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甘肃省白银市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一)(解析版)
展开甘肃省白银市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满分44分)我国智能手机制造业飞速发展,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中国制造”转变。华为集团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中国制造”的典范。目前华为集团在海外设立了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36个培训中心,大力推行员工的本地化。据此回答1~3题。1.近年来,我国智能手机制造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A.生产成本下降 B.市场竞争激烈 C.生产效率提高 D.土地价格上涨【分析】我国智能手机制造业飞速发展,基本上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三个月内某一领域就会有技术更新。【解答】解:我国智能手机制造业飞速发展,基本上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三个月内某一领域就会有技术更新。说明我国智能手机制造技术更新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技术更新速度加快,说明我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各手机生产公司加快技术研发。故选:B。【点评】本题以材料为背景,考查了我国智能手机制造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的最主要原因,要求学生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2.我国手机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中国制造”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技术水平提高 B.政府政策支持 C.资金投入加大 D.国外设备引进【分析】读材料可知,我国智能手机制造业飞速发展,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中国制造”转变。【解答】解:我国手机产业从劳动力价格优势的“中国制造”向技术含量较高的“中国品牌中国制造”转变,直接原因是各手机生产公司加强技术研发,使手机产业自身技术水平得以提高,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形成手机品牌。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对手机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没有直接作用,通过引进国外设备是不能引进有技术创新的品牌产品。故选:A。【点评】本题以材料为背景,考查了我国手机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中国制造”转变的直接原因,要求学生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3.华为在海外推行员工本地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政策 D.技术【分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原料、能源、市场、劳动力、技术、环境等因素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不断变化。【解答】解:华为集团在海外推行员工本地化,主要是为了获取当地市场信息,以提高产品对当地市场的适应性,创造和谐的商业环境,进而更大程度地占有市场。故选:A。【点评】本题以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华为在海外推行员工本地化的主要区位因素,要求学生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2017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的济南南绕城高速为全球首条承载光伏路面研发与铺设的高速公路,实现了“交通+新能源”的跨界融合。如表示意此“超级公路”的垂直结构。读表完成4~5题。结构材料作用表层透光混凝土通行及透光中间层光伏发电组件发电底层绝缘物质隔绝下方湿气4.该“超级公路”( )A.会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 B.只能通行小型电动汽车 C.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D.维护成本较普通公路低【分析】“光伏路面通过收集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太阳能发电。”光伏路面是电动汽车的“流动充电宝”。光伏智能道路还能通过路面结冰检测系统,实时感知道路结冰情况,从而自动开启电力加热系统,及时除去道路冰雪,保障出行安全。【解答】解:超级公路”只是实现了“交通十新能源”的跨界融合,其表面粗糙程度与普通路面并无区别,不会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A项错误;结合材料“济南南绕城高速”分析,该高速公路上多进出市区的车辆,“只能通行小型电动汽车”显然是不切实际的,B项错误;结合表中信息分析,该高速路面可以发电,从而实现了对太阳能资源的充分利用C项正确;“超级公路”相比普通公路成本要昂贵得多,相应的维护成本也会高得多,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济南南绕城高谏为题材,侧重对“超级公路”布局的影响的考查,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5.如果“光伏路面”在我国推广使用,将会( )①提高汽车通行速度 ②促进信息产业 ③加剧交通污染 ④提供清洁能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分析】“光伏路面通过收集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太阳能发电。”光伏路面是电动汽车的“流动充电宝”。光伏智能道路还能通过路面结冰检测系统,实时感知道路结冰情况,从而自动开启电力加热系统,及时除去道路冰雪,保障出行安全。【解答】解:汽车的通行速度与路面和动力等有关,并不会因为“光伏路面”的铺设而改变,①错;“光伏路面”利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故能提供清洁能源,而不会加剧交通污染,③错、④对;“交通十新能源”的跨界融合势必会使交通产业迎来一次智能化升级换代,促进信息产业发展,②对。故选:D。【点评】解题关键是对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的了解,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我国某大型玉米育种企业在全国设立了32处育种中心和试验站,建设成遍布全国的育种科研平台。该企业常采用宽窄行交替的休闲种植方式。追肥期间在宽行进行深耕,玉米收获时留高茬40cm左右,收获后耕作,第二年在耕作过的宽行进行精量播种,形成窄行苗带。据此回答6~8题。6.该育种企业在全国设立众多育种中心和试验站的主要目的是( )A.接近各省玉米产地 B.扩大企业规模和知名度 C.适应作物的地域性 D.保证育种试验的连续性【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技术条件:冷藏、良种、化肥、机械。【解答】解:由题,建设成遍布全国的育种科研平台主要是利用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气候)差异,使每个月都能播种,每个月都有授粉,这样可以保证试验的连续性,保证育种速度。故选:D。【点评】本题以我国某大型玉米育种企业在全国设立了32处育种中心和试验站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7.该企业在海南省建立了多个玉米种繁育基地,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该省的( )A.土地价格低,节省成本 B.热量充分,缩短育种周期 C.科技水平高,培育良种 D.病虫害少,发展绿色种业【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方面,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方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方面,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解答】解:根据区域地理知识可知,海南省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可以缩短育种周期,故该企业在海南省建立了多个玉米种繁育基地。故选:B。【点评】本题以我国某大型玉米育种企业在全国设立了32处育种中心和试验站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8.该企业育种基地采用宽窄行休闲种植方式,相对于均匀种植能( )A.加速玉米生长过程 B.增加玉米种植面积 C.降低田间土壤肥力 D.不利田间农事操作【分析】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与传统的耕作方式不同,玉米宽窄行栽培改垄作为平作、改均匀垄为宽窄行、改半精量播种为精量播种、改浅耕为深松、改低留茬为高留茬还田,隔年轮换休耕。【解答】解:宽窄行休闲种植方式通风透光,生长条件优越,可加速玉米生长过程,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效益;该生产模式只是对土地的一种利用方式,没有增加作物的种植面积;根据材料可知,该种植方式采用留高茬自然还田的收获方式,能够保持土壤肥力,深耕使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增强;该种植方式保留了田间的间隙,易于田间农事操作。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科罗拉多河干流发源于美国西部落基山脉西坡,向西南流经犹他、亚利桑那、内华达、加利福尼亚等州和墨西哥西北端,注入加利福尼亚湾;全长2333千米,只有145千米在墨西哥境内;流域面积64.7万平方千米,流域内80%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河水含沙量很高,河水混浊,呈暗褐色。据此并读图完成9~11题。9.与上游相比,科罗拉多河中下游的支流多为季节河,主要原因是( )A.洪水期水库蓄水使河流断流 B.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 C.灌溉用水的季节变化不均 D.夏季冰川融水补给量大,冬季无补给【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据“资源优势”确定流域开发方向资源开发;生态(恢复)建设;(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对河流污染的治理,对生物资源破坏的治理措施)。【解答】解: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30°N﹣40°N大陆的西岸,为地中海气候,与上游相比,科罗拉多河中下游的支流多为季节河,主要原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流域综合开发与整治,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0.受人类活动影响,科罗拉多河越往下游,河水盐度越高。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下游水土流失严重 B.河流下游纬度低,蒸发旺盛 C.沿河灌区开渠引水灌溉 D.大量引水使海水倒灌【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据“资源优势”确定流域开发方向资源开发;生态(恢复)建设;(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对河流污染的治理,对生物资源破坏的治理措施)。【解答】解:受人类活动影响,科罗拉多河越往下游,河水盐度越高。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沿河灌区开渠引水灌溉。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流域综合开发与整治,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1.科罗拉多河流域是美国进行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的第一个流域,干流上已兴建水库11座,支流上修建水库95座,全面实行梯级开发。主要原因是( )A.河流落差大 B.土地荒芜严重 C.旱涝灾害多发 D.流域面积广大【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据“资源优势”确定流域开发方向资源开发;生态(恢复)建设;(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对河流污染的治理,对生物资源破坏的治理措施)。【解答】解:科罗拉多河流域是美国进行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的第一个流域,干流上已兴建水库11座,支流上修建水库95座,全面实行梯级开发。主要原因是河流落差大。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流域综合开发与整治,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二、(综合题)12.(2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冰雾(ice﹣crystal fog)由悬浮在空气中大量微小冰晶组成的雾,冰晶由空气中水汽凝华而成。冰雾是辐射冷却雾,气温日变化直接影响冰雾的日变化,日落后降温,<﹣40℃的温度出现越早,冰雾出现也越早,当相对湿度在55%~65%时,就会出现冰雾。但不是每次气温低于﹣40℃都会出现冰雾,如有降雪,风速较大时也不能形成。冰雾出现后一般不会间断,出现越早,持续时间越长,日出后浅薄的冰雾容易消散,但在﹣45℃以下出现强浓雾时,冰晶长得很大,既使太阳升起,也不会立即消散,直到冰晶体自然降落才趋于消散。(注:空气中含水量一定时,气温越高,相对湿度越低)(1)根据材料说出冰雾的形成条件。 (2)分析冰雾在一天中14~20时占比较少的原因。 (3)分析冰雾发生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危害。 (4)推测我国最容易出现冰雾的省份和月份。 【分析】(1)根据题干内容可以确定影响冰雾形成的条件主要有气温、湿度和风力等。(2)根据冰雾形成的条件,结合一天中14~20时气温的变化及其影响分析解答。(3)冰雾产生主要影响交通、通讯设施和人体健康等。(4)根据冰雾形成的条件结合我国不同区域的特点分析解答。【解答】解:(1)根据题干可知,冰雾是辐射冷却雾,近地面降温快,容易出现逆温大气层较稳定,利于冰雾的形成;<﹣40℃的温度出现越早,冰雾出现也越早,说明冰雾的形成需要气温极低,应该在﹣40℃以下;当相对湿度在55%~65%时,就会出现冰雾,所以冰雾需要的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如有降雪,风速较大时也不能形成,说明需要大气稳定,静风的天气。(2)根据上题可知,冰雾形成需要低温和逆温和静风的条件,而14时气温最高,空气膨胀上升,上升气流增强,风速增大,利于冰雾蒸发和消散;温度升高,水分蒸发增加,则相对湿度减小,不利于冰雾的维持;根据题干可知,强浓雾维持时间长,直到午后冰晶体长得很大时,才自然落下消散,所以冰雾在一天中14~20时占比较少。(3)根据题干可知,冰雾由悬浮在空气中大量微小冰晶组成的雾,冰晶由空气中水汽凝华而成能,冰雾占据大气空间,阻挡视线,导致能见度极低,对交通出行及其不利,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冰雾附着在电线上,容易形成冰块,加重电线的重量,对水电通讯设备有损害;冰雾的形成要在气温低于﹣40℃的条件,极低的气温有可能导致家禽家畜冻伤冻死,危及饲养业和放牧业;冰雾发生时逆温现象严重,会阻碍污染物扩散,导致空气污染加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尤其是人类的呼吸系统。(4)我国气温的特点是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南高北低。根据题干可知,冰雾的形成要在﹣40℃,我国气温能达到该温度只有在冬季的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如黑龙江和内蒙古等省区。故答案为:(1)近地面降温快,出现逆温;气温极低,在﹣40℃以下;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静风、大气稳定。(2)午后气温升高,(逆温结束)上升气流增强,风速增大,利于冰雾蒸发和消散;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不利于冰雾的维持;强浓雾维持时间长,直到午后冰晶体长得很大才自然落下消散。(3)能见度极低,对交通出行不利,易发生交通事故;对水电通讯设备有损害;家禽家畜易被冻伤冻死;冰雾发生时逆温现象严重,阻碍污染物扩散,空气污染加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4)黑龙江,内蒙古;11月~次年3月。【点评】本题组以冰雾的形成为切入点,考查冰雾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内容结合地理内容分析解答。13.(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羊绒是生长在山羊表皮的细绒,入冬时长出,抵御风寒,开春后脱落。羊绒被人们认为是“纤维皇后”,因保暖轻柔,其制成品渐成冬日保暖必备之品。阿白山羊是鄂尔多斯高原的特种绒山羊,阿白山羊绒光泽好洁白柔软、纤维长、梳绒量大、净绒率高。鄂尔多斯市是国际上重要的羊绒集散地和加工基地,纺织工业已经成为该市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市面上销售的羊绒衫,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混乱,严重影响着鄂尔多斯市羊绒衫的声誉。对此鄂尔多斯市出台了《关于振兴羊绒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将鄂尔多斯市建成产业特色明显、产业链协作效率高、企业集聚效应显著和绿色环保的“中国羊绒之都”。如图为鄂尔多斯市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1)判断鄂尔多斯高原牧民梳羊绒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说出鄂尔多斯高原畜牧业发展的制约条件。 (3)试为鄂尔多斯建成“中国羊绒之都”提出合理化建议。 (4)在鄂尔多斯能源产业走入低谷之际,有人提出应扩大山羊养殖规模助力纺织工业发展。你是否赞同?说明你的理由。 【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气候:包括光照、热量、水分等要素,它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因素。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区耕作不便,且不利于水土保持。适宜发展畜牧生、林业等。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如酸性红壤种茶树。水源:尤其对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对商品农业,尤其是对花卉等园艺生和乳畜业的生产非常重要。政策:起鼓励或限制作用。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劳动力、科技、冷藏保鲜技术等。鄂尔多斯高原畜牧业发展的制约条件是生态环境脆弱;草场质量差,载畜量低;牲畜饮用水源不足。鄂尔多斯建成“中国羊绒之都”的建议有:加大研发投入,改进技术装备,提升产品质量;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优化羊绒制品结构;提高羊绒制品的设计水平,提高产品的差别化程度;完善羊绒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协作效率;加强品牌宣传,维护品牌形象;加强管理,整顿市场秩序等。【解答】解:(1)由于羊绒入冬时长出,抵御风寒,开春后脱落“,因此需要在羊绒脱落之前进行梳绒,﹣方面是此时气温回升,羊绒抵御风赛的作用大大减弱,另﹣方面羊绒经过整个冬季的生长,产量高。(2)农业区位条件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3)首先应明确鄂尔多斯羊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材料中获取,如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层次偏低、羊绒制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管理混乱等),其次应分析建成“中国羊绒之都需要具备的特征(如羊绒及羊绒制品的市场占有率高、品牌知名度高等),然后针对以上两方面提出合理建议。(4)本问为开放性设问。若赞同,则分析纺织I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纺织I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若反对,则分析纺织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及纺织工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故答案为:(1)春季。春季气温回升,梳绒对山羊造成的不利影响小;冬季为产绒期,春季的梳绒量大。(2)生态环境脆弱;草场质量差,载畜量低;牲畜饮用水源不足。(3)加大研发投入,改进技术装备,提升产品质量;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优化羊绒制品结构;提高羊绒制品的设计水平,提高产品的差别化程度;完善羊绒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协作效率;加强品牌宣传,维护品牌形象;加强管理,整顿市场秩序等。(4)赞成。理由:羊绒产量高,品质好;纺织工业的产业基础较好;劳动力价格和地租低廉;地方政府政策的扶持;交通运输条件便利;有利于增加当地农牧民的收入;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维持地区经济稳定发展。或不赞成。理由:使羊绒制品产量供大于求,市场竞争加剧;羊绒制品的市场需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该地沙漠分布面积广,草场质量差,扩大山羊养殖规模易使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4.(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为全面维护A级景区品牌质量,2017年4月,国家旅游局印发通知,要求各省级旅游部门对辖区内的4A级景区开展集中检查,尤其是对“厕所革命”滞后、管理和服务水平下降、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景区予以处理。青海省青海湖景区厕所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不符合标准要求;景区内部交通接驳、标识系统、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等达不到标准要求。相关部门决定,给予青海湖景区严重警告处理,限期6个月整改。指出上述处理对青海湖景区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分析】国家旅游局对青海湖景区的处理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要从这两方面分析。【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青海湖管理和服务水平下降,达不到标准要求,厕所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不符合标准要求。国家旅游局的处理,对青海湖景区旅游业发展,有利影响主要从服务、管理、基础设施方面分析。有利于促进青海湖景区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加强管理尤其是加强安全、服务方面的管理。增加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不利影响是景区的社会形象受到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旅游者数量减少,旅游收入减少。故答案为:有利影响:督促青海湖景区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加强管理尤其是加强安全、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增加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不利影响:景区的社会形象受到一定影响;旅游者数量减少,旅游收入下降。【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旅游业的影响,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内容结合实际生活分析解答。[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5.中国大闸蟹早在1900年通过商船的压舱水从中国“移民”到欧洲.鲜活的大闸蟹是中国人餐桌上的“超级美味”,但在欧洲许多国家却不食用或少食用,而且这种“什么都吃”的八脚猛士开始在欧洲大陆江河横行,对本土物种构成严重的生存威胁.欧洲媒体把大闸蟹描绘成“面目狰狞的怪物”而大加讨伐.但是近年来,许多欧洲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闸蟹不再泛滥成灾。说明大闸蟹在欧洲许多国家泛滥成灾的原因并推测当地为抑制大闸蟹泛滥可能采取的措施。 【分析】在生物学上,外来物种是指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和分布位置以外的一种物种、亚种或低级分类群,包括这些物种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生物物种由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它有两层意思,第一,物种必须是外来、非本土的;第二,该外来物种能在当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入侵的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危害动植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解答】解:外来物种入侵并肆虐主要是自身适应性强;材料中“在欧洲许多国家却不食用或少食用”说明欧洲的生存环境适宜;缺少天敌;捕杀量少等.解决措施应从捕杀的角度考虑。故答案为:原因:食性杂,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外来物种,本地缺少天敌;欧洲人很少食用大闸蟹。措施:捕捞大闸蟹加工成动物饲料;鼓励人们食用大闸蟹;捕捞后卖给华人餐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外来物种入侵并肆虐的原因及对策.应结合实地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