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展开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第I卷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1~3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 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 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 以行政区划分指标 D. 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2.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
A. RS技术 B. GPS技术
C. GIS技术 D. 实地考察
3.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 酸雨、水土流失、赤湖
C. 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 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关于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 )
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
5.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和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是( )
A.玉米 B.小麦和大豆 C.春小麦 D.甜菜
6.下列不属于放牧畜牧业区的是( )
A.松嫩平原西部 B.呼伦贝尔草原 C.三江平原 D.林区草地
2012年9月16日,第四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简称“能博会”)在太原隆重开幕,第四届“能博会”提出了“绿色能源与转型跨越”的主题。据此完成第7~9题。
7.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C.井矿巷道的建设 D.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8.山西能源基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是( )
A.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 B.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生产链
C.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D.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
9.山西省改输煤为输电,给山西省带来的好处是( )
A.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B.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C.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减少水资源需求,缓和用水矛盾
10.我国荒漠化现象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
A.西北内陆地区 B.青藏高原区
C.南方低山、丘陵区 D.黄土高原区
11.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回答 12~13题。
12.人为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13.关于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气候干旱 ②黑土广布 ③植被稀疏 ④水源充足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4、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读下图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15~16题。(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
15.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
A.a B.b C.c D.D
16.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象,对应正确的是( )
A.a—枯枝落叶 B.b—土壤 C.c—生物 D.d—供给养分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以1980年工业总产值为起点),读图回答17~19题。
17.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劳动力导向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18.下列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厂 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 D.成为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19.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在阶段Ⅱ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 )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C.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步丧失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东西部地区之间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把产业转移到劳动力富余的地方)的新模式转换初见成效。回答20~21题。
20.图中示意甲、乙、丙、丁四个工业部门投入要素对比。实行“移业就民”最有利的工业部门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1.长江经济带“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
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②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③增加东部地区就业 ④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培育
⑤降低东部地区环境压力 ⑥增加长江经济带春运压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②③⑤⑥
下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纵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2~24题。
2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取水地位于( )
A.长江上游 B.长江中游 C.长江下游 D.淮河下游
23.南水北调的主要目的( )
A.减轻南方河流的洪涝灾害 B.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
C.治理华北地区盐碱化 D.充分利用水能资源
24.与图中输水线路的bc段相比,ab段具有的特征是( )
A.可自流引水 B.水位落差小
C.两岸多山地 D.需要逐级提水
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完成25~27题。
25.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状况差异的原因是( )
①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少 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
③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小 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6.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列节流方面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降低能耗 ②进口煤炭 ③开发新能源 ④调整产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7.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 )
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 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C.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 D.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
下图是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某国际产业转移示意图,据此回答28~30题。
28.该项工业最有可能是( )
A.电子工业 B.冶金工业 C.纺织工业 D.食品工业
29.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受该产业转入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京津唐地区 D.东北地区
30.上述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
A.边境贸易 B.工业化 C.旅游业发展 D.矿产开发
读下图中的甲.乙两图,回答下列各题。
31.关于甲.乙两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比例尺比乙图比例尺大,反映的范围小
B.乙图比甲图比例尺小,反映的事物较详细
C.甲图比乙图的比例尺小,反映的范围大
D.乙图比甲图的比例尺大,反映的事物较简略
32.A地在B地的(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33.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 )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读某地等高线图 (等高距:100米),回答34~35题。
34.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
A.东北流向西南 B.东南流向西北
C.西南流向东北 D.西北流向东南
35.X点和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290米 B.385米 C.550米 D.632米
36.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读下图,回答37~38题。
37.从成因上看,世界最高山峰与世界最深海沟都位于( )
A.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 B.两个大陆板块交界处
C.两个大洋板块交界处 D.板块的内部
38.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
A.全球陆地面积约为海洋面积的30%
B.全球陆地近一半海拔在大陆平均值内
C.海洋平均深度数值远远大于大陆平均海拔数值
D.大陆架的海水深度是全球海水平均深度的1/2
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39~40题。
39.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海底地形分别是( )
A.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内、海盆 B.海盆、大陆坡、大陆架、深海沟、
C.深海沟、大陆坡、大陆架、海盆 D.大陆坡、深海沟、大陆架、海盆
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有丰富的锰结核矿 B.②地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C.③地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D.④地海洋空间可开辟为深海旅游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4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图8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3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2分)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2分)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材料一表示型产业在东亚地区的转移。简述80年代珠江三角洲承接韩国和港澳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区位条件?(4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1990年前后珠三角工业总产值的差异及原因。(2分)
(3)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珠三角地区城市化模式为( )(1分)
(4)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工业、城镇过于集中;耕地减少、环境污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3分)
43.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回答:(10分)
(1)“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轮南油气田,东到B表示的是 市(1分)
(2)“西气东输”工程使西部地区的 优势与东部地区的 、 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3分)
(3)简要分析“西气东输”的原因(6分)
4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呼之欲出。在中国加入WTO、制造业全球基地初露端倪的大背景下,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其与日韩产业转移的对接,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山东半岛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错位”空间,发展国际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材料二 山东省、日本、韩国位置图
(1)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是什么?(3分,至少答3点)
(2)山东半岛成为日韩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优势有哪些? (3分,至少答3点)
(3)从工业地域分布来看,日韩产业向山东半岛转移的工业类型可能有哪些?(2分,至少答2点)
(4)简要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2分,至少答2点)
参考答案
1-5 AACDA 6-10 CDBBA 11-15 DACBA 16-20 BCABC
21-25 BCBDD 26-30 DACAB 31-35 ABBBB 36-40 BACCC
41.(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成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42.(12分)
(1)劳动密集(劳动力导向)(1分)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1分);内部交易成本低(1分);市场广阔(1分);政策支持(1分);地理位置优越(1分);交通便利(1分);产业基础较好(1分)等。(合理即可,任意3点)(3分)
(2)1990年以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工业产值低,增长速度慢(1分);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工业产值高,增长速度快。(1分)
(3) ①(1分)
(4)调整产业结构(或发展高新产业和第三产业)(1分);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1分);加强规划和管理(1分)保护耕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1分);加强基础实施建设(1分)。(任意3点得3分)
43.
44.(1)两国人多地少,土地价格高;劳动成本高;资源相对短缺;国内市场狭小
(2)山东半岛与日韩距离近;经济在全国相对比较发达;市场广阔;廉价劳动力丰富;交通运输发达;土地廉价;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3)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高能耗工业
(4)国内生产困难,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