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南省新乡县龙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文科综合试题(解析版)
展开河南省新乡县龙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
A. 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 边界有实有虚
C. 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 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2. 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 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 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 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3. 实时获取丙区域植被生长状况的信息,所应用的现代技术主要是( )
A. GIS技术 B. RS技术 C. GPS技术 D. 数字地球
【答案】1. D 2. D 3. B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特征及地理信息技术。
【1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属于均质区。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
【2题详解】
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因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明显。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土层发育深厚,但因流水的冲刷和淋失以及植物的吸收,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
【3题详解】
利用RS技术可迅速有效地获取地表植被信息。
沼泽是在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自然综合体,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曾有“北大荒”之称。新中国成立后,“北大荒”由湿地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有关三江平原的正确叙述是( )
A. 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
B. 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C. 纬度高,气温低,多为一年两熟
D. 尚未开发的沼泽性荒原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
5. 沼泽遭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有( )
A. 沼泽化、盐碱化面积扩大
B. 酸雨加重,土地荒漠化加剧
C. 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
D. 气候恶化,生态环境破坏
【答案】4. D 5. D
【解析】
【4题详解】
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粮食作物主要为春小麦,一年一熟,单产较低,但是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现在沼泽地破坏严重,我们要对沼泽地进行保护,尚未开发的沼泽性荒原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
【5题详解】
沼泽有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的功能,一旦破坏,生态环境就有可能恶化,生态环境破坏。D正确。
读我国荒漠化土地类型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完成下面小题。
6. 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 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产生的
C. 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有关
D. 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7.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有( )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 ④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6. B 7. B
【解析】
【6题详解】
我国荒漠化面积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主要的外力成因是风蚀,我国的黄土高原,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降水较多,主要的外力成因是水蚀;A对,B错;山西位于黄土高原,图的荒漠化与人为工矿建设和交通建设相关,C对;松嫩平原的西部为内蒙古高原,气候干旱,主要为风蚀作用,D对;故答案选B项。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黄土高原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肥力降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和植被破坏。云贵高原水土严重的原因是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和植被破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 自然植被改善 B. 风力侵蚀减弱
C. 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 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9.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附近的交错带不会出现的现象是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D对。可能会出现自然植被退化、风力侵蚀加强、地下水流向绿洲区等现象,A、B、C错。
【9题详解】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对。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会影响绿洲发展,A错。区域水资源缺乏,不适宜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B错。森林耗水量大,不能在荒漠区植树造林,C错。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回答下面小题。
10. 山西省“六五”期间围绕能源开采,构成的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电─钢 ④煤─铁─钢 ⑤煤─气─液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11. 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 煤炭的露天开采 B. 矿区道路的铺设排弃大量土石
C. 井矿巷道的建设 D. 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答案】10. C 11. 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仔细解读图表内容即可。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山西省从“六五”期间围绕能源开采,构造的产业链是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故C正确。
【11题详解】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近年来,山西省不断转变产业结构模式,由原来的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等重工业为主的结构, 因此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成为了山西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议,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解析】
(1)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冬春季节枯水季节河床裸露,加之风力强劲,风把河床中的沙吹向岸边并在岸边堆积下在形成沙丘。
(2)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与其所处位置、盛行风向、地形特征有关;图示华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H县所在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明显,加剧的风势。
(3)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不论赞同哪个观点,只要理由充分都可。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要强调风强、沙尘多、人类活动的影响等: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有丰富的沙源;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山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促进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要从风季短、水土流失治理好转、地形等影响方面分析: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减少了;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成因及对区域环境影响。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冬春季节枯水季节河床裸露,加之风力强劲,风把河床中的沙吹向岸边并在岸边堆积下在形成沙丘。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与其所处位置、盛行风向、地形特征有关。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的讨论是开放性的题目,答赞同或不赞同都可;赞同的理由要强调风强、沙尘多、人类活动的影响等;不赞同的理由要从风季短、水土流失治理好转、地形等影响方面分析。
13.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小兴安岭经过60多年高强度开发,可采成熟林资源接近枯竭,林区生态功能退化严重。
材料二 经过10小时的奋力扑救,截至2016年5月18日23时50分,内蒙古大兴安岭金林林场森林大火外围明火全部扑灭,火场转入看守清理阶段。
(1)森林火灾是导致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之一,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多发生于
(季节),原因 ;监测森林火灾的技术手段为 。
(2)除森林火灾外,导致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还可能包括哪些方面?
(3)大面积天然森林破坏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4)大兴安岭地区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春季 春季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天气 遥感技术
(2)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居民烧柴;不合理的采伐方式等。(答出三点即可)
(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等;珍稀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物种减少。(答出三点即可)
(4)合理采伐,实现采育平衡;对木材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发展绿色食品、医药和特色养殖业;培育和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对林地的压力;加强林区建设与管理。(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1)干旱少雨和大风天气有利于火灾的形成和发展;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少,且多大风天气,易发生火灾。对灾害的监测主要利用遥感技术。
(2)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致。包括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居民烧柴;不合理的采伐方式等。
(3)森林资源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等作用;森林被砍伐会使它所具有的各种生态功能丧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4)要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保障林业资源的不断更新,又要想方设法提高林区人们的经济收入,以便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因此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从合理采伐、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对林产品进行深加工、发展旅游业以及加强森林管理等方面思考。
14.读图,回答有关该地区问题。
(1)简析该地发展农业优越的气候条件。
(2)简述该地土地盐碱化形成的原因。
【答案】(1)地处暖温带,夏季热量充足,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日温差大,利于农作物有机质积累。
(2)人为: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向地表积累。
自然:地处干旱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解析】
(1)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包括光照、热量和降水。图中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因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地处暖温带,夏季炎热,热量充足。
(2)土地盐碱化形成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等因素;人为原因表现为不合理的灌溉、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入浸等。图示地区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夏季气温高,冬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农业生产过程中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向地表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