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地理】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对图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
A. 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 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 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 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2. 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商城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 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 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 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 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答案】1. D 2. D
【解析】本题组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影响。伴随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在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诸多变化,为此,人类应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维系地球生态平衡。
【1题详解】
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对。
【2题详解】
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选D。
读我国南方某山区的聚落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3. 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 B. 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
C. 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 D. 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
4. 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
A. 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 B. 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
C. 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 D. 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
【答案】3. D 4. D
【解析】考查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及区域发展措施。
【3题详解】
图示聚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三面环水,聚落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而不是分布在临河平原地区,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季风气候,洪涝灾害频发,分布在离河流有一定距离的地势相对较高地带,使聚落地势高于洪水位,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对聚落的危害,D对;山区地势起伏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聚落分布越靠近山区,则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越多,A错;靠山建住房不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例如聚落位于山地迎风坡,则地形雨丰富,暴雨侵袭更严重,B错;靠近山区,更容易受山洪威胁,且山区附近也不利于地震逃生,有利于地震逃生的地形为平坦开阔地区,C错。
【4题详解】
坡度陡的地区,地势起伏大,修建梯田种粮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梯田应修建在坡度较小的山区,A错;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容易造成水污染,规模过大还会对其它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B错;大力发展山区旅游,有利于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但对改善生态环境没有明显的作用,不合理的旅游活动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C错;在山坡有计划地栽培果树,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保持水土和改善生态环境,D对。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5. 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 减小降水变率 B. 减少河水含沙量
C. 增加降水量 D. 加大河流径流量
6. 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 河床 B. 沟谷
C. 裸露坡面 D. 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5. B 6. B 7. D
【解析】
【5题详解】
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
【6题详解】
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B项正确。
【7题详解】
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
下图是驴友李先生某日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日落景观图片。当日,李先生又乘飞机前往巴西进行为期一周的旅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图片拍摄日期最可能是 ( )
A. 1月1日。 B. 4月1日
C. 7月1日 D. 10月1日
9. 该日北京昼长约 ( )
A. 10小时 B. 11小时
C. 13小时 D. 14小时
10. 李先生在巴西旅游期间 ( )
A. 北京太阳高度日变化缩小 B. 晨线和经线的夹角缩小
C. 北极附近极昼范围缩小 D. 巴西利亚的昼夜变化幅度增大
【答案】8. A 9. A 10. B
【解析】
【8题详解】
北京时间是120°E的时间,64°W与120°E相差184°,1°差4分钟,即相差12小时16分钟(或者时区差计算),知道东边的时间,向西求时间用减法,得出64°W时间为19:00整。由题中的纬度可知,别德马位于南半球,19:00日落,说明南半球昼长夜短,是夏季,故A正确。
【9题详解】
北半球的昼长与同纬度南半球夜长相等,别德马与北京纬度大致相同,依据上题别德马昼长14小时可知其夜长10小时,因此北京昼长约10小时。故A正确。
【10题详解】
根据第(1)小题可知,李先生在巴西旅游期间北半球为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靠近赤道,全球昼夜长短差距逐渐缩小,因此晨线和经线的夹角缩小。故B正确,D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因此太阳高度日变化增大;北极附近极夜范围缩小。故A、C错误。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下列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山的相对高度为270米。 B. cd是山谷,ef是山脊
C. 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D. h地比b地降水多
12. 图中,有一处适合开展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为 ( )
A. 101米 B. 198米
C. 298米 D. 601米
13. b点此时的温度为18℃,如果只考虑高度因素,那么甲峰与乙峰的温度分别为( )
A. 22.5℃、13.5℃ B. 13.5℃、12.5℃
C. 225℃、15.5℃ D. 13.5℃、14.5℃
【答案】11. D 12. C 13. B
【解析】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和气温的垂直递变规律。
【11题详解】
读图,甲山海拔为1150米,乙山海拔为1320米,因此两山的相对高度为1320-1150=170米,A错;cd处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凸出,为山脊,ef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方向凸出,为山谷,B错;结合右上角的方向指示标可知,图示右上角为正北方向,则左下角为正南、右下角为正东、左上角为正西,因此h在山地的东南坡,C错;图示东南方向为海洋,风向为东南风,因此h位于迎风坡,b位于背风坡,h地降水量多于b地,D对。
【12题详解】
读图推出等高距为200米;适合攀岩的陡崖位于乙山的西北侧,该处陡崖有两条等高线相重合,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为:(n-1)×d≤△H < (n+1)×d,n表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表示该幅等高线图的等高距;因此该陡崖的相对高度为200≤△H <600,故选C,A、B小于200米、D大于600米,A、B、D错。
【13题详解】
b点的海拔为400米,气温为18°C,甲山海拔为1150米、乙山海拔为1320米,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C,可以计算出甲、乙的温度分别为13.5℃、12.5℃,故选B,A、C、D错。
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 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C. 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D. 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15. 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 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 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C. 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D. 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答案】14. D 15. C
【解析】以“一带一路”为背景考查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差异和洋流、植被、气候等自然环境差异。
【14题详解】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沿海地区为我国淮河平原地区,西部沿海地区为欧洲西部地区,两地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分布密度都较大,A错;西部沿海(欧洲西部)技术水平较高,产业层次较高,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发达,B错;我国淮河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较低,C错;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但发展速度快,欧洲西部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但发展速度缓慢,D对。
【15题详解】
6-8月为北半球夏季,经南海时该海域受夏季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但并不是受梅雨影响,梅雨主要是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原因是受江淮准静止锋控制,A错;红海沿岸地区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稀疏,B错;夏季,阿拉伯海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从我国向西航行的邮轮经过该海域时航线大致呈逆时针,与洋流流动方向相反,因此逆风逆水,C对;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风力微弱、降水少,不会出现狂风暴雨,D错。
读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流经字母A附近海域洋流的名称为 ( )
A. 北大西洋暖流 B. 阿拉斯加暖流
C. 加利福尼亚寒流 D. 加那利寒流
17. 影响B地区降水均匀的主要因素是终年受( )
A. 信风的影响 B. 季风的影响
C. 西风的影响 D. 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影响
18. 河流C与莱茵河水文特征不同之处在于( )
A. 水流速度快 B. 含沙量大
C. 径流季节变化大 D. 有凌汛
【答案】16. B 17. C 18. A
【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北美洲西海岸,A位于中高纬大陆西岸,洋流名称为阿拉斯加暖流。B位于40°N—60°N大陆西岸,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C是在温带海洋性气候作用下和河流,与莱茵河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莱茵河位于平原,地势平坦,C位于山区,落差大。
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以及“南亚一月、七月风向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有关孟买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 B. 全面温和多雨
C. 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20. 结合“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以及“南亚一月、七月风向图”,可知当地 ( )
A. 1月吹东北季风,降水较多 B. 1月吹西南季风,降水较少
C. 雨季吹东北季风,洪涝频繁 D. 西南季风给南亚带来丰沛的降水
【答案】19. C 20. D
【解析】本题考查因素气候类型。印度大部分处于北纬10°~30°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北有高山阻挡亚洲中部的冷空气侵入,南有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19题详解】
孟买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因降水年内分配不均而分为旱季和雨季。每年11月到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到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正确答案选C。
【20题详解】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可分为三季.3至5月的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6至10月的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90%,湿热多雨;从11月到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正确答案选D。ABC错误。
澳大利亚(图甲)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甲所示的( )
A. ②地附 B. ①地附近
C. ④地附近 D. ③地附近
22. 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 收集雨水 B. 方便通信
C. 通风换气 D. 增加采光
23. 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士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21. A 22. C 23. B
【解析】考查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和地下住宅的特征、功能。
【21题详解】
由材料“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可推测该住宅分布在沙漠气候地区;读图①地附近位于澳大利亚西部亚热带地区,为地中海气候,B错;②地附近为澳大利亚内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A对;③地附近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D错;④地附近为澳大利亚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错。
【22题详解】
该地降水稀少,地面雨水极少,且通天井建设高于地面,难以收集雨水,A错;通天井对通信所起作用小,为方便通信应增加相关通信设施,B错;通天井有利于地表空气进入地下住宅,为地下住宅的人们提供新鲜空气,也可以把地下住宅里的废气排出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C对;通天井井壁直立且井口和中部宽度小,不利于太阳光线照射进地下,对增加地下采光作用小,D错。
【23题详解】
夏季,有利于减少受地面热空气的影响,地下住宅气温较低,冬季有利于减少受地面冷空气的影响,地下住宅气温较高,因此该类住宅冬暖夏凉,气温年变化幅度较小,但不是室温不变(通天井促进了地表和地下气流的交换),①错②对;黄土高原的窑洞墙厚、门窗小,夏季受热空气影响小、冬季冷空气影响小,也具有冬暖夏凉的特征,③对;蒙古包位于地上,御寒御热能力较差,其特征是便于拆卸,④错,故选B。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这是人类首次到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海拔4093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下列南极科学考察的4个地点中,全年不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极点(南纬90°) B. 南极冰盖最高点(约南纬80°)
C. 冰点(约南纬78°) D. 磁点(约南纬65°)
25. 下列对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夜空会有极光出现 ②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
③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大的大洲 ④有煤、铁等多种矿产资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6. 当前,全球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了尽可能保持南极这片净土,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合理活动应该是( )
A. 停止在南极洲的一切活动 B. 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
C. 对各种资源进行实验性开采 D. 对各种资源进行商业性开发
【答案】24. D 25. D 26. B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地球的运动、极地的自然现象、保护南极洲的措施。
【24题详解】
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南极点有极昼极夜现象。故A错误。南极冰盖最高点在80°S,有极昼极夜现象。故B错误。冰点在78°S,有极昼极夜现象。故C错误。磁点在65°S,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D正确。
【25题详解】
①南极洲极夜是可能出现极光。故①正确。②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故②错误。③南极洲是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不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故③错误。④经科考发现南极洲有煤、铁等多种矿产资源。故④正确。故D①④正确,ABC错误。
【26题详解】
不能停止在南极洲的一切活动,科考队员每年还需要去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故A错误。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有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故B正确。不能开采南极洲的资源,可能造成南极洲生态环境的破坏。故C错误。在南极洲不能进行资源商业性开发。故D错误。
下图所示的我国甲地区以盛产玉石、地毯、丝绸“三宝”闻名中外。其中,在该地以开采玉石最早,当时古人采玉的方法以河中“捞玉”、“踏玉”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目据图可知,流经甲城市的河流应发源于( )
A. 昆仑山 B. 天山
C. 祁连山 D. 秦岭
28. 古人采玉的理想地,应分布在(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9. 据提供信息可推断,在该地采玉的最佳时期应在(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27. A 28. C 29. C
【解析】
【27题详解】
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河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愈往下游水越少,因此,流经甲城市的河流应发源于甲南部的高山,根据经纬度位置,应为昆仑山。
【28题详解】
由于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是在河水较少时在河床上拣玉,可见玉石颗粒较大,③河段处于河流流出山口地段,流速变缓,有利于泥沙沉积,更有可能采到玉。
【29题详解】
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流水量大;秋季气温降低,河流水量减少,河床裸露,是古代在河床上拣玉的最佳季节。
石家庄市纺织工业基地成立于1954年,产品远销国内外。2016年11月,石家庄市纺织工业基地与新疆阿拉尔市签约落户新疆阿拉尔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志着石家庄棉纺工业正式转移新疆。阿拉尔纺织工业起步于2004年,近年来发展迅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1954年,我国在石家庄建设棉纺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A. 原料和市场 B. 技术和交通
C. 原料和交通 D. 劳动力和技术
31. 近年来,阿拉尔棉纺工业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 销售市场广阔 B. 棉花原料充足
C. 劳动力素质高 D. 交通运输便利
32. 阿拉尔市吸引石家庄棉纺工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 市场广阔 B. 原料充足
C. 劳动力素质高 D. 政策优惠
【答案】30. C 31. B 32. D
【解析】考查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
【30题详解】
石家庄地处我国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商品棉基地附近,棉花原料丰富,且有便利的铁路等交通条件,为建设棉纺织工业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原料和交通条件,C对;“产品远销国内外”,说明石家庄棉纺织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外其他地区,而不是本地市场,因此市场条件不是促使石家庄建立棉纺织工业的主要优势,A错;棉纺织工业属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对技术要求较低,因此技术条件也不是石家庄建立棉纺织工业的主要优势,B、D错。
【31题详解】
新疆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棉花质量好、产量高,阿拉尔地处新疆棉花主产区,该地发展棉纺织工业棉花原料充足且品质高,B对;阿拉尔市本地人口较小,棉纺织产品的消费量较小,其市场主要面向国内外其他地区,A错;棉纺织工业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发展棉纺织工业依赖的主要是大量廉价劳动力而不是高素质的劳动力,C错;该地地处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交通运输条件远不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交通条件优势并不明显,D错。
【32题详解】
棉纺织产品主要是面向我国东部人口密集地区和国外市场,阿拉尔市相比石家庄距主要销售市场更远,A错;阿拉尔市和石家庄附近都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两地原料都充足,B错;石家庄市经济更发达,高素质人才较阿拉尔市丰富,C错;材料“签约落户新疆阿拉尔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说明落户阿拉尔市有国家政策的支持,D对。
读我国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分布图,图中Ⅰ为海洋性气候区,Ⅱ为海洋性过渡气候区,Ⅲ为大陆性过渡气候区,Ⅳ为大陆性气候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下列关于图中甲地区气候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大陆性过渡气候——纬度位置 B. 海洋性过渡气候——经度位置
C.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地势 D. 大陆性气候——地形、地势
34. 下列关于各类气候区气候资源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Ⅰ类地区纬度低,太阳能资源丰富 B. Ⅱ类地区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 Ⅲ类地区气温高,热量丰富 D. Ⅳ类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利于农作物生长
【答案】33. C 34. A
【解析】
【33题详解】
根据河流形状和陆地轮廓,图中甲地区是四川盆地,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受周围山地阻挡,冬季风影响小,形成亚热带气候类型,C对。大陆性过渡气候分布在Ⅲ区域,A错。海洋性过渡气候区分布在Ⅱ区域,B错。大陆性气候区分布在Ⅳ区域,D错。
【34题详解】
关于各类气候区气候资源的评价,Ⅰ类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能资源丰富,A对。Ⅱ类地区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变化大,B错。Ⅲ类地区冬季寒冷,气温低,C错。Ⅳ类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水分不足,不利于作物生长,D错。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35.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为青藏高原 B. ③为黄河谷地
C. ②为四川盆地 D. ④为喜马拉雅山
36. 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
A. 具有广阔平原 B. 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C. 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 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37. 关于⑤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 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 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D. 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地堑,后经过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
【答案】35. C 36. B 37. D
【解析】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单元的分布和地形的成因。
【35题详解】
①地平均海拔略高于1000米,应为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A错;②地海拔较低,在500米以下,且位于108°E和30°N附近,应为四川盆地,C对;③地位于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但流经该地的河流不是黄河而是汉江,因此为汉水谷地,B错;④为地势较高的山地,应为秦岭山脉,喜马拉雅山的最高海拔在8000米以上,D错。故选C。
【36题详解】
①地为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地势西高东低,地表崎岖,有许多山间盆地,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A、C错B对;远看成山,近看成川描述的是青藏高原由于高原海拔高、内部山脉相对高度较小的特征,D错。故选B。
【37题详解】
⑤地位于秦岭北部地势低洼处,可推测为渭河平原。渭河平原的形成原因是岩层断裂下陷形成地堑,由于地势低,渭河搬运大量泥沙在此堆积形成平原,而不是岩层受挤压凹陷形成,C错D对;流水侵蚀主要形成峡谷、瀑布等,冰川侵蚀主要形成U形谷、峡湾等,流水侵蚀和冰川侵蚀并不会形成平原,A、B错。故选D。
克拉玛依的魔鬼城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景观,而今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工业重镇,克拉玛依是新疆最大的外来移民城市,城市化水平超过乌鲁木齐。下图为我国新疆北部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8. 下列地理因素与①、②两地降水量差异无明显相关性的是( )
A. 地形 B. 湖泊
C. 盛行风 D. 距海远近
39. 图示城市分布区的地貌类型成因是( )
A. 流水侵蚀 B. 流水堆积
C. 风力侵蚀 D. 冰川堆积
40. 克拉玛依城市化水平高于乌鲁木齐,主要是克拉玛依
①为工业城市,第二产业比重更大 ②规模大,等级高,服务范围广
③农业生产条件差,从事农业人口少 ④城市起步早,第三产业发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38. D 39. B 40. C
【解析】
【38题详解】
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西北风,掠过湖面,水汽增加,遇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故②地降水量大于①地。故D正确。
【39题详解】
图示城市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主要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故B正确。
【40题详解】
克拉玛依为石油工业城市,人口主要从事第二产业,加上地处沙漠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从业人口少,故城市化水平高于乌鲁木齐。故C正确。
读“非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①②③④代表不同自然带,完成下面小题。
41. 在20°N纬线穿过的世界陆地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是本图中( )
A. ③ B. ②
C. ① D. ④
42. 该地区( )地带性表现十分明显,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的差异
A. 经度 水分 B. 纬度 热量
C. 垂直 水热状况 D. 洋流 地形
43. 图中四个自然带,在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 ( )
A. ①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41. A 42. B 43. D
【解析】考查世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和影响因素。
【41题详解】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自然带分别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结合世界自然带分布规律可知,20°N纬线穿过的自然带为非洲、阿拉伯半岛的热带荒漠带,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的热带季雨林带和中美洲的热带草原带,其中面积最大的为热带荒漠带,故选A,B、C、D错。故选A。
【42题详解】
由①向北到②、③、④,自然带依次出现更替,这种自然带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现象称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形成基础为热量,故选B;经度地带性是指自然带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现象,A错;垂直地带性是指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更替的现象,C错;洋流和地形因素是造成自然带出现非地带性分异的因素,D错。故选B.
【43题详解】
①自然带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但①的西部向北延伸,纬度范围超过10°N,该地的热带雨林属非地带性现象,形成原因与洋流、海洋暖湿气流等因素相关;②自然带主要分布在10-20°,但非洲东部赤道附近也为热带草原带,该地为东非高原,受地形影响降水偏少形成了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属非地带性现象;③自然带主要分布在20-30°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部,图中大陆东部索马里半岛也为热带荒漠带且向低纬延伸,该地也属非地带性现象,形成因素主要是地形和洋流;④自然带主要分布在30-40°的大陆西岸,但图中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分布并不仅仅分布在非洲大陆西部沿岸,而是向东部延伸,因此也呈现出非地带性特征,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分布,即①②③④四地的自然带分布都既有地带性因素也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故选D。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向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供水,可以缓解首都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下图为北京气候资料及丹江口下游武汉的年径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4. 北京地区最需要调水的月份是( )
A. 1~5月 B. 6~8月
C. 9~10月 D. 11~12月
45. 为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供水地区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 实行季节性水价 B. 修建水库
C. 提倡节约用水 D. 增加引水线路
4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起汉江丹江口水库,北至京津,已全线通水。该工程干渠采用立交或涵洞式跨越沿线河流,其原因是( )
A. 减小工程量,降低造价 B. 改善沿线生态环境
C. 增加下渗,回补地下水 D. 保障工程供水水质
【答案】44. A 45. B 46. D
【解析】
【44题详解】
北京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大。根据北京的降水量分布状况,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量小,水资源短缺。北京地区最需要调水的月份是 1~5月,A对。 6~8月是雨季,降水量大,B错。9~10月、11~12月降水量减少,河流径流量较大,水资源短缺程度不很严重,C、D错。
【45题详解】
为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供水地区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问题,B对。实行季节性水价经济手段控制,不能改变季节差异,A错。提倡节约用水能减少浪费,增加引水线路是增大借给,都没有改变调、需间的季节差异,C、D错。
【46题详解】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起汉江丹江口水库,北至京津,已全线通水。该工程干渠采用立交或涵洞式跨越沿线河流,其原因是减少沿线地区对水源的污染,保障工程供水水质,D对。增加了工程量,造价更高,A错。采用立交或涵洞式跨越沿线河流,减少了下渗,不能回补地下水,也不能改善沿线生态环境,B、C错。
读“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7. 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A. 自东南向西北 B. 自西北向东南
C. 自东北向西南 D. 自西南向东北
48. 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
A. 乙丙河段 B. 甲乙河段
C. 丙丁河段 D. 丁戊河段
【答案】47. D 48. A
【解析】
【47题详解】
海拔高气温低,据图可知,该区域东南方向气温低,西北方向气温高,说明东南方向海拔高,西北方向海拔低,河流自高处向低处流。因此河流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故选A。
【48题详解】
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等温线密集区说明地势起伏大,据图可知,乙丙河段等温线密集说明地势起伏大,因此水能资源最丰富。故选B。
读“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①、②分别示意两种地质构造,甲、乙分别示意两种地貌,完成下面小题。
49. 关于图中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地质构造比①先形成 B. 甲地貌只形成在湿润地区
C. ②构造的地表可能有地下水出露 D. 乙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
50. 有关该区域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区域夏季水循环更活跃 B. 图中湖泊减少了区域水循环总量
C. 图中湖泊对甲地貌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D. 甲、乙地貌的形成与水循环有密切关系
【答案】49. C 50. D
【解析】
【49题详解】
读图,图中②构造是断层,地表可能有地下水出露,②地质构造使①岩层错动,应是后形成,甲地貌只形成在山麓地区,乙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所以B正确。
【50题详解】
该区域位于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可能是地中海气候,夏季水循环较弱,图中湖泊不能减少区域水循环总量,甲、乙地貌的形成与水循环有密切关系,图中湖泊对甲地的形成没有影响。
下图为1990~1995年非洲、亚太地区、欧洲和中亚、拉丁美洲、美国和加拿大、西亚地区的区域森林面积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1.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分别是( )
A. 美国和加拿大、拉丁美洲、西亚、非洲
B. 西亚、美国和加拿大、非洲、拉丁美洲
C. 非洲、拉丁美洲、美国和加拿大、西亚
D. 拉丁美洲、非洲、美国和加拿大、西亚
52. 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森林面积变化及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是西亚,森林破坏严重,荒漠化面积广
B. ②是拉丁美洲,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是森林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
C. ③是非洲,森林面积的扩大得益于大规模的退耕还林
D. ④是美国和加拿大,因纬度高,气候寒冷且经济发达,导致森林面积锐减
【答案】51. C 52. B
【解析】
【51题详解】
美国和加拿大属于发达国家,地广人稀,环保意识较高,森林面积增大,为③。非洲、拉丁美洲、西亚均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森林破坏较严重,面积减少。但西亚为多沙漠地区,森林面积本来较小,因而变化较小,因此④为西亚。森林面积最多,破坏最严重的是拉丁美洲,因此②为拉丁美洲,①为非洲。故C正确。
【52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①是非洲;②是拉美,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是森林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③是美国和加拿大 ,森林呈增加趋势;④是西亚。故B正确。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下图中的直线均为经纬线,表示这些经纬度附近的山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3. 图中的①~④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 )
A. 阴山 昆仑山 南岭 秦岭 B. 天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
C. 昆仑山 天山 阴山 秦岭 D. 天山 阴山 昆仑山 南岭
54. 关于上图中的⑤~⑧所代表的山脉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⑤山脉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B. ⑥山脉大致是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 ⑦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D. ⑧山脉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答案】53. B 54. C
【解析】
【53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和山脉的走向分析。
【54题详解】
⑤横断山区,⑥贺兰山,⑦巫山,⑧大兴安岭。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是太行山。所以不正确的是C项。
历史上,图中河流多次决堤泛滥,威胁到城市人口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图中水闸修建在523米宽的河面上,通过控制一个或多个河道之间的闸门可以减少朝向上游的水量。读该河流河口区域示意图及图示区域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55. 该区域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
A. 地处背风坡 B. 寒流流经
C.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 西风偏弱
56. 图示河流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间( )
A. 春季最长 B. 夏季最长
C. 秋季最长 D. 冬季最长
57. 河口水闸关闭时,会促使水闸以上至城市河段( )
A. 河流水质下降 B. 泥沙沉积量增加
C. 泥沙沉积量减少 D. 河流含沙量增加
【答案】55. D 56. B 57. C
【解析】本题以区域河流和气候资料为背景,考查区域环境特征,降水多少的成因,水利工程的作用等知识点。
【55题详解】
由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全年降水均匀、全年温和且温差小,应为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分布在40°N-60°N之间大陆西岸地区,附近洋流为暖流,B错;该气候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C错;地处背风坡不会导致同一地区冬夏降水差异,A错;冬季由于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加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风的势力较夏季强盛,受西风的影响大,降水量大,所以夏季降水量小,与西风偏弱有关,D正确。
【5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水闸主要控制朝向上游的水量,说明河水深受海水活动影响大,可知其作用为防止海水入侵;该河冬季水量大,冬季需要泄洪;夏季水量小,海水对于河流的影响大,所以夏季多关闭,故选B。
【57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泰晤士河夏季流量小,为了防止海水入侵,关闭水闸,使得海水对河流水的顶托作用下降,使得水闸以上河段水量速度增快,净化速度加快,水质变好;河流含沙量增大,沉积量减少,A、B、D错,故选C。
下图中左图为某地各月平均气温累计柱状图及各月降水量与各月平均降水量之差曲线图,下右图为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8. 该地可能位于右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9. 该地冬季气候特点与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A. 温和多雨、受盛行西风控制 B. 高温少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 高温多雨、受东北信风控制 D. 温和少雨、受来自内陆的西北风影响
60. 到该地旅行的游客可能见到大面积的景观是( )
A. 椰子林、天然橡胶林 B. 葡萄果园、柑橘果园
C. 热带稀树草原 D. 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58. C 59. A 60. B
【解析】
【58题详解】
根据各月气温累计柱状图,该地气温1月份累计增长快,7月份累计增长慢,说明该地1月份是夏季,位于南半球。可能位于右图中的③,C对。①位于赤道,累计值无月份差异,A错。②、④位于北半球,1月份累计值应较小,B、D错。
【59题详解】
结合图示位置,该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受盛行西风控制形成,A对。夏季高温少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C、D错。
【60题详解】
该地是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类型,到该地旅行的游客可能见到大面积的景观是葡萄果园、柑橘果园,B对。椰子林、天然橡胶林分布在热带气候区,B、C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气候区,D错。
二、综合题
6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答案】(1) 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提高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解析】
(1)剑麻是热带经济作物,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气候的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剑麻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产量不足。
(2)与其它地区相比,基洛萨除了有适宜的自然条件外,还有离沿海港口较近,临近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的优势。离首都近,有政策优惠条件。靠近河流,水源丰富。
(3)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增加就业。经济发展,能够增加洼地的税收。有利于促进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洼地经济发展。
6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材料二 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下图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下图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 。
(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 。
【答案】(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
(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地形
(3)陕南:山地、谷地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关中:平原(盆地)为主 温带落叶阔叶林,陕北:黄土高原为主 温带草原(森林草原)
(4)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 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陕北:农林牧结合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陕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为载体,考查地理图表判读、气温的影响因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结合图16可以很容易判断,夏季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南坡,冬季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北坡。
(2)关中地区北侧是黄土高原,南侧为秦岭山脉,关中平原地势较低;且夏季盛行东南风,关中地区处于夏季风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所以气温较高。晋陕边界为黄河,黄河河谷地区由于海拔较低,散热慢,气温较高,所以24℃等温线向北凸出,其影响因素为地形。
(3)结合材料二可知,陕南为汉中谷地和大巴山、秦岭,以山地和平原为主,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明显。关中主要为渭河平原(或渭河谷地),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陕北为黄土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由于降水减少,植被为温带草原(或森林草原)。
(4)陕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谷地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广大山区适合发展林业,所以陕南的农业发展方向为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汉中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适合发展旱作种植业。陕北高原降水偏少,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农业发展方向为农牧业结合。
63.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约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1)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2)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250米)和丙地(海拔2000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 、 。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
【答案】(1)青稞(小麦) 水稻
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
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高山草甸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海拔高度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
(3)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解析】
(1)从图中经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状况以及雅鲁藏布江和喜马拉雅山的分布看,甲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丁地位于印度的恒河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两地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异同点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角度来分析。青藏高原的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为河谷农业,丁地为印度河平原,两地均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较为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甲地和丁地的光照都较为充足。而从甲地与丁地的气候统计图看,甲地热量不足,丁地热量丰富;甲地降水量少,丁地降水量多。同时,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从地理位置、海拔状况和大气环流角度分析两地异同点的原因。(2)仔细读图,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上,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北坡基带处,为高山草甸带;丁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基带处,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该道路沿线的自然带主要呈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由于海拔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而导致的自然景观差异。(3)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流域面积、流域植被状况、地势起伏状况和降水状况等角度分析。从图中河流的信息看,河流流域面积大;河流流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从源头的高山到河口三角洲,地形坡度大;由于人口分布较为密集,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对图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
A. 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 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 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 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2. 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商城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 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 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 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 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答案】1. D 2. D
【解析】本题组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影响。伴随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在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诸多变化,为此,人类应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维系地球生态平衡。
【1题详解】
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对。
【2题详解】
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选D。
读我国南方某山区的聚落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3. 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 B. 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
C. 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 D. 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
4. 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
A. 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 B. 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
C. 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 D. 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
【答案】3. D 4. D
【解析】考查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及区域发展措施。
【3题详解】
图示聚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三面环水,聚落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而不是分布在临河平原地区,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季风气候,洪涝灾害频发,分布在离河流有一定距离的地势相对较高地带,使聚落地势高于洪水位,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对聚落的危害,D对;山区地势起伏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聚落分布越靠近山区,则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越多,A错;靠山建住房不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例如聚落位于山地迎风坡,则地形雨丰富,暴雨侵袭更严重,B错;靠近山区,更容易受山洪威胁,且山区附近也不利于地震逃生,有利于地震逃生的地形为平坦开阔地区,C错。
【4题详解】
坡度陡的地区,地势起伏大,修建梯田种粮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梯田应修建在坡度较小的山区,A错;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容易造成水污染,规模过大还会对其它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B错;大力发展山区旅游,有利于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但对改善生态环境没有明显的作用,不合理的旅游活动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C错;在山坡有计划地栽培果树,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保持水土和改善生态环境,D对。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5. 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 减小降水变率 B. 减少河水含沙量
C. 增加降水量 D. 加大河流径流量
6. 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 河床 B. 沟谷
C. 裸露坡面 D. 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5. B 6. B 7. D
【解析】
【5题详解】
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
【6题详解】
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B项正确。
【7题详解】
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
下图是驴友李先生某日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日落景观图片。当日,李先生又乘飞机前往巴西进行为期一周的旅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图片拍摄日期最可能是 ( )
A. 1月1日。 B. 4月1日
C. 7月1日 D. 10月1日
9. 该日北京昼长约 ( )
A. 10小时 B. 11小时
C. 13小时 D. 14小时
10. 李先生在巴西旅游期间 ( )
A. 北京太阳高度日变化缩小 B. 晨线和经线的夹角缩小
C. 北极附近极昼范围缩小 D. 巴西利亚的昼夜变化幅度增大
【答案】8. A 9. A 10. B
【解析】
【8题详解】
北京时间是120°E的时间,64°W与120°E相差184°,1°差4分钟,即相差12小时16分钟(或者时区差计算),知道东边的时间,向西求时间用减法,得出64°W时间为19:00整。由题中的纬度可知,别德马位于南半球,19:00日落,说明南半球昼长夜短,是夏季,故A正确。
【9题详解】
北半球的昼长与同纬度南半球夜长相等,别德马与北京纬度大致相同,依据上题别德马昼长14小时可知其夜长10小时,因此北京昼长约10小时。故A正确。
【10题详解】
根据第(1)小题可知,李先生在巴西旅游期间北半球为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靠近赤道,全球昼夜长短差距逐渐缩小,因此晨线和经线的夹角缩小。故B正确,D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因此太阳高度日变化增大;北极附近极夜范围缩小。故A、C错误。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下列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山的相对高度为270米。 B. cd是山谷,ef是山脊
C. 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D. h地比b地降水多
12. 图中,有一处适合开展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为 ( )
A. 101米 B. 198米
C. 298米 D. 601米
13. b点此时的温度为18℃,如果只考虑高度因素,那么甲峰与乙峰的温度分别为( )
A. 22.5℃、13.5℃ B. 13.5℃、12.5℃
C. 225℃、15.5℃ D. 13.5℃、14.5℃
【答案】11. D 12. C 13. B
【解析】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和气温的垂直递变规律。
【11题详解】
读图,甲山海拔为1150米,乙山海拔为1320米,因此两山的相对高度为1320-1150=170米,A错;cd处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凸出,为山脊,ef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方向凸出,为山谷,B错;结合右上角的方向指示标可知,图示右上角为正北方向,则左下角为正南、右下角为正东、左上角为正西,因此h在山地的东南坡,C错;图示东南方向为海洋,风向为东南风,因此h位于迎风坡,b位于背风坡,h地降水量多于b地,D对。
【12题详解】
读图推出等高距为200米;适合攀岩的陡崖位于乙山的西北侧,该处陡崖有两条等高线相重合,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为:(n-1)×d≤△H < (n+1)×d,n表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表示该幅等高线图的等高距;因此该陡崖的相对高度为200≤△H <600,故选C,A、B小于200米、D大于600米,A、B、D错。
【13题详解】
b点的海拔为400米,气温为18°C,甲山海拔为1150米、乙山海拔为1320米,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C,可以计算出甲、乙的温度分别为13.5℃、12.5℃,故选B,A、C、D错。
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 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C. 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D. 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15. 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 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 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C. 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D. 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答案】14. D 15. C
【解析】以“一带一路”为背景考查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差异和洋流、植被、气候等自然环境差异。
【14题详解】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沿海地区为我国淮河平原地区,西部沿海地区为欧洲西部地区,两地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分布密度都较大,A错;西部沿海(欧洲西部)技术水平较高,产业层次较高,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发达,B错;我国淮河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较低,C错;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但发展速度快,欧洲西部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但发展速度缓慢,D对。
【15题详解】
6-8月为北半球夏季,经南海时该海域受夏季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但并不是受梅雨影响,梅雨主要是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原因是受江淮准静止锋控制,A错;红海沿岸地区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稀疏,B错;夏季,阿拉伯海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从我国向西航行的邮轮经过该海域时航线大致呈逆时针,与洋流流动方向相反,因此逆风逆水,C对;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风力微弱、降水少,不会出现狂风暴雨,D错。
读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流经字母A附近海域洋流的名称为 ( )
A. 北大西洋暖流 B. 阿拉斯加暖流
C. 加利福尼亚寒流 D. 加那利寒流
17. 影响B地区降水均匀的主要因素是终年受( )
A. 信风的影响 B. 季风的影响
C. 西风的影响 D. 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影响
18. 河流C与莱茵河水文特征不同之处在于( )
A. 水流速度快 B. 含沙量大
C. 径流季节变化大 D. 有凌汛
【答案】16. B 17. C 18. A
【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北美洲西海岸,A位于中高纬大陆西岸,洋流名称为阿拉斯加暖流。B位于40°N—60°N大陆西岸,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C是在温带海洋性气候作用下和河流,与莱茵河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莱茵河位于平原,地势平坦,C位于山区,落差大。
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以及“南亚一月、七月风向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有关孟买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 B. 全面温和多雨
C. 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20. 结合“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以及“南亚一月、七月风向图”,可知当地 ( )
A. 1月吹东北季风,降水较多 B. 1月吹西南季风,降水较少
C. 雨季吹东北季风,洪涝频繁 D. 西南季风给南亚带来丰沛的降水
【答案】19. C 20. D
【解析】本题考查因素气候类型。印度大部分处于北纬10°~30°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北有高山阻挡亚洲中部的冷空气侵入,南有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19题详解】
孟买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因降水年内分配不均而分为旱季和雨季。每年11月到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到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正确答案选C。
【20题详解】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可分为三季.3至5月的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6至10月的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90%,湿热多雨;从11月到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正确答案选D。ABC错误。
澳大利亚(图甲)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甲所示的( )
A. ②地附 B. ①地附近
C. ④地附近 D. ③地附近
22. 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 收集雨水 B. 方便通信
C. 通风换气 D. 增加采光
23. 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士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21. A 22. C 23. B
【解析】考查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和地下住宅的特征、功能。
【21题详解】
由材料“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可推测该住宅分布在沙漠气候地区;读图①地附近位于澳大利亚西部亚热带地区,为地中海气候,B错;②地附近为澳大利亚内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A对;③地附近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D错;④地附近为澳大利亚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错。
【22题详解】
该地降水稀少,地面雨水极少,且通天井建设高于地面,难以收集雨水,A错;通天井对通信所起作用小,为方便通信应增加相关通信设施,B错;通天井有利于地表空气进入地下住宅,为地下住宅的人们提供新鲜空气,也可以把地下住宅里的废气排出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C对;通天井井壁直立且井口和中部宽度小,不利于太阳光线照射进地下,对增加地下采光作用小,D错。
【23题详解】
夏季,有利于减少受地面热空气的影响,地下住宅气温较低,冬季有利于减少受地面冷空气的影响,地下住宅气温较高,因此该类住宅冬暖夏凉,气温年变化幅度较小,但不是室温不变(通天井促进了地表和地下气流的交换),①错②对;黄土高原的窑洞墙厚、门窗小,夏季受热空气影响小、冬季冷空气影响小,也具有冬暖夏凉的特征,③对;蒙古包位于地上,御寒御热能力较差,其特征是便于拆卸,④错,故选B。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这是人类首次到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海拔4093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下列南极科学考察的4个地点中,全年不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极点(南纬90°) B. 南极冰盖最高点(约南纬80°)
C. 冰点(约南纬78°) D. 磁点(约南纬65°)
25. 下列对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夜空会有极光出现 ②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
③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大的大洲 ④有煤、铁等多种矿产资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6. 当前,全球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了尽可能保持南极这片净土,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合理活动应该是( )
A. 停止在南极洲的一切活动 B. 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
C. 对各种资源进行实验性开采 D. 对各种资源进行商业性开发
【答案】24. D 25. D 26. B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地球的运动、极地的自然现象、保护南极洲的措施。
【24题详解】
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南极点有极昼极夜现象。故A错误。南极冰盖最高点在80°S,有极昼极夜现象。故B错误。冰点在78°S,有极昼极夜现象。故C错误。磁点在65°S,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D正确。
【25题详解】
①南极洲极夜是可能出现极光。故①正确。②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故②错误。③南极洲是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不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故③错误。④经科考发现南极洲有煤、铁等多种矿产资源。故④正确。故D①④正确,ABC错误。
【26题详解】
不能停止在南极洲的一切活动,科考队员每年还需要去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故A错误。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有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故B正确。不能开采南极洲的资源,可能造成南极洲生态环境的破坏。故C错误。在南极洲不能进行资源商业性开发。故D错误。
下图所示的我国甲地区以盛产玉石、地毯、丝绸“三宝”闻名中外。其中,在该地以开采玉石最早,当时古人采玉的方法以河中“捞玉”、“踏玉”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目据图可知,流经甲城市的河流应发源于( )
A. 昆仑山 B. 天山
C. 祁连山 D. 秦岭
28. 古人采玉的理想地,应分布在(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9. 据提供信息可推断,在该地采玉的最佳时期应在(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27. A 28. C 29. C
【解析】
【27题详解】
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河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愈往下游水越少,因此,流经甲城市的河流应发源于甲南部的高山,根据经纬度位置,应为昆仑山。
【28题详解】
由于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是在河水较少时在河床上拣玉,可见玉石颗粒较大,③河段处于河流流出山口地段,流速变缓,有利于泥沙沉积,更有可能采到玉。
【29题详解】
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流水量大;秋季气温降低,河流水量减少,河床裸露,是古代在河床上拣玉的最佳季节。
石家庄市纺织工业基地成立于1954年,产品远销国内外。2016年11月,石家庄市纺织工业基地与新疆阿拉尔市签约落户新疆阿拉尔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志着石家庄棉纺工业正式转移新疆。阿拉尔纺织工业起步于2004年,近年来发展迅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1954年,我国在石家庄建设棉纺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A. 原料和市场 B. 技术和交通
C. 原料和交通 D. 劳动力和技术
31. 近年来,阿拉尔棉纺工业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 销售市场广阔 B. 棉花原料充足
C. 劳动力素质高 D. 交通运输便利
32. 阿拉尔市吸引石家庄棉纺工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 市场广阔 B. 原料充足
C. 劳动力素质高 D. 政策优惠
【答案】30. C 31. B 32. D
【解析】考查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
【30题详解】
石家庄地处我国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商品棉基地附近,棉花原料丰富,且有便利的铁路等交通条件,为建设棉纺织工业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原料和交通条件,C对;“产品远销国内外”,说明石家庄棉纺织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外其他地区,而不是本地市场,因此市场条件不是促使石家庄建立棉纺织工业的主要优势,A错;棉纺织工业属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对技术要求较低,因此技术条件也不是石家庄建立棉纺织工业的主要优势,B、D错。
【31题详解】
新疆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棉花质量好、产量高,阿拉尔地处新疆棉花主产区,该地发展棉纺织工业棉花原料充足且品质高,B对;阿拉尔市本地人口较小,棉纺织产品的消费量较小,其市场主要面向国内外其他地区,A错;棉纺织工业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发展棉纺织工业依赖的主要是大量廉价劳动力而不是高素质的劳动力,C错;该地地处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交通运输条件远不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交通条件优势并不明显,D错。
【32题详解】
棉纺织产品主要是面向我国东部人口密集地区和国外市场,阿拉尔市相比石家庄距主要销售市场更远,A错;阿拉尔市和石家庄附近都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两地原料都充足,B错;石家庄市经济更发达,高素质人才较阿拉尔市丰富,C错;材料“签约落户新疆阿拉尔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说明落户阿拉尔市有国家政策的支持,D对。
读我国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分布图,图中Ⅰ为海洋性气候区,Ⅱ为海洋性过渡气候区,Ⅲ为大陆性过渡气候区,Ⅳ为大陆性气候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下列关于图中甲地区气候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大陆性过渡气候——纬度位置 B. 海洋性过渡气候——经度位置
C.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地势 D. 大陆性气候——地形、地势
34. 下列关于各类气候区气候资源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Ⅰ类地区纬度低,太阳能资源丰富 B. Ⅱ类地区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 Ⅲ类地区气温高,热量丰富 D. Ⅳ类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利于农作物生长
【答案】33. C 34. A
【解析】
【33题详解】
根据河流形状和陆地轮廓,图中甲地区是四川盆地,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受周围山地阻挡,冬季风影响小,形成亚热带气候类型,C对。大陆性过渡气候分布在Ⅲ区域,A错。海洋性过渡气候区分布在Ⅱ区域,B错。大陆性气候区分布在Ⅳ区域,D错。
【34题详解】
关于各类气候区气候资源的评价,Ⅰ类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能资源丰富,A对。Ⅱ类地区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变化大,B错。Ⅲ类地区冬季寒冷,气温低,C错。Ⅳ类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水分不足,不利于作物生长,D错。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35.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为青藏高原 B. ③为黄河谷地
C. ②为四川盆地 D. ④为喜马拉雅山
36. 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
A. 具有广阔平原 B. 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C. 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 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37. 关于⑤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 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 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D. 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地堑,后经过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
【答案】35. C 36. B 37. D
【解析】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单元的分布和地形的成因。
【35题详解】
①地平均海拔略高于1000米,应为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A错;②地海拔较低,在500米以下,且位于108°E和30°N附近,应为四川盆地,C对;③地位于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但流经该地的河流不是黄河而是汉江,因此为汉水谷地,B错;④为地势较高的山地,应为秦岭山脉,喜马拉雅山的最高海拔在8000米以上,D错。故选C。
【36题详解】
①地为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地势西高东低,地表崎岖,有许多山间盆地,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A、C错B对;远看成山,近看成川描述的是青藏高原由于高原海拔高、内部山脉相对高度较小的特征,D错。故选B。
【37题详解】
⑤地位于秦岭北部地势低洼处,可推测为渭河平原。渭河平原的形成原因是岩层断裂下陷形成地堑,由于地势低,渭河搬运大量泥沙在此堆积形成平原,而不是岩层受挤压凹陷形成,C错D对;流水侵蚀主要形成峡谷、瀑布等,冰川侵蚀主要形成U形谷、峡湾等,流水侵蚀和冰川侵蚀并不会形成平原,A、B错。故选D。
克拉玛依的魔鬼城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景观,而今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工业重镇,克拉玛依是新疆最大的外来移民城市,城市化水平超过乌鲁木齐。下图为我国新疆北部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8. 下列地理因素与①、②两地降水量差异无明显相关性的是( )
A. 地形 B. 湖泊
C. 盛行风 D. 距海远近
39. 图示城市分布区的地貌类型成因是( )
A. 流水侵蚀 B. 流水堆积
C. 风力侵蚀 D. 冰川堆积
40. 克拉玛依城市化水平高于乌鲁木齐,主要是克拉玛依
①为工业城市,第二产业比重更大 ②规模大,等级高,服务范围广
③农业生产条件差,从事农业人口少 ④城市起步早,第三产业发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38. D 39. B 40. C
【解析】
【38题详解】
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西北风,掠过湖面,水汽增加,遇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故②地降水量大于①地。故D正确。
【39题详解】
图示城市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主要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故B正确。
【40题详解】
克拉玛依为石油工业城市,人口主要从事第二产业,加上地处沙漠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从业人口少,故城市化水平高于乌鲁木齐。故C正确。
读“非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①②③④代表不同自然带,完成下面小题。
41. 在20°N纬线穿过的世界陆地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是本图中( )
A. ③ B. ②
C. ① D. ④
42. 该地区( )地带性表现十分明显,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的差异
A. 经度 水分 B. 纬度 热量
C. 垂直 水热状况 D. 洋流 地形
43. 图中四个自然带,在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 ( )
A. ①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41. A 42. B 43. D
【解析】考查世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和影响因素。
【41题详解】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自然带分别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结合世界自然带分布规律可知,20°N纬线穿过的自然带为非洲、阿拉伯半岛的热带荒漠带,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的热带季雨林带和中美洲的热带草原带,其中面积最大的为热带荒漠带,故选A,B、C、D错。故选A。
【42题详解】
由①向北到②、③、④,自然带依次出现更替,这种自然带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现象称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形成基础为热量,故选B;经度地带性是指自然带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现象,A错;垂直地带性是指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更替的现象,C错;洋流和地形因素是造成自然带出现非地带性分异的因素,D错。故选B.
【43题详解】
①自然带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但①的西部向北延伸,纬度范围超过10°N,该地的热带雨林属非地带性现象,形成原因与洋流、海洋暖湿气流等因素相关;②自然带主要分布在10-20°,但非洲东部赤道附近也为热带草原带,该地为东非高原,受地形影响降水偏少形成了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属非地带性现象;③自然带主要分布在20-30°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部,图中大陆东部索马里半岛也为热带荒漠带且向低纬延伸,该地也属非地带性现象,形成因素主要是地形和洋流;④自然带主要分布在30-40°的大陆西岸,但图中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分布并不仅仅分布在非洲大陆西部沿岸,而是向东部延伸,因此也呈现出非地带性特征,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分布,即①②③④四地的自然带分布都既有地带性因素也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故选D。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向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供水,可以缓解首都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下图为北京气候资料及丹江口下游武汉的年径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4. 北京地区最需要调水的月份是( )
A. 1~5月 B. 6~8月
C. 9~10月 D. 11~12月
45. 为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供水地区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 实行季节性水价 B. 修建水库
C. 提倡节约用水 D. 增加引水线路
4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起汉江丹江口水库,北至京津,已全线通水。该工程干渠采用立交或涵洞式跨越沿线河流,其原因是( )
A. 减小工程量,降低造价 B. 改善沿线生态环境
C. 增加下渗,回补地下水 D. 保障工程供水水质
【答案】44. A 45. B 46. D
【解析】
【44题详解】
北京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大。根据北京的降水量分布状况,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量小,水资源短缺。北京地区最需要调水的月份是 1~5月,A对。 6~8月是雨季,降水量大,B错。9~10月、11~12月降水量减少,河流径流量较大,水资源短缺程度不很严重,C、D错。
【45题详解】
为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供水地区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问题,B对。实行季节性水价经济手段控制,不能改变季节差异,A错。提倡节约用水能减少浪费,增加引水线路是增大借给,都没有改变调、需间的季节差异,C、D错。
【46题详解】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起汉江丹江口水库,北至京津,已全线通水。该工程干渠采用立交或涵洞式跨越沿线河流,其原因是减少沿线地区对水源的污染,保障工程供水水质,D对。增加了工程量,造价更高,A错。采用立交或涵洞式跨越沿线河流,减少了下渗,不能回补地下水,也不能改善沿线生态环境,B、C错。
读“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7. 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A. 自东南向西北 B. 自西北向东南
C. 自东北向西南 D. 自西南向东北
48. 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
A. 乙丙河段 B. 甲乙河段
C. 丙丁河段 D. 丁戊河段
【答案】47. D 48. A
【解析】
【47题详解】
海拔高气温低,据图可知,该区域东南方向气温低,西北方向气温高,说明东南方向海拔高,西北方向海拔低,河流自高处向低处流。因此河流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故选A。
【48题详解】
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等温线密集区说明地势起伏大,据图可知,乙丙河段等温线密集说明地势起伏大,因此水能资源最丰富。故选B。
读“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①、②分别示意两种地质构造,甲、乙分别示意两种地貌,完成下面小题。
49. 关于图中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地质构造比①先形成 B. 甲地貌只形成在湿润地区
C. ②构造的地表可能有地下水出露 D. 乙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
50. 有关该区域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区域夏季水循环更活跃 B. 图中湖泊减少了区域水循环总量
C. 图中湖泊对甲地貌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D. 甲、乙地貌的形成与水循环有密切关系
【答案】49. C 50. D
【解析】
【49题详解】
读图,图中②构造是断层,地表可能有地下水出露,②地质构造使①岩层错动,应是后形成,甲地貌只形成在山麓地区,乙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所以B正确。
【50题详解】
该区域位于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可能是地中海气候,夏季水循环较弱,图中湖泊不能减少区域水循环总量,甲、乙地貌的形成与水循环有密切关系,图中湖泊对甲地的形成没有影响。
下图为1990~1995年非洲、亚太地区、欧洲和中亚、拉丁美洲、美国和加拿大、西亚地区的区域森林面积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1.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分别是( )
A. 美国和加拿大、拉丁美洲、西亚、非洲
B. 西亚、美国和加拿大、非洲、拉丁美洲
C. 非洲、拉丁美洲、美国和加拿大、西亚
D. 拉丁美洲、非洲、美国和加拿大、西亚
52. 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森林面积变化及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是西亚,森林破坏严重,荒漠化面积广
B. ②是拉丁美洲,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是森林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
C. ③是非洲,森林面积的扩大得益于大规模的退耕还林
D. ④是美国和加拿大,因纬度高,气候寒冷且经济发达,导致森林面积锐减
【答案】51. C 52. B
【解析】
【51题详解】
美国和加拿大属于发达国家,地广人稀,环保意识较高,森林面积增大,为③。非洲、拉丁美洲、西亚均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森林破坏较严重,面积减少。但西亚为多沙漠地区,森林面积本来较小,因而变化较小,因此④为西亚。森林面积最多,破坏最严重的是拉丁美洲,因此②为拉丁美洲,①为非洲。故C正确。
【52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①是非洲;②是拉美,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是森林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③是美国和加拿大 ,森林呈增加趋势;④是西亚。故B正确。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下图中的直线均为经纬线,表示这些经纬度附近的山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3. 图中的①~④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 )
A. 阴山 昆仑山 南岭 秦岭 B. 天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
C. 昆仑山 天山 阴山 秦岭 D. 天山 阴山 昆仑山 南岭
54. 关于上图中的⑤~⑧所代表的山脉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⑤山脉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B. ⑥山脉大致是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 ⑦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D. ⑧山脉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答案】53. B 54. C
【解析】
【53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和山脉的走向分析。
【54题详解】
⑤横断山区,⑥贺兰山,⑦巫山,⑧大兴安岭。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是太行山。所以不正确的是C项。
历史上,图中河流多次决堤泛滥,威胁到城市人口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图中水闸修建在523米宽的河面上,通过控制一个或多个河道之间的闸门可以减少朝向上游的水量。读该河流河口区域示意图及图示区域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55. 该区域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
A. 地处背风坡 B. 寒流流经
C.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 西风偏弱
56. 图示河流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间( )
A. 春季最长 B. 夏季最长
C. 秋季最长 D. 冬季最长
57. 河口水闸关闭时,会促使水闸以上至城市河段( )
A. 河流水质下降 B. 泥沙沉积量增加
C. 泥沙沉积量减少 D. 河流含沙量增加
【答案】55. D 56. B 57. C
【解析】本题以区域河流和气候资料为背景,考查区域环境特征,降水多少的成因,水利工程的作用等知识点。
【55题详解】
由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全年降水均匀、全年温和且温差小,应为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分布在40°N-60°N之间大陆西岸地区,附近洋流为暖流,B错;该气候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C错;地处背风坡不会导致同一地区冬夏降水差异,A错;冬季由于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加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风的势力较夏季强盛,受西风的影响大,降水量大,所以夏季降水量小,与西风偏弱有关,D正确。
【5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水闸主要控制朝向上游的水量,说明河水深受海水活动影响大,可知其作用为防止海水入侵;该河冬季水量大,冬季需要泄洪;夏季水量小,海水对于河流的影响大,所以夏季多关闭,故选B。
【57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泰晤士河夏季流量小,为了防止海水入侵,关闭水闸,使得海水对河流水的顶托作用下降,使得水闸以上河段水量速度增快,净化速度加快,水质变好;河流含沙量增大,沉积量减少,A、B、D错,故选C。
下图中左图为某地各月平均气温累计柱状图及各月降水量与各月平均降水量之差曲线图,下右图为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8. 该地可能位于右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9. 该地冬季气候特点与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A. 温和多雨、受盛行西风控制 B. 高温少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 高温多雨、受东北信风控制 D. 温和少雨、受来自内陆的西北风影响
60. 到该地旅行的游客可能见到大面积的景观是( )
A. 椰子林、天然橡胶林 B. 葡萄果园、柑橘果园
C. 热带稀树草原 D. 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58. C 59. A 60. B
【解析】
【58题详解】
根据各月气温累计柱状图,该地气温1月份累计增长快,7月份累计增长慢,说明该地1月份是夏季,位于南半球。可能位于右图中的③,C对。①位于赤道,累计值无月份差异,A错。②、④位于北半球,1月份累计值应较小,B、D错。
【59题详解】
结合图示位置,该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受盛行西风控制形成,A对。夏季高温少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C、D错。
【60题详解】
该地是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类型,到该地旅行的游客可能见到大面积的景观是葡萄果园、柑橘果园,B对。椰子林、天然橡胶林分布在热带气候区,B、C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气候区,D错。
二、综合题
6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答案】(1) 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提高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解析】
(1)剑麻是热带经济作物,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气候的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剑麻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产量不足。
(2)与其它地区相比,基洛萨除了有适宜的自然条件外,还有离沿海港口较近,临近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的优势。离首都近,有政策优惠条件。靠近河流,水源丰富。
(3)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增加就业。经济发展,能够增加洼地的税收。有利于促进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洼地经济发展。
6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材料二 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下图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下图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 。
(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 。
【答案】(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
(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地形
(3)陕南:山地、谷地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关中:平原(盆地)为主 温带落叶阔叶林,陕北:黄土高原为主 温带草原(森林草原)
(4)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 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陕北:农林牧结合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陕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为载体,考查地理图表判读、气温的影响因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结合图16可以很容易判断,夏季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南坡,冬季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北坡。
(2)关中地区北侧是黄土高原,南侧为秦岭山脉,关中平原地势较低;且夏季盛行东南风,关中地区处于夏季风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所以气温较高。晋陕边界为黄河,黄河河谷地区由于海拔较低,散热慢,气温较高,所以24℃等温线向北凸出,其影响因素为地形。
(3)结合材料二可知,陕南为汉中谷地和大巴山、秦岭,以山地和平原为主,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明显。关中主要为渭河平原(或渭河谷地),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陕北为黄土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由于降水减少,植被为温带草原(或森林草原)。
(4)陕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谷地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广大山区适合发展林业,所以陕南的农业发展方向为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汉中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适合发展旱作种植业。陕北高原降水偏少,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农业发展方向为农牧业结合。
63.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约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1)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2)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250米)和丙地(海拔2000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 、 。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
【答案】(1)青稞(小麦) 水稻
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
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高山草甸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海拔高度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
(3)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解析】
(1)从图中经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状况以及雅鲁藏布江和喜马拉雅山的分布看,甲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丁地位于印度的恒河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两地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异同点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角度来分析。青藏高原的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为河谷农业,丁地为印度河平原,两地均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较为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甲地和丁地的光照都较为充足。而从甲地与丁地的气候统计图看,甲地热量不足,丁地热量丰富;甲地降水量少,丁地降水量多。同时,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从地理位置、海拔状况和大气环流角度分析两地异同点的原因。(2)仔细读图,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上,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北坡基带处,为高山草甸带;丁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基带处,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该道路沿线的自然带主要呈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由于海拔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而导致的自然景观差异。(3)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流域面积、流域植被状况、地势起伏状况和降水状况等角度分析。从图中河流的信息看,河流流域面积大;河流流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从源头的高山到河口三角洲,地形坡度大;由于人口分布较为密集,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