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地理】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地理】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第1页
    【地理】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第2页
    【地理】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1. 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①水土流失     ②雾霾严重     ③珊瑚退化     ④海平面上升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D【解析】马尔代夫属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植被覆盖率高,不易发生水土流失;该国大气对流运动旺盛,且旅游业是支柱产业,环境污染少,基本无雾霭,①②项错误;该国主要由众多珊瑚岛组成,随着旅游业发展,珊瑚退化成为该国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由于马尔代夫是岛国(珊瑚岛),海拔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该国面临威胁,③④项正确。故D正确。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下图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 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A. 水污染严重      B. 大气污染加剧    C. 土壤污染严重    D.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3.“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①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开发清洁能源    ②追求绿色GDP    ④禁止碳的排放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答案】2. B    3. A【解析】【2题详解】图示的能源结构薪柴和秸秆比重高,大量燃烧薪柴和秸秆易造成大气污染。故B正确【3题详解】“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禁止碳的排放不符合客观实际。故A正确。泾河、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汇时,呈现出一清一浊界限分明的奇特景观,成语“泾渭分明”由此而来。历史上曾经“泾清渭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现在出现了“泾黄渭黑”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历史上出现“泾清渭浊”现象主要因为渭河比泾河A. 结冰期长    B. 含沙量大    C. 流速慢    D. 流量小5. 从“泾清渭浊”到“泾黄渭黑”的变化反映出河流流经地区①气候变湿变暖    ②水土流失加剧    ③污水排放增多    ④煤炭储量增加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6. 为缓解“泾黄渭黑”,河流流经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有①开采煤炭    ②清洁生产    ③加固堤坝    ④植树种草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答案】4. B    5. C    6. D【解析】【4题详解】河水的“清与浊主要是因为河流含沙量多少所致。泾河流经黄土高原,渭河的大部分支流均发源于秦岭,因此与泾河相比,渭河结冰期短、流量大、流速快,故B正确,A、C、D错误。【5题详解】泾河颜色比原来变黄,说明含沙量增大,应是水土流失加剧的结果。而渭河河水变黑,则是水污染造成的。故C正确。【6题详解】针对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应采取的措施为:一方面要植树种草,减少和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要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治理水污染。故D正确。2018年南海伏季休渔于5月16日12时正式启动,整个休渔期至8月1日12时,为期两个半月。据此完成下题。7. 休渔政策的实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A. 共同性原则    B. 阶段性原则    C. 持续性原则    D. 循环性原则【答案】C【解析】休渔主要是为了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主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故C正确下图是我国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8. 图中反映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A. 环境危机    B. 生活贫困    C. 人口素质过低    D. 资源短缺9. 下列农业生产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①将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②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④在一些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答案】8. D    9. B【解析】【8题详解】读图可知,我国耕地总量大,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耕地资源不足,故D正确。【9题详解】林地、草地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作用,将农耕区与牧区之间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可能引起土地的荒漠化;在一些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因此①④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故B正确。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下列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形从西向东依次为山地、高原、平原B. 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C. 降水量大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减D. 河流径流量由北向南依次增大11. 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降发生变化D. 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12. 下列排序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变化的是A. 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 冬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C. 剑麻—棉花—桑蚕—亚麻D. 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13.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自东向西自然带不同,主要原因是A. 地形条件不同    B. 水分条件不同    C. 土壤条件不同    D. 光照条件不同【答案】10. C    11. D    12. A    13. B【解析】【10题详解】我国由东南向西北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逐渐减弱,因此降水量大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故C正确。山地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故A错误。我国夏季气温特征表现为除青藏高原等高大地形区外,全国普遍高温,故B错误。长江为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流量远大于其南部的珠江,故D错误。【11题详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东部季风区主要以热量为基础,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水分为基础,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因此D项说法错误,A、B、C正确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项,故选D。【12题详解】自针叶林到常绿阔叶林的递变规律正好反映了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到亚热带植被的变化,故A正确。按热量由北到南粮食作物递变应为春小麦、玉米、冬小麦、水稻,故B错误经济作物从北到南应为亚麻、棉花、桑蚕、剑麻,故C错误。耕作制度从北到南应为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故D错误【13题详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自东向西自然带不同,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不同,故B正确。14.我国北方有些民居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A. 光照较强    B. 风沙大    C. 冬季寒冷    D. 雨水多【答案】C【解析】我国北方民居为了采光,一般朝南,没有后窗说明北墙没有窗户,我国北方冬季盛行西北风,没有后窗可减少寒冷西北风的影响,说明当地冬季寒冷,C正确15.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③都位于地势第三阶梯             ④雨热同期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松嫩平原的一部分,两者都位于平原地区、我国的东部季风区,都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故①②④正确。长江三角洲由于人口密集,粮食生产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故③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D。16.长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是A. 水稻土    B. 黄土    C. 紫色土    D. 黑土【答案】A【解析】长江三角洲的自然土壤为红壤,红壤较贫瘠,由于这里长期耕作水稻,所以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黄土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黄土高原;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故本题选A。17.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B. 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 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资源D. 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答案】B【解析】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A正确;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雄厚的技术力量,当地缺少丰富的矿产资源,B错;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C正确;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便于进出口贸易,D正确。选B正确。18.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南方民居墙体厚    B. 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C. 南方民居房檐宽    D. 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答案】C【解析】我国民居特点是,北方寒冷,民居墙体厚,A错。南方多雨,民居屋顶坡度大,B错。南方民居房檐宽,C正确,选C。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差,多临水而建,D错。19.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有利因素的是A. 众多的人口    B. 稠密的水系    C. 便利的交通    D. 平坦的地形【答案】B【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土壤依然是红壤,黏重贫瘠还是不利因素;平坦的地形、便利的交通本来就是有利因素;稠密的水系原来限制了区域的交流与发展,现在,它不仅成为便利的水运条件,还成为农业的便利水源,选B。地理信息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研究,而且越来越走近普通人的生活。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0. 国家气象局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A. 遥感    B. 地理信息系统    C. 数字星球    D. 全球定位系统21. 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三维地理坐标,需要拥有A. 数字星球    B. GPS信号接收机    C. 地理信息系统    D. 遥感【答案】20. A    21. B【解析】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掌握“3S”技术的各自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属于常规考点,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20题详解】利用卫星监测和获取地表影像资料,属于遥感的主要功能,故A正确。【21题详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和导航,故B正确。下图为卫星拍摄的冰山照片。图片显示R冰山(69°24′S,100°12′E)已经从南极大陆边缘厚冰层中解体出来,它东西最宽处约13千米,南北长约24千米。目前,R冰山正在向该地区的东部海域缓缓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 监测R冰山移动方向和速度最好采用A. 实地考察    B. 地理信息系统    C. 遥感技术    D. 全球定位系统23. 对冰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移动的方向进行预测主要依靠A. GIS    B. GPS    C. RS    D. 电子地图【答案】22. C    23. A【解析】【22题详解】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信息更新快,周期短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军事侦察、导弹预警、军事测绘、海洋监视、气象观测等诸多领域。监测R冰山移动方向和速度最好采用遥感技术,B正确。【23题详解】对冰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移动的方向进行预测需要多个图层进行叠加分析,主要是应用GIS系统,C正确。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4. 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A. 为商业网点选址                B. 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 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 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25. 对1985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比较,能够A. 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 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 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D. 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答案】24. A    25. C【解析】【24题详解】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为商业网点选址,选择交通通达度高,消费人群多的区域,A对。不能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计算城市水域面积、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B、C、D错。【25题详解】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C对。土地利用图层的变化,不能用来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A、B、D错。26.下列不属于荒漠化的是A. 沙漠化    B. 石质荒漠化    C. 次生盐渍化    D. 过度开垦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而过度开垦会造成荒漠化与荒漠化是因果关系,不属于荒漠化的范畴,故选D。27.下列因素中不属于西北气候干旱成因的是A. 远离大西洋                B. 远离太平洋C.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D. 高大地形阻挡海洋水汽【答案】C【解析】西北干旱区纬度较高,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不属于西北干旱区的成因,C不属于。远离大西洋远离太平洋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导致受海洋水汽影响小,是西北干旱区的成因,A、B、D属于。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8. 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有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信风的深入   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④平原面积广阔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9. 导致亚马孙森林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包括①为了伐木而实施迁移农业    ②开辟大型农牧场③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      ④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28. B    29. D【解析】【28题详解】秘鲁寒流位于南美大陆西岸,与热带雨林区有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其对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不利于形成高温多雨的环境,所以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不包括③,故B正确。亚马孙地区平原面积广阔,东部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加之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使得大面积区域终年高温多雨,因此①②④项是该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主要原因【29题详解】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农民先把地上的树木全部砍倒,然后放火焚烧,在林中清出一片土地,草木灰可用作肥料,靠自然肥力获得粮食。当这片土地的肥力减退时,就放弃它,再去开发一片,所以迁移农业是为了获取耕地,而非伐木,排除与有关的选项,故D正确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的破坏主要包括过度的迁移农业、开辟大型农牧场、商业性伐木、采矿、水利、修路、城镇建设等方面破坏。下图为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3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雨林土壤枯枝落叶多因而有机质含量高B. 此循环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C. 雨林生长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D. 雨林生态系统一旦遭受破坏很难恢复原状【答案】A【解析】热带雨林高温多雨的环境下,有机养分分解速度加快,降水多,流失快,土壤中的有机质积累少,绝大部分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热带雨林地区,植物本身作为营养主体,占有大量水分,并且因为地区蒸发旺盛,雨水重刷频繁,导致地表无法储存养料以及过多的水分。植被一旦收到破坏,将破坏雨林气候,导致本就贫瘠的土地继续贫瘠。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项,故选A。下图示意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的发展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1. 对该县1949~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 放牧的绵羊总数扩大约3倍    B. 人均耕地面积大约减少一半C. 人口密度约变为原来的2倍    D. 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约3倍32. 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A. 耕地面积的变化              B. 人口数量的变化C. 放牧强度的变化              D. 农业结构的变化【答案】31. C    32. B【解析】【31题详解】读图,根据图中数值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49年的人口密度约为40人/km2,而到了1980年则达到了近80人/km2,即人口密度约翻了一番,A对。耕地总面积番了一番多些,所以人均耕地面积有少量的增加,B错。荒漠化面积扩大了至少6倍,C错。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接近10倍,D错。【32题详解】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变化 ,A对。由于人口增长,对土地、粮食的需求增加,所以耕地面积的增大,放牧强度增加,破坏了生态环境,引起局地气候的变化,人口增长才是根本原因,B、C、D错。红碱淖位于陕西省神木县西北,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值由7.4~7.8上升到9.0~9.42,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3. 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①上游修建拦水坝导致入湖径流减少         ②过度开采地下水③湖区周边森林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值上升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34. 保护红碱淖有利于①调节气候   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调节河流径流量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    D. ①④【答案】33. A    34. D【解析】【33题详解】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是红碱淖所在地区气候干早,降水少,蒸发旺盛。人为原因是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水量减少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等。红碱淖位于沙漠地区,湖区周边没有成片森林存在;湖区生态环境恶化、湖水pH值上升、水质下降与水位下降无关。因此①②项正确,③④项错误,故A正确。【34题详解】红碱淖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调节河流径流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①④项正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排除②⑤项,;由湖水pH值变化可知,应是河水流入湖泊,因此红碱淖对调节河流径流量无调节作用,③项错误D正确。近几十年来,我国大力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黄河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这种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5. 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①固定表土               ②涵养水源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36.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 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 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答案】35. A    36. C【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高原土质疏松,降雨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动力条件充足;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35题详解】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土壤裸露,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黄土高原重点治理水土流失植树造林的主要目的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A正确。【36题详解】“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C正确。读“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37. 图中B点土壤肥力较高的原因是A. 焚烧开荒    B. 连续耕作    C. 森林再生    D. 耕地废弃38. 图中土壤肥力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这说明了A.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B. 雨林土壤的淋溶作用强C. 雨林的群落生产力高    D. 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答案】37. A    38. B【解析】【37题详解】读图可知A点之前是原始林,土壤肥力较低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采用刀耕火种(焚耕开荒),草木灰增强了土壤肥力,因此B点土壤肥力较高的原因是焚烧开荒;热带雨林区连续耕作会导致士壤肥力下降森林再生对应D点以后耕地废弃对应C点后。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38题详解】图中土壤肥力由B点到C点的变化体现了土壤肥力下降,说明雨林生态的淋溶作用强,土壤肥力流失快,故B正确。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可以用“地球之肺”来概括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全球气候维持全球生态平衡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调节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二是促进全球水循环和调节全球水平衡,故A错误。雨林群落生产力高应为A点前的原始林,故C项错误。由B点到C点表示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受损,故D项错误。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中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9. 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 植株数量    B. 总生物量    C. 地上生物量    D. 地下生物量40.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 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 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答案】39. D    40. D【解析】【39题详解】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地下生物量,灌木逐年减少,草本逐年增多,故D正确植株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灌木无变化,草本逐年增多,不符合此消彼长,故A错误。总生物量,是包括地上生物和地下生物,通过计算灌木变化较小,草本是逐年增多,故B错误。地上生物量,草本和灌木都是逐年增加,故C错误。【40题详解】实验地区本身是以灌木为主,草本植物较少,随着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导致草本植物越来越茂盛,那么相应的灌木会相应萎缩。故D正确。【点睛】第一小题主要任务就是分析数据,并能理解此消彼长的含义,即随着时间的变化灌木、草本两类植物一个增多、一个减少题目难度不大。第二小题解答的关键解读材料中“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等信息。第Ⅱ卷  综合题4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有关问题。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见下图)在开发早期,受地理环境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据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来,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增强,并随着我国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人口南移,这里变为“鱼米之乡”。而今,随着工商业发展,这里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1)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早期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 (2)简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3)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的有利条件。 (4)简述工商业社会长江三角洲地区机械化水平低于东北平原的原因。【答案】(1)水系稠密,阻隔交通;土质黏重,开垦困难。(2)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系稠密,灌溉水源丰富;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需求量大。(任答6点即可)(3)河湖众多,发展淡水养殖的水域广阔;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4)水系稠密,耕地破碎;人口与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推广。【解析】(1)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降水丰富,河网密布,阻隔交通;南方土壤为贫瘠的红壤,粘重、酸性较强、有机质含量低。以上因素均不利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早期发展农业生产(2)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光热水资源充足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有利于发展耕作业;长期栽培形成肥沃的水稻土;河湖密布,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农业历史、劳动力、交通以及农业技术等。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多,充足且廉价,有利于精耕细作;人口多且人们有吃大米的习惯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耕作经验(3)发展淡水养殖业的有利条件应从水域面积养殖技术、劳动力、市场需求等方面考虑长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河网密布,水域面积宽广;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利于发展淡水养殖业。 (4)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因素包括工业化水平(提供农机具)、地形以及人均耕地面积等方面。我国长江三角洲水系稠密,耕地破碎;人口与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推广;而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形平坦辽阔,地广人稀,因此长江三角洲地区机械化水平低于东北平原4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有关问题。下图所示的Q地因黄河贯穿,灌溉农业发达,盛产稻米,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R地的人们为了保护铁路不受沙漠侵袭,设置了一种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1)说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 (2)分析贺兰山西侧沙漠地区降水少的原因。 (3)说出人们在R地设置的沙障工程的名称,并分析其作用。 (4)简述Q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气候条件。 (5)简析Q地大力发展灌溉农业对Q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1)过度樵采(砍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2)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进入(地处夏季风在贺兰山的背风坡)。(3)草方格。削减风力;截留水分。(4)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5)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本地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解析】(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包括三个过度、一个不当。三个过度主要有: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农垦;一个不当指水资源利用不当。三个过度会造成固沙植被破坏,河流中上游地区大量调水会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绿洲萎缩。(2)充足的水汽是形成降水的重要条件。贺兰山西侧,属于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进入因此海洋水汽很难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3)R地设置的沙障工程名称为草方格沙障。主要作用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4)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保温效果差,因此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气候条件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5)Q地气候干旱,蒸发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本地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