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地理】广东省东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试题(解析版)

    【地理】广东省东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试题(解析版)第1页
    【地理】广东省东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试题(解析版)第2页
    【地理】广东省东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广东省东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试题(解析版)

    展开

    广东省东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查地理试题 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 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B. 区域之间一定具有明确的分界线C. 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D.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2. 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区比区纬度高,故热量较区差B. 区与区南部因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作为两区域的分界线C. 随纬度位置变化的热量状况是决定区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D. 区太阳辐射弱,受人类活动影响小3. E山脉一线把自然区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关于我国南北方人类活动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北方地区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只能生长春小麦②北方地区的民居多平顶房,平顶房可节省建筑材料,兼作晾晒农作物的场地③苹果的主产区是南方地区,柑橘的主产区是北方地区④北方重工业发达,南方轻工业发达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1. D    2. C    3. D【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区域概念和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1题详解】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D正确;区域不以是否有人类居住来定义,A错误;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B错误;区域内部地理环境有相对一致性,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C错误。故选D。【2题详解】区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区是青藏高寒区,青藏高寒区海拔高,热量条件差,A错误;区与区南部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B错误;区青藏高寒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D错误;东部季风区内部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随纬度位置变化的热量状况,C正确。故选C。【3题详解】北方地区的小麦在暖温带是冬小麦,中温带是春小麦,①错误;苹果生长在北方的暖温带地区,柑橘生长在南方的亚热带地区,③错误;北方地区的民居多平顶房,平顶房可节省建筑材料,兼作晾晒农作物的场地,②正确;北方有东北重工业基地,重工业发达,南方轻工业发达,④正确。故选D。下图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4. 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是A. 甲—东北平原 B. 乙—长江中下游平原C. 丙—华北平原 D. 丁—黄土高原5. 夏季,甲传统民居所在地区A. 新雨山头荔枝熟 B. 沟壑纵横风雨狂C. 小麦登场雨熟梅 D. 家家打稻趁霜晴【答案】4. C    5. A【解析】【4题详解】甲图是窑洞,分布于黄土高原一带,乙图是蒙古包,分布于内蒙古草原上,丙图为北方地区的四合院,丁图为云南傣家竹楼。A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甲图分布于黄土高原一带,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受“家家打稻趁霜晴”为南方秋季的景观;“新雨山头荔枝熟”为热带景观;“小麦登场雨熟梅”为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BCD错误,A正确。下图示意岷江上游流域民族聚落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6. 推测图中汉族居民最主要从事的农业生产为A. 游牧业 B. 种植业C. 林果业 D. 淡水鱼养殖业7. 藏族聚落分布区高山草甸面积广,其聚落A. 规模小、数量少,分布分散 B. 规模大、数量多,分布集中C. 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分散 D. 规模大、数量少,分布集中8. 羌族在该区域居住历史悠久,与汉族聚落分布区相比,其居住区的优势条件是A. 取水便利 B. 地势平坦C. 交通便利 D. 易守难攻【答案】6. B    7. C    8. D【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以及地形、河流等对聚落发展的影响。【6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汉族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再加上汉族的生产传统,可判断中汉族居民最主要从事的农业生产为种植业。选B。【7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藏族聚落分布在高山草甸分布区海拔高,坡度陡,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因此聚落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分散。故选C。【8题详解】与汉族聚落分布区相比,羌族聚落多分布于干、支流交汇处,以水为屏障,利于防卫,易守难攻。选D。红枣是传统的滋补保健食品,在国内及东南亚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我国红枣大体分为两大产区:一是西北地区(新疆、甘肃等),二是中东部地区(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随着“红枣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新疆红枣种植面积在2013年已突破600万亩大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在全国红枣产量省区排行榜中,新疆红枣也从1995年的名不见经传跃居至2015年的第一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 结合两大产区的环境特点,推断红枣的生活习性为A. 喜湿怕渍涝 B. 喜高温怕光C. 喜光不耐寒 D. 耐旱耐盐碱10. 新疆红枣在全国产量省区排行榜中跃居首位,主要得益于当地A. 政府引导扶持 B. 土地资源广阔C. 气候优势明显 D. 灌溉水源充足11. 新疆销往国内外的红枣以干枣为主。相比鲜枣,干枣最主要的优势是A. 增加当地就业机会,使农民增收 B. 品牌价值高C. 保存时间长,适合长距离运输 D. 口感更好,营养价值更高【答案】9. D    10. A    11. C【解析】该题组以红枣生产为背景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9题详解】图示两大主产区是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西北地区环境特点是气候干旱,华北地区环境特点是土壤盐碱化严重。推断红枣的生长习性是耐旱耐盐碱,D对。两地区都位于暖温带,说明红枣不喜高温,不耐寒,A、B、C错。选D。【10题详解】根据材料,随着“红枣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新疆红枣种植面积在2013年已突破600万亩大关,故新疆红枣在全国产量省区排行榜中跃居首位,主要得益于当地政府引导扶持。选A。【11题详解】相比鲜枣,新疆销售干枣最主要的原因是保存时间长,适合长距离运输,C对。晾晒对增加当地就业机会作用小,不是主要原因,A错。干枣并没有形成更好地品牌价值,B错。鲜枣的口感更好,营养价值无明显差异,D错。选C。下图为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 该国A. 属发达国家 B. 2008年城市化水平达到32%C. 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 D. 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13. 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A. 劳动密集型产业 B. 现代服务业C. 能源密集型产业 D. 资源密集型产业【答案】12. A    13.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从图中能够读出城市化与工业化有关的信息,学生要熟悉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12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属于发达国家,A对;2008 年城市化水平达到 83%,B错;1949年--197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同步,C错;工业化水平有时提高,有时降低,D错。【13题详解】③→⑤阶段,该国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都比较高,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水平也很高,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现代服务业,B对;劳动力成本高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A错;经济发达地区一般不发展能源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CD错。上、下游水位差值大的水电站叫高水头电站。下表为我国著名高水头电站统计资料(2011年)。下列各题。14. 我国西南地区多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A. 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B. 多山地,河流落差大C. 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D. 河湖众多,少泥沙15. 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A. 库容较小,水库调节能力较低 B. 库区移民较多C. 占用大量耕地 D. 防洪、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高16. 关于我国西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形类型单一,主要是高原 B. 冬季多雨是受西北季风的影响C. 河流补给主要是冰川融水 D.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条件复杂【答案】14. B    15. A    16. D【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我国西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西南地区的水电站建设。【14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高水头水电站上下水位差大,上下水位差大的原因是多山地,河流落差大。故选B。【15题详解】在山区海拔高处建设的水电站库容较小,水库调节能力较低,A正确;库区库容小,占地面积也不大,山区人口和耕地也较少,库区移民较少,占用耕地少,B、C错误;山区落差大的河段没有航运功能,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我国西南地区山地高原等,地形类型多样,A错误;冬季受偏北季风影响,少雨,B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补给主要是雨水,C错误;区域内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条件复杂,D正确。故选D。2017年6月26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复兴号”动车组率先在京沪线双向首发。与“和谐号”相比,“复兴号”动车组的技术标准中中国标准占了84%,是真正的“中国造”动车。中国高铁企业自2014年登陆美国以来,订单数量不断增多;在美国先后设立两个制造基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7. “复兴号”动车组选择京沪线双向首发的主要原因有A. 沿线技术水平发达 B. 基础配套设施完善C. 客运市场需求旺盛 D. 沿线地质条件稳定18. 中国高铁企业在美国的制造基地,招募和培训美国工人,实现“本土化”生产的主要目的是A. 深度融入和拓展当地市场 B. 改善中美贸易关系C. 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 D. 降低内部交易成本【答案】17. C    18. A【解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建设的因素。京沪线是我国最为繁忙的高速铁路干线,也是我国当今最重要的经济走廊,客运市场需求旺盛是“复兴号”动车组选择京沪线双向首发的主要原因。选C。【18题详解】中车在美国建立制造基地,培训美国人,会增加内部交易成本;美国经济发达,人工工资水平高;中美贸易关系受国际形势、两国关系等众多因素影响;中车“本土化”生产有利于中车深度融入美国市场、就近满足美国铁路装备需求,也可以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税收,实现中美铁路行业的双赢,有利于双方携手开拓第三方市场。故选A。气候条件是控制某一类植被类型形成以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水热条件的时空变化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黑河流域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南以祁连山为界,南北横跨数百千米,在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了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下图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生物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9. 该流域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A. 先增加后减少 B. 先减少后增加C. 逐渐增加 D. 逐渐减少20. 该流域气温和降水峰值出现的月份是A. 6月 B. 7月 C. 8月 D. 9月【答案】19. A    20. B【解析】解答该组题目的关键是解读和利用图示地理信息。【19题详解】由图示信息,该流域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在3180-3400米之间先增大后减小,故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选A。【20题详解】当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多,流域内生物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增,生物量增长最快的月份在7月份,故该流域气温和降水峰值出现的月份是7月。选B。物联网是人们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发展物联网不仅是提高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将成为各地产业结构转型,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近日,全球20大智慧城市排行榜揭晓,无锡位列中国第一。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1. 物联网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①GPS         ②RS         ③GIS         ④GPRS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22. 江苏无锡将成为全球物联网基地的原因可能是①传统产业转型的需要 ②国家统筹规划的结果  ③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廉   ④抢占先机主动发展和地方政府支持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答案】21. C    22. B【解析】【21题详解】物联网要实现对事物的定位、跟踪需要GPS,实现对事物的监控和管理需要GIS。故选C。【22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发展物联网不仅是提高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将成为各地产业结构转型,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故江苏无锡将成为全球物联网基地是传统产业转型的需要。江苏无锡将成为全球物联网基地是地方政府的支持,不是国家统筹规划的结果。故①、④正确,选B。本卷共4小题,共56分。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国家级大型数据中心网络,北以内蒙古为核心,南以贵州为核心。数据中心运营最大的支出项目是能源支出,主要为服务器用电和冷却用电。自然制冷分为风冷和水冷,风冷机组通过风冷冷凝器与外界空气换热,利用风(空气)换热带走热量;水冷机组通过水冷冷凝器与冷却塔提供的冷却水换热,利用冷却水带走热量。机房温度过高会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寿命。水的三态变化会吸收或放出热量。材料二:内蒙古自治区简图和贵州省简图。(1)简析内蒙古和贵州大型数据中心主要自然制冷方式的差异。  (2)与贵州比较,简述内蒙古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有利条件。  (3)阐述数据中心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影响。【答案】(1)内蒙古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的时间长,自然制冷以风冷方式为主;贵州位于南方湿润地区,水资源丰富,自然制冷以水冷方式为主。(2)风能资源丰富、廉价;气候干燥凉爽,数据中心可依靠自然降温;地质相对稳定;区位条件优越,靠近京津、毗邻8省;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建设大型数据中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大数据产业的引入带动了贵州科技进步;促使大批高新技术人才的涌入;增加就业;利于贵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解析】(1)自然制冷按冷凝器冷凝方式分为风冷和水冷。内蒙古大数据中心分布纬度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近,气温较低的时间长,自然制冷以风冷方式为主。贵州大数据中心位于南方湿润地区,水资源丰富,自然制冷以水冷方式为主。(2)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与贵州相比,内蒙古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有利条件有风能资源丰富、廉价;气候干燥凉爽,数据中心可依靠自然降温;地质相对稳定;区位条件优越,靠近京津、毗邻8省;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建设大型数据中心。(3)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首先带动贵州科技发展,同时带动了经济发展,具体是带动了贵州科技进步;促使大批高新技术人才的涌入;增加就业;利于贵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金史·世纪》:“生女直(真)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黑龙江因水中富含腐殖质而呈青墨色且主江道蜿蜒若游龙而得名。材料二:雪乡原名双峰林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西南部,整个地区海拔在1200米以上。这里积雪期长达7个月,年平均积雪厚度达2米,雪量堪称中国之最,素有“中国雪乡”的美誉。材料三:五常大米是黑龙江省五常市特产,曾荣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证明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四项桂冠。五常市属于中纬度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短冬长,寒暑悬殊,这里黑土分布广泛,河流众多,河水味道甘美且富含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清白透明,香味浓郁。而且干物质积累多,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1)简述黑龙江江水富含腐殖质的原因。  (2)分析黑龙江雪乡积雪期长的原因。  (3)从自然条件分析五常大米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原因。【答案】(1)黑龙江沿岸植被(森林、草原和沼泽)丰富,生物量大,制造的有机质多;纬度高,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导致土壤中腐殖质含量高;通过流水作用将土壤中的腐殖质带入河流。(2)纬度较高,海拔较高;低温持续时间长;雪量大,积雪不易融化,雪期长。(3)生长周期长,积累的营养物质多;冬季寒冷且漫长,病虫害难以越冬,农药施用量少;土壤肥沃,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水源充足而且洁净。【解析】(1)黑龙江江水腐殖质来自生物的大量腐烂,腐烂后的生物存在于土壤中,流水又将腐殖质带人河流,具体原因是黑龙江沿岸植被(森林、草原和沼泽)丰富,生物量大,制造的有机质多;纬度高,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导致土壤中腐殖质含量高;通过流水作用将土壤中的腐殖质带入河流。(2)积雪期长主要是雪量大和温度低两方面分析,具体是纬度较高,海拔较高;低温持续时间长;雪量大,积雪不易融化,雪期长。(3)五常大米之所以受消费者喜爱是因为其优质、绿色,优质的原因是生长周期长,积累的营养物质多;绿色的原因是冬季寒冷且漫长,病虫害难以越冬,农药施用量少;土壤肥沃,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水源充足而且洁净。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瞭望》杂志报道称:“自2000年以来,世界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从呼和浩特托克托县河口村到郑州桃花峪,1200多千米的黄河中游,已然一河清水;直到开封以下,黄河才呈浅黄色。这意味着,连同基本是清水的上游,在非汛期,黄河80%以上的河段是清的。”材料二:下表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不同年份输沙量比较,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示意图。(1)依据材料二,简述黄河输沙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时间变化特点。 (2)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中游河段,简述该河段泥沙产生的自然原因。 (3)近年来人们在中游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得黄河水变清。【答案】(1)空间分布特点:黄河输沙量自上游到入海口(或下游)呈“小—大—小”的分布特点时间变化特点:1989—2016年黄河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黄土以粉砂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破碎、坡度大;植被稀少。(3)生物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修建水库;小流域的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流入黄河的泥沙减少。(任答2点得)。【解析】该题以黄河输沙量时空变化为背景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1)根据材料二信息,黄河上游河段从唐乃亥站到头道拐站含沙量小,中游河段的龙门站等含沙量变大,下游段的利津站含沙量减小,故黄河输沙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黄河输沙量自上游到入海口(或下游)呈“小—大—小”的分布特点。1989—2016年黄河输沙量明显减少。(2)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中游河段的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以粉砂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破碎、坡度大;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携带大量泥沙。(3)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使得黄河输沙量减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生物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修建水库;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等。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体型大,寿命较长,最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原始森林中的沟谷等开阔地。亚洲象在野外能取食一百多种植物,且喜食玉米。随着人类生活范围的扩大,亚洲象和人类的距离越来越近,活动范围甚至重叠。为了促进不同栖息地亚洲象的交流,相关部门设立了生态廊道。下图为我国亚洲象40年来分布范围和分布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变化图。(1)描述我国亚洲象近40年来分布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我国亚洲象近40年来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尽管人象矛盾日趋激烈,但亚洲象数量并未急剧减少,分析可能的原因。【答案】(1)仅存于云南省,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德宏;分布范围明显缩小;生存环境破碎,呈块状(或不连续)(任答2点)(2)破坏原始森林,大规模种植橡胶、茶、玉米等作物,使亚洲象的生存空间缩小;基础设施建设(多条公路穿过亚洲象栖息地,水电站蓄水后水位上涨)和农田造成亚洲象种群隔离,栖息地破碎。(3)生态廊道促进小种群之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保证亚洲象的生育率;亚洲象寿命较长,种群隔离产生的效应短期内表现不明显;亚洲象食物来源广泛,喜食玉米,对环境容忍度高,适应性较强;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当地群众保护意识提高,人为捕杀减少(任答3点)【解析】该题以亚洲象生存范围的变化考查生物数量跟周围地理环境变化的关系。(1)结合图示信息,与1975年相比,2014年亚洲象的分布范围明显减少,不再成片连续分布,分布位置还是主要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和普洱等地区,具体是仅存于云南省,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德宏;分布范围明显缩小;生存环境破碎,呈块状。(2)根据文字材料,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争抢了亚洲象的生存空间,具体是破坏原始森林,大规模种植橡胶、茶、玉米等作物,使亚洲象的生存空间缩小;该地区人类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造成亚洲象种群隔离,栖息地破碎。(3)亚洲象数量未急剧减少的原因是从亚洲象的寿命长,出生率较高,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和人类捕杀减少等角度分析,具体是生态廊道促进小种群之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保证亚洲象的生育率;亚洲象寿命较长,种群隔离产生的效应短期内表现不明显;亚洲象食物来源广泛,喜食玉米,对环境容忍度高,适应性较强;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当地群众保护意识提高,人为捕杀减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