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地理】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此据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以下各题。
1.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2.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答案】1.C 2.D
【解析】
1.长江三角洲位于亚热带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适合种植水稻,以水田为主,农业生产可实现一年两熟到三熟;且该地地势低平,水网密布,适合发展水产业。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为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其西部适合发展畜牧业;因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只能满足一年一熟。故A、B、D说法正确,C说法不正确。故选C。
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水热充足,河网稠密。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到了农业文明时期,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而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优越的气候条件下,这一时期该地区农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我国的粮仓。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因耕地破碎、人均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的大规模发展,因此其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逐渐下降,而被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等地区超越。因此说法不正确的是D,故选D。
3.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国土整治工作,可以起到指导作用。据此,在西部开发过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 )
①对国土整治三峡工程实施进行监控 ②对生态环境和气象变化进行监控,及时为西部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③对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 ④可以直接为西南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地理信息技术可对西南地区生态环境进行监测、预测和分析;及时获得相应的信息,但该技术不能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所以④不对,故选A项。
2013年07月22日0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北纬34.5度,东经104.2度)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4.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系统
5.上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
A.传感器 B.卫星系统
C.地面装置 D.信号发射设备
6.在对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①地理信息系统(GIS) ②全球定位系统(GPS)
③遥感技术(RS) 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答案】4.C 5.A 6.B
【解析】
4.“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属于获取信息的范畴,具有此功能的是遥感系统。
5.遥感系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A正确。卫星系统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部分,B错误。地面装置和信号发射设备均不是遥感系统的关键装置,C、D错误。
6.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要获取被困人员的精确位置,需要利用GPS;获取被困人员所在区域的信息,需要利用RS,故选B。
7.GPS手持机多用于帮助人们快捷而准确地进行( )
A.资源普查 B.作物估产 C.定位导航 D.灾害监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8.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空间定位和导航是GPS的主要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它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利用卫星监测和获取地表影像资料,属于遥感的主要功能。而气象局获取卫星云图是使用了遥感技术,而对卫星云图的图像处理和分析等是应用了地理信息技术系统。故选A。
9.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类指标归类的是( )
A.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寒带 B.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
C.热带、温带、江南丘陵 D.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答案】D
【解析】
黄河流域属于河流流域的划分;东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干寒带属于干热量带的划分,A项错误;广东省和广州市都属于行政区划分,云贵高原属于地形区的划分,B项错误。热带和温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江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C项错误;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都属于干湿地带的划分,应属于同一类指标进行的归类,D项正确;故选D。
10.我国不同自然区的环境特征差异显著。以下描述与其对应区域相匹配的是( )
A.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柴达木盆地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青藏高原
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东北平原
D.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长江三角洲
【答案】A
【解析】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柴达木盆地光照强烈,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A对。青藏高原的特点为高寒,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东部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B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横断山区的特点,C错。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是云贵高原的特点,D错。故选A。
11.下列环境问题在柴达木盆地发生概率最大的是( )
A.酸雨 B.赤潮 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
【答案】D
【解析】酸雨一般在重工业发达地区,赤潮在海边,水土流失在水多植被少的地区.土地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少雨地区,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少,容易发生土地荒漠化,故选D。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2.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
A.水资源 B.铁矿石
C.水、陆交通 D.煤炭资源
13.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广阔的市场 B.政府的支持
C.便捷的交通 D.劳动力素质
14.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其经济结构调整。下列整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
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答案】12.A 13.C 14.A
【解析】
12.山西位于温带季风区边缘,降水较少,地表径流较少,水资源较为短缺;鲁尔区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温和湿润,河网稠密,水资源充足,A正确。山西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也较为丰富;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靠近法国东北部铁矿,但本区缺少铁矿,B、D错误。水、陆交通不属于自然资源,C错误。
13.鲁尔区有广阔的欧洲市场,山西有广阔的国内市场,A错误。两地区的发展都有政府的支持,B错误。鲁尔区河网稠密,且通过莱茵河可通往鹿特丹港,加上铁路、公路等,因此水陆交通便利;山西水运条件差,因此总体来说,鲁尔区交通条件优于山西,C正确。两地区发展初期均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缺乏高素质劳动力,D错误。
14.煤炭是非可再生能源,且对环境污染较大,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说法错误,故选A。该地区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今后应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可适度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交通压力大,今后可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B、C、D说法正确。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15.“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开山取石 B.风蚀作用、过度放牧
C.水蚀作用、滥伐森林 D.沉积作用、环境污染
16.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大力采取退耕还林举措
【答案】15.C 16.D
【解析】
15.根据材料,“红色荒漠”是江南丘陵地区,土壤被侵蚀,基岩裸露形成。自然原因主要是水的侵蚀,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滥伐木,C对。湿润区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A、B错。山地水土流失主要是侵蚀作用,沉积主要在低洼处,D错。
16.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B对。水土流失严重区,不适宜大力开荒种田,A错。土地退化、荒漠化,不适宜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C错。基岩裸露区,不能实行大力退耕还林举措, D错。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拦截了几乎全部上游来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城市发展,各类用水剧增,民勤的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并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回答以下各题。
17.民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气候变暖 C.旱涝灾害 D.土地荒漠化
18.民勤成为北方地区沙尘暴沙源地的直接原因是( )
A.植被稀疏,地表物质松散 B.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C.多内流河,有断流现象 D.地势低平,地形以盆地为主
19.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用水
C.过度放牧 D.过度开垦
20.治理该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
①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节约和合理用水 ②以治为主,全面恢复荒漠植被 ③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④规划农林牧用地,退耕还林、还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7.D 18.A 19.B 20.D
【解析】
17.根据材料可知,民勤气候干旱,且“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并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说明该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18.民勤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物理风化作用强,因此地表松散物质多,成为北方地区沙尘暴沙源地。其中气候干旱是根本原因,植被稀疏是直接原因,故A正确、B错误。多内流河,有断流现象以及地势低平,地形以盆地为主和该地区成为北方沙尘暴沙源地无关,C、D错误。
19.由材料可知,“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城市发展,各类用水剧增,民勤的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进而导致该地区“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说明造成绿洲消失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用水。
20.造成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用水,因此应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节约和合理用水,①正确。该地区内部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应因地制宜规划农林牧用地,退耕还林、还草,④正确。故选D。荒漠地区气候干旱,不宜全面恢复荒漠植被,②错误。能源问题不是该地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因此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治理该地区环境问题无关,③错误。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被誉为“世界河流综合开发的经典之作”。TVA(田纳西河管理局)模式被各国在河流开发中纷纷借鉴。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21.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但航运价值小
B.流域内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C.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水量丰富但不稳定
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是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22.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
A.河流的利用和治理 B.梯级开发
C.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D.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答案】21.B 22.B
【解析】
21.田纳西河流域位于阿巴拉契亚山区,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但因落差大、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航运价值小,A说法正确。田纳西河流域内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春季节降水多,夏秋季节降水少,B说法错误。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流域内气候湿润,河流水量丰富,但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因此水量不稳定,C说法正确。流域内铁、铜等矿产资源丰富,是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D说法正确。故选B。
22.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将梯级开发作为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促进了该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
23.下列能源中,属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生物能 C.天然气 D.太阳能
【答案】C
【解析】
天然气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形成的,再生周期长,相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可以看做是非可再生能源。风能、生物能、太阳能等再生周期短,属于可再生能源。
24.山西坑口电站建设的作用不包括(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 D.减少山西的环境污染
【答案】D
【解析】山西坑口电站建设的作用包括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增加经济产值,A、B、C包括。建设坑口电站,会加重山西的环境污染,D不包括,选D。
25.我国在山西布局有色冶金工业的最主要优势是( )
A.能源丰富 B.工业基础雄厚 C.水源丰富 D.靠近市场
【答案】A
【解析】有色冶金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山西有丰富的煤炭,能源丰富是该地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最主要优势,A正确。工业基础雄厚、靠近市场是该地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优势,但不是主要优势,B、D错误。该地气候较干旱,水资源较为短缺,C错误。
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回答以下各题。
26.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位于( )
A.东南亚地区、非洲、南美洲 B.南亚、南美洲、欧洲
C.北美洲、非洲、南美洲 D.南亚、非洲、南美洲
27.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弱、生物生长迅速
B.土壤是雨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储量最多的部分
C.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氧气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雨林植物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D.热带雨林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答案】26.A 27.D
【解析】
26.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盆地、南美洲亚马孙平原均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形成世界面积最大的三大片热带雨林集中分布区。故选A。
27.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快、生物生长迅速,A错误。雨林吸收大量养分,加上土壤淋失作用强,造成土壤养分少,养分主要储存在雨林体内,B错误。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雨林植物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释放大量的氧气,C错误。热带雨林地区蒸腾作用强,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D正确。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各题。
28.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线中,由北向南依次为( )
A.大秦线、神骅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骅线、焦(作)日(照)线
C.神骅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骅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29.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 )
A.水—南水北调 B.天然气—西气
C.电—西电东送 D.煤—西煤东运
30.关于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叙述正确的有
①把山西省建成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
②有利因素之一是交通发达,水资源丰富
③新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的外运量
④扩大煤田面积,提高煤炭的开采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28.B 29.A 30.B
【解析】
28.由图中的位置可以判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29.图示地区为华北平原,水资源比较紧张,春旱严重,解决的措施为南水北调。
30.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的优越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新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的外运量。该地区水资源比较短缺;扩大煤田面积,提高煤炭的开采量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1.下列关于田纳西河及其流域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坡 B.山地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环境水量和水质
C.河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D.河谷平原是该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
【答案】B
【解析】
田纳西河发源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A项错误;由于河流上游山区的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故其植被分布状况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B项正确;河流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是流域内的植被,C项错误;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故主要位于河流的上中游山地、丘陵地带,故D项错误。
32.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和整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治了洪灾 B.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
C.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答案】C
【解析】通过综合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世纪80年,田纳西河流域人均收入水平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3.下列关于阿斯旺大坝产生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河口外海域沙丁鱼增加 B.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严重
C.防止了水灾和旱灾 D.改善了尼罗河的通航条件
【答案】A
【解析】阿斯旺大坝修建后,使入海泥沙减少,沙丁鱼因缺少饵料而减少,故选A项。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下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34.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35.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34.D 35.B
【解析】
34.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相同降雨强度下,流失泥沙量由小到大是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故选D。
35.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混交林地泥沙量较小,油松幼林地(单一树种)泥沙量大,①③正确。开垦坡地泥沙量最大,不能有效改善当地生态,②错。荒草地与油松幼林地相比,降雨强度相同条件下,荒草地泥沙量小,④错。故选B。
下图中ab是美国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先后两次测得降水后河流流量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下列各题。
36.田纳西河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最可能的是( )
A.下游洪涝灾害增加
B.上游修建水库
C.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
D.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37.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答案】36.B 37.C
【解析】
36.读图得出,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第二年比第一年测得降水后河流流量的变化大大降低,可能上游修建了水库,调节了流域内河流流量,B对;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加快会加大流量变化,C错;流量变化小可以减少下游洪涝灾害,A错;流域内植被破坏,降低了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会加大流量变化,D错。
37.能源是工业发展的基础,田纳西河流域水力资源、煤炭资源丰富,是美国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在电力保障的基础上,田纳西河地区积极发展了高耗能工业,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促进了“工业走廊”的形成。故选C。
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跨世纪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38.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9.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
①使长江上游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③可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38.C 39.B
【解析】
38.水电的环境效应体现二方面:一是水电是可再生能源,将资源优势转换经济优势;另一方面水电是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改善环境。选择B项。
39.本题考查大坝修建后对航运的改善作用。大坝修建后调节径流,河流流量稳定,水位提升,流速减缓等对航运有重要的改善意义。选择D项。
40.东北的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
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 ②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③降水多,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④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
我国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度差大,且地纬度较高,热量少,农作物生长较慢,作物生长期长,因此于养分的合成与积累;加上该地冬季气温低,病虫害不易越冬,因此病虫害少,大米质量优。东北地区热量条件不如南方地区,②③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
41.随着巴西政府开发亚马孙地区的深入,盲目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修筑公路、过度采伐木材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的破坏,面积剧减。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D处的植被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降水减少了约20%,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该地区虽然降水量减少,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为什么?
【答案】(1)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2))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植被蒸腾到空气中的水汽减少,致使降水量减少。
(3)森林被砍伐,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汇入河流;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水位抬高,泄洪能力下降。
【解析】
(1)D处的植被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具有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效益。影响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2)热带雨林被毁导致其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致使水分蒸发减少,从而降水量减少。
(3)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加重;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地表径流增多。
42.读“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 ,干旱程度 。
(2)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1)干旱 递减 增强
(2)气候干旱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
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3)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解析】
(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干旱是该区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由东向西,随着距海洋距离的增加,海洋水汽逐渐减少,降水逐渐减少,干旱程度增强。
(2)气候干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这是因为,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降水的变化等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进而导致荒漠化的发生。
(3)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是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43.下图为黄河流域和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黄河上游地区和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水能资源共同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2)为了加快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当地地方政府提出了下列两套方案(见下图)。你认为哪套方案的经济效益更高?要保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河流落差大,径流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2)方案②。
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防治污染,美化环境;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解析】
(1)黄河上游地区和田纳西河流域地势起伏均较大,河流落差大;前者蒸发弱,后者降水多,造成两流域径流量均较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2)由图可知,②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输出产品类型更多,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好。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向一般可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改善交通条件、治理环境问题等方面回答。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此据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以下各题。
1.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2.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答案】1.C 2.D
【解析】
1.长江三角洲位于亚热带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适合种植水稻,以水田为主,农业生产可实现一年两熟到三熟;且该地地势低平,水网密布,适合发展水产业。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为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其西部适合发展畜牧业;因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只能满足一年一熟。故A、B、D说法正确,C说法不正确。故选C。
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水热充足,河网稠密。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到了农业文明时期,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而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优越的气候条件下,这一时期该地区农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我国的粮仓。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因耕地破碎、人均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的大规模发展,因此其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逐渐下降,而被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等地区超越。因此说法不正确的是D,故选D。
3.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国土整治工作,可以起到指导作用。据此,在西部开发过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 )
①对国土整治三峡工程实施进行监控 ②对生态环境和气象变化进行监控,及时为西部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③对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 ④可以直接为西南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地理信息技术可对西南地区生态环境进行监测、预测和分析;及时获得相应的信息,但该技术不能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所以④不对,故选A项。
2013年07月22日0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北纬34.5度,东经104.2度)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4.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系统
5.上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
A.传感器 B.卫星系统
C.地面装置 D.信号发射设备
6.在对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①地理信息系统(GIS) ②全球定位系统(GPS)
③遥感技术(RS) 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答案】4.C 5.A 6.B
【解析】
4.“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属于获取信息的范畴,具有此功能的是遥感系统。
5.遥感系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A正确。卫星系统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部分,B错误。地面装置和信号发射设备均不是遥感系统的关键装置,C、D错误。
6.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要获取被困人员的精确位置,需要利用GPS;获取被困人员所在区域的信息,需要利用RS,故选B。
7.GPS手持机多用于帮助人们快捷而准确地进行( )
A.资源普查 B.作物估产 C.定位导航 D.灾害监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8.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空间定位和导航是GPS的主要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它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利用卫星监测和获取地表影像资料,属于遥感的主要功能。而气象局获取卫星云图是使用了遥感技术,而对卫星云图的图像处理和分析等是应用了地理信息技术系统。故选A。
9.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类指标归类的是( )
A.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寒带 B.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
C.热带、温带、江南丘陵 D.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答案】D
【解析】
黄河流域属于河流流域的划分;东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干寒带属于干热量带的划分,A项错误;广东省和广州市都属于行政区划分,云贵高原属于地形区的划分,B项错误。热带和温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江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C项错误;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都属于干湿地带的划分,应属于同一类指标进行的归类,D项正确;故选D。
10.我国不同自然区的环境特征差异显著。以下描述与其对应区域相匹配的是( )
A.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柴达木盆地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青藏高原
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东北平原
D.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长江三角洲
【答案】A
【解析】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柴达木盆地光照强烈,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A对。青藏高原的特点为高寒,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东部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B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横断山区的特点,C错。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是云贵高原的特点,D错。故选A。
11.下列环境问题在柴达木盆地发生概率最大的是( )
A.酸雨 B.赤潮 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
【答案】D
【解析】酸雨一般在重工业发达地区,赤潮在海边,水土流失在水多植被少的地区.土地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少雨地区,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少,容易发生土地荒漠化,故选D。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2.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
A.水资源 B.铁矿石
C.水、陆交通 D.煤炭资源
13.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广阔的市场 B.政府的支持
C.便捷的交通 D.劳动力素质
14.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其经济结构调整。下列整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
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答案】12.A 13.C 14.A
【解析】
12.山西位于温带季风区边缘,降水较少,地表径流较少,水资源较为短缺;鲁尔区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温和湿润,河网稠密,水资源充足,A正确。山西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也较为丰富;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靠近法国东北部铁矿,但本区缺少铁矿,B、D错误。水、陆交通不属于自然资源,C错误。
13.鲁尔区有广阔的欧洲市场,山西有广阔的国内市场,A错误。两地区的发展都有政府的支持,B错误。鲁尔区河网稠密,且通过莱茵河可通往鹿特丹港,加上铁路、公路等,因此水陆交通便利;山西水运条件差,因此总体来说,鲁尔区交通条件优于山西,C正确。两地区发展初期均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缺乏高素质劳动力,D错误。
14.煤炭是非可再生能源,且对环境污染较大,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说法错误,故选A。该地区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今后应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可适度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交通压力大,今后可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B、C、D说法正确。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15.“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开山取石 B.风蚀作用、过度放牧
C.水蚀作用、滥伐森林 D.沉积作用、环境污染
16.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大力采取退耕还林举措
【答案】15.C 16.D
【解析】
15.根据材料,“红色荒漠”是江南丘陵地区,土壤被侵蚀,基岩裸露形成。自然原因主要是水的侵蚀,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滥伐木,C对。湿润区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A、B错。山地水土流失主要是侵蚀作用,沉积主要在低洼处,D错。
16.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B对。水土流失严重区,不适宜大力开荒种田,A错。土地退化、荒漠化,不适宜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C错。基岩裸露区,不能实行大力退耕还林举措, D错。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拦截了几乎全部上游来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城市发展,各类用水剧增,民勤的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并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回答以下各题。
17.民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气候变暖 C.旱涝灾害 D.土地荒漠化
18.民勤成为北方地区沙尘暴沙源地的直接原因是( )
A.植被稀疏,地表物质松散 B.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C.多内流河,有断流现象 D.地势低平,地形以盆地为主
19.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用水
C.过度放牧 D.过度开垦
20.治理该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
①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节约和合理用水 ②以治为主,全面恢复荒漠植被 ③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④规划农林牧用地,退耕还林、还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7.D 18.A 19.B 20.D
【解析】
17.根据材料可知,民勤气候干旱,且“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并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说明该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18.民勤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物理风化作用强,因此地表松散物质多,成为北方地区沙尘暴沙源地。其中气候干旱是根本原因,植被稀疏是直接原因,故A正确、B错误。多内流河,有断流现象以及地势低平,地形以盆地为主和该地区成为北方沙尘暴沙源地无关,C、D错误。
19.由材料可知,“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城市发展,各类用水剧增,民勤的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进而导致该地区“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说明造成绿洲消失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用水。
20.造成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用水,因此应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节约和合理用水,①正确。该地区内部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应因地制宜规划农林牧用地,退耕还林、还草,④正确。故选D。荒漠地区气候干旱,不宜全面恢复荒漠植被,②错误。能源问题不是该地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因此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治理该地区环境问题无关,③错误。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被誉为“世界河流综合开发的经典之作”。TVA(田纳西河管理局)模式被各国在河流开发中纷纷借鉴。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21.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但航运价值小
B.流域内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C.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水量丰富但不稳定
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是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22.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
A.河流的利用和治理 B.梯级开发
C.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D.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答案】21.B 22.B
【解析】
21.田纳西河流域位于阿巴拉契亚山区,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但因落差大、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航运价值小,A说法正确。田纳西河流域内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春季节降水多,夏秋季节降水少,B说法错误。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流域内气候湿润,河流水量丰富,但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因此水量不稳定,C说法正确。流域内铁、铜等矿产资源丰富,是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D说法正确。故选B。
22.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将梯级开发作为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促进了该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
23.下列能源中,属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生物能 C.天然气 D.太阳能
【答案】C
【解析】
天然气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形成的,再生周期长,相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可以看做是非可再生能源。风能、生物能、太阳能等再生周期短,属于可再生能源。
24.山西坑口电站建设的作用不包括(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 D.减少山西的环境污染
【答案】D
【解析】山西坑口电站建设的作用包括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增加经济产值,A、B、C包括。建设坑口电站,会加重山西的环境污染,D不包括,选D。
25.我国在山西布局有色冶金工业的最主要优势是( )
A.能源丰富 B.工业基础雄厚 C.水源丰富 D.靠近市场
【答案】A
【解析】有色冶金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山西有丰富的煤炭,能源丰富是该地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最主要优势,A正确。工业基础雄厚、靠近市场是该地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优势,但不是主要优势,B、D错误。该地气候较干旱,水资源较为短缺,C错误。
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回答以下各题。
26.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位于( )
A.东南亚地区、非洲、南美洲 B.南亚、南美洲、欧洲
C.北美洲、非洲、南美洲 D.南亚、非洲、南美洲
27.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弱、生物生长迅速
B.土壤是雨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储量最多的部分
C.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氧气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雨林植物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D.热带雨林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答案】26.A 27.D
【解析】
26.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盆地、南美洲亚马孙平原均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形成世界面积最大的三大片热带雨林集中分布区。故选A。
27.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快、生物生长迅速,A错误。雨林吸收大量养分,加上土壤淋失作用强,造成土壤养分少,养分主要储存在雨林体内,B错误。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雨林植物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释放大量的氧气,C错误。热带雨林地区蒸腾作用强,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D正确。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各题。
28.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线中,由北向南依次为( )
A.大秦线、神骅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骅线、焦(作)日(照)线
C.神骅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骅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29.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 )
A.水—南水北调 B.天然气—西气
C.电—西电东送 D.煤—西煤东运
30.关于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叙述正确的有
①把山西省建成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
②有利因素之一是交通发达,水资源丰富
③新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的外运量
④扩大煤田面积,提高煤炭的开采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28.B 29.A 30.B
【解析】
28.由图中的位置可以判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29.图示地区为华北平原,水资源比较紧张,春旱严重,解决的措施为南水北调。
30.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的优越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新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的外运量。该地区水资源比较短缺;扩大煤田面积,提高煤炭的开采量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1.下列关于田纳西河及其流域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坡 B.山地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环境水量和水质
C.河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D.河谷平原是该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
【答案】B
【解析】
田纳西河发源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A项错误;由于河流上游山区的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故其植被分布状况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B项正确;河流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是流域内的植被,C项错误;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故主要位于河流的上中游山地、丘陵地带,故D项错误。
32.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和整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治了洪灾 B.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
C.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答案】C
【解析】通过综合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世纪80年,田纳西河流域人均收入水平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3.下列关于阿斯旺大坝产生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河口外海域沙丁鱼增加 B.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严重
C.防止了水灾和旱灾 D.改善了尼罗河的通航条件
【答案】A
【解析】阿斯旺大坝修建后,使入海泥沙减少,沙丁鱼因缺少饵料而减少,故选A项。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下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34.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35.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34.D 35.B
【解析】
34.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相同降雨强度下,流失泥沙量由小到大是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故选D。
35.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混交林地泥沙量较小,油松幼林地(单一树种)泥沙量大,①③正确。开垦坡地泥沙量最大,不能有效改善当地生态,②错。荒草地与油松幼林地相比,降雨强度相同条件下,荒草地泥沙量小,④错。故选B。
下图中ab是美国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先后两次测得降水后河流流量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下列各题。
36.田纳西河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最可能的是( )
A.下游洪涝灾害增加
B.上游修建水库
C.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
D.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37.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答案】36.B 37.C
【解析】
36.读图得出,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第二年比第一年测得降水后河流流量的变化大大降低,可能上游修建了水库,调节了流域内河流流量,B对;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加快会加大流量变化,C错;流量变化小可以减少下游洪涝灾害,A错;流域内植被破坏,降低了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会加大流量变化,D错。
37.能源是工业发展的基础,田纳西河流域水力资源、煤炭资源丰富,是美国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在电力保障的基础上,田纳西河地区积极发展了高耗能工业,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促进了“工业走廊”的形成。故选C。
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跨世纪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38.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9.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
①使长江上游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③可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38.C 39.B
【解析】
38.水电的环境效应体现二方面:一是水电是可再生能源,将资源优势转换经济优势;另一方面水电是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改善环境。选择B项。
39.本题考查大坝修建后对航运的改善作用。大坝修建后调节径流,河流流量稳定,水位提升,流速减缓等对航运有重要的改善意义。选择D项。
40.东北的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
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 ②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③降水多,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④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
我国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度差大,且地纬度较高,热量少,农作物生长较慢,作物生长期长,因此于养分的合成与积累;加上该地冬季气温低,病虫害不易越冬,因此病虫害少,大米质量优。东北地区热量条件不如南方地区,②③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
41.随着巴西政府开发亚马孙地区的深入,盲目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修筑公路、过度采伐木材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的破坏,面积剧减。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D处的植被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降水减少了约20%,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该地区虽然降水量减少,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为什么?
【答案】(1)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2))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植被蒸腾到空气中的水汽减少,致使降水量减少。
(3)森林被砍伐,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汇入河流;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水位抬高,泄洪能力下降。
【解析】
(1)D处的植被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具有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效益。影响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2)热带雨林被毁导致其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致使水分蒸发减少,从而降水量减少。
(3)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加重;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地表径流增多。
42.读“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 ,干旱程度 。
(2)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1)干旱 递减 增强
(2)气候干旱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
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3)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解析】
(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干旱是该区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由东向西,随着距海洋距离的增加,海洋水汽逐渐减少,降水逐渐减少,干旱程度增强。
(2)气候干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这是因为,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降水的变化等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进而导致荒漠化的发生。
(3)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是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43.下图为黄河流域和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黄河上游地区和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水能资源共同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2)为了加快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当地地方政府提出了下列两套方案(见下图)。你认为哪套方案的经济效益更高?要保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河流落差大,径流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2)方案②。
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防治污染,美化环境;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解析】
(1)黄河上游地区和田纳西河流域地势起伏均较大,河流落差大;前者蒸发弱,后者降水多,造成两流域径流量均较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2)由图可知,②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输出产品类型更多,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好。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向一般可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改善交通条件、治理环境问题等方面回答。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