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考打靶试卷(6月份)(解析版)
展开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考打靶试卷(6月份)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设定人们利用地球发动机反向喷射使地球停止自转,再开动全部发动机让地球加速至逃逸速度脱离太阳系,到达距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系的合适轨道,维系人类的生存。如图为地球“流浪”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如果地球停止自转,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地球上没有时间差异
B.地球各地的温度将保持不变
C.地球的昼夜现象消失
D.海水向两极移动淹没大量陆地
【分析】地球围绕地轴的转动是地球的自转,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不同经度的时间不同,即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昼夜更替;运动物体的偏转。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是地球的公转,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如果地球不自转,则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会发生变化,但公转的意义存在。
【解答】解:A、如果地球不自转,但公转,则同样存在时间的差异,只是时间延长了,不符合题意。
B、影响气温的因素比较多,所以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各地的温度不可能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C、地球昼夜现象和地球的自转无关,和地球的物质组成有关,所以地球不自转,昼夜现象仍然存在,不符合题意。
D、如果地球不自转,则海水向两极移动淹没大量陆地,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流浪地球》为切入点,考查地球不自转产生的影响,难度相对大,D选项和物理知识有关,最难判读,其余选项较简单,最好采取排除法。
2.研究发现,地球到达比邻星系后的合适轨道距离比邻星小于1个天文单位。据此推断比邻星( )
A.比太阳的级别低 B.温度比太阳低
C.质量比太阳大 D.体积比太阳大
【分析】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约等于1.496亿千米。
【解答】解:读材料“地球到达比邻星系后的合适轨道,距离比邻星小于一个天天文单位(小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推测比邻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太阳小,光照比太阳弱,温度比太阳低,所以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太阳和比邻星都属于恒星级别一样,A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掌握,找出材料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在我国东部湿润环境下的典型丹霞地貌区,山块之间是分离的,四壁陡立,没有山脊相连,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在丹霞地貌区,许多峡谷中分布着“沟谷雨林”,常见树木板状根、气生根、茎花现象和植物绞杀现象。图1和图2为湖南崀山丹霞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3~4题。
3.决定图1中植被分布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降水 B.光照 C.海拔 D.地貌
【分析】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解答】解:由题干可知,在丹霞地貌区,许多峡谷中分布着“沟谷雨林”,常见树木板状根、气生根、茎花现象和植物绞杀现象,决定图1中植被分布差异的根本因素是地貌。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4.图2中沟谷雨林形成的原因( )
①迎风坡,水分充足
②地势低,崖壁加强阳光反射
③背风坡,温度升高
④峡谷地形,集水、热条件好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分析】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解答】解:图示位于我国东南部某丹霞地貌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沟谷中植被多表现出雨林植被的特征,形成“沟谷雨林”的主要原因是地势低,崖壁加强阳光反射;峡谷地形,集水、热条件好。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
如图为某区域24小时内不同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根据天气系统的发展过程,四幅天气图的先后排序为( )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分析】结合图文材料信息,等压线的分布及变化,分析判断该天气系统的发展过程。
【解答】解:读图,从图中看同纬度地区陆地是高压,海洋是低压,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而陆地的高压主要是因为气温下降。从图3看甲靠近高压中心说明温度低,甲温度低是因为气温持续下降所以顺序最后。同理图1距离高压中心最远,故判断应最先,即可判断四幅天气图的先后排序为①④②③.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等压线图的判读,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6.图示时期,甲地风向的变化是( )
A.东北风转西北风 B.风向变化不大
C.西北风转西南风 D.风向前后相反
【分析】结合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及分布,分析图示时期,甲地气压形势的变化,根据气压形势分析风向的变化。
【解答】解:读图,根据图示信息,甲地附近的等压线分布始终是西侧气压值较高,东侧较低;等压线基本呈现近南北走向,则风向始终为西北风,变化不大。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等压线图,判断风向,难度一般。解题关键是掌握风向判断的方法,并结合图示信息作答。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燕子初归风不定,桃花欲动雨频来”是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读诗词回答7~8题。
7.与诗句所述的节气相近的是( )
A.宁可枝头报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B.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C.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分析】根据题干可知,“燕子初归风不定,桃花欲动雨频来”,燕子刚刚返回,桃花即将发芽,桃花是暖温带的植物,所以题干描述的是暖温带的春季。
【解答】解:A、该选项描述的为冬季景观,不符合题意。
B、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描述的为夏季景色,不符合题意。
C、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为冬季景色,不符合题意。
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为春季,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季节的判读,属于基础题,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即可解答。
8.下列何种因素的快速变化,导致了此时节的“风不定”、“雨频来”( )
A.温度 B.风向 C.湿度 D.光照
【分析】根据题干可知,“燕子初归风不定,桃花欲动雨频来”,燕子刚刚返回,桃花即将发芽,桃花是暖温带的植物,所以题干描述的是暖温带的春季,以华北平原最为典型,春季是夏季风和冬季风势力差别较小的季节,导致天气多变。
【解答】解:“风不定”、“雨频来”说明大气不稳定,由于气温差别大,导致气压差别大,从而影响风向、风力,进而影响天气状况,所以春季的“风不定”、“雨频来”是受温度的影响所致。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古诗句的方式,考查影响天气的因素,属于基础题,根据诗句的内容即可分析解答。
如图为运用降水模拟器研究的在保持降水强度不变的状况下,土壤入渗率实验数据统计图。测试地区地势平坦。据此完成9~10题。
9.实验中,地表没有出现积水的时间段是( )
A.t1之前 B.t1至t3 C.t1至t4 D.t4之后
【分析】读图,t1时间前后入渗率相差较大,入渗率与地表积水之间呈一定的相关性。
【解答】解:读图可知:t1之前,入渗率较高,下渗多,地表不易积水;t1之后入渗率下降,下渗量少,地表易积水。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图为背景,考查了地表没有出现积水的时间段,要求学生读图、析图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10.下列措施有利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是( )
①顺坡耕种
②增加植被
③秸秆覆盖
④土壤压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分析】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目前,水土保持的措施有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三大类。 黄土高原一般是三种措施并用,三种效果互补,成效较好。
【解答】解:增加植被、秸秆覆盖有利于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而耕地顺坡耕种、土壤压实,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水土保持,故答案选B。
故选:B。
【点评】该题难度小。,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分析解决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问题的能力。
省际迁移人口分配份额是利用人口普查与抽样调查中“全国人口中户口登记地为现住地以外省份人口”的统计数据,计算各省迁入人口占全国省际迁移总人口的份额。如图为2000年至2015年省际迁移人口分配份额变化类型分布格局变化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2000年至2015年,我国省际迁移人口显现的新特点是( )
A.向安徽、重庆等中西部地区迁移流动
B.向北京、天津等京津冀地区迁移流动
C.向广东等珠三角地区迁移流动
D.向上海、浙江等长三角地区迁移流动
【分析】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原因。
【解答】解:读2000年至2015年省际迁移人口分配份额变化类型分布格局变化图,2000年至2015年,大部分中西部地区属于先降后升型,我国省际迁移人口显现的新特点是向安徽、重庆等中西部地区迁移流动。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人口的迁移,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12.形成我国省际迁移人口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环境质量改善,环境承载力提高
B.国家发展政策号召,鼓励支援西部建设
C.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密集型工业减少
D.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分析】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原因。
【解答】解:读2000年至2015年省际迁移人口分配份额变化类型分布格局变化图,形成我国省际迁移人口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密集型工业减少。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即可。
离散系数是统计学当中的常用统计指标。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分布越不均衡。如图为我国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制造业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在全国的平均集聚度。读图回答13~14题。
13.代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分析】技术密集型产业亦称知识密集型产业。介于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之间的一种经济类型的产业部门。属于高技术产业部门。其特点是单位劳动力占用资金比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比资金密集型产业少。在生产结构中,技术知识所占比重大,科研费用高,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高,产品附加价值高,增长速度快。包括新兴的电子计算机工业、机器人工业、航天工业、生物技术工业、新材料工业等。
【解答】解:读材料可知,离散系数是统计学当中的常用统计指标。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分布越不均衡。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属于高技术产业部门,在我国早期由于技术落后,该类产业主要集中在科技比较发达的少数地区,散程度较大但与其他产业相比较小;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该类产业向更多地区扩散,离散度降低,故符合题意的为甲图。
故选:A。
【点评】难度一般,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4.四类制造业的离散系数在2005年均有上升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出口型制造业发展强劲
B.地区经济差异缩小,制造业向中西部扩散
C.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交通条件逐步改善
D.改革开放深化,政策支持力度地区差异增大
【分析】读材料可知,离散系数是统计学当中的常用统计指标。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分布越不均衡。
【解答】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型制造业发展强劲,使我国的各种类型的产业扩大规模生产,离散系数增大,A正确。向中西部扩散会降低离散系数;深化改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地区差异减小,离散系数也会减小;故BCD错。
故选:A。
【点评】难度一般,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张谷英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县渭洞以东的笔架山下,沿龙形山和渭溪河之间的河谷,自东南向西北蜿蜒铺陈达1km有余。村落由先祖张谷英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历经明清两代600余年多次建造而成。张谷英村主要由当大门、王家塅和上新屋三大建筑群组成,现有房屋1732间,门头12个,巷道62条,天井206个,石桥58座,厅堂237个,总建筑面积达5万m2,被誉为“明清湘楚民居的活化石”,如图为张谷英村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
15.张谷英村当大门、王家塅、上新屋三大建筑群分别建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空间延伸主要因为( )
A.耕地减少 B.人口增加 C.水体污染 D.泥石流频发
【分析】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海拔较低的滨海、滨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气候:气候、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带;河流:提供水源、水运、军事防御。矿产: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政治、军事、宗教。
【解答】解:由材料可知,张谷英村历经明清两代600余年多次建造而成,其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增加,村庄的面积扩大。
故选:B。
【点评】本题以重庆市城区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城市区位转移的因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16.推测2002年后,该村土地利用类型增加幅度最大的是( )
A.林地 B.耕地 C.住宅用地 D.旅游用地
【分析】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海拔较低的滨海、滨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气候:气候、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带;河流:提供水源、水运、军事防御。矿产: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政治、军事、宗教。
【解答】解:由材料可知,张谷英村被誉为“明清湘楚民居的活化石”,因此,2002年后,该村土地利用类型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旅游用地。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张谷英村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隐含碳排放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某地区碳排放净转移量=输出产品隐含碳排放量﹣输入产品隐含碳排放量。如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际隐含碳转移量统计图,据此回答17~18题。
17.关于我国隐含碳排放量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部主要为转入地区 B.东南部主要为转出地区
C.总体上由东向西转移 D.总体上呈由北向南转移
【分析】隐含碳排放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某地区碳排放净转移量=输出产品隐含碳排放量﹣输入产品隐含碳排放量。
【解答】解:读某年我国部分省际隐含碳转移量统计图,可以看出,吉林、河北、辽宁等省的碳排放净转移量较多,而广东、浙江、江苏等省的碳排放净转移量较少。某地区碳排放净转移量=输出产品隐含碳排放量﹣输入产品隐含碳排放量。因此,总体上由北向南转移。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材料和某年我国部分省际隐含碳转移量统计图为背景,考查了我国隐含碳排放量的特点,要求学生读材料、析材料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18.造成我国部分省区隐含碳排放差异的原因是( )
A.人口数量 B.资源数量 C.产业结构 D.国家政策
【分析】隐含碳排放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某地区碳排放净转移量=输出产品隐含碳排放量﹣输入产品隐含碳排放量。
【解答】解:某地区碳排放净转移量=输出产品隐含碳排放量﹣输入产品隐含碳排放量,读年我国部分省际隐含碳转移量统计图可以看出,吉林、河北、辽宁、内蒙古等省份的碳排放净转移量较多,即输出产品隐含碳排放量较多,主要是这些省份产业机构以重工业为主有关,而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的碳排放净转移量较少,即输出产品隐含碳排放量较少,主要是这些省份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工业和轻工业为主。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材料和某年我国部分省际隐含碳转移量统计图为背景,考查了我国部分省区隐含碳排放差异的原因,要求学生读材料、析材料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厄瓜多尔又名“赤道之国”,首都基多位于皮钦查火山的山麓,是全球物种、地貌最丰富的地方。如图为厄瓜多尔简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厄瓜多尔物种丰富的原因有( )
A.地势起伏大 B.火山活动频繁
C.距离海洋较近 D.赤道穿越北部地区
【分析】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解答】解:厄瓜多尔物种丰富的原因有地势起伏大;赤道穿越北部地区。
故选:A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理解即可。
20.推测基多的气温特征可能是( )
A.终年高温 B.终年温和 C.冬寒夏热 D.昼夜温差大
【分析】气候表现为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洋流、天气、下垫面等。
【解答】解:读图可知,基多位于赤道附近,应该是高温多雨;但由于位于山地,海拔高,由于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其气温特点是终年温和;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散失的热量多,气温低,所以其昼夜温差大。
故选: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气温的特点,属于基础题,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即可分析解答。
荷兰是以玻璃温室农业为特色的农业强国之一。荷兰的玻璃温室实现了全自动化控制,包括光照系统、加温系统、液体肥料灌溉施肥系统、二氧化碳补充装置以及机械化采摘、监测系统等,使农业具有工业化的生产特点。如图荷兰温室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荷兰玻璃温室高达10米的好处是( )
A.增加棚内温度 B.提升棚内湿度
C.增大光合作用的效度 D.便于立体分层种植
【分析】荷兰的玻璃温室实现了全自动化控制,包括光照系统、加温系统、液体肥料灌溉施肥系统、二氧化碳补充装置以及机械化采摘、监测系统等,使农业具有工业化的生产特点。
【解答】解:读图可知,荷兰玻璃温室高达10米的好处是增大光合作用的效度、便于立体分层种植。
故选:C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22.荷兰玻璃温室具有的工业化生产特征是( )
A.摆脱自然季节性和周期性
B.受市场和生产条件影响逐渐减小
C.生产方式灵活,生产空间开放
D.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化和机械化
【分析】荷兰的玻璃温室实现了全自动化控制,包括光照系统、加温系统、液体肥料灌溉施肥系统、二氧化碳补充装置以及机械化采摘、监测系统等,使农业具有工业化的生产特点。
【解答】解:玻璃温室通过光、热、水、肥自动控制生物的生长过程,摆脱自然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化和机械化。农产品生产数量和周期受市场影响等,不依赖自然条件,体现出农业具有机械化特征。
故选:AD。
【点评】难度一般,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增强植被指数(EVI)是根据植被的光谱特性,将卫星对植被在不同波段的探测数据进行组合形成的数据,该指数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大。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耕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2.4%.如图为华北平原EVI和地下水的年内分布状况统计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关于华北平原农业生产与EVI和地下水年内变化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小麦成熟﹣5月EVI较高
B.玉米旺盛生长﹣7月地下水位低
C.玉米收获﹣8月EVI高
D.春小麦成熟﹣11月地下水位较低
【分析】增强植被指数(EVI)是根据植被的光谱特性,将卫星对植被在不同波段的探测数据进行组合形成的数据,该指数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大。
【解答】解:读图可知,华北平原农业生产与EVI和地下水年内变化关系是冬小麦成熟﹣5月EVI较高;玉米旺盛生长﹣7月地下水位低。
故选:A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24.该区域( )
A.大气降水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B.水储量将不断增加
C.粮食种植是地下水超采的重要原因
D.地下水位与EVI呈负相关
【分析】读华北平原EVI和地下水的年内分布状况统计图,地下水7月最少1月最多,增强植被指数1月最低8月最高。
【解答】解:读图可知,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种植区,春夏季节农业用水量大,特别是春季;但大气降水少,大气降水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需要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该地区用水量过多,水储量将不断减少,地下水位与EVI二者并不完全呈负相关。
故选:AC。
【点评】解题关键是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基础知识的了解,熟记基础知识,根据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塞班岛综合度假村(一期)工程是中国十二冶承建的民用工程,总建筑面积140000平方米。本项目采用模块化技术建设,在创新策划、科学计算、减少返工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模块化施工是在多地加工完成项目所需的各单元模块,再将所有的模块运至项目所在地按要求组装成为一个整体的施工方式。如图为塞班岛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中国承建该工程并采用模块化施工的有利条件是( )
A.气候条件 B.原料距离 C.交通运输 D.工程机械
【分析】塞班岛(Saipan)是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首府。面积185平方公里,人口约52200人(2010年)。最高点塔波乔山(Tagpochau)海拔466米。现主要出产椰干,亦产芋、木薯、薯蓣、面包果及香蕉,设商船坞和国际机场。
【解答】解:从文字材料和地图中可以看出,中国距离塞班距离近,海洋交通便利;中国在模块化工程机械技术建设方面已经很成熟,所以塞班岛综合度假村工程是中国十二冶承建的民用工程。
故选:CD。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特征的相关知识。
26.该工程采用模块化施工的好处是( )
A.克服当地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
B.减少对资金和技术的依赖
C.缩短工程建设工期,提升工程质量
D.降低整体运输成本
【分析】与传统建筑施工相比,模块化施工通过完善而严格的“车间”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建筑质量,建筑牢固性能好,投资回报快,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环保节能性能大大高于传统建筑模式,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
【解答】解:由题干可知,模块化施工是在多地加工完成项目所需的各单元模块,再将所有的模块运至项目所在地按要求组装成为一个整体的施工方式。该工程采用模块化施工的好处是克服当地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缩短工程建设工期,提升工程质量。
故选:A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区域存在的环境及发展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二、综合题:
2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西省运城盐湖地处晋南盆地腹地,盐分含量与巴勒斯坦地区的“死海”相近,被称为“中国死海”。运城盐湖湖面海拔324.5米,最深处约6米,总面积132平方千米,中条山地区全年大风天气约150天。
材料二:如图为运城盐湖位置示意图。
(1)推测运城盐湖盐类物质的来源及其盐度高的原因。
(2)判断运城盐池晒盐的主要季节并说明理由。
(3)死海仅有极少数微生物和海藻,但运城盐湖周边却有狭长的芦苇带和茂密的水草。分析与死海相比,运城盐湖周边有芦苇和水草分布的原因并说明其生态价值。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运城盐湖盐类物质的来源及其盐度高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运城盐池晒盐的主要季节和理由。晒盐需要考虑与地形、蒸发两个核心要素相关的自然条件:地形,一要平缓、便于蓄积海水或者是盐湖水,所以,缓滩最好;二要泥质沙滩、便于渗水但又能留下盐分。蒸发:温度高、晴天多、日照强、多风、滩涂广阔(面积大蒸发快)等,即气候降水少、光照要充足、有风日数多等。
(3)本题主要考查运城盐湖周边有芦苇和水草分布的原因及生态价值。
【解答】解:(1)结合运城盐湖位置示意图可知,运城盐湖盐类物质的来源是:雨水携带黄土高原的泥沙和土壤中的盐分流入湖中;大风和雨水携带中条山风化物、侵蚀物中的盐类物质入湖。结合材料可知,运城盐湖湖面海拔324.5米,最深处约6米,总面积132平方千米,中条山地区全年大风天气约150天。该地处内流区内,盐分长期在湖泊内累积;降水少,大风天气多,蒸发量大。
(2)晒盐需要考虑气候、地形等条件,运城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气温高,蒸发强;地处中条山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适合晒盐。
(3)运城盐湖周边芦苇的生态价值是运城盐湖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死海地区多,蒸发量较死海地区少;径流注入,使沿岸湖水盐度较低。运城盐湖周边水草的生态价值是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故答案为:
(1)雨水携带黄土高原的泥沙和土壤中的盐分流入湖中;大风和雨水携带中条山风化物、侵蚀物中的盐类物质入湖; 地处内流区内,盐分长期在湖泊内累积;降水少,大风天气多,蒸发量大。
(2)夏季; 夏季气温高,蒸发强,利于晒盐;盐池地处中条山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
(3)运城盐湖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死海地区多,蒸发量较死海地区少;径流注入,使沿岸湖水盐度较低; 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湖泊的形成因素,晒盐的条件,影响盐业生产的条件。
28.(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是目前我国对外投资合作项目中层次最高、面积最大的工业园区。白俄罗斯有苏联“装配车间”之称,其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组成了拥有1.7亿人口的俄白哈关税同盟。中白工业园区距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25千米,建设周期30年,依托明斯克众多高校,建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化学、通信、机械、纺织等为主的国际新城,入园企业享受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2016年,参与一期工程建设的中国企业仅用一年半时间提前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二:如图为白俄罗斯地理位置及中白工业园区位置示意图。
(1)分析白俄罗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明斯克中白工业园区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工业园区基础建设时面临的自然条件的困难。
(4)说明工业园区建设对该地区的经济价值。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白俄罗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本题主要考查明斯克中白工业园区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工业的区位条件可从原料、动力(燃料)、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策及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中起主导影响的因素称为导向型因素。
(3)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园区基础建设时面临的自然条件的困难,可从白昼长短、气候、地貌等角度分析。
(4)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园区建设对该地区的经济价值。
【解答】解:(1)结合白俄罗斯地理位置及中白工业园区位置示意图可以判断,白俄罗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有:位于欧洲的地理中心,是亚洲通往欧盟的门户;处于东、西欧及黑海、波罗的海交通的十字路口;连接欧盟和欧亚经济联盟的纽带。
(2)明斯克中白工业园区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主要从交通、工业基础、技术、关税壁垒、市场、政策等角度分析。铁路、公路路网稠密;临近航空港;距波罗的海出海港口较近;工业基础好;技术水平高;无关税壁垒;市场广阔;政策支持。
(3)工业园区基础建设时面临的自然条件的困难有冬季漫长,白昼时间短,气候寒冷,冻土广布。
(4)工业园区建设对该地区的经济价值,主要从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为明斯克周边地区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等角度分析。
故答案为:
(1)位于欧洲的地理中心,是亚洲通往欧盟的门户;处于东、西欧及黑海、波罗的海交通的十字路口;连接欧盟和欧亚经济联盟的纽带。
(2)铁路、公路路网稠密;临近航空港;距波罗的海出海港口较近;工业基础好;技术水平高;无关税壁垒;市场广阔;政策支持。
(3)冬季漫长,白昼时间短,气候寒冷,冻土广布。
(4)该项目规模大,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为明斯克周边地区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点评】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29.(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天山东天山地区气候较之西天山和中天山更为干旱,是生态脆弱区和气候敏感地带,该地区的雪岭云杉的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敏感。某科研小组选取了新疆东天山巴里坤地区的天山庙(平均海拔2620m)和西黑沟(平均海拔2371m)两个采样点,对雪岭云杉的树轮宽度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高海拔天山庙的雪岭云杉年轮宽度与6﹣9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关联性较小;低海拔西黑沟位于森林生长下限,其雪岭云杉年轮宽度与春季降水呈显著正相关,与春季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图1为东天山树轮采样点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巴里坤气象站(1650m)气候资料图。
(1)分析东天山较西天山和中天山气候更为干旱的原因。
(2)描述东天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的自然带,并分析其成因。
(3)说明气温和降水对高海拔、低海拔地区雪岭云杉年轮宽度影响不同的原因。
(4)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排除干扰因素,推测采样树木样本的最佳位置条件。
【分析】(1)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
(2)天山南麓和北麓的植被分布不同,北坡由山脚至山顶植被依次为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针叶林,高山草原,高山垫状植物,积雪冰川。南坡由山脚至山顶依次为:荒漠、荒漠草原、干旱山地草原、山地草原、剥蚀高山、积雪冰川。
(3)气温和降水对高海拔、低海拔地区雪岭云杉年轮宽度影响通过读图即可解答。
(4)采样树木样本的最佳位置条件可以读图分析两个采样点的位置推测。
【解答】解:(1)干旱主要与降水少有关,天山地区位于西风带内,水汽主要来自于大西洋,东天山相对于西天山和中天山,距离大西洋更远,海洋湿润空气更难以到达,因而降水更少。
(2)东天山地区由于山体高大,随海拔升高,水分和热量组合差异大。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的自然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积雪冰川带;垂直差异显著。
(3)雪岭云杉年轮宽度主要受气温的影响,降水量对年轮宽度影响小;影响云杉生长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温度越高,树木生长越好。
(4)在远离林中,植被稀疏的地方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研究结果更加准确,是推测采样树木样本的最佳位置条件。
故答案为:(1)东天山主要受西风带影响,相对于西天山和中天山,距离大西洋更远,海洋湿润空气更难以到达。
(2)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积雪冰川带; 山体高大,随海拔升高水分和热量组合差异大。
(3)高海拔地区:高海拔常年积雪,雨水充沛,水分能满足云杉生长所需,因此降水量对年轮宽度影响小;6﹣9月为云杉主要生长期,高海拔地区夏季温度低(6﹣9月均温约9.5℃),影响云杉生长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温度越高,树木生长越好。
低海拔地区:相比高海拔地区温度较高,地处干旱区,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水利于云杉生长;如春季气温高,蒸发作用和植物蒸腾作用强,水分消耗多,水分不能满足云杉的生长需要,因此和春季气温呈负相关。
(4)远离林中,植被稀疏;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
【点评】难度较大,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海洋地理】
30.(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阳光岛是江苏省第一座海上围填形成的人工岛,位于江苏东部的南黄海中,距岸约13千米,经黄海大桥与陆地连接,岛屿南北两侧共部署4条栈桥连接干散货及液体化工码头,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布置。该区域的潮流涨落潮方向为西北﹣东南向,阳光岛建成之后在潮流的影响下,周围的地形地貌发生了改变。如图为阳光岛区域2009﹣2014年水下地形冲淤变化示意图(正值为淤积,负值为冲刷)。
(1)阳光岛所在海域海底地形为________。
(2)推测阳光岛建设之后,其北侧水域淤积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北栈桥的码头区域有一定程度的侵蚀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底地形的变化对该区域产生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人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阳光岛所在海域海底地形。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质演化的结果,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经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而成为今天的状态。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大单元。大陆边缘地形通常又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沟和岛屿。
(2)本题主要考查人工岛建成,北侧水域淤积严重的原因,南北栈桥的码头区域有一定程度的侵蚀现象的原因。
(3)本题主要考查海底地形的变化对该区域产生的不利影响及措施。
【解答】(1)由材料可知,阳光岛是江苏省第一座海上围填形成的人工岛,位于江苏东部的南黄海中,距岸约13千米,因此,阳光岛所在海域海底地形为大陆架。
(2)由材料可知,该区域的潮流涨落潮方向为西北﹣东南向,阳光岛建成之后在潮流的影响下,周围的地形地貌发生了改变,北栈桥的建立使退潮输沙作用受到阻挡,导致泥沙淤积。由于栈桥的桥墩阻挡水流,涨落潮来回冲刷码头区域,导致南北栈桥的码头区域侵蚀明显。
(3)海底地形的变化对该区域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影响阳光岛的稳定;影响船舶的航行安全。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对阳光岛及时加固防护,维持其稳定性;加强对阳光岛区域的水道及泥沙冲淤状况的监测,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故答案为:
(1)大陆架。
(2)由于潮流的涨落潮方向为西北﹣东南向,北栈桥的建立使退潮输沙作用受到阻挡,导致泥沙淤积;栈桥的桥墩阻挡水流,涨落潮来回冲刷码头区域,侵蚀明显。
(3)影响阳光岛的稳定;影响船舶的航行安全;对阳光岛及时加固防护,维持其稳定性;加强对阳光岛区域的水道及泥沙冲淤状况的监测,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点评】本题以阳光岛区域2009﹣2014年水下地形冲淤变化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环境保护】
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渠道化是利用修筑堤坝、裁弯取直、加宽挖深等工程措施对河流进行整治的一种方法。基西米河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中南部,1962年~1971年间被渠化为一条近似直线的人工河道,并沿河修建了6级水坝,但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1976年基西米河流域开始河道的恢复工程,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试验。如图为基西米河示意图
(1)分析渠道化对基西米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2)推测基西米河流域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分析】(1)建水利工程需要在充分论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基础上进行建设,根据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进行分析,渠道化是利用修筑堤坝、裁弯取直、加宽挖深等工程措施对河流进行整治的一种方法。流域的综合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措施可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措施从加强对全流域的统一开发与管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合理用水等方面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基西米河流域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解答】解:(1)建水利工程需要在充分论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基础上进行建设,根据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进行分析,渠道化对基西米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对水文、生物及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水文方面的影响:堆放开挖河槽的泥土占用了滩地和湿地;渠道化使得季节性的水位变化消失,两岸原有的大片河滩沼泽湿地由于缺水而迅速消失;部分原有河道因为流量减少,河流的自净能力降低,水质恶化;生物方面的影响:各种生活其中的鱼类和水禽也因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渐渐减少消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破坏河流生态系统,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河道及其两岸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推测生态修复后,防洪的渠化工程撤除了,可能出现洪涝灾害,淹没河流沿岸土地和居民点;生态修复工程需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生态修复的技术难度大;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工程措施实施过程中会造成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故答案为:
(1)堆放开挖河槽的泥土占用滩地和湿地;渠道化使得季节性的水位变化消失,水流失去了大面积漫滩的机会,两岸原有的大片河滩沼泽湿地由于缺水而迅速消失;部分原有河道因为流量减少,河流的自净能力降低,水质恶化;各种生活其中的鱼类和水禽也因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渐渐减少消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2)生态修复后,有可能出现洪涝灾害,淹没河流沿岸土地和居民点;需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生态修复的技术难度大;工程措施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新的生态环境问题等。
【点评】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