱填湖泊、围垦造田等旅游开发建设,会造成旅游区水土流失、水体水位下降,从而破坏旅游区的整体风貌。
【详解】本题考查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其影响可从社会影响、生态影响和经济影响进行分析,总体上是有利有弊。其影响可结合旅游业的影响进行回答。从材料“海拔3000米的高原山谷”,可知当地的传统经济结构以游牧业为主,旅游业的发展将使得经济结构由游牧业为主变以旅游产业为主;促进旅游地的经济收益增加,促进旅游地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家庭收入的提高,提高生产质量;从材料中的“深山、古寺”等可知当地的环境是较为封闭,民族风情很浓厚,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信息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不利影响:从材料中可知当地的居民信教群众众多,外来文化的输入对当地居民宗教行为有淡化甚至有消失的危险,同时易导致宗教文化习俗的世俗化、商品化,有可能造成当地旅游景观的破坏;旅游者的增多,易导致当地物价上涨;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以及游客的增多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从而破坏旅游区的整体风貌。
15.【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登屯是广西桂林永福县罗锦镇的一个自然村。民居的特色之一就是屋内留有夫井、生活污水从天井处流入屋前的排污明沟。家畜多是放养式或半放养式,猪圈年栏用的排污沟也裸露于地面,下雨时与雨水混杂,造成满地湿泥。生活垃圾大都堆积于房前屋后的空地,或直接倒入水沟之中,任雨水冲洗,人畜用水和灌溉用水多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道。
说明南登屯主要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
【答案】环境问题:生活污水、人畜用水和灌溉用水不经处理直接进入河道,造成水体污染;垃圾无序堆放引起空气污染和土地污染,滋生蚊蝇,造成疾病传播;家畜采用放养式或半放养式,会增加污染源,影响该村环境。
措施: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规范下水道建设,完善排污设施;建立指定的垃圾倒置点,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家禽实施圈养,减少污染源;加大环境宣传,树立村民环保意识。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当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家畜放养导致污染源增加;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其原因主要是生活方式原始,人们没有环保意识。解决措施主要从问题入手,建立污水处理、排放设施对污水进行合理处置;对垃圾进行分类集中管理;采用圈养方式饲养家畜,减少污染扩散;通过宣教手段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