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南省南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河南省南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30x2=60分)
下图甲为某日某时刻等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非阴影部分表示m日,阴影部分表示m+1日;图乙为该日a地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此时,北京时间为
A. m日4时 B. m日16时
C. m+l日8时 D. m+l日20时
2. 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位于
A. 0°, 0° B. 0°, 180°
C. 23°26′N, 180° D. 23°26'S, 0°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日期分界线。地球上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是0:00所在经线。根据图示,此时全球日期范围相等。180°的时间为m+1日的12:00,则北京时间(120°E)为m+1日8时,据此分析本题选C。
【2题详解】
根据图乙信息可知,a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0°,白昼时间为12小时,a地为非赤道地区,白昼时间为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赤道,结合上题可知,180°的时间为m+1日的12:00,即180°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由此推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0°, 180°,选B。
读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 B. 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C. 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 图中角a是黄赤交角
4. 假如黄赤交角变大,那么
A. 温带范围变大 B. 热带范围变大
C. 寒带范围变小 D. 五带范围不变
5. 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的现象是
A. 昼夜更替 B. 长江口河道右偏
C. 地方时差 D.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答案】3. B 4. B 5. D
【解析】
【3题详解】
目前黄赤交角为23.5°,A错;黄赤交角与回归线的度数相等,也就是说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B对;黄赤交角是赤道与黄道面的交角,并非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C错;图示α是黄道与地轴的交角,为66.5°,D错。据此分析选B项。
【4题详解】
黄赤交角与回归线的度数相等,而与极圈度数互余,故黄赤交角的变化与热带与寒带的变化一致。假如黄赤交角变大,那么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据此分析选B。
【5题详解】
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会导致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D对;昼夜更替与自转有关;长江口河道右偏与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有关;地方时差也与地球自转方向有关。据此分析选D。
图中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6. 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 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①岩浆侵入 ②地壳运动
③外力作用 ④火山喷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6. B 7. A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中三类岩石可以转化为岩浆得知,图中三个箭头指向的丁为岩浆,D与题意不符;岩浆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形成乙岩浆岩,题目“巨蟒出山”风景为花岗岩石柱,属于侵入型岩浆岩,B正确。根据示意图推理出甲、丙为变质岩和沉积岩,与题意无关,AC错误。
【7题详解】
从材料得知景观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与火山喷发无关,④错误,排除CD;花岗岩的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排除B;经过地壳运动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形成高山,受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柱状,A正确。
下图为某时局部地区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四地风向为偏南风且风力较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图中锋面属于暖锋的是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乙、丁
【答案】8. C 9. D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
【8题详解】
由等压线判读风向是先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因为是南半球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左偏45º即风向。由此可以判断图中①地吹北风,②地吹西北风,③地和 ④地吹偏南风。由因为③地较④地等压线密集,故此时图中四地风向为偏南风且风力较大的是③地。选C。
【9题详解】
南半球气旋顺时针方向辐合,锋面移动方向也是顺时针方向,其中乙和丁处锋面向偏南方向移动,暖气团推冷气团移动,是暖锋。故选D。
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 湖、岸热力性质差异 B. 湖、岸地形高低差异
C. 湖、岸太阳辐射差异 D. 湖、岸植被类型差异
11. 图示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
A. 夏季白天 B. 冬季晴天
C. 夏季晚上 D. 冬季阴天
【答案】10. A 11.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差异和热力环流。陆地和水热容量不同,在同样太阳照射下温度不同,形成气压差异,导致热力环流。
【10题详解】
大湖和湖岸存在着热力性质差异差异,同样的受热或受冷升降温幅度不同,形成热力环流,进而导致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形成图示分布,据此分析选A。
【11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近地面刮偏西风,也即风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夏季白天,此时,湖面气温比湖岸低、气压高,温差较大,湖陆风最明显,据此分析选A。
以下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M市西部海域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 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饵料丰富 B. 入海河流众多,带来丰富营养物质
C. 有寒流经过,海水上泛,饵料丰富 D. 港湾宽阔,风浪较小,适于渔业捕捞
13. 图中洋流
A. 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加快 B. 造成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
C. 导致沿岸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D. 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
【答案】12. C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题主要考查渔场的形成原因。读图,根据位置可以判断,该地位于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沿岸洋流为寒流经过,因海水上泛,饵料丰富,C对、A错。M地属于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图中河流短小,B错。图中海岸平直,港湾少,风浪大,D错。
【13题详解】
读图分析,图中洋流位于北半球,是寒流,自北向南流,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减慢,A错。导致沿岸地区气温下降,降水减少,C错。寒流经过的海面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B对。流向低纬海区,不能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D错。故答案选B。
下图为某三角洲上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7月和1月的平均宽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关于该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月输送的泥沙少于7月 B. 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
C. 水循环1月比7月活跃 D.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15. 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河流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材料所述,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7月和1月的平均宽度。根据图示信息可知,7月河面宽,说明7月份河流水量大,水循环比较活跃;1月份河面窄,水量小,输送的泥沙少,7月份水量大,输送的泥沙多。A对C错;图示纬线数值显示图示区在南半球,7月份水量大,1月份水量小,而7月份南半球是冬季,降水多,1月份南半球是夏季,降水少,该现象符合地中海气候的特征,且分析得出径流量与气温呈负相关。B错;地中海气候区植被以常绿硬叶林为主,D错。据此分析选A。
【15题详解】
根据河流凸岸、凹岸理论,在河流凸岸泥沙堆积,河流的凹岸受流水侵蚀强,所以图中四地堆积作用显著的是甲、丁。根据河流宽度,分析丁处河道较宽,应位于河流下游,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向左偏,甲地的沉积较少,丁地的沉积较多,所以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丁地,据此分析选D。
读“某假想地域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6. 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 大气环流 B. 海陆位置
C. 人类活动 D. 地形
17. 图中所示地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体现了
A. 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B. 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C.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答案】16. D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分解如下:①当地为平地、森林植被;②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由森林变为草原;③阶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物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据此分析选D。
【17题详解】
结合图示及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地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是因为地形的变化导致了植被甚至区域气候、环境的演化,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体现,属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征,据此分析选C。
下图为沿某岛屿20°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该岛位于
A. 北半球、东半球 B. 南半球、东半球
C. 南半球、西半球 D. 北半球、西半球
19. 该岛甲、乙两地都是
A. 7月气温最低 B. 2~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
C. 1月降水量最大 D. 8~12月气温逐月递减
20. 据上图信息,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为
A. 受东北信风影响 B. 海拔较高
C. 地处背风地带 D. 距海较远
【答案】18. B 19. A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经度变化可判断,该地区位于40°E--50°E之间,位于东半球;根据该地区的气温分布特征,1月气温高于7月,故判断位于南半球。据此分析选B。
【19题详解】
根据两地的气温、降水量分布信息可判断,两地均为7月气温最低,A对;2—6月降水量逐渐减少,B错;乙地降水量最大不是非1月,C错;8—12月气温逐渐递增,D错。据此分析选A,
【20题详解】
根据上面题目分析的经纬度位置判断,甲乙两地应位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甲终年高温,降水量集中于夏季,故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其成因为甲地位于岛屿西侧,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乙地终年高温多雨,原因是该地位于岛屿东侧,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且受沿岸暖流影响。据此分析选C。
读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表,完成下面小题。
21. 上述气体的共同性质是
A. 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 B. 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紫外线
C. 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D. 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2. 上述的一些气体除能导致全球变暖外,可能造成
①臭氧层破坏 ②酸雨
③城市热岛效应 ④富营养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21. A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而这些气体都能吸收长波辐射,也就是说这些气体都不能吸收太阳辐射但可以吸收地面辐射,进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属于温室气体。据此分析选A。
【22题详解】
表格中的氟氯烃可以破坏臭氧层,氮氧化物可能会引发酸雨,城市热岛效应仍然属于温室气体造成的影响,富营养化与养殖营养物过量投放或水体污染有关,据此分析①②对,选A。
2017年6月全球最大的海上风能展览会在英国伦敦举办,与会人员参观了目前世界最大的海上风电场-London Arrayoff shore风力发电场,它位于英国东南距海岸20公里之外的泰晤士河口。下图为风电场内单个风电机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英国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场的原因是
A. 陆地风能资源匮乏 B. 海上风力大
C. 海上发电成本低 D. 海上风能稳定
24. 英国海上风电场的建立,给英国带来的影响是
A. 使年降水量减少 B. 影响民航飞行
C. 使陆地风向发生改变 D. 影响海底生物及鸟类飞行
【答案】23. B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英国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A错误;但海上摩擦力小,海上风力更大,B正确;海上发电站的建设需克服更多自然环境的限制,因而建设成本更高,C错误;虽然海上风能较陆地稳定,但风能发电受风力大小变化的影响,不管是陆地还是海上都不稳定,D错误。据此分析选B。
【24题详解】
英国的降水受盛行西风影响;海上风电场位于英国东南部海域,对英国盛行的盛行西风(西南风)不产生影响;从示意图可以看出,单个风电机组伸入海底,对海底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风电机组的叶片最高仅110米,不会影响到民航飞行,但对鸟类飞行产生一定影响。据此分析选D。
2012年11月5日,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从广州出发,开启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之旅,将于2013年4月返回上海。下图为一月份南极附近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一月,船只从长城站到乌斯怀亚途中
A. 顺风顺水 B. 顺风逆水
C. 逆风逆水 D. 逆风顺水
26. 据图推测,虚线L处天气系统与甲、乙两地天气特点为
A. 高压脊,甲地晴朗 B. 低压槽,乙地阴雨
C. 冷锋,乙地阴雨 D. 暖锋,甲地阴雨
27. 某日,科考队员在乌斯怀亚(68°W、54°S)观察到日出时间为该地地方时4:00点,则该日我国漠河(122°E,53°N)的日落时间(北京时间)约为
A. 14:00 B. 16:00
C. 18:00 D. 20:00
【答案】25. C 26. D 27. B
【解析】
【25题详解】
1月份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图示长城站和乌斯怀亚之间受南半球盛行西风影响,为西北风,洋流自西向东流。根据图中的等压线分布可以判断图示长城站和乌斯怀亚之间受西北风的影响,洋流自西向东流。从长城站到乌斯怀亚,航线方向为东南向西北,与盛行风向和洋流方向相反,所以为逆风逆水,据此分析本题选C。
【26题详解】
图示L处为低压槽线附近,低压槽线附近形成锋面系统,南半球低压顺时针旋转,乙地纬度较低,受暖气团控制,甲地受冷气团控制,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所以图中L处为暖锋天气,乙地位于暖锋锋后,天气晴朗,甲地位于暖锋锋前,受冷气团控制,位于雨区,所以甲地出现阴雨天气。据此分析本题选D。
【27题详解】
乌斯怀亚(68°W,54°S)日出时间为该地地方时4:00,则该地白昼时间为(12-4)×2=16小时,南北半球纬度相当的地区白昼之和为24小时,所以我国漠河(122°E,53°N)的白昼时间约为8小时,所以日落地方时约为12+8÷2=16:00,122°E的地方时为16:00,则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15:52,约为16:00,据此分析本题选B。
读景观图和局部世界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比较②、③景观图(两图所在的海拔高度相同)
A. ②图所示区域的水热要比③丰富 B. ②图所示区域的纬度要比③高
C. ②图所示区域的光照要比③丰富 D. ③图所示区域的植被比②丰富
29. 四幅景观图中,土壤厚度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0. 从d、b、a、e的景观变化,体现了
A. 从沿海向内陆分异 B. 垂直地分异
C. 纬度地带分异 D. 地方性分异
【答案】28. B 29. A 30. C
【解析】
【28题详解】
②处为亚寒带针叶林带景观,③处为热带荒漠带景观,两处海拔高度相同那么表明两地存在纬度差异才形成不同的水热条件。可推断出②图所示区域的纬度要比③高。②图为亚寒带,③为热带,②图所示区域的热量条件比③差;②图纬度高,冬季其所示区域的光照不如③丰富;③图为沙漠区域,其所示区域的植被不如②-针叶林丰富。据此分析选B。
【29题详解】
我们通常说的土壤厚度被称为腐殖层,是肥力性质最好的一层,植物根系和微生物也集中在这一层。植被条件最好的是腐殖质层最厚的。四幅景观图中,①处于热带地区处在赤道低压控制下,高温多雨。水热条件最好,植被为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带生物量相比其他三地条件最好,腐殖层最厚。据此分析选A。
【30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d、b、a、e的景观变化是呈南北方向,体现了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该分异是因纬度不同造成的热量差异形成的,属于纬度地带分异,据此分析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31.图甲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读图甲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A地经度为 ,太阳高度为 ,正午太阳高度为 。
(2)若某地的地方时为11点40分,且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该地的经纬度可能是 或 。
(3)在昼夜平分的纬线上属东半球范围的那一段中,且为昼半球的部分所跨经度为( )
A.小于90° B.大于90° C.等于90° D.180°
(4)假设一飞机从某地(60°W,40°N)起飞,以每小时1110千米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计划沿经线绕地球一周,因故在中国浙江杭州某机场(30°N)降落,飞机飞行了 小时。
(5)图乙是图甲的北极俯视图。请在图乙上绘出飞机的路径(用箭头表示)。并注明起飞处E和降落处F。
【答案】(1)105°W 0° 66°34′
(2)(160°E,46°52′N) (160°E,0°)
(3)A (4)11
(5)如图
【解析】
(1)图甲中A地位于赤道上,且正值日落,即A地为18点,此时北京时间120°E为9点,北京时间比A地晚9小时,据此推知A点的经度为105°W,A点位于晨昏线上,这A点的太阳高度为0°。此时北极圈内正值极昼,故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23°26′N,则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赤道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66°34′。
(2)若某地的地方时为11点40分,此时北京时间120°E为9点,二者时差2小时40分,经度相差40°,则该地的经度为160°E;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图中显示此时北极圈内正值极昼,故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23°26′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该地与直射点间的纬度差,可以推知该地的纬度可能是0°或 46°52′N,据此分析该地的经纬度为 (160°E,46°52′N) 或 (160°E,0°)。
(3)在昼夜平分的纬线上属东半球范围的那一段为20°W向东到160°E,昼半球为6点至8点的范围,结合北京时间为9点,则赤道上的6点至8点的范围为75°E向东至105°W,两个经度重合的部分为75°E向东至160°E,共跨经度85°,小于90°,据此分析选A。
(4)飞机从(60°W,40°N)起飞沿经线向北匀速飞行至杭州 (30°N)降落,飞行距离是(90°-40°)+(90°-30°)=11°,纬差1°约为111千米,则飞行距离为1110千米,飞行速度是每小时1110千米,据此计算可知飞机飞行了11小时。
(5)如图。注意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起飞处E(60°W,40°N),降落处位于杭州F(120°E,30°N)。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中盆地,位于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汉江上游,是断陷盆地,年均温14-15℃,年降水量800毫米左右。下图为汉中周边区域略图。
材料二:2016年11月24日陕西石灰岩分布地区发现世界级天坑群,成为中国天坑地貌分布新北界。下图为天坑形成三个阶段示意图。
(1)简述天坑形成的基本过程。
(2)简析汉中夏季降水丰沛的主要原因。
(3)与同纬度地区相比,简析成都一月份气温较高的主要原因。
【答案】(1)该地区可溶性石灰岩分布广,岩层厚;在较强的流水溶蚀作用下,加上岩石的崩塌,最后形成天坑。
(2)汉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地处汉江盆地,地形抬升明显,多地形雨。
(3)地处四川盆地,热量不易扩散;北部山脉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
【解析】
(1)天坑的形成可以根据图示信息来进行分析,图中显示天坑形成的三个阶段,结合地质作用,对三个阶段的过程进行阐述即可。在喀斯特地貌地区,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在较强的流水溶蚀作用下发生岩溶现象;在特定的地质与气候条件下,并在各种机械作用下,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形成真正天坑。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从大气环流,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汉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汉中谷地的谷口向东南敞开,水汽深入谷地,该地降水较多;地处汉江盆地,水汽在前进途中受地形抬升明显,多地形雨。
(3)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从纬度、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方面进行分析。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纬度较低,冬季温度较高;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散失;由于北部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成都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因此冬季温度较高。
33.读南亚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与喜马拉雅山相比,东、西高止山在高度方面有何特点,请简析原因。
(2)说出甲地自然带的名称,并简析其成因。
(3)分析孟加拉国多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答案】(1)东、西高止山更低缓(或低矮)。原因:位于板块(或南亚次大陆)内部,内力抬升作用不强;属于古老的山脉,受外力风化侵蚀严重。
(2)热带草原带。东西两侧的山脉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甲地区降水少,气候相对干燥,形成了热带草原带。
(3)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汇水量大,河网密布,流速慢;飓风活动频繁,降水强度大;孟加拉湾喇叭口轮廓,(潮汐或风暴潮)不利于洪水下泄(或海水的顶托作用,不利于洪水下泄)。(任答4点)
【解析】
(1)本题考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貌的成因与内外力作用均有关。相比喜马拉雅山,东、西高止山地势较低且起伏较和缓,结合板块图可知,东、西高止山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抬升作用不强,但该地受西南季风及海洋影响大,受外力侵蚀等作用影响大。
(2)德干高原地势较为低缓,且高原两侧均有高山阻挡海洋水汽,高原内部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所以位于高原内部的甲地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3)孟加拉国多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主要与降水量大和排水不畅有关。孟加拉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强度大且集中;河网密布,河流汇水量大,飓风进一步加剧降水也导致径流量增加,这些条件导致孟加拉国降水异常丰富。该国多数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流量大但流速慢;孟加拉湾喇叭口轮廓,受潮流影响大,对洪水下泄不利,这些条件都对流水排泄不利。综上所述,孟加拉国的洪涝异常严重,多发洪涝灾害。
选做题:请考生在34、35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选,则按所做的第一道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3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其拉甫口岸地处中国新疆喀什地区西南部,建于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个通外山谷。是我国与巴基斯坦唯一的陆路进出境通道,也是通往南亚次大陆乃至欧洲的重要门户。海拔4733米,是世界上海拨最高的口岸,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50%,风力常年在七八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波斯语中也被称为“死亡之谷”。红其拉甫为季节性口岸,每年5月1日-10月31日对旅客开放,其余时间对旅客关闭。
简述制约游客去红其拉甫口岸旅游的自然条件,以及该口岸的开放对喀什地区的重要意义。
【答案】(1)位置偏僻,远离客源;海拔高,气温低、紫外线辐射强、缺氧等自然环境恶劣;受气候因素影响,旅游季短。
(2)增进了中国与西亚、南亚以及欧洲等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带动了喀什地区旅游、外贸、商业、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
【解析】
(1)根据材料,红其拉甫口岸地处中国新疆喀什地区西南部,建于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个通外山谷,位置偏僻,远离客源。 海拔4733米,是世界上海拨最高的口岸,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50%,风力常年在七八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波斯语中也被称为“死亡之谷”。该地海拔高,气温低、紫外线辐射强、缺氧等自然环境恶劣。红其拉甫为季节性口岸,每年5月1日-10月31日对旅客开放,受气候因素影响,旅游季短。
(2) 红其拉甫口岸是我国与巴基斯坦唯一的陆路进出境通道,也是通往南亚次大陆乃至欧洲的重要门户。口岸开放有利于增进中国与西亚、南亚以及欧洲等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带动了喀什地区旅游、外贸、商业、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了民族团结,筑固边防。
3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11月2日,在上海市静安区某违停非机动车堆放现场,数万辆各色共享单车杂乱堆放在一起,场面壮观,网友将其称为“共享单车坟场”,广州、武汉、厦门、福州等多个城市出现了数十个这样的“坟场”。据上海市静安区交通委介绍,该区从今年1月开始清理违规停放的共享单车,统一收集运送至该停车场,通知各家单车企业前来交涉,但至今未有一家企业前来领取。长期风吹雨淋,很多单车锈蚀十分严重。信息显示,每台共享单车管理成本将近10元,后续处置面临困难。
简述“共享单车坟场”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1)堆放共享单车,占用城市用地;
(2)侵占公共环境,影响城市环境美观;
(3)搬运管理等行政成本较高;
(4)社会资源浪费严重;
(5)锈蚀老化车身和脱落零部件可造成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解析】数万辆各色共享单车杂乱堆放在一起,场面壮观,网友将其称为“共享单车坟场”,广州、武汉、厦门、福 州等多个城市出现了数十个这样的“坟场”。城市的“共享单车坟场”,堆放共享单车,会占用城市用地,侵占公共环境,影响城市环境美观。信息显示, 每台共享单车管理成本将近 10 元,后续处置面临困难。搬运管理等行政成本较高。长期风吹雨淋,很多单车锈蚀 十分严重,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严重。锈蚀老化车身和脱落零部件,可造成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