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福建省厦门一中2019届高考最后一卷(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39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福建省厦门一中2019届高考最后一卷(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39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福建省厦门一中2019届高考最后一卷(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397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福建省厦门一中2019届高考最后一卷(解析版)
展开福建省厦门一中2019届高考最后一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如图示意我国某风景区山腰与山麓各月平均雾日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该风景区山麓地带冬半年月平均雾日多于夏半年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A.空气中水汽含量 B.植被状况
C.大气的稳定性 D.空气中的颗粒物
【分析】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多出些于春季二至四月间。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等。
【解答】解:由题,山麓地带水汽含量夏季多于冬季,A错误;植被状况和空气中的颗粒物冬夏季没有多大差别,B、D选项错误;冬季晴天多,易形成逆温现象,大气稳定性强,容易形成雾,C选项正确。
故选:C。
2.该风景区山腰各月平均雾日多于山麓的原因是( )
A.风力微弱 B.相对湿度更大
C.大气更稳定 D.植被茂盛
【分析】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多出些于春季二至四月间。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等。
【解答】解:由题,在山区,受地形抬升,山腰地带降水最多,材料中指出雾的形成条件: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雾,故山腰地带降水多,空气中水汽较多,易形成的雾。
故选:B。
3.该风景区最可能位于( )
A.甘肃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辽宁省
【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7月山腰和山麓雾日都很少,说明水汽少,降水少,为伏旱天气,该山可能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结合选项中的四省,只有浙江省符合条件。
故选:C。
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修建青藏铁路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侧透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如图中曲线示意该铁路某处阳棚在暖季(7月至9月)某日与冷季(11月至次年3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表示暖季某日棚内气温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根据材料明确遮阳棚的特点是两侧透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即遮阳棚就是为了遮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轻太阳辐射对地面的影响,减轻冻土融化。
【解答】解:根据题意,四条曲线代表某处遮阳棚在暖季(7月至9月)某日与冷季(11月至次年3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曲线,则③④为冬季温度,①②为夏季温度;又因为有遮阳棚遮挡太阳辐射,则夏季棚内温度偏低,即②为棚内温度曲线。
故选:B。
5.此路段冷季( )
A.遮阳棚的作用较暖季小
B.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
C.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5℃
D.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夜晚
【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暖季气温比冷季气温要高;同时棚内气温日变化小,棚外气温日变化大。
【解答】解:读图可知,①②为暖季,③④为冷季。且③为棚外气温日变化曲线④为棚内气温日变化曲线。据图可知,冷季时棚外日最高气温低于5℃;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据图可知,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9点﹣18点的白天;据图可知,冷季棚内外气温差较暖季棚内外气温差小,说明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
故选:A。
非洲北部突尼斯的软籽石榴是一种优质水果,为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通常树高5﹣7米。该水果喜光,较耐瘠薄和干旱,怕水涝,一般4﹣5月为花期,需水少,而生育季节需要水极多,9﹣10月成熟。该水果于1986年引入我国,目前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水果。如图示意突尼斯软籽石榴分布,图中阴影表示5月副热带高压位置。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石榴在图示月份正确的管理方式是( )
A.防止冻害 B.注意排水 C.加强灌溉 D.拉网防鸟
【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结合试题分析。
【解答】解:根据材料,石榴怕水涝。图示为5月份,是石榴花期,非生育季节,所以需注意排水,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7.突尼斯的软籽石榴引入我国华北地区种植,最需要防范的气象灾害是( )
A.春季阴雨 B.夏季伏旱 C.秋季风沙 D.冬季寒潮
【分析】寒潮: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摄氏度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摄氏度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华北距冬季风源地近,北方冷空气势力强,爆发南下;地势由高向低,华北成为寒潮通道之一。寒潮对农业的影响主要是春初与秋末,主要由由强降温、大风和大雪等造成。
【解答】解:春季雨带在华南一带,河南阴雨天少,A错误。伏旱主要出现在江淮地区,B错误。风沙多出现在冬春季节,C错误。突尼斯石榴产区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气候温和,而河南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寒冷,易受寒潮影响,D正确。故选:D。
8.相比于我国华北地区,突尼斯软籽石榴树种植的间距更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
A.使根素伸展便于吸收水分
B.加强通风有利于降低温度
C.树冠大可接收更多的阳光
D.利于排水减少渍涝的威胁
【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解答】解:突尼斯石榴产区是地中海气候,石榴生产季节降水少,因此,相比于我国河南,突尼斯软籽石榴树种植的间距更大,其原因最可能是使根系伸展便于吸收水分。河南和突尼斯夏季均炎热,B错误。突尼斯夏季光照更充足,C错误。种植间距和排涝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牛轭湖是弯曲河流发生自然裁弯后的遗留河道,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经历若干年后变成封闭的浅水湖泊。辽河下游平原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水流较缓,河曲发育,河道变迁频繁,平原上遗留很多废河道和牛轭湖,如图示意不同年代下辽河下游的河道演变过程。据此完成9﹣11题。
9.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1984、1988、1992、2002年辽河下游河道,其对应正确的是( )
A.甲﹣1984年 B.乙﹣1988年 C.丙﹣1992年 D.丁﹣2002年
【分析】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解答】解: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道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根据牛轭湖的形成过程判断,其发展先后顺序对应是:1984年﹣﹣丁,1988年﹣﹣甲,1992年﹣﹣丙,2002年﹣﹣乙。
故选:C。
10.在辽河下游地区,牛轭湖演变最缓慢的时期是( )
A.1963年﹣1975年 B.1975﹣1984年
C.1984﹣2002年 D.2002﹣2013年
【分析】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解答】解:解:辽河下游牛轭湖50年(1963﹣2013年)演变呈减缓趋势。其中,1963﹣1984年期间已形成的牛轭湖不断演变消亡,新的牛轭湖快速发育;1984﹣2002年期间已形成的牛轭湖逐渐消亡,少有新的牛轭湖形成;2002﹣2013年,牛轭湖的演变近乎停滞。
故选:D。
11.牛轭湖形成后,新的河道( )
A.流速增大 B.流程延长 C.流量减小 D.河床变浅
【分析】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解答】解:牛轭湖形成后,河道变直,流速变快。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2.(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新疆天山以南的沙雅县(如图)由渭干河冲积扇平原、塔里木河谷平原和80%的沙漠三部分组成。流经该县的塔里木河床低浅,受讯期洪水满溢影响,沿岸地区湖泊星罗棋布,保存有世界最大、最完好的胡杨林群落。近几十年来,该县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在塔里木河干流修筑防洪大堤,导致胡杨林群落质量下降,部分胡杨林斑块严重退化。
研究表明,胡杨林与地下水在密切关系:地下水埋藏深度在2﹣4m,矿化度在1﹣3g/L时最适合胡杨林生长。
(1)与渭干河冲积扇平原相比,分析塔里木河谷平原胡杨林广布的原因。
(2)简述沙雅县胡杨林群落的经济功能。
(3)分析近几十年来,该县胡杨林群落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4)当地胡杨林群落是由乔﹣灌﹣草组成的群落。指出胡杨林群落退化过程中最先消失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原因。
【分析】(1)胡杨林生长的区位因素可从地形、土壤气候、水源、人类活动等方面来回答。
(2)胡杨林群落的经济功能主要是对绿洲农业、畜牧业的影响及林木的开发和旅游业上。
(3)胡杨林群落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主要从认为原因:破坏植被方面分析。
(4)乔灌草组成的群落中,草本植物对水的需求最明显。
【解答】解:(1)塔里木河谷地形是冲积平原,沙土土质疏松,利于要系发育,地下水埋藏较浅;位置偏远,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2)胡杨林群落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对绿洲农业、畜牧业的影响及林木的开发和旅游业上,该地位于西北地区,胡杨林群落有效阻止风沙,保证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下有利于草本植物生长,适合发展畜牧业;胡杨的树干、枝、叶等可作为木材、工业原料和燃料;具有文化、科研、美学等价值,可发展旅游业。
(3)沙雅县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胡杨面积减小碎片化严重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人类的乱砍滥代和工程建设,人口增加导致盲目开荒和过度放牧,农田灌溉使林木水分补给减少。
(4)乔灌草组成的群落中,草本植物对水的需求最明显。由以上分析可知,地下水位下降是胡林群落退化的主要原因;草本根系分布较浅,最易出现缺水死亡,故最先消失的是草本植物。
故答案为:
(1)地势较低洼,且受塔里木河河水易泛滥和渭干河汇集的影响,地下水埋藏较浅;(城镇分布较少,)人类活动少,对胡杨林破坏较少。
(2)有效阻止风沙,保证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下草本适合发展畜牧业;胡杨的树干、枝、叶等可作为木材、工业原料和燃料;具有文化、科研、美学等价值,可发展旅游业。
(3)该县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导致过度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盐碱化;防洪大堤的建设减少了塔里木河两岸洪泛区水源的补给,加剧胡杨林区地下水位下降。
(4)草本。原因:地下水位下降是胡杨林群落退化的主要原因;草本根系分布较浅,最易出现缺水死亡。
13.(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石跨海大桥(如图)1998年建成通车:全长3911米,桥上设有6条高速车道。明石海峡的平均深度为110米,在大桥通车前,海峡两岸的交通依靠海运,每天都有上千艘船只在海峡里航行。淡路市多年来以农耕为主,是阪神工业地带(以大阪和神户为中心的工业地带)重要的农产品基地。
(1)与原有海运相比,指出明石跨海大桥上公路运输的优点。
(2)简述明石跨海大桥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
(3)分析与阪神地区相比,淡路市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4)分别说明明石跨海大桥的修建对淡路市经济发展和明石海峡海运的积极作用。
【分析】(1)公路灵活性强,适合短途运输;铁路运量大、速度快,适合长途运输;水运:运量大、运费低。
(2)跨海大桥修建需克服的困难可以从气象、地质和运量等角度分析。
(3)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分析可以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和科技)分析。
(4)跨海大桥修建的积极作用可以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1)桥上设有6条高速车道,运输速度快;海运受风浪等海上因素影响大,公路受风浪、大雾等自然环境影响小;海运只能在港口间运输,公路更灵活,连续性较好。
(2)明石海峡的平均深度为110米,水深较深,风浪较大,水流湍急;每天都有上千艘船只在海峡里航行,航运繁忙,施工不便;全长3911米,大桥跨度较大,建设难度大;处在板块交界处,地震灾害频发。
(3)从图中可以看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远离阪神工业地带,经济水平较低,地租、劳动力价格较低;
(4)对淡路市而言,大桥对外陆路交通变得便捷,有利于加强与阪神工业地带的经济联系,农产品运输更快捷,提升淡水市农产品的竞争力;对明石海峡而言,南北向的运输可通过陆路运输,减少两岸之间南北向的海运量,缓解海运繁忙的状况,使东西向的海运趋向通畅。
故答案为:
(1)运输速度快;受风浪、大雾等自然环境影响小;连续性较好。
(2)水深较深,风浪较大,水流湍急;航运繁忙;大桥跨度较大,建设难度大;地震灾害频发。
(3)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经济水平较低,地租、劳动力价格较低;
(4)淡水市:对外陆路交通变得便捷,有利于加强与阪神工业地带的经济联系,提升淡水市农产品的竞争力;明石海峡:减少两岸之间(南北向)的海运量,缓解海运繁忙的状况,使东西向的海运趋向通畅。
三、【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14.(10分)随着中国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瑶塘村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内,依托相对稀缺的旅游资源吸引大量游客,成为该村旅游城镇化发展的源动力。旅游社区建设、旅游企业发展、劳动力转化以及生活方式转变构成旅游驱动型农村城镇化的实质内容。这四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除了地方政府的支持作用、农村社区的主动参与外,还深受外来资本、旅游移民和旅游者等为主的外来力量的影响。如图示意瑶塘村2002年和2014年的聚落景观变化。
分析外来资本和旅游者等外来力量在瑶塘村旅游城镇化所起的作用。
【分析】题目通过介绍瑶塘村旅游城镇化发展的条件、措施、前后对比等,考查旅游区综合发展的原理和作用。外来资本,完善了瑶塘村基础设施(或交通等设施);通过创办旅游企业和服务业,吸引劳工移民,实现了该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使当地居民就业结构发生变化,非农业人口比重上升,促进了城镇化进程。旅游者为当地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在与当地居民的频繁互动中传播了城市文化和信息,促使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
【解答】解:通过题中信息分析,外来力量通过资金、技术、管理等投 入推动旅游发展,从而影响当地农村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基础设施、观念及居住地的改变,从而推动当地城镇化的发展。外部力量带来资金,完善了瑶塘村道路交通、特色社区等 基础设施;创办旅游企业,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促使主导产业由第﹣产业向第产业转变,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企业和服务业兴起,使当地居民就业结构由第一产 业向第三产业转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外来企业带来了现代化的经营理念,提高社区的管理水平;随着城市文化信息传播,人们的观念发生改变,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旅游镇的建设促使人口向城镇迁移,促进人口就地城镇化。
故答案为:
外来资本,完善了瑶塘村基础设施(或交通等设施);通过创办旅游企业和服务业,吸引劳工移民,实现了该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使当地居民就业结构发生变化,非农业人口比重上升,促进了城镇化进程。旅游者为当地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在与当地居民的频繁互动中传播了城市文化和信息,促使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
四、【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15.在草原区,为了增加牲畜生产力、减少放牧工作量,人们往往用围栏将部分草原围成家畜放牧场。调查发现,某地草原围栏(高度超过1米的铁丝网)对以普氏原羚为代表的有蹄类野生动物的生存产生了不利影响。
说明建设草原围栏对有蹄类野生动物生存的不利影响及解决措施。
【分析】对野生动物的生存产生的不利影响需要从草原围栏阻碍动物同行的危害分析;其解决措施也要从危害方面分析。
【解答】解:公共牧地渐渐被建有围栏的私有牧地代替。这些私有牧地往往由于家畜过度放牧而逐渐退化。修建的围栏降低了放牧的灵活性。有些动物受围栏阻碍无法到达饮用水地而大量死亡。有些动物试图钻过太高的围栏时被挂死。以及受围栏阻挡容易被天敌捕食。应去除围栏,建立自然保护区;改良围栏设计以便有蹄类野生动物安全通过等。
故答案为:
不利影响:围栏使栖息地碎片化;跨越(或钻过)围栏时存在生命危险;受围栏阻挡容易被天敌捕食。
解决措施:去除围栏,建立自然保护区;改良围栏设计以便有蹄类野生动物安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